㈠ 義大利植被
xvzcv
㈡ 義大利資料
義大利首都羅馬(Rome)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由於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里。羅馬市現由55個居民區組成,人口約264萬多。
著名的「母狼乳嬰」故事記載了有關創建羅馬古城的傳說。公元前7、8世紀,羅馬國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奧篡位驅逐,其子被殺死,女兒西爾維婭與戰神馬爾斯結合,生下孿生兄弟羅慕洛和雷莫。阿姆利奧把這兩個孿生嬰兒拋入台伯河。落水嬰兒幸遇一隻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後被一獵人養育成人。後來,兩兄弟長大後殺死了阿姆利奧,並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贈給他們建新都。後羅慕洛私定城界,殺死了雷莫,並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為羅馬。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後定為羅馬建城日,並將「母狼乳嬰」圖案定為羅馬市徽。
在羅馬長達約2800年的歷史上,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476年
曾經歷了東、西羅馬的輝煌時期。1870年,義大利王國軍隊攻佔羅馬,義大利統一事業完成。1871年,義大利首都由佛羅倫薩遷回羅馬。
羅馬被喻為全球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古羅馬露天競技場,也稱斗獸場,建於公元1世紀。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佔地約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寬闊的帝國大道兩旁建有元老院、神殿、貞女祠和一些有名的廟宇,如萬神廟等。
義大利羅馬聖彼得羅-因溫科利教堂,米開朗基羅
的摩西雕塑。
這片露天競技場遺址的北面,是記載塞維羅皇帝遠征波斯功績的凱旋門,南面是記載蒂都皇帝東征耶路撒冷戰績的蒂都凱旋門,在蒂都凱旋門南面不遠處,還有一座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戰勝尼祿暴君而建立的羅馬最大的凱旋門。帝國大道東邊的特拉亞諾市場,是古羅馬城的商業中心。市場旁矗立著一根高40米的凱旋柱,柱上螺旋形的浮雕,描繪了特拉亞諾大帝遠征多瑙河流域的故事。古城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長130米,寬75米,是市內幾條主要大街的匯集點。廣場左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築威尼斯宮,右邊是與威尼斯宮式樣相仿的威尼斯保險公司建築。此外,雄偉的司法宮、絢麗多姿的納沃納廣場、聖彼得大教堂無不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羅馬還有上百座博物館,收藏著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品。
羅馬著名的"郊區之路",這條中世紀建成的通道於2003年7月首次正式對遊人開放
永恆之城在墮落?
羅馬集中了義大利獨立統一運動的大部分紀念物。在威尼斯廣場右邊的紀念碑中央高台上,矗立著艾馬努埃爾二世騎馬的鍍金大銅像。艾馬努埃爾是曾經領導人民趕走外國佔領者、統一義大利的國王。這座紀念碑被義大利人稱為「祖國祭壇」。在台伯河西岸的佳尼科洛嶺上,聳立著率軍解放羅馬的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紀念碑。
羅馬市噴泉眾多,千姿百態。最著名的特雷維噴泉,建於公元1762年。噴泉中央的海神像中,兩座海馬雕塑代表平靜的海洋與洶涌的海洋,四座神女像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羅馬城建築依地勢呈放射狀發展。分為古城和新城。新羅馬建在古城以南5公里以外處,是一座現代化的花園城市。市內有雄偉的體育館和別具一格的蘑菇形飯店、伊曼紐廣場等。
羅馬的建築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傢具、服裝、大理石和首飾加工業也開發得較早。二戰結束以來,羅馬的食品、造紙和機械製造業等也有長足的發展。
「條條大道通羅馬」,形象地表明了羅馬作為義大利的交通樞紐,它有鐵路、公路通往全國各地。羅馬處於地中海地區的中央位置,也是國際空運的中心之一。
1998年5月28日,羅馬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㈢ 義大利所在的半島叫什麼
義大利所在的半島是亞平寧半島
㈣ 義大利的南部樹木具有什麼特點,目的是什麼
義大利南部是為主,義大利南部樹木的特點是以部樹木的特點林為主,樹木都是低矮的
㈤ 義大利的園林特點是什麼
義大利的園林特點如下:
義大利園林一般附屬於郊外別墅,與別墅一起由建築師設計,布局統一,但別墅不起統率作用。它繼承了古羅馬花園的特點,採用規則式布局而不突出軸線。園林分兩部分:緊挨著主要建築物的部分是花園,花園之外是林園。
義大利境內多丘陵,花園別墅造在斜坡上,花園順地形分成幾層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軸線對稱布置幾何形的水池和用黃楊或柏樹組成花紋圖案的剪樹植壇,很少用花。重視水的處理。借地形修渠道將山泉水引下,層層下跌,叮咚作響。
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壓形成噴泉。跌水和噴泉是花園里很活躍的景觀。外圍的林園是天然景色,樹木茂密。別墅的主建築物通常在較高或最高層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園景色和觀賞四周的自然風光。義大利園林常被稱為「台地園」。
(5)義大利以什麼植被林業為主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義大利、法國、英國的造園藝術是西方園林藝術的典型代表,雖然它們同屬西方園林藝術體系,具有許多共同特徵,但由於受到各種自然和社會條件的制約,也表現出了不同的風格。但總體而言西方園林藝術與中國園林藝術迥然不同。
西方園林的造園藝術,完全排斥自然,力求體現出嚴謹的理性,一絲不苟地按照純粹的幾何結構和數學關系發展。「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成為西方造園藝術的基本信條。
㈥ 所為的林業發達國傢具體是哪些國家
一、俄羅斯。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森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其森林面積達776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45%。俄羅斯的森林面積相當於澳大利亞大陸的面積,由於俄羅斯地處中高緯度亞寒帶和寒帶地區,其森林主要為亞寒帶針葉林。
二、巴西。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面積第五大國家,其森林面積達477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56%,超過其國土面積的一半。巴西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亞馬遜平原之中,主要為熱帶雨林。
三、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二的國家,其森林面積達310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31%。加拿大森林面積與印度(298萬平千米)的國土面積相當,由於加拿大地處亞寒帶及寒帶地區,所以森林以亞寒帶針葉林為主。
四、美國。美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四的國家,其森林面積達303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30%。美國國土緯度跨度大,森林種類豐富。美國本土主要地處亞熱帶和溫帶,主要森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地處高緯度的阿拉斯加地區,主要分布亞寒帶針葉林。
五、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森林面積達147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19%。由於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再加上大分水嶺對於太平洋水汽的阻擋,導致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地區以草原和荒漠自然帶為主,森林僅分布在其東部地區。澳大利亞的主要森林為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六、芬蘭。芬蘭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森林資源調查的國家,現在仍保存著70多年的森林資源消長情況的資料。芬蘭森林總面積為2 002.9萬hm2,占國土面積的65.8%,人均森林面積3.9 hm2,是歐洲人均林地最多的國家。森林覆蓋率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芬蘭依靠森林工業和金屬工業走上強國之路。
七、日本。日本森林面積2526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66.6%,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而木材自給率僅為20%左右,55.1%依賴進口,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
八、挪威。挪威森林總面積為807.3萬hm2。針葉林占林地面積的55%,700萬hm2為生產性森林,森林覆蓋率為26.3% ;森林總蓄積量達到6億m3,人均佔有森林面積2.8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
九、瑞典。瑞典土地總面積為4100多萬hm2,其中森林面積為2340萬hm2,森林覆蓋率為57%。森林資源以針葉樹為主,約占森林總面積84%,其中挪威雲杉佔46%,歐洲赤松佔38%。闊葉林約占森林總面積的16%,其中樺樹佔11%,其他5%為歐洲山楊、英國櫟、歐洲山毛櫸、歐洲榿木等。
㈦ 義大利有什麼資源
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義大利存在著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的劣勢。但義大利注意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重視研究和引進新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礦產資源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大理石、汞、硫磺等資源,還有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工業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賴外國進口,工業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義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為1億噸左右,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產量居歐洲第二;塑料工業、拖拉機製造業、電力工業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國營財團掌握著經濟命脈,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中小企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在製革、製鞋、紡織、傢俱、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電子工業等部門均占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安排富於伸縮性和產品出口的比例大等優點。以家庭式微型企業為主的「地下經濟」十分繁榮,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農業可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0%。義大利旅遊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跡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公路四通入達,旅館多為中小型。主要旅遊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㈧ 誰能跟我介紹下真實的義大利的風土人情
她的美是需要親身體驗的,這個暑假遊走在巴黎(在這里讀書),倫敦以及義大利5市,感受是分明的。
如果你去過義大利以及梵蒂岡,歸來不再看任何教堂(除了,西班牙的聖家堂)
如果你去過大英博物館以及V&A博物館,其它的一般的博物館也許興趣寥寥。
去過羅浮宮(louvre)以及奧塞(orsay)基本上別的畫作博物館也會感覺沒那麼精彩。
但是在義大利你能感受到更熱情的民風,在羅馬你會感受到,歷史與你同在。遍地都是雪糕店還有各式小店(賣設計的東西)。
很難一一說明,但是義大利不可以不去,因為它就是歐洲近代文化的母親。(文化復興開始)
PS,義大利的消費水平是比法國以及英國低的。
㈨ 歐洲林業是什麼
(forestry in Europe)
(賀曼文)
歐洲森林面積(不包括蘇聯歐洲部分)為1.36億公頃(其中針葉林68%,闊葉林32%),森林覆蓋率為29%,森林蓄積量140億立方米,年生長量4.3億立方米。
森林分布
歐洲由於受第四紀冰川影響最重,原始森林消失殆盡,現有天然林樹種比較單純。針葉林主要分布於北歐,特別是瑞典和芬蘭,氣候嚴寒,適合歐洲赤松和挪威雲杉生長。大多為純林,沙土地以歐洲赤松為主要樹種,壤土地以挪威雲杉占據優勢。它與蘇聯歐洲地區的「泰加」針葉林合在一起,統稱北方常綠針葉林。阿爾卑斯山針葉林,雲杉是主要樹種,還有落葉松和赤松。落葉松、赤松和雲杉在比利牛斯山和其他一些山嶽的森林中也占優勢,並大面積分布於波希米亞等地區,直至夏季乾旱、海拔高而氣溫低的南歐山嶽地帶。闊葉林主要分布於西歐的英國和法國北部,樹種以櫟、樺為主,特別是在一些硅質土地帶占據優勢。在中歐,德意志中部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布有大面積山毛櫸林,是阿爾卑斯山區低海拔森林的主要樹種。地中海地區硬闊葉林,主要代表樹種為冬青櫟。葡萄牙和西班牙以歐洲栓皮櫟為主。在南歐西部和東部,冬青櫟與義大利五針松、南歐海松和地中海白松形成富有地中海特色的常綠混交林。歐洲森林總的可分為:北歐針葉林;阿爾卑斯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地中海地區硬闊葉林。
森林經營管理
歐洲的森林46%為公有林,包括國有(州或中央政府)、城鎮或村社所有;54%為私有林,即歸個人、家庭或私營公司企業所有。歐洲農民歷來有經營小片森林(一般5~25公頃)的傳統習慣,亦農亦林,並把經營小片森林作為一種儲蓄手段。保加利亞、匈牙利國有林佔到90%以上,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南斯拉夫私有林仍佔有相當比例。歐洲的森林經營歷史悠久。傳統的森林經營以中歐為代表,是以培育大徑級優質木材為目標,輪伐期長(100~120年),蓄積量高(每公頃250~300立方米),撫育間伐強度大(間伐量40~50%),強調適地適樹,採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方式在採伐跡地更新造林。現代的森林經營以北歐為代表,實行集約經營,以適應機械化採伐和撫育為前提,要求林分劃一,樹種單純,講究良種壯苗,施肥灌溉和中耕除草,輪伐期一般都比較短。近幾十年來,丹麥、義大利、羅馬利亞、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等一些國家大力發展楊樹及其他闊葉樹種人工速生豐產林。歐洲的森林在資本主義工業化初期由於實行掠奪式採伐,而遭到嚴重破壞。近一二百年來由保護到保續,保障森林永續利用,以至重視和發展森林的多種功能,提出「三位一體」,既要持續不斷地生產木材,又要充分發揮其保持生態平衡的效益及提供遊憩場所。
森林工業
歐洲森林可開發利用面積占森林總面積的97%,歷來重視林道網的建設,例如奧地利國有森林每公頃林道長度為20米,而小面積的私有林則長達32米。這對營林撫育、木材生產和森林旅遊都是有利條件。歐洲的森林採伐量低於森林生長量,甚至不惜進口木材,也要保護好現有森林,認為「木材可以進口,森林景觀卻是無法進口的」。歐洲的木材生產以油鋸伐木、拖拉機集材和汽車運材為主;但在阿爾卑斯山林區,串坡集材(包括新近研製的塑料滑道)和索道集材占相當比重;芬蘭的水路以及奧地利和瑞典的森林鐵路運材,仍佔有一定比重。歐洲的木材加工工業,以瑞典的制材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刨花板居於世界前列。歐洲的人造板工業發展最早,1898年英國興建了世界上第一座纖維板廠,1941年德國興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刨花板廠。歐洲的刨花板產量從1943年的1.7萬立方米猛增到1980年的2402萬立方米,佔世界刨花板產量4033萬立方米的一半以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刨花板生產工藝和機械設備自成體系,產品行銷世界。
林業教育和科學研究
歐洲的林業教育是綜合性的。高等林業學府均附屬於綜合大學或農業院校。現有76處,著名的有:英國牛津大學林學院、維也納農業大學林學院、法國南錫高等林業水利學校。林業專科學校153所,以瑞典、芬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較多。歐洲的林業科研機構,大體上有四種組織形式,即由政府設的林業科研機構、附屬於高等院校的林業科研機構、公司企業和林業協會主辦的科研機構。1807年,奧地利首先創立了皇家林學研究所,1854年英國成立了蘇格蘭皇家林學會,1882年法國創建了第一個林業試驗站。芬蘭、瑞典、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本世紀初都相繼創辦了專門的林業科研機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經互會,作為兩個經濟組織,經常就其成員國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各自舉辦技術經驗交流活動,並開展林業方面的科學技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