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為什麼與中東地區的沖突不斷

伊朗為什麼與中東地區的沖突不斷

發布時間:2022-08-06 08:21:33

A. 中東地區各國間宗教的沖突不斷,海灣各國與伊朗等分別是什麼教派 之間沖突為何如此之大

伊斯蘭教,穆斯林教徒,沖突更多是為了資源,比如石油,伊朗就靠石油發家致富,如果這個都被掠奪了,就沒有競爭優勢了。

B. 中東地區戰爭頻繁發生的原因

文化差異

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歷.史上,東西方文化在這里頻繁交流,多種民.族在這里匯聚。中東的各民.族仍然保留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將耶路撒冷視為聖城。文化上的差異也是導致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伊.斯.蘭國.家是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不一定是阿.拉.伯國.家,也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富汗、馬來西亞這樣的其他民.族國.家。

其民.族分別是波斯人、旁遮普人、孟加拉人、普什圖人、馬來人。

阿.拉.伯國.家是以阿.拉.伯族為主體的國.家的總稱,包括沙特、伊拉克、利.比.亞、黎巴嫩等。阿.拉.伯國.家大部分是伊.斯.蘭國.家,但也有不是的,比如黎巴嫩就是以基.督教為主,但黎巴嫩人主要是阿.拉.伯人。

內部矛盾

埃.及軍人納賽爾、薩達特打響了伊.斯.蘭革.命復興運.動的第一炮。在二戰後,出現了34個表面上獨.立的伊.斯.蘭國.家。接著一大批宗.教領.袖試圖尋求新的革.命道路反.對世俗政.權,實行「伊.斯.蘭革.命」,恢復神權統.治。伊.斯.蘭民.族革.命到宗.教革.命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現實的政.治目標,即脫離西方或蘇聯的政.治與經濟控.制,期望成為真正獨.立的國.家;改變王室政體,建立共.和國;夢想組建新的阿.拉.伯聯.盟,重溫以往阿.拉.伯帝.國的夢想;反.對猶太復國主.義,共同在軍事上抵.抗以色列。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阿.拉.伯世界內部並不團結:首先,各個國.家信奉伊.斯.蘭教的不同派別(很多國.家內部也有派別之爭,導致政局動.盪),教.派之間的沖.突影響了國.家之間的關系;其次是伊.斯.蘭世界又有阿.拉.伯民.族國.家與非阿.拉.伯民.族國.家之分,從歷.史來看信.仰伊.斯.蘭教的非阿.拉.伯民.族大多遭到阿.拉.伯民.族的歧.視與偏見,由於宿怨,在產生矛盾時極易發生沖.突;第三,在各個國.家爭取獨.立時,由於西方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將一些國.家、民.族進行拆分,為以後的紛爭埋下伏筆(如海灣戰爭,伊拉克以科威特歷來為伊拉克為由入侵科威特),使得各國不斷為領土、種.族等發生矛盾;第四,在伊.斯.蘭教復興於現代的道路中,泛伊.斯.蘭主.義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思.潮占伊.斯.蘭復興運.動中的主導思想,但是這不切實際的幻想與現實相距甚遠,很多抱有英雄主.義觀點的阿.拉.伯國.家領.導人在國.家政.策上採取與西方強.硬對抗,堅決建立偉大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徹底消滅以色列,自然遭到以色列與西方國.家的制約。在多重原因(如西方國.家的控.制、內部種.族矛盾)的作用下,使得眾多阿.拉.伯國.家中分為親西派與疏西派(如1978年埃.及與以色列和解,埃.及總統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貝京簽訂戴維營協議遭到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反.對;敘利亞卻與以色列政.治立場完全不同,堅決與以色列對立。)

19⑥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同時成.立「巴勒斯坦解.放軍」。它是一個不具備國境,實質是政.府形態的政.治實體的組.織。1969年,阿拉法特領.導的「法塔赫」溫和派成為巴解組.織的執.政黨,雖然一開始與以色列有軍事沖.突,但後來轉變為希望通.過和平方式與以色列談判。隨著21世紀初巴以沖.突加劇,阿拉法特逝世,他的繼承人阿巴斯繼續堅持走和平道路。未想到在之後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利機.構改選之後敗給激進派「哈馬斯」(在歐洲一直被視為恐怖組.織)領.導人哈尼亞。原本自從阿拉法特後期,巴以逐漸進入磕磕絆絆的和平時期,但是巴方這一政.治劇變又為未來蒙上陰影。

所以不論從以色列方面還是巴勒斯坦方面,內部都存在著很大分歧。

西方介入

在西方文藝復興的影響下,由馬丁·路德發起的16世紀基.督宗.教改.革運.動中,天.主.教教.會分.裂出新.教。基.督新.教的改.革運.動同時,也是歐洲政.治、經濟發展處於轉型期間,新.教強調通.過深入教.徒的現世生活去請求上帝的救贖。新.教這種對世俗行為的鼓勵,使得人們在追求商業利潤時解除了犯罪感,使得商業資本主.義的各個運行領域都有了宗.教的最後依據。

在一戰中,西方國.家本身是與阿.拉.伯諸國結盟以對抗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軍事帝.國——奧斯曼帝.國,但二戰後,由於支持以色列復國,與阿.拉.伯國.家關系十分緊張,為了對抗西方國.家,阿.拉.伯國.家還大幅度調高國際油價。中東阿.拉.伯人的建.國理想(一個統.一的伊.斯.蘭國.家)經歷了一個十分曲折的過程。在20世紀初,阿.拉.伯人試圖擺脫土耳其人統.治,在大敘利亞建立阿.拉.伯國.家(自古以來,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被視為一個整體)。但一戰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為了自身利益將敘利亞分割成四個區域。二戰後,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建.國,徹底粉碎了他們的夢想。同時,伊.斯.蘭社.會不斷受到西方基.督教世界文化的侵蝕,西方資本主.義所倡導的人文主.義、寬容、自立、科學、理性和民.主等一整套文化價值體.系緩慢影響著伊.斯.蘭世界。

二戰後,英國先是鎮.壓中東猶太復國主.義,改變殖民地政.策後,又挑.動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領土與宗.教沖.突,之後表面上抽身而退,將問題交給當時西方控.制的聯合國,暗中關注局面。而美國繼英國之後開始支持以色列,總統杜魯門向英國施加壓力,率先收留猶太移民。在以色列建.國後,美國第一個承認以色列。數次中東戰爭中,美國與一些西方國.家(如英、法)更是提.供給以色列大批軍械武.器和裝備。若沒有美國的支持,以色列根本不可能建.國並得以大規模發展。

總體來說,美國在中東問題上的政.策要點是:改造伊.斯.蘭社.會(鎮.壓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用西方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和「民.主」價值觀潛移默化影響阿.拉.伯國.家);扶植親美政.權;控.制石油資源;調節巴以沖.突(以和平方式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等。

一多一少

多:石油資源

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由於自身對石油的消費量很少,中東所產石油90%以上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歐洲西部、美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地區,是世界上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對世界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中東主要的產油國.家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伊朗、伊拉克,其中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靠出口石油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成為富裕國.家。但由於石油采一點就少一點,所以這些產油國.家,都在考慮當石油資源采完後本國的經濟出路問題。他們的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盛產棗椰樹。

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佔到全世界已經探明的使用儲量的61.5%,總量為7420億桶(約合1002億噸)。其中,沙特阿.拉.伯是中東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在世界排名第二,已探明石油儲量為2626億桶,佔全球石油儲量17.85%。

中東的科威特是世界上主要產油國之一,面積17000多平方千米,人口90餘萬.人。大部分地區是沙漠,無常年有水的河川和湖泊,缺乏淡水,飲水主要靠海水淡化和地.下水。它的國際貿易的重要部分是出口原油和進口淡水及與制.造淡水有關的設備。

少:水資源

中東水資源極度匱乏,與石油資源的豐富形成鮮明的對比。中東氣候乾燥,河流稀少,還有大面積沒有河流的沙漠地區。水資源匱乏嚴重影響中東人.民的生活和生產。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中東水資源緊缺日趨嚴重。河流、湖泊水資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形成中東緊張局勢的原因之一。

C. 為什麼中東地區會戰亂不止

首先不得不說中東爭霸的國家。中東霸權爭奪的主要參與力量由四個伊斯蘭國家:埃及,沙特,土耳其和伊朗,加上特立獨行的以色列組成。

這其中,埃及、以色列、土耳其、伊朗或是依靠共同的歷史記憶,或是依靠足夠龐大的主體民族,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即便在發生革命時,這幾個國家的框架依舊連續且正常地運行。這種適應性讓上述四個國家在未來中東地區依舊是主要力量。而沙烏地阿拉伯是阿拉伯半島上的異數。盡管民族認同不成熟、國家制度相對落後,但相對於和它比鄰的那些小王國來說,沙特國力足夠強,因此也參與到了爭霸活動中。和很多人認為的阿以沖突會是中東不穩定的閥門恰恰相反,以色列在建國的幾十年裡已經逼迫周邊國家承認了自己的存在。精神層面的對抗已經逐漸讓位給更實在的政權和經濟爭奪,即使同為穆斯林也要大打出手。這五支力量的相互對決,才是決定中東走向的關鍵。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東會戰亂不止並且會越來越亂。

D. 上世紀中東為何會爆發兩伊戰爭

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E. 伊朗為什麼被中東國家敵視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雖然有著共同的祖先,但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歲月,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不能不叫人唏噓。
其實在阿拉伯世界,不光伊朗,阿拉伯世界所有的成員對以色列都持敵視態度。以色列建國第二天,阿拉伯人就發動了中東戰爭,必欲除之而後快,究其原因,一個是宗教原因,一個是地緣政治原因。
宗教原因很明確,伊斯蘭教作為一個強勢的宗教,肯定不能容忍在自己神聖的核心區域有一個猶太教的國家,而以色列,恰恰就是這么一個國家。
地緣政治原因比較復雜,簡而言之,就是,阿拉伯人覺得,現在以色列所在的地方,是巴勒斯坦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以色列建國,是殘暴鎮壓迫害巴勒斯坦人的結果。而以色列方面則認為,現在的以色列所處的位置,從聖經舊約時代開始,猶太人就在此生活,並且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只不過後來被各大強國所滅,驅逐,在20世紀回到他們祖先所生活的地方建國天經地義。基於認知的分歧,雙方走向了戰爭。
經過幾次的中東戰爭,埃及投誠,沙特與以色列眉來眼去,遜尼派國家被以色列打怕了,但是消滅以色列在中東是政治正確,伊朗想在中東擴大影響力,肯定會高舉反以色列這桿大旗,以擴大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

F. 中東戰爭不斷的原因究竟是為什麼

政治概念上的中東問題指阿拉伯國家(包括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問題,也稱巴以沖突。中東問題是資本主義列強爭奪的歷史產物,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熱點問題,至今已半個多世紀。

中東地區戰爭不斷是公認的,除了巴以沖突、伊拉克內戰、敘利亞戰爭,還有很多小的沖突。中東戰爭不斷的原因是什麼?很多人說是因為石油,其實絕對沒有這么簡單。

4、宗教問題

各個宗教之間的紛爭不斷,所以,沖突很厲害。動不動就會打仗。這個是內部原因。

這些是中東戰爭不斷的原因種比較重要的,還有恐怖分子、貧窮帶來的動亂等等都是中東戰爭不斷的原因。

G. 為什麼中東地區戰亂不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類多少被戰爭的悲愴嚇破了膽,美蘇間互相對視了半個世紀也沒有擦槍走火,可惜這種難得的美好與中東民眾無關,他們腳下金子般的石油絕大多數都被換成了反動或者鎮壓反動的武器,而在一個個中東國家四分五裂的夾縫間,誕生了大量恐怖組織,他們正不滿足於那一隅之地,不擇手段地將陰影蔓延……

但是為什麼中東的戰火不息?

我們先來明確一下發源地

「中東(Middle East)」不是一個很精確的地理名詞,這源於充滿優越感的歐洲中心論。如果把地球攤開,將歐洲置於世界中心,可以按照距離歐洲的遠近把它的東面分為近東、中東以及遠東。東亞及東南亞大部分國家例如中國、日本、韓國屬於遠東,近東在之後很少被使用,被規約進中東,涵蓋了我們所熟知的埃及、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以色列、沙特、阿聯酋等國家,在地理位置上與「西亞」重合度較高。

世界上有不到20%的穆斯林生活在中東地區,有時候我們會發覺被數字的表象所欺騙,比如當你得知穆斯林信徒已經達到16億時。如果你對此感到難以置信,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曾經對這個問題做過研究。大致估計中東90%以上的民眾都信仰伊斯蘭教。

一般而言,有壟斷者的環境總是平穩的,但中東的宗教氣氛並非如此,原因是伊斯蘭教分為了兩個教派:遜尼派和什葉派。

伊拉克vs伊朗

從上面的地圖來看伊拉克毫無疑問地屬於什葉派的勢力范圍,但在薩達姆當政時期,伊拉克還屬於遜尼派(我們下面會談到)。伊朗則一直是什葉派大本營。

1979年,伊朗爆發內戰,諸多軍官將領被清洗。

1980年,伊拉克趁機入侵伊朗,兩伊戰爭爆發。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有很多的糾葛,其中包括阿拉伯人與波斯人的民族矛盾,邊境的領土矛盾。但在這場持續八年的戰爭中,伊拉克與伊朗早就成為了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斗爭的前線代表,對比一下國力,若是沒有沙特以及科威特向伊拉克貸款數百億美金以及武器支持,伊拉克是難以支撐的。

現在看來,敘利亞和伊拉克被生生的切斷至少導致了三個問題:

  1. 由於中東地區對於西方勢力的仇視,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一部分人有著反抗西方安排再次將兩個國家融合的想法,其中的一個武裝想要建立一個「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如果你還沒想起來,他的縮寫是ISIS。

  2. 教派在先,建國在後,造成了國家意識不如宗教意識強大,國家沒有凝聚力。

  3. 本來相互制衡的遜尼派以及什葉派被不均勻打散,敘利亞的什葉派占據了大多數而伊拉克的遜尼派佔了大多數,對外成為了互相仇視的兩個國家,對內雙方都發生了「少數領導多數」的政治格局。

H. 中東為什麼沖突不斷

基於兩點:一是利益之爭。中東有什麼,石油,石油是什麼,是現代工業的血液,不是這么說嗎,誰控制了中東,誰就控制了世界。二是信仰之爭。也就是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之爭。

以色列在中東地區是個彈丸小國,卻又是一個綜合實力上的超級大國.他在阿拉伯國家長期敵意和包圍的惡劣環境中頑強地生存下來,居危求安,以攻為主、以戰逼和,並在歷次大規模的戰爭和沖突中屢屢獲勝,贏得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可以這么說,以色列是在夾縫中得以生存的。
今年6月底以來,中東再次陷入血雨腥風的戰亂,巴以雙方直接刀兵相見,硝煙的背後卻是美國與敘利亞、伊朗等角力。文官出身的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和國防部長佩雷茨盡管沒有帶兵沖鋒陷陣的經歷,卻採取了比行武出身戰功赫赫的前任更強硬的立場,以武力手段大打出手牛刀殺雞戰火高燃。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積怨太深,殊不知,他們曾經是一個祖先繁衍下來的手足兄弟。雙方以暴制暴以怨抱怨惡性循環不斷,中東的「冤冤相報」不得破解的怪圈另世人驚詫。
不管沖突多麼激烈,不管矛盾多麼復雜,巴以雙方的爭端還是為土地、生存、和平而斗爭。
土地是以色列所爭奪的生存空間重要載體,也是中東流血沖突的爭奪核心,盡管當年劃歸以色列的國土只有1.52萬平方公里,但以色列佔領了許多原本不屬於自己的阿拉伯領土,包括巴勒斯坦被佔領土,耶路撒冷阿拉伯區和戈蘭高地,實際上控制面積約2.8萬平方公里。戈蘭高地的戰略價值非常重要,誰佔領戈蘭高地,誰就控制了對方的命門和要害,以色列當然不肯放棄。以色列和敘利亞邊境南端巴勒斯坦境內的太巴列湖和以色列約旦邊境向南流的約旦河,構成了巴勒斯坦地區唯一的陸地淡水水源,堪稱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源」在錯綜復雜的的中東地區水資源也是生存空間爭奪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東既是一快貧瘠的土地,又是一快富饒的土地,所謂貧瘠是它浩瀚無垠的沙漠,所謂富饒,則是這快土地所埋藏的巨量石油和天然氣。
誰也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
目前,在中東所有的國家中,誰也沒能力和以色列單挑,就是聯合起來也不是精明的以色列人對手,幾次的中東戰爭證明也這一點。
巴勒斯坦至今仍為收復被佔領土和恢復合法的民族權利而斗爭,以色列當然不願意放棄佔領的土地,雙方恢復和談的希望及其渺茫。
歷史早已昭示人們,訴諸武力不是解決沖突的出路,戰爭只會給雙方造成更深重的災難。
停息戰火,鑄劍為犁驅除暴力,遠離苦難,這不僅是中東的希望也是世界的責任。
現在的雙方激烈交火給和平進程增添了新的變數,沒有和平,雙方都將失去一切。
但是,目前我們看不到和平的跡象,以色列要生存,而周圍都是對其充滿敵意的阿拉伯國家,這些國家恨不能將以色列徹底毀滅,仇恨會代代相傳一直壓在心底,阿拉伯國家大都有這樣的傳統,血和火也許會延綿下去。
就是以色列單方面迫於世界各方面的壓力願意停火,巴勒斯坦方面也不會停火.巴勒斯坦雖然是彈丸小地,但政治派別多如牛毛,在一些大派別之下,還衍生出名目繁多的分支派系和武裝組織.其中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主要有五大派別,即法塔赫,(巴勒斯坦解放運動),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傑哈德(伊斯蘭聖戰組織),人陣(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和民陣(解放巴斯勒坦民主陣線).
其中已經逝世的阿拉法特領導的法塔赫根據變化形勢變化,逐步改變了強硬政策,立場趨於溫和,務實,主張承認以色列的存在,同意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基礎上和平解決阿以沖突.
近年來遭受重創的哈馬斯也開始調整強硬立場,但在2006年初,執政多年的法塔赫意外地敗給首次參選的哈馬斯後,兩派武裝人員和支持者發生激烈的武裝沖突.
伊斯蘭聖戰組織是一個激進組織,反對巴意和平談判,主張通過聖戰結束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土的佔領,所以一直頻繁地襲擊以色列.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也是一個極端的激進組織,反對一切形式的政治解決中東問題,主張武裝斗爭是對敵斗爭的唯一有效手段,與巴解組織嚴重分歧,故此,也以殘酷的手段對付以色列.
解放巴斯勒坦民主陣線相對人員少,但是一直反對美國的霸權主義,主張武力解決以色列,所以每次對以色列的襲擊中都有它的成員參與.
綜上所述,一個國家有如此之多的政治派別,且各自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因政治主張各不相同互相仇視甚至發生武裝沖突,不能團結起來用和平的方式談判解決國家的困難,而是各自為戰,和平的陽光將會永遠照不到這個血雨腥風的災難地區.
改變了強硬政策,溫和,務實,主張承認以色列的存在,同意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解決同以色列關系的法塔赫無疑是一個先進的組織,但受其他派別的掣肘打擊,現在他依舊是無能為力.不解決激進分子的激進舉動,也許中東的戰火還將會無情地燃燒.

當前,在殘酷的沖突中以色列會占據絕對的上風,就是巴勒斯坦各個派別拋棄前嫌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對付以色列,也不是以色列的對手,除非他們採取溫和政策堅持土地換和平的陽光政策,但是,政治主張絕對不同,且宗教與政治不分家的各個派別會這樣合作嗎?這種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美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在這里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它支持以色列其實是與敘利亞、伊朗等角力.
當前的局勢除非國際社會出於公正的態度,不偏袒任何一方進行強烈干預,用和平的手段從政治上解決巴以沖突,解決巴以沖突的鑰匙其實就掌握在雙方手中,只要和平的意願成為巴以雙方全體人民的共同訴求,以和平理性代替偏激沖動,以寬容理解代替仇恨,以協商代替刀兵相見,和平才能夠實現.否則,中東的槍炮聲會一直響下去。永遠也看不到和平的曙光

I. 伊朗和伊拉克矛盾由來已久,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為何會爆發

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當今世界一共發生過兩場持續數年之久的高烈度戰爭,這兩場戰爭分別是發生在東南亞的越南戰爭和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兩伊戰爭。而且十分有趣的是,這兩場戰爭的直接參與者,伊拉克和越南都先後以“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自稱。

兩伊戰爭

在這種情況和心態之下,最終愈演愈烈的兩伊邊境沖突演變成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1980年9月17日,隨著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廢除兩國邊界劃分的《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和全部主權,同時,命令對伊朗軍事目標發動威懾性打擊,揮師進入伊朗領土,兩國之間的持續8年之久的戰爭全面爆發。

J. 中東國家,如伊拉克、敘利亞,為什麼沖突不斷

除了土耳其的邊界是由土耳其獨立戰爭決定的,其餘中東國家的邊界其實都來自於曾經殖民者的劃分。敘利亞和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的邊境問題可以說都是殖民後才出現的。西方列強將不同的種族劃分的一個國家,又將同一種族分割,類似德國二戰前要求奧地利等德裔民族的場景自然會出現。

圖為列強統治下的中東

除此之外,中東人口的迅速增長也使得經濟問題突出,資源分配不均,比如葉門,就根本不足以憑借如此貧瘠的土地支持起接近於加拿大的總人口,來自國外和國內的勢力瘋狂的爭奪石油資源,水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人口暴增才發生的。中東目前需要滅霸那樣的平衡,而方式就是通過戰爭銳減人口。

最後,和一些朋友討論,很多人的觀點都認為,基本上戰爭都與美國有關,一是發戰爭財,二是你天天打互相損傷,美國好當世界大哥。還有人歸結於宗教信仰,這些也是重要的因素,對於理解中東問題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伊朗為什麼與中東地區的沖突不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進口中國的原料葯是什麼 瀏覽:182
為什麼伊朗那麼多新冠 瀏覽:657
越南電商融資怎麼樣 瀏覽:200
義大利原皮包哪個好 瀏覽:345
伊朗與伊拉克戰爭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53
中國駐什麼 瀏覽:670
中國共有多少例新冠冠肺炎 瀏覽:44
蓮花清溫怎麼寄到英國 瀏覽:501
安妮義大利哪些送餐具 瀏覽:231
伊朗為什麼不兼並阿富汗 瀏覽:847
伊朗旅遊有什麼特產 瀏覽:84
越南的國籍怎麼填 瀏覽:778
印度邊境溫度是多少 瀏覽:123
印尼合資公司是什麼開頭 瀏覽:153
浙江仙居中國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 瀏覽:930
荷蘭日本英國泰國都是什麼花 瀏覽:894
中國如何做印度電商 瀏覽:846
義大利和捷克哪個足球厲害 瀏覽:531
現在伊朗氣溫多少度 瀏覽:393
哪些單位有義大利語需求 瀏覽: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