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耳曼人 德意志人 雅利安人到底是哪一民族的人
日耳曼人(Germani或Germans)
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據中歐和東歐廣大地區的部族,自稱德意志人(Deutsche),古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分布在萊茵河以東,維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區,從事游獵、畜牧為主,長期處於原始氏族社會階段,其語系屬於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
雅利安人(梵文:âryâ,「高尚」)是高加索以及中亞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歐語系的語言。前2000年左右,這個部落分化成兩個分支,第一個組定居在伊朗高原,第二個在印度北部。
在伊朗,他們和古代的埃蘭人融為一體,形成了後來的波斯人、米提亞人、斯基泰人等等。
在印度,他們往南部驅逐德拉維達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把印度-雅利安語族的語言帶到了印度。
在20世紀,納粹分子改變「雅利安」原來的意義,用這個字眼指「高尚的純種」,認為德國人是雅利安人的典範。實際上,歐洲的唯一一個雅利安民族,茨崗人遭到納粹的迫害,這就說明了納粹人的人類學概念有嚴重的矛盾。
斯拉夫人
Slav
使用斯拉夫諸語言的居民。主要分布在中歐、東歐和東南歐。此外,還有少數分布在世界其他地方。屬歐羅巴人種東歐類型和巴爾干類型 。分為3大支系 :東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西斯拉夫人,包括波蘭人、盧日支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南部斯拉夫人,包括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現代斯拉夫人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體質特徵都很相近,他們都是古代斯拉夫人的後裔。斯拉夫語屬於印歐語系,自成一個語族 。9世紀後半期 ,借鑒希臘字母,創造了斯拉夫文字,後來,一部分斯拉夫人在古斯拉夫字母的基礎上創制了本民族的文字。如俄羅斯文、烏克蘭文。而另一部分斯拉夫語言的文字則採用拉丁字母,如波蘭文、捷克文。有關斯拉夫人的記載始見於1世紀末2世紀初的古羅馬文獻,稱其為維內德人(即古斯拉夫人)。1~2世紀曾分布在西起奧得河、東抵第聶伯河、南至喀爾巴阡山、北瀕波羅的海的廣大地區。今日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谷,被認為是斯拉夫人的故鄉。4~6世紀,斯拉夫人中開始出現部落同盟。由於民族大遷徙的沖擊 ,逐步分化為3大支系 ,並出現不同的名稱:西支稱維內德人,東支稱安特人,南支稱斯拉文人 。自6世紀起 ,斯拉夫人便開始侵襲拜占廷帝國的巴爾干屬地 ;至7世紀 ,南部斯拉夫人已在巴爾干半島定居。他們深受拜占廷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和宗教的影響,而向文明世界跨進了一大步 。9世紀前 ,斯拉夫人信奉多神 ,崇拜雷神電神,敬奉天神 、太陽神和火神 。9~10世紀,始從拜占廷人那裡接受基督教。現代斯拉夫人大多信奉東正教;而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斯洛維尼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則信仰天主教 。7~12世紀 ,斯拉夫各族先後開始建立國家。最早的國家出現於西斯拉夫人地區,號稱薩摩公國,建於623年,830年興起大摩拉維亞國;10世紀初建立捷克公國;而波蘭王國則誕生於965年。東斯拉夫人於9世紀末建立了強大的基輔羅斯。南部斯拉夫人於680年建立了斯拉夫-保加利亞王國 。從9世紀起 ,在今南斯拉夫境內建立過一些中古式的小國。斯拉夫人吸收了羅馬和拜占廷帝國的文化傳統,並繼承了被他們同化的古代民族的豐富遺產。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他們先後同日耳曼人、拜占廷人、蒙古韃靼人以及奧斯曼土耳其人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從而保持了自己的語言和民族屬性,捍衛了自由和獨立。到19世紀後半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在絕大多數斯拉夫國家裡,都形成了現代民族。過去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和漁業,現在現代工業得到很大發展。
❷ 伊朗人是什麼人種
伊朗是一個多民族的伊斯蘭國家,其中波斯人佔66%,亞塞拜然人佔25%,庫爾德人佔5%,還有阿拉伯人、巴赫蒂亞里人、盧爾人、俾路支人及土庫曼人等少數民族。
波斯人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東部諸省。使用波斯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標准波斯語起源於巴列維地區。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常稱之為法爾西語,有時也稱為中古波斯語。
(2)為什麼伊朗是日耳曼人擴展閱讀: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遭不同異族先後入侵。
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❸ 雅利安人和日耳曼人是什麼關系
他們之間的關系是:雅利安人先於日耳曼人出現。日耳曼人分屬於雅利安人種。語言都屬印歐語系。
關於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他在《我的奮斗》一書中寫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對立面就是猶太人。」他把猶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敵人,一切邪惡事物的根源,一切災禍的根子,人類生活秩序的破壞者。這些觀點成了希特勒後來屠殺數百萬猶太人,企圖滅絕猶太人的理論依據。
從這本書可以看出,希特勒所謂的種族政策其實是今天所謂的民族主義。就是將自己民族凌駕於其他民族之上。當然,從很大部分來說,希特勒所反對的民族總體上是「猶太族」,這是由原因的,這其中有歷史原因、宗教原因、現實原因、經濟原因===你自己去看這些原因就知道,他為什麼反猶太族了、
你提問中,問的太混淆了。希特勒是日耳曼人中(而日耳曼人是雅利安人的一個分支)、何來反雅利安人之說,總體上來說,希特勒的,民族政策是將雅利安人種以外的人都稱之為劣等人。當然主要指的是「猶太人」
❹ 人種帝們,這個伊朗人又是什麼類型的
波斯人是雅利安人的後裔,雅利安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伊朗的意思就是「雅利安人的國家」。當然了雅利安人遷徙大體分了兩支,一支留在伊朗高原,另外一支南下進入印度半島,使印度進入了吠陀時代。
❺ 歐洲的種族分為哪幾類,分別都是什麼人種,是怎麼形成的
雅利安人種屬高加索人種,該人種身材較高大,淡色皮膚,面長多毛,鼻骨高,瞳孔顏色淺,虹膜多成淺灰至藍色,發色多變,採用印歐語系的語言。從體格上,分為:
(1)北方的金發白種人即諾迪克人(諾迪克是north的詞根),一般頭顱指數在81以下,台狀眉弓,膚色發色眼睛顏色較淺。
(2)白種人即地中海人或者伊比利亞人,一般頭顱指數在77以下,窄面長臉,眉弓突出眉毛濃且連在一起,黑頭發黑眼睛,膚色較深。
(3)中間種族即阿爾卑斯族,一般頭顱指數在82以上,寬面寬額,色素比諾迪克人種深一些。
在18世紀及以前,雅利安人還僅僅相當於現在的「印度-雅利安人」和「伊朗-雅利安人」的概念。在19世紀,馬克斯·穆勒提出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假說,約瑟夫-阿瑟·高比諾、豪斯頓·張伯倫等學者對「雅利安人」的概念進行了擴大,「雅利安人」的概念被從印度-雅利安人擴大到原始印歐人。
典型德國男人
以上一段有點復雜,白話再講一遍就明白了。德國人是日耳曼人,那麼同屬德語系的奧地利和瑞士肯定也是了,這點沒異議;英格蘭現在仍舊自稱盎格魯—薩克遜人,起源於德國高地,看英語和德語也可以看出來,所以也毋庸置疑;希特勒備加推崇的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上的挪威和瑞典,以及丹麥人等所謂的北歐人種也算了;而荷蘭這個國家講的弗拉芒語,本身就可以歸類於德語的一個方言,所以荷蘭人也是日耳曼人;而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比利時、盧森堡等等,我們只能說他們血統中的日耳曼成分很多,但沒有德語系和北歐國家多。相比較而言,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島人、荷蘭人、英格蘭人、德意志人,絕對是日耳曼人最純粹的後裔。日耳曼人種的特點是金發碧眼,身材高大,面部輪廓柔和,皮膚較白。
❻ 伊朗人和德國人是同一人種嗎
伊朗人和德國人都屬於雅利安人,也叫印歐人。
一般認為,印歐人起源於高加索山。
向西遷徙定居歐洲,期間的變化是:一直向南進入萊茵河形成了凱爾特人,一直向北進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日耳曼人。後來日耳曼人向南進去西歐,佔領了大片凱爾特人的地盤。現在以日耳曼為主的國家、地區有德國、荷蘭、瑞典、挪威、比利時、奧地利、英格蘭等等。其中德國人認為自己是最為純種的日耳曼人。
向南:印歐人來到了伊朗高原,形成了波斯民族。
❼ 簡要說明【日耳曼人、安格魯薩克遜人、雅利安人、高加索人】的關系
樓主的問題應該一分為二,麻煩樓主看看我的回答:
日耳曼人 又叫條頓諸民族,屬於雅利安人種 。主要包括:丹麥人、瑞典人、挪威人、冰
島人、巴伐利亞人、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人、德國人、法蘭西人。
盎格魯-撒克遜人 大多數由日耳曼人演變來的,現在我們一般用盎格魯-撒克遜人表示英國人。
基本上說以上兩個屬於民族,而樓主說的後兩個概括說是人種
雅利安人 概括下吧,按照學者的話就復雜了: 雅利安人是金發、藍眼,現在被普遍認為
雅利安人是印歐語系民族的共同祖先。就這么簡單
高加索人 世界四大人種之一,又稱歐羅巴人種、歐洲人種、歐亞人種、印歐人種或白色
人種。不解釋,樓主也該明白了。。。。。
希望能幫上您。
❽ 伊朗人是什麼人種
伊朗人的主體被稱為波斯人:波斯人被相信是雅利安人(印歐人)部族的後裔,雅利安人在公元前約2000年由中亞移入伊朗。雅利安人分拆成兩個主要族群,即波斯人及米底人,波斯語及伊朗語支始出現,他們與伊朗高原的原住民通婚,如埃蘭。公元前九世紀出現了對波斯人的敘述,在亞述人的文獻里,他們被稱為「帕爾蘇」(Parsu),居住在爾米亞湖的東南岸。公元前六世紀,古波斯人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統合伊朗高原各部族,建立波斯帝國。多個世紀以來,波斯帝國受到多個王朝的統治,一些王朝由伊朗人統治,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安息、薩珊王朝、白益王朝及薩曼王朝;一些王朝不是由伊朗人統治,如塞琉古帝國、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及塞爾柱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及薩珊王朝是在伊朗南部法爾斯建立的,而安息則是在伊朗北部建立。根據在伊朗發現的一些來自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的楔形文字,證明波斯一詞的當地用語在王朝建立時已用以指稱伊朗。波斯人是指以波斯語作為母語的人們,波斯人一詞具有超族群的意義,他們在歷史上屬於伊朗人的一部分。波斯人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利安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抵達大伊朗地區。約公元前550年,古波斯人在伊朗南部波西斯地區(包含今法爾斯省)透過征服及同化當地的伊朗人及非伊朗人族群來向伊朗高原散播他們的語言及文化。即使面對希臘、阿拉伯、蒙古、突厥等勢力的入侵,同化依舊持續進行,直至伊朗伊斯蘭化。在1935年前,「波斯」一詞是西方世界對伊朗的正式名稱,但在薩珊王朝時期(公元226年-651年),波斯人已用「伊朗」來稱呼他們的國家。居住在伊朗的人們也被西方世界以「波斯人」冠稱。英國首相拉姆齊·麥克唐納(1866年-1937年)及英國駐伊朗領事佩爾西·洛蘭(Percy
Loraine)以「波斯」及「波斯人」來談論伊朗人及伊朗政府。1935年3月21日,伊朗沙王禮薩汗頒布法令,要求外交使節在官方箴件里使用「伊朗」。自此,「伊朗人」及「波斯人」共通用於伊朗人口。在歷史上,波斯人一詞用以指明居住在大伊朗地區的伊朗人。伊朗是亞洲國家,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相鄰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