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伊朗現政權被美國成功顛覆,是否同時意味著巴沙爾也即將被推翻
伊朗目前國內和國外情況都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說是不盡人意。如果伊朗目前的政權被美國顛覆的話,那麼就意味著巴沙爾也會被徹底推翻。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因為巴沙爾政權是鑒定反美的,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反美政權,美國是一定會將其推翻的。其次就是巴沙爾是伊朗合法的領導者,所以美國一定會將其推翻。最後就是巴沙爾如果不能夠被推翻,那麼美國對伊朗政權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顛覆。
最後就是巴沙爾在伊朗執政多年,還是非常得民心的。巴沙爾在執政期間,伊朗從一個普通的中東國家變成了中東的一個強國,而且國家的經濟和工業化水平大幅度的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也大幅度提升,一改兩伊戰爭之後的頹勢。
❷ 薩達姆和卡扎菲都扛不住美國,為何巴沙爾是個例外
現如今,敘利亞算是地球上最亂的國家了,在這里每天爆發的沖突不斷,流血事件更是經常發生。而每個發生暴亂的國家也不是沒有想過改變這個局面,但是每屆總統的下場都不是怎麼好的,比如薩達姆和卡扎菲,都沒能控住住局勢。但是現在的巴沙爾,卻能把敘利亞一步一步的拉回正道,抗住了美國的巨大壓力,其實這是因為巴沙爾受到人民愛戴,並且會藉助他國力量。
然後就是巴沙爾背後有俄羅斯的支持,雖然俄羅斯的出手並非是出於正義,但毋庸置疑的一點是,有了俄羅斯支持,敘利亞才有了與美國抗爭的資本,所以巴沙爾才擁有不同與薩達姆和卡扎菲的結局。
❸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為何伊朗軍方對此強烈表示不滿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就要說說以色列這個國家;以色列從建國初期就面臨著強敵如林的境地。這個國家基本上沒有和平的日子這一說。所以以色列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而且奉行優先打擊高威脅目標的國防策略。只要是對以色列不友好的國家,部署了能威脅到以色列的武器,以色列總是直接打擊。
最後的原因就是從阿拉伯之春以來,全中東的反以勢力齊聚敘利亞,以色列從原來的被南北夾擊變成了現在三面楚歌的境地。這些威脅嚴重危及了以色列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以色列這次空襲行動也展現出了以色列的國防力量,震懾了這些反以勢力。
綜上所述,以色列的核心並不是反恐打擊ISIS,而是用這個介面打擊伊朗,伊朗軍方對此強烈不滿也就不難理解了。
❹ 敘利亞戰爭再次打響,這一次伊朗為何缺席
在中東地區,可以說伊朗和敘利亞是最鐵的,在當時敘利亞深陷危機,伊朗派出自己的軍隊幫助敘利亞打擊反對派,並且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敘利亞的內戰中,敘利亞最感謝的應該是俄羅斯,要不是俄羅斯及時出兵,幫助危在旦夕的巴沙爾政權,使他反敗為勝,趕走了反對派,解放了大批被反對派占據的敘利亞領土,巴沙爾政權也許早就不存在了。
有可能連片連伊朗境內的庫爾德人也一起鬧事,訴求獨立,那就是災難性的,會連成一片,如果他們獨立成功,會形成一整片,分裂阿拉伯國家的大片領土,這是任何阿拉伯國家不可接受的。所以,伊朗不可能反對土耳其對庫爾德人的軍事打擊。
庫爾德人根本沒有選擇,每個國家都不會允許他們獨立的,他們繼續鬧下去,下場將更為悲慘。
❺ 從敘利亞戰爭就可以看到,美國不可能敢對伊朗開戰,原因非常簡單
從1979年 *** 革命開始,美國和伊朗的對立關系成為世界沖突的焦點,從這開始,世界一直在猜測美國和伊朗戰爭爆發的時間。尤其是到現在,兩國開始劍拔弩張,而且美國對於伊朗那是步步緊逼,大有一舉毀滅伊朗的架勢。而且在這個緊張環境下,兩國之間的戰爭看似一觸即發,甚至很多人已經做好了美國進攻伊朗的准備。但是其實從敘利亞戰爭來看,從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美國不可能敢發動伊朗戰爭,也不可能敢對伊朗開戰,原因其實很簡單。
2011年,敘利亞戰爭開始,整個到2019年,打了8年時間。對於敘利亞這個中東戰略位置最重要的國家來說,美國和西方那是志在必得。所以在這8年的戰爭之中,不斷加大對反對派的支持,對反對派武裝不斷的提供支援和幫助,以推翻敘利亞 *** ,掌控這塊戰略重地。
但是打了8年時間,西方的圖謀不但沒有得逞,而且巴沙爾政權還穩坐江山,可以說是美國的失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美國在敘利亞戰爭中,始終不敢自己派軍隊上,始終只是靠金錢和武器援助,支持反對派,但是反對派又不爭氣,自然最後走向失敗。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敘利亞既然這么重要,美國不惜花費巨資,為何就是不敢直接派兵打呢?如果直接派兵,沒准幾個月就佔領了敘利亞。這個其實很簡單,因為美國根本不敢,因為美國損失太嚴重了。在阿富汗戰爭,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都是直接派兵參戰,結果在阿富汗,傷亡3萬多人,在伊拉克傷亡5萬多人,給予美國那是慘重的打擊。
因此,此後美國對於稍微強一點,人口多,比較野蠻彪悍的國家,一般都是不直接的去參戰。而敘利亞戰爭8年時間,之所以美國遲遲不參戰,不派兵打擊,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怕死傷太大,損失太大。因為敘利亞 *** 軍有強悍的阿拉維派支持,戰力雄厚,而且還有10萬伊朗軍隊參戰。
一旦美國派兵參戰,那麼一旦深陷戰爭,損失那是不可計量的,這是美國始終沒有直接參與敘利亞戰爭的原因了。而我們看到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美國不可能敢發動伊朗戰爭,因為原因很簡單。伊朗無論國土還是人口,那是敘利亞的好多倍,整個綜合國力不在一個層次上。
而且伊朗在神權統治下,百姓思想更加團結一致,更加的統一,這必然使得伊朗比敘利亞要難打幾十倍。此外伊朗的武器很厲害,有很多導彈和火箭炮,能夠自己生產很多武器,而且其國內多山地和高原,易守難攻,比較適合打游擊戰爭,這一點讓美國望而卻步。
因為一旦發動伊朗戰爭,那麼整個的損失可能是史無前例的,死傷人數可能幾倍於阿富汗,或者伊拉克。據保守估計,如果美國打伊朗,那麼美國大兵的傷亡總數將超過10萬人,對此,美國很難承受。
而且即使能承受,發動戰爭的總統,肯定會因為戰爭的損失而下台,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那個總統敢這么做。所以美國連發動敘利亞戰爭的勇氣都沒有,因此,不可能敢於發動伊朗戰爭。因為對於美國來說,還是用支援花點錢的方式最劃算,根本不敢派美國大兵上。
參考文獻:《中東史》、《敘利亞史》。
❻ 「什葉派新月地帶」與伊朗的地區政策
伊朗地區政策:什葉派新月地帶的重塑與挑戰
海灣戰爭後,薩費爾·哈瓦利提出的「什葉派之弧」概念,雖然意圖揭示潛在威脅,但其教派主義色彩過重,與中東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實際上,「什葉派新月地帶」主要集中在伊朗、伊拉克南部和黎巴嫩等地區,而非連續地帶。其核心國家如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戰略目標各有側重,而非一個統一的聯盟。
伊朗的地緣環境決定了其主要擴張方向向西,盡管擁有龐大的什葉派人口,但它在其他地區的影響力並未形成主導。伊朗依賴低成本的非常規力量,如彈道導彈和什葉派民兵來維護國家安全。在經濟制裁和武器禁運的背景下,伊朗發展彈道導彈以應對潛在威脅,如兩伊戰爭時期的伊拉克飛毛腿導彈。聖城旅等什葉派武裝則通過跨境網路支持伊朗利益,尤其是在伊拉克、黎巴嫩和敘利亞的行動中。
伊朗的地區政策巧妙地利用教派關系和代理人,以低成本維護盟友和國家安全。然而,這種策略在伊拉克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在打擊伊斯蘭國的過程中,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雖發揮了關鍵作用,但也導致伊拉克內部反伊朗情緒升溫。隨著時間的推移,伊拉克的抗議活動增加,親伊朗勢力受到了沖擊。
在敘利亞,伊朗與巴沙爾政權的「准聯盟」關系並非鐵板一塊。盡管伊朗全力支持,但敘利亞內戰削弱了伊朗的影響力,其與哈馬斯的關系受損,經濟代價巨大。敘利亞重建中,伊朗需要與俄羅斯、土耳其等力量共享主導權,巴沙爾政權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隨著「阿拉伯之春」的發生,伊朗與敘利亞的關系變得更加微妙。敘利亞內戰後,伊朗的影響力受到考驗,什葉派民兵與敘政府的矛盾日益明顯,對巴沙爾政權構成安全威脅。同時,敘利亞政權可能尋求與阿拉伯陣營的經濟合作,以改變與伊朗的平衡。教派主義和民兵組織對伊朗而言,既是工具也是負擔,限制了其在中東的長期戰略。
綜上所述,"什葉派新月地帶"的概念可能不再准確反映當前中東局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為動態且復雜的「什葉派陣營」。伊拉克和黎巴嫩的政局動盪,敘利亞的國力衰退,都使得伊朗在這些國家的影響力面臨挑戰。伊朗必須適應這種變化,調整其地區政策,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的戰略平衡。
❼ 敘利亞巴沙爾政府目前的軍事實力如何
無論是人數,還是訓練水準,還是軍隊裝備水平,敘利亞都要比利比亞高出一個檔次,利比亞主要依靠外國僱傭軍撐場面,敘利亞擁有自己的國防軍,而且敘利亞還擁有利比亞沒有的政治優勢,他們可以戰略「綁架」以色列,而且敘利亞和中國、俄羅斯等大國的關系都不錯,對於中東局勢操控很高明,巴勒斯坦、黎巴嫩真主黨都是敘利亞的粉絲,軍事干預敘利亞比干預利比亞難得多。
敘利亞軍事實力
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
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現役部隊32萬人。
防空部隊:約6萬人。編有25個防空旅、2個地空導彈團。地空導彈:SA-2/-3型450部、SA-6型200部、SA-5型48部、SA-8型60部。
預備役部隊:50萬人,其中陸軍40萬人、海軍0.8萬人、空軍9.2萬人。
准軍事部隊:憲兵8000人。
駐外兵力:駐黎巴嫩約3萬人。
外國駐軍:1053名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約50名俄羅斯顧問。
陸軍
敘利亞陸軍兵力21.5萬人。編有3個軍部、6個裝甲師、3個機械化師、1個共和國衛隊師、1個特種部隊師、3個獨立步兵旅、1個邊防旅、2個獨立炮兵旅、2個獨立反坦克旅、8個獨立特種團、1個獨立坦克團、3個地地導彈旅、 1個海防地地導彈旅。
主戰坦克:4600輛(T-54/-55型2100輛、T-62M/K型1000輛、T-72/-72M型1500輛)。
裝甲偵察車:БРДМ-2型700輛。
步兵戰車:2310輛(БМП-1型2250輛、БМП-2型60輛)。
裝甲輸送車:БTP-40/50/60/152型1500輛。
牽引炮:約1630門(122毫米750門、130毫米800門、152毫米70門、180毫米10門)。
自行炮:450門(122毫米400門、152毫米50門)。
火箭炮:480門(107毫米200門、122毫米280門)。
追擊炮:658門((82毫米200門、120毫米350門、160毫米100門、240毫米8門)。
地地導彈:「蛙」-7型18部、SS-21型約18部、「飛毛腿」 B/C型26部、SS-C-1B和SS-C-3型若幹部。
反坦克導彈:「耐火箱」3000具、「塞子」150具、AT-5型40具、「米蘭」200具。
高炮:2060門(23毫米1050門、37毫米300門、57毫米685門、100毫米25門)。
地空導彈:SA-7型4000部、SA-9型20部、SA-13型35部。
海軍
敘利亞海軍兵力約0.5萬人。
潛艇:蘇制R級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3艘(全無作戰能力)。
護衛艦:4艘(「別佳」Ⅱ級2艘、「科頓艾爾」級2艘)。
海岸巡邏艇:27艘(蘇制導彈快艇16艘、蘇制巡邏艇11艘)。
掃雷艦艇:7艘(蘇制T-43級1艘、蘇制「索尼亞」級1艘、蘇制「葉夫根尼亞」級5艘)。
兩棲艦艇:3艘。
支援艦船:3艘。
空軍
海軍航空兵:裝備有武裝直升機24架(米-14型20架、KA-28型4架)。
敘利亞空軍兵力4萬人。編有9個對地攻擊戰斗機中隊、17個戰斗機中隊。作戰飛機589架,武裝直升機72架。
對地攻擊戰斗機:154架(蘇-22型90架、米格-21BN型44架、蘇-24型20架)。
戰斗機:310架(米格-21型170架、米格-23型90架、米格-25型30架、米格-29型20架)。
武裝偵察機:米格-25R型6架、米格21H/J型8架。
電子戰機:米-8型10架。
運輸機:139架(其中110架為直升機)。
攻擊直升機:72架(米-25型49架、SA-342L型23架)。
教練機:共137架(其中L-39型80架、米格-21U型20架、米格-23UM型6架、米格-25U型5架具有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