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亞洲藝術節有多少國家參加
第11屆亞洲藝術節將於本月18日至26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行,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昨天指出,這是亞洲藝術節創辦以來首次在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舉行。據介紹,亞洲藝術節舉辦以來,累計已有25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151個藝術團體參與,觀眾人數近千萬,成為展示亞洲文化藝術及彼此交往的重要平台。
❷ 誰知道
-亞洲盛會-
「新世紀新亞洲」 第五屆亞洲藝術節
在世界文明主要發祥地之一的亞洲大陸上,亞洲人民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了向世界展示出全新的整體亞洲文化形象,為亞洲各國的藝術樣式提供更多的交流的機並促進我國和亞洲的文化交流,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中國對外演出公司承辦的亞洲藝術節於1998年首次於北京舉辦,至今舉辦了四屆。作為區域性國際藝術節,來自亞洲各國的藝術家帶來特色鮮明、風格迥異的藝術節目。"讓世界聽到亞洲的聲音"是連續了三屆的亞洲藝術節的主題,旨在向世界展示亞洲的整體文化形象,為亞洲各國古老和新興的藝術類型提供交流和發展的舞台。2002年金秋十月,亞洲藝術將迎來另一個豐收季,以"新世紀新亞洲"為主題的第五屆亞洲藝術節即將隆重舉辦!進入21世紀的亞洲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推動下將進一步主動為增進各國之間文化經濟交流做出新的貢獻,各國人民將一同攜手向世界展示一個全新的亞洲!
2002年10月,在秋意漸濃的杭州,作為《2002年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的一個大項目,以"新世紀新亞洲"為主題的第五屆亞洲藝術節將在杭州另設會場,讓杭州市民在家門口領略到亞洲藝術的魅力。目前報名參加的有近20個藝術團,時間自10月14日至11月12日。本屆本屆藝術節將極具觀賞性,除在室內劇場上演外,部分藝術團還將參加西湖狂歡節,並延伸至蕭山、餘杭等區表演。互動性,開放性和專題性將進一步得以延伸。9月25日,第五屆亞洲藝術節在北京由日本著名演員風間杜夫的單人話劇《卡拉OK狂》暖身,10月14日在朝鮮萬壽台歌舞團《賣花姑娘》的歌聲中於杭州正式揭開序幕,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我們可以品味斯里蘭卡國家藝術團團、東盟藝術團、寮國藝術團、泰國藝術團所蘊涵的古老文化;可以欣賞印度斯班達舞蹈團、尼泊爾藝術團、孟加拉團攜來的異域神韻;可以重溫朝鮮歌舞的明快歡樂,可以一睹蒙古藝術團的那種馬背民族的熱情狂放和來自草原深處的絕響;伊朗的鋼琴家將獻藝西子湖畔,新加坡TOY戲劇肥料工廠和菲律賓青少年藝術團的戲劇新穎獨特,將令觀眾耳目一新。由日本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團伊玖磨作曲的歌劇《荒山狐樂》和日本雅樂團作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文化年"系列演出的重頭節目也將參加此次的亞洲藝術節,旅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竟馬將作為特邀歌唱家在藝術節期間舉行獨唱音樂會,觀眾可以從多層次多方面地了解各個亞洲國家在藝術方面的新動向,正應了"新世紀新亞洲"的藝術節宗旨。
為了擴大亞洲藝術節的影響,北京會場除了在北京劇院上演20多台載歌載舞的演出,藝術節組委會中國對外演出公司還將"送戲下鄉",十幾個藝術團將在藝術節期間前往世界公園等地演出,北京和外地來京的遊客不僅能和各國藝術家歡聚游園,還將免費欣賞到各國藝術的精彩表演。
亞洲藝術節為中國了解亞洲,亞洲各國了解中國,提供了機會,營造了好氛圍。得到了藝術界、新聞界以及廣大觀眾的齊聲贊譽。自舉辦以來,每屆都吸引了亞洲十餘個國家的藝術團和藝術家前來參加,為觀眾提供了難得的較全面的領略亞洲藝術的機會。積極地與周邊國家進行多邊文化交流,增進我國人民的友情,是我國政府的一貫政策。在國際大家庭中,亞洲在政治、經濟、文化中的地位正愈來愈為世界所矚目。一年一度的亞洲藝術節,將更深入,更廣泛地得到廣大觀眾及藝術界關注,為推動我國與亞洲其它國家的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❸ 伊朗的文化習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lc Republic of Iran )簡稱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有「歐洲陸橋」、「東西方空中走廊」、「亞利安人之國」之稱。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人口5200萬, 98%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波斯語為官方語言。貿易交往中大多使用英語,但日常生活上則很難派上用場。 1971年8月16日與我國建交。首都德黑蘭(Tehran)人口800萬,小汽車有100萬輛以上,入夜街道上五顏六色的小汽車川流不息,它不僅是伊朗,而且是西亞的最大城市。 按照伊朗的禮俗,每年的4~9月間,天氣炎熱,穿襯衫,打領帶即可,其他時候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拜訪商界、企業界或政府部門須先訂約會,談公事要遵守時間。和伊朗人打招呼,要稱他們的姓加上學術或職務頭銜。根據當地的商業習慣,進行商務活動時,首先彼此要提示所希望的價格、條件,然後相互讓步達成協議。生意洽談,按伊朗人的習慣,往往相當費時。雖然起初所提示的價格很難接受,但不必灰心,仍然要不屈不撓地進行交涉。有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即對方的意識觀念與我們的差異。注意不急躁、不慌張、不灰心。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不要傷害伊朗人的自尊心,並要十分注意不能有不尊重伊斯蘭教的言行。觀光、商業旅行到伊斯蘭教國家時,都可以參觀伊斯蘭教教堂,但必須遵守他們的禮節:要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套。女性衣著更須注意,不宜太暴露。不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蓋必須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當地禁止喝酒,也不能攜帶酒精類的飲料。不食豬肉,烤羊肉串是伊朗名菜。伊朗中、下層人士喜歡上茶館,泡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乾等。在伊朗,茶館也是人們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場所。 到伊朗,宜持用印有波斯文、英文的名片。伊朗商人比中東其他地方的商人好禮而講究正式,招待殷勤,打交道時宜以正式而保守方式進行。伊朗人以其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驕做,在交談過程中,可多強調中國與波斯商賈往來的悠久歷史。 商務活動最好於10月至次年4月前往,天氣比較涼爽。6~8月,商人渡假者較多。機場檢查相當嚴格,出境時要留3個小時的餘裕才好。到都市以外的小地方,需要懂點波斯語。 海關免稅香煙100支,或雪茄10支,或煙草半磅。出境限300Rlals。外幣不限,入境時先申報攜帶外幣數額,出境時可以攜出。因出境時會查驗,向銀行兌換時,一定要保留兌換證明。在伊朗,搭坐計程車要事先談妥車資,計程車付小費。飯店、旅店已附加10%服務費於賬單內。其他服務每次給10個Rials即可。當地水果名產有西瓜、香瓜、番茄等。 伊朗北部戈爾草原的土庫曼人,世代過著游牧生活。他們以羊糞作燃料,以羊肉、羊奶製品為主食,或把很多羊肉摻在少量米中煮成飯。他們視羊肉為最有營養的食品。且有唱歌喝紅茶的習慣。
求採納
❹ 伊朗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伊朗風俗習慣為:
1.在齋月來臨前,即在伊歷8月下旬,伊朗家家戶戶都要清掃庭院、房間,徹底打掃衛生,有的自動到清真寺和公共場所打掃衛生,以清潔明亮的環境迎接尊貴的齋月的到來。
2.伊朗幸運的數字「7」對伊朗人來說是吉利的象徵:伊朗春節之際要在餐桌上擺上7種由字母s開頭的食物,婦女化妝品有7種顏色,結婚時給新娘腰帶上打7個。
3.如果無意中將5隻茶杯或5隻茶碟放成一排,這表明今有客人來訪。家裡人要為出門3天的人做面條,以求平安
❺ 伊朗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存在著兩種權力:人民賦予的權力和真主施給的權力,後者制約前者。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由神職人員組成的專家委員會選出,有權否決議會提案,有權罷免民選總統,一切由他說了算。他聲稱,不參與派別斗爭,並表示對哈塔米總統再次當選祝賀。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總是站在保守派一邊。近年來,改革派連續取得地方市政、議會和總統選舉的勝利,從保守派手中奪得了國家行政和立法權。然而,議會的提案必須經由保守派控制的監委會審定。保守派把持著軍隊、警察、安全、司法和廣播電視等要害部門,哈塔米總統的權力是很有限的。面對伊朗社會的實際情況,哈塔米總統一再強調,改革要在伊斯蘭制度框架內進行,不能脫離宗教信仰。他要改革派對待改革要忍耐、溫和、謹慎。盡管如此,保守派仍視他的改革是傾向西方的,旨在用世俗政權取代伊斯蘭政權。
註:總統現在不是哈塔米,本文只是為了介紹伊朗的性質。
❻ 第十四屆亞洲文化藝術節都有哪些國家
中國
韓國
日本
朝鮮
新加坡
尼泊爾
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
泰國
越南
巴基斯坦
印度
等等。
❼ 伊朗屬於哪個國家 簡稱是什麼
伊朗不屬於哪個國家,伊朗自身就是一個國家,全名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7)亞洲文化藝術節之伊朗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
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
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佔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衛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斗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並用邪惡軸心這樣的字眼攻訐伊朗,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