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怎麼看待巴以沖突

伊朗怎麼看待巴以沖突

發布時間:2022-08-02 04:00:27

A. 巴以沖突

首先,這些國家或多或少都與戰爭有些聯系,屬於南亞或西亞國家。
其中,巴基斯坦、阿富汗與我國交界,伊拉克是伊斯蘭國家,伊拉克、伊朗、阿富汗是美國反恐打擊的目標,巴基斯坦是反恐國家,與中國關系不錯,前些日子好象與我國一起進行了軍事演習。巴基斯坦與印度一直處於對峙狀態。伊拉克與伊朗發生過兩伊戰爭,伊拉克是現在美國對付的重點,對伊戰爭是美國深陷戰爭泥潭,伊朗與美國一直在核問題上有瓜葛,雙方都很強硬。阿富汗是911後美國打擊的對象。以色列是美國的夥伴,一直與巴勒斯坦有沖突,這些國家都不是很太平。

巴基斯坦+ 伊拉克+伊朗+ 阿富汗+ 以色列=中東國家(這個沒得解釋)
美國-莎達姆=伊拉克戰爭(「號稱」防恐)
美國—伊朗=波斯灣戰爭(搶石油)
美國+金錢= 以色列(美國幫助其建國)
以色列+武器=美國(以色列銷售武器給美國)
以色列=猶太人 巴基斯坦=阿拉伯人
以色列-巴基斯坦=種族屠殺
以色列+巴基斯坦=勢不兩立

B. 急求對於巴以沖突,以下國家的立場

任何國家都是暗地裡兩個都支持,誰都不知道誰會贏,或者和平共處,牽扯到外交,民族,宗教,經濟,武器,當地出國人員,當地出國企業,石油輸出。所以兩個都不敢得罪

C. 巴以沖突的淵源和解決方法

巴以沖突的淵源:

1、猶太復國主義的興起

公元135年,現在的巴勒斯坦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鎮壓了猶太人的叛亂。在鎮壓叛亂後,哈德良將猶太人驅逐出了巴勒斯坦。在之後的1700年裡,大部分猶太人並沒有生活在巴勒斯坦,他們在歐洲、中東、非洲過著群居生活。

這些猶太人在不同的社會中繁衍生息,但不幸的是,他們的歷史滿是被迫害、被歧視、成為他人替罪羊的悲慘遭遇。尤其在歐洲,基督教教會因為宗教原因經常指責他們,他們總是在困難時期成為一切災禍的替罪羊,例如:猶太人遭到種族清洗和屠殺,猶太人長期遭受迫害。

2、貝爾福宣言

當今中東地區的許多紛爭,實際上都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5年10月,英國已經和奧斯曼開戰,但英國想拉攏其他協約國成員一起向奧斯曼發動進攻,尤其是渴望得到阿拉伯人的幫助,而奧斯曼已經統治阿拉伯人長達幾個世紀。

為了拉攏阿拉伯人,英國駐埃及的高級專員麥克馬洪向志在成為獨立的阿拉伯國家領袖的麥加謝里夫海珊·伊本·阿里承諾,如果海珊幫助他們盡快發起反對奧斯曼帝國的起義,他們將幫助他建立一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

然而英國人在說服阿拉伯人幫助抵抗奧斯曼的同時,還與法國人和俄國人進行秘密協商:如果他們打敗奧斯曼,將如何瓜分中東地區。1916年5月,英、法、俄三國達成秘密協議,即《賽克斯—皮科協定》,此協定規定英國人可以在打敗奧斯曼後得到巴勒斯坦。

3、聯合國分治決議與五次中東戰爭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對巴勒斯坦實行分治的決議,即《聯合國181號決議》。分治決議的主要內容是:第一,結束英國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最遲不得超過1948年8月1日;第二,在委任統治結束後兩個月內成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猶太國領土面積約為1.5萬平方公里。

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阿拉伯國領土面積約為1.12萬平方公里,占當時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第三,耶路撒冷及其附近郊區村鎮作為一個獨立主體由聯合國管理。

解決方法:

1、中東和平進程

美國一向在中東和平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中東戰爭期間,美國開始在阿以停火談判中以調停者身份出現,聯合國242號和338號決議、日內瓦和會、戴維營協議以及埃以和約基本上都是在美國的策動之下達成的。

冷戰結束後,馬德里和會的召開標志著中東和平進程全面啟動,巴以奧斯陸協議、約以和約等都是這一階段的成果。中東和平進程同美國的參與密不可分,但美國的作用始終具有兩面性,在談判立場上持雙重標准。

2、和平談判是解決巴以沖突的唯一出路

巴以沖突不是對等的國家戰爭,而是民族沖突。並且這不僅僅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沖突,還涉及美國和俄羅斯,以及埃及、黎巴嫩、伊朗、沙特、敘利亞等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利益,沖突的背後是各種勢力的博弈。

巴以之間的這些問題出現在英國託管時期,但這並不是無休止的戰爭,也不是不能解決的。通過競爭的民族主義視角來理解巴以沖突的內部邏輯是很重要的,而且要明白,巴以雙方都有存在的合法性。


(3)伊朗怎麼看待巴以沖突擴展閱讀

巴以沖突,以色列持續向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發起多次空襲,造成318人死亡、1400餘人受傷。哈馬斯向以色列南部地區發射了大約300枚火箭彈。

空襲發生後,哈馬斯即向距加沙30公里的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杜德發射兩枚長程「冰雹型」火箭炮,為歷來哈馬斯攻擊的最遠射程,已造成1名以色列人死亡,另有7人受傷。

「夠了,夠了,血和淚已經夠了,給和平一次機會吧」,經歷過「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以色列前總理拉賓的話語猶在耳邊,但對陷入戰爭的人來說,流血本身就是流血的理由。

29日,以色列坦克在加沙邊界集結,醞釀發起地面行動,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表示,他不排除對加沙擴大軍事行動,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則對巴勒斯坦人說:「遍地染血、到處都是烈士。可能還會有更多人受傷、犧牲,但是加沙絕不會投降。」

D. 求模聯代表伊朗關於巴以沖突的演講稿 拜託大家了

.①希望和平
②必要時我們會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而戰
③表達再次呼籲和平的心聲。

E. 巴以沖突到底是咋回事

巴勒斯坦在亞洲西部,位於地中海、死海、約旦河之間,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公元前三千年,從阿拉伯半島遷來的半游牧部落的迦南人定居巴勒斯坦,公元前二千年建立迦南國。後來,愛琴海沿岸的腓尼基人來到巴勒斯坦沿海地區,「巴勒斯坦」這名稱在希臘語中是「腓尼基人的土地」的意思。再後來,公元前1200年,猶太人祖先(希伯來人)來到了巴勒斯坦。從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135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總共居住了約1300年。希伯來人原是游牧民族,以前常在幼發拉底河流域(即今天伊拉克)一帶活動,後來遷居到埃及。在公元前1200年前,希伯來人受埃及統治者欺負壓迫,在其首領摩西帶領下又遷居巴勒斯坦。
猶太人到巴勒斯坦後,就不斷與先前早已在此定居的迦南人、腓尼基人作戰,並於公元前1025年建立了希伯來王國。後把耶路撒冷作為首都。公元前923年,希伯來王國分裂為兩部分,北部稱以色列王國,南部稱為猶太王國。後來,所有希伯來人都叫猶太人。公元前722年,亞述帝國征服了以色列王國,其居民被亞述人同化。從此,猶太人向外離散過程開始。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消滅了猶太王國,其國王和大批居民被擄到巴比倫。
公元前538年,占據今伊朗一帶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巴比倫。波斯對猶太人很寬容,積極扶植猶太教,還允許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但猶太人過慣了巴比倫繁華的都市生活,不想回巴勒斯坦,只有小部分猶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定居,,這些人成為現代猶太人的祖先。此時,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人遠多於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其後幾百年,又有許多猶太人從西亞離散到南歐、北非、中亞等地。公元前143年猶太人擺脫了希脂人的統治,建立了獨立國家。但此次復國並未使散居在外的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公元前64年,羅馬帝國入侵滅掉猶太國,對猶太人實行殘暴統治。猶太人在羅馬帝國統治期間,先後舉行了4次大起義,反抗羅馬帝國殘暴壓迫、統治。但起義全被血腥鎮壓下去,羅馬帝國殺害猶太人100多萬。到公元132年,猶太人除被殺外,余者大部分被趕出巴勒斯坦,結束了長達1300年猶太民族主體定居巴勒斯坦的歷史。殘留的少量猶太人在其後的漫長歲月中,部分同化於當地民族,還保持對猶太教信仰和民族意識的則很少,如1170年,巴勒斯坦只有猶太人1440人。
猶太復國主義以上述歷史,作為在20世紀要在巴勒斯坦驅趕巴勒斯坦人來建立以色列國的根據。那麼,猶太人祖先曾在現今伊拉克、埃及居住過,是否猶太人也有權利趕走現今的伊拉克人或埃及人,在伊拉克或埃及的一塊地盤上建立猶太人國家呢?古羅馬人曾佔領過巴勒斯坦,古羅馬人的後輩是否現在也有權利要求佔領巴勒斯坦?
對於猶太復國主義的要求,當初有許多西方人士也是持反對態度。「1919年,美國總統威爾遜指派金.克蘭委員會調查猶太復國主義分子聲稱的,猶太人對巴勒斯坦的第一次佔領給予了猶太人以這塊土地的所有權問題。對這一問題的調查是這樣說的:『猶太復國主義分子的代表經常提出,基於2000年前的一次佔領,他們對巴勒斯坦擁有所有權。這種自稱的最初所有權簡直無法給予嚴肅的考慮。』事實上,24000居住在那裡的猶太人中的絕大多數,都強烈反對在阿拉伯土地上建立一個猶太國。一年後,在英國上議院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一次辯論中,西登漢勛爵對以前和以後的許多觀點作出反應說:『我完全同情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之家的願望,但是,如果為此要使另一個民族承受巨大的非正義的對待,那麼我認為這樣的民族之家就不應該建立。巴勒斯坦並非猶太人固有的家園。它是在他們征服後佔有的,而且從來沒有全部佔領過。現在他們則公開索要這些。他們對巴勒斯坦提不出比古羅馬後裔對這個國家擁有的更為正當的要求。』」
並且,在猶太人到巴勒斯坦之前,迦南人、腓尼基人就已經在巴生活了許久,他們後來同化了殘留的部分猶太人,再後來,他們同進入這一地區的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通婚(實際上,在伊斯蘭教產生前,巴勒斯坦已有大量阿拉伯人),同化演變為今日的巴勒斯坦人。因此可以說,迦南人是今天巴勒斯坦人的祖先,他們在巴勒斯坦已生活了5000年。他們世世代代在這里勞動生息,是這塊土地的主人。
在基督教的傳說中,耶穌是被猶太當局抓獲並迫害致死,有的傳說又說出賣耶穌的猶大就是猶太人。反猶活動策劃者就此經常煽動基督教徒迫害猶太人。4世紀末,羅馬帝國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基督教在歐洲傳布更廣,其後歐洲猶太人所受迫害更嚴重。這種迫害從中世紀到現代,一直周期性地發生,使「基督教文明」區的猶太人「不僅遭到一個無權的民族所遭受的一般的經濟和政治壓迫,而且還遭到剝奪他們起碼的公民權的壓迫」。例如,從5世紀到7世紀,西歐基督教國家裡,大量猶太人被從各個城市趕出去,或被當作麻風病患者隔離起來。11世紀前後,十字軍征伐異教徒掀起的歇斯底里宗教狂熱中,十字軍所到之處,作為異教徒和傳說迫害耶穌罪人的猶太人被大肆殺戮。1215年,基督教會宣布禁止一切不佩徽章的猶太人在街上行走,違者處以死刑。1290年,英王愛德華一世下令將所有猶大人逐出英國,至少1.6萬名猶太人被迫離開英國。1182年、1306年和1394年,法國3次驅逐猶太人,還頒布法令規定:任何基督徒庇護猶太人或與猶太人談話,將被處以死刑。15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的宗教法庭以拷打和火刑處死來強迫猶太人改信基督教,並於1492年將20多萬拒絕改變信仰的猶太人驅逐出境。由於在西歐天主教區倍受欺凌,部分猶太人向東歐及俄羅斯遷移。但到了近代,大規模反猶運動又在東歐和俄羅斯發生。法國大革命後,西歐各國先後在法律上解放了猶太人,但迫害猶大人的事件也時有發生,而日常生活中歧視猶太人的現象更是普遍存在。天主教「羅馬教會在煽動反猶方面起了主導作用,19世紀末期的教皇庇護九世曾說過,猶太人是『游盪於羅馬大街小巷中的野狗,總是在狂吠和騷擾我們』。」當猶太資產階級與當地資產階級競爭發生利益矛盾時,歐洲當地資產階級總是極力煽起反猶情緒來排擠猶太資產階級,以圖挫敗他們的競爭。而猶太勞動者更是承受階級和民族雙重壓迫。
反猶、排猶不僅在歐洲存在,在主要信奉基督教的、「民主的」、現在強烈要求巴勒斯坦人承認猶太人生存權的美國,同樣存在。甚至在20世紀上半葉,美國排猶現象也很普遍。排猶情況散見於許多資料中。由在耶魯大學任教的美國學者斯蒂爾撰寫,講述20世紀美國最有名的專欄作家沃爾特.李普曼一生的《李普曼傳》寫道:「就連已被同化的德國猶太人也未能躲避19世紀末席捲美國的排猶浪潮。不僅新來的移民,就是有文明教養和完全『美國化』的老一代德國猶太人也都被上流社會的俱樂部、避暑勝地、大學中的兄弟會和女生聯誼會拒之門外。」「20年代初,正當李普曼敦促猶太人不要拋頭露面時,排猶主義又卷土而來,它對社會生活影響極大,以至於一些私立大學開始限制招收猶太學生。」 當時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的老闆「亨利.福特出錢資肋對『猶太人世界性陰謀』的攻擊,三K黨又在對排猶情緒火上澆油」。美國「20年代制定的嚴格的移民法公開歧視南歐人和東歐人——猶太人、義大利人、希臘人和斯拉夫人。」美國記者兼作家曼徹斯特寫道,「1932年……首都(即華盛頓——筆者注)居民有26%是黑人,可是他們卻一直默默忍著痛苦……百貨店、電影院、政府機關自助食堂都不許黑人進去。黑種工人在賓夕法尼亞大道為司法部新樓挖地基都自帶午飯,否則就得挨俄;那怕要一杯水喝,也得走上兩英里路,過了第7街,才能找到一家小食店肯賣給他們……最富有異國情調的地區是卡洛拉馬高地和馬薩諸塞大道,很有些富麗的宅邸,不過猶太人誰都知道那是『閑人免進』的地方。那時排斥猶太人風氣之盛,不下於排斥黑人。」因此,歷史並不象有的人所說,20世紀只是希特勒德國才反猶、排猶,其他西方國家都在為捍衛猶太人的權利而斗爭。這種說法想將自己國家與反猶、排猶脫掉關系。其實,當時整個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都程度不同存在反猶、排猶,希特勒德國不過在此基礎上,把反猶、排猶浪潮推到了更高的高度。也就是說,西方世界歷來的反猶、排猶為希特勒德國反猶、排猶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西方各國資產階級都有很多反猶、排猶行為,而希特勒德國不過是他們中間的反猶、排猶的激進派。因此,美國匹茲堡大學威廉.薄偉林教授在2004年11月來華作演講時就講道:「1899年到1939年間,西方社會的一個突出特徵是反猶主義猖獗」
如果說,猶太人長時間在基督教區的歐洲飽受欺壓的話,歷史上,阿拉伯地區的猶太人卻在較長時間里受到阿拉伯人的友好對待。曾經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時,加入以色列軍隊同阿拉伯人作戰的、親認色列的美國學者薩弗蘭,在其所著的《以色列的歷史和概況》一書中寫到歐洲基督教區對猶太人的迫害、殺害時,還寫道,「一般說來是寬容的阿拉伯穆斯林的統治下,亞歷山大的猶太人又興旺起來……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在政治、財政、科學和教育各個領域里獲得了顯要位置。」當阿拉伯人從北非跨海,佔領西班牙後,猶太人也跟隨到了西班牙,「他們成為阿拉伯人強有力的夥伴,發展起燦爛的文明。城鄉一切行業都向猶太人開放,許多人在各個西班牙國家的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領域得到最高的位置。」所以,薩弗蘭也認為,「猶太人在西方世界過的日子遠不及在伊斯蘭統治地區過得那樣好。」可是,後來猶太復國主義者們卻恩將仇報,他們不是向那些迫害、歧視他們的歐美資產階級進行斗爭,主張自己的權利,卻是在歐美資產階級支持下,向長期善待他們祖輩的阿拉伯人大肆進攻,搶奪阿拉伯人的土地和房屋,將上百萬阿拉伯人趕出自己的家園。猶太復國主義者建立以色列過程中及其後,用當年羅馬帝國對待猶太人的方法來對待長期善待猶太人的阿拉伯人民。
猶太人在「文明的、民主的」歐洲、北美飽受壓迫,使許多猶太人認為,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國家,才使自己的民族在1000多年裡飽受迫害。所以,在19世紀末,在歐洲和北美的猶太人中間,出現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該運動希望建立一個猶太國家,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回到這個自己的國家,以結束自己民族受迫害、受歧視的歷史。因此,猶太復國運動,猶太人想建立自己的國家,並不是法西斯德國後來迫害猶太人的結果,因為他們的產生是法西斯德國產生之前許多年的事。
正因為歐美各國資產階級都反猶、排猶,只不過法西斯德國更過激一些(也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別),因此,當德國大肆迫害猶太人時,西方其餘各國並沒有對法西斯德國造成的「人道主義災難」採取實際行動(而現在西方常攻擊不聽話的國家造成「人道主義災難」,然後給予軍事侵略或制裁),也未對受迫害的德國猶太人採取多少實際援助,不太願意接納他們。歐美其他國家一般只是對德國表示遺憾或進行譴責(譴責都算態度嚴厲的)。在一個波蘭籍猶太人在法國暗殺了一名德國外交官的第2天,「1938年11月,……納粹集團搗毀猶太人的商店,焚燒猶太教堂,並在街上襲擊猶太人。數十名猶太人被殺,數千人被送集中營……這一震驚世界的事件被稱作『水晶之夜』羅斯福總統召回美國大使以示不滿……《新共和》雜志建議美國放寬移民條件,讓受迫害的猶太人進入美國。但是這一建議並沒有引起多大反響……1939年初,議員羅伯特.瓦格納提出一項提案,要求政府允許20萬德國難民兒童不受移民定額限制進入美國,可是政府對此緘默……美國政府和其他許多政府一樣……不希望他們逃到美國來,於是建議他們逃往安哥拉、馬達加斯加、英屬蓋亞那和烏干達等歐洲殖民地(以前英國曾建議在其東非的殖民地「為猶太人提供一個民族之家」——筆者注)。……但卻未能見效。」猶如現在作為美國黑人上層人士的賴斯完全溶入美國統治集團之後,立場就與統治集團相同而與普通黑人不同一樣,作為美國猶太人上層人士的李普曼也認為納粹迫害猶太人只是「歐洲『人口過剩』的問題」。「當有人極力要求修改美國移民法,接納難民時,李普曼卻建議『過剩的』猶太人到非洲去。李普曼沒有公開批評羅斯福對猶太人的慘狀漠不關心」。1939年中期,「聖路易斯號」客輪「滿載930名猶太難民從漢堡出發來到哈瓦那(當時古巴完全被美國控制),但是由於難民們的簽證不符合手續而被拒絕登陸,於是他們試圖在邁阿密靠岸,可是又遭到美國政府的拒絕,被迫返回歐洲。盡管早在1942年死亡營就盡人皆知,李普曼卻沒就此寫過什麼。……國務院實際上對納粹滅絕猶太人的計劃進行了消息封鎖……屠殺猶太人的步驟不斷加快,奧斯維辛集中營每天屠殺1.2萬人,共有100萬人在那裡慘遭毒手。而美國政府卻對難民採取冷淡態度,並且拒絕炸毀通向死亡營的鐵路。」因此,美國政府對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態度是冷漠的,甚至抱著隨他的便的態度,更沒有它常談的「制止人道主義災難」的「高尚」舉動。
戰後,迫害猶大人的粹德納國已不存在,但沒有納粹迫害的猶大人從歐洲外流現象有增無減。「歐洲猶太人的最大潛在避難所是美國,1945年12月22日,杜魯門總統發表聲明,宣告一項迅速接納來自歐洲的政治避難者和難民進入美國的政策……一年以後,在1946年12月19日,總統宣告,到10月21日為止,只有4767人在這些行政安排下被接納入境。」似乎非常關心猶大人的人權的美國實際上是口惠而實不至。英國外交大臣「貝文在惠特森召開的1946年工黨大會上宣布,美國壓迫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的理由是『因為他們不要猶太人住在紐約』,一位美國的猶太記者承認,……許多對猶太移民進入巴勒斯坦的最熱心的大會支持者,同樣也是限制猶太移民進入美國的熱心鼓吹者。」所以,英國學者柯克寫道,美國支持猶大人移居巴勒斯坦的「這些措施並不是全部地為著猶太難民的利益的;在美國,任何大量地在猶太社團增加人數,似乎連猶太社團本身也不贊同;因為猶太人總數業已達到500萬以上,而且猶太人集中在美國那些大城市裡早已引起程度嚴重的反猶太主義,而猶太社團則極力希望不要去使它激化。」因此,美國在國際上冠冕堂皇的、支持猶大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國家的口號下,掩蓋著其國內的反猶、排猶丑態,掩蓋著驅使在美國不受歡迎的人們去佔領他人家園以充當自己在中東的鷹犬的禍心。
英美對猶太復國主義及恐怖活動的縱容和支持
如果僅有散居各國的猶太人想復國,沒有勢力強大的帝國主義支持,猶太復國主義根本不能成功。猶太人復國成功,先期主要是有英國支持,20世紀40年代後主要是美國的支持。西方壟斷資本根據形勢需要,不時掀起排猶浪潮來打擊與其競爭的猶太資產階級,另一方面,有時他們又想利用猶太資本的力量來為其海外擴張勢力效力。正是基於後者考慮,英美資產階級先後大力支持猶太復國主義。
英國1882年佔領埃及後,特別想控制巴勒斯坦。英國想以巴勒斯坦作為向中東腹地擴張的跳板(當時西亞很多地區都是奧斯曼帝國屬地),並作為他控制的蘇伊士運河的東面屏障。英國認為,如能這樣,將加強自己與法國、沙俄等爭奪中東時的地位。
英國想去控制巴勒斯坦,猶太復國主義也想去此處復國,英國的侵略野心與猶太復國主義的復國計劃相吻合,這使他們後來的勾結有了可能。猶太復國主義最早的領導人赫爾茨(奧匈帝國記者、猶太人)看出這種可能,想通過這種勾結來實現猶太復國計劃。他在1896年「發表了《猶太國家》一書,提出建立猶太國家的完整綱領。他宣稱,未來的猶太國家將依靠大資本家的金錢和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建立起來;這個國家將由富人治理,而窮人只能從事體力勞動;至於土著阿拉伯人,必須強迫他們服勞役,然後將他們驅逐出去。」他還明確表示,「由猶太移民在巴勒斯坦建立的國家將充當歐洲防範亞洲的堡壘」。猶太復國主義頭目、後任以色列第一任總統的「魏茲曼在1914年曾向英國獻媚說:『如果巴勒斯坦進入英國的勢力范圍,並且英國此後鼓勵在那裡安置猶太人的話,那麼在以後50年中,將有可能引進100萬或更多的猶太人,他們將形成蘇伊士運河的一支強大的衛隊。』」猶太復國主義自願充當帝國主義對付亞洲人民(首先是中東人民)的鷹犬、打手。
一戰爆發後,猶太復國組織的頭目們也看出英國將從埃及出發攻佔巴勒斯坦,他們認為在英國支持下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家的前景就將實現,為此,他們頻繁與英國政府要員接觸。1917年,英軍大舉攻入巴勒斯坦,英國政府認為在巴扶植一個親英猶太實體應提在議事日程上了。英國想利用猶太實體來協助自己在中東的殖民事業(也就是讓猶太實體充當自己壓迫、鎮壓阿拉伯人的助手、打手);而在阿拉伯民族之外另加入猶太民族,可利用民族矛盾相互制衡,以分而治之實現統治;另外,如戰後其他國家要求各國退出所攻佔地域時,可以幫助猶太人建立家園為英軍長期留駐巴勒斯坦的借口。11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在給猶太復國組織頭目、猶太財閥羅思柴爾德的信中正式宣布:「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這就是著名的「貝爾富宣言」。一個月後,英軍趕走土耳其人,佔領巴勒斯坦全境。戰後的1922年,國際聯盟正式批准巴勒斯坦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
在英國縱容下,「依靠國際猶太資本財團的資助,一些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大肆奪占阿拉伯人的土地,驅趕阿拉伯農民……猶太極端分子還建立了專門進行恐怖活動的秘密武裝。阿拉伯人忍無可忍,於1929年8月再次舉行武裝暴動,同猶太人發生激烈沖突。」因此,我們知道為什麼巴勒斯坦人要同猶太人斗爭,因為猶太復國主義者們霸佔了他們的家園。並且知道猶太復國主義者為霸佔他人家園不惜採取恐怖主義活動。知道是誰在巴勒斯坦首開恐怖活動的先河,知道侵佔他人家園的恐怖活動(包括以色列現在的國家恐怖主義)是引起反抗侵佔的恐怖活動(當然,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反抗活動)的原因。
30年代,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數量急劇增加。1880年巴的猶太人僅2萬,1918年也僅5萬人,占巴總人口的7%。1939年,在巴猶太人達「44.5萬人。英、猶默契,奪取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把許多巴勒斯坦人趕出家園,在阿、猶兩個民族之間播下仇恨的種子」。猶太人在巴的急劇增加,就其原因,除英國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扶持外,還因為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肆迫害,而「關注人權」的歐美各國對猶太人的慘狀漠不關心,拒絕他們入境避難,大批猶太人只有進入巴勒斯坦定居。因此,我們可以說,猶太人當時進入巴勒斯坦情有可原。但你應與原來一直住在這兒的阿拉伯人和平相處,而不能反而奪占阿拉伯人的土地、房屋,將其趕出家園。就象你避難進入某家,你不能反而將接納你的人家趕走啊!另外,約1800年前壓迫、殺害你們的祖先,並將其從巴勒斯坦趕走的是自歐洲侵入的羅馬帝國,而不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即使親以色列的美國學者費希爾也寫道,「猶太復國主義者沒有看到他們侵犯了另一個民族的家。」1939年起,英國修正了「扶猶排阿」政策。1939年5月17日,英國發表白皮書,限制猶太移民和「購買」士地。發生這種變化,是因為1936~1939年巴勒斯坦人民反抗英、猶合夥侵佔其家園和財產的武裝起義,以及阿拉伯各國人民對英國「扶猶排阿」政策的抗議,迫使英國重新考慮他的政策。同時,巴勒斯坦人民起義時,德國宣傳機器一再表示支持阿拉伯人,力圖拉攏阿拉伯各國反對英國。倫敦深知中東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為避免大戰之前自亂陣腳,需拉攏阿拉伯世界,為此必須改變對猶太人的政策。
5.17白皮書遭到猶太復國主義極力反對,因為這將使猶太人永遠無法成為巴勒斯坦的多數民族,從而影響他們在巴勒斯坦復國的計劃。「他們一般認為巴勒斯坦的政治前途最終主要取決於力量和人數對比的既定事實,而主要不是取決於任何法律上或政治上的公式。」因此「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和全世界的猶太復國主義者把這份白皮書抨擊成一份奸詐的文件,並要不惜任何犧牲來『挫敗』它……一個英國警察在耶路撒冷被擊斃;猶太建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本.古里安(以色列建國後任首任總理)宣稱,這次暗殺就是『猶太人開始反抗』英國新政策的『標志』」。猶太人開始襲擊英國軍警,炸鐵路、工廠,1944年11月6日還暗殺了英國常駐中東大臣。從此,猶太復國主義脫離大英帝國軌道,轉而投向美國。英國也看出美國要通過扶持親美的猶太國家,在中東排擠英國。因此在隨後一段時間里,英美對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上產生了一些矛盾。
「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正式主張……在1942年於紐約市比爾特摩爾旅館起草的綱領中提出。這個比爾特摩爾綱領由猶太建國會的內部總理事會在耶路撒冷予以批准。該綱領要求成立一個包括整個巴勒斯坦在內的猶太共和國,並且要求移民不受限制,移民事務由猶太建國會實行管理。」可以看出,猶太復國主義根本不想與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共處,他們想獨占巴勒斯坦,為此不惜用各種方法(包括威脅和各種暴力恐怖活動)將阿拉伯人趕出他們世代居住的家園。同樣,為使各地猶太人「不受限制」移居巴勒斯坦,猶太復國主義也不惜用恐怖活動對待英國當局。「古里安已經警告過,如果英國政府重又按1939年的白皮書行事,那麼所得到的答復將會是在巴勒斯坦發生『流血恐怖』和『經常性的殘暴行動』。」現在,包括美國為首的西方和以色列說,抵抗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搞恐怖活動,要求解除抵抗佔領者的武裝(他們說這是非法武裝)。但是,為大量移民巴勒斯坦,趕走巴勒斯坦的原住阿拉伯人, 當年猶太復國主義搞了無數計的恐怖活動,成立了專搞恐怖活動的非法武裝。「古里安批准了巴勒斯坦的三股非法猶太復國主義武裝力量的公開行動。」三股武裝力量是哈迦納、伊爾貢和剛毅隊,哈迦納成員約6萬人。
這三股武裝力量除大肆襲擊英軍警(包括用汽車炸彈炸毀巴勒斯坦英軍總部)外,還在巴勒斯坦大搞恐怖活動。1945年10月31日晚,哈迦納突擊隊「撬起巴勒斯坦鐵路的鐵軌153處;伊爾貢攻打利達火車站;剛毅隊則破壞了海法煉油廠。兩星期後,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的政府大廈被焚,……1946年的頭幾個月……恐怖主義者的行動仍在繼續,……哈迦納卻公然誇耀自己參與了恐怖活動。」
猶太復國主義還針對巴勒斯坦人大搞恐怖活動。「巴勒斯坦人外逃的主要原因還是對猶太恐怖主義的恐慌和懼怕。這種恐怖活動的規模是巴勒斯坦人無法相比的。猶太恐怖活動採取兩種方式:對巴勒斯坦人的實際暴力行動;有組織的私下散布關於巴勒斯坦人的謊言、誹謗和威脅運動,猶大人稱之為『心理戰』。兩者的目的都十分清楚,就是要把巴勒斯坦人逐出他們的家園。猶太恐怖主義最可怕的暴行是在名叫代爾亞辛的巴勒斯坦人的村莊犯下的。1948年4月10日,約260名巴勒斯坦男子、婦女和兒童在那裡被屠殺,有些人是被砍死的。一位孕婦被屠刀剖開了肚子。」「代爾亞辛不是巴勒斯坦人唯一遭受大屠殺的地方。在納斯爾.艾爾-丁,安.艾爾-宰通赫,艾爾-比納,艾爾-巴薩和薩夫薩夫,都發生了巴勒斯坦公眾遭受猶太恐怖分子製造的浩劫。」猶太復國主義是現代巴勒斯坦地區恐怖主義活動開創者,並且他們是現在高喊反恐的美國縱容和支持下進行的恐怖活動。「猶太復國分子敢於如此膽大妄為,主要是因為有美國這個後台撐腰。」美國認為,猶太復國主義的恐怖活動將使英國難以管理巴勒斯坦,美國通過猶太復國主義恐怖活動將擠走英國,使這一地區納入美國勢力范圍。對於以色列建國,「有些西方學者說:『是恐怖分子把以色列送給了猶大人。』對於這段歷史,後來曾任以色列總理的貝京曾說:『我們的敵人把我們叫做恐怖分子,……而那些非敵非友的人,……在英國的宣傳影響下或出於習慣,也使用這個詞。我們的朋友……具有歷史眼光的也只用一個詞來稱呼我們:愛國者。』但是,由於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強勢地位以及它與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同盟關系,人們卻往往傾向於忽略這些事實(即猶太復國主義大肆進行恐怖活動的事實)。」
因此,對於猶太復國主義為在巴勒斯坦建國所採取的大量恐怖主義活動,當時是世人皆知的。貝京也承認,即使是中立人士(貝京所稱的「非敵非友」人士)也叫他們為「恐怖分子」。而希望通過猶太復國活動為自己在中東培育一頭鷹犬、建立一個堡壘的美帝國主義,卻縱容、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恐怖主義行為,並把世人都稱為恐怖分子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尊稱為「愛國者」。正如張家棟等所言,由於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大力支持,對猶太復國主義在建國前乾的大量恐怖活動,西方主流媒體現在都默不做聲(他們對以色列現在的、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國家恐怖主義同樣默不做聲),他們企圖通過這種方式,掩蓋(「忽略」)猶太復國主義的恐怖主義歷史。
面對猶太復國主義不斷的恐怖活動,加上美國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支持和美國對英的壓力,以及戰後的英國在很多地方都要依靠美國的支持,英國覺得難以進行與猶太復國主義的戰爭。再加阿猶矛盾難以處理,英國覺得無力繼讀對巴勒斯坦的統治。英國決定撒手不管,將巴勒斯坦交聯合國處理。

參考資料: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0605/7028.html

F. 簡單說一下巴以沖突,及伊朗核問題由來

以前這塊地是巴的,但美國幫以在這建國,巴也想建,以不同意。實質就是為了爭地盤,巴沒有軍隊,就只能用極端手段了。所以就打起來了。至於伊朗核問題,就是他想造核武器,美國不同意,這下伊朗連和平利用的機會也沒有了,當然雙方都不願意嘍,就有了伊朗核問題。再之,這與伊朗支援恐怖分子使美國惱火也不能說不無關系。

G. 黎以沖突、巴以沖突的時間、地點、交戰雙方、交戰原因、和交戰具體內容

他們之間可不止一次戰爭

三次中東戰爭都有他們的參與,每次的原因內容也不盡相同

希望你能問具體點

H. 伊朗對以色列為什麼有那麼大的仇恨

伊朗人是波斯族,歷史上和猶太人並無過節,反倒和阿拉伯人長期敵對,1980年的兩伊戰爭也可以說是伊朗與整個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在1979 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之前,由於有波斯人和猶太人之間古老的文化紐帶和共同的戰略利益的維系,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緊密盟友。
以色列猶太人的先祖與伊朗人的先祖波斯人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之後分裂為南北兩國,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被迫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由於巴列維王朝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和美國在阿以問題上對以色列的偏袒和支持,霍梅尼把反對巴列維國王的斗爭總是與反美反以交織在一起,因此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就決定了伊朗與以色列的關系與巴列維時期相比必然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在新世紀以來的以色列和伊朗雙邊關系中,有兩個關鍵性的節點,第一個節點就是「9·11事件」。「9·11事件」後美國發動全球反恐戰爭,把伊朗列在支持國際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之首,還把伊朗稱為「邪惡軸心」。
由於阿拉伯世界一致認為美國在中東和平進程中一直偏袒以色列,伊朗也認為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代理人。伊朗國內逐漸強勢的保守派也一貫指責美國在中東的霸權行徑是為了以色列的利益,可見後「9·11時代」的伊朗和以色列關系的惡化就絕非雙邊關系層面那麼簡單,復雜的地區安全格局和宗教意識形態等外部因素導致了後「9·11時代」伊以關系的持續惡化。
新世紀以來的以伊雙邊關系中的第二個關鍵節點就是「伊朗核問題」。 對伊朗可能擁有核武器的憂慮讓以色列人倍感焦慮,以色列官員和軍事將領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國際社會向伊朗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並且暗示,如果國際社會施壓無法阻止伊朗核武器計劃,以色列可能將單方面動用武力,打擊伊朗的核設施;而伊朗也不甘示弱,對以色列進行口誅筆伐,指責以色列的霸道和蠻橫。

I. 國際主要政治力量對巴以沖突的態度及原因

巴以雙方的背後各有一個集團支持。以色列被聯合國允許建立在巴勒斯坦國土上建國,占據了巴國三分之二的國土,無視阿拉伯世界的情感,極大的激化了民族矛盾,而造就了這個地區無盡的苦難
以色列:優秀的猶太人遭受宗教迫害,經過兩千多年沒有國土的流浪生活,漂泊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在都取得了很高的社會地位,特別是在歐美地區。在他們的所在國的政府所指定的很多政策裡面都有猶太人的影子,而且影響極其深遠,所以歐美國家幾乎是一面倒的支持猶太人,並支持在原巴勒斯坦的國土內建立了以色列國,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在所有方面上支持自己這個得來不易的國家。
巴勒斯坦:中東和北非的主題民族是阿拉伯人,人稱阿拉伯世界,他們的信仰是伊斯蘭教,在中東的宗教起統治地位的是伊斯蘭教,1948年成立的阿盟,是巴勒斯坦的支持者,但是這個阿拉伯聯盟已經被歐美分化的支離破碎,幾次中東戰爭幾乎都是猶太人大勝,阿盟的兩次勝利也沒有取得實質的收獲。
中東有石油,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中東是什麼勢力分布,巴以爭端的發展取決於各方的態度,各方的態度似乎都以明確。隨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埃及,利比亞各自的問題出現及解決,我們也看出來世界的態度了。

J. 關於巴以沖突的!!今天新聞裡面看到以軍飛機對加沙居民樓進行轟炸,...

巴以沖突是由來已久的,二戰時猶太人受到迫害流落世界各地,二戰結束後,猶太人在西方世界的幫助下在原本屬於阿拉伯人的地盤上建立了國家,也就是現在的以色列,這是矛盾根源。而且,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蘭教,猶太人信奉猶太教,這種文化差異更加深了他們之間的仇恨。伊朗本身是個信奉伊斯蘭教為主的阿拉伯國家,同其它阿拉伯人一樣,伊朗一直也仇恨以色列,這不是什麼同盟關系,當初伊拉克和伊朗都恨以色列,但是它們之間不照樣爆發兩伊戰爭?至於網友說的那句話,我們不能當真,或者我只能說那是欠思考的。像伊朗這種國家擁有核武器,一旦不負責任起來,天知道他們會怎麼用。還有,以色列跟我國關系一直很好的,即使在西方對華採取各種技術封鎖時,以色列還向中國輸出各種軍事技術、農業技術,現在我們說出這種話,是不是有點欠妥?

閱讀全文

與伊朗怎麼看待巴以沖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女皇有多少國家 瀏覽:593
印度邊境需要什麼邊境證 瀏覽:998
英國租房信息均價費用多少 瀏覽:859
中國人去伊朗要注意些什麼 瀏覽:225
中國哪裡的乙肝患者多 瀏覽:1000
中國哪裡的人最靈 瀏覽:585
印度馬丁身高多少 瀏覽:168
印尼賓館發票怎麼開 瀏覽:137
英國富人多少人 瀏覽:342
印度神話與泰國有什麼關系 瀏覽:811
印度蝗蟲什麼時候回來 瀏覽:989
美國溫度84度中國多少度 瀏覽:973
十三行在中國哪個地方 瀏覽:932
印尼的特色植物是什麼意思 瀏覽:480
印度人怎麼評論他們的芒果乾 瀏覽:615
和印度人做生意什麼感覺 瀏覽:996
去伊朗開店辦理什麼簽證 瀏覽:740
華人在伊朗工作怎麼樣 瀏覽:936
義大利語英語哪個好 瀏覽:609
印尼選票有多少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