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東包括多少個國家為什麼叫中東
中東」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國內外尚無定論,但一般泛指西亞,北非地區,約24個國家,1500餘萬平方公里,3。6億人口。
西亞國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聯酋、阿曼、卡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和塞普勒斯。
北非包括:蘇丹、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
------------------
中東地區」或「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專題,圖庫)、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達、 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裡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由於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系密切。
政治概念上的中東問題系指阿拉伯國家(包括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問題,也稱阿以沖突。中東問題是列強爭奪的歷史產物,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熱點問題,至今已半個多世紀。中東問題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問題。
http://ke..com/view/19973.htm
B. 為什麼稱阿富汗伊朗等為中東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
傳統上的中東區域劃分是根據美國總統在蘇伊士運河危機後, 發表的 "Eisenhower Doctrine", 其中,美國對中東國家作出承諾,若當中所列的國家 (埃及,敘利亞,以色列,黎巴嫩,約旦,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和卡達) 受到鄰國侵犯,便能向美國求助。當時,美國並沒把阿富汗劃入承諾的區域之中。
事實上,喬治布希在2004年的G8高峯會中,為方便加強對中東地區的控制,把中東的區域加以擴大,叫大中東 (Greater Middle East), 當中包括了阿富汗。
所以,你可以說阿富汗屬於中東,也可以說是不屬於中東,看你是用哪一個定義。
C. 為什麼伊朗是中東的異類他是成功的國家嗎
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神權統治高於一切。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伊朗是中東地區以什葉派為主,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國家,所以跟以遜尼派為主的國家有教派沖突,在新聞上描述中東地區發生沖突主要講的都是教派沖突,比如現在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極端組織ISI有遜尼派的支持,另外基地組織也是,他們屬於伊斯蘭教的原教旨信徒,當然也有其他的沖突,比如民族沖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朗現在也沒被叫阿拉伯之春影響(已經影響的有埃及,突尼西亞、利比亞還有半死不活的敘利亞)一個是由於的政府和法律的關系,還有一個是他的教派沖突沒那麼嚴重,另一個是他的工業基礎比較完善,他雖不是什麼工業強國,但也能自己生產汽車和其他電子類產品,這幾年他的軟體也飛速發展,在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下,他急速成為工業化國家,這在中東地區是屈指可數的,伊朗這個國家以前是古波斯,所以是波斯人為主,他的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任一屆。總統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可授權第一副總統掌管內閣日常工作,有權任命數名副總統,協助主管專門事務。
D. 請教,為什麼埃及,伊朗,沙特稱至為中東
中東或中東地區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以及亞洲西部與非洲東北部的地區。「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他是歐美人使用的一個地理術語,因為在地理上,他們處於歐洲大陸的東部,亞歐大陸的中部,所以叫中東,而中國等地區通常把中東地區叫做西亞.
一般說來中東地區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達、沙特、敘利亞、巴勒斯坦、阿聯酋、葉門、土耳其和塞普勒斯,共17個國家和地區。
E. 中東為什麼叫中東
因為中東是歐洲以東,並介於遠東和近東之間的地區。並不是在中國東面。
具體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
在地理上,中東的范圍包括西亞地區(除阿富汗),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中東」是歐美人使用的一個地理術語「,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國內外尚無定論,但一般泛指西亞,北非地區。
近代時期
18世紀末,隨著拿破崙入侵奧斯曼帝國(最後一個統一的伊斯蘭國家),其他歐洲資本主義列強(基督教世界)也開始瓜分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和屬地,建立殖民地。
19世紀,由於伊斯蘭教在各類社會沖突與社會變遷中(主要是帝國主義對伊斯蘭世界的侵略與掠奪,即對伊斯蘭國家的殖民化與半殖民化),逐漸引發伊斯蘭教復興運動與民族解放運動相結合的革命運動。
F. 伊朗屬於中東,為什麼不是阿拉伯國家
阿拉伯國家是指主要居民為阿拉伯人,操阿拉伯語的國家。而伊朗雖然在中東,但其居民主要為波斯人,占其人口的66%,其他有亞塞拜然人,占人口的25%,庫爾德人佔有5%,其他少數民族有阿拉伯人和土庫曼人等。所以伊朗並不是一個阿拉伯國家。而且波斯人、亞塞拜然人一般認為是雅利人安人(印歐人),其語言屬於印歐語系波斯語族,與歐洲諸語言關系較近。而阿拉伯語屬於閃含語系閃語族,與希伯萊語(猶太人的語言)差不多。所以從居民主要成份、主要語言以及主體文化上,都有很大不同,所以伊朗不是一個阿拉伯國家。
伊朗的政治體制和中東很多國家也不一樣,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實行的是神權共和制,即一種政教合一政治制度。伊朗的國家元首是精神領袖,是全國海陸空三軍司令,同時掌控國家的外交等事物。而總統只是政府首腦,猶如法國的總理。
G. 為什麼伊朗被認為是中東地區的霸主,而不是沙特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
伊朗國土面積163萬平方公里,是中東地區面積第二大的國家,比沙烏地阿拉伯(225萬平方公里)略小。伊朗是中東地區最大的人口大國,擁有近9000萬人口。伊朗是一個以波斯人為主的國家,官方語言為波斯語,波斯人佔66%,其次是亞塞拜然人佔25%,庫爾德人佔5%。所以,在中東地區9國中,伊朗是唯一一個非阿拉伯國家。但是,伊朗人98.8%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
伊朗是世界石油大國,其外匯收入的90%依靠石油。伊朗的石油儲量世界第三,石油出口世界第五,天然氣儲量世界第二,是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世界最重要的石油大國。並且伊朗擁有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及自主研發能力。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伊朗是中東地區最大的軍事強國,是個有著強悍意志的國家,多年來,美國通過政治孤立、經濟制裁、技術封鎖、軍事威脅、戰爭威脅等手段,全方位打壓伊朗,但是,面對世界頭號大國的威脅,伊朗從來沒有屈服。由於地處波斯灣,波斯灣狹窄的出海口——霍爾木茲海峽又處在伊朗軍隊的打擊范圍之內,因此伊朗控制著波斯灣的咽喉。一旦有必要,伊朗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那麼海灣國家的石油就無法運出,世界經濟就會崩潰。伊朗擁有如此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集團能忽視他的影響。
沙特本身是阿拉伯人,伊朗則是波斯人,兩個民族在歷史上就戰爭不斷,有歷史糾紛,雖然兩個民族都是穆斯林,但是穆斯林內部不同教派的沖突甚至超越了國家與國家的沖突。沙特一直依靠西方不能獨立自主,什麼東西都不能自己生產完全靠進口,這樣其實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並不是一個國家。它只是一個獨裁的家族企業,如果不是美國的支持,沙烏地阿拉伯分分鍾會崩塌的。沙特連葉門都打不過。沙特雖然有軍隊,但沙特的軍隊就像是僱傭軍,大家參軍只是為了錢。沙特有5000位王子,還有一堆部落小集團,還有差不多2500萬的窮苦人民,他們都不熱愛他們的獨裁君主。而且,沙特的國土面積大部分是沙漠。
H. 中東地區為什麼叫「中東」
因為中東是歐洲以東,並介於遠東和近東之間的地區。並不是在中國東面。
具體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
在地理上,中東的范圍包括西亞地區(除阿富汗),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中東」是歐美人使用的一個地理術語「,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國內外尚無定論,但一般泛指西亞,北非地區。
(8)為什麼把伊朗叫中東擴展閱讀:
中東地區的位置概念:
中東大部分為西亞,但與西亞的區別是:
1、中東不包括阿富汗。
2、中東包括非洲北部國家埃及。
3、中東包括了土耳其的歐洲部分(色雷斯)。
4、其口訣為中東=西亞-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中東是一灣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其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三洲具體指亞歐非三大洲,五海具體指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其中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I. 請問中東為什麼要叫中東
以歐洲(法國)為中心向東劃分,近東(東歐、土耳其)、中東(阿拉伯地區、中亞)、遠東(中國、東亞) 「中東地區」或「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達、 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裡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由於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系密切。 所謂近東,中東,遠東,都是西方國家(主要是西歐各國)以他們所在地區通向亞洲的海上路徑——西地中海一帶為基點,對東方廣大地區的稱呼。這幾個系列性詞語、大約出現於歐洲各殖民一帝國主義國家向外、特別是向東方擴張的早期,而開始盛行於19世紀,相沿使用以迄於今。原來籠統地稱為「東方」,因地區過於遼闊,始進一步按照和它們距離的遐邇,分別稱為近東、中東和遠東。至於就歐洲人稱呼的「東方」乃至亞洲本身而論,所謂「遠」、「近」和所謂「東」也者,應該正好顛倒過來才對,我國歷史上的說的「西域」,按廣義曾把後世的「中東」以及迤西的地區都包括在內,就是一個證明。說穿了,「近東」、「中東」和「遠東」雲雲,不過是「歐洲中心論」的一種反映,徒因相當長時期以來,「西方」在世界上得勢,這些經不起推敲的地區名,方通行無阻而己。 就「創造」這些地區名的西歐而言,顧名思義,近東距離近些,遠東距離遠些(乃至最遠),中東是不近不遠。但不論近、中、遠,都是些相對字眼,本來就模模糊糊,僅有大致范圍,沒有明確界限;各自的范圍還隨時代、隨稱說者的立腳點、隨使用者的意圖和目的等等,進退、盈縮不定。比如「近東」,最初指地中海東部地區,由於這個地區曾長期處於奧斯曼帝國統治下,與西歐不是一個世界。在那個時期,有人就拿它當奧斯曼帝國的同義詞使用,「近東者,奧斯曼帝國之謂也」。有的英國人把巴爾干半島視為近東的「實指」部分,也就是奧斯曼帝國核心部分,東南方的毗連地區,則是它的外延。按這種說法,東南歐印亞非兩洲的東地中海沿岸,都涵蓋在內。 「中東」指近東以東的廣大地區,指稱范圍可以直至印度、緬甸。後來,因受東方政治局勢的變化,特別是19世界初葉開始的奧斯曼帝國的逐步衰落,以及因此而來的巴爾干半島政治地圖變化的影響,「近東」指稱范圍漸次縮小,東移,循至某些辭典解釋「近東」的時候,說「包括利比亞、埃及、阿拉伯半島、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土耳其等」,東南歐顯然不在其內了。但這樣就難免與「中東」的指稱范圍「重疊」,彼此的界限和范圍越來越模糊不清。人們不得已,又往往混稱為「中近東」或者索性以「中東」概括,「近東」一詞越來越不單獨使用了(比如前些時盡管波黑烽火連天、血流成河,按傳統的劃分,當地屬於近東,在報端上卻見不到這個詞,可見在人們的心目中,它已陳舊得不能再用了)。與此相應,「中東」的指稱范圍更加膨萎無常,在國外眾多的書刊和學人筆下,異說紛紜,廣狹出入極大。按一種極端的看法,可遠及北非各國甚至把整個中亞都納入其中,這當然是標準的「一家之言」。有的西方國家的官方文件,在這個詞的使用上也很混亂。以英國為例,官方就曾將歐洲的馬爾他、非洲的衣索比亞、厄利垂亞和索馬里,都列入中東。對這種「地理歸類」,我們實在理解不了,莫測高深。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把中東和西南亞等同起來,外加非洲東北部的埃及,再沒有誰把南亞各國也包括在內了,也沒有人把歐洲巴爾干半島的什麼爭端,混稱為「中東」的一宗事件。而人們在此詞的實際操作、運用上,范圍又有所限定,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地隱然僅指亞洲的西南部而言。當前所謂「中東問題」,往往就是「西南亞問題」;所謂「中東局勢」,往往就是「西南亞局勢」;所謂「中東之行」往往就是「西南亞之行」,如此等等。但顯然又不宜在「中東」和「西南亞」間完全畫等號,以為在任何場合下二者都是一回事,人們在用「中東」一詞時,仍有所節制。比如阿富汗在西南亞范圍內,那裡的問題從來沒有被冠以「中東」字樣;蘇聯解體後,人們自然而然地把南高加索三國歸入西南亞各國之列,但那個地區出現什麼事端,也不見有人往「中東」上掛靠。 至於「遠東」(有些西方國家稱為「極東」)范圍更大,但同中近東分得倒很清楚,相距較遠,何況中間隔著印度洋和南亞次大陸,彼此互不連貫。晚近的用法,一般指亞洲東部太平洋沿岸各國、各地區(包括通常所說的東亞、東南亞各國以及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等)而言。 必須補充說明,從這幾個系列性地名產生的背景和應用看,所謂近東、中東和遠東,都是人文地理特別是政治地理上的概念。從一定程度上說,又是歷史地理上的概念(時至今日,「近東」一詞已經很少單獨提到了,但在歷史上一定時期,比如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還是個經常躍入人們眼瞼的字樣,象「巴爾干半島是近東的火葯庫」等等),自然地理上絕少用或根本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