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傳統醫學是什麼

伊朗傳統醫學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1 22:57:42

Ⅰ 有關中國古代醫學巨著的情況簡表

按照時代劃分。

《黃帝內經》
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病因學說」、「養生學說」、「葯物治療學說」、「經絡治療學說」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神農本草經》
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葯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葯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葯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葯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葯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葯葯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葯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葯理論精髓。

《難經》
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古代中醫學著作之一,傳說為戰國時期秦越人(扁鵲)所作。本書以問答解釋疑難的形式編撰而成,共討論了81個問題,故又稱《八十一難》,全書所述以基礎理論為主,還分析了一些病證。其中一至二十二難為脈學,二十三至二十九難為經絡,三十至四十七難為臟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難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難為針法。

《脈經》
《脈經》全書共十卷,九十七篇,為西晉·王叔和編撰。這是我國醫學史上現存第一部有關脈學的專書,是公元三世紀以前我國有關脈學知識的一次總結。《脈經》開宗明義指出「脈理精微,其體難辯」,「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脈經》正是針對這些難點來進行編撰總結的。
《脈經》雖然是一部綜合前代脈學成就的著作,但由於它篇幅簡練、集中,便於學習,在我國醫學發展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國內外影響極大。如唐代太醫署就把它做為必修課程,日本古代醫學教育仿唐制,當然也不例外。該書著成後,就陸續傳到我國西藏地區,對藏醫學的相關學科起著重大的影響。通過這里,中國脈學又傳入印度,並輾轉傳入阿拉伯國家,對西歐脈學的發展也有所影響。如:古波斯(伊朗)由拉·阿·阿爾哈姆丹(1247~1318)編寫的一部波斯文的醫學網路全書《伊兒汗的中國科學寶藏》(十三世紀~十四世紀初)一書中,就有王叔和的名字,其中脈學方面的內容也與《脈經》相似。中世紀阿拉伯醫聖阿維森納(980~1037)的《醫典》中有關脈學的內容,也多大同小異,可見《脈經》在國內外醫學發展史上影響之深遠。
《舊唐書》載《脈經》二卷,但到宋初本書已瀕於湮沒。至宋林億等校正醫書時,發現此書,予以刪繁補缺。今存版本較早的有天歷三年廣勤書堂刻本。其後歷明清諸代,直至現代,各種刻本、排印本等等,計有數十種之多。其中如清守山閣叢書本較有影響,新中國成立後,有商著印書館鉛印本,人民衛生出版社、上海衛生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影印本。

《肘後備急方》
本書原名《肘後救卒》,計三卷,東晉葛洪所著。今本《肘後備急方》共八卷,其內容主要是一些常見的病證的簡便療法,包括內服方劑、外用、推拿按摩、灸法、正骨等一些十分實用的內容。這部書雖號「肘後」,但卻包含相當多寶貴的醫學史料實用的方劑方法,有不少醫學史上的重要發明發現,對今天的醫療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他所描繪的「虜瘡」即天花,是外界傳入,並非我國固有,具有重要的醫學史價值。
書中還提到射工、沙虱、馬鼻疽等多種傳染病,論者認為所謂射工是對一種血吸蟲病的得病描述。而沙虱所描述的是恙蟲病,山有人認為這是血吸蟲病的得病過程。更可寶貴的是書中還指出這種沙虱鑽入皮肉後。如果以針挑取蟲子,正如疥蟲,著爪上映光方見行動也。這可證明當時已經認識疥蟲,它用疥蟲的大小,檢得方法來比喻沙虱,十分恰當。總之,《肘後備急方》一書,對古代幾種傳染病作了細致的描述在世界傳染病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肘後備急方》中專有一節討論「猘犬所咬毒」的處理。書中首先認識到猘犬(亦即狂犬)咬人的嚴重性,指出其潛伏朗和病程經過。提出治療狂犬病的方法計約二十種,其中有「仍殺咬犬,取腦傅之,便不復發」之法。這方法的寶貴之處在於它是以該狂犬的腦組織來敷貼傷口以預防狂犬病之發作,是一種免疫治療的思想萌芽。狂犬病毒原是親神經組織的病毒,在狂犬的腦組織中大量繁殖。用這種組織來治療狂犬病,如果說是在「以毒攻毒」的思想的影響下提出的,它也符合現代免疫治療的基本原理。
《肘後備急方》雖然都是一些簡便易得的治療方法,而這一部著作及其所宣揚的治療思想,似乎與一向認為正統的「辯證論治」的思想不相協調,因而使一些後代「正統」醫家認為不足輕重,甚至不值一提,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正是這些簡便易得的治療方法、方劑中涵有寶貴精華,應予以重視。如以青蒿治療瘧疾「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也是長期經驗積累所得的珍貴結論。現代研究證明,青蒿中含有抗瘧作用十分明顯的青蒿素,是一種不耐熱的化學成分,因而雖然中葯一般都用煎劑,葛洪強調要生服其汁。青蒿素的分離研究導致了現代抗瘧史上的一大重要發現,(青蒿抗瘧的研究,載《中國中醫研究院三十年論文選》,中醫古籍出版社,1985)。又如書中有關腳弱病的記述,可以認為是最早的腳氣病的歷史,尤其是心臟型腳氣病的描述以及含有足夠的維生素乙來治療腳氣病等。

《傷寒雜病論》
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歷代醫家對之推崇備至,贊譽有加,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中醫學習的源泉。2003年非典期間,該書和張仲景便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葯的理論基礎。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紙張尚未大量使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這本書很可能寫在竹簡上。

《針灸甲乙經》
全名有時也稱《黃帝甲乙經》(《隋書·經籍志》)、《黃帝三部針灸經》(《新唐書,藝文志》等),現一般通稱《針灸甲乙經》。各書所載卷數不一,今本多取其自序所述的十二卷。
今本《針灸甲乙經》全書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其內容系擷取《素問》、《鋮經》(即《靈樞》和《明堂孔穴灸治要》這三部書的有關部分的精華,予以整理重編。
卷一至卷六,依次敘述人體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臟六腑、營衛氣血、精神魂魄、精氣津液及肢體五官與臟腑功能的關系等;其次是人體經脈、經筋等經絡系統的循環路線、骨度腸度及腸胃所受;再次是人體俞穴,依身體部位分部敘述其位置,主治,書中計敘述俞穴348個(其中單穴49個;雙穴299個)而不是如其所說的365穴,這些穴位是按頭、面、項、胸、腹、臂、股等部位排列的;很便於尋檢。每一穴均有針刺的深度、灸灼的壯數,再次敘述診法、重點介紹脈診的內容。尤其是三部九候;其後介紹針道,針灸禁忌,包括禁穴;最後介紹了病理及生理方面的一些問題,並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綱進行闡釋。
臨床部分也是六卷,依次介紹內科(包括傷寒熱病、中風、雜病)、五官科、婦科、兒科等病症的針灸治療,其中內科共43篇,有外感六淫、內傷七情、五臟病、六腑病、經脈病及五官病等,外科有三篇,主要論述癰疽,至於婦科及兒科,各有一篇各論述20種及10種該科病症。
《針灸甲乙經》的著成,對於我國針灸學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宋、公元6~8世紀,中、朝、日之教學均規定為教授學生的必修課;宋、金、元、明、清重要針灸學著作基本上都是在本書的基礎上的發揮。國外早已有本書英譯本,對國外針灸學的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

《本草綱目》
葯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朝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葯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中國古代漢醫集大成者。李時珍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葯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葯物分類方法,溶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Ⅱ 伊朗用什麼醫學

伊朗的治癒率完勝發達國家,也遠比同期的武漢高,死亡率也大幅低於同期的武漢

原因很簡單,和中國類似,伊朗的傳統醫葯也比較發達。

和武漢一樣,迷信西葯的伊朗人,死亡率就高;用傳統草葯的,治癒率就高

Ⅲ 中國古時候得病有中醫,外國得病用什麼治療

每個國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醫療技術。幾天前,看到伊朗衛生部長接受采訪時,他提到伊朗的傳統醫療也是對抗新冠肺炎的一種方式。然而,其他傳統醫學治療不如中醫系統和理論,可以解決的健康問題也不如中醫多有效,放血療法在歐洲很常見,當中國的豬發熱時,在它們的耳朵上弄兩個洞流血確實有一些影響。

例如,古羅馬的醫學大師蓋倫,記錄了540種植物,180種動物和100種礦物質,這個人也有深刻的解剖學知識,手術治療是著名放血療法的理論基礎,是古希臘醫學聖徒希波克拉底的四體液理論,還有灌腸跟燒灼吸入,熏蒸等治療方法,有的有用,有的沒用,但是,不管怎麼樣死馬當活馬醫,導致最後這種疾病會被治癒,差不多了解的就怎麼多了,除了中葯,世界上還有藏醫、蒙醫。

關於中國古時候得病有中醫外國得病用什麼治療的問題,就分析到這里為止。

Ⅳ 中國古代著名醫學著作有那些

1、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另據現代學者考證,認為今本中的黃老道家痕跡是隋唐時期的道士王冰竄入)。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2、難經

《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又稱《八十一難》,是中醫現存較早的經典著作。關於《難經》的作者與成書年代歷來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認為其成書不晚於東漢,內容可能與秦越人(扁鵲)有一定關系。

《難經》之「難」字,有「問難」或「疑難」之義。全書共八十一難,採用問答方式,探討和論述了中醫的一些理論問題,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機、營衛、腧穴、針刺、病證等方面。

3、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葯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葯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

是對中國中醫葯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葯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葯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葯葯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4、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間,該書和張仲景便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葯的理論基礎。

5、脈經

脈學著作,西晉·王叔和撰於公元3世紀,10卷。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選錄《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扁鵲、華佗等有關脈學之論說,闡析脈理、脈法,結合臨床實際,詳辨脈象及其主病。

《脈經》系我國現存較早的脈學專書,首次系統歸納了24種脈象,對其性狀作出具體描述,初步肯定了有關三部脈的定位診斷,為後世脈學發展奠定基礎,並有指導臨床實踐之意義。同時《脈經》還保存了大量古代中醫文獻資料。

Ⅳ 伊斯蘭傳統醫學實踐與葯房有什麼關系

伊斯蘭傳統醫學實踐與葯房和葯店有密切關系,葯商往往要比正式行醫的醫生更多地參與日常醫療服務。直到今天,伊斯蘭國家一些傳統的葯商除了仍可滿足顧客的一般性醫療服務要求,還能為那些尚未惡化的常見病提供葯物治療。穆斯林的沐浴被認為具有重要的醫療價值,它是傳統醫學保健的一部分。

Ⅵ 古代有那些醫書

古代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1、黃帝內經

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巨著,是中醫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葯物學的醫學巨著。

2、難經

是中國古代醫學著作《黃帝八十一難經》的簡稱,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題秦越人撰。

3、傷寒雜病論

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經

中國漢族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葯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葯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葯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葯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葯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葯葯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6)伊朗傳統醫學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古醫書是古代醫學的傳承,極具醫學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中華醫學源遠流長,名醫輩出,創造出了很多輝煌的醫學成就,影響遠播日本、歐洲,並且對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古代醫書原著跟現代翻印的古代醫書內容有很多出入,由於年代久遠,當代的翻印古醫書缺失了很多內容,所以中國古醫書原著可以說是價值連城。

Ⅶ 中國傳統醫學為什麼會消失

張仲景孫思邈這些前輩如果活到當下,或許會說:有那麼多我平生夢寐難求的手段工藝可以拯救人命,你們這幫不肖子孫不好好琢磨治病救人,跑去學政客整天搞華夷之辨?醫學不是文學藝術,可以搞百花齊放,讓不同的人去欣賞品味。自然科學有天然的客觀裁判,用一個一年級上了十來年的某日本小學生的話說:真相永遠只有一個。為什麼有中國畫西洋畫、有中國文學西方文學?為什麼不分西方物理中國物理、沒有中國天文西方天文?為什麼建築學保留了東方的審美,長江大橋也還是要用現代建築理論工藝?中醫……西醫……這兩個詞仔細想想挺雷人的,是中國人的生理結構不一樣?還是說中醫已經脫離自然科學范疇成為一種高雅藝術?如果作為一種曾領先於世界的「文化」,那麼在文化的范圍內進行發掘和發揚是值得推崇的。但不要說趙州橋是偉大的,所以我們要建一座跨海石拱橋;不要說指南針是偉大的,我們要在軍艦上用指南針來定位。讓歷史成為歷史,自然會留下不能磨滅的偉大;試圖讓歷史「復甦」,遲早變成一種宗教。這些人多見於中醫學生,或者有點頭腦的中醫愛好者,支持者。別搞笑了,中醫之所以黑就是因為你們抱著老東西不肯撒手,不敢承認自己的不科學,不敢承認自己落後於其他國家的進度,不敢承認其實自己所學所想所支持的都是一些錯誤。

Ⅷ 請問到底什麼是傳統醫學

傳統醫學
中國傳統醫學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醫療、生活實踐中,不斷積累、反復總結而逐漸形成的具有獨特理論風格的醫學體系。
中國傳統醫學是中國各民族醫學的統稱,主要包括漢族醫學、藏族醫學、蒙古族醫學、維吾爾族醫學等民族醫學。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由於漢族人口最多,文字產生最早,歷史文化較長,因此,漢族醫學在中國以致在世界上的影響最大。在19世紀西方醫學傳入中國並普及以後,漢族醫學又有「中醫」之稱,以此有別於「西醫」,即西方醫學。

Ⅸ 循證醫學與傳統醫學有什麼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循證醫學:意為"遵循證據的醫學",又稱實證醫學,港台地區也譯為證據醫學。

2、傳統醫學:利用基於植物、動物、礦物的葯物、精神療法、肢體療法,和實踐中的一種或者多種方法來進行治療、診斷和防止疾病或者維持健康的醫學。

二、核心思想不同

1、循證醫學:其核心思想是醫療決策(即病人的處理,治療指南和醫療政策的制定等)應在現有的最好的臨床研究依據基礎上做出,同時也重視結合個人的臨床經驗。

2、傳統醫學:主要包括漢族(中)醫學、藏族醫學、蒙古族醫學、維吾爾族醫學等民族醫學。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由於漢族人口最多,文字產生最早,歷史文化較長,因此,漢族醫學在中國以至在世界上的影響最大。


三、用處不同

1、循證醫學:並非要取代臨床技能、臨床經驗、臨床資料和醫學專業知識,只是強調任何醫療決策應建立在最佳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上。

2、傳統醫學:以經驗醫學為主,即根據非實驗性的臨床經驗、臨床資料和對疾病基礎知識的理解來診治病人。

Ⅹ 世界四大醫學是什麼

世界四大醫學是印度醫學、希臘—阿拉伯醫學、中國傳統醫學、古埃及醫學。

1、印度醫學:又稱阿育吠陀醫學(Ayurveda Medi-cine),形成於公元初期的古代印度,以被稱為「古印度醫學網路全書」的《啫羅迦本集》的問世為標志。阿育吠陀意指生命之學,是印度醫學理論的源頭。

2、希臘—阿拉伯醫學:起源於古代希臘而形成於8-12世紀的阿拉伯帝國。希臘—阿拉伯醫學即是伊斯蘭文明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和古羅馬醫學家蓋侖的學說為基礎,進一步加以演繹和完善,大大超越了古希臘—羅馬醫學的水平。

3、中國傳統醫學:主要包括漢族(中)醫學、藏族醫學、蒙古族醫學、維吾爾族醫學等民族醫學。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由於漢族人口最多,文字產生最早,歷史文化較長,因此,漢族醫學在中國以致在世界上的影響最大。

4、古埃及醫學:約起源於西元前33世紀,一直延續到西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入侵為止。印何闐是古埃及醫學的殿基者。古埃及醫學是同時代中最先進的醫學體系之一,其內容包括非侵入性的外科手術、骨折處理,以及葯典等。

(10)伊朗傳統醫學是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醫葯學體系涵蓋了生理(含解剖)學、病因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學、葯物學、床各科和養生學等各個方面,內容完備而豐富。印度葯物學中涉及的葯物(植物、動物、礦物)達2000多種,葯物的劑型包括湯劑、散劑、丸劑、油劑等多種形式。

印度醫學不僅盛行於整個南亞次大陸,也傳播到中國、斯里蘭卡、東南亞、蒙古、中亞和西亞。其中,印度醫學在古代向中國、南亞、東南亞的傳播主要是通過佛教這一載體。

與伊朗傳統醫學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紙幣叫什麼 瀏覽:103
伊朗憑什麼不能擁有核武 瀏覽:292
伊朗的國土面積有多少平方公里 瀏覽:761
印尼黑酸枝豪華版沙發多少錢 瀏覽:210
越南海防特產有哪些工藝值得買 瀏覽:640
二戰義大利佔領哪些地方 瀏覽:570
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如何實現中國夢 瀏覽:39
美國為什麼不和伊朗和解 瀏覽:339
越南戰爭美國損失多少元 瀏覽:865
中國在英國哪裡設置總領事館 瀏覽:964
中國身價上億的有多少個人 瀏覽:347
越南語4c是什麼尺寸 瀏覽:905
額溫槍出口伊朗需要什麼認證 瀏覽:12
印尼香煙里加的什麼 瀏覽:695
義大利什麼時候解除管控措施 瀏覽:365
英國留學現鈔怎麼用 瀏覽:459
義大利周圍還有什麼國家 瀏覽:891
伊朗為什麼要打梟龍 瀏覽:894
英國招農民有多少人 瀏覽:954
中國累積治癒多少人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