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拉克戰爭中陣亡的美軍人數現在是多少了
據美聯社統計,截止美軍2011年12月15日正式從伊拉克撤軍,伊拉克戰爭共造成近4500名美軍官兵死亡,超過10萬伊拉克人喪生。
伊拉克戰爭簡介。是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實質上是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借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場戰爭。由於這次戰爭實際上是1991年海灣戰爭的繼續,所以,這次戰爭也被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到2010年8月美國戰斗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找到薩達姆政權早已銷毀的文件和人證,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由於伊拉克戰爭使用了大量的美國現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軍使用的武器費用非常的高昂,這場戰爭也被稱為浪費錢的戰爭。一般認為,美國鏟除伊拉克政權,實質就是維護美元霸權的地位。這次戰爭再次詮釋了科技是現代軍隊發展和軍事實力的重要支柱。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真實原因有以下幾個:1、冷戰後,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圍繞這"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展開的。也就是維護美國霸權中心,圍繞三個基本點展開即:維護美國及盟國的安全;擴展美國經濟;在世界推進美式民主。「9·11事件」後,美以反恐怖為名,通過阿富汗戰爭實現了首次進駐中亞,增加了對南亞局勢的影響力。這次對伊拉克戰爭,是美推行全球戰略擴張的又一重要步驟,發動這場戰爭關繫到美國的眼前和長遠安全,關繫到美國的世界霸權或准霸權地位。通過戰爭,不僅可以拔掉伊拉克這個釘子,在伊斯蘭世界建立維護美國利益的戰略走廊;還可以通過控制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實現對俄、歐、中、印等大國的戰略牽制的作用。2、美國地緣經濟考慮。由於美國的資源是有限的,美國發動戰爭的目標,在於這個目標是否具有地緣政治的戰略地位和戰略價值,是否具有市場價值和資源價值。眾所周知,亞太地區是全球地緣戰略力量最集中的區域,美國在亞太地區有著廣泛而巨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安全利益。伊拉克是地區大國,處於中東的中心地帶,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二,在中東的地緣政治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控制伊拉克就能控制中東石油庫,對美來說具有長遠的戰略利益,美國有官員曾公開聲稱:伊拉克是美國在中東建立軍事基地的最佳位置。3、推進美式民主、價值觀。在世界范圍內推進美式民主、價值觀,一直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目的是要為中東地區樹立一個"民主"的樣板,進而向整個阿拉伯世界實行民主輻射,為建立一個美國治下的世界新秩序開辟道路。 4、進一步控制歐洲。通過控制伊拉克和中東地區石油的出海口,鉗制歐洲的石油來源,削弱歐洲經濟,震懾歐洲資本大量進入美國,從而打擊歐元,甚至使其破產,以維護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的霸主地位。
伊拉克戰爭的代價。除了沉重的生命代價,金錢代價也十分高昂。據美聯社報道,過去10年裡,美國斥資600億美元用於伊拉克戰後重建,平均每天花費超過1500萬美元。而另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計算,10年來的總開支——包括軍費、使館開支和重建及援助等,已達7670億美元之巨。美國人自己都承認,美國在伊拉克花錢太多,回報太少。引自:(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3-19/0859718972.html)
㈡ 美軍至今在伊拉克戰爭中一共陣亡了多少人
據美聯社報道,該社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23日,自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美軍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數已經達到至少4335人。
這個統計數字包括9名在軍事行動中遇難的軍隊文職人員。據軍方統計的數據,至少有3466名軍事人員,都是在敵對行動中死亡。
美聯社統計的數字,比美國國防部2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更新的數字少2人。
除美國外,死亡人數在10人以上的有如下國家的駐軍:英國,死亡人數179人;義大利,33人;波蘭,21人;烏克蘭,18人;保加利亞,13人;西班牙,11人。
==========================================
樓上死亡3973是2008年3月的數據,以上消息是2009年8月23日的,轉自中國新聞網
距現在已經過去9個月了,保守估計美軍自2003年至今在伊拉克因戰斗或事故死亡人數在4600人以上
㈢ 美國和伊拉克戰爭雙方的傷亡是多少
【美國】
伊拉克戰爭截至目前駐伊美軍死亡總數為4419人,另有約3.2萬人受傷。其他國家也有近250名軍人死亡,其中英軍死亡人數最多,達132人。
戰爭開銷:截止到2010年8月19日,美國已經在伊拉克戰爭上耗資7423億美元。
【伊拉克】
傷亡情況:伊拉克士兵大約有8000人在戰斗中死亡。
而平民死亡人數卻至今無法確定,統計數字從100000到1000000不等。
難民數量:伊拉克現有難民人數為4800000,其中200萬在國外,280萬在國內。
社會經濟:伊拉克目前日均石油產量約為250萬桶,與戰前水平基本一致;整體失業率高達15%,青年人失業率更是高達24%。
戰爭損失:早在伊戰爆發初期,阿拉伯國家聯盟就有調查報道顯示,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經濟造成的間接損失可能會達到10000億美元。
㈣ 伊拉克戰爭各死亡了多少人
美國:4497人死亡,47541受傷或者生病 。
英國:179人死亡,3598受傷或者生病 。
伊拉克軍隊(薩達姆政府):7600-10800人死亡 。
伊拉克安全部隊(新政府):17690人死亡,超過4萬受傷 。
各派武裝分子:26544人被擊斃,1.2萬人被捕(2003—2011)
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因為是海灣戰爭的延續,又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
到2010年8月美國戰斗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找到薩達姆政權早已銷毀的文件和人證。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
伊拉克戰爭實質上是美國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借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場戰爭。
由於伊拉克戰爭使用了大量的美國現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軍使用的武器費用非常的高昂,這場戰爭也被稱為浪費錢的戰爭。有觀點認為,美國鏟除伊薩達姆政權,實質就是維護美元霸權的地位。這次戰爭再次詮釋了科技是現代軍隊發展和軍事實力的重要支柱。
㈤ 伊拉克戰爭中,為何美軍會傷亡5萬多人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和反政府軍對戰中傷亡人數並不多,真正讓美軍造成傷亡慘重的是伊拉克的平民武裝隊伍,還有一些宗教武裝分子。
由於官員的全部裁撤,使伊拉克一些人丟失了飯碗,他們本來對美軍那是不反感,但是到這個時候,就開始變成憎恨了。於是這個政策之後,很多薩達姆時期的官員,拉起了隊伍,而且很多極端組織趁機拉人。這大量失去工作,然而對美軍充滿敵意的軍人加入了各種組織,開始對美軍進行復仇了。
㈥ 截止今天美軍在伊拉克戰爭死多少人
美軍用於伊拉克駐軍15萬。用於救災的士兵+警察+國民警衛隊目前8000人,並且開始像加拿大借兵。美軍傷亡人數超過7000
根據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報告,自從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始以來,美軍的受傷人數已經達到6916人,死亡人數為975,另外還有3名國防部文職官員喪生。
自從4月中旬以來,由於伊拉克抵抗活動不斷高漲,美軍的受傷人數成倍上升,死亡數字增加也很快。從4月到現在,共有大約400名美軍士兵喪生,傷亡最慘重的是海軍陸戰隊和陸軍。
五角大樓每周都會對伊拉克戰爭傷亡情況進行統計。然而,卻沒有人去計算伊拉克人的傷亡情況。
㈦ 美伊戰爭伊拉克至今死傷人數是多少
自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至今,已造成14500多人死亡。
據天空新聞台報道,自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至今,已有1000多名美軍士兵和66名英軍士兵在伊拉克喪生,而且這一數字隨著該國暴力沖突的加劇在逐漸遞增。
同時,伊拉克的人質綁架事件、尤其是綁架外國人質事件的頻頻發生使該國局勢更加惡化。目前已有17名外國人和15名伊拉克人遭伊拉克武裝組織綁架。伊拉克暴力沖突的持續發生導致伊拉克政府將用於該國重建的20億美元資金撥給了安全防衛體系,以維護該國的安全與穩定。
㈧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情況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主要軍事准備和兵力調動情況
2003年3月20日10時34分(北京時間)爆發了伊拉克戰爭。這是21世紀一場全新樣式的現代化戰爭。5月2日上午9時(北京時間),美國總統布希在「林肯」號航母上正式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整個戰爭共持續44天。實際上,在4月14日美軍攻佔了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家鄉提克里特之後,美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就基本結束。這場戰爭是繼1991年海灣戰爭之後美國對伊拉克進行的第二次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除信息條件外,空中力量發揮了主導作用,空中打擊成為戰爭的主要突擊力量。透過戰場上的硝煙,人們從中可以看到美英聯軍空中力量作戰運用的幾個特點。
1100多架戰機參戰,投射2.7萬多枚炸彈
美軍從2002年年底開始向伊拉克周邊增派兵力,至2003年3月20日,在伊拉克周邊地區共集結了約5.4萬人的空中力量,各型飛機約1145架,其中戰斗機、轟炸機、攻擊機、特種作戰飛機等作戰飛機756架,預警、偵察、指揮、電子戰等作戰支援飛機140多架,加油、運輸等後勤保障飛機169架。另外,英國空軍在伊拉克周邊地區部署了約8000人的部隊,各型飛機約100架。美軍中央總部空軍司令部前指駐沙特蘇丹王子空軍基地,司令為莫利斯空軍中將,統一指揮戰區內美英所有空中力量的作戰行動。美英空中力量分駐在12個國家的18個基地上。
美海軍在戰區共部署了「林肯」、「星座」、「小鷹」、「羅斯福」和「杜魯門」5個航母戰斗群,共有各型飛機380架。美海軍陸戰隊在戰區共部署了各型飛機98架。截至4月14日,美英聯軍共出動了41780架次的飛機對伊拉克數千個目標進行了大規模空襲,平均每天1600架次,最多時達2000架次。美英聯軍在伊拉克戰場上投擲了各類炸彈27250枚,其中精確制導炸彈為18275枚,發射巡航導彈 750多枚。美英空中力量在對伊拉克實施空中打擊時,投擲了集束炸彈、電磁脈沖炸彈、高威力空爆彈,並使用了貧鈾彈,主要打擊了伊拉克領導人駐地,統帥機關,防空體系,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共和國衛隊營地以及部分戰略要地的伊軍防禦陣地等。
從「斬首」到地面支援行動
在持續44天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的空中力量進行了4次大的作戰行動。
「斬首」作戰行動。美英聯軍一反常規,免除了開戰初期奪取制空權的大規模轟炸。在3月20日10時34分開始的首輪空襲中,僅發射了45枚巡航導彈,出動了兩架 F-117隱形戰斗機,投擲了4枚精確制導彈葯,對位於巴格達郊外的伊領導人地下隱蔽所、薩達姆住宅及其親屬和高級助手的住地進行了突然的「斬首」攻擊,企圖一舉除掉薩達姆,打亂和癱瘓伊軍指揮體系,使伊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縮短戰爭進程。雖然此舉並未達到作戰目的,但美軍這種在戰爭初始就將打擊目標直指對手最高領導人和統帥機關的戰法有可能還會在以後的戰爭中繼續加以應用。
「震懾」作戰行動。3月22日,美英空中力量突然開始對伊拉克實施猛烈空襲。美國防部稱「決定性空襲」開始,並將這次空襲命名為「震懾行動」。轟炸的主要地區是巴格達。在「震懾行動」中,美軍從30多個基地和5艘航母上出動重型轟炸機和各型戰斗機集中對薩達姆的官邸、指揮中心、政府主要部門等目標進行了「飽和轟炸」。24小時之內,美軍就出動了2000架次的飛機和發射了500多枚「 戰斧」式巡航導彈。「震懾行動」的目的就是在「斬首行動」未獲成功後,企圖通過突然的大規模轟炸,對整個伊拉克「造成立即失去抵抗能力的震懾效果」,並以此瓦解伊拉克軍民的抵抗意志,從而達到在戰爭初期就能實現速戰速決的目的。
「切斷蛇頭」作戰行動。這一作戰行動主要是通過精確轟炸摧毀伊拉克的通信指揮系統,徹底切斷薩達姆與軍隊的聯系。3月28日,美空軍的 B-2隱形轟炸機向伊拉克國家通訊中心大樓投放了重2.2噸的被稱為「掩體粉碎機」 G B U-28鑽地炸彈。3月30日,巴格達郵電通訊大樓和一個通訊中心被摧毀。由於美軍認為復興社會黨是薩達姆實施軍事指揮的重要渠道,3月30日,美軍飛機還轟炸了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總部。另外,作為「切斷蛇頭」作戰行動的一部分,美國把伊拉克電視台的發射器作為打擊目標。3月26日,美軍向巴格達電視台發射了電磁脈沖炸彈,致使電視台信號中斷。
支援地面作戰行動。伊拉克戰爭與前幾次戰爭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開戰第二天就開始了地面作戰。因此,美英空中力量在開戰之初就將支援地面作戰作為重要的作戰任務。正是在空中力量的掩護、支援下,美地面部隊才得以快速向巴格達推進,並於3月22日,也就是開戰之後的第3天就推進到巴格達以南的納傑夫、納西里耶一線。但在此後,美軍遇到了伊拉克軍隊的阻擊,在卡爾巴拉、納傑夫、納西里耶、庫特等地與伊軍形成了對峙局面。在這種情況下,美空中力量迅速調整了戰略,從3月25日開始,空中打擊的重點轉向伊軍地面部隊,特別是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同時對美英地面部隊的作戰行動提供近距空中支援。從3月29日開始,美空中力量80%的轟炸是針對環巴格達的3個共和國衛隊師的陣地,其中有60%的轟炸主要用來打擊巴格達南郊的共和國衛隊麥地那師的陣地。在空中力量的支援下,美地面部隊直取巴格達國際機場,挺進到巴格達市中心廣場。
伊拉克空軍裝備有370多架飛機。美英空中力量本來准備與伊拉克空軍進行一番空戰,並分配由英國皇家空軍負責對伊空軍的作戰。但開戰以後,伊空軍一直採取避戰的戰略,作戰飛機全部深藏不露。一直待命的英國皇家空軍從3月31日也開始參與美英地面作戰的近距空中支援行動。
縮短空戰階段,新戰法廣泛應用
縱觀這次伊拉克戰爭可以看出,美英聯軍的空中力量在作戰使用上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提前掌握制空權。在近些年發生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美軍及其盟軍為掌握戰場主動權,都有一個奪取制空權的空中戰役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打擊敵方的雷達、導彈、高炮陣地等防空設施,為以後的作戰行動提供空中安全。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奪取制空權階段持續了7天。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了3天來奪取制空權。在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奪取制空權用了7天。但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並沒有一個獨立的奪取制空權的階段。這主要是因為美英聯軍早在戰前就通過在「禁飛區」的先期作戰行動,掌握了伊拉克戰區的制空權。據美軍透露,美英聯軍在戰前就掌握了伊拉克國土95%的制空權,這就為開戰以後的空襲作戰和地面作戰奠定了基礎。多方向、多波次、高精度連續突擊。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幾乎動用了所有轟炸機和戰斗機,採取多方向、多波次連續突擊的方式,對巴格達、摩蘇爾和基爾庫克等地重要目標實施了規模空前的高強度空中突擊。美空軍現役的 B-1、 B-2、 B-52等3種重型轟炸機前沿部署數量、遠程奔襲和精確打擊能力均超過了歷次戰爭,特別是 B-2隱形轟炸機多次從本土起飛,一次作戰飛行2.5萬多公里,為美軍地面作戰提供空中支援。美英聯軍飛機每天平均出動的架次雖然少於第一次海灣戰爭,但在打擊的精度和打擊威力上卻遠遠超過了歷次戰爭。據統計,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在美軍投放的全部彈葯中,精確制導炸彈僅佔8%;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美軍使用的精確制導炸彈佔35%;在阿富汗戰爭中,上升到56%。但這一次戰爭中,精確制導炸彈比例超過67%。美軍宣稱,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空中打擊能力比海灣戰爭時提高了6倍。也就是說,伊拉克戰爭中一架飛機的攻擊能力相當於海灣戰爭時的6架飛機。因此,這次戰爭可以說是冷戰以後空襲強度最高的一次戰爭。
正是由於高強度的空襲,伊拉克軍隊的指揮與控制系統在開戰之初就被美空軍摧毀。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一名上校軍官透露,開戰的最初兩天,他們的部隊還能收到作戰命令,但在美英飛機的轟炸下,到第3天,他們的部隊就再也沒有收到上級的作戰命令了。這名上校軍官還透露,他們的部隊從來沒有看到這種轟炸場面,美英聯軍的轟炸摧毀了他們大部分武器和坦克,共和國衛隊的士氣直線下降,還沒有等到與美軍地面部隊交戰,部隊的官兵就脫下軍裝逃跑了。所以,不到20天,伊拉克軍隊徹底潰敗。從這里也可以找到共和國衛隊到哪裡去了的答案。開戰之始全面展開陸空協同。此次美英聯軍一反常規戰法,在開戰後的第二天就全面展開了陸空協同作戰。在地面部隊向伊拉克境內推進時,空中力量提供了絕對的制空權。當地面部隊前進受阻時,空中力量集中火力對伊拉克地面部隊的陣地進行打擊。當地面部隊與伊拉克地面部隊直接交鋒時,美英空中力量又對地面部隊實施了空中遮斷作戰和近距空中支援作戰。自上個世紀80年代美軍提出空地一體作戰理論後,實際上一直沒有真正地在實戰中進行實踐。但在這次戰爭中,美空軍力量與地面部隊的協同作戰卻得到了較好的試驗。當美地面部隊向巴格達推進時,地面部隊的前方約100公里處有 B-52、 B-1 B等重型轟炸機實施遮斷作戰,以打擊伊拉克的戰略預備隊;地面部隊的前方10~20公里處有 F-15、 F-1 6、 A-10等飛機提供近距空中支援,對迎面的伊拉克軍隊進行打擊;美地面部隊的上空有「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對與美軍交戰的伊軍進行打擊。正是在空中力量的支援下,美地面部隊才能長驅直入並在短時間內佔領了巴格達。移動的機場顯威力。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在戰區部署了5個航母戰斗群,其中有12架新型的 F/ A-18 E/ F戰斗機。與1991年海灣戰爭相比,一是參戰的航母艦載機都具備了投放激光制導炸彈或衛星制導炸彈的能力,都可以進行精確打擊;二是每一艘航母都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從聯合空中作戰中心實時地接受空中作戰指令,每一個艦載機聯隊和中隊還可以通過有關程序自動檢索有關空域的空中任務指令;三是艦載機具備了直接接受 R C-135、「捕食者」等各型偵察機的圖像情報。因此,任何一架航母艦載機都能隨時執行空中打擊任務。
航母這個活動的戰爭平台、海上漂浮的機場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又為「炮艦政策」增添了新的色彩。
暴露出來的問題
盡管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英空中力量取得了重大的戰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一)多次出現誤炸誤傷。在這次伊拉克戰爭的空中作戰中,美軍多次出現誤炸或誤射自己和盟軍的事件。
3月23日,一枚「愛國者」導彈擊落了一架在伊拉克和科威特邊界飛行的英國空軍的一架「旋風」戰斗機,造成機上兩名飛行員死亡。
3月24日,一架美國空軍的 F-16戰斗機用反輻射導彈 A G M-88把一個用來控制「愛國者」導彈發射的相控陣雷達擊毀,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4月2日,一枚「愛國者」導彈將正在伊拉克中部卡爾巴拉地區執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的 F/ A-18戰斗機擊落,造成一名飛行員死亡。
4月6日,一架美空軍的 F-15戰斗機在伊拉克北部誤炸了一支由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和庫爾德人武裝組成的車隊,造成了一人死亡、多人受傷。受傷的人中還有庫爾德民主黨領導人巴爾扎伊的親弟弟。
另外,3月21日,美軍發生兩架直升機相撞事件。開戰之初,美軍的一架 A- 10攻擊機還攻擊了英軍的裝甲車隊。
在整個伊拉克戰爭中,由於誤炸,美英聯軍共有30多人死亡,幾乎佔全部傷亡人數的20%,還有60多人受傷。這說明美軍仍然沒有解決好現代化戰爭中的戰場敵我識別問題,也說明,美軍內部各軍種之間的協調和美英軍隊之間的協調還不夠完善。
(二)高技術空中武器仍存在著若干弱點。美國通過伊拉克戰爭再一次證明了它的高技術武器的優勢。但是,從伊拉克戰爭中也可看出,美軍的高技術空中武器仍存在著若干弱點,主要表現在:一是美軍作戰飛機受惡劣氣候的影響比較大。從3月25日開始,伊拉克境內出現了強烈的沙塵暴天氣,這就嚴重影響了美軍飛機的作戰行動。在前幾天,美軍每天出動的飛機一般為1500架次,最高達到20 00架次,但沙塵暴出現時,美軍每天只能出動700架次。二是美軍的直升機多次被伊拉克軍隊擊落。由於直升機飛行高度低、速度慢,極易受到伊拉克軍隊地面防空炮火及小型武器的攻擊。3月28日,美軍兩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卡爾巴拉地區墜毀。3月24日,美軍一架先進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巴格達以南120公里的欣迪耶地區被伊拉克人擊落。4月5日,一架 A H-1攻擊直升機在伊拉克中部被擊落。三是精確制導武器極易受到環境的干擾。伊拉克軍隊在巴格達外圍點燃了部分油田來製造煙霧,結果大大降低了美軍精確制導武器的命中率。
不知以上的分析內容您是否滿意?
㈨ 伊拉克不堪一擊,為何美軍還傷亡了5萬多人
在攻打伊拉克的時候,美軍受到了伊拉克的瘋狂的襲擊,所以美軍還是傷亡了五萬多人。雖然伊拉克的實力很弱,伊拉克的軍事可科技和美國的相差很多,但是伊拉克還是在和美軍做著瘋狂的抵抗。其中的很多襲擊的威力還是很強大的。
所以對於美國來說,在戰爭中傷亡的人數並不是很多,其實是在戰爭後,美軍在基地在街上遇到襲擊,是很多這樣造成的,受傷的人數是很多的。在伊拉克中美軍防不勝防,受到了很多襲擊,所以襲擊收到了很多之後,美軍就開始撤退了,也不再進行單獨的行動。
㈩ 伊拉克戰爭造成美軍士兵傷亡多少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美國五角大樓最新數據顯示,在「自由伊拉克行動」中,即從今年3月19日至10月30日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已經超過9200人,其中397人死亡,1967人在戰場上受傷,6861人則因非戰斗受傷或者生病而被撤離伊拉克。
據聯合通訊社報道,數據顯示,自從10月份第一周以來,非戰鬥上的醫療原因而撤離伊拉克的美軍人數激增將近3000人。公布此一數據的美軍醫療部辦公室沒有提供激增原因。
在因非戰斗原因撤離伊拉克的士兵包括:
車輛事故受傷有2464人;
生病4397人,其中504人被判定患有精神病。在患精神病的人當中,其中378人是神經病,150人則為神經外科疾病。
對此,美國擁護老兵的一個主要協會「海灣戰爭全國資源中心」執行董事史蒂夫·羅賓遜表示擔憂:「我們對傷亡人數激增感到震驚……我們對於因心理原因和神經問題而撤離伊拉克的情況非常擔憂。」他還說,美軍必須明確認識疾病類型,確定這是否已經成為一大趨勢,以避免海灣戰爭後老兵綜合征的重演。(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