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兩伊戰爭爭奪阿拉伯河的目的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2.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發原了什麼古文明
古巴比倫文明。
古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河流域文明還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等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大約於公元前3500年產生於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是人們已知的歷史最悠久的古代西方國家之一。
根據大量的考古發現,約在公元前四千年,居住在這一帶的蘇美爾人已有較為發達的文化,不僅發明了文字,而且發明了用於書寫文字的「泥板書」。公元前3500年以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蘇美爾文明衰落後,古巴比倫城邦興起。
其政治制度:
古巴比倫時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與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及烏爾第三王朝不同。漢穆拉比統一後,建立中央集權 的專制制度。國王獨攬政治、軍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權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區設總督,在較大城市中任命被稱為「沙卡那庫」 的官員,小城市任命被稱為「拉比亞努姆」的官員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爾等)獲得一定自治權,城市商人鑒督從富裕商人家族中選出,任期1年,負責稅收、運河開鑿、城牆修築、公共倉庫和碼頭的管理等。
漢謨拉比的對內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爾沙時期城邦政策的延續。統一過程中,漢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是遠交近攻,靈活變動結盟關系,為統一兩河流域總目標服務。
3. 中東地區主要有什麼河
中東大部分為西亞,但與西亞的區別是: 1.中東不包括西亞的阿富汗,包括地處外高加索的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 2.中東包括非洲國家埃及。 3.中東包括了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中東地圖中東是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其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三洲具體指亞歐非三大洲,五海具體指裏海, 中東的國家與地區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其中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陸鹹水湖。交通便利,海陸空的路線,可順利運送石油到各國。位於「五海三洲」之地的中東,是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接西方和東方的要道,也是歐洲經北非到西亞的樞紐和咽喉。
中東內部主要有三條河流
【阿拉伯河】
伊拉克東南部的河流,由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在古爾奈(Al-Qurnah)鎮匯流而成。流向東南,經伊拉克的巴斯拉(Basra)港和伊朗的阿巴丹(Abadan)港,注入波斯灣,全程193公里(120哩)。其水道後半部的東岸形成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邊界;自東岸(伊朗)接納卡倫河(Karun River)。
【卡倫河】
是伊朗最長河流,也是唯一可通航的河流,位於伊朗西南部,為阿拉伯河支流,發源於扎爾德峰北坡,蜿蜒切過扎格羅斯山地與胡齊斯坦平原,在霍拉姆沙赫爾附近注入阿拉伯河,長950公里,流域面積為6523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2,100立方米/秒,平均流量為2,100立方米/秒。最大支流為迪茲河。
【迪茲河】
伊朗西南部河流。發源於扎格羅斯山中段,向南流,在阿瓦士城北40公里注入卡倫河,長約400公里。兩岸有蘇薩(Susa)埃蘭古城和Qaleh城堡。伊朗唯一的南北縱貫鐵路(德黑蘭至波斯灣)有一段(15KM)便沿這條河流的河谷建築。
希望回答對你有用
4. 伊拉克著名的兩條河流在哪裡圖片
底格里斯河(Dijla)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西面的幼發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
幼發拉底河(ㄆ、al-Frat)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東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敘利亞和伊拉克,最後與底格里斯河合流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
西南亞最大河流。發源於土耳其亞美尼亞高原。大體上流向東南,穿過敘利亞和伊拉克南部,與底格里斯河匯合而成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幼發拉底河全長約2800千米。
(4)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河是什麼河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
1、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在5000年前與幼發拉底河是兩條分開的河。直到約3、4千年前,由於從兩河流域帶來的泥沙不斷在河口的波斯灣沉積,填出土地來,最後使兩河下游在伊拉克南部匯合在一起。
兩河均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幼發拉底河經土耳其、敘利亞進入伊拉克,全長2750公里;底格里斯河經土耳其進入伊拉克,全長1950公里。
兩河流域面積共104.8萬平方公里。兩河在古爾奈匯合後稱阿拉伯河,長近200公里,河口寬約800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內,下半段為伊拉克和伊朗界河。
兩河中下遊河水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灌溉水源,航運價值主要在底格里斯河。海輪可通航到阿拉伯河畔巴士拉的港口。
2、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是從蘇美爾到阿拔斯時代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古老文化的發祥地。公元前1000年初期,該河流域分別為南部的巴比倫人,中部的阿拉米人和北部的赫梯人所據。阿拉米地區後來成為亞述帝國的一部分。
幼發拉底河流經敘利亞的一段,後為羅馬與安息之間的邊境。幼發拉底河也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兩河文明(底格里斯河)的發源地,巴比倫就是一個。
5. 中東地區亞洲部分的河流有哪些。。。。
中東地區的河流主要發源於土耳其境內安納托利亞高原東南部的東托羅斯山南麓,向東南注入波斯灣,如底格里斯河、 幼發拉底河;有兩條河流注入裏海。底格里斯河是中東名河,西亞水量最大的河流,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向東南,經迪亞巴克爾市,後經敘利亞東北邊境進入伊拉克,繼續向東南流經摩蘇爾、巴格達等城市,至古爾奈與幼發拉底河匯合後,繼續東南流至法奧附近注入波斯灣。
6.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共同的特徵是什麼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共同的特徵是流向及注入波斯灣。
概況
底格里斯河在5000年前與幼發拉底河是兩條分開的河。直到約三、四千年前,由於從兩河流域帶來的泥沙不斷在河口的波斯灣沉積,填出土地來,最後使兩河下游在伊拉克南部匯合在一起。兩河均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幼發拉底河經土耳其、敘利亞進入伊拉克,全長2750公里;底格里斯河經土耳其進入伊拉克,全長1950公里。兩河流域面積共104.8萬平方公里。兩河在古爾奈匯合後稱阿拉伯河,長近200公里,河口寬約800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內,下半段為伊拉克和伊朗界河。兩河中下遊河水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灌溉水源,航運價值主要在底格里斯河。海輪可通航到阿拉伯河畔巴士拉的港口。
7. 伊拉克境內經過巴格達的河流是
伊拉克境內經過巴格達的河流是底格里斯河。底格里斯河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西面的幼發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
底格里斯河地勢:
地勢北高南低,土耳其南部和伊拉克北部的上游為山地和高原,中部為荒漠,下游為平原(三角洲、沼澤區和沿海平原)。此河發源於一座山間湖泊哈札爾湖,在土耳其迪亞巴克爾以北的安納托利亞東部山丘盤結的地帶匯集一些溪流,大致作東南走向綿延約1900公里,朝著波斯灣流去,最後與幼發拉底河會合為阿拉伯河,長193公里。底格里斯河450公里直到馬阿拉阿拉貝希的一段屬土耳其,大部分河段都在伊拉克境內,僅阿拉伯河約有65公里一段是伊拉克與伊朗的界河。
8. 伊拉克旁邊是什麼河 分別在那一邊
從伊拉克東北入境的幼發拉底河和從西北入境的底格里斯河,以及伊拉克西邊的卡爾黑河、卡倫河(都在伊朗境內)最終在伊拉克南部地區匯總成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
9. 阿拉伯河在哪個國家
阿拉伯河在伊拉克。
伊拉克東南部的河流,由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在古爾奈(Al-Qurnah)鎮匯流而成。流向東南,經伊拉克的巴斯拉(Basra)港和伊朗的阿巴丹(Abadan)港,注入波斯灣,全程193千米。其水道後半部的東岸形成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邊界;自東岸(伊朗)接納卡倫河(Karun River)。
1.阿拉伯河(Shatt al-Arab)阿拉伯河寬度從巴斯拉的37米左右擴展至河口的800米。沿有人定居的河岸是棗椰樹小樹林,靠潮水天然灌溉。卡倫河給阿拉伯河帶來大量泥沙,要經常疏浚才可通行吃水淺的遠洋輪船。河型大概是相對近期的狀況,但其構成形狀不穩定。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可能曾一度經過一條偏西的水道注入波斯灣,而阿拉伯河較低的水道則有可能曾是卡倫河的一部分。在1980年代,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和伊朗的戰場;伊拉克在1980年後半年在伊拉克宣稱對該河兩岸擁有主權後入侵伊朗。
在西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東南部。為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和卡倫河匯流而成,全長約190千米。下游為伊朗和伊拉克界河,兩國對於此河歸屬尚有爭議。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在伊拉克境內的克爾奈(al-Qurnah)匯合,稱阿拉伯河,向東南延伸至巴士拉附近與來自伊朗的卡倫河匯流,之下約100千米形成兩伊之間的界河,在法奧以北注入波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