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稱伊朗為「波斯」,那伊朗人又怎麼稱呼我國
波斯是伊朗古時候的舊稱,現在仍有近60%的人是波斯人,伊朗這個名字是波斯1935年改的,中國1971年8月與伊朗建交,其實早在千年以前,兩國之間就有了交流。早在公元前115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就與波斯有了聯系,張騫的副使到了當時還叫安息國的伊朗。
安息國位於伊朗高原,連接著中國和埃及、羅馬等國,位於絲綢之路重要位置。國王聽聞漢朝使者來了,帶著2萬人馬來到兩國國界邊線隆重迎接,漢朝使者回去的時候,安息國王又派人去到漢朝,並把鴕鳥蛋和雜耍藝人帶給中國,之後兩國經常來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在一些外國人的眼裡秦朝就是中國,中國就是秦朝,雖然秦朝已經滅亡上千年了,但它的影響經久不絕,足以見得秦朝的魄力。我們之所以不自稱”秦人“主要是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比較推崇”仁政“,把秦朝一些嚴苛法制看作成暴政,對秦朝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所以我們自稱”漢人“。
㈡ 伊朗是什麼語言
伊朗語是伊朗的官方語言、阿富汗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塔吉克的主要語言之一。中國的塔吉克族使用東部伊朗語的瓦罕和薩里庫爾方言,與此不同。伊朗約有4000萬人使用,阿富汗約500萬人使用。全世界操波斯語的人口約5000萬。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約公元前2000年操印度一伊朗原始母語的雅利安人西遷,經中亞分別進入伊朗和印度本土。其語言逐漸形成印度、伊朗兩大語族。
㈢ 伊朗人為啥叫中國叫秦
純屬放屁,契丹才多大范圍?他一游牧民族能生產什麼跟波斯帝國交流,打仗?波斯不把他打出屎來,
㈣ 我國管伊朗叫波斯,那伊朗怎麼稱呼我們的
古詩中提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詩人和朋友之間的友情比這湖水還要深。但是詩人是如何稱呼自己的友人的?詩人是直接稱呼對方為汪倫。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極其重要的是稱謂,稱謂作為一個代號,不僅可以看出長輩取名字時對於晚輩的一種美好祝願。
所以說中國的繁榮昌盛,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秦人對於中華歷史做了一個比較好的開端。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時波斯人對於中國文化的記憶還牢牢的印刻在了秦始皇時代,即便過了幾千年的時間,也依然願意對中國人稱呼一句秦,其實這是沒有忘記秦始皇的貢獻和商鞅變法的功勞。
㈤ 伊朗語的介紹
伊朗的官方語言、阿富汗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塔吉克的主要語言之一。中國的塔吉克族使用東部伊朗語的瓦罕和薩里庫爾方言,與此不同。伊朗約有4000萬人使用,阿富汗約500萬人使用。全世界操波斯語的人口約5000萬。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約公元前2000年操印度一伊朗原始母語的雅利安人西遷,經中亞分別進入伊朗和印度本土。其語言逐漸形成印度、伊朗兩大語族。
㈥ 伊朗為什麼叫中國為秦
所謂qin,就是china,拼法轉譯chin的波斯語發音波斯人從漢代到唐代都有邦交,和秦可沒交情,怎麼會用秦朝來稱呼中國?這是個很傻的想法。怎麼稱呼遠方的土地,自然是從接近那個地方的鄰居聽來的,波斯人是從古印度人巴基斯坦那裡聽來的
㈦ 我們稱古伊朗為波斯,那麼伊朗是如何稱呼我們的呢
看了金庸小說集《倚天屠龍記》的人,一定對「丐幫」印象深刻。「丐幫」起源於波斯,波斯才算是總教所屬。那麼這一隱秘的波斯究竟在哪呢?回答非常簡單,波斯就是目前伊朗的一個古稱。如今的伊朗,有大概66%的人屬於波斯人。在很多人心中中,「伊朗」這一名稱,都還沒「波斯」來的印象深刻。我們可以把波斯了解為一個部族,或是一種文明行為,最初,波斯部落住在伊朗高原地區的南部,從公元600年逐漸,希臘人就把這方面地區稱之為「波斯」了。
春秋戰國時代,秦國曾經一度積貧積弱,但商鞅趕到秦國後,秦國就逐漸越來越強勁,《史記》記述:「孝公十九年,君王致伯。」換句話說秦孝公在商鞅的幫助下,被周天子封為伯爵官網,此刻的秦國就早已蔑視西方國家了。再到荊軻當政時,秦國狂掃六國,創建起中國在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社會:秦代,秦朝的疆域總面積做到了340萬公頃,秦始皇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之地,統一度量衡和文本車軌,秦王朝與漢,唐一樣,全是全球眼裡古中國最富強的階段之一。因此 ,伊朗人以「秦」叫法中國人,也就不難理解了。現如今大家還能當今世界聽見管中國人叫「唐人」的狀況,也是由於「唐」有「中國之地」的含意。
㈧ 中國伊朗語言翻譯器
有呀,我就有一個,不過沒用過,淘寶價1300,如果你要我可以1200轉給你,沒用過,因為上次有事沒去了!
㈨ 中國加油用伊朗文怎麼寫
希望你能理解
چین بیا
㈩ 各種語言中的「中國」
外語中的中國
相當多的西方語言稱中國為China(英語)、Chine(法語)、Sina或其變體,據認為是來自「秦」的音譯。以英語為例,有觀點認為 「China」是來自瓷器china,而瓷器一名又是得自「昌南」,即中國古代瓷器的主要產地之一。但事實正相反,英文中的瓷器一詞china是從中國一詞China轉化來的。Sino 和Chinese 都表示「中國的」的意思。
以英語為例(其他西文情況類似),目前所得到一般認可的考證為:古印度語梵文cina和chinas-希臘語Sinai/Serica-古拉丁語 Sinae-後期拉丁語Sinology,但古印度人為何使用cina目前沒有定論。疑為古印度人對東方國家的稱呼,目前有多數學者認為指西周的秦國,(1655,Martini.Martin),但也有學者認為指古蒙古部落戎狄, sino為赤那之地的音譯,意思是狼。古印度典籍最早提到cina是公元前10世紀(有的學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紀和公元前15世紀)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China」一詞在今日西方人的日常使用中通常不會包括Taiwan(台灣)、Hong Kong(香港)、Macau(澳門),有的時候甚至不包括Tibet(西藏,主要強調文化、種族的區別);這個用法在大陸之外的地方通常不表示使用者說話時刻意支持分裂中國,只是習慣使用和約定俗成,但卻會讓絕大部分中國大陸人非常不適應,很多國際廠商和品牌進入中國後因為將China和Taiwan並列引發一連串激烈抗議。但相對地,若國際廠商順從中國大陸民意,將Taiwan並入China,則又會受到台灣相當多民眾的強烈反彈。
在日語中,原來很少稱中國為「中國」而直呼各朝代名,因為日本本州西部山陽、山陰地區也叫做「中國地方」,大約從10世紀開始使用,當時日本分為近國、中國和遠國。明治維新起,借用佛教經典中的稱呼「支那」來指稱中國,後來這種稱呼開始帶有侮辱性。現在的日本人稱中國為中國,支那海等在現在的日本已經演變稱日文名詞,已改用片假名拼寫。不過因為同樣使用漢字,一部分日本人認為「中國」或「中華」這些稱呼是在刻意贊美。
俄語稱中國為Китай,來源於「契丹」一名,由於遼朝和西遼自9世紀至13世紀長期在中亞擁有很強的影響力,因此在此期間興起的斯拉夫語族和突厥語族諸民族均以契丹為全中國的代名詞。現在大約有十幾個國家稱中國為「契丹」:斯拉夫語國家(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等)稱中國為 Khistankia;突厥語國家(中亞各國)稱中國為Kaitay, Kathay, Hatay, Katay;西亞國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稱中國為Katay, Khatay。拉丁語詞彙Cathay來自奧斯曼土耳其的Kathay一詞。
古代中國在中亞另有一別名「桃花石」,據研究,可能出自長期統治中國的鮮卑拓拔部的名字。
俄語 Китай
法語 Chine(La Chine)
德語 China
葡萄牙語 China
西班牙語 China
荷蘭語 Chnia
義大利語Cina(La Cina)
日語 中國
韓語(朝鮮語) 중국或중고
羅馬尼亞語 China
保加利亞語 Китаи(Kitai)
希臘語 Kina(Κίνα)
馬扎爾語 Kina(匈牙利官方語言)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Kina/Кина*
*(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埃西亞語為同一種語言,但是使用的字母不同)
丹麥語 Kina
挪威語 Kina
瑞典語 Kina
冰島語 Kina、Kinland或Sinland*
*(因為地理位置與世隔絕,所以冰島語被稱做「日耳曼語言的活化石」,保留了很多古日耳曼語的詞彙,所以從「Sin-」的詞根可以看出與拉丁語Sina的淵源)
芬蘭語 Kiina
捷克語 Cina
斯洛伐克語 Cina
波蘭語 Chiny
土耳其語 Cin
阿爾巴尼亞語 K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