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光推出五代試驗機,連激光炮都造好的伊朗,他們的軍工水平到底有多強
伊朗的軍工水平還是特別強的。近四十年以來根據伊朗軍工業務的情況來看,伊朗近四十年的進步還是特別大的,不光是推出了五代試驗機,如今更是連激光炮都造好了,在一個多月之前伊朗國家的國防部副部長曾對外宣布說,伊朗正在進行激光防空系統的生產,並且還說出這個防空系統是已經通過了測試的,現在呢,正在進行生產中,這件事情一出很多國家都表示很驚訝。
伊朗在軍工技術方面還是有著一定的能力的。因此在這一方面伊朗還是要有著不害怕其他國家的信心的,並且在近四十年以來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的國家對於伊朗的現在還是很嚴格,如今伊朗自己實現了軍事上的突破,也是很厲害的,因此伊朗的軍工水平還是很不錯的。
B. 巨艦「提爾皮茨」號是怎樣沉沒的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是被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機炸沉的:
1944年11月12日,皇家空軍發動了代號「問答集行動」,第617中隊以及第九中隊的蘭卡斯特式轟炸機攜帶「高腳櫃炸彈」,由蘇格蘭起飛攻擊挪威的提爾皮茨號泊地。 戰斗中三發高腳櫃炸彈命中提爾皮茨,一發擦炮塔防盾而過,沒有造成致命傷,但另外兩枚炸彈洞穿提爾皮茨的裝甲並造成了一個兩百英寸的大洞。隨後炸彈爆炸引發在艦內大火引爆了彈葯庫並炸斷了C號炮塔。提爾皮茨在遭受這三發炸彈攻擊後迅速傾覆,船上的1700人當中有接近1000人陣亡。
——沉沒於挪威林根峽灣的提爾皮茨號
為了擊沉提爾皮茨號戰列艦,英國皇家空軍發動了一系列攻擊:
1、「鎢」行動
1944年4月2日,英國出動2艘戰列艦、2艘攻擊航母、5艘護航航母、2艘巡洋艦、16艘驅逐艦以及兩艘油輪,釋放2批次由戰斗機保護搭載各種武器的梭魚式魚雷轟炸機,對提爾皮茨號發動攻擊。提爾皮茨號有122名船員陣亡,300人以上受傷,但船體和上層建築並未受到致命打擊,戰艦的裝甲沒有被擊穿,但需進行2個月的維修。
2、「行星」、「腕力」、「虎爪」行動
原定1944年4月和5月進行,但由於氣候惡劣而取消。
3、「福神」行動
1944年7月,海軍航空兵的行動由於德國建立了有效的預警和煙幕系統以在空襲中保護提爾皮茨號,所以這次行動中除了一發炸彈在提爾皮茨號身旁爆炸(並未造成嚴重損傷),其餘全部脫靶。
4、「古德伍德」系列行動
「古德伍德I」行動和「古德伍德II」行動於8月22日展開,但由於低雲籠罩提爾皮茨造成所有炸彈拖靶。8月24日「古德伍德III」行動展開,這次英軍2發炸彈命中目標,1枚擊中炮塔,另一枚擊穿了側甲但卻沒有爆炸。8月29日進行了「古德伍德IV」行動,這一次提爾皮茨又幸運的被低雲籠罩使得英軍全部炸彈再次脫靶。
5、「掃雷器」行動
1944年9月15日,皇家紅軍第617中隊和第9中隊的蘭卡斯特式飛機,每架攜帶5噸巴恩斯沃里斯型高腳櫃炸彈,以及5000磅實驗性「喬尼沃克」水下水雷,從蘇聯阿爾漢格斯附近的Yagodnik臨時空軍基地起飛襲擊提爾皮茨。轟炸時,盡管提爾皮茨被煙幕彈的煙幕保護,但仍然遭受了一發由第九中隊的投擲炸彈並使其喪失了出航的能力。
6、「掃除」行動
1944年10月28日,「掃除」行動展開。蘭卡斯特式飛機群由蘇格蘭Lossiemouth起飛,攜帶高腳櫃炸彈襲擊提爾皮茨。當轟炸機群到達預定位置後,烏雲掩蓋了提爾皮茨,這次轟炸僅有一發炸彈炸中了提爾皮茨的傳動軸旁邊的海上,其他炸彈全部脫靶。
7、「問答集」行動
1944年11月12日,蘭卡斯特轟炸機攜帶高腳櫃炸彈終於炸沉了提爾皮茨號。
C. 關於美國海軍航母
第七艦隊的主要作戰艦艇 1."藍嶺"號兩棲指揮艦,也是旗艦.(LCC-19) "藍嶺"級的首艦"藍嶺"號於1969年下水,1970年11月服役。這是二戰結束以來,首次專門建造的兩棲指揮艦。該艦長194米,滿載排水量18372噸,航速23節,續航力1.3萬海里/16節,艦內空間巨大,足以裝載整個第7艦隊的司令部 2."小鷹"號航母:(CV63) 作為"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的首艦,"小鷹"號於1956年開工,1960年下水,1961年4月正式服役。雖然保養不錯,但該艦已服役40年。艦上的4台蒸汽輪機,總標定功率達28萬馬力,現在只有一台能夠滿功率運行。軍艦的最大航速也由32節下降到24-28節。這艘300多米長、8萬噸的巨艦已步入晚年。"小鷹"級是目前美國海軍中惟一,也是最後一級常規動力航母. 3.第5艦載機聯隊(CVW-5) "小鷹"號的艦載機聯隊即第5艦載機聯隊。該聯隊平時駐扎厚木空軍訓練基地,"小鷹"號出航時才移至艦上。第5艦載機聯隊共有8個艦載機中隊,分別是VF-154"黑騎士"戰斗機中隊(F-14A)、VFA-27"皇家神錘"戰斗/攻擊機中隊(F/A-18C)、VFA-192"金龍"戰斗/攻擊機中隊(F/A-18C)、VFA-195"水壩剋星"戰斗/攻擊機中隊(F/A-18C)、VAQ-136"鐵手套"電子戰飛機中隊(EA-6B)、VAW-115"自由鍾"預警機中隊(E-2C)、VS-21"戰斗紅尾"反潛機中隊(S-3B)、HS-14"襲潛者"反潛直升機中隊(SH-60F、HH-60H)和一個C-2A運輸機分隊VRC-/30。 4."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第7艦隊下轄4艘"提康德羅加" 級導彈巡洋艦,分別是"文森斯" 號(CG-49)、"莫比爾灣"號(CG-52)和"錢瑟勒斯威爾"號(CG-62)。「考彭斯」號(CG63),該艦是世界上防空能力最強的戰艦,擁有一套SPY-1"宙斯盾" 雷達系統和122個單元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CG-49仍使用MK-26雙臂發射架),使用"標准" 2區域防空導彈。 5."伯克"級導彈驅逐艦 第7艦隊下轄兩艘"伯克" 級導彈驅逐艦,分別是"柯蒂斯韋伯" 號(DDG-54)和"約翰麥凱恩"號(DDG-56)。"伯克"級的防空系統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相似,該級艦與"提康德羅加"級一道,構成了第7艦隊"小鷹"航母戰斗群的中距離防空網。這兩艘"伯克"級屬於早期型號,只有直升機飛行甲板並沒有機庫。 但該級艦近年有所增加,達到5-6艘,艦名暫缺. 6.兩棲作戰艦艇 第7艦隊的所有兩棲作戰艦艇都駐扎在佐世保,其中的核心是"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貝勞伍德"號(LHA-3)。該艦排水量達4萬噸,與法國最新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接近。 多用途兩棲船塢運輸艦"日爾曼城"號(LPD-42)、"麥克亨利堡"號(LPD-43),遠洋掃雷艦"保衛者"號(MCM-5)、"愛國者"號(MCM-7)。 7.洛杉磯級核攻擊潛艇"海倫娜"號.及新近輪駐的3艘,艦名不詳. 5月22日,載有約1.7萬人的美國艦隊駛向海灣。23日早晨,包括兩艘航母在內的美國9艘軍艦駛過霍爾木茲海峽進入海灣,進行日間集訓。美國海軍官員說,這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這類行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5月24日報道 當地時間5月23日清晨,包括2艘航母在內的9艘美國戰艦載著17000名士兵進駐波斯灣參加軍事演習。這是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在白天進行的最大規模軍事力量的調動。有媒體稱美國此舉是為了向伊朗炫耀軍力。 據英國媒體報道,大約在當地時間上午6點55分(格林威治時間上午3點55分),美國海軍「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和「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帶領著美國艦隊穿過了波斯灣的門戶——霍爾木茲海峽。據悉,美國海軍很少在白天,而且是以如此大的規模穿過霍爾木茲海峽。美國之前沒有向伊朗告知艦隊將進駐波斯灣的計劃。 此次軍事演習的總指揮、海軍上將凱文·奎因稱美國有責任維持海灣地區的和平,為了履行對其盟友的承諾,美國長期以來作了很多努力,此次演習就是這些努力的一部分。「總有一些國家或非國家組織威脅封鎖某條重要的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是其中最經常受到威脅的一條。此次行動的特別之處在於我們有兩支可以進行空襲的戰斗群。而且因為是在白天進行,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我們。」 美國海軍軍官透露說,軍方在最後一刻才決定派遣第二艘航母,不過他沒有闡明是何原因。 考慮到美國與伊朗日漸緊張的關系,此次舉動很容易讓人想到美國是在展示本國的軍力,藉此向伊朗施壓。在前往霍爾木茲海峽的途中,艦隊指揮者發出公開聲明,號召船上的人員一起見證「一些世界上最強大的軍艦」。 不過美國海軍發表的聲明中否認此次軍事演習與美伊兩國的緊張關系有關。「此次演習的時機是由相關部隊方便的時間決定的,與該地區(中東地區)的局勢無關。這次演習也不是有意針對任何國家。」 就在不到兩周前,美國副總統切尼訪問中東時曾表示,美國將與海灣地區的其他國家一起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防止其主導中東地區。幾天後,伊朗總統內賈德就回應說,如果美國對該國發動軍事打擊,將會遭受嚴厲的報復;他還要求外國軍隊撤出海灣地區。 今年3月27日,美軍在海灣地區舉行了伊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投入兩個航母戰斗群、100多架戰機和1萬多名士兵。
滿意請採納
D. 造一艘滿載排水量為9萬噸級的戰列艦多少錢
因各國經濟實力、科技水平等因素不同,造艦費用也不同。並且歷史上從未造過滿載排水量9萬噸級的戰列艦,沒有先例可循。這里介紹下人類歷史上最大戰列艦、也是最接近題主所問戰艦噸位的大和號情況供參考(大和級共建成兩艘,另一艘為武藏號,二者主要指標數據相同)。大和號於1937年11月4日開始動工建造,1940年8月8日下水,1941年12月16日服役,1945年4月7日在沖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 。
這艘史前巨無霸正常排水量6.91萬噸,滿載排水量7.28萬噸,460毫米主炮單發炮彈重達1.5噸。這樣前所未有的巨艦,造價自然不菲。大和號在預算階段是單艘1.37億日元,根據歷史學家的估算,這個造價大概等於1938年日本GDP的0.63%,算得上傾國之力。但最終大和號實際花費遠遠超出,達到2.81億日元(日元當時非常值錢,購買力很強,1941年時1美元約等於4.2日元,日本戰敗後日元才大幅貶值)。
按照上面的數據估算,大和號造價大概是1990年的21億美元、現在的158億美元(按黃金價格換算)。而現在美國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單艘造價約為150億美元。當然,這樣直接對比太簡單粗暴,但可以窺見大和號造價之高昂。同時也能估測9萬噸級戰列艦費用——如果二戰中建造,大致是將大和號費用乘以二。
當然,在二戰中,以重甲重炮戰列艦為核心的戰術已經被證明無法抗衡航母戰斗群,所以戰列艦在二戰後逐步退出歷史舞台(美國二戰中建造的依阿華級密蘇里號直到1992年才退役,但其二戰後有限作戰主要是面向越南、海灣國家這類沒像樣海軍的對手),9萬噸級的戰列艦估計只能存在軍迷臆想中。
E. 伊朗背後最大支持者如何出手支持的
大戰將至!伊朗背後最大支持者終於出手,萬噸巨艦緊急抵達中東。
在當今的世界上,美國是世界上的霸主,為了能夠掌控全世界,在世界各地基本上都能看到美國大兵、軍艦等,美國就是為了讓世界各國知道自己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上是絕對的龍頭老大,自己說一其他國家絕對不能說二。
據媒體報道稱,俄羅斯前一段時間派出軍艦在中東開展實彈演習,在19日的時候,俄羅斯海軍的「烏斯季諾夫元帥」號導彈巡洋艦和「北摩爾斯克」號大型反潛艦編隊也抵達中東。俄羅斯的巡洋艦排水量為11280噸,長度為186米,寬為20.8米,最高航速32.5節,該艦被稱為航母殺手,火力是非常的強勁。
軍事專家認為,目前美伊劍拔弩張之際,俄羅斯果斷出手,不僅給伊朗運送大批的武器彈葯,還派往重量級的艦艇前往中東,這無疑將會增加俄海軍在中東的影響力,也將會為伊朗緩下一口氣,畢竟俄羅斯這次派出的可是重量級的航母殺手啊。
來源:鳳凰網資訊
F. 特急!! 中國最大船是什麼
我國第一艘超大型油輪——「德爾瓦」號,30萬噸超大型油輪.
於2002年6月,在大連灣海域試航.
由大連新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為伊朗國家油船公司建造的超大型油船(VLCC)「伊朗德爾瓦」號,是我國自行建造的第一艘30萬噸級VLCC,也是該系列5艘同型船中的一號船。這艘VLCC於2000年8月18日開工建造,2001年11月1日漂浮出塢,預計將於2002年6月交付船東。
「伊朗德爾瓦」號VLCC適於載運閃點低於60℃的原油產品,航行於無限航區。貨艙區為雙殼結構,由兩道縱艙壁和橫艙壁將其分為15個貨油艙、2個污油艙。貨艙分為三組,配有3台貨油泵和3組管路。機艙和甲板室設於尾部,燃油深艙也設置了雙殼保護。本船設有球首、球尾、懸掛舵和單螺旋槳。該船入DNV船級,掛伊朗旗。
船體與塗裝
「伊朗德爾瓦」號VLCC貨艙區為縱骨架式結構,雙層底和甲板區域縱向構件採用高強度鋼,高強度鋼的重量超過全船鋼材重量的30%,其餘船體結構均使用普通碳鋼。船體結構疲勞壽命要求提高到40年(常規船舶通常為20-25年),設計對貨艙區所有縱骨在貨艙中部和橫艙壁處的連接進行了認真研究和特殊考慮。
這艘船具有「W1-0C」船級符號,該船級符號對駕駛室布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駕駛室窗很大,約為2700x1400mm,兩窗間距不大於100mm。房間凈高為2.2m,第二到第七層甲板間高為2.8m,加大了布置和施工難度。空調系統夏季設計工藝使系統製冷量加大,同時也使系統設計難度加大。衛生設施符合伊斯蘭教生活習慣。
設2個AC-14大抓力錨,由於設置錨台,收存難度大。錨機要求提供液壓剎車,所有系泊絞車剎車裝置均配有安全彈簧。
由於伊朗地處熱帶海域,VLCC停泊時間較長,因而對塗裝質量提出了極嚴格的要求。根據船東要求,該船壓載艙、貨油艙、污油艙和淡水艙油漆應保證10年使用。另外,夜間塗裝施工相對濕度不超過80%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對濕度為85%),也給油漆工程造成一定困難。
輪機與管系
「伊朗德爾瓦」號VLCC主機採用蘇爾壽TRTA84T-D機型,這種機型為蘇爾壽TRTA84A-B的升級版。該機MCR點功率為36960bhp/74rpm,NCR點功率為33260bhp/71.4rpm,整機凈重990t。船上設有3台柴油發電機和1台應急發電機,2台輔鍋爐和1台廢氣鍋爐,其中輔鍋爐的外型尺寸為5x5x9m,乾重約為50t。
這艘船設置單機、單槳、單軸線,軸線包括中間軸和尾軸各1根,兩軸均為鍛鋼材料,用整體法蘭和鉸制螺栓連接。尾軸管軸承為白金油潤滑軸承,軸封為彈性唇式密封。螺旋槳為鎳鋁青銅整體式定距螺距槳,直徑約10.2m,重約70t;螺旋槳軸直徑在850-900mm之間,重約450t,槳軸加在一起超過500t。該船設有流線型半懸掛舵,重約135t。
機艙設備的設計工況要求按海水溫度36℃、淡水溫度40℃、環境溫度50℃來考慮,上述溫度均高於常規的設計工況。機器設備的振動要求達到英國一家振動咨詢公司的振動控制指數,凡是電機功率超過15kW的設備都要進行振動測量。海水冷卻管採用噴塑工藝,而不是鍍鋅或塗焦油環氧樹脂。
本船管系口徑普遍較大,貨油管艙內吸入管段口徑為750mm,甲板部分排出管口徑為700mm,機艙海底總管口徑為900-1000mm。為此,在管子設計、製作、安裝、支撐和防脹防縮方面進行了認真研究與合理布置。
導航與電氣設備
「伊朗德爾瓦」號VLCC根據DNV無人機艙(EO)要求設計和建造,一人駕駛規范符合W1-0C要求。W1-0C規范對駕駛室的總體環境和駕駛室內操縱控制站的配置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這些要求具體涉及:滿足一人駕駛必須配備的控制站,控制站在駕駛室內的布置,各控制站之間通道尺寸,以及各種控制站之間的信息通訊等;駕駛室周圍的視野和可見距離,窗戶的布置和盲區以及對窗外音響信號的接收,駕駛室內的照明、溫度、通風等。
滿足W1-0C規范要求,加上該船配備了綜合導航設備,實際上基本達到了W1一人駕駛要求。DNV一人駕駛規范分三個等級,W1為最高等級,W1-0C為第二等級。
本船每台發電機的容量為1490kW,在設計中要求嚴格控制設備的用電量,特別是機艙內各種輔機的耗電量。
根據船東的特殊要求,船用電氣設備的工作環境(環境溫度、海水溫度、淡水溫度)與以往的慣例和規范的規定有所不同。對40kW以上的電動機要求用自耦變壓器起動,所有電動機、發電機和泵的上方均設有眼板和軌道。
G. 造一艘100萬噸的巨艦
非常好,因為我們現在不是共產主義社會,很多工程,會受到討厭的經濟規律的制約,而不是科學技術問題。
比方說,我們收集紀念品,超巨型火炮和超巨型戰列艦、BDB超級化學火箭,因為經濟規律制約,我們尚不能為所欲為的製造這些紀念品大玩具。
現實中多拉巨炮800毫米巨炮是最大的炮了,布爾的巨炮1000毫米口徑,但是沒有成為現實,巨炮的極限口徑是多少?貌似火炮科學技術表明,巨炮口徑沒有極限,最終只是材料問題,鋼鐵材料的炮管考慮到身管壽命,燒蝕等等,炮壁不能太厚,否則應力問題等等,防止炸膛的可靠性問題等,但鋼制巨炮絕對可以比800毫米口徑更大,可以到1200毫米到1350毫米的口徑,至於用昂貴且性能秒殺鋼鐵的鈦合金生產的巨炮,口徑無疑將更大得多,因為經濟規律制約,我們不能為所欲為的如同購買奢侈品一樣——製造大玩具——比如100萬噸的鈦制戰列艦,八門口徑2000毫米的鈦制超級巨炮——沒有經濟規律制約,就相當於金錢無限。不需要考慮什麼航速,因為我們就是生產大玩具——沒有經濟規律制約,就相當於金錢無限。
是的,共產主義社會,貨幣消亡,生產力極大豐富,一切按需分配,我們可以為所欲為的生產大玩具,巨炮愛好者者,比如更大的3810毫米口徑超巨型迫擊炮,4000毫米口徑的超級鈦制巨炮和950萬噸的鈦合金戰列艦(齊射威力等同於戰術核武,且絕對沒有任何核污染)等等,1000萬噸可起降B-52的浮島航母,10萬噸總起飛重量的600米高的超巨型運載火箭——共產主義社會,貨幣消亡,等效於現代社會金錢無限。
所以我們要為社會主義事業努力奮斗,爭取早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
H. 伊朗和印度的關系怎麼樣
伊朗的軍事實力緊追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有中東之虎威名,無論是陸地和海上,伊朗都有打贏除了以色列之外所有阿拉伯國家的能力。七九年伊斯蘭革命後的伊朗最初軍事力量並不強大,美國人如果那時下決心滅掉伊朗很容易做到。有意思的是美國人熱衷於玩貓戲老鼠的游戲,一方面制裁加石油輸出封鎖,另一方面找了個不知飛鳥盡良弓藏的薩達姆當打手,雙重打壓期望伊朗重新回到親美的路上來。
印度經濟實力雄厚沒有的武器可以買進來,但卻有一個尷尬的事實,那就是印度士兵的素質遠遜於伊朗軍隊。伊朗由於經濟困難軍費不足,非常重視單兵的訓練,士兵對武器使用熟練,作戰勇敢頑強。印度軍人卻讓世界軍人矚目,空軍戰機返航,飛行員按起落架按鍵卻按到了機炮鍵上,人沒落地,地勤戰友反被打倒一大片。戰艦檢修居然會翻在船塢里。
總結起來看,伊朗的武器裝備不如印度先進。軍隊素質相比,印度軍人又不如伊朗士兵。
I. 大和號超級戰列艦我在書上看他在一些海戰中也沒有啥作用,那他是不是一艘費船
不是廢船,只是生不逢時。
大和號沒有戰果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日本海軍不肯輕易動用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它們當做最終決戰兵器雪藏以待決戰。不僅是兩艘大和,長門級在太平洋戰爭期間也沒什麼戰績,這和日本海軍高層當時的戰略思想有關。舊日本海軍受限於思維模式的桎梏作戰思路還停留在一戰以前戰列艦決戰上,意圖通過一次戰列艦之間的大決戰決定整個戰爭的走向。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世界第一的大和級還有前「BIG SEVEN」成員的長門級都是能在戰列艦決戰時產生決定性作用的最寶貴的財產,不能輕易動用,否則被潛艇什麼的摸一下而損失掉就虧大發了。
其二,日本國內燃油、工業能力的缺乏,使大型戰艦的行動受到了限制。大和級戰列艦加滿一次油箱,要消耗掉四千噸以上的重油,足夠供給一支小型艦隊的消耗,這對於日本完全依賴進口的油料儲備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在不需要大和出動的時候,日本海軍就盡量讓它在家裡坐著不動。大型戰列艦生產需要的時間太長,以當時日本的工業能力,損失一艘就等於徹底損失掉了,很難在戰爭期間補回來,故而愈發珍惜,絕不肯輕易出動。
其三,戰前發展方向選擇錯誤,導致大和號在海空戰場上無能為力。戰爭爆發以前各國囤積軍備的時候,相比較美國人戰列艦航母兩手抓的財大氣粗,日本人只能以有限的工業能力選擇一條道路作為發展方向,在歷史上他們選擇了傳統的大艦巨炮,相應的航空母艦就比較稀少,整個艦隊也是圍繞著戰列艦為中心構建的水面戰、魚雷戰為主的傳統型艦隊。所以開戰以後,即使山本五十六等較開明的將官意識到了航空力量的發展不可阻擋,日本海軍也已經沒有能力完成對整個海軍的轉型了,大和號也就失去了之前設計時一錘定音的決定性力量,變成了一艘非常尷尬的戰艦。
要說大和號是一艘歷史名艦可能稍嫌不足,但是說它是廢船也太牽強了,最起碼它在戰爭初期還是給了盟軍很大壓力的。說到底,大和號的尷尬是日本小國寡民的局限性和戰爭方式發展的必然產物,只不過是生不逢時的倒霉蛋而已。
J. 美國艾森豪威爾號航母,企業號航母,肯尼迪號航母,小鷹號航母簡介
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USS Dwight D. Eisenhower CVN-69)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里的二號艦。艦名承襲自帶領美國走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第34屆總統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因此也與艾森豪總統一樣,擁有同一個小名:艾克(Ike)。1970年開工建造,1975年下水,1977年開始服役美國海軍。整個軍艦造價為20億美金。滿載時的排水量91500噸,艦長332.9米,艦寬40.8米,帶斜坡的飛機甲板長332.9米,寬76.8米。寬敞的飛機庫長208米,寬33米,高8米。
美國「企業」號航空母為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它的問世,使航空母艦的發展進入了新紀元。1964年,『企業』號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環球航行,途中無需加油和再補給,歷時64天,總航程3多海里,充分顯示了核動力的巨大續航力。它的設計和建造對美國第二代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級有著重要影響。建成時標准排水量19800噸,滿載排水量25500噸。艦長246.7米,飛行甲板寬33.4米,滿載排水時水線長232米,水線寬25.4米,吃水7.9米。9台鍋爐,4座帕森斯蒸汽輪機,4軸,主機輸出功率12萬馬力。最高航速32.5節,續航力12500海里/15節。武備8座單管127毫米炮,4座4聯裝28毫米機關炮,24挺12.7毫米高射機槍。艦載機90架左右。1941年編制人員2217名。
美國海軍現役的肯尼迪號航空母艦是為了紀念美國前總統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John Fizgerald Kennedy)而來的。系小鷹級第4艘,舷號CV-67。該艦是小鷹系列航母的改進。最初計劃設計成核動力,後來由於價格的因素而取消。由紐波紐斯船廠建造,開工於1964年10月22日,1967年5月27日下水,1968年9月7日服役。該艦現已封存。2011.5.29,美國海軍部長宣布將美國新一代航空母艦福特級的第二艘(CVN-79)命名為肯尼迪號,該艦預期於2018年服役以替代老一代的肯尼迪號。長:327米寬:39.2米吃水深度:11.3米標准排水量:60700噸滿載排水量:82650噸。
「小鷹號」航母是美海軍小鷹級航母的首艦,是在福萊斯特級常規動力航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最早於1961年進入現役。「小鷹」級航母在總體設計上沿襲了福萊斯特航母的設計特點,其艦型特點、尺寸、排水量、動力裝置等都與福萊斯特級基本相同,但小鷹級航母在上層建築、防空武器、電子設備、艦載機配備等方面均做了較大改進。「小鷹號」航母由紐約造船廠建造,1961年時的總造價為4億美元,艦長1069英尺(323.8米),艦寬252英尺(76.8米),甲板總面積4.1英畝,約有3個足球場那麼大,能搭載70餘架各型艦載飛機;飛行甲板的彈射跑道長度為263英尺,降落跑道為120英尺;航母吃水深度36英尺,標准排水量60100噸,滿載排水量86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