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佛教分為哪些宗派有聲講解

印度佛教分為哪些宗派有聲講解

發布時間:2022-05-24 00:00:39

Ⅰ 佛教宗派有哪幾種

沒有這么多 是八大宗
天台宗 :中國佛教宗派。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

三論宗 :中國佛教宗派。隋吉藏創立。因依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等三論立宗,故名。此宗的學統,在印度是:龍樹一提婆一羅睺羅一青目一須利耶蘇摩一鳩摩羅什。在中國則是:鳩摩羅什一僧肇一僧朗一僧詮一法朗一吉藏。

法相宗 :中國佛教宗派。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對真實(相)和絕對真實(性)而得名。又因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亦稱唯識宗。由於創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窺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稱慈恩宗。

律 宗 :中國佛教宗派。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實際創始人為唐代道宣。因依據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稱四分律宗。復因道宣住終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稱。

凈土宗 :中國佛教宗派。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法門,故名。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凈土,故又稱蓮宗。實際創立者為唐代善導。歷代祖師並無前後傳承法統,均為後人據其弘揚凈土的貢獻推戴而來。按近代印光所撰《蓮宗十二祖贊》,以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實賢、際醒為蓮宗十二祖。前九祖和《蓮宗九祖傳略》大致相同。後印光也被其門下推為第十三祖。《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世親的《往生論》為該宗所依經典。稱三經一論。善導所著《觀無量壽經疏》、《往生禮贊》、《觀念法門》、《法事贊》、《般舟贊》等,為該宗主要代表作。該宗教義簡單,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往生極樂凈土。善導把修行的方法分為正行和雜行兩類。正行又分為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贊嘆供養等五種,此中又特別把稱名作為正業,其他四種為助業,顯出正名為最重要。念佛的方法凡有四種:1、專念佛的名號,稱為持名念佛;2、觀佛的塑像與畫像,稱為觀像念佛;3、觀想佛的妙相(包括《觀經》十六觀門),稱為觀想念佛;4、觀佛的法身,即諦觀實相,稱為實相念佛。後世唯持名念佛最為流行,其與善導的大力提倡有直接關系,同時信眾認為此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只要一心專念彌陀一佛名號,就能往生凈土。但因往生者的因行有勝劣,往生之相有等差,往生後見佛成佛有疾緩,從而分有上、中、下的三輩九品。該宗由於修行方法簡便,人人都能做到,故自中唐以後廣泛流行。宋明以後與禪宗融合,其他如律宗、天台宗、華嚴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門。同時又很快普及於一般社會,有所謂「家家彌陀佛」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8世紀時,善導的《觀經疏》傳入日本。12世紀日僧源空依《觀經疏》撰《選擇本願念佛集》等,弘傳凈土念佛法門,創立日本凈土宗。其弟子親鸞又開創凈土真宗。此宗為目前修行人數最多的佛教宗派。

禪 宗 :中國佛教宗派。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華嚴宗 :中國佛教宗派。因以《華嚴經》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號賢首,也稱賢首宗。以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為宗旨,又稱法界宗。

密 宗 :中國佛教宗派。亦稱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剛乘、真言乘等。因該宗依理事觀行,修習三密瑜伽(相應)而獲得悉地(成就),故名。

Ⅱ 佛教分哪幾宗派。在分別介紹一下。

佛法本是一味的,由於接受者的程度--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時代與生活環境的差異,對於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釋了。佛經中說:【佛一圓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就是指的這一層意思。

比如:最有名的佛的十大弟子,他們各有一種第一的特殊的性格。這可算是佛教分宗的最初徵兆。

所以,佛涅般後的四、五百年間,單是印度境內的小乘佛教就分有二十部派之多。就是因為小乘佛教分得七零八落,而失去了統一教化的依准力量,大乘佛教就在印度境內應運而生。而傳入中國的佛教,主流就是大乘佛教。當然,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最初也是沒有宗派門戶之見的,後來由於翻譯事業的逐漸鼎盛,佛典的大量譯成,以及佛教思想家們對於佛法的分類判攝,才有了宗派的出現。如有名的天台宗【五時八教】和華嚴宗的【五教十宗】。繼後,其他宗派也相繼判教。什麼是判教?就是以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法〔經、律〕來判釋自己的宗派屬佛所說的至上的圓教經典。所謂的:各宗大師嘗有教相判釋,以判各宗之高下而定自宗之位次。教判既興,門戶遂起。

佛教在印度,小乘有上座、大眾二十部派爭執;大乘有中觀、瑜伽空、有二宗。

佛教傳入中國後,起初沒有區分大小乘經典,立宗立派也沒有區別,成型的有:律宗、成實宗、俱舍宗、三論宗、涅般宗、地論宗、禪宗、攝論宗、天台宗、凈宗、唯識宗、華嚴宗、密宗這十三宗派。

這十三宗中,涅般宗歸入天台宗;地論宗歸入華嚴宗;攝論宗歸入唯識宗。流傳迄今者,實唯十宗。

後來科判這十宗中的俱舍宗、成實宗列屬小乘經典。故中土大乘宗派中,有影響的、現今仍流行的實屬八大宗派: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律宗、禪宗、凈土宗。密宗。
因此,我們修學佛法,最好是選擇近於自己根性或興趣的,作為入門的方便。

在中國的大乘八宗之中,【唯識】近於科學;【三論】近於哲學;【華嚴】及【天台】近於文學;【真言】及【凈土】近於美學;【禪宗】是佛法的重心。太虛大師說:「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任何一宗,均可匯歸禪的精神;至於【律宗】,乃是整個佛教的基礎。所以嚴格地講,律宗不該自成一宗。律宗應該遍屬於各宗,至於宗教的素質,乃是各宗皆備的。

自晚唐以下的中國佛教,禪宗特盛,繼而禪凈合一。近代,禪宗出了寄禪 及虛雲;凈宗出了印光;律宗出了弘一;天台出了諦閑;華嚴出了丹霞;唯識出了歐陽競無〔漸〕。但從大致上說,在民間仍以禪凈二脈的影響力較大,在學術界則以唯識的影響力較大。密宗雖也盛行,但是非常混亂。

Ⅲ 佛教宗派眾多,主要有五大派,分別是

佛法區分的佛教派別主要有禪宗、密宗、華嚴宗、律宗、凈土宗五宗。

1、禪宗,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

2、密宗,由印度傳來,可分為兩派,一為胎藏界,一為金剛界。唐一行得兩宗真傳。唐印果長老時,將密宗傳於日本空海。日本密宗,分為東密與台密。

3、華嚴宗,主要教理為法界緣起說。宇宙萬法、有為無為、色心緣起時,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圓融無礙,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

4、律宗,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也稱四分律宗。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實踐;戒相是戒的表現或規定。

5、凈土宗,根源於大乘佛教凈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凈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

(3)印度佛教分為哪些宗派有聲講解擴展閱讀: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陀示現涅槃後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稱為原始佛教,這段時間稱為原始佛教時期。

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陸路經西北印度和西域諸國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印度大月氏貴霜皇朝等時代,其勢力范圍曾直接覆蓋到西域諸地,與中國西部邊境接壤),另一路由海路傳入中國南方,如達摩,真諦等大祖師,均從海路直接來到中國在廣州登陸後北上。

Ⅳ 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哪些

隋唐時期的佛教,主要形成了下列宗派:

(一)天台宗

由隋朝的智創立。因智顓常住天台山而得名,又因以《法華經》為其教義的主要根據,稱為「法華宗」。盛行於唐朝。智頡的代表作是由他開講、由其弟子記錄而成的《法華經文句》、《法華經玄義》、《摩訶止觀》,合稱「天台三大部」。奉《法華經》為佛的最高最後的說法,以止觀學說為其教理的核心,強調「止觀並重,定慧雙修」的修養方式。也主張「性具善惡」說,認為現實世界和人生的千差萬別,並非法性不同,而是業報的結果這種學說抹煞了道德的社會根源,使之變成純粹的個人問題。天台宗是最早興起的宗派,曾傳入朝鮮、日本,但是中唐以後當華嚴宗、法相宗崛起後,其影響逐步衰微。智的五傳弟子湛然努力中興,提出「無情有性」說,進一步擴大了成佛的范圍,對佛教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三論宗

源於南北朝的三論學,實際由隋朝的吉藏所創。因奉印度中觀學派的《中論》、《百論》和《十二門論》為主要經典,故名。又因主張「諸法性空」,也稱為「法性宗」。此宗以「二諦」、「八不中道」為中心。二諦,即俗諦與真諦。俗諦認為有因果、君臣、父子、忠義之道,真諦認為一切法畢竟空寂。然而俗諦所說「有」是假有,非實有;真諦所說「空」是假空,非實空。所以二諦不可偏廢,而應遠離有空,折中於二邊,稱為中道。忡論》舉「八不」(即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為例來顯示中道。吉藏對這種理論給予高度評價,並依二諦實相之理進行解釋。吉藏的重要門徒有慧遠、智凱、碩法師、慧灌等。其中出自碩法師門下的元康,是傳授天台宗的傑出人物。

(三)法相宗

源於印度有宗,又稱「唯識宗」,在中國的創始人是玄奘和窺基。此宗尊奉的經典是《華嚴經》、《解深密經》、《楞嚴經》、《成唯識論》、《瑜樹師地論》。宣揚「萬法唯識」。以眼、耳、鼻、舌、身、意、末部、阿賴耶為八識。前六識負責感覺與思維,第七識負責聯系,第八識總攝一切。八識都有變現認識對象的功能,人們平時所謂的事物,不過是八識變現的「相分」,主觀的認識能力則是八識的見分,認識世界的過程不過是八識自己認為自己的過程。又提出「種子」說。種子分有漏與無漏,同藏於阿賴耶識中。人要求得解脫,須將有漏種子轉化為無漏種子,舍染歸凈,最後成佛。此宗用邏輯的方法論證外境非有,內識非無,即「唯識無境」說,強調「轉依」(即轉變思想的認識)的重要性,主張「五種姓」(即聲聞、獨覺、菩薩三乘、和無姓、不定),認為有一種無姓有情者究竟不能成佛,為窺基獨傳此宗提供理論依據。由於此宗的理論過於繁瑣,不符合普通人的需要,窺基以後式微。

(四)華嚴宗

以闡揚《華嚴經》而得名。由法藏創立。他的創宗活動深得武則天欣賞,被賜號為「賢首」,故又稱為「賢首宗」。該宗的主旨是講法界緣起,事事無礙,以便消除佛經存在的各種矛盾。認為本體是現象的根據、本原,一切現象均由本體而起,都不是孤立的自存,因此本體與現象之間,現象與現象之間都是圓融無礙的。由於此宗自覺廣泛地運用了理事、體用、總別請范疇,深入論證了個別與一般的關系問題,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哲學的認識,對程朱理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法藏弟子眾多,其中高麗僧審祥,將華嚴教義傳到日本,被視為日本華嚴宗的始祖。

(五)密宗

源自印度大乘佛教部分派別及婆羅門教。中天竺人善無畏、金剛智和師子國人不空創立。尊奉大日如來為最高的神,有金剛界與胎藏界兩法門,各自的經典是《金剛頂經》和《大日經》。該宗認為顯教是應身釋迎對一般凡夫所說法,而密教則是法身大日佛對自己親戚所說的秘奧之法,都是秘密真言,故也稱為「真言宗」。提倡即身成佛,以咒語和神秘的儀式為修行的要旨,不經灌頂,不經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從哲學理論看,密宗建樹不高,其特色主要在修持和宗教儀軌上。其修持要求眾生做到身、口、意三者一致,就可清凈「三業」,獲得自身即是菩薩身的自覺,從而具備了人壇場、受「慧灌頂」的資格。不空死後,密宗的最有影響的人物是惠果,他將胎藏密法與金剛密法融合起來,形成新的學說。日本僧人空海從他學習,回國後傳瑜伽密教,成為日本真言教的初祖。

(六)凈土宗

印度龍樹造《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及《觀無量壽經》等,將凈土境界描繪成極樂世界,勸導眾生專修住生阿彌陀佛凈土法門,故名。由善導創立。該宗主旨以修持者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因,內外相應,促使眾生快速成佛。由於修習方式極其簡便(念佛與施功德),所描繪的地獄與極樂世界的差別又至為鮮明,所以對普通民眾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很大。凈土宗創立前,佛教的各個宗派,或者由於理論深,或者由於儀軌復雜,多流行於宮廷和士大夫中。凈土宗發達後,才真正廣泛地傳播到民間,其影響極為久遠。

(七)禪宗

因主張以禪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而得名。實際創始人是慧能。慧能,世稱禪宗六祖大師,本姓盧,先世河北范陽人,出生廣東新州,少孤,家境貧寒。因他標榜「不立文字」,故只留下一部由其門人法海整理的書,稱為《壇經》。這是中國僧人惟一一部列人佛經的著作。主張佛性有本,不假外求,強調頓悟法門,不專主坐禪,認為一切時中行住坐卧,都可以體會禪的境界,從而與神秀所主張的漸悟法門區別開來,形成禪宗南北宗的對立。禪宗南宗的學說,是中國佛教史上一次空前的變革,對後世影響深遠,宋明理學就充分吸收了禪宗的精髓。慧能死後,禪宗分為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五個支派,並且傳播到朝鮮和日本。

除以上七宗外,律宗、三階教及藏傳佛教,也是隋唐時期重要的宗派。

Ⅳ 印度有哪些宗教派別

印度是一個篤信宗教的國家,印度的宗教派別眾多,婆羅門教、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等,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活動都以宗教為中心,因此印度的建築主要是神廟。

像巴比倫人崇拜山嶽一樣,印度人相信神是住在山上和岩洞里的。於是,他們開始建造可以稱其為山丘和洞窟的建築。黑格爾指出:「按照印度人的觀點,人類本身是神或要變成神,活人與死人的嚴格區分在印度就不存在。因此,印度的建築在未受到伊斯蘭教來源影響的時候,不是用來住死人的,而是像上述那些奇特的洞穴一樣,屬於建築藝術的一個較早的時期。」

Ⅵ 佛教的幾大派別

佛教三大派別分別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

1、漢傳佛教

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是指現在盛行於東南亞的越南、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及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時期之後,部派佛教中的一個派系。

南傳佛教認為,包括祭祀、祈禱、火供、念咒等的儀式,以及斷食、燒身、自殘一類的苦行,皆屬於「戒禁取」,並不能斷除煩惱,也不能解脫生死。因此,佛陀在世時,僧團並不注重儀式,也沒有諸如唱誦、念咒之類的修行方法。

最接近於儀式的行為,也許應該是比庫僧團所舉行的甘馬了。然而,凡是學過律者都知道甘馬並不是儀式,它只是僧團內部的一種民主表決會議。上座部佛教的修行特色是傳承佛法、守護戒律、保持正念、修習禪定以及培育觀智。

Ⅶ 佛教分那幾個宗派

中國佛教的宗派,共有十三宗。十三大宗派分別是天台宗、涅槃宗、三論宗、法相宗、攝論宗、禪宗、成實宗、凈土宗、華嚴宗、地論宗、俱舍宗、律宗、密宗。

其中,前七宗屬於空宗,第八到十一宗屬於有宗,最後兩宗空有兼具。因此有的時候也將佛教宗派劃分為八大宗。

以下對其中三宗進行闡釋:

1、禪宗

禪宗是中國佛教各宗派中影響最大的一派,法系至今傳承,並且流傳到世界許多國家。由於本宗以禪來概括其全部教理和修行實踐,故名。因為奉菩提達摩(也作磨)為中土始祖,也稱「達摩宗」,又因自稱「傳佛心印」,被稱為「佛心宗」,或簡稱「心宗」。

2、天台宗

智者大師可說是天台宗的開創者,因其完成「天台三大部」,使本宗思想完備。

智者大師的思想承襲於南嶽慧思,慧思又承襲於北齊慧文,這是中土的淵源。又因慧文思想系統來自於龍樹所撰《大智度論》、《中論》,因而遠溯印度龍樹菩薩為初祖。《摩訶止觀》卷一載:「台衡慧文,宗於龍樹。」所謂「台」,即天台智顗。「衡」,即南嶽(衡山)慧思。


3、律宗

律宗是佛教徒專精戒學的一宗。

戒律,是當年釋迦牟尼佛隨緣制戒的具體規范。《四分律》卷一載,佛告舍利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因不結戒、說戒,所以法不久住,舍利佛於是請佛陀制戒說法。佛陀為保持僧團的紀律與純潔,為保持佛法能久住世間,針對僧團中出現的種種不當行為,制定出若干戒律,並囑在他涅槃後要依戒律為師。

(7)印度佛教分為哪些宗派有聲講解擴展閱讀

在中國的八大宗派中,其共同的特點就是同時興盛於隋唐盛世。佛教自從印度傳入中國。在中國經過五六百年的發展,到隋唐時進入了創宗立派的新時期。

南北朝時由於政治上的分裂,佛教也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學風,佛教理論雖然趨向獨立,但還沒有能夠對佛教本身不同的觀點加以系統的綜合和會通,獨立的寺院經濟也是處於形成發展之中。因此當時無佛教宗派的出現,只有眾多的佛教學派。

隋唐時,隨著封建統一王朝的建立和寺院經濟的充分發展,佛教各家各派得到進一步融合發展的機會,順應著思想文化大統一的趨勢,一些學派在統一南北學風的基礎上,通過「判教」而形成宗派。

這些宗派各具獨特的教義,教規和修持方法,並為了維護自己宗教的勢力和寺院經濟財產,而模仿世俗封建宗法制度,建立了各自傳法世系。他們的思想體系中,都融合吸收了大量的傳統思想和方法。中國化佛教各宗派的建立,標志著佛教在中土的發展進入了鼎盛階段。

Ⅷ 佛教分幾個宗派各有什麼區別詳細點的。

漢傳佛家大乘佛教八宗:律宗、華嚴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真言宗、禪宗、凈土宗還有十宗的分法,兩個小乘宗派現在不流行了。但是典籍有。學的人也有。但大都是大乘宗派人學習。【十宗】(名數)佛門之宗派也(一)華嚴宗有五教十宗之說。即我法俱有宗,法有我無宗,法無去來宗,現通假實宗。俗妄真實宗,諸法但名宗,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絕宗,圓明具德宗,是也。(二)律宗一名南山宗,俱舍宗一名有宗,成實宗,三論宗,一名性空宗,天台宗一名法華宗,賢首宗一名華嚴宗,慈恩宗一名相宗,禪宗一名心宗,密宗一名真言宗,凈土宗一名蓮宗,亦稱十宗。
1,俱舍宗,以世親菩薩造的俱舍論為主,發揚諸法的有諦,闡明無我之理。認為宇宙間的業力不滅,所以萬法皆是實有。至於人,則系諸法的假和合而成,所以在諸法中,實無有虛妄的我,這法有我空的看法,便是本論的主旨。本論主張以無漏真智,觀四諦之理,而證涅槃之果。始祖:梁武帝時真諦三藏。
2,成實宗,以訶黎跋摩法師的成實論為依據,發揮人法二空之理,立我法二空觀以斷除煩惱及所知二障,人法既空則世間萬有悉歸於涅槃寂滅之境。始祖:姚秦時僧睿等
3,禪宗(又名佛心宗),以不著言論,不立文字,偏重修心,以心傳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教義。在印度以摩訶迦葉為始祖,在中國以梁武帝時達摩為始祖。
4,天台宗,以法華經為主,對宇宙萬象都用三諦說明。講修持要斷三惑,故立一心三觀以斷惑。此宗肇始於北齊慧文,而集大成於隋之智顗。
5,華嚴宗(又名賢首宗)以華嚴經為依據,顯示法界緣起,十玄六相的妙義,表現事事無礙,相融相即的旨趣。始祖:唐初杜順和尚。
6,真言宗(又名密宗),以大日經金剛頂經等真言秘教為依據,以六大(即地、水、火、風、空、識六大)四曼(即大、三、法、羯四種曼荼羅)及三密(即身口意)為教義,謂三密相應,可以即身成佛。始祖:唐玄宗時善無畏及金剛智。
7,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唯識宗、相宗、有宗),以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及成唯識論等為主要依據,其教義為宇宙萬有,悉為識所轉變,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曉得了一切事物的實相,就可以轉識成智而入佛智。在印度以戒賢大師為祖,在中國以唐時玄奘三藏為始祖。
8,凈土宗(又名念佛宗、蓮宗),以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為依據,教人起信發願,以念佛為行持,以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受阿彌陀佛的教導,壽命無限,直到成佛為止。始祖:東晉時慧遠大師。
9,律宗(又名南山宗),以五部律中的四分律為依據,主張遵守釋迦牟尼佛所制定的戒律來節制日常的思想行為與觀念,久後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就可以證得佛果。始祖:唐初終南山道宣律師。
10,三論宗(又名法性宗、性宗、空宗、般若宗),以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理論根據,說宇宙間萬事萬物皆無固定的自性,是隨關系變動的,所謂緣生的,因之說「自性本空」。主張理解佛理,使內心解脫流轉,證入真空本性。始祖:東晉時鳩摩羅什。
附註:釋尊說法,皆隨眾生根機,方便立說,初無所謂宗派。大法東來,中國後世學者,見佛法如汪洋大海,為便利修習計,各擇一條道路,以求專精,於是乃有各種宗派之形成。

閱讀全文

與印度佛教分為哪些宗派有聲講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過越南要多少錢費用 瀏覽:85
英國半個月旅遊多少錢 瀏覽:997
chanmay是越南哪個城市 瀏覽:710
伊朗50萬多少人民幣 瀏覽:417
越南橡膠成本多少一噸 瀏覽:307
中國國際代購平台哪個靠譜 瀏覽:809
越南哪裡有冰凍魚 瀏覽:848
印尼位於印度洋和什麼洋之間 瀏覽:100
英國留守孩子多少 瀏覽:174
美國制裁伊朗要的是什麼 瀏覽:262
安徽越南媳婦有多少 瀏覽:785
去哪裡換印尼盾比較劃算 瀏覽:453
伊朗盟友為什麼反目成仇 瀏覽:61
中國抗疫美國做了什麼 瀏覽:547
英國企業移民申請多久 瀏覽:862
菲律賓男籃和伊朗男籃哪個強些 瀏覽:289
印尼枇杷丸怎麼沒有保質期 瀏覽:631
印尼5萬元摺合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60
印尼明丹島有什麼特產 瀏覽:667
巴厘島都什麼地方用印尼盾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