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怎麼灌溉水視頻

印度人怎麼灌溉水視頻

發布時間:2022-05-22 23:02:07

『壹』 印度男子30年挖3公里水渠,他是怎麼做到的

近日一則“印度男子30年挖3公里水渠”事情引發了網友關注,這位老人還被稱之為印度版的“愚公”。據了解,這名老人名叫布伊揚(Laungi Bhuiyan),一直生活在印度的一個村莊中,由於當地缺少水源給居民帶來了嚴重影響,後來30年間,布伊揚就一邊在叢林里放牛,一邊進行挖水渠的工作。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老人就是用最原始的鎬頭在林間作業,這樣日復一日的辛勤挖水渠,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30年後水被引到了村子裡的池塘中。

當然,在我國也有很多像布伊揚這種無私奉獻的人,古有愚公移山造福後代,現有各行各業的時代楷模,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敬佩的,正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幸福,正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能感受到安全感,而他們可稱之為真正的英雄,用自己的行為造福一代又一代,希望更多人能夠記住他們。

『貳』 印度人住在山頂上怎麼解決水問題

喝山泉水i啊

『叄』 為什麼印度大規模缺水,卻不把恆河的水取來飲用呢

印度有用恆河水來作為飲用水的,他們並不是沒有想到這一點,因為長期的缺水,即使是恆河水這樣臟的水,他們也有選擇去飲用。否則如果是只利用純凈的地下水,他們是很難生活的。

印度當地人對待恆河是特別虔誠的,他們認為這條河水是給予他們最好的財富。與我們相反,我們喝水是將水得到凈化之後,然後再進行燒開,將水中的細菌消除,才可以飲用。但是印度當地的百姓卻不這樣,他們直接飲用恆河水,也沒有經過任何的處理。

他們喝了恆河的水不生病也與他們的飲食相關,因為他們吃著可以抑制細菌的一些食物,所以將恆河水喝入肚中,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由此看來,印度這樣大規模的缺水,他們也是會採用恆河水來飲用的。

『肆』 印度薩爾達薩羅瓦調水工程

1 印度水資源及跨流域調水工程概況
印度是世界上第七大國,國土面積297.47萬km2,人口近10億,由22個邦和9個直轄區組成,可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55%,農業產值占國民總收入的50%。全國年平均降水量1100mm,總降水量37萬m3,蒸發量約占降水量的1/3,地表水年徑流量約17萬m3,7.9萬m3入滲補充地下水,其中約2.7萬m3可以被利用。印度的降水量分布不均勻,喜馬拉雅山東部和西海岸的山脈年降水量為最大可達4000mm,東部阿薩姆地區為1000mm,在中部和南部的高止山脈背風坡面不到600mm,最乾旱的西北部拉賈斯坦和塔爾沙漠以及孟買北部固賈拉特年降水量不足100mm。印度的河流水源有兩種:一種是雪水補給的,在北部和西部經常引起洪水;另一種是季風雨補給(印度降雨量的90%集中在6~9月的雨季),在中南部造成短暫的洪水,這些河道旱季乾涸,雨季暴漲,很有規律。
印度現有灌溉面積2200萬hm2,占可耕地面積的15%,僅占預計潛在灌溉能力的一半。據粗略估計,印度的1/3地區水量有餘。1/3地區缺水,1/3地區水量時多時少。因此,開發印度水利資源最好和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把季風雨徑流貯存在水庫中,並用於作物需水期灌溉。由於水庫庫容與年徑流相比根本談不上實現有效控制和最佳利用,所以跨流域長距離調水就成為開發印度水利資源恰當而重要的方式。
長距離大流量調水在印度已有五個世紀的歷史,如西珠木那運河和阿格拉運河從喜馬拉雅山調水至遙遠的旁遮普、烏塔普拉德西和拉賈斯坦。20世紀開始,特別是印度獨立以來調水工程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如北方邦的薩爾達-薩哈亞克調水工程從卡克拉河-薩爾達河送水到恆西平原,供水渠長260km,設計流量650m3/s,灌溉面積約160萬hm2,拉牟剛嘎河供水工程,灌溉面積約60萬hm2;巴克拉-前加爾調水工程,灌溉面積約133.33萬hm2;那珠那沙供水工程,灌溉面積約80萬hm2;唐巴德拉供水工程,灌溉面積約40萬hm2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拉賈斯坦運河工程,從喜馬拉雅山輸水到拉賈斯坦的沙漠地帶,供水渠長178km,設計流量685m3/s,灌溉面積約120萬hm2。
20世紀90年代印度國家水文研究院提出的2000年及2025年全國需水量預測見表1。
表1 印度2000年、2025年需水量預測表

由此表可見,印度全國年需水量將由1990年的5520億m3增加到2025年的10500億m3,增加190%;其中灌溉用水由4600億m3增加到7700億m3,增加167%。其增長速度是十分驚人的。
盡管近幾十年對灌溉水源做了大規模的開發,但印度政府和各邦政府對長距離大流量調水問題仍在進行認真的規劃和調查研究。這些調水規劃有:哥達瓦利河-克里西那河-蒲那河調水計劃;那馬德河高水運河;西流河水東調計劃;恆河建高壩蓄水計劃;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調水計劃以及開發拉賈斯坦沙漠計劃等。印度政府已經認識到大規模調水對於開發水利資源和改善環境的重要性,可以期望,再過一、二十年這些規劃中大部分將變成現實,那時印度大部分地區的社會經濟、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將會面貌一新。
2薩爾達-薩哈亞克調水工程設計、運行和管理
薩爾達-薩哈亞克調水工程建於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已經正常運用20餘年。調水工程位於印度北方邦,從發源於尼泊爾境內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卡克拉河和薩爾達河取水,水源充沛。在兩條河上各建一座低攔河壩和進水閘組成的引水樞紐。在兩河之間建一條連接渠,長14.5km,設計流量為480m3/s,從卡克拉河調水入薩爾達河,以上為取水首部工程。輸水總乾渠自薩爾達河引水,全長260km(其中自26km至104km為雙線並行輸水,其餘均為單線輸水),設計引水量650m3/s,灌溉面積160hm2。灌區內主要作物為甘蔗、水稻、小麥、蔬菜和果樹,主要灌溉期為6月至11月;11月至3月用水較少,一般維持在400m3/s左右;3月至6月為非灌溉期。總乾渠基本處於平原地區,地形平坦,村鎮稀疏,渠線比較順直,渠道多為填方或半挖半填,設計水深7.0m~6.8m,渠道底寬48m~23m,設計邊坡為1/2.0,縱坡為1/10000。總乾渠渠道輸水部分採用混合襯砌,襯砌結構自下而上為素混凝土墊層(厚10cm)-磚(厚12cm)-塑膜防滲層-磚(厚12cm),襯砌段長度合計130km。總乾渠共設節制閘4座,分水閘12座。為保證輸水安全,每隔40km~60km設退水閘一座,退水流量為相應總乾渠設計流量的1/2,總乾渠與現有河渠交叉處共設大型建築物2座,其中渠渡槽1座、河涵洞1座。由於總乾渠兩側村莊較稀疏,公路橋間距約為2km~4km左右。
調水工程仍實行政府行政管理的事業體制。總管理機構為北方邦灌溉管理局,並在樞紐工程和重要建築物處設管理處。灌區的農作物灌溉定額為1m水深(摺合10005m3/hm2)。灌溉水費按作物類型以hm2計征,如:小麥為287盧比/hm2;甘蔗為474盧比/hm2。水費由地方政府徵收,工程管理、運用和維修費用由政府撥付。工程運用方式也比較簡單,渠道一般不按灌溉需水量輸水,而是常年維持大流量輸水,多餘的水量送入下遊河道。
3 戈麥蒂渡槽的設計、施工和管理
戈麥蒂渡槽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渡槽之一,位於薩爾達-薩哈亞克調水工程總乾渠163km處,是總乾渠跨越戈麥蒂河的大型交叉工程。總乾渠設計流量357m3/s,戈麥蒂河設計洪水流量4530m3/s,渡槽總長473.6m,其中:進口漸變段37m,槽身段381.6m,出口漸變段55m。過水槽寬12.8m,高7.45m,由9.9m高的預應力混凝土縱梁、加勁肋和橫梁、上連桿組成的框架系統支承。左右縱梁頂部均設有5m寬的公路橋連接戈麥蒂河兩岸交通。渡槽下部結構空心槽墩和基礎沉井,槽墩長18m,寬3m,高9m;沉井長27m,寬12m,深35m。
戈麥蒂渡槽的工程設計、施工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增加盲跨,減少岸墩沉井深度
戈麥蒂河設計洪水流量4530m3/s,經河道水利計算渡槽設10跨,每跨31.8m,即可滿足行洪要求。但按此進行沖刷計算,河槽部位沉井埋置深度為35m,兩岸沉井埋置深度達58m,不僅造價太高,施工難度也太大。因此,設計時在兩岸各增加1跨31.8m的盲跨,兩岸況井按埋置式設計,不再考慮沖刷影響。渡槽設計總長為12跨,每跨31.8m,共計381.6m。
3.2輸水槽與承重框架各自獨立,解決槽身抗裂問題
戈麥蒂渡槽上部結構採用預應力承重框架支承非預應力輸水槽身的布置形式。這種結構受力明確,跨度31.8m的承重框架不直接擋水,不必進行抗裂計算;而輸水槽身三面支承在間距為1.95m的橫梁和肋板上屬於密肋板結構,容易滿足抗裂安全要求。由於採用這種結構,輸水槽身可以分節布置,設計為每跨三節,每節10.6m,以增強槽身對沉陷、位移、溫度、地震等變化的適應性。
3.3承重結構採用預應力箱型框架,承載能力強
戈麥蒂渡槽承重結構採用預應力箱型框架,框架由縱梁、橫梁、豎肋和拉桿組成,為增強框架的剛度,底部縱梁和橫梁之間還設置了十字交叉的系梁。框架的每一個部件均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每根縱梁設有38根縱向預應力鋼絞線,每根橫梁設有12根橫向預應力鋼絞線,每根豎肋設有3根豎向預應力鋼絞線,每根拉桿設有4根橫向預應力鋼絞線。這個由三向預應力構成的高9.9m,寬14.6m,跨度31.8m的箱型框架具有很高的承載能力,經20餘年的高水位運用,未出現任何問題。
3.4 採用兩段鋼槽連接段,選用合理的支座及分縫止水結構,適應地震、溫度、伸縮、沉降變形
為了消除槽墩沉陷和地震時縱向位移對結構和止水的影響,戈麥蒂渡槽採用了非常規的連接段、支座、接縫和密封止水形式。經計算和現場實驗槽墩沉陷7.2cm~13.4cm,對應的漸變段側牆頂端位移可達30cm。為此,在岸墩與漸變段之間設置了一跨長1.2m的簡支滑動鋼槽,鋼槽支承在一側固定,一側可以滑動的圓柱鉸支座和滾動圓柱鉸支座上,能在滾動鉸支座側承受30cm的滑動位移。為便於滑動並保證密封止水,在支座的墊板上增加一疊10mm厚的鉛片,並將帶皺折的止水銅片焊接在鋼槽和支座鋼板上,使之能適應水槽的位移,保證渡槽不漏水。在漸變段內,將水槽分段與沉井布置相適應,即每段水槽放置於一個沉井上,並在沉井之間設置較小的水槽段。水槽支座採用特製的切線橡膠支座,相臨水槽間設30cm的分縫並採用Ⅴ型橡膠止水。這種止水表面用鋼板覆蓋,鋼板一邊固定在一節水槽上,另一邊搭接在另一節水槽上,鋼板下鋪設鋁片並安裝P型密封橡膠止水,防止泥沙進入。漸變段是渡槽沉陷、位移最嚴重的部位,採取以上措施保證了渡槽的安全運行。
3.5 漸變段採用沉井基礎,減少與主槽段之間的不均勻沉降
戈麥蒂渡槽上部荷載很大,主槽部位全部採用沉井基礎。沉井為雙D型斷面,長27m,寬12m,井壁厚2.25m,隔牆厚1.5m。漸變段位於兩岸槽身坐落在原狀土上,如不進行處理將在主槽和漸變段之間產生很大的不均勻沉陷,造成結構破壞和渡槽漏水。為此,設計時特別重視兩岸漸變段的基礎處理,對漸變段的槽身也採用沉井基礎。漸變段的基礎沉井長26m,寬14m,比主槽沉井尺寸大,上游漸變段設3個沉井,下游漸變段設4個沉井,除與岸墩相臨的兩個為雙D型斷面外,其餘5個均為矩形斷面,矩形沉井壁厚為1.7m。為使設計更加符合實際,在戈麥蒂河左岸做了一個直徑5m,壁厚1.25m的實驗井,經詳細觀測得到:井壁摩阻力為1.9t/㎡;井底容許承載力為4.5kg/cm2以及荷載強度5kg/cm2時的總平均沉陷量。這些實測資料為沉井設計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3.6 梁系結構採用工字型斷面,受力條件好
戈麥蒂渡槽的主要受力構件均採用工字型斷面。縱梁梁高9.9m;上翼緣寬5m;跨中部位腹板厚350mm,下翼緣寬600mm,高1.5m;兩端各5.55m長部位腹板厚600mm,下翼緣寬1650mm,高1.5m;跨中部位與兩端部位之間設600mm長的過渡段。橫梁高1.5m;腹板厚350mm;翼緣寬均為1m,上翼緣厚150mm,帶有高90mm的45°的梁腋;下翼緣邊厚150mm,帶有高150mm的30°的梁腋。拉桿也為工字型斷面,截面高600mm,腹板厚350mm,上下翼緣均為450mm,厚150mm。主要受力構件採用工字型斷面雖然給施工帶來一定困難,單具有斷面經濟合理,便於配筋等優點,特別適用於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3.7 戈麥蒂渡槽工程量
戈麥蒂渡槽於1973年10月開工,1978年竣工,總工期5年。主要工程量為:土石方35000m3,沉井土方開挖180000m3,混凝土和普通鋼筋混凝土140000m3,預應力混凝土8000m3,鋼筋7500t,鋼模板和鋼支架3500t。沉井開挖採用10t起重機加1.5m3抓鬥,每口井使用兩台。由於沉井自重很大,一般不需另加壓重便能自行下沉,但是工地也准備了混凝土壓重塊,施工中有一個沉井就在使用加重塊後一個月未沉陷,而在一次偶然情況下突然下沉10m,所幸未造成任何破壞。上部結構施工順序為:縱梁,每根縱梁分3次澆築;橫梁;內外肋板;拉桿;輸水槽以及其他小項工程,如護欄、耐磨層、連接裝置等。縱梁施工由於河床土壤承載力很低,不能在地面安裝腳手架和模板,為此製造了一台帶滾輪的特種鋼拱架梁,架設在槽墩上,一次可施工4跨。縱梁採用定型鋼模板,分三層澆築混凝土,一旦縱梁澆注完成並施加完第1期預應力後,鋼拱架梁就移可至後面4跨,澆注後面4跨縱梁。橫梁、肋板、拉桿、輸水槽的模板均支承在從縱樑上緣懸掛下來的腳手行架上。由於輸水槽的側牆非常薄,側牆混凝土分4層澆築,並採用模板振搗器振搗壓實。為防止漏水,輸水槽底板和側牆均塗刷了兩層環氧樹脂。預應力的施加程序為縱梁(先垂直後縱向);橫梁;拉桿。縱梁澆築完5天後開始施加垂直預應力,從縱梁中部向兩端對稱施加,在縱梁頂部載入,在底部灌漿封孔。縱向預應力分兩期施加。第1期在混凝土澆築完7天後開始對26根鋼絞線施加預應力,梁底6根鋼絞線的預應力足以承受縱梁自重,此時可拆除底部鋼模板;第Ⅱ期預應力於縱梁混凝土澆築完21天後施加,各縱向鋼絞線均從縱梁兩端施加預應力。縱梁預應力由縱梁向跨中對稱施加,為減少附加應力對縱梁的影響,分三步進行:第1步,先對每根橫梁的2根鋼絞線施加預應力;第2步,對另外2根鋼絞線施加預應力;第3步,用千斤頂將整跨框架頂升並將縱梁支承在只允許橫向位移的滾住軸承上,再給橫梁中的其他鋼絞線施加預應力。所有橫梁預應力均由一端施加,施工時左右交叉對稱進行。拉桿施加預應力從縱梁兩端1/4跨處開始,向跨中和兩端對稱進行。每根拉桿的預應力一次施加完成。所有的預應力鋼絞線穿孔均採用混凝土泵進行灌漿,以確保漿體注滿整個空間。該渡槽的其他部位施工均採用常規的方法。
戈麥蒂渡槽設有管理處負責運用管理和養護維修等工作。運行20多年來渡槽經常在高水位下運行,未出任何事故。通過檢測未發現工程有明顯的位移和沉降,也未發現渡槽常見的漏水現象。這些充分說明戈麥蒂渡槽的設計、施工和管理水平都是很高的。

『伍』 印度民眾喝河水對抗新冠,為什麼他們能那麼無知

因為印度是比較相信奇跡的,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做法。這件事情是發生在印度的一個小村莊內,當時有村民在一個乾枯了好幾個月的河水當中挖出了一個水坑。就在這個時候,村子裡面就開始有了一個流傳,說這是神奇的水,而這個水是能治好新冠的。這樣的傳聞說出去了之後也來了很多的村民來到了這個河床,開始繼續的挖坑,並且他們就會蹲在這裡面去喝水。而當地的相關部門也提示,這裡面有很多不明的物質,如果飲用了水,很容易增加其他的疾病。

印度人為什麼覺得牛尿可以治病

因為牛在印度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果你在馬路上看到一頭牛,就算是他當中了來人的去路,但是你也不可以把牛驅趕走,如果是誰把牛驅趕走了,那麼一定會受到很多人的譴責,甚至毒打。所以他們堅信牛是可以給他們帶來好運和富貴的,那麼牛的尿就是可以治病的。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不一樣的文化,也許對於我們來講是非常不理解的,但是對於印度人來說,他們是非常堅信不疑的。

『陸』 印度河是印度的主要灌溉水源嗎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主要(也可說是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但印度河也是印度的重要灌溉水源,印度的主要灌溉水源是恆河。

從遠古以來,印度河水灌溉就一直是成功的農業的基礎。現代灌溉工程始於1850年左右,龐大的灌渠系統是英國行政機構修築的。信德和旁遮普的許多舊渠道和泄洪道得到恢復和實現現代化;從而創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灌溉渠網。1947年分治時,印度與西巴基斯坦之間的國際界線將原來設計為一體的巴里河間地區灌溉網和蘇特萊傑河谷工程分為兩個部分。其源頭工程在印度而灌渠流經巴基斯坦。這就導致巴基斯坦某些地區供水中斷。由此而引起持續若干年的爭端,通過世界銀行的斡旋得以解決,巴基斯坦和印度訂立《印度河河水條約》(1960)。根據此條約,印度河流域西部3條河流--印度河、傑赫勒姆河與傑納布河--的水量(除少量用於喀什米爾)供巴基斯坦使用,而東部3條河流--拉維河、貝阿斯河與蘇特萊傑河--的全部水量完全供給印度。

『柒』 印度南部屬於乾旱重災區,為何印度政府不將恆河水調過去緩解旱情

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也是印度的聖河。所以對於整個印度來說,如果能將恆河的水引入印度乾旱的南部,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印度不這樣做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宗教的原因,恆河是印度的聖河,怎麼能用來澆灌土地呢?其次就是印度恆河的污染問題,恆河的污染問題非常嚴重。最後就是經濟問題。

最後就是印度的經濟問題了。印度的經濟發展的並不理想,所以對於印度來說,僅有的經濟應該投入到軍事方面,畢竟北方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勢不兩立。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印度沒有多餘的經濟實力去進行這樣一項聲勢浩大,勞民傷財的水利工程。所以印度不這樣做也就非常好理解了。

『捌』 印度人怎麼喝水還能把水吐出來

我也看了視頻,猜測事先在胃裡放了薄壁的皮囊,有管子通口腔。反正視頻始終沒見他張大嘴

『玖』 印度在水利方面實力強嗎

水利對於印度是極其重要的,不僅關繫到賴以生存的農業,而且對於社會穩定,減少貧困,保持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至關重要。印度的人口佔世界1/6,淡水資源佔世界1/25,土地面積佔世界1/40,同時還養活著世界上1/20的牲畜,其中一半以上是牛。印度的淡水資源分布極不均衡,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梅克納河流域佔印度土地面積的33%,但佔有全國水資源的60%;西海岸佔地面積只有全國的3%,但佔了全國水資源的11%,其餘64%的土地只有29%的水資源。

印度的淡水來源主要是降雨,加上北部喜馬拉雅地區有限的雪水。印度全國降雨的特點是在時間和空間上極不平衡。西部拉賈斯坦邦年降雨量只有約310毫米,東部梅加拉亞邦則超過11400毫米,全國平均年降雨量為1170毫米。全年降雨量中約85%都集中在4-5個月的時間內。全國3.29億公頃的土地面積接受到的年降水量為4000立方千米。每年平均流淌在河流里的水量估計為1869立方千米,其中只有690立方千米的地表水可通過現有技術帶來效益。可再生的地下水資源總量估計約為431.8立方千米。由此,印度每年可再生利用的水資源為1122立方千米。

印度水利的形勢是嚴峻的:全國12%的土地,即4000萬公頃的面積屬於洪水多發地區;16%的土地,即5100萬公頃的面積屬於乾旱地區。在人口迅速增長的形勢下,人均可獲得水量從1951年的5177立方米/年下降至2007年的1654立方米/年,預計到2025年會進一步降到1341立方米/年,而普遍認可的人均最低用水量是1700立方米/年。印度最極端的情況是2000年薩巴爾馬蒂盆地人均只有308立方米/年。

印度水利部的一個專門委員會對全國各門類用水需求做了預期估算,情況如下表:(單位:立方千米)

2010年

2025年

2050年

灌溉用水

688

910

1072

飲用用水

56

73

102

工業用水

12

23

63

能源用水

5

15

130

其他用水

52

72

80

合計

813

1093

1447

把印度水資源的家底與將來的需求對照一下,估計到2050年,印度30%的土地面積和16%的人口將出現水資源缺口。

印度需要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印度氣候條件的特點是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的急速降水。在短短15天內就能降下全年50%的雨量,河流中90%的水量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就流走,即六月至九月。自古以來,人們為了適應這種急劇變化,要麼靠近河岸居住,要麼想方設法對水進行精打細算的管理。印度過去的150年間在大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做了巨大投資,出現了驚人的經濟變化,曾經的乾旱地區變成為經濟增長的中心,歷史上有水的地區增長速度反而比較慢。灌溉區的貧困發生率大約是未灌溉地區的三分之一。印度人在特有的氣候條件下發展出了河岸文明的模式,直到19世紀,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用蓄水池和地下小水窖來儲存剩餘的水,這只是在當地能夠想出來的辦法。

在印度可利用的1122立方千米水資源中,690立方千米是地表水,432立方千米是地下水。對地表水的利用只有建立了相應的蓄水設施後才能實現。印度在修建了大大小小4525座水壩之後,人均蓄水才達到213立方米,許多其他國家則要多得多,如俄羅斯為6103立方米,澳大利亞為4733立方米,美國為1964立方米,中國為1111立方米。另外,印度只能存儲30天的雨水,而發達國家乾旱地區主要江河流域能儲存900天的雨水。由於全球氣候變化,喜馬拉雅山西部冰川迅速融化,次大陸大部分地區降水變率增大等原因,對於蓄水的需求將會增加。蓄水可以對增加的變數有所幫助。蓄水於江河、湖泊、土壤和地下蓄水層中是任何應變戰略的關鍵一環,不論是對付旱災還是澇災。水壩的設計需要有內含的靈活性,在流域范圍內既可以應對水多的時候,又可以應對水少的時候。其他的選項包括小規模的雨水儲存,通常被稱為收集雨水。收集雨水是一種古老的做法,但有效,特別是在乾旱地區。

地下水一直是保證水源供應的基礎。印度的淡水供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地下水,例如80-90%的農村地區生活用水靠地下水。人們打了2000萬口管井抽取地下水,用來灌溉的面積超過50%,佔了全國農業生產總量的三分之二,在耗電量方面也佔了近30%。在農業邦地下水和電力消耗都比較高。地下水的使用量達到每年估計補充水量的70%至超過100%。在這些地方,地下蓄水層以每年0.2至0.5米的速度在減少。城市裡的窮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供水商,他們大部分供應的是地下水,要價很高。工業部門在很大程度上也用地下水來進行自我供應。

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水裡的有毒元素越來越多,如氟,砷和鹽分,已經有2500萬人因氟中毒致殘。已有17個邦200個縣發現地下水被氟污染。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印度20個邦的7000萬人有過量吸收氟的危險,另外有1000萬人承受著地下水中含有過量砷的危險。

通過收集雨水,修建水壩,流域管理,修復故有水體,建設新的水利系統等,水利發展的潛力還很大。大量修建小池塘小水窖來收集雨水可以增加水的供應量。中央政府地下水委員會的總體規劃是動用2450億盧比的經費給地下水補充36立方千米的雨水。但是目前還沒有認真落實這項規劃的行動。許多城市制定了新建建築物必須安裝回收雨水設施的規定,而農村地區還沒有類似的辦法。

地下水的可持續是一個核心問題。根據觀察,對有水患平原淺層地下水的過度開發造成季風期河水返回到地層下的空間增大。疏導性地補充水源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彌補供需之間的差距。許多專家提出建議,通過跨河流連接的方式對冗餘水量進行調配是個好辦法,特別是在季風季節把水量過多河流里的水調到水少的地方去。估計可用於這種調配的水量有220立方千米。印度每年有747立方千米的水白白流到大海里去了,通過實施約30個跨河流連接項目把某個地方過多的水輸送到某個缺水的地方去,應該是意義重大的。

農業是用水的第一大戶。在使用的水中有2/3用在種糧食上了。一個人每天喝水2-4升,但所吃的糧食需要2000-5000升水才能種出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印度的糧食生產從現在的3.8億噸,到2050年時也許要增長到4.2億噸。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加大灌溉農田的用水量,這會帶來進一步的水源枯竭,水質下降,環境惡化,進而又影響到糧食安全。

印度進行的綠色革命使糧食產量成倍增加,取得了成功,但現在認識到同時對環境也造成了傷害,包括過度使用化肥、殺蟲劑和水。

提高農業生產力是一個基本的解決方案。通過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有助於縮小水的缺口。擴大「滴水澆灌」的應用是一項積極的措施,可使水的凈用量獲得更多的產出。提高農作生產力的整套措施除其他外,還包括免耕種植,改善排水,開發良種,優化用肥,加強管理,改進方法,農作技術的創新等。比如開發出耐寒品種,在冬季種莊稼需要的水就少。在溫室或遮蔭大棚里種莊稼可以減少大田種地的水分蒸發,盡管這會增加成本。

在農業生產中有些低技術方法也會有幫助,如改進淡化海水的方法和低成本滴灌,以及成本低但較實惠的水投資項目。在印度不同形式的滴灌系統已經流行較長時間了,如東北部的竹竿滴灌,奧里薩邦等地的大陶罐和多孔盆等。約50年前引進的壓力噴頭灌溉對農業現代化貢獻良多,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滴灌可節水25%-60%,還可增產60%。滴灌非常適合於園藝作物。噴頭灌溉適用於地勢起伏的農田,可節水25%-33%。目前在印度6900萬公頃灌溉面積中,採用滴灌的只有50萬公頃,噴灌的只有70萬公頃。

節約用水的措施應該推廣使用。有些措施並不需要復雜的技術,如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流量表可以監測出實際抽取了多少地下水,這對地下水緊張地區的工業用水大戶能起到監督作用。產業界使用彈簧閥門、感應器等設備可以減少用水量,帶來經濟回報。「十一五計劃」中提出的一項戰略就是水的循環利用和二次使用,這主要是指非飲用水。在控制洪水方面,增加流域體系的蓄洪能力是一種理想的解決方案。

城市缺水一直是讓印度頭疼的一個問題。不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鎮,印度沒有一個城市能夠做到全天全時供水。大小城市平均下來每天供水時間僅2.9小時。城市水的成本回收效益太差仍然是一個難題。大多數的供水和衛生工作不會產生足夠的收入來償付其運行和維護費用。從自來水供應服務中只能賺回46%的運行和維護成本。在首都德里,對水進行加工處理和供應的成本是每立方米9-10盧比,而市民交的水費是每立方米0.35盧比,還不到成本的4%。實際上主要的費用還不是提供清潔水,而是從排污系統中收回用過的污水並進行處理後排放到環境中。污水處理才是真正難做的事情。印度對產生的污水進行處理的量還不到7%,每天有約7000萬升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進了當地的河流湖泊。

印度在獨立之前,灌溉部門是能夠為政府賺取凈收入的,現在政府甚至不得不為維持這一基礎設施而開支。水利部門在財政上缺乏可持續性的主要因素有(1)糟糕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制度;(2)不適當的關稅水平和扭曲的收費結構;(3)較高的資金和運行維護費用;(4)冗員;(5)無收入水的數量很大。印度特大城市裡的水利人員配置遠遠高於國際上做得最好的城市,即在發達國家每1000個水點配2-3名職工,在發展中國家每1000個水點配4-8名職工。

水利的管理問題需要認真對待。在印度大多數公共服務和公用事業中,地方上的管理失當是一個重大弊端。如同在電力方面的情況,在供水方面因流失和浪費現象而付出了沉重代價:全國供水總量中流失的水佔30-50%。以德里市政當局情況為例,除泄露流失的水達40%外還承擔著15%的偷用水。全國平均只有24%的自來水有水表計量。在城市地區,由於下水道淤塞或抽水站不能正常工作,未經處理的污水經常溢出排水渠。在農村地區有些手動水泵壞了幾個月而沒人修理。在許多城市裡,由於下水道淤塞、保養不善、抽水站經常停電等原因,產生的廢水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夠進入到處理設施中進行處理。農村許多灌溉溝渠就是在田野上簡單地挖掘出來的,大量的水根本流不到需要澆灌的莊稼那裡。

管理水的部門多,需要協調好。印度中央政府對水的管理有好幾個部門負責。農村的飲用水由農村發展部負責,城鎮飲用水由城市發展部負責,地表水和地下水由水利部負責。農業和農村發展部門的工作需要與其他部門的水資源開發和保護計劃進行整合,形成一致的辦法。農村發展部制定的收集雨水、水流域開發的各種計劃要與水利部和負責提供飲用水的各政府部門協商後才能實施。不同部委之間的有效協調和各種方案的銜接是必不可少的。2006年成立的國家旱作區管理局作為全國統一的機構在5個不同部委之間起協同作用,制定了提高8500萬公頃非灌溉農田產量的計劃。而在大多數邦里,都存在制定政策、管理資金和經濟職能交叉重疊或分工不當的問題。印度出台的國家水利政策強調應該以綜合協調的方式開發和管理水利。

在用水方面經常聽到一種說法:由於人的生命離不開水,因此獲得水應該是一種基本的人權,對所有的人都一樣,最好是無償的。另有一種說法是,在許多地方,水越來越珍貴,把用水作為一種權利只會使情況更糟,對水權收費是有效用水的一條理想途徑。這體現出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在印度,許多地方因為水而引發了各種沖突。無論如何,社會正在接近一個不再把水當作免費物資的時代,水有可能會被作為可以貿易的貨物。從長遠來看,水權貿易有助於改善對水的管理。有些國家的實踐表明,水權貿易幫助農民抵抗了乾旱,促進了創新,在沒有政府介入的情況下增加了投資。

印度水利面臨著一個令人擔憂的未來。國家水利委員會已經表明,水利的形勢總體上是不平衡不穩定的,這種危機在一些流域已經顯現,到2050年,印度對水的需求量將超過能夠供應的量,現在約15%的含水層情況危急,在未來的25年這一比例將增長到60%。全國約15%的糧食生產依靠開采不可再生的地下水。最需要考慮的嚴重問題是怎樣才能夠,而且是必須把全國許多地區的用水需求降低到可以供應得上的程度。這一艱巨的又無法迴避的任務需要使用者和供應者之間進行密切合作,例如成立授權的含水層用戶協會。

正確的政策可以產生更好的用水效益,減少經濟增長、人口增加帶來的用水壓力。需要努力取得進展的方麵包括:(1)統籌協調與水利管理政策相關的部門(如農業)以及土地使用政策;(2)確保實行更為一致的污染者付費和使用者付費原則;(3)減少帶來水利問題的補貼。減少能源補貼就是一項值得考慮的政策措施。目前這項政策使農民可以用很少的成本抽取地下水。再好的水資源管理也會被電力和水利補貼打消積極性。削減這種補貼有利於阻止農民用幾乎免費的電力抽取便宜的但寶貴的水源過分地澆地。取消補貼的事拖得越久,地下水就越少;給的補貼越多,就越難以改變這種做法。現在印度農民對電力補貼的依賴性很大,大幅削減補貼會讓他們受不了,因此政治上還不可行。這需要多方面來應對這個問題,如改進供電質量,對農民用電適當定價,制定一套「有效補貼」的方法等。

政府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印度政府新近擬定的國家水利計劃確定了5項目標:(1)建立廣泛全面的水利資源資料庫;(2)促進國家和國民節水,保水,增水的行動;(3)高度關注過度開發水資源的地區;(4)把水的利用效率提高20%;(5)提高流域一級的水資源綜合管理水平。為了實現提高用水效率20%的目標,政府還准備採取鼓勵循環利用水、開發水利技術的激勵措施;制定城市供水系統效率、水利審計指南;審查財政和分配政策;開展先期研究。然而政府不是唯一的利益攸關者,也不是唯一需要為管理水利做決策的人。保證水安全的戰略需要政府、投資人、非政府組織、工業和農業以及城市裡水的用戶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有印度學者呼籲說,技術、環境、社會、法規的變化都影響著水利的發展。因此政府迫切需要與各利益攸關者進行對話和溝通,並開展一場運動,讓農民參與進來,使他們了解水利的現狀,困難,前途,政策,任務,後果等。印度也許需要一種把各種方法措施綜合起來的解決方案,包括改變億萬農民、工人和生活用水用戶的行為習慣。

從喜馬拉雅山流下來的雪水河:

印度水利情況綜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巴特那的恆河:

印度水利情況綜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印度自古就有挖井的習慣(台階井):

印度水利情況綜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印度現在城鄉許多地方仍然這么取水:

印度水利情況綜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拾』 印度男子30年挖3公里水渠的目的是什麼

先來還原一下這個新聞,新德里電視台發布了一條消息,一個印度男人用了30年的時間挖了一條3公理里水渠,這個印度男人名字叫做布伊揚,據媒體采訪,此男子這么做的原因和我們書本里的愚公有相似的地方,不是為了自己而這么做的,是為了惠及全村而作出的勞動,為的是通過這條水渠把山上的雨水引到他們村子裡的池塘當中,這樣把水存儲起來就可以用來灌溉和喂養牲畜,給村子帶來非常大的好處。

終於有一天,一個勇敢堅忍且正直的男人做出了這大膽的一步,當他辛苦努力的時候,當他頂著烈日在挖溝渠的時候,身邊沒有人幫助他,這30年來他默默的勞動著,等到今天水虛已經建成讓更多的人受益了,他也登上了新聞媒體了,但在之前這些榮耀在哪裡?關注的人和幫助的人又在哪裡?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怎麼灌溉水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企業移民申請多久 瀏覽:860
菲律賓男籃和伊朗男籃哪個強些 瀏覽:287
印尼枇杷丸怎麼沒有保質期 瀏覽:629
印尼5萬元摺合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58
印尼明丹島有什麼特產 瀏覽:665
巴厘島都什麼地方用印尼盾 瀏覽:636
義大利語的什麼怎麼說 瀏覽:885
明年中國市場怎麼樣 瀏覽:256
怎麼製作義大利炮簡單版 瀏覽:301
印度一般溫度多少 瀏覽:873
英國人經常玩什麼球 瀏覽:372
中國攝影大賽哪裡好 瀏覽:860
中國和外國發消費券哪個好 瀏覽:896
美國導航是怎麼到伊朗的 瀏覽:314
義大利歐式傢具怎麼樣 瀏覽:467
摩洛哥和伊朗滾球是什麼意思 瀏覽:370
坐飛機去越南怎麼樣 瀏覽:86
上合會為什麼沒有伊朗總統 瀏覽:294
中國有多少取名叫於睦岩 瀏覽:138
印尼皮皮蝦叫什麼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