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每年消耗多少雞肉

印度每年消耗多少雞肉

發布時間:2022-05-22 12:14:00

『壹』 印度尼西亞人的消費

摘要 印度尼西亞大部分地區都是以米飯為主食的,與東南亞其他國家類似,印度尼西亞菜喜歡加各種香料,尤其是咖喱,口味偏重偏辣。印度尼西亞當地人大多數是伊斯蘭教信徒,所以他們豬肉,以羊肉、雞肉為主。飲食消費難以衡量,標准不一樣,如果是路邊小吃,吃一頓也就10000盾,相當於9塊錢人民幣,相當的便宜。

『貳』 麻煩問下 一 印度孟買,班加羅爾和加爾各答氣候如何,會不會太濕熱 二 印度的物價到底如何,

印度孟買,班加羅爾和加爾各答 【總體上這幾個地方都很熱啊】

食品的價格大致如下: [2011年資料]

羊肉每公斤300盧比,相當於43元人民幣;
雞肉每公斤150盧比,相當於21元人民幣;
大米每公斤20至50盧比,相當於3至7元人民幣;
枕頭麵包15盧比一個,相當於2元人民幣;
土豆每公斤10盧比,相當於1.4元人民幣;
雞蛋每公斤40盧比,相當於5.7元人民幣;
純凈水,特大瓶的20盧比,相當於3元人民幣,而普通的每瓶10盧比,相當於1.4元人民幣。
從以上的數字可以看出,印度的物價大體上低於中國的物價。

『叄』 日本,印度糧食自供不足的社會原因

印度:糧食大國、飢餓大國

「印度用佔世界2.4%的國土面積養活全球1/6的人口。」這是國際媒體提到印度糧食生產狀況時常用的數據。在糧食安全上有過慘痛教訓的印度,嚴格來說應是「人多地不少」。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中國要「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有人計算18億畝合120萬平方公里。印度國土面積約為中國的1/3,卻擁有180萬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印度河與恆河兩大河流沖積平原,給人口超過13.5億的印度帶來肥沃的土地。印度歷史上就是農業大國,但從淪為英國殖民地到1947年獨立,印度發生過5次大飢荒。從獨立到20世紀70年代,印度又發生3次較大飢荒,官方統計餓死300餘萬人。

糧食安全問題是歷屆印度政府的心腹大患,並通過「綠色革命」等舉措提高糧食產量。到1980年,印度政府宣布本國實現糧食自給。現在,印度日常農產品價格保持低水平,糧食略有盈餘出口,這與獨立前後糧食長期短缺、依靠進口形成強烈對比。為保證農民的權益,刺激生產積極性,印度政府還長期實行糧食收購價保護。在維護社會公平和選舉因素推動下,印度對農產品價格實行干預政策,出台《國家糧食安全法案》。

在有糧食出口的印度,國民飢餓狀況卻在加劇。據《印度教徒報》報道,去年7月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顯示,印度仍是擁有最多「糧食不安全人口」的國家。報告估算,2014年至2019年,即莫迪政府的第一個任期,印度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增長3.8個百分點。印度在「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10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94位,屬於「重度」飢餓類。英國《對話》雜志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糧食生產大國印度還是世界上飢餓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情況敲響警鍾,提醒各經濟體必須重新配置自己的糧食體系」。

日韓緊盯糧食出口國風吹草動

在日本,關於糧食自給率的問題經常被提起。日本糧食自給率1965年為73%,之後就直線下降,現在在發達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且前景嚴峻。為改變現狀,日本也有鄉村振興的藍圖。去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農業政策指導方針——「糧食·農業·農村基本計劃」,其核心是到2030年將糧食自給率從2018年的37%提升至45%。日本《高知新聞》2019年曾刊發題為「日本食品安全保障處於十分危險狀況」的社論,提到日本小麥自給率只有12%,政府必須要有危機感,要推進智能農業,以彌補無法集中農業用地大規模生產,以及農戶減少和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勞動力不足。

受疫情影響,俄羅斯、阿根廷等糧食出口國去年一度限制本國的糧食出口或准備針對穀物出口商徵收特別稅,這讓地少人多的日本更為不安。日本農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就像疫情初期口罩短缺一樣,如果糧食出口國都『國產國消』,對日本來說會意味著什麼?與生產工業產品不同,日本的農畜產品不可能馬上擴大生產。」來自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佐藤康博不無擔憂地說:「我有過這樣的危機感——食品安全保障是關繫到國民生命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做好准備。」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藤井聰今年1月在《農業協同組合(農協)新聞》上撰文說,農業用地只佔日本國土的13.5%,從「食品安全保障」的觀點出發,必須將提高「糧食自給率」定位為重要的國家目標。此前,《日本產經新聞》曾援引農協一位負責人的話說:「提高食品自給率只是中央政府在搖旗吶喊,在地方政府、農業生產者、消費者那裡還沒有產生廣泛共鳴。」

據報道,今年6月前,日本政府將匯總有關「在後疫情時代強化食品安全保障」的各種信息,應對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東京大學鈴木宣弘研究室給出的一組數據是:「把種子因素考慮其中,2018年日本蔬菜自給率為8%,把飼料因素考慮其中,牛肉自給率為11%、豬肉6%、雞肉12%,而這些數字2035年將降至3%、2%、1%、2%。如果這樣持續下去,日本將無法應對糧食出口國限制糧食出口的禁令。」不過,據《讀賣新聞》報道,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一直在向日本出口小麥,且日本還有國家儲備、大米自給自足。但日本主流媒體還是呼籲,政府必須與商社等民間企業合作,努力穩定糧食供應。據了解,日本很多綜合貿易公司在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投資農業生產,專門生產面向日本出口的農作物。

水稻是日本唯一可以通過國產實現大米自給自足的作物,不過,據《環球時報》駐日記者觀察,一些種植水稻的日本農民卻面臨收入難以保障的現實情況。秋田縣湯澤市是日本著名的大米品種「秋田小町」的產區,在當地勞作近40年的稻農石成壽告訴記者,他同時還種植飼料用稻穀和櫻桃,因為「只靠種植水稻無法生存下去,要從事復合農業」。

韓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同樣突出

上世紀60年代,韓國穀物綜合自給率曾高達90%,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如韓國人肉類消費增加,以及產業化、都市化提高讓耕地越來越少,韓國糧食自給率也出現持續下滑現象。目前,韓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034公頃,在經合組織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2009年至2019年韓國政府在糧食領域投入13.52萬億韓元進行扶持,如補貼農民種植水稻以外的農作物、通過援助培訓和農資方式培育糧食作物共同經營制度、支持水田旱作等,但效果並不理想。韓國2019年的糧食自給率僅為45.8%,與2009年的56.2%相比大為降低。受天災和國際糧食價格影響,韓國2020年出現糧食產量過去52年來最低和價格史上最高的現象。

韓國糧食的不足部分主要依靠國際市場購買,因此,糧食出口國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加劇韓國的危機意識。據《韓民族新聞》報道,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去年5月曾進行過「應對糧食危機特別演練」,核心內容就是向在海外的韓國農場主下達「進口糧食命令」。目前,共有69個韓國法人在俄羅斯、柬埔寨、中國、越南、印尼等地經營農場,「進口糧食命令」實際上就是讓他們想方設法將糧食運往韓國。但一些韓國專家還是認為,韓國的糧食安全已亮起紅燈,為此必須引進先進技術提高本國糧食生產率。以新加坡為例,雖然其糧食消費量的90%需要進口,但新政府仍投入巨資發展都市農業。

『肆』 哪個國家吃掉的雞肉最多

2016年全世界雞肉消費最多的十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美國、中國、歐盟地區、巴西、印度、墨西哥、俄羅斯、日本、阿根廷和南非。在這其中,美國和巴西不僅是雞肉消費大國,也是養雞和雞肉製品出口大國。

『伍』 為何印度耕地面積世界大於中國而糧食年產不足中國一半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和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就是水稻和小麥,肉類食品以雞肉為主,印度人的牛奶飲用量也是很大的。可以說印度人的飲食是非常簡單的。

正是因為印度人的食譜之中很少有大量消耗糧食的肉類動物食品,所以印度的糧食才能在滿足十幾億人的飲食需求的同時還可以大量的出口糧食。

很多人都是這樣解釋印度和我們國家糧食消耗相差如此巨大的問題,但是我卻認為這些飲食上的差距固然可以讓印度人節省下大量的糧食,但是這並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以下幾個。

第一,印度大量人口處於溫飽線

印度和我們國家的人口相差無幾但是卻有近1/3的人口處於溫飽線以下,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多少消費能力,自然更不會要求更多的肉類蛋白質因為他們沒有錢購買這些食物。

他們不但沒有合理的飲食結構而且有時候還要忍受一定程度的飢餓去售賣糧食,因為糧食是他們的唯一收入來源,所以他們就必須要節省出一大部分糧食用於商業貿易以換取現金。

印度有這么多窮人緊衣縮食自然就不愁沒有糧食出口了,這和我們可以有天壤之別的。我們好多人家浪費的食物都夠很多人吃的了,看來我們國家浪費的毛病該改改了。

第二,印度對農業投入不足

我們國家之所以有很高的糧食產量,是因為我們大量地使用化肥和農葯。但是在印度自產的化肥是很少的,而進口的化肥對於印度農民來說價格又太高了。就連在我國十分廉價的農葯和一些農業設備在印度都需要進口。

前一段時間印度的農民用可樂做殺蟲劑殺蟲,就是因為可樂比農葯還要便宜,可見印度對於農業的投入該有多麼不足了。連基本的農業生產物資都無法做到供給充足更何其他的農業設施了。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農民沒有在土地上實現收入增長,沒有較多的收益就只能減少土地的投入,如此的惡性循環襲來印度的農民怎麼可能不貧窮呢?

對於農業投入不足帶來的問題就是農民只能依靠微薄的土地收益去換取其他的生活物資,這也就造成了印度1/3人口處於飢餓但是卻還大量出口糧食的問題。

第三印度的土地兼並導致糧食大量外流

由於印度的土地政策是和歐美一樣的政策,這就導致大量的貧困農民脫離了土地到城市生活。這些集中起來的土地是歸地主種植的,這些地主所生產的糧食自然不會是貧困的農民,因為他們即養不起食用糧食的牲畜更加不會是糧食的消費者。

這些糧食只能賣給城市人或是出口沒有其他的銷售渠道,這就造成了大量的飢民無糧果腹但是卻大量出口糧食的現象。

印度糧食外流的問題引起的矛盾是很大的,我們看到印度有1400萬高端人才分布在世界各地,但是印度國內的農民之中卻缺乏高端人才就連一些高級的技術人才都十分缺乏。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連飯都吃不飽的農民誰還有多餘的錢去學習技術呢?而沒有技術就不能獲得較高的收入,在城市這類人也只能淪為貧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是農業發展不充分帶來的弊端。

農民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只能售賣自己活命的糧食,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我們也要引以為戒,當農業發展處於停滯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農民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就是傾其所有讀書到城市打工,起碼溫飽可以保證。要不然就只能持續地減少我們的生產資料投入,到最後有可能溫飽都成問題。

『陸』 印度人不愛吃豬肉,也不吃牛肉,那他們吃什麼肉呢

印度人不愛吃豬肉,也不吃牛肉,他們主要的肉食還是以魚肉海鮮和雞肉為主。

印度的信仰

印度是一個非常注重信仰的國家,他們不喜歡吃肉,偏好於素食其實就跟印度人的信仰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根據印度的信仰,其實他們是不能殺生的。肉類食物肯定已經算是殺生了,所以大部分的印度人其實不僅不吃豬肉和牛肉,其實所有的葷菜都是不能吃的,只有極少一部分的印度人是可以開葷的。

而魚肉中的蛋白質的含量很豐富,白肉也比紅肉更加健康,所以說印度人逐漸就放棄了紅肉,如果不吃魚肉的話,也可以選擇雞肉。所以可以看到在印度很少有非常肥胖的人,大部分的印度人身材都是保持的很好的,這也跟印度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要麼是吃素的,要麼就是吃魚肉和雞肉的,這跟很多人的減肥餐有得一拼。

『柒』 除魚類外 世界上什麼肉類消耗最多

豬肉和牛肉

豬肉

肉類有很多,比如,牛肉,羊肉,狗肉,兔肉,但是所有這些肉類中,豬肉是肉類中的基礎。

從歷史上來看,據記載,17世紀之後,豬肉陸續成為全世界主要肉品。

豬肉除了中東,亞洲,非洲等地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信徒不食用外,各國均大量食用,為全世界普遍的肉品之一。

根據國際糧農組織2007年年初的統計,豬肉總消耗量以中國最多,其次是捷克,此外,生產豬肉最多的地方為中國,佔全世界豬肉肉品46%以上,次之的是美國的7%。

牛肉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今年1月份的數據,在中國,2007年的人均肉類消耗量為54公斤,且轉化率較高的豬肉和雞肉比例大(豬肉佔64%,禽肉20%),耗糧多的牛肉僅占總肉類消耗量10%;而印度由於宗教關系,肉類消耗量更低。加拿大年人均消費肉類約100公斤,在西方發達國家屬於中等偏上水平;在西歐,這一數字是89公斤;而在美國,卻是驚人的124公斤,且耗糧最多的牛肉消耗量最大,達42.6公斤。

『捌』 為什麼印尼雞肉的價格會突然崩盤

因為印尼一夜之間突然出現了非常多的賣雞肉的商戶,競爭激烈。

『玖』 在印度生活物價咋樣啊拜託各位大神

食品的價格大致如下: 羊肉每公斤300盧比,相當於43元人民幣; 雞肉每公斤150盧比,相當於21元人民幣; 大米每公斤20至50盧比,相當於3至7元人民幣; 枕頭麵包15盧比一個,相當於2元人民幣; 土豆每公斤10盧比,相當於1.4元人民幣; 雞蛋每公斤40盧比,相當於5.7元人民幣; 純凈水,特大瓶的20盧比,相當於3元人民幣,而普通的每瓶10盧比,相當於1.4元人民幣。 從以上的數字可以看出,印度的物價大體上低於中國的物價。 印度的蘋果又甜又脆。妻在超級市場花了64盧比買了4個蘋果,相當於1個蘋果2元人民幣。最多、最便宜的印度水果是香蕉。 當然,也有的中國人來到印度,覺得印度的商品太便宜了!這是他們跟我的視角不同。他們到印度去買名牌服裝、名牌鞋、名牌包,這些商品其實並不是印度生產的,由於印度的進口稅低,所以價格顯得比中國便宜得多。 我所記錄的是這次旅行時的印度食品價格。我以為,食品價格往往能夠真實反映一個國家的物價。印度是世界上通貨膨脹率最高的主要發展中國家之一。這幾年的物價漲幅高達14%,遠遠高於中國、巴西、印尼和俄羅斯。 漲價最離譜的食品是洋蔥。現在的洋蔥價格是一年前的7倍!

『拾』 走地雞與肉雞的區別

自現代養雞業1950年誕生於德國起,那種肉雞動輒就需要半年慢慢喂養才能出欄的情況早就成了歷史。養雞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肉雞40天左右出欄(指長到可以宰殺的重量),在世界范圍都屬於正常水平。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計算,截止到2012年世界商品肉雞大部分都是在42-48日出欄的,其中最常見的是45日出欄。《明鏡》周刊報道,在現代養雞業起源的德國以及農業現代化程度很高的美國,一些養雞場甚至還存在33天即可出欄的肉雞。通過另一組數據可以看出近70餘年來,世界范圍內的肉雞生長性能是如何穩步提高的。在1935年,肉雞成長到1.3kg的體重需要耗費90天,而到了1986年肉雞僅需45天就可以長到1.8kg,而根據2005年修訂的《中國商品肉雞生產技術規程》的規定,肉雞在42天的體重達到2.42kg也是正常的。其實肉雞生長速度很快在近幾十年來已經慢慢成為了一種「常識」,只是很多消費者並不了解而已。用北京烤鴨的原料北京鴨做一下類比,也許就能發現「速成雞」並沒有那麼誇張,剛出生時的北京鴨體重約56克,而經過42天的喂養和填鴨,不少鴨子出欄時體重甚至可以達到3kg。生長速度快,產肉豐富的肉雞不是「中國特色」,而是世界養殖業的成果,自然不是由中國人「獨享」。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中國、巴西、墨西哥和印度分別產出了1千600萬噸、1千萬噸、900萬噸,250萬噸和220萬噸的雞肉,其中大部分都是「速成肉雞」。單以美國為例,全美國有2萬個左右的養雞場,每年生產近90億只雞,每個美國人每年需消耗40公斤左右的雞肉。但在全美國「有機雞」和「走地雞」的產量僅為全部的2%,其餘的都是「速成肉雞」。「快大雞」優點為長得快、上市快、個頭大、肉嫩、價格低,缺點是損失一定的口感。此次被曝光的「速成雞」是隱性白羽肉雞,這種肉雞也是現代養雞業使用的「快大型」肉雞的代表品種,此類型的肉雞生長迅速,肉塊大。而這種肉雞之所以具有這些優異的性狀,完全得益於幾十年的精心培育和現代化的飼喂方式,與激素催熟沒有任何關系。科學的育種:白羽雞是從白洛克(或白溫多得)中選育出來的。而白羽雞的快速成長,主要得益於雞種的不斷優化和改良。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2012年,2kg肉雞的生長周期已從1976年的63天縮短到2007年的僅需33天。事實上,種雞的選育到2012年為止仍然是個高科技產業。中國也是在20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大規模的引進白羽雞種雞後,雞肉產量才有了飛躍。由於育種難度大,肉雞育種技術仍然僅有少數企業掌握,全世界75%的肉雞雞種來自於安偉傑和科布·范特斯這兩家公司。合理配比的飼料:白羽雞從雛雞到出欄,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有著不同的需求。與傳統的一把米養到底的方法不同,現代的養殖方法會科學地根據白羽雞各個生長階段的特點和營養需求,將玉米、麵粉、小麥、豆粕、油脂、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原料進行配比,提供適合每個階段的飼料配方,從而為白羽雞健康、快速的生長提供必備條件。養殖企業的操作也符合常規,即按需求分三個階段給予肉雞「補營養」,「長骨骼」和「長肉」三種不同飼料。標准化的管理:現代的規模化養殖場,白羽雞生長的雞舍其實是一個可以自動控制溫度、濕度、負壓的全封閉環境,這為雞的成長提供了穩定、適合生長的環境。而科學的飼養方法和管理條件,如建立符合白羽雞生長規律的光照、喂料、供水、通風等程序,以及按雞群生長規律分階段飼養等手段,都確保了白羽雞從雞雛到出欄的快速、並精準到天的成長。養肉雞使用激素無動力:激素會增加死亡率,促進生長的作用卻不明顯。在肉雞飼料中添加激素可以說是費力不討好。根據中國農科院畜牧獸醫所動物飼養與標准化研究室主任張宏福的說法:「激素的成本不僅高,技術要求復雜,而根據眾多實驗數據表明,添加使用激素對於促進雞肉生長其實並無效果,還會增加肉雞患心臟疾病、腹水等疾病的風險,增加死亡率。」(肉雞在生長過程中會自己分泌足夠的生長激素。而激素作用於肉雞生長是有閾限的,即達到閾限後就不會有促進生長的作用,反而會引起其它不可控的生理反應。)2007年農業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獸醫局巡視員李金祥也證實了添加激素有害無利的說法,他表示:「如果添加激素來促進生長,會導致雞的死亡率增加,而高死亡率對任何一個養雞場來說都是承受不了。所以即便使用激素促進了肉雞的快速增長,高死亡率也會抵消這種收益。肉雞飼養使用激素這種說法是很不現實的。」從營養價值來說,不論是肉還是蛋產品,柴雞和速成肉雞都無顯著差異。根據2008年6月出版的《今日畜牧獸醫》上刊載的論文《不同品種蛋雞散養對雞蛋營養成分的影響》,柴雞蛋的脂肪含量較雞場蛋僅高約1%左右,膽固醇含量也微高,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無顯著差異。相反,來自《當代畜禽養殖業》的論文《粗放散養和規模養殖條件下雞蛋營養成分的比較研究》的分析結果則表明,由於復配飼料當中所提供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更為充足,雞場飼養雞的雞蛋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含量略高於柴雞蛋。肉質上,河北農業大學的論文通過柴雞和雞籠養雞對比研究發現,這兩種雞肉的營養價值也沒有差異。知名食品安全科普作家雲無心,在一篇文章這樣描述抗生素的爭議:「肉雞的生產方式,自然也有飽受爭議的地方。它大大提高了空間利用率,但是雞舍很擁擠,必然導致空氣質量較差,排放氣體中高濃度的氨對於雞的眼睛和呼吸道都容易造成損傷。而大量的雞擠在一起,也容易導致和傳染疾病,因此不得不使用抗生素。」可見,抗生素的作用只是對為了應對難以避免的細菌感染,所以在學術界爭議也只局限在抗生素使用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一直與增重無關。在美國,肉食雞從雛雞開始入棚養大到成品雞的生長期的確是6至7個星期,就是45天左右。這是因為美國的食品加工都已經機械化,因此對於肉雞分量的要求是3至5磅之間,個頭太大或者太小機器都不能處理。另外,在美國,肯德基或者麥當勞這樣的飲食連鎖集團其實並沒有所謂的自己的農場或養雞場,他們所使用的雞肉及其它家禽類產品都是由美國幾家最大的食品加工企業從簽約的養殖場收購來進行加工的。美國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家禽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禽肉作為美國居民日常生活消費的第一大肉類,其質量和安全一直受到政府、科研機構、食品加工廠商乃至媒體和消費者的高度重視。美國有一套較為完善的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有專門的《家禽產品檢驗法》,美國農業部作為負責監管家禽食品生產安全的主管部門,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更是貫穿從農場到餐桌的每個環節。在養雞場,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對於飼料添加劑有嚴格的規定,美國環保局也對養雞場在污水和家禽糞便處理上設置了較高的標准,聯邦和地方政府還對家禽流行病病原進行控制,在控制區執行更加嚴格的防治和監測,防止帶病家禽輸出。在肉雞屠宰場,美國農業部的食品安全檢驗員們要檢查進場的活雞,確認其產地沒有爆發禽流感或其它傳染病。如果產地為高致病性禽流感控制區但有農業部的許可證的話,這些肉雞會被送去做一系列的禽流感抗原檢測,發現問題的會被立即扣押並通知食品安全檢驗局的地區公室處理。此外,在食品加工的流水線上也都有農業部派出的食品安全檢驗員,他們穿著同工廠工人不同的制服,坐在每一條流水線的中間位置,聚精會神地翻動審視每一隻從眼前經過的肉雞,隔一段時間還會從傳送帶上取下一隻雞送去檢驗室切片分部位化驗檢查。另外,對食品安全檢驗員行賄的話是要受到法律懲罰的,在美國有些州除了被罰款以外還有可能被判入獄1至3年。同樣檢驗員受賄的話也會受到罰款甚至牢獄的懲罰,當然工作是肯定不保了,因此知法犯法的情況很少出現。這一環扣一環的措施確保了食品的安全衛生。

閱讀全文

與印度每年消耗多少雞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歐式傢具怎麼樣 瀏覽:465
摩洛哥和伊朗滾球是什麼意思 瀏覽:370
坐飛機去越南怎麼樣 瀏覽:86
上合會為什麼沒有伊朗總統 瀏覽:294
中國有多少取名叫於睦岩 瀏覽:138
印尼皮皮蝦叫什麼 瀏覽:148
英國飛迪拜航班什麼時候恢復 瀏覽:642
英國農業旅遊怎麼發展 瀏覽:986
為什麼印度人都是皮包骨 瀏覽:850
伊朗老人怎麼樣 瀏覽:406
印尼什麼時候能解封 瀏覽:260
印度發展什麼傳統工業 瀏覽:954
越南給多少小費 瀏覽:581
中國人喜歡養什麼蝦 瀏覽:620
在國內怎麼充英國流量費 瀏覽:442
印度新冠如何傳入浙江 瀏覽:111
印尼酸枝怎麼看 瀏覽:757
義大利收藏家在哪裡 瀏覽:658
中國夢是指什麼 瀏覽:175
中國約有多少人近視了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