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現代國名叫什麼

印度現代國名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2 08:26:47

❶ 古印度現在是哪個國家

我們知道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而或許是古印度與現在的印度都叫做印度的原因,所以不僅現在印度人認為印度就是古印度且經常自嗨,世界上的其它國家也這么認為。然而這是不正確的。印度與古印度雖然有關聯,但它們有著本質的區別。

古印度的歷史十分悠久,早期發源於印度河的文明,而後擴展到恆河流域,形成了恆河文明,創造出燦爛的文化。而在大約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500年,來自於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入侵了印並成功成為了統治者,把古印度原住民貶為奴隸,為了固化統治者和奴隸關系,就形成了等級嚴森的種姓制度。古印度時期正式結束,退出了歷史舞台,印度文明出現了斷層,而之後這塊土地上又來了各種侵略者,幾千年來,印度多個勢力博弈,從屬於原古印度文明地區根本沒有真正統一過,古印度也就再也沒有修復過。

所以古印度並不是印度,即使它們是有關聯的。要知道現在的印度就是指1947年獨立的一個叫印度的國家。

❷ 印度國家全名叫什麼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

❸ 印度這個國家全名叫什麼啊使用什麼語言和貨幣啊和人民幣的匯率如何謝謝!

全名是印度共和國 Republic of India。
印度官方語言是印地語,此外英語為補充性工作語言。但是印度憲法沒有國家語言。主要語言有八種,其他語言數百種。
印度的貨幣是盧比,一元人民幣等於8.767盧比。

❹ 印度國全名是什麼

印度共和國(印地文: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羅馬轉寫Bhārata Gaṇarājya,英文:Republic of India)

❺ 現代「印度」這個國名怎麼來的

印度原為婆羅多,是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的國家。印度一詞由信德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這個地理名稱。後來,才逐漸包括恆河流域以至整個南亞次大陸。古波斯語將信度變為「印督」;古希臘人又變「印督」為「印度伊」,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印度稱為「印度斯」,後來羅馬沿襲了這個詞。

我國史書中,最初稱印度為「身毒」,後又有「天竺」、「忻都」等稱。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載:「譯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歸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印度這個名稱就是這樣演變而來的。

❻ 荷蘭,巴西,希臘,丹麥,印度,尼泊爾分別是什麼之國

國名與別稱:

荷蘭——風車之國;

巴西——足球王國;

希臘——眾神之國;

丹麥——童話王國;

印度——月亮之國;

尼泊爾——高山之國。

荷蘭

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國家,本土設12個省,下設443個市鎮。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國王居住辦公地、所有的政府機關與外國使館、最高法院和許多組織都在海牙。

國土總面積41864平方千米,位於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與德國、比利時接壤。還是歐盟和北約創始國之一,也是申根公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巴西

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

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曾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是重要的發展中國家,航空製造業強國。巴西曾依靠亮眼的發展速度在國際舞台上風生水起,被列為金磚五國之一。

1964年,巴西經歷了政變,新上台的軍政府出了「進口替代戰略」,就是對外建立高關稅壁壘,對內依靠國家扶持工業,有賴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歐美資金的注入,1968年到1973年巴西經濟的平均增長率高達11.2%,被譽為「巴西奇跡」。

希臘

希臘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而且還是巴爾乾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其海運業,旅遊、僑匯並列為外匯收入三大支柱。且農業發達,工業主要以食品加工和輕工業為主。希臘2016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因經濟危機僅為歐盟平均水平的67%。

丹麥

丹麥王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端,日德蘭半島上。東靠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隔海相望,西瀕北海,北面隔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厄勒海峽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南部毗連德國。

本土由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西蘭島、博恩霍爾姆島等406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為43096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自1953年起正式成為其領土的格陵蘭島(面積217.5萬平方公里)和享有自治權的法羅群島(面積為1399平方公里,由21個島嶼組成)。海岸線長7314公里。

印度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尼泊爾

尼泊爾是南亞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與中國西藏接壤,東、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圍,國境線長2400千米。尼泊爾是一個近長方形的國家,從東到西長度為885千米,從南到北在145-241千米之間。

(6)印度現代國名叫什麼擴展閱讀:

荷蘭

荷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海堤、風車、鬱金香和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在對待毒品、性交易和墮胎的法律是全世界是最為自由化的。

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二。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數出爐,荷蘭排名第六。

巴西

由於舉國上下對足球的喜愛和及其男女國家隊在世界大賽中取得的成績,巴西有「足球王國」之美譽。

巴西足協成立於1914年,1923年加入國際足聯。至2014年巴西已經是連續第20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巴西是世界上唯一參加了歷次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的球隊,從沒有缺席過一屆世界盃。貝利說,沒有巴西隊參加的世界盃將是不可想像的。

巴西隊還是世界上唯一一支5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球隊。此外,巴西隊還獲兩次亞軍,兩次季軍,兩次第四,是世界盃歷史上成績最好的球隊。至2002年,巴西隊共7次打入世界盃決賽,與德國隊持平。

傳統隊服為帶綠色條紋的黃色上衣,藍色短褲,白底綠條紋的球襪。新隊服為帶黃色條紋的深藍色上衣,白色短褲,深藍色底黃條紋的球襪。

希臘

希臘的歷史可一直上溯到古希臘文明,被視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3000年~前1100年克里特島曾出現米諾斯文明,公元前1600年~前1050年伯羅奔尼撒半島出現邁錫尼文明。公元前800年形成奴隸制城邦國家,前5世紀發展到鼎盛時期。公元前146年並入羅馬帝國。

15世紀中期被奧斯曼帝國統治。1821年,爆發希臘獨立戰爭。1832年建立希臘王國。1974年通過全民公投改為共和制。

希臘還是西方哲學、奧林匹克運動會、西方文學、歷史學、政治科學、民主制度、科學和數學原理,以及西方戲劇的發源地。希臘的文化與技術進步對世界歷史曾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通過亞歷山大大帝和羅馬帝國傳播至東方世界和西方世界。

丹麥

聯合國首次發布「全球幸福指數」報告,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幸福程度,丹麥成為全球最幸福國度,於10分滿分中獲近8分。監督世界各國腐敗行為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2012年全球腐敗印象指數報告,在176個國家和地區中,丹麥名列第一。

印度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尼泊爾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英語: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簡稱尼泊爾。喜瑪拉雅山脈是中尼的天然國界,包括珠峰在內,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中尼邊境。全國總面積147181平方公里,2016年總人口約為2898萬人。

尼泊爾為南亞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鄰中國,其餘三面與印度接壤。全國分北部高山、中部溫帶和南部亞熱帶三個氣候區。北部冬季最低氣溫為-41℃,南部夏季最高氣溫為45℃。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荷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希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丹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尼泊爾

❼ 國名的當今世界各國國名

截止2016年,世界上共有195個主權國家(193個聯合國會員國,2個聯合國觀察員國(巴勒斯坦,梵蒂岡),2個准主權國家(庫克群島,紐埃),科索沃尚未得到多數國家的承認,也未加入聯合國,因此不計。)。
(更新於2016年4月7日)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阿富汗: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
阿聯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曼:阿曼蘇丹國(The Sultanate of Oman)
亞塞拜然:亞塞拜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zerjan)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國(The State of Palestine)
巴林:巴林王國(The Kingdom of Bahrain)
不丹:不丹王國(The Kingdom of Bhutan)
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東帝汶:東帝汶民主共和國(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菲律賓: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喬治亞:喬治亞(Georgia)
哈薩克:哈薩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韓國: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
吉爾吉斯斯坦:吉爾吉斯共和國(The Kyrgyz Republic)
柬埔寨:柬埔寨王國(Kingdom of Cambodia)
卡達:卡達國(The State of Qatar)
科威特:科威特國(The State of Kuwait)
寮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The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黎巴嫩:黎巴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ebanon)
馬爾地夫:馬爾地夫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ldives)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Malaysia)
蒙古:蒙古國(Mongolia)
孟加拉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
緬甸:緬甸聯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尼泊爾: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
日本:日本國(Japan)
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塔吉克:塔吉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
泰國:泰王國(The Kingdom of Thailand)
土耳其:土耳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rkey)
土庫曼:土庫曼(Turkmenistan)
汶萊:汶萊達魯薩蘭國(Brunei Darussalam)
亞美尼亞:亞美尼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rmenia)
烏茲別克:烏茲別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
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國(Republic of Singapore)
敘利亞: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The Syrian Arab Republic)
葉門:葉門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Yemen)
伊拉克:伊拉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raq)
伊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以色列:以色列國(TheState of Israel)
印度: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
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約旦:約旦哈希姆王國(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越南: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 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lbania)
愛爾蘭:愛爾蘭(Ireland)
愛沙尼亞:愛沙尼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Estonia)
安道爾:安道爾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Andorra)
奧地利:奧地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ustria)
白俄羅斯:白俄羅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Belarus)
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比利時:比利時王國(The Kingdom of Belgium)
冰島:冰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celand)
波黑: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
波蘭:波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oland)
丹麥:丹麥王國(The Kingdom of Denmark)
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俄羅斯:俄羅斯聯邦(The Russian Federation)
法國:法蘭西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rance)
梵蒂岡:梵蒂岡城國(Vatican City State)
芬蘭:芬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inland)
荷蘭:荷蘭王國(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黑山:黑山(The Montenegro)
捷克:捷克共和國(The Czech Republic)
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roatia)
拉脫維亞:拉脫維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atvia)
立陶宛:立陶宛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
列支敦斯登:列支敦斯登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盧森堡:盧森堡大公國(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羅馬尼亞:羅馬尼亞(Romania)
馬爾他:馬爾他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lta)
馬其頓:馬其頓共和國(TheRepublic of Macedonia)
摩爾多瓦:摩爾多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oldova)
摩納哥:摩納哥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Monaco)
挪威:挪威王國(The Kingdom of Norway)
葡萄牙:葡萄牙共和國(The Portuguese Republic)
瑞典:瑞典王國(TheKingdom of Sweden)
瑞士:瑞士聯邦(The Swiss Confederation)
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erbia)
塞普勒斯:塞普勒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yprus)
聖馬利諾:聖馬利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an Marino)
斯洛伐克:斯洛伐克共和國(The SlovakRepublic)
斯洛維尼亞:斯洛維尼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lovenia)
烏克蘭:烏克蘭(Ukraine)
西班牙:西班牙王國(The Kingdom of Spain)
希臘:希臘共和國(The Hellenic Republic)
匈牙利:匈牙利(Hungary)
義大利:義大利共和國(The Repubblica Italiana)
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Algeria)
埃及:阿拉伯埃及共和國(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衣索比亞: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安哥拉:安哥拉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Angola)
貝南:貝南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Benin)
波札那:波札那共和國(TheRepublic of Botswana)
布吉納法索:布吉納法索(The Burkina Faso)
蒲隆地:蒲隆地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Burundi)
赤道幾內亞:赤道幾內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
多哥:多哥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ogo)
厄利垂亞:厄利垂亞國(The State of Eritrea)
維德角:維德角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abo Verde)
甘比亞:甘比亞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The Gambia)
剛果:剛果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ngo)
民主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吉布地:吉布地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Djibouti)
幾內亞:幾內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Guinea)
幾內亞比索:幾內亞比索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Guinea-Bissau)
迦納:迦納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Ghana)
加彭:加彭共和國(The Gabonese Republic)
辛巴威:辛巴威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imbabwe)
喀麥隆:喀麥隆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ameroon)
葛摩:葛摩聯盟(The Union of Comoros)
象牙海岸:象牙海岸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ôted' Ivoire)
肯亞:肯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enya)
賴索托:賴索托王國(The Kingdom of Lesotho)
賴比瑞亞:賴比瑞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iberia)
利比亞:利比亞國(The State of Libya)
盧安達:盧安達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Rwanda)
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dagascar)
馬拉維:馬拉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lawi)
馬里:馬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li)
模里西斯:模里西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uritius)
茅利塔尼亞: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
摩洛哥:摩洛哥王國(The Kingdom of Morocco)
莫三比克:莫三比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
納米比亞:納米比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amibia)
南非:南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南蘇丹:南蘇丹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
尼日:尼日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iger)
奈及利亞: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
獅子山:獅子山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erra Leone)
塞內加爾:塞內加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enegal)
塞席爾:塞席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eychelles)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Sao Tome and Principe)
史瓦濟蘭:史瓦濟蘭王國(The Kingdom of Swaziland)
蘇丹:蘇丹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Sudan)
索馬里:索馬里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
坦尚尼亞: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nisia)
烏干達:烏干達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Uganda)
尚比亞:尚比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ambia)
查德:查德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had)
中非:中非共和國(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安地卡及巴布達:安地卡及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
巴貝多:巴貝多(Barbados)
巴哈馬:巴哈馬國(The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
巴拿馬:巴拿馬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anama)
貝里斯:貝里斯(Belize)
多米尼加:多明尼加(The Dominican Republic)
多米尼克:多米尼克國(The Commonwealth of Dominica)
哥斯大黎加:哥斯大黎加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sta Rica)
格瑞那達:格瑞那達(Grenada)
古巴:古巴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uba)
海地:海地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Haiti)
宏都拉斯:宏都拉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Honras)
加拿大:加拿大(Canada)
美國: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墨西哥:墨西哥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Mexico)
尼加拉瓜:尼加拉瓜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icaragua)
薩爾瓦多:薩爾瓦多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El Salvador)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The Federation of Saint Kitts and Nevis)
聖露西亞:聖露西亞(Saint Lucia)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文森及格瑞那丁(St.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
瓜地馬拉:瓜地馬拉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Guatemala)
牙買加:牙買加(Jamaica) 阿根廷:阿根廷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
巴拉圭:巴拉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araguay)
巴西:巴西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秘魯:秘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eru)
玻利維亞:多民族玻利維亞國(The Plurinational State of Bolivia)
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lombia)
厄瓜多:厄瓜多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Ecuador)
蓋亞那:蓋亞那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Guyana)
蘇利南:蘇利南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uriname)
委內瑞拉: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The Bolivarian Republic of Venezuela)
烏拉圭:烏拉圭東岸共和國(The 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
智利:智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hile)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紐西蘭:紐西蘭(New Zealand)
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
索羅門群島:索羅門群島(The Solomon Islands)
萬那杜:萬那杜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Vanuatu)
密克羅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
帛琉:帛琉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alau)
諾魯:諾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auru)
吉里巴斯:吉里巴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iribati)
吐瓦魯:吐瓦魯(Tuvalu)
斐濟:斐濟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iji)
庫克群島:庫克群島(The Cook Islands)
紐埃:紐埃(Niue)
湯加:湯加王國(The Kingdom of Tonga)
薩摩亞:薩摩亞獨立國(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Samoa)
馬紹爾群島:馬紹爾群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❽ 印度國名全稱是什麼」印度「是什麼意思

全稱是印度共和國。「印度」取自梵文「婆羅多」,「婆羅多」一詞梵文的意思是「月亮」,是美好事物的通稱。

印度者,唐雲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稱。良以其土聖賢繼軌,導凡御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慈恩傳二曰:「印特伽國,謂印度也。」

(8)印度現代國名叫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最早的稱呼

1、身毒

這個名字最早在秦朝以前就已經出現。這是當時的中國人,對印度大陸上的居民和國家的一個稱呼。這個名字,是從當時直接音譯過來的,按照發音組成的名字,這個名字當時使用范圍很廣,流傳時間也很久。

直到隋唐的時候,依然在使用,並且被保存在唐朝官方語言的發音。今天最接近唐音的閩南語,在用方言說」印度「時,依然接近於」身毒「這個發音。

2、天竺

這個稱呼曾經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後漢書》里。天竺是古代中國以及其它東亞國家對當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陸國家的統稱。天竺是唐朝時期大國,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和尚玄奘大師去西天取經,西天就是天竺。

❾ 現代「印度」這個國名怎麼來的為何古稱「天竺」

印度原為婆羅多,是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的國家。印度一詞由信德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這個地理名稱。後來,才逐漸包括恆河流域以至整個南亞次大陸。古波斯語將信度變為「印督」;古希臘人又變「印督」為「印度伊」,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印度稱為「印度斯」,後來羅馬沿襲了這個詞。

我國史書中,最初稱印度為「身毒」,後又有「天竺」、「忻都」等稱。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載:「譯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歸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印度這個名稱就是這樣演變而來的。

古代,中國稱印度為「天竺」。但是,「天竺」一詞,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翻開歷史,最早知道有印度存在的中國人應該是張騫。 漢武帝派張騫去通西域,張騫在西域大夏國的時候,聽說遙遠的南方還有個國度,叫做「身毒」。「身毒」應該是當時印度名稱發音比較准確的記錄,但是譯成「身毒」兩字,也體現了當時張騫等人對大夏國人所描述的印度的總體印象。到了公元前117年,張騫第三次通西域,他就奉命派人到身毒國去聯絡,後來據說還把身毒國的使臣帶回了長安。所以張騫沒有親自去過印度,他的手下可能到過印度。到了東漢明帝的時候,中國的史書中出現了「天竺」這個詞,來代替「身毒」。這不是偶然,而是因為隨著交流的加深,相互理解隨之加深而改變的。 主要原因是,到漢明帝時候,中國人已經知道印度有佛教盛行,而且對其充滿了極大的興趣。眾所周知,佛教中的佛(達摩)梵語是DHARM 或者DHARMA, 這個發音與當時漢字「竺」的發音應該非常相似。「竺」在當時的發音應該就是'DA'或者"DU"。翻譯為天竺,意思就是「西天佛國」。在中國人對「天竺」的嚮往到了迷戀的程度的時候,公元65年,漢明帝派蔡愔出使天竺求經,並用白馬馱回來了42章經和釋迦牟尼佛像,同時還帶回了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到當時的首都洛陽,並在城外建立了白馬寺,從此佛教在中國逐漸流傳開來。

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因為「紅頭阿三」就是指印度人。
「紅頭阿三」語源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印度教,頭上都纏頭巾(當然,沒當差前一般頭纏白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
至於阿三,有兩種說法:
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為何則不得而知),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特(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還有一種版本,是當時印度自詡為繼美、蘇後世界的第三強國,於是我們就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印度阿三的來歷是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自視頗高,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裡,最後狂妄的和中國打了一架。當然,後果你也知道,中國人拿著塑料鞋底輕輕地抽了他兩下屁股,從此印度引為恥辱,說英雄打臉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後還把褲子給提起來,有好生相勸的送回家,這更是奇恥大辱,到現在印度人還無法原諒中國。自此,中國一些好事者便親切的稱呼印度為阿三。當然,後來稱自己為世界第三的還有越南,但中國人好象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現在也不見誰稱越南是阿三。
另:話說七、八十年前,上海還是個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國人,更是佔了絕大多數!為了維護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國人找了很多來自印度的錫克教徒來當保安警察(當時的名詞叫做巡捕)。
這些印度佬的皮膚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頭頂上都纏著紅巾。所以上海人一開始都叫這些印度警察為「紅頭黑炭」。
不過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詳見成龍的警察系列電影,不是都叫警察為阿SIR或是警SIR嗎?)。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添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於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紅頭阿三」了。
後來又過了幾個月,上海人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印度人都是纏著紅巾的錫克教徒,印度還有很多不纏紅頭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紅頭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於是這個不禮貌的渾號就一直沿用至今、幾乎華人地區的每一個人都還是習慣叫印度人為「印度阿三」。
另外還有一種可信度頗高、已經被列入俚語辭典大網路的說法!就是當時上海租界的民眾經常要與這些印度警察溝通,不過中國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調,所以當時上海的「警民溝通」可說是雞同鴨講、非常地不順暢!
不過上海人居然從這種雞同鴨講式的溝通上,又找到了新的樂子。因為他們發現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眾的時候,總是會面紅耳赤、吞吞吐吐,喜歡結結巴巴地反復講著:「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經典結巴名句:「I Say」、用上海話來發音,又變成了「阿三」。
就是因為以上這兩種有點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與「印度阿三」之間,從此就被硬生生地畫上了等號。想起來,印度人也真的蠻冤枉的!平白無故就多了「印度阿三」這個渾號!
再周星馳大話西遊里,唐僧綽號「那個印度阿三」,搞笑之極。

❿ 印度首都

【國名】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
【古名】身毒/天竺
【別稱】孔雀之國/婆羅多
【國教】印度教
【國歌】《人民的意志》
【國花】蓮花
【國鳥】藍孔雀
【國樹】菩提樹 、榕樹
【面積】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 國徽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萬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人口】11.66億(2009年美國CIA網站)。印度斯坦族佔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約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12%)、基督教(2.3%)、錫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新德里(Delhi),人口共1530萬(2008)。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於該國西北部,坐落在恆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譯:亞穆納河)西岸。新德里和德里中間隔著一座印度門(the India Gate),並以著名的拉姆利拉廣場為界,廣場以南為新德里,廣場以北為老德里。今日德里是印度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它佔地1485平方公里,人口1991年為838萬,到1997年,估計達900萬以上。德里是印度的心臟,在這里可以感受到整個國家運行的脈搏。同時,它又是一面鏡子,既可以看到印度輝煌的歷史,也可反映出印度現代的身影。老德里、新德里緊緊相聯,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引人入勝的歷史畫卷。
【國家元首】 印度共和國聯邦總統是普拉蒂巴·帕蒂爾 (女),2007年7月25日就任。
總理:曼莫漢·辛格,2004年5月22日就任。
【重要節日】
共和國日(Republic Day),每年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議會通過了印度共和國憲法,印度建立共和國。
錫克族老人慶祝好利節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每年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獨立。
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冬去春來、春季收獲季節,因此也被稱為春節。
燈節(Diw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地理】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喜馬拉雅山區年均氣溫12℃~14℃,東部地區26℃~29℃。
【歷史】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不 加爾各答麥丹廣場同分工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開始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閱讀全文

與印度現代國名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企業移民申請多久 瀏覽:860
菲律賓男籃和伊朗男籃哪個強些 瀏覽:287
印尼枇杷丸怎麼沒有保質期 瀏覽:629
印尼5萬元摺合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58
印尼明丹島有什麼特產 瀏覽:665
巴厘島都什麼地方用印尼盾 瀏覽:636
義大利語的什麼怎麼說 瀏覽:885
明年中國市場怎麼樣 瀏覽:256
怎麼製作義大利炮簡單版 瀏覽:301
印度一般溫度多少 瀏覽:873
英國人經常玩什麼球 瀏覽:372
中國攝影大賽哪裡好 瀏覽:860
中國和外國發消費券哪個好 瀏覽:896
美國導航是怎麼到伊朗的 瀏覽:314
義大利歐式傢具怎麼樣 瀏覽:467
摩洛哥和伊朗滾球是什麼意思 瀏覽:370
坐飛機去越南怎麼樣 瀏覽:86
上合會為什麼沒有伊朗總統 瀏覽:294
中國有多少取名叫於睦岩 瀏覽:138
印尼皮皮蝦叫什麼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