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樂迪到印度哪裡

樂迪到印度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22 07:58:52

『壹』 寧波駱駝哪裡有好玩的

那裡沒什麼好玩的 最多逛逛夜市,駱駝挺偏的 可以去鎮海逛逛
1,招寶山位於鎮海城區東北三里之甬江口北岸
2,鎮海鄭氏十七房景區,位於寧波市鎮海區海濱小鎮澥浦鎮
3,九龍湖風景區地處寧波市鎮海區西北部的九龍湖鎮境內

『貳』 爵士音樂的起源,發展,流派

http://ke..com/view/8346.htm

詳細分類
★作活歌 ( Work Song)
「作活歌」 是十 九世 紀中葉普遍存在美國南方棉花田、港口、鐵路和農村等地區勞苦
黑奴在工作時所唱的歌曲。這 種歌曲 是黑奴對生活苦悶、 單調、無聊的情感渲泄,是
娛樂也是溝通情感的媒介,高傲的白人主子 常會默許這類活動進行,亦因為它可以提高
生產量。
作活歌 一般含有」 呼與應〃(Call-and-Respond)及 黑人西非家鄉固有的傳統曲調和
節奏 元素,它後來成為藍調和爵士樂早期表演形式-江湖賣唱秀(Minstrel Show)-的
重要創作題材。

★藍調音樂(Blues )
「藍調音 樂」 從十九世紀末以來就是爵士樂 同卵受精的異胞胎,在早期藍調就是爵士
樂創作上的一個重要元素和靈感泉源,藍調元素普遍存在 爵士樂發展中的每一個風格、
這類型音樂較後期的代表性樂手有: 喬 威廉斯(Joe Williams)、朱尼爾 韋爾斯
(Junior Wells)、路瑟 瓊森(Luther "Guitar" Johnson)、約翰 李 胡克
(John Lee Hooker) 和莉莉安 鮑特(Lillian Boutte) 。

★散拍樂(又名繁音拍子或復合旋律,Ragtime)
散拍樂是一種採用黑人旋律、依切分音法(Syncopation)、循環主題與 變形樂句等法則
結合而成的早期爵士樂。它大 約起源於1890年,盛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而它的發
源地最初是在聖路易斯與紐奧良,之 後美國南方和中西部等都開始流行。最後,散拍樂
消失在20年代所謂的 」熱的〃、吵雜的紐奧良傳統爵士樂聲中。 在早期先驅的散拍 樂
鋼琴手,如:史考特 卓普 林(Scott Joplin) 、湯姆 杜賓(Tom Turpin) 、詹姆斯
史考特(James Scott) 和亞提 馬修斯 (Artie Matthews) 等人所出版的作品中,都可以
找到爵士樂特有的核心元素-即 興演奏與不規則樂句。它們都以步態(Cakewalk)的形
式出現, 卻被冠以」Rag〃(碎樂句)的標題,如:白人作曲家William H. Krell於
1897年出版歷史性第一首散拍樂樂曲〈 Mississippi Rag〉 、史考特 卓普林在1989年
出版的〈Original Rags〉 及有名的經典曲〈 Maple Leaf Rag〉 、 湯姆 杜賓作曲的
〈Harlem Rag〉(1897)和自稱發明散拍 樂第一人的 輕松歌舞劇鋼琴手班 哈尼Ben
Harney在同期所創作的一些作品。
在早期爵士舞台上,散拍 樂除了與步態舞有關連外,也 發展成結合流行音樂、 進行
曲、華爾茲與其它流行舞蹈的形式,散拍 樂歌曲、樂器獨奏與管弦 樂隊編制的曲目 。
到了1917年,白人團體狄西蘭爵士樂隊(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灌錄歷史上第一
張狄西蘭爵士樂風的唱片後,他們 的樂風在很短的時間內襲卷整個美國,造成轟動。而
扮 演先 鋒部隊角色 的散拍樂,正逐漸退出主流爵士舞台,它在20年代被化身為「跨步
(Stride) 」鋼 琴彈奏樂風,出現在:詹 姆斯 彼 瓊森( James P. Johnson) 、胖
子 華勒(Fats Waller) 、威廉「 獅子」 史密斯(Willie "The Lion" Smith) 的多主
題(Multi-theatic)即興演奏散拍 樂中。在 40年代中後期、50年代和70年代,它也曾
被一些有心的爵士樂手和短暫地復辟過,已有一 百年歷 史並與爵士樂緊密結合的散拍
樂,似乎己無法再創昔日光輝燦爛的偉大時代了。

★紐奧良傳統爵士樂(New Orleans Traditional Jazz)
就像許多其它藝術形式的起源一樣,爵士樂的起源與發展也是歷經十 九世紀數十年的 蘊
育與成長,才在二十世紀初逐漸演化為較成熟的音樂形式,以更廣為接受與普遍流行的姿
態,走上以紐奧良為中心的音樂舞 台,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徵。
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紐奧良傳統爵士樂,其組成元素就如同美國是一個民族與文
化的大融爐那樣復雜:即 以 贊美詩、江湖賣唱秀…與碎樂句(Rag)等音樂元素,以對
位法 (Counterpoint) 與散拍 樂的切分樂(Syncopation)為主體性音樂創作為 動力元
素,結合大量獨奏、即興裝飾性演奏與改寫旋律的核心要件所展 現出來的音樂體系。
早期的紐奧良傳統爵士樂隊以小型團體為主,其演 奏主旋律的樂器有:短號、豎笛、薩
克斯風與伸縮喇叭;伴奏樂器則有 :土巴號、斑鳩琴、貝斯(常以撥奏為主)、小提
琴、鼓和鋼琴。
它們 經常多部同時進行對位吹奏,以製造出一種熱鬧、 有勁的氣氛與樂風。 早期紐奧
良傳統爵士樂的代表性人物與團體有:「 金」 奧利佛( " King" Oliver) 領導的
Creole Jazz Band和The New Orleans Rhythm Kings、傑利 羅 摩頓(Jelly Roll
Morton) 領導的Red Hot Peppers、路 易斯 阿姆斯特朗 (Louis Armstrong) 等人也是
此樂風的早期代表性人物。

★狄西蘭爵士樂( Dixieland)
狄西蘭爵 士樂是1917年到1923年在紐奧良和芝加哥等地的爵士樂手發展 出來的早期爵士
樂風,它在30年代後期曾被一群擁護者重新找出來復興 一陣子。
簡單的說,狄 西蘭爵 士樂是紐奧良傳統爵士樂的一個分支, Dixieland的英文原意是軍
隊露營之地-」Dixie's Land〃。這個字第一 次出現在1859年Dan Emmett 先生的「殖民
地歌曲與舞蹈」 歌冊 中,因此, 我們可以得知: 狄西蘭爵士樂與進行曲、江湖賣唱藝
人(Minstrels)等 音樂有關,其第一首知名曲子是1860年出版的〈 Pocahontas〉 。到
了 1910年代,吹這種風格的爵士樂隊己被衍化為小型團體,取材大半來自 藍調、進行曲
與當時的 流行歌曲,甚至某首樂曲的某一小段(Rags)都 可以被拿來加以延伸、推展,
這是即興演奏的濫觴。狄 西蘭爵士樂的主 旋律一般都由小喇叭、豎笛或伸縮喇叭擔任,
而伴奏樂器是以鋼琴、吉他、斑鳩琴、土巴號、貝斯或鼓為主。
有的爵士樂歷史學者將那個時代「 白人」 樂手吹的紐奧良傳統爵士樂特別拿出來分類
為:狄西蘭爵士樂,而黑人吹的New Orleans Traditional Jazz就是紐奧良傳統爵士樂。
其實,要細分這兩種早期爵士樂風,在技術與實質上都有困難也沒必要,因為這兩種樂風
指的都是同一種樂風, 差別只在因」人〃而異。

★哈林爵士樂(Harlem Jazz)
哈林爵士樂是指20 年代發生在紐約哈林區「哈林文藝復興運動」在爵 士樂上的風格而
言。這個黑人自覺運動最早以宏揚黑人傳統固有文化與 精神為主要訴求,尤其在文學與
藝術上的強調,更為這個運動早期先驅 們所看重。但後來它也被推演擴大到爵 士樂的領
域。

★堪薩斯爵士樂(Kansas City Jazz)
堪薩斯爵士樂又稱「西南方爵士樂」 ,顧名思義,它主要是在美國西南 各州成長與發
展,如:密蘇里州、堪薩斯與聖 路易市。它在20年代和 30年代盛行,與鄉村藍調、管
弦樂隊編制的散拍樂有密切關連。
堪薩斯爵士樂一般以8或12小節藍調為基礎,強調薩克斯風的重要性、避免復 雜編曲而寧
願採用較簡單的「 主」 (或帶頭,Head) 編曲、靠記憶去排 練爵士樂曲目、使 用 即
興迭 句奏法 (Riff)吹奏一段樂句更是成為堪薩 斯爵士樂的注冊商標。
吹奏這種類型爵士樂的代表性團體有:班尼 摩 登(Benny Moten)、康 特 貝西(
Count Basie)、李斯特 楊(Lester Young)、克勞德 威廉斯(Claude Williams) 與傑
麥宣 (Jay McShann) 等人 所領導的管弦樂隊。30年代中期,堪薩斯爵士樂被融入主流的
搖擺樂( Swing)中,成為爵士樂的一部份。

★芝加哥爵士樂(Chicago Jazz)
芝加哥爵士樂是20年代初在芝加哥的地下酒吧里發展出來的早期爵士 樂,它經常被泛指
為白人小型樂隊吹的爵士樂,如知名的奧斯汀高中 幫(Austin High Gang)成員 :吉米
麥克波特 蘭(Jimmy McPortland)、巴德 佛瑞曼(Bud Freeman)、Frank Teschemacher
和其它人所吹的音樂。此外 ,這時期的畢 斯 拜德貝克(Bix Beiderbecke) 和艾迪 康
頓(Eddie Condon) 等人也甚具代表性。 芝加哥爵士樂雖然來自紐奧良傳統爵士樂,但
也並非完全拷貝它,如 班尼 顧德曼(Benny Goodman) 在豎 笛獨奏技巧上比鼓手金 .
庫帕(Gene Krupa) 更狂熱、更外向的節奏有 不同表現,有別於傳統爵士樂。
一般而 言,芝加哥爵士樂並沒有發展出真正獨立的風格。

★大樂團(Big Band)
大樂團時代大約起源於20年代中後期,以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 與 班尼 顧德曼
為 主的爵士樂風格,它不只興盛在30年代中期及 搖擺樂 時期,40年代中期的咆哮樂迪
基 葛利斯比(Dizzy Gillespie) 、50年代 的酷派爵士樂吉 爾 艾文斯( Gil
Evans) 、改良咆哮樂傑 羅 威爾森 (Gerald Wilson) 、60年代的自由爵士樂桑 若
(Sun Ra) 、70年代爵士搖 滾及 融合音 樂唐 伊爾斯(Don Ellis)、梅 納 佛格森(
Maynard Ferguson) 、乃 至80年代的 克勞 斯 柯尼(Klaus Kon ig) 後現代咆哮樂都可
找到它的蹤 跡。 其它知名的大樂團還有: 康特.貝西、吉 爾 艾文斯等人所領導的
團體; 可以說,大樂團是爵士樂中不死的象徵。 大樂團的編制一般在10人以上,它所
涵 蓋的樂器為:3支以上的小喇 叭、2支以上的伸縮喇叭、4支以上的薩克斯風(以 上樂
器亦可分為數部 ,如果編制夠大的話;另有的樂團會增加豎笛為主旋律部,如 班尼
顧 德曼樂 團) ;伴奏或節奏樂器則有:鋼琴、吉他、貝斯、鼓和其它弦樂 器。
由於大樂團的形成與發展與1935-1946極盛一時的搖擺樂在時間上有某 種程度的重迭,致
使許多樂評家與樂迷常 將兩者混為一談,這實為一時 不察的疏忽。
簡單的說,大樂團是一個樂隊編制上的組織,透過這個大 型的組合,它可以吹任何爵士
樂風編曲的曲目。 當然,搖擺樂只是其中 一種可能(或許,有人會說大樂團吹搖擺樂讓
人聽來較具搖擺感,但事實證明,一些後來的小型團體( Combo) 也可以搖擺的很好,
如: 班尼 顧德曼的 六重奏) ;另一個 差異是,搖擺樂有較為嚴謹的節奏和較多的
即興獨奏,早期的大樂團獨奏手則受限較多,也較沒搖擺感。另有一些 學者將大樂團分
為"Swing Bands" 或" Hot Bands"," Hot Bands"如 艾靈頓公爵與 康特 貝西所領導的
早期大樂團, 而 "Sweet Bands" 如葛 倫 米勒( Glenn Miller) 所領導的較後期的大
樂團 。所謂的Swing、Hot與Sweet只是 為了要區分這些樂隊所代表的細節上的差別而
已,並無特殊意義,因為 它們同時指向一個主題:大樂團爵士樂。

★搖擺樂(Swing)
搖擺樂最早起源於1930年前後,輝煌在1935-1946年間,而將它作精確 定義的是「 搖擺
樂之王」 班尼 顧德曼六 重奏在1935年的一些錄音。 20年代中後期,爵士大樂團在美
國各主要都市的夜總會與舞廳等娛樂場 所甚受歡迎,大量的年輕樂迷、舞者被吸引到這
些地方消費與尋歡,需 要更多的適合跳舞台(四 拍) 改編自流行歌曲(Tin Pan Alley)
的爵士樂及 搖 擺樂可 滿足蜂擁而至的年輕人與中產階級樂迷。
因此,說搖擺樂是起源 於商業上的需要,而 帶有娛樂色彩的爵士樂,一點也不為過。搖
擺樂後 來隨著 艾靈頓公爵大 樂團的腳步演變成為歌舞表的伴奏樂隊(這 有點像 是舞蹈
樂隊) 和「 演奏會」 樂隊如 艾靈頓公爵自 40年中期以後,每年定 期在卡內基音樂廳
表演 。搖擺樂因適合於跳舞,每小節有四拍,因此, 有些學者又將它稱為「四拍爵士
樂」 。
1930-1935年在搖擺樂尚未定型時 ,有這類型傾向的爵士樂隊逐漸在節奏樂器使用上有了
重要變化:土巴 號被漫步彈奏的貝斯(double bass) 取代;斑鳩琴被節奏吉他取代;基
本 的節奏脈動則由小鼓轉到"hi-hat" 或鋅鈸"ride symbal";和聲節奏部進 行的比紐奧
良傳統爵士樂輕快活潑,有時每小節四拍被細分成雙2拍; 獨奏手被要求和期望有更多自
主性地即興獨奏旋律以便能夠超越 變化多 端的 節奏。
這期間重要的爵 士藝人 有:柯爾曼 霍 金斯( Coleman Hawkins)、班尼 顧德曼、錢
寧 賀吉斯(Johnny Hodges) 和 李斯特 楊; 且 將先前不被重視的樂器提升至可以和
小喇叭、豎 笛與薩克斯風等 主旋律樂器相同地位。
40年代中後期,搖擺樂逐漸式微,但它的節奏 中的一些重要元素被使 用於50年代出現的
節奏藍調與搖滾樂 。搖擺樂雖然失去輝煌的歲月,但 一直到90年代的今天,它所余留的
節奏放鬆感與搖擺感都還常被它的忠 實信徒繼續奉行著。

★節奏藍調(R&B)
簡言之,「節奏藍調」最早是50 年代初 ,有 A & R (負責藝 人與挑曲目 )經 理 及
雜志專欄主筆們用來描述一種帶有強烈節奏、源自30 年代哈林 跳躍( Harlem Jump) 爵
士樂、藍調的流行音樂。
「 節奏藍調」一詞被創造 後,很快地取代原來的舊字眼-「黑人唱片」(Race
Records) 。這種樂風 早期代表性人物是劉易斯 喬登(Louis Jordan) 和雷 查爾斯,
後期則有 蕾蒂 畢安卡(Lady Bianca) 、孟斐斯號手(The Memphis Horns) 和瑪麗亞
馬爾道(Maria Muldaur) 。

★ 咆哮樂(Bebop或Bop)
顧名思義,咆哮樂是一種吵雜喧鬧的爵士樂,它的英文原名是 : Bop、Bebop或Rebop 在
40年代初期它正萌芽時這三種稱法都有人使用。 其 中,Rebop可能源自拉丁美洲的一些
樂隊吹的曲目〈 Arriba〉(哭叫的) , 但現在已沒有人使用它來描述這個誕生在40年代
中期的美國爵士樂了。
此外,Rebop也可能出自擬 聲爵士歌手(Scatting Singer) 雙音節發聲法 Re-bop(或Be-
bop) ,如:萊尼爾 漢普頓(Lionel Hampton) 和迪基.葛利 斯比就曾在他們的作品中
有" hey-baba-re-bop" 的唱法。或許,Bebop( 或Rebop) 是出自咆哮樂常在樂曲末段
以"Be-bop" (或Rebop) 收尾結束的發 音。一般的爵士樂研究者常將這40 年代中期到60
年代 時期, 一切有關咆 哮樂 的音樂型態稱 為現代爵士樂(如:改良咆哮樂隊 ,但自
由爵士樂除 外)。 咆哮樂的開山祖師是查理 帕克(Charlie Parker)、 迪基.葛利斯
比與 席隆尼爾斯 蒙克(Thelonious Monk) 等人,其它如 巴德 鮑爾(Bud Powell) 和
迪克特 戈登(Dexter Gordon) 也是重要的代表樂手。

★ 主流爵士樂(Straight Ahead)
所謂的主流爵士樂一詞意指從1945 年咆哮樂出現在爵士舞台上後一直到 現在 ,所有以
咆哮樂的風格及其衍生出來,簡單直率一 脈傳承的爵士樂 風。
而此樂風在爵士樂發展上一直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故名之為「主 流爵士樂」。 就一些
關聯性而言,也意謂著一種積極 有力的持續發展 。 如獨奏者 與 樂團的吹奏風格或一
首曲子的曲風。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影 響力如此深遠、如此廣泛的主流爵士樂(咆哮樂)將隨著時代演
變,存 在於每一個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爵士風格中,成為爵士樂不死的象徵與 日爭
輝。 此類型的重要 性樂手有奧斯卡 彼德森(Oscar Peterson) 、 雷 布朗(Ray
Brown) 、戴夫 布魯貝克(Dave Brubeck) 、 阿瑪德 察謀(Ahmad Jamal) 和 傑瑞
莫里根(Gerry Mulligan) 等 。

★現代爵士樂(Modern Jazz)
所謂的「現代爵士樂」是泛指40 年代中期咆哮樂誕生後到60 年代之間所 出現的全部爵
士樂風格。但一般專指咆哮樂和它後來的一些分支,如改 良咆哮樂(Hard Bop) 和放客
(Funk) 。再者,它不含蓋60 年代初期的自由爵 士樂(Free Jazz) 。

★酷派爵士樂(Cool Jazz)
萬物無法無中生有,它總有個起源與醞 釀期。爵士樂的各種流派的起 源與 誕生也不是
一時一刻就突然從石頭」蹦〃出來,它有其一步一腳印的發展過程。
酷派爵士樂, 按一般的 說法是 1949-1950年期間,小喇叭手邁爾 戴維 斯(Miles
Davis) 所領導的九重奏為國會(Capitol) 唱片公司灌錄的專輯《 Birth of the Cool》
所代表的樂風,它的誕生使主流爵士樂風瞬時由咆哮 樂風(Bop) 轉向另一個相反的方向
-由熱到冷。這種180度的大逆轉是歷 史性的 里程碑。然而,第一個彈出酷派爵士樂「
前奏」 的先驅人物並非 邁爾 戴維斯, 當1947年有名的革新爵士樂代言人史坦 肯頓
指揮他的 管弦樂團灌錄一首前衛的、有酷派曲風(非 咆哮樂) 的作品 -
《Collaboration 》時,當(出 身搖擺樂與咆哮樂) 鋼琴/作曲家藍 尼 特 利斯塔諾(
Lennie Tristano)以一曲〈Coolin' off with Ulanov〉為酷派爵士 樂譜下歷史性的「
序曲」 時, 邁爾 戴維斯還只是咆哮天王中音薩克斯 風手查理 帕克樂隊里初出茅蘆
的新手。藍尼 特利斯塔諾嚴謹、抒情 曲及簡約的觸鍵手法幾乎已碰觸到它的核心,時
機不成熟加上唱片的滯 銷阻礙了特利斯塔諾向 前發展的信心。2年後,這個開天闢地的
先機給 邁爾 戴維斯搶去了。
戴維斯以 他清新的小喇叭獨奏樂風吹出酷派爵士 樂 的主旋律,由於他精確成熟的定
義,正式向爵士世界宣告「 新的聲 音」 已經來臨。若說 戴維斯是 酷派爵士樂的「 產
婦」 ,無疑的,特利斯 塔諾就 是那個催生「 產婆」;推的更遠一些,20年代早逝的天
才小喇叭 手畢 斯 拜德貝克和30年代的李斯特 楊 的獨奏樂風,似乎可以被稱 為「
助產護士」 。 其它酷派爵士樂代 表性樂手是:李 柯 尼茲(Lee Konitz)、吉 爾 艾
文斯 管弦樂團( Gil Evans Orchestra)和亞 提拉 佐勒( Attila Zoller)

★ 革新爵士樂(Progressive Jazz)
革新爵士樂意指40年代中後期到50年代期間,以指揮史坦 肯頓(Stan Kenton ) 所領導
的爵士管弦樂 團吹奏的音樂和鮑伊 瑞朋(Boyd Raeburn) 在同期間灌錄的樂風而言。
這類型音樂的特徵是:以管弦樂團的編制形 式(管樂器與弦樂器並重) ,運用古典音樂的
曲式、編曲手法和爵士 樂(搖 擺樂和 咆 哮樂 ) 元素,做出」冷與熱〃並列、狂暴喧囂
的不諧和 音和 有復雜層次的音樂。其它知名的 歌手還有 克莉斯 康納(Chris
Connor) 和吉他手吉姆 霍爾(Jim Hall )。

★西岸 爵士樂(West Coast Jazz)
顧名思義,西岸酷派爵士樂運動發生在50年代初期 ,美 國西岸-洛杉 磯。 尤其,在
荷 摩莎( Hermosa) 海灘的燈 塔 (Light-house) 俱樂部和好 萊塢 電影、電視錄音配樂
工業) 。這個樂風的藝 人 以白人為主,但也有 少數表現傑出的黑人樂手,如:「現代
爵士樂四重奏」 成員、 迪克特 戈登和奇可 漢彌頓(Chico Hamilton) 等人。他們的
創作靈感最初來自邁 爾 戴維斯1949年專輯《Birth of the Cool》,但隨後的發展卻有
別於邁 爾 戴維斯的樂風,如:著重精心構思的對位法、流暢靈巧的編曲手法 、有較多
的顫音、被壓抑的情感、常按譜宣科和較少即興演奏。西岸酷 派爵士樂風的嚴謹作風、
高度專業的演奏技巧,常吸引學院派學生的注 意力,唱片的賣座再加上錄 音配樂工業,
有固定與優渥的待遇和工作環 境,讓這類型樂風的樂手們無後顧之憂,有較多的心思去
開拓並實驗新 的曲風。其代表性人物有: 查特 貝克(Chet Baker)、巴 布 庫伯(
Bob Cooper) 、漢普頓 豪斯( Hampton Hawes) 、蕭 提 羅傑斯等?

★民族爵士樂(Ethnic Jazz)
「民族爵士樂」 在50 年代時主要在指結合南美洲的拉丁樂 風的爵士樂? A 但這個用語
後來則被擴大泛指所有帶有自身民族音樂特性的爵士樂。
這種民族爵士 樂風最著名的樂團有 阿拉伯籍 的 拉比 -阿布-哈里爾 (Rabin-Abou-
Khalil) 、葡萄牙 籍的 瑪麗亞 荷奧(Maria Joao) 、南 非籍的 阿布杜拉 伊布拉因
-達樂 布蘭德(Abllah Ibrahim-Dollar Brand) 和 匈牙利籍、 結合巴西風格的費
連 史尼伯格(Ferenc Snetberger) 。

★改良咆哮樂(Hard Bop)
像大多數數的藝術形式一樣,爵士樂的發展脈絡也是從一個風格逐漸發 展到另一個風
格;從一個舊流行邁向另一個新流行。50 年代中期,當很 多人對平淡無力、讓人幾欲昏
昏睡去的酷派爵士樂感到無奈與疲倦時, 一股曾曾經失勢、再卷土重來的爵士勢力「 改
良咆哮樂」正在誕生,由 於它的適時出現,不但填補了酷派遺留的音樂空隙,讓柔弱無
力的爵士 世界打了一針強心劑,更為曾被酷派推下主流舞台的咆哮樂,報了一箭 之仇,
改良咆哮樂算是得到暫時性的勝利。
改良咆哮樂的中文意思是一種激烈緊張、困難操作的爵士樂風格,它剛 開始的代表性樂
手和團體是鼓手Art Blakey 領導的五重 奏團體「爵士信 差」 ,( Jazz Messengers
50-60 年代咆哮陣營的搖藍與訓練營)和Max Roach-Clifford Brown 五重奏。有人
把"Hard Bop" 翻成「硬咆哮樂」或「 精純咆哮樂」,筆者在思考這類型樂風發生的時代
背景和音樂特性後, 覺得前者的譯法還摸得到它的邊,但後者則完全文不對題。基本
上,發 明Hard Bop 的樂手都曾在查 理 帕克、 迪基 葛利斯比的 咆哮樂隊工作過 ,
這些咆哮樂後裔雖然在他們所創造出來的 新音樂 中,保留了強而有力 的 哮咆元 素,
但它已被修正為較易被樂迷接受的形式,雖然在比較上? A 它們仍是吵雜的,卻沒有查
理 帕克與 迪基 葛利斯比那 樣多的復雜 和聲及極端刺耳 的高音。
Hard Bop 有較和諧的 音調、較明確易懂的旋律 、較易吹奏中音域、較少的即興獨奏與
較大的流通量。再者,Hard Bop 被加入大量的藍調旋律、教堂聖樂和聲,尤其更強調鼓
的節奏脈動(因 為很多帶頭的人物都是鼓手)、打的更大聲。更具渲染力及更有層次
感 ;鋼琴雖觸鍵較輕,但仍具節奏感;貝斯則彈的更流暢平順。因此, Hard Bop 的中
文應翻為「改良咆哮樂」似乎更接近原風格的本意。 50-60 年代的改良咆哮樂手大半來
自底特律和費城兩地的黑人樂手,前 者有貝瑞 哈里斯(Barry Harries) 、湯米 佛萊
那根(Tommy Flanagan) ; 後者則有李 摩根(Lee Morgan) 、邁克斯 羅區(Max
Roach) 等人。

★放客(Funk)
放客爵士樂是改良咆哮樂的一個分支 ,"Funk" 一詞原是黑人低俗俚語 ,它暗指女人生
殖器。它第一次被提到是在1953年鋼琴手賀雷斯 席爾 佛(Horace Silver) 的一首歌曲
標題〈 Opus de Funk〉 ,其它席 爾佛此 類型 作品還有:〈 The Preacher〉、
〈Doodlin'〉、〈 Senor Blues〉、〈Song For My Father〉等。另外,加農炮 安德
烈 (Cannonball Adderley)、南 安德烈( Nat Adderley ) 兄弟合作的經典名曲〈
Work Song〉 也 是放客爵士樂 代表性作品。
其它代表性藝 人 有:亞特 布雷基(Art Blakey) 、 雷伊 安德遜(Ray Anderson) 和
Blue Box (藍盒子樂團) 。 放客在70年代和80年 代的發展依舊有藍調悲慟與伸吟色
彩,只是樂器似乎轉到薩克斯風上面 來,如:戴 夫 山朋( Dave Sanborn) 、早 期的
葛羅佛 華盛頓( Grover Washington, Jr.) 等人都是個中高手。

★ 橫跨或第三潮 流( Crossover , Third Stream Jazz )
第三潮流樂風起源於50年代中期,這字眼最早出現在其靈魂人物之一 - 作曲家根特
舒 勒1957年在Brandeis大學的一篇演講稿中。其基本特 質和主張是著重當代西方藝術音
樂的創作技巧,再結合世界各民族的音 樂元素(如 :搖擺樂和非洲生動多元的節奏) 去
對抗任何一種已經得到既 得利益的音樂,如此,讓爵士樂手們可以從中學習古典音樂復
雜的音調 系統和大尺度的創作模式,進而發展新的爵士樂--即第三潮 流。此 類 型樂
風的重要樂手為 約翰 劉易斯(John Lewis) 和30 年前風靡歐美橫 跨爵 士樂 的鋼琴家
賈克 路西耶( Jacques Loussier).
第三潮 流不是爵士樂主流的類型,但它幫助爵士樂樂手在更高的水平 去拓展並延伸爵士
樂中尚未被探測的可能性。它也常被錯誤的聯想到 20年代以保羅 懷曼(Paul
Whiteman) 所代表的「 交響爵士樂」 ,無論如 何,後者缺乏即興演奏,而抽離爵士樂
最重要的元素,就不是爵士樂。

★調式爵士樂(Modal Jazz )
調式爵士樂是50年代末期酷派小喇叭手邁 爾 戴維斯( Miles Davis) 發 展出來的一種
以非自然音階(非 和弦,如:採用嚴謹的古典音樂調式音 階- dorian、phrgaian和西班
牙、印度音樂的音階) 為主要創作來源的爵 士樂形態,調式爵士樂(Modal) 常被誤認為
與大、小調式(Mode) 有關。或 許,Modal Jazz翻譯成「形態爵士樂」 或「 音形爵士
樂」 較不會產生這 種混淆。這種創作手法因為比一般以」和弦進程〃(Chord
Progressions) 模式創作容易,常為部份樂手採用,再者,也因它可以較自由的和聲詮
釋,使樂手更容易創造出一種從容、沈思的感覺。第一首知名的調式爵 士樂風的曲子是
邁爾 戴維斯1958年為哥 倫比亞唱片公司灌錄的《 Milestones》專輯同名曲,此曲以
AABBA為形式,A部採用G調dorian調式 ;B部則基於A調aeolian調式。隨著邁爾 戴維斯
的 腳步,薩克斯風手加 農炮 安德烈 和約翰 柯川(John Coltrane) 進一步更自由創
作的調式爵 士樂,如:約翰 柯川1960年專輯同名曲〈 Impressions〉 。 其它重要樂
手還有:麥可布雷克(Michael Brac)

『叄』 寧波鎮海區駱駝街道最熱鬧的地方

摘要 駱駝街道附近有 甬樂匯, 羅蘭魅力量販式KTV(鎮海店), 甬鑫檯球棋牌會所, 藍天國際影城, 大浪沙水會, 冰封網咖, 甬金棋牌會所, 千指蓮足浴休閑會所, 樂城洗浴, 愛看·私人影院, 鳳凰鳴舞廳, 友唱, 靚樂迪主題量販KTV駱駝店, 印度養生館, 清雅納米汗蒸養生館, 碧塔海養生會館駱駝店, 鎮海區青少年圍棋俱樂部, 匯蓮足道, 168汗蒸養生館, 碧水蓮庭SPA養生會所 等休閑娛樂,繼續往下看,了解具體信息。

『肆』 寄快遞寄到淡水家樂迪KTV地址怎麼寫

直接寫上省市區,然後某某路什麼地方,一般快遞員就知道怎麼送過去了。

『伍』 樂迪遙控器鎖屏誤調到1秒了,想調大時間不夠用 怎樣調大

時控開關是一個以單片微處理器為核心配合電子電路等組成一個電源開關控制裝置,能以天或星期循環且多時段的控制家電的開閉。時間設定從1秒鍾到168小時,每日可設置1-4組,且有多路控制功能。一次設定長期有效。適用於各種工業電器,家用電器的自動控制,既安全方便又省電省錢。輸出電流可10-25A,既可正常控制2200W至更大功率的電器工作。也可與繼電器、接觸器等結合控制其它各種大功率動力設備。
連續按4下取消/設置鍵,進入設置狀態。按時間鍵調時間,按星期鍵調星期,按定時就調定時具最好按使用說明書。

『陸』 爵士樂的來歷 以及它的發展歷史

爵士樂的根源
爵士樂來源於布魯斯,一種從前居住在美國南部的非洲奴隸以及他們的後代們的民間音樂。布魯斯深受西非文化和音樂傳統的影響,這些奴隸也逐漸成為移居到城市的黑人的音樂家。

爵士樂的真正起源是貧窮。1865年,美國內戰結束,往日黑人奴隸獲得了自由,但是生活依然困苦。他們多數是文盲,唯有靠自己故土培植出的音樂娛樂自己。勞動的號子和農田歌曲是在採摘棉花時候唱的,贊美詩歌和聖歌是在種族隔離的教堂里聚會時唱的,而即興之作則是獨唱歌手在一隻班卓琴伴奏下吟唱的。在教堂中,黑人牧師接用英國領唱方式來解決唱歌不懂字的問題。

上世紀之交流行的音樂會標準的形式,也就是當時軍樂團和舞曲樂隊的音樂影響了最早的爵士樂的主流表達方式。這些音樂的樂器:銅管樂器,簧管樂器和鼓成為了爵士樂的基本樂器

主流爵士樂(Straight Ahead)

所謂的主流爵士樂一詞意指從1945年咆哮樂出現在爵士舞台上後一直到現在,所有以咆哮樂的風格及其衍生出來,簡單直率一脈傳承的爵士樂風格。而此音樂風格在爵士樂發展上一直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故名為「主流爵士樂」。就一些關聯性而言,也意謂著一種積極有力的持續發展。如獨奏者與樂隊的吹奏風格或一首曲子的曲風。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影響力如此深遠、如此廣泛的主流爵士樂(咆哮樂)將隨著時代演變,存在於每一個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爵士風格中,成為爵士樂的象徵與日爭輝。
此類型的重要性樂手有奧斯卡?彼德森(Oscar Peterson)、雷?布朗(Ray Brown)、戴夫?布魯貝克(Dave Brubeck)、阿瑪德?察謀(Ahmad Jamal)和傑瑞?莫里根(Gerry Mulligan)等。

小酒館爵士樂(Cabaret)

「小酒館爵士樂」意指在40-50年代期間,在俱樂部或小酒館演唱的爵士樂,節目通常在晚上舉行,台上的秀者以詼諧逗趣的談話和情歌吸引觀眾的視線。其著名例子是鋼琴歌手鮑比?蕭特(Bobby Short)。

Work Songs (勞動歌、勞動號子)[before 1890]

勞動歌是十九世紀中葉普遍存在於美國南方的棉花地、港口、鐵路和農村等等地區。勞動歌是勞苦的黑人奴隸在工作時所唱的歌曲。這種歌曲是黑奴對於生活苦悶、壓抑的情感渲瀉,是娛樂也是情感溝通的媒介。高傲的奴隸主常會默許這類活動的進行,亦因為這種方式可以提高生產量。勞動歌的曲式和節奏是來自黑人西非的家鄉,和一種叫Call-and-Respond 相互呼應的音樂方式。勞動歌後來成為藍調和爵士樂早期表演形式(Minstrel Show)的重要創作靈感與題材。

Blues(布魯斯)[1890]

布魯斯音樂是爵士樂創作上的一個重要元素和靈感源泉。藍調元素普遍存在於爵士樂發展中的每一個階段,每首歌曲的形式和風格均是在演唱過程中形成的。樂譜十分簡單,只是給演唱者提供一個粗略的設想。布魯斯所表達的是演唱者對某種外界環境或特殊情況的個人反應。
布魯斯音樂只要分為三類:鄉村布魯斯、城鎮布魯斯和都市布魯斯。
鄉村布魯斯是布魯斯音樂的原始形式:一位歌手,彈著吉他,自彈自唱;後來,歌手的演唱改由弦樂隊和「土罐樂隊」伴奏,弦樂隊由小提琴、吉他、班卓琴、曼陀林和低音提琴組成。「土罐」樂隊即由普通土罐、班卓琴、手風琴、曼陀林、卡祖笛和普通洗衣板組成。二三十年代城鎮布魯斯由女歌手演唱,鋼琴和樂隊伴奏,不像鄉村布魯斯那樣的粗獷。都市布魯斯是四十年代以後流行的,由電吉他、電貝斯、打擊樂器和銅管樂器伴奏。
這類音樂較後期的代表性樂手有:John Lee Hooker, Joe Williams, Junior Wells, B B King, Luther"Guitar"Johnson, Lillian Boutte

Ragtime(散拍樂,又名:繁音拍子或復合旋律)[1890]

散拍樂是一種採用黑人旋律、依照切分音法(Syncopation)、循環主題與變形樂句等等法則結合而成的早期爵士樂。它大約起源於1890年,盛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而它的發源地最初是在聖.路易斯和新奧爾良,之後是美國南方和中西部等等都開始流行。最後,散拍樂消失在20年代所謂「熱的」吵雜的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聲中。
早期散拍樂的先驅們-鋼琴手:史考特.卓普林(Scoot Joplin)、湯姆.杜賓(Tom.Turpin)、詹姆斯.史考特(James.Scoot)、亞提.馬修斯(Artie.Matthews)等人所出版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爵士樂所特有的核心元素-即興演奏與不規則樂句。它們都以步態(Cakewalk)的形式出現,卻被冠以『Rag』(碎樂句)的標題,例如;白人作曲家William H.Krell於1897年出版歷史性的第一首散拍樂樂曲(Mississippi Rag)、史考特.卓普林在1989年出版的(Original Rag)及經典名曲(Maple Leaf Rag)、湯姆.杜賓作曲的(Harlem Rag)(1897)和自稱發明散拍樂第一人的輕松歌舞劇鋼琴手班.哈尼Ben.Harney在同期所創作的一些作品。
在早期的爵士樂舞台上,散拍樂除了與步態舞有關連外,也發展成結合流行音樂、進行曲、華爾茲與其他流行舞蹈的形式,散拍樂歌曲、樂器獨奏與管弦樂隊編制的曲目。到了1917年,白人團體狄西?爵士樂隊(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灌錄的歷史上第一張狄西?爵士樂風的唱片後,他們的樂風在很短的時間內席捲整個美國,造成轟動。而扮演先鋒部隊角色的散拍樂,正逐漸退出主流爵士舞台,它在20年代被化身為『跨步(Stride)』鋼琴獨奏樂風,出現在:詹姆斯.彼.強生(James.P.Johnson)、胖子.華勒(Fats Waller)、威廉『獅子』.史密斯(William"The Lion"Smith)的多主題(Multi-theatic)即興演奏散拍樂中。在40年代中後期、50年代和70年代,它也曾經被一些有心的爵士樂手短暫的復辟過,已有一百年歷史並且與爵士樂緊密結合的散拍樂,似乎已無法再創昔日光輝燦爛的偉大時代了。

New Orleans Jazz(新奧爾良爵士樂)[1916]

就像許多其他藝術形式的起源一樣,爵士樂的起源與發展也是歷經十九世紀數十年的蘊育與成長,才在二十世紀初逐漸演化為較成熟的音樂形式,以更廣為接受和普遍流行的姿態,走上以新奧爾良為中心的音樂舞台,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徵。
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其組成元素就如同美國是一個民族與文化的大熔爐那樣復雜:即以贊美詩、江湖賣唱表演.....與碎樂句(Rag)等音樂元素,以對位法(Counterpoint)與散拍樂的切分樂(Syncopation)為主體性音樂創作為動力元素,結合大量獨奏、即興裝飾性演奏與改寫旋律的核心要件所展現出來的音樂體系。早期的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隊以小型團體為主,其演奏主旋律的樂器有:小號、單簧管、薩克斯管和長號;伴奏樂器則有:土巴號(Tuba)、斑鳩琴、貝斯(常以撥奏為主)、小提琴、鋼琴和鼓。它們經常多聲部同時進行對位吹奏,以製造出一種熱鬧、有勁的氣氛與樂風。早期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的代表性人物與樂團有: 金.奧利佛("King"Oliver)領導的Creole Jazz Band和The New Orleans Rhythm Kings、傑利.羅.摩頓(Jelly Roll Morton)領導的Red Hot Peppers、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等人也是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的早期代表性人物。

Dixieland(狄西?爵士樂)[1917]

狄西?爵士樂是1917年到1923年在新奧爾良和芝加哥等地的爵士樂手發展出來的早期爵士樂風格,它在30年代後期曾被一些擁護者重新找出來復興了一陣子。簡單的說,狄西?爵士樂是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的一個分支,「Dixieland」的英文原意是軍隊露營地-「Dixieland」。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1859年Dan Emmett先生的『殖民地歌曲與舞蹈』歌曲集中,因此,我們可以得知:狄西?爵士樂與進行曲、江湖藝人(Minstrels)等音樂有關,其中第一首知名樂曲是1860年出版的《Pocahontas》。到了1910年代,演奏這種風格的爵士樂隊已經被演化為小型團體,作品題材大半來自藍調、進行曲與當時的流行歌曲,甚至某一首樂曲的某一片斷(Rags)都可以被拿來加以延伸、發展,這就是最初的即興演奏。狄西?爵士樂的主旋律一般都由小號、單簧管和長號擔任,而伴奏樂器是以鋼琴、吉他、斑鳩琴、土巴號、貝斯和鼓為主。
有的爵士樂歷史學者將那個時代『白人』樂手演奏的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特別拿出來分類為:狄西?爵士樂,而黑人演奏的New Orleans Traditional Jazz就是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其實,要細分這兩種爵士樂風格,在技術上與實質上都有困難也沒有必要,因為這兩種風格指的都是同一類型曲風,差別只是因『人』而異。

Swing(搖擺樂)[1935]

搖擺樂最早起源於1930年前後,輝煌在1935-1946年間,而將它作精確定義的是「搖擺樂之王」班尼?顧德曼六重奏在1935年的一些錄音。20年代中後期,爵士大樂在美國各主要都市的夜總會與舞廳等娛樂場所甚受歡迎,大量的年輕樂迷、舞者被吸引到這些地方消費與尋歡,需要更多的適合跳舞台(四拍)改編自流行歌曲(TinPanAlley)的爵士樂及搖擺樂可滿足蜂擁而至的年輕人與中產階級樂迷。因此,說搖擺樂是起源於商業上的需要,而帶有娛樂色彩的爵士樂,一點也為過。搖擺樂後來隨著艾靈頓公爵大樂團的腳步演變成為歌舞表演的伴奏隊(這有點像是舞蹈樂隊)和「演奏會」樂隊如艾靈頓公爵自40年中期以後,每年定期在卡內基音樂廳表演。搖擺樂因適合於跳舞,每小節有四拍,因此,有些學者又將它稱為「四拍爵士樂」。1930-1935年在搖擺樂尚未定型時,有這類型傾向的爵士樂隊逐漸在節奏樂器使用上有了重要變化:土巴號被漫步彈奏的貝斯(doublebass)取代,斑鳩琴被節奏吉他取代,基本的節奏脈動則由鼓轉到「hi-hat」或鋅鈸「ridesymbal」;和聲節奏部份進行的比紐奧良傳統爵士樂輕快活潑,有時每小節四拍被細分成雙2拍;獨奏手被要求和期望有更多自主性地即興獨奏旋律以便能夠超越變化多端的節奏。這期間重要的爵士藝人有:柯爾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班尼?顧德曼、強尼?賀吉斯(Johnny Hodges)和李斯特?楊;且將先前不被重視的樂器提升至可以和小號、單簧管與薩克斯管等主施律樂器相同地位。
40年代中後期,搖擺樂逐漸勢微,但它的節奏中的一些重要元素被使用於50年代出現的節奏藍調與搖滾樂。搖擺樂雖然失去輝煌的歲月,但一直到90年代的今天,它所余留的節奏放鬆感搖擺感都還常被它的忠實信徒繼續奉行著。

Modern Jazz(現代爵士樂)[1945]

所謂的「現代爵士樂」是泛指40年代中期咆哮樂誕生後到60年代之間所出現的全部爵士樂風格。但一般專指咆哮樂和它後來的一些分支,如改良咆哮樂(Hard Bop)和放克(Funk)。再者,它不含蓋60年代初期的自由爵士樂(Free Jazz)。

Bebop或Bop(咆哮樂)[1945]

顧名思義,咆哮樂是一種吵雜喧鬧的爵士樂,它的英文原名是:Bop、Bebop或Rebop。在40年代Bebop的萌芽初期,這三種稱法都有人使用。其中,Rebop可能源自拉丁美洲的一些樂隊演奏的曲目《Arriba》(哭叫的),但現在已沒有人使用它來描述這個誕生在40年代中期的美國爵士樂了。此外,Rebop也可能出自擬聲爵士歌手(Scatting Singer)雙音節變聲法Re-bop(或Be-bop),如:萊尼爾?漢普頓(Lionel Hampton)和迪基?葛利斯比就曾在他們的作品有「hey-baba-re-bop」的唱法。或許,Bebop(或Rebop)是出自咆哮樂常在樂曲末段以「Bebop」(或Rebop)收尾結束的發音。一般的爵士樂研究者常將這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時期,一切有關咆哮樂的音樂形態稱為現代爵士樂(如:改良咆哮樂隊,但自由爵士樂除外)。
咆哮樂的開山祖師是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er)、迪基?葛利斯比與席隆尼爾斯?蒙克(Thelonious Monk)等人,其他如巴德?鮑爾(Bud Powell)和迪克特?戈登(Dexter Gordon)也是這個時期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樂手。

Cool Jazz(酷派爵士樂)[1948]

萬物-無法無中生有,它總有個起源與醞釀期。爵士樂的各種流派的起源與誕生也不是一時一刻就突然從石頭縫中「蹦」出來的,它有其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過程。
酷派爵士樂,按一般的說法是1949-1950年期間,小號手邁爾?戴維斯(Miles Davis)所領導的九重奏為國會(Capitol)唱片公司灌錄的專輯《Birthofthe Cool》所代表的樂風,它的誕生使主流爵士風格瞬間由咆哮樂風(Bop)轉向另一個相反的方向??由熱到冷。這種180度的大逆轉是歷史性的里程碑。然而,第一個演奏出酷派爵士樂「前奏」的先驅人物並非邁爾?戴維斯,當1947年,有名的革新爵士樂代言人史坦?肯頓指揮他的管弦樂團灌錄一首前衛的、有酷派曲風(非咆哮樂)的作品??《Collaboration》時,當(出身搖擺樂與咆哮樂)鋼琴/作曲家藍尼?特利斯塔諾(Lennie Tristano)以一曲《Coolin』offwith Ulanov》為酷派爵士樂譜下歷史性的「序曲」時,邁爾?戴維斯還只是咆哮天王中音薩克斯管手查理?帕克樂隊里初出茅盧的新手。藍尼?特利斯塔諾嚴謹?抒情及簡約的觸鍵手法幾乎已碰觸到它的核心,時機不成熟加上唱片的滯銷阻礙了特利斯塔諾向前發展的信心。二年後,這個開天闢地的先機給邁爾?戴維斯搶去了。戴維斯以他清新的小號獨奏樂風吹出酷派爵士樂的主施律,由 精確成熟的定義,正式向爵士世界宣告「新的聲音」已經來臨。若說戴維斯是酷派爵士樂的「產婦」,無疑的,特利斯塔諾就 個催生「產婆」;推的更遠一些,20年代早逝的天才小號手畢斯?拜德貝克和30年代的李斯特?楊的獨奏樂風,似乎可以被稱為「助產護士」。
其他酷派爵士樂代表性樂手是:李?柯尼茲(Lee Konitz)、吉爾、艾文斯管弦樂團(Gil Evans Orchestra)和亞提拉?佐勒(Attila Zoller)。

Funk(放克)[1955]

放克爵士樂是改良咆哮樂的一個分支,「Funk」一詞原是黑人低俗的俚語,它暗指女人生殖器。它第一次被提到是在1953年鋼琴手賀雷斯?席爾佛(Horace Silver)的一首歌曲標題《Opusde Funk》,其他席爾佛此類型作品還有:《The Preacher》、《Doodlin』》、《Senor Blues》、《Song for My Father》等。另外,加農炮?安德烈(Cannonball Adderley)、南?安德烈(Nat Adderley)合作的經典名曲《Work Song》也是放客爵士樂代表性作品。其他代表性藝人有:亞特?布雷基(Art Blakey)、雷伊?安德遜(Ray Anderson)和Blue Box(藍盒子樂團)。放客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發展依藍調悲慟與伸吟色彩,只是樂器似乎轉到薩克管上面來,如:戴夫?山朋(Dave Sanborn)、早期的葛羅佛?華盛頓(Grover Washington,Jr.)等人都是次風格的高手。

Hard Bop(改良咆哮樂)[1955]

像大多數藝術形式一樣,爵士樂的發展脈絡也是從一個風格逐漸發展到另一個風格,從一個舊流行邁向另一個新流行。50年代中期,當很多人對平淡無力、讓人幾欲昏昏睡去的酷派爵士樂感到無奈與疲倦時,一股曾經失勢、再次卷土重來的爵士勢力「改良咆哮樂」正在誕生,由於它的適時出現,不但填補了酷派遺留的音樂空隙,讓柔弱無力的爵士世界打了一針強心劑,更為曾被酷派推下主流舞台的咆哮樂,報了一箭之仇,改良咆哮樂算是得到暫時性的勝利。
改良咆哮樂的中文意思是一種激烈、緊張、困難操作的爵士樂風格,它剛開始的代表性樂手和團體是鼓手Art Blakey領導的五重奏團體「爵士信差」,(Jazz Messengers 50-60年代咆哮陣營的搖籃和訓練營)和Max Roach-clifford Brown五重奏。有人把「Hard Bop」翻成「硬咆哮樂」或「精純咆哮樂」,筆者在思考這類型樂風發生的時代背景和音樂特性後,覺得前者的譯法還摸得到邊,但後者則完全不對題。基本上,發明Hard Bop的樂手對曾在查理?帕克、迪基?葛利斯比的咆哮樂隊工作過,這些咆哮樂後裔雖然在他們所創造出來的新音樂中,保留了強而有力的咆哮元素,但它已被修正為較易被樂迷接受的形式,雖然在比較上,它們仍是吵雜的,卻沒有查理?帕克與迪基?葛利斯比那樣多的復雜和聲及極端刺耳的高音。Hard Bop有較和諧的音調、較明確易懂的旋律、較易吹奏中音域、較少的即興獨奏與較大的流通量。再者,Hard Bop被加入大量的藍調旋律、教堂聖樂和聲,尤其更強調鼓的節奏脈動(因為很多帶頭的人物都是鼓手)、打的更大聲。更具渲染力及更有層次感;鋼琴雖觸鍵較輕,但仍具節奏感;貝斯則彈的更流暢平順。因此,Hard bop的中文應翻為「改良咆哮樂」似乎更接近原風格的本意。50-60年代的改良咆哮樂手大半來自底特律和費城兩地的黑人樂手,前者有貝瑞?哈里斯(Barry Harries),湯米?佛萊那根(Tommy Flanagan);後者則有李?摩根(Lee Morgan)、邁克斯?羅區(Max Roach)等人。

Free Jazz(自由爵士樂)與Avantgarde Jazz(前衛爵士樂)[1960]

Free Jazz就是自由爵士樂,爵士評論家Dom Heckman曾將之描述為「Action Jazz」(行動爵士樂)。但沒有廣泛地被採用;70年代中期,在紐約也曾出現一個這類型音樂的衍生物??Loft Jazz(閣樓爵士樂)常在閣樓上演奏的爵士樂。顯然,自由爵士樂是以它的創始人歐奈?柯爾曼(Ornette Coleman)在1960年灌錄的專輯《Free Jazz》為名。同期的代表物還包括西爾?泰勒(Cecil Taylor)和亞伯特?艾勒(Albert Ayler)等人,較後期的倡導人則是約翰?柯川。因此,自由爵士樂也曾被冠以「前衛爵士樂」(Avantgrade Jazz)或「新事物」(The New Thing)。簡而言之,自由爵士是舍棄在它之前的爵士樂和弦結構,重新建立自己一套鬆散的、自由的集體即興演奏方式的音樂形態。它通常不只局限在音調上,而以某一調式去定位一多調式即興演奏的方向,但不是照本宣科,不重復疊句和變化不定的進行速度。如此展現出來的音樂風格常雜夾著人聲的哭號、小號或薩克斯管的樂器悲鳴、混亂無序、多向度(Multidirectional)的鼓或貝斯聲。

Jazz Rock(搖滾爵士樂)與Fusion(融合樂)[1970]

搖滾爵士樂專指邁爾?戴維斯在60年代中後期所創作的爵士樂風而言。60年代中後期,以咆哮樂為主體的現代爵士樂舞台雖然還擁用一些追隨者,但樂迷已明顯流失,當道的自由爵士樂由於難澀難解,且頗具爭議性,它的影響力除了歐洲之外,歐奈?何爾曼的大半美國同鄉可不買他的帳。貓王和搖滾樂的新天王(披頭士)正在那裡搖頭晃腦,抖動雙腿,侵蝕爵士樂江山的版圖。什麼時候最受人歡迎的黑人音樂已經變成靈魂樂,電子藍調音樂或甚至是搖滾了呢?是否真的爵士樂已死?!這些存在當時許多爵士手和樂迷心中的結,終於,在邁爾?戴維斯決定以打不過他們就加入他們 作為策略,於1969年連續推出2張結合搖滾節奏、電子樂器和爵士樂成功專輯《Ina Silent Way》和《Bitches Brew》後,有了正確答案。
邁爾?戴維斯的搖滾爵士樂團體也帶出往後在爵士樂壇上失學舉足輕重角色的樂手,如:吉化手約翰?麥克勞林(John Mclaughlin)、鍵盤手契?可立亞(Chick Corea)和薩克斯風手韋恩?蕭特(Wayne Shorter)。不久,邁爾?戴維斯的團體瓦解,團員們也各自分道揚鑣,如約翰?麥克勞林所組的「Mahavishnu Orchestra」樂團,契?可立亞所組的「回到永遠」「Returnto Forever」、Joe Zawinul和韋恩?蕭特所組的{氣象報告}{Weather Report},都是赫赫有名的融合爵士樂團。70年代,他們的音樂融合了靈魂樂、放客和拉丁爵士樂,即所謂的「第二波融合爵士樂時代」。其他代表性人物還有菲立浦?凱撒林(Philip Catherine)、比利?柯本(Billy Cobham)、韋納?克朗茨(Wayne Krantz)、間諜(Spies)樂團、蕾妮?史坦(Leni Stern)。
邁爾?戴維斯代表的搖滾爵士樂風之後,就是所謂的「融合爵士樂」(Fusion),或,有人將邁爾?戴維斯60年代末的搖滾爵士樂風之後到80年代所有有關此類型的風格稱為Jazz-Rock Fusion(搖滾爵士融合樂)。

Post-Modern(後現代咆哮樂)[1980]

「後現代」(Post ? Modern)一詞最早出現在70年代中後期的一些文學評論上,它在建築上的延伸則在指反合理的、理性的、機制的、千篇一律的線條、動脈、造型……與色彩的現代主義建築創作意念。
紅帽唱片公司認為:像希西爾?泰勒是開創50-60年代此樂風的先驅者,喬治?葛羅(George Grawe)也將成為80-90年代的新旗手,而約翰?佐恩(John Zorn)更為許多樂迷和樂評家認定是當代的新銳之一。因此{後現代爵士樂}被製造出來。如果聽過約翰?佐恩的兩張專輯《給露露的消息(News for Lulu)可對將約翰?恩的風格有更深入的認識。另他在DIW唱片公司所錄一系列的《Masada》也深受愛樂者稱贊。

Harlem Jazz(哈林爵士樂)[1920]

哈林爵士樂是指20年代發生在美國紐約哈林區『哈林文藝復興運動』在爵士樂上的風格而言。這個時期的黑人自覺運動,最早以弘揚黑人傳統固有的文化與精神為主要訴求,尤其強調的是在文學與藝術上,更為這個運動的先驅們所看重。但是後來它也被推廣到爵士樂的領域。

Big Band(大樂團)[1930]

大樂團時代大約起源於20年代中後期,以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與班尼?顧德曼為主的爵士樂風格,它不只興盛在30年代中期及搖擺樂時期,40年代中期的咆哮樂迪?葛利斯比(Dizzy Gillespie)、50年代的酷派爵士樂吉爾?艾文斯(Gil Evans)、60年代的自由爵士樂桑若(Sun Ra)、70年代爵士搖滾及融合音樂唐?伊爾斯(Don Ellis)、梅納?佛格森(Maynard Ferguson)、及至80年代的克勞斯?柯尼(Klaus Konig)後現代咆哮樂都可找到它的蹤跡。其他知名的大樂團還有:康特?貝西、吉爾?艾文斯等人所領導的團體;可以說,大樂團是爵士樂中永恆的象微。 大樂團的編制一般在10人以上,它所涵蓋的樂器為:3支以上的小號、2支以上的長號、4支以上的薩克斯管(以上樂器亦可分為數部,如果編制夠大的話;另有的樂團會增加單簧管為主旋律聲部,如班尼?顧德曼樂團);伴奏或節奏樂器則有:鋼琴、吉他、貝斯、鼓和其他弦樂器。
由於大樂團的形成與發展與1935-1946極盛一時的搖擺樂在時間上有某種程度的重疊,致使許多樂評家與樂迷常將兩者混為一談,這實為一時不察的疏忽。簡單的說,大樂團是一個樂隊編制上的組織,透過這個大型的組合,它可以吹任何爵士樂風格的編曲曲目。當然,搖擺樂只是其中一種可能(或許,有人會說大樂團吹奏搖擺樂讓人聽來較具搖擺感,但事實證明,一些後來的小型樂團(Combo)也可以搖擺的很好,如:班尼?顧德曼的六重奏);另一個差異是,搖擺有效為嚴謹的節奏和較多的即興獨奏,早期的大樂團獨奏樂手則受限較多,也較沒搖擺感。另有一些學者將大樂團為分「Swing Bands」或「Hot Bands」,「Hot Bands」如艾靈頓公爵與康特?貝西所領導的早期大樂團,而「Sweer Bands」如葛倫?米勒(Glenn Miller)所領導的較後期的大樂團。所謂的Swing、Hot與Sweet只是為了要區分這些樂隊所代表的細節上的差別而已,並無特殊意義,因為它們同時指向一個主題:大樂團爵士樂。

R&B(節奏布魯斯)[1940]

簡言之,「節奏布魯斯」早是50年代初,有A&R(負責藝人與挑曲目)經理及雜志專欄主筆們用來描述一種帶有強烈節奏、源自30年代哈林跳躍(Harlem Jump)爵士樂、布魯斯的流行音樂。「節奏布魯斯」一詞被創造後,很快地取代原來的舊字眼??黑人唱片(Race Records)。這種樂風早期代表性人物是路易斯?喬登(Louis Jordan)和雷?查理斯,後期則有蕾蒂?畢安卡(Lady Bianca)、孟斐斯號手(The Memphis Horns)和瑪麗亞?馬爾道(Maria Muldaur)。

Ethnic Jazz(民族爵士樂)[1950]

「民族爵士樂「在50年代時主要在指結合南美洲的拉丁樂風的爵士樂,但這個用語後來則被擴大泛指所有帶有自身民族音樂特性的爵士樂。這種民族爵士樂風著名的樂團有阿拉伯藉的拉比-阿布-哈里爾(Rabin-Abou-khalil)、葡萄牙籍的瑪麗亞?荷奧(Maria Joao)、南非籍的阿布杜拉?伊布拉因-達樂?布蘭德(Abllah Ibrahim-Dollar Brand)和匈牙利籍、結合巴西風格的費連?史尼伯格(Ferenc Snerberger)。

Modal Jazz(調式爵士樂)[1955]

調式爵士樂是50年代末期酷派小號手邁爾?戴維斯(Miles davis)發展出來的一種以非自然音階(非和弦,如:採用嚴謹的古典音樂調式音階??dorian、phrgaian和西班牙、印度音樂的音階)為主要創作來源的爵士樂形態,調式爵士樂(Modal)常被誤認為與大、小調式(Mode)有關。或許,Modal Jazz翻譯成「形成爵士樂」或「音形爵士樂」較不會產生這種混淆。這種創作手法因為比一般以「和弦進程」(Chord Progressions)模式創作容易,常為部分樂手採用,再者,也因它可以較自由的和聲詮釋,使樂手更容易創造出一種從容、沉思的感覺。第一首知名的調式爵士樂風的曲子是邁爾?戴維斯1958年為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灌錄的《Milestones》專輯同名曲,此曲以AABBA為形式,A部採用G調dorian調式;B部則基於A調aeolian調式。隨著邁爾?戴維斯的腳步,薩克斯風手加農炮?安德烈和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進一步更自由創作的調式爵士樂,如:約翰?柯川1960年專輯同名曲《Impressions》。其他重要樂手還有:麥克?布雷克(Michael bracker)和麥考?提那(McCoy Tyner)。

Latin Jazz(拉丁爵士樂)[1960]

拉丁爵士樂是融合古巴、波多黎名、南美洲等拉丁語系的舞蹈、打擊樂器節奏元素與爵士樂即興演奏的一種音樂類型。其特徵是將拍子細分為雙拍的倍數,舍棄散拍樂與搖滾爵士樂的貫用節奏,在一個復合的、持續的群音中,重音不規律地落在一或二個小節中。其中最簡單、普遍被採用的例子要算是哈巴內拉舞曲(Habanera或Danza)節奏。
60節代,大量熱情有

『柒』 樂迪rc3s到底能刷固件不

樂迪rc3s到底能刷固件不?
外婆不斷攪拌著剛剛倒進粥
里的地瓜,這時,我才好好的打量著外婆。一
頭往後梳得極其整齊的秀發,夾
雜些許銀發,無論是在白天,燈光下,火堆旁,
總之凡是透亮處,都不見一條發絲捲起。外婆的烏發,是那江
南的烏鎮,發的顏色是它古老的墨韻
;幾許青絲更添雨的柔情
;柔亮更顯幾分嫵媚。
思緒飄遠,分了神,手中的茶杯輕輕的晃了一
下,懷中的書跌落在地上,外面的樹葉隨冷風緩緩擺
動。冬天,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來
了。不知月亮那邊的外婆過得可好?
想起以前那個落寞的我,從不知茶是

『捌』 藍色的樂迪

可能是某一個小孩子的氣球🎈丟了吧

閱讀全文

與樂迪到印度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盟友為什麼反目成仇 瀏覽:59
中國抗疫美國做了什麼 瀏覽:543
英國企業移民申請多久 瀏覽:860
菲律賓男籃和伊朗男籃哪個強些 瀏覽:287
印尼枇杷丸怎麼沒有保質期 瀏覽:629
印尼5萬元摺合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58
印尼明丹島有什麼特產 瀏覽:665
巴厘島都什麼地方用印尼盾 瀏覽:636
義大利語的什麼怎麼說 瀏覽:885
明年中國市場怎麼樣 瀏覽:256
怎麼製作義大利炮簡單版 瀏覽:301
印度一般溫度多少 瀏覽:873
英國人經常玩什麼球 瀏覽:372
中國攝影大賽哪裡好 瀏覽:860
中國和外國發消費券哪個好 瀏覽:896
美國導航是怎麼到伊朗的 瀏覽:315
義大利歐式傢具怎麼樣 瀏覽:467
摩洛哥和伊朗滾球是什麼意思 瀏覽:370
坐飛機去越南怎麼樣 瀏覽:87
上合會為什麼沒有伊朗總統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