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為什麼要進口糧

印度人為什麼要進口糧

發布時間:2022-05-22 06:48:23

㈠ 同屬人口大國的印度能向全球出口糧食,可中國卻到處購買

中國從古至今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尤其是在袁隆平成功發明雜交水稻之後,我國絕大一部分人都能解決自身吃飯的問題。可是雖說雜交水稻的研發成功解決了我國的糧食問題,但身為一個糧食大國,每年卻還要向國外購買大量的糧食,而同樣身為人口大國的印度卻能自給自足,同時,每年還能向外銷售大量的糧食。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雖說中國在糧食生產方面沒有印度那麼的強大,但是在其他行業,我國的技術都是站在金字塔的最頂端的。所以說,除了每個國家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域特長。

㈡ 印度大量進口糧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多嗎

恩,是的。印度人口世界第二,雖然耕地面積居亞洲首位,但是由於人口過多,還是缺糧。

㈢ 為何印度大量出口糧食,而我國卻大量進口糧食呢

中國幅員遼闊,還是要大量進口糧食,而印度自己都吃不上飯,人均糧食佔有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卻還要大量的出口糧食。印度出口大米一年超過1000萬噸,占整個國際市場大米出口水平的四分之一,為什麼吃得飽飯的中國,還要大量進口糧食,而吃不飽飯的印度卻要大量出口糧食呢?這是有重大原因的。

印度甚至一度人均佔有糧食低於一年192公斤,這個數字已經很危險了,和可能馬上就要跌破到飢荒的狀態了,所以印度政府頒布了禁止糧食出口。結果這樣一個禁令,僅僅實行了兩三年就被廢掉了,因為印度大量地主游說政府,老百姓買不起國家有沒有錢放開收購,印度地主是不能讓自己的糧食荒廢掉的,又不願意降價賣給印度老百姓,所以糧食禁令短短三年就被廢掉,印度糧食出口量又恢復到了世界四分之一的水平。

㈣ 印度以前為什麼糧食要大量進口,做卷子的時候說是因為風暴潮多。但是現在印度也多風暴潮啊!!

應該最主要的是因為生產水平和進出口政策的不同。 印度農業基本屬於傳統農業,所以對氣候和雨水等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很大,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經常遭受季風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災害。據統計, 1951—1983年的32年間,因旱澇災害而造成農業減產的就有13次之多。二是以傳統的生產工具和手工勞動為主,現代投入較少。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70%的耕地無灌溉設施,靠雨水灌溉。在農業投入物總值中,現代投入僅佔9.66%(1955/56年度),70年代中期上升到61.98%。農業先進技術大都局限於小麥和水稻,而對豆類和油料作物沒有重大影響,造成這些作物產量低下,每年需進口大量食油才能滿足國內需要。這—切反映在印度的農業生產率和農民收入都較低。全國2/3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但每個農業勞動力創造的價值為非農業勞動力1/3。例如,1988/89年度,每個農業工人每年的實際收入是420.5盧比,而非農業工人為783.8盧比,高出83.6%。這還表現在印度農作物的單產水平較低。一些作物的單產水平低於東南亞許多國家。例如根據糧農組織的資料,每公頃稻穀和小麥的產量,印度分別為2817公斤和2420公斤,我國則分別是5869公斤和3318公斤。 印度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狀況,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1957年以前,農產品貿易是順差,但規模不大,而且具有「飢餓出口」性質;從1957年起,隨著糧食進口量的不斷增加,農產品進口逐漸大於出口,成了—個農產品的凈進口國;進入70年代以後,特別是1975年實現糧食基本自給以後,農產品進出口逐漸平衡並略有出超。 40餘年來,印度農產品的對外貿易格局發生了—些變化,在6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出口農產品主要是—些傳統產品,如茶葉、咖啡、香料和煙草,1965年這些傳統出口品占農產品出口總值的52.4%。在60年代中期以後,印度政府—方面增加傳統出口產品的技術投入,力圖保持其市場份額不致下降;另—方面利用本國廉價勞動力和多種農業氣候條件的優勢,發展其他農產品以及園藝、畜牧、漁業和蠶業產品,並逐步增加了大米、水果、蔬菜、肉類和海產品的出口量,從而改變了出口農產品的品種結構。 印度政府1994年「關於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調查表明,具有高度出口競爭力的產品有大米、香料、蔥、荔枝和肉類等,具有中等出口競爭力的產品有小麥、芒果、馬鈴薯、番茄罐頭等,沒有競爭力的產品有玉米、高粱和蘋果等。此外,印度的棉花和煙草在世界市場上也具有比較優勢。目前印度大米出口值佔世界貿易的4.5%。 在70年代中期以前,進口農產品主要是小麥、大米、原棉和食油。1965年進口糧食占進口農產品總值的66%。在70年代中期以後,除個別年份外,基本上沒有凈進口糧食。原棉在1976年以前是大宗進口產品,1965年進口原棉占進口農產品總值的12%,但從1977年開始轉為大量出口,1990年出口原棉占出口農產品總值的15.7%。食用油在70年代中期以前只有少量進口。1965年進口食用油占進口農產品總值2.32%,在70年代中期以後進口量逐年增多,1985年進口食用油占進口農產品總值的43%,1988年佔27.2%。這反映出糧食生產增長,而油料的供求關系趨緊。 40餘年來,農產品進出口的地區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在70年代後期以前,印度的農產品出口主要面向發達國家。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例如,1970—1977年期間,在印度農產品出口總額中,發達國家的份額大致保持在50%左右,前蘇聯、東歐佔22.5%。在70年代後期以後,隨著品種結構的變化,逐步增加了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進入80年代,亞太地區市場保持了上升勢頭,印度大米出口到西亞,肉類出口到東亞和中東,魚和海產品出口到日本,水果、蔬菜和香料出口到西亞。在印度農產品出口額中,亞大地區的份額從1990/91年度的30.8%上升到1993年的39%。 從1991年起,印度政府實施了新的經濟計劃,這個計劃的重點是最大限度地增加農產品的出口。到1996年,農產品出口預計增加1倍多,達到50億—60億美元。

㈤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球出口糧食,而中國要滿世界買糧食

印度作為中國的鄰國,國家人口總數量和中國不相上下(13-14億之間),具體誰是第一還有待新一輪的權威統計。但是同樣是人口大國,目前中國在糧食方面,仍然在選擇進口,反觀印度,早就已經成了世界上的糧食出口大國,造成如此之大的區別究竟是因為什麼,難道中國的糧食產量還不如印度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從整體上來看,印度和中國在糧食進口和出口的方面並沒有可比性,印度整個國家的糧食產量也只不過是中國的三分之一,而且中國要照顧到的人口遠遠要比印度多,畢竟印度是不需要理會底層「賤民的」,只要能夠滿足上層群眾,剩下的糧食都是「盈餘」。這就是為什麼同樣作為人口大國,印度仍然能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糧食的原因。

㈥ 印度自己不夠吃,為何還要把糧食出口到國外

‍‍

印度的糧食即使自己不夠吃,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要出口到國外,這是為了能夠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如果不出口的話,那麼就沒有貿易,如果貿易不通暢,經濟發展的道路就會受到影響。

印度的消費與經濟增長隨著這幾年還是有發展前景的,再加上印度的生產周期以及雙邊關系歷史之間獨特的市場動態,顯示了印度對農業市場的特殊價值。

鑒於越來越多的商業農業與其他貿易夥伴的自由貿易協定,甚至是邊際實際或未來假定的關稅優勢,都可能對其他國家買家,特別是加工成品供本地消費的投入產生重要影響。

而且如果出口的話還能夠收到關稅,這要比自己在印度的城市當中去買賣糧食所獲得的利潤高許多,本來印度它就屬於農業大國家人口多,但是為了能夠提高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相信印度的政府肯定會選擇犧牲一部分的人民來成就大事情。

‍‍

㈦ 為什麼印度在人均糧食產量只有中國一半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大量出口,而中國卻要大量進口糧食

首先,糧食有許多種,包括玉米、大豆、紅薯、大米、小麥等印度和中國的糧食作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有很大的差別。

題目中可以作為人們日常吃的糧食只有大米和小麥,而在這兩種作物上,印度和中國的糧食產量的差距不是那麼的大,中國的大米產量1.44億噸,小麥產量有1.26億噸,總量共2.7億噸;而印度的大米產量約1億噸,小麥產量有0.9億噸,總量共1.9億噸。

而且,印度的主要經濟來源就靠農業,所以貧窮的人們需要通過賣出糧食來讓自己獲得錢財買一些生活必需品,維持生活的正常運轉。而中國則不一樣,擁有現代化的農業工具。

㈧ 同為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對外出口糧食,中國滿世界買糧食

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印度之所以會對外出口印度大米,是因為他們急需用錢,而我國之所以要購買大米,是因為我國人口對大米需求量高於國內生產大米的總量,國內的大米不夠吃,那就只能去外面購買。

01、印度出口大米的原因

印度雖然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經濟發展並不完善,印度國家經濟來源靠的就是對外出口大米。印度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適合種植大米,每年印度大米的產量,都要高於印度人民的消耗量,這么多優質印度大米,留在國內他們也吃不完,不如賣出去增加經濟收入。

還有個原因是因為現在我國人口雖然巨大,但是願意去種地的人少之又少,毫不誇張的說,在我國有不到一億的人在種地,卻有十幾億的人在等著吃,國家也是被逼無奈只能去國外進購大米。

㈨ 印度人忍飢挨餓,為何還要向我國大量出口大米

一直以來,農業都是我國非常重視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我國又是一個人口十分稠密的國家,正因如此,我國對農業是非常重視的。像袁隆平這樣的水稻專家,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受到了廣泛的愛戴和贊譽,可見我國對農業的重視程度。

相比之下,我國就顯得理智多了,雖然我國幅員遼闊,但是由於地形復雜,可用的耕地卻不多,目前我國除了大力發展農業之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主要進口大豆和水稻等等,畢竟要做到「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㈩ 中印同為人口大國,為啥一個要進口糧食一個要出口

眾所周知,中國和印度分別為世界上的人口第一、第二大國。人口多,所消耗的糧食量自然也巨大。所幸,袁隆平爺爺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正是有了這雜交水稻,才解決了人口大國“吃飯難”的問題。如今,我國人民再也不用忍飢挨餓,這都得感謝袁隆平老爺爺。

不過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

我國既然是產糧大國,為何每年還要大量進口糧食?印度同樣也是人口大國,為何卻是糧食出口大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差異呢?

當然,我國大量進口糧食的原因還有很多,主要就是上面這三條。雖然我國糧食產量大,但我國也是超級人口大國,所消耗的糧食也是非常巨大的。

只有大量進口糧食,才能更好地解決糧食供給不足的問題,讓我國人民都能吃上飽飯,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樣,想要吃上一頓飽飯都是奢望。

如今,國家富強了,吃上一頓飽飯已經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了。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為什麼要進口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明丹島有什麼特產 瀏覽:665
巴厘島都什麼地方用印尼盾 瀏覽:636
義大利語的什麼怎麼說 瀏覽:885
明年中國市場怎麼樣 瀏覽:256
怎麼製作義大利炮簡單版 瀏覽:301
印度一般溫度多少 瀏覽:873
英國人經常玩什麼球 瀏覽:372
中國攝影大賽哪裡好 瀏覽:860
中國和外國發消費券哪個好 瀏覽:896
美國導航是怎麼到伊朗的 瀏覽:314
義大利歐式傢具怎麼樣 瀏覽:467
摩洛哥和伊朗滾球是什麼意思 瀏覽:370
坐飛機去越南怎麼樣 瀏覽:86
上合會為什麼沒有伊朗總統 瀏覽:294
中國有多少取名叫於睦岩 瀏覽:138
印尼皮皮蝦叫什麼 瀏覽:148
英國飛迪拜航班什麼時候恢復 瀏覽:642
英國農業旅遊怎麼發展 瀏覽:986
為什麼印度人都是皮包骨 瀏覽:850
伊朗老人怎麼樣 瀏覽: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