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武術的溯源
卡拉里帕亞特從理論上說源於「特努爾吠陀」。「特努爾吠陀」是古代印度婆羅門教最根本的經典吠陀中「夜柔吠陀」的一部分,是記載搏擊術的經典。
卡拉里帕亞特的發祥地是南印度喀拉拉邦,並主要在該邦流傳。「卡拉里帕亞特」意為在卡拉里或訓練場進行的搏擊訓練。「卡拉里」一詞源於梵文「卡路里卡」,即軍事訓練場地。 1500年,葡萄牙人打破了馬拉巴的平靜。17世紀,葡萄牙殖民地落入荷蘭人手中。18世紀中葉,英國人趕走荷蘭人,接管了馬拉巴地區。
殖民者在當地實行殘暴的統治,英國人的統治尤其暴虐。為了防止人民反抗,統治者關閉了卡拉里,並明令禁止民間練習卡拉里帕亞特,遂使卡拉里帕亞特逐漸衰落,瀕臨消亡。19世紀末,古魯卡爾柯達哈爾·卡那蘭和他的徒弟及其他一些古魯卡爾立志振興卡拉里帕亞特。他們在喀拉拉各地開設卡拉里,集各個流派所長,廣納學生,推廣卡拉里帕亞特。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喀拉拉的卡拉里帕亞特恢復了生機。全邦各地共有120多間卡拉里,每間卡拉里一般有學生二三十人。卡拉里帕亞特主要流行在喀拉拉北部的卡利卡特、卡努爾、維舒爾,南部的特里凡得琅、甘耐庫馬利,以及泰米爾納德邦的首府馬德拉斯。
卡拉里帕亞特有三個流派。各流派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訓練方式和風格有所不同。
㈡ 要想練武先學跳舞:印度錫克人的蓋撻武術
蓋撻是印度尚武的錫克民族的武術,盛行於信奉錫克教的旁遮普邦。蓋撻的錫克語字面的意思是「真知的武器」,是一種武技與信仰兼修的武術。事實上,蓋撻其實就是為捍衛錫克教而產生的。今天它仍是錫克青年喜愛的運動,在各種錫克教節日里,總能看到錫克青年演練蓋撻。
▲盾配劍是真正具有實戰意義的劍術,也是錫克劍術的高級階段,據此可迎戰多種武器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魏兵,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㈢ 印度有武術嗎 是怎樣的武術 和中國的武術相比怎樣 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的武術比較厲害
印度有武術,他們的武術叫:卡拉里帕亞特
達摩的故鄉——卡拉里帕亞特
中國人常說「天下功夫出少林」,又說少林功夫實為天竺僧達摩所傳。學術界人士對此多持否定態度。換一個角度看,這種說法可能自有它的道理。據《高僧傳》載,達摩是南天竺香至國的王子。達摩來到登封少室山,面壁九年,可以認為是卡拉里帕亞特修持的瑜伽功。他所傳易筋經,其內容必有與卡拉里帕亞特功夫相同處。
細細推算,卡拉里帕亞特鼎盛的時期,正是中國的明代。中國航海家鄭和率寶船隊先後七次航海,並且數次到達喀拉拉的小葛蘭國(今奎隆)、柯枝國(今柯欽)、古里國(今卡利卡特)。據載,當時鄭和代表明朝政府賜予當地土王誥命、銀印及諸頭目冠服等物品,並立石碑為記。這說明喀拉拉與中國的關系源遠流長。喀拉拉的漁網及一些生產用具是由中國流傳去的。喀拉拉的王宮廟宇建築頗似中國漢唐風格。
卡拉里帕亞特訓練中一些方法與中國武術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卡拉里帕亞特的步法與中國武術摩擦步很相似。棍術用雙陰把,棍法靈活多變、兇猛,少林武術又以棍法見長。
更詳細的可以參見:http://www.sportsol.com.cn/news/zhws/2004-06-09/1903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