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有什麼著名文明

印度有什麼著名文明

發布時間:2025-05-16 04:03:50

❶ 鍏鍏冨墠2500騫磋嚦4涓栫邯鍚庡崐鏈燂紝鍗板害閮界粡鍘嗕簡鍝浜涙枃鏄庢椂浠o紵

鍏鍏冨墠2500騫磋嚦鍓1750騫淬傚嵃搴︾殑鍗板害娌蟲祦鍩熶駭鐢熶簡鏈鏃╃殑鏂囨槑鈥斺斺滃搱鎷夊笗鏂囧寲鈥濄傞偅鏃朵漢浠宸茬粡浼氬埗閫犻潚閾滃櫒銆傚ぇ綰﹀湪鍏鍏冨墠13涓栫邯鑷沖叕鍏冨墠7涓栫邯錛屽嵃搴﹁繘鍏ヤ簡鈥滃悹闄鏂囨槑鈥濈殑鏃朵唬錛岃繖鏃跺凡緇忓艦鎴愪竴浜涘皬鍨嬬殑濂撮毝鍒跺浗瀹躲傚埌鍏鍏冨墠6涓栫邯鈥斿叕鍏冨墠4涓栫邯錛屾槸鍗板害鍒楀浗騫跺瓨鐨勬椂浠c傚叕鍏冨墠326騫達紝甯岃厞椹鍏墮】鍥界帇浜氬巻灞卞ぇ鏇劇巼鍏典鏡鍏ュ嵃搴︽渤嫻佸煙錛岃櫧鐒朵負鏃惰緝鐭錛屼絾甯岃厞鏂囧寲瀵瑰嵃搴︽枃鍖栦駭鐢熶簡涓瀹氱殑褰卞搷銆傚叕鍏冨墠321騫達紝鍗板害璧惰蛋椹鍏墮】渚電暐鑰咃紝寤虹珛浜嗚憲鍚嶇殑瀛旈泙鐜嬫湞銆傚瓟闆鐜嬫湞鐨勭涓変唬錛屽嵆闃胯偛鐜嬫椂鏈燂紝鍥藉娍鏈涓哄己澶э紝鍩烘湰涓婄粺涓浜嗗嵃搴﹀叏澧冦傞樋鑲茬帇姝誨悗錛屽嵃搴﹀張琛拌惤錛屼笖涓嶆柇鏈夊栨棌鍏ヤ鏡錛岀洿鍒4涓栫邯鍚庡崐鏈燂紝鍗板害鎵嶉噸鏂板緩絝嬩簡鍗板害澶ч儴鍒嗛嗗湡鐨勭瑘澶氱帇鏈濄傝繖鏄鍗板害濂撮毝鍒剁ぞ浼氱殑鏈鍚庝竴涓闃舵碉紝涔熸槸灝佸緩紺句細閫愭笎褰㈡垚鐨勬椂鏈熴

❷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

印度文明

印度是南亞國家,以印度河的梵文名稱「信度」或其變音「興都」,印度河流域是古代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故以此命名。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從遙遠的西方帶有先進技術的農民遷徙到肥沃的印度河流域,他們在此修建了運河,沿河的部落逐漸發展成為城市。公元前1500年左右,位於俄羅斯南部的雅利安人侵入此地,成為古代印度的主要居民。印度河流域最大的城市遺址是哈拉巴,因此也稱這一時期的文明為「哈拉巴文化」。

印度文明的搖籃

恆河,印度文明的搖籃。印度人民尊稱它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在印度神話中,恆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馬華特。印度教徒視恆河為聖河,認為以恆河聖水沐浴可以凈罪。恆河流域孕育著印度——月之國的民族。

約公元前2500年,由印度原始居民達羅毗荼人建立的奴隸制國家開始在印度河流域產生。公元前2000年中葉,屬於印歐語系的一支游牧部落(即雅利安人)從中亞高原南下,他們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開始向國家過渡。公元前6世紀,印度的恆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個小國,這就是印度歷史上的「十六國時代」,又稱列國時代。

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在古印度,盛行原始的宗教崇拜,尤其是崇拜牛,常把戰爭稱為「渴望得牛」,為此還舉行盛大的宗教儀式,而這些儀式非常復雜、神秘,因此僧侶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於是,以祭司為職業的僧侶集團便形成了,即婆羅門種姓。後來,這些掌管宗教大權並為武士出謀劃策的婆羅門,享有大量的財富和權利,成為第一種姓;剎帝利則是國王、武士和官吏等軍事貴族,他們儀次於婆羅門,是第二種姓:從事農、商和手工業等的自由民,他們屬於第三種姓吠舍;第四種姓稱首陀羅,他們是那些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貧困破產和喪失土地的人,其中有許多人是奴隸。很明顯,第一、二種姓是統治階級,第三、四種姓是被統治階級。為了使雅利安人永遠凌駕於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之上,婆羅門剝奪了首陀羅參加「薩特拉」的資格。「薩特拉」是宗教的再生禮,因此,位列前三的雅利安人被稱為「再生族」,而首陀羅則被稱為「一生族」。除了這四種姓以外。土著少數民族和不同種姓之間所生的子女被視作第五種人,即「賤民」。他們是最低層的人。

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中一種以階級為基礎的特有的等級制度。印度從古至今,歷經了幾種不同的社會形態,但是種姓制度在宗教和法律的保護下一直延續下來,並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所發展。種姓制度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印度社會經濟的發展,直到今天都沒有完全消除。

印度古代的歷法

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隨著灌溉農業的發展,印度已經有了相當精確的歷法。在早期的吠陀中有零星的記載,例如在《梨俱吠陀》中有十三月的記載。《鷓鴣氏梵書》將一年分為春、熱、雨、秋、寒、冬六季;還有一種分法是將一年分為冬、夏、雨三季。《愛達羅氏梵書》記載,一年為360日,十二個月,一個月為30日。但實際上,月亮運行一周不足30日,所以有的月份實際不足30日。印度人稱為消失一個日期。大約一年要消失五個日期,但習慣上仍稱一年360日。印度古代還有其他多種歷日制度,彼此很不一致。在印度歷法中有望終月和朔終月的區別。望終月是從月圓到下一次月圓為一個月:朔終月以日月合朔到下一個合朔為一個月。兩種歷法並存,前者更為流行。印度月份的名稱以月圓時所在的星宿來命名。對於年的長度則用觀察恆星的偕日出來決定。《吠陀支節錄——天文篇》已發明用諧調周期來調整年、月、日的關系。一個周期為五年,1.830日62個朔望月。一個周期內置兩個閏月。一朔望月為29,516日,一年為366日。公元一世紀以前大約一直使用這種粗疏的歷法。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他的母親摩耶王後年近五十時才懷孕。按照印度的習俗,她應該回娘家分娩,結果途經蘭毗尼,在樹下乘涼時生下了喬達摩·悉達多。喬達摩·悉達多出世7天之後,母親去世,父親凈飯王就把釋迦牟尼交給摩耶王後的妹妹摩訶波閣波提王妃撫養,王妃對他悉心照料。給予了無微不至地關懷。16歲時,他和拘利城公主耶輪陀羅結婚,後來生子羅怙羅。29歲時,他放棄了王宮的安逸生活,棄家外出尋道。

最初,釋迦牟尼向一些著名的婆羅門學者求教,後來依照他們的說法,成為一名苦行僧,進行了長達6年的艱苦修行。由於過分勞累和營養不良,甚至暈倒在地。醒來後,他意識到苦修並不能帶來任何成效。他慢慢走進尼連禪河,用河水將身上多年的積垢洗凈,然後又吃了牧女善生送給他的乳粥,等到體力恢復以後。他離開了尼連禪河,准備前往婆羅捺斯,在行進的路上,釋伽牟尼來到了一個叫做伽耶的地方,在那裡他看到了一棵菩提樹。於是,他便坐在樹下打坐,想以此獲得解除人生苦難的終極辦法,並發誓「不獲佛道,不起此座」。經過49天的冥思苦想,他終於大徹大悟,創立了佛教的基本教義。

佛教的基本教義

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的思索,構成了以四諦說為核心的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四諦說,即苦諦(人生皆苦)、集諦(苦的原因)、滅諦(徹悟苦的原因,達到「涅槃」的境地)和道諦(通過修道達到「涅槃」的途徑)四種真理,人們通過修行、斷惑、涅槃,最終成為阿羅漢(「不生」的意思),而不再墜人人世的輪回。此外,佛教要求其徒眾終身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出家修行的男子稱「比丘」,女子稱「比丘尼」,他們必須剃去頭發,身著僧袍,從家庭生活中完全脫離出來:在家修行的男子稱「鄔波索迦」,女子稱「鄔波斯迦」。出家的信徒組成社團,稱作「僧迦」。參加社團的人只能靠布施生活,不得擁有私產。每一個佛教徒都有遊方傳教的義務。

❸ 古代印度文明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有什麼文明

在納巴達河和達布蒂河護衛下的溫迪亞山脈和薩特普拉山脈,將印度攔腰截為南北兩部分。印度南部另有隆起的德干高原做屏障。在北部邊境,興都庫什山脈、蘇萊曼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了難以逾越的壁壘。古城市遺址——卡利班甘、哈拉帕和莫亨焦-達羅——全都緊靠印度河及其支流。印度河文明瓦解後,居民區開始移向孔雀王朝崛起的恆河流域。 約公元前2500年的莫亨焦-達羅遺址出土的青銅舞女像。人物形象的風格獨特,甚至有些抽象,但十分傳神地表達了舞者的興致和動態。(National Museum of India) 印度河流域居民的藝術和他們非凡的城市規劃,也是全然獨具特色而與蘇美爾無關。他們用的印章與美索不達米亞之前或同時代的印章極為相似,而我們知道,最晚從公元前2500年起,兩地之間已有貿易往來,因為這一時期的印度物品已在蘇美爾發現,蘇美爾的物品也在印度發現。看來十分可能的是,由於印章大概主要用於標志財產或貨物的所有權,印度河的居民在與蘇美爾人的貿易過程中採納了它們。 印度河文明究竟何時出現難以確定,粗略的估計應早於公元前3000年。城市遺址,包括卡利班甘、哈拉帕和莫亨焦-達羅這三處主要遺址,都緊靠印度河或其支流,這些地方的地下水位都很高。最深的(也是最古老的)遺址如今都在今天的地下水位以下,這給考古發掘工作造成嚴重困難。自從這些古城市在大約5000年前建成以來,江河流向發生了很大變化。洪水和沉積的淤泥已將大多數最早期的證據沖走、埋葬或淹沒。與尼羅河三角洲一樣,由於同樣一些原因,我們沒有可能再看到比我們目前所能證明的更久遠的早期階段。迄今能夠確定的最古老文物的年代都集中在公元前2500年前後,但它們全來自遺址較高層面,因而必然來自城市文化已經相當先進的時期。在文明開始形成的階段,它的發展比較緩慢,因而可以設想,它應該比公元前2500年更早許多個世紀就開始了。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這一時期內,它演進並建成首批城市,達到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公元前2500年的形式和水平。因此,公元前3000年這一推測較為合適,盡管仍然是一個帶任意性的整數。 我們不知道這些城市的建設者們怎樣稱呼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居住地。我們今天用的是現代地名——如莫亨焦-達羅的意思是「寂靜的地方」。希臘人把他們在亞歷山大時代遇到的地方稱為India,這個名稱起源於雅利安人給那條河起的梵語名字Sin,由此聯想到India大概就是指的印度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區。波斯人及印度人自己用的名稱是Hind,顯然與Hin、Hinism和Hinstan(意思分別為印度、印度教和印度斯坦——斯坦意為「國家」)以及印度河下游的Sind或Sindh(信德省)同詞根。有關印度的第一部外國人記述是波斯人在居魯士大帝居魯士大帝二世(CyrusⅡ the Great,公元前590/前580~約前529),波斯政治家,伊朗西北部古代國家米底的國王之外孫。在約公元前550年起兵造反,進攻他的外祖父,獲勝後繼承米底王位。——譯者(公元前550~前530年在位,其帝國曾短暫兼並印度西北部疆土)時代所寫;波斯人將Sind或Sindh改回到Hind或Hinsh,從而最後確定下來並沿用至今。 與蘇美爾人的貿易從水陸兩路進行。水路通過印度河入海口附近的洛塔爾港口,那裡有石砌大碼頭和倉庫遺跡。所有這些,都與一個顯然屬於哈拉帕文化(印度河文明的一個別名)的城市有關。這里及哈拉帕印度的另一些地方,都發現了蘇美爾的貨物,蘇美爾也發現了哈拉帕的貨物,而在這兩地之間巴林島上一處遺址則發現了兩地的貨物,看來它曾經是一個大貿易中心,是來往蘇美爾的許多貿易路線的交會地。蘇美爾文獻談到一個名為迪爾穆恩的地方,是從他們河流入海口向南航行數天即可抵達之處,大概就是指的巴林。那裡有來自東 方美魯哈地方的商品:象牙、孔雀、猴子、精美的石頭、祭祀用的香和調味品,總之有聖經上說的「猿人、象牙和孔雀」。美魯哈肯定就是印度,但究竟是蘇美爾人到了印度、還是印度人或中間商把貨物運到迪爾穆恩,則尚無定論。 印度河文明的城市米諾斯,希臘文化中克里特某個統治者或其朝代的名字。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把他發現並挖掘出土的克里特文化稱為米諾斯文化。——譯者 印度河文明的兩件明顯不同的文物:莫亨焦-達羅的祭司模樣人像和哈拉帕的殘缺人體軀干。風格獨特的「祭司」很像米諾斯①(克里特)藝術,人體軀干則頗似古典希臘藝術。兩件文物都來自印度河文明,表明它們可能製作於不同時期,因而反映了風格隨時間的演變。(左:Stella Snead/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右:Borromeo/Art Resoure, NY)印度河文明最驚人之處也許是它的城市規劃設計,幾乎每座房屋都有水井、供水管道系統、浴室和廢物排放管道或排水溝。如此發達的城市建設實為古代任何地方所未見,甚至西歐和北美要到19世紀晚期才有類似規模的成就。滋養這些城市的河流供給城市的市政用水,是從上游靠自流方式引來的,這一方式後來為數代莫卧兒皇帝用來給他們在德里及阿格拉的宮殿供水。印度河文明的居民對私用水源的重視,說明印度人特別強調沐浴、洗滌以及祭祀儀式的純潔。已經發現的宗教人物多種多樣,但其中很多似乎是印度的創造及破壞之神濕婆、豐收之神、以及主管出生-生命-死亡-再生循環之神的古代形象;還有最早的瑜伽瑜伽是印度教的一種哲學,它規定了嚴格的精神及肉體磨煉,以求達到與宇宙精神合一。修行者,那時就已經表現為坐姿、抱臂並定睛凝視來世的形象。始祖女神、男性生殖器形象以及牛崇拜,提供了與古典及現代印度文明之間聯系的另一些線索。有些學者指出,印度特色的轉世及無窮生命輪回觀念就曾經是哈拉帕人的信仰。確實,包括宗教及其他成分在內的大部分傳統及現代印度文化的根源,都能在由印度河文化拼合成的圖景中找到或推斷出來。 有隆肉的公牛。印度人對牛的尊敬起源於印度河文明。(Jehangir Gazdar/Woodfin Camp & Association)這些古城市的房屋驚人地相似,說明社會分工還不很細;房屋沿著規則的街道排列成半格柵式圖案。有少數較大的建築,而大多數城市的較大建築中都有一間公共澡堂,可算是最大的單一結構體;另一些較大建築可能是市屬糧倉或棧房。我們尚不認識的這些城市居民留給我們的藝術,不僅品質高超而且形式極其多樣。多樣性可能表示它們是在一個藝術風格發生了變化的很長時期里創造的,恰如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在1000年內風格的變化:抽象派、現實派、理想派,等等。最吸引人的藝術品是大量形態各異的泥土或木頭製造的兒童玩具,其中有極小的牛拉的極小的車和會爬繩的猴子。這說明當時的社會已經繁榮到能夠生產這類非必需品——這是灌溉農業高生產力的貢獻——而人也具備了受欽佩的價值。另外,這些遺址中很少見到武器或其他戰爭跡象,看來那裡的文明是平和、仁慈、有高度組織的高級文明。印度的土產棉花也是在這里最早用於織布制衣,這一創新晚得多才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動物雕塑和淺浮雕,包括很多印章上的作品,工藝極其精良,其中大量牛科動物形象多為我們熟知的弓背牛,說明從那時起牛已經受到尊敬。這些以及其他證據使我們相信,早在哈拉帕時代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和非暴力要求,這些都是印度人一貫強調偉大生命鏈條和萬物同源的標志。 印度河文明居民的主要食用農作物是小麥,它最初可能是從西方地區引進的;作為補充的有大麥、豌豆、菜豆、油用種子、水果和蔬菜以及家養牛和羊的奶產品。工具用青銅、石頭和木頭製造,較晚的若干世紀中出現了鐵,並被用於製造比如車輪軸的銷釘。只是到了印度河文明末期,水稻才以次要作物出現,那是通過與恆河流域交往而從東南亞原產地輸入的。甘蔗也是印度土產,並在印度河流域最先人工種植,但今天在灌溉系統更優的恆河流域種植更多。在印度河地區,靠近河邊的地塊不但必須加以灌溉,而且一再遭受無規律的、偶爾災難性的洪水之害。相繼建造的堤堰遺跡說明,甚至保護城市本身免遭洪水或河流改道之害的努力並非總能成功。在這片平坦、半乾燥或甚至沙漠地區,沒有可用於建築的石料,城市是與蘇美爾一樣用曬乾的土坯或燒制的窯磚建造的。燒磚用的燃料或取自河邊的樹叢(很快就消耗殆盡),或從林木更茂盛的丘陵或河流上游多山地區運來。哈拉帕的廢墟最早在1850年代由一位英國軍事工程師進行了考察,他敏銳地注意到,承包鐵路道渣的印度人給他送來的磚塊和其他碎片的尺寸很奇怪,同樣奇怪的還有某些碎片上的符號,其實那就是印度河文明的書寫體實物樣品。這位工程師追根溯源一直追到哈拉帕遺址,並且意識到那些都是比當時已知印度文明更古老的一種文明的遺物。

閱讀全文

與印度有什麼著名文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哪裡可以代辦義大利簽證 瀏覽:284
為什麼去英國留學的人還要回國 瀏覽:947
中國人如何加入巴基斯坦 瀏覽:142
在印尼怎麼查詢駕照信息 瀏覽:350
越南有多少人被蛇咬了 瀏覽:539
中國古代官員到基層體驗叫什麼 瀏覽:699
修麗可英國多少錢 瀏覽:960
印度新年什麼時候 瀏覽:375
印度參加日本奧運會多少人 瀏覽:456
伊朗為什麼會誤射飛機 瀏覽:398
印度一周新增多少例 瀏覽:223
越南產上塔油治什麼病 瀏覽:446
疫情期間伊朗飛廣州需要什麼 瀏覽:951
如何舉報工廠使用越南工人 瀏覽:712
一塊人民幣對越南盾多少 瀏覽:572
在印尼可以怎麼玩 瀏覽:250
中國手錶都產自哪裡 瀏覽:379
越南人是怎麼做豆腐的 瀏覽:927
越南石金錢龜長到一斤能賣多少錢 瀏覽:419
德國侵佔義大利哪裡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