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有哪些節日
世界各國節日一覽表
一、 美國
1. 元旦節(New Year's Day), 每年1月1日慶祝新的一年開始。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2. 林肯誕辰(Abraham Lincoln's Birthday), 每年2月12日。
3. 聖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 ),每年2月14日又稱"情人節"(the lovers' day)。
4. 華盛頓誕辰(George Washington's Birthday),每年2月22日。
5.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 ), 每年3月17日, 是悼念愛爾蘭的守護神聖帕特里克的節日。
6.復活節(Easter Day, Easter Sunday),一般在每年春分後月圓第一個星期天, 約在3月7日左右。
7.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每年4月1日, 在 4月1日受到惡作劇愚弄的人稱為"四月愚人" (April ools)。
8.母親節(Mother's Day), 每年5月份的第2個星期日,表示對母親的尊敬。在家裡兒女們和父親給母親買些禮物
9.陣亡烈士紀念日(Memorial Day), 每年5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10.國旗日(National Flag Day),每年6月14日。
11.父親節(Father's Day), 每年6月份的第3個星期天,表示對父親的尊敬。
12.國慶節(Independence Day), 每年7月4日.
13. 勞動節(Labor Day), 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 表示對勞工的敬意,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4.哥倫布日(Columbus Day),每年10月12日。
15.萬聖節(Halloween;Eve of All Saint's Day), 每年10月31日。
16.萬靈節(All Soul's Day), 每年11月2日。
17. 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每年11月11日
18. 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上帝所賜予的秋收,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9.大選日 (Election Day), 每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星期二,選舉美國總統。
20. 清教徒登陸紀念日(Forefather's Day),每年12月21日。
21.聖誕節.(Christmas Day),每年12月25日。
二、 丹麥
1,新年
1月1日,丹麥人與世界各國人民一樣慶祝新的一年的開始。
2.懺悔節
2月底。
3.復活節
春分過後第一次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
4.愚人節
4月1日。愚人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
5.國際勞動節
5月1日。這是傳統的勞動人民的節日,也是丹麥的法定假 日。
6.一系列宗教節日
夏季到來後,丹麥有一系列宗教節日。首先是大祈禱日,即復活節後的第四個星期五,這是丹麥特有的一個宗教節日,它把不同的宗教節日集中在這一天。接著是耶穌升天日,即復活節40天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四。然後是降靈節,即復活節後的第七個星期日,開始於6月份。其實這些節日原有的宗教意義都已不復存在,說到底是讓丹麥人在夏季里迎來一個又一個休閑的假日,因為暖暖的太陽、湛藍的天空對丹麥人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
7.憲法日
6月5日。這是丹麥的法定節日,紀念l849年通過的第一部丹麥憲法。
三、 德國
1聖誕節(weihnachten)
聖誕節假期是12月25——26日。
2。元旦(neujahr)
元旦的慶祝活動主要在除夕,即12月31日夜晚舉行。
3。狂歡節(karneval/fasching/fastnacht)
2月10日左右是狂歡節。
4。復活節(ostern)
復活節在每年過春節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和星期一,日期不過定,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
5。國慶節(nationalfeiertag)
兩德同一的慶祝節日,10月3日,放假一天.
四、 法國
1,一月6日:帝王節。
2,二月2日:聖蠟節!
3,四月1日:愚人節。
4,五月1日:勞動節和鈴蘭花節。
5,七月14日,法國國慶節。
6,法國的大假於8月31日開始。許多工廠歇業,大批商店關門。
7,十一月1日。是冥節。
8,11月25日,是聖-喀德琳節,是個地道的巴黎地方節日。
9,十二月25日:聖誕節。
五,芬蘭
元旦節 1 月 1 日
神靈節 1 月 6 日
神靈節是紀念耶穌顯靈的日子。
耶穌受難日和復活節 4 月
具體日期隨基督教年歷而定。基督受難日是復活節前的星期五,復活節是受難日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 星期一。
五一節 4 月 30 日 - 5 月1 日
耶穌升天日 5 月
復活節四十天以後的第一個星期四。
降靈節5 月或 6 月
具體日期隨基督教年歷而定。
仲夏節 6 月
一年中最長一天的那一個星期的星期五 - 星期六。過去一直是在每年的 6 月 24 日 ,但現在已改為離月底最近的一個周末。
萬聖節 11 月
離 11 月 1 日 最近的一個星期六。
獨立日 12 月 6 日
聖誕節 12 月 24-25 日
節禮日 12 月 26 日
節禮日是聖誕節的後一天。
六、加拿大
1,元旦:1月1日
2,耶酥受難日:時間在復活節之前的那個星期五
3,復活節次日:時間在復活節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
4,維多利亞日:5月24日為女王誕辰紀念日,但放假日期為25日前的第一個星期一
5,加拿大日:7月1日
6,公民日:8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
7,勞動節:9月1日,但放假日期為九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
8,感恩節:10份的第二個星期一
9,休戰紀念日:11月11日為紀念二次世界大戰中死難者
10,聖誕節:12月25日
11,節禮日:12月26日
七,挪威
新年 1月1日。
棕櫚主日 復活節前的星期天。
濯足節 復活節前的星期四。。
耶穌受難日。
復活節 4月的第—個星期天。
勞動節 5月1日。
耶穌升天節 復活節40天以後的第一個星期四。
獨立日 5月17日。
降靈節 復活節後第七個星期日。
聖誕節 12月25日
節禮日 12月26日
八,義大利
1月1日元旦,亦稱:新年(非宗教節日)
1月6日 主顯節,亦稱顯現節(宗教節日)
2月14日 情人節(民間習俗節)
情人節,民間風俗節日。
2月至3月 狂歡節,亦稱謝肉節(宗教節日)
狂歡節,亦稱謝肉節,在大齋前一天舉行。一般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間。確定了復活節再往前推41天即為狂歡。
復活節,是慶祝耶穌死後三天又復活的節日,時間在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禮拜天。這是聖誕節後義大利的又一重要節日,一般放假一星期,人們習慣利用這個假期外出旅遊。
3月8日(三八婦女節)
我國第一次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始於1924年,當時在廣州舉行了《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的紀念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通令全國,定3月8日為婦女節。
對三八婦女節,義大利也承認,但一般人並不慶祝,也不放假。
4月25日 義大利解放日(非宗教節日)
5月1日(勞動節)
勞動節
5月(母親節)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6月2日 國慶節(非宗教節日)
國慶節。
8月15日 八月節(非宗教節日)
11月2日 萬聖節(宗教節日)
12月25日 聖誕節(宗教節日)
九、英國
New Years Day
新年,元旦,1月1日
St.Valentine's Day
聖瓦倫丁節(情人節)2月14日
All Fools's Day or April Fools's Day
愚人節4月1日
Good Friday
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
Easter
復活節(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4月)
Easter Monday
復活節後的星期一
Holy Thursday
耶穌升天節(復活節後的40天的星期四)
May Day or Labour Day
五一勞動節
the Spring Bank Holiday
春假(英國5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Mother's Day
母親節(5月第二個星期日)
Memorial Day
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5月26日)
Independence Day
美國獨立紀念日(7月4日)
the Summer Bank Holiday
夏季公假(英國,8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Columbus Day
哥倫布日(10月12日)
Halloween
萬聖節前夕(10月31日)
Hallowmas
萬聖節(11月1日)
Armistice day or Veterans Day
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停戰紀念日(11月11日)
Thanksgiving Day
感恩節(在美國是11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Christmas Eve
聖誕節前夜(12月24日)
Christmas Day
聖誕節(12月25日)
Boxing Day
節禮日(聖誕節次日,如遇星期日,推遲一天)
十、希臘:
新年:1月1日。
主顯節:1月6日。
聖灰節:復活節前的第41天,人們放風箏,吃齋。雅典人聚集在Philopappou山慶祝節日。獨立日和天使報喜節:3月25日,有軍隊遊行。
復活節:在每年3月21日或過了3月21日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勞動節:5月1日,是鮮花盛開的節日。處女死亡節:復活節後的50天。
十月二十八日:紀念1940年希臘拒絕義大利的最後通牒這一意義深遠的事件,有軍隊遊行。
聖誕節:12月25日-26日。酒節:由各地方政府組織慶祝。海軍節:在Faliro舉行慶祝活動。
十一、新加坡
新加坡節日及風俗
新加坡的各民族按照自己的歷法有著不同的節日與風俗。華人有很多傳統的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和衛塞節等。
農歷春節
清明節
是華人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清明日前後兩個星期,人們會攜帶祭品、鮮花,到墳場去掃墓,祭拜祖先。
端午節
新加坡每逢端午節便會舉辦龍舟比賽。
中元節
俗稱鬼節,由農歷七月初一到三十號,整整一個月時間都要設壇拜祭無主陰魂,在這期間有宴會、歌台表演、喊標福物等活動,十分熱鬧。
衛塞節
在農歷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成道及涅磐紀念日。
國慶日(NATIONAL DAY )
□□8月9日是新加坡的國慶日(National Day),這是紀念 1965年新加坡獨立的日子。這一天全國人民會聚在一起,用聲勢浩大壯觀的遊行、集體舞蹈和大型煙花表演來慶祝這一日子
開齋節
馬來人最重要的節日當屬開齋節,每年回歷九月,回教徒從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個月後見到新月才可開齋,回教徒會把家裡打掃干凈,裝飾一番,穿上新縫的傳統服裝,備好各式美食糕點來慶祝開齋節,其熱鬧氣氛與華人的春節不相上下。
哈芝節
是回教徒前往回教聖地朝聖後隔天所舉行的重要宗教儀式,節日訂在回歷十二月的第十天,慶祝儀式主要是宰殺牛羊,感謝真主。
大寶森節
是印度人的節日,又稱屠妖節或萬燈節,家家戶戶會把房屋打掃干凈,在住屋周圍點上燈,迎接守護神和幸運女神,印度興都教徒會舉行盛大慶典,用車載著神像遊行慶祝,有些教徒身上負著鐵架,刺著銀針,向神表示謝恩或贖罪。慶祝中心在小印度一帶。
聖誕節
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是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基督教堂會舉辦特別的慶祝儀式,教徒也會唱聖詩、訪問家庭。每逢聖誕節,烏節路一帶都會張燈結綵,各大商廈都會裝飾一番來吸引眾人,整個街道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耶穌受難節與復活節
耶酥受難節是在每年四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紀念耶穌犧牲的節日,是一個庄嚴的節日,受難節之後的星期日便是復活節,慶祝耶穌的復活。受難節與復活節都是紀念和感恩的節日
Ⅱ 小眾浪漫節日
小眾浪漫節日
小眾浪漫節日,節日是對某一種文化或者傳說信仰的流傳與發揚,通過各種有趣的風俗文化吸引更多人了解和繼續傳承沒有一些很小眾的節日也很有意思,下面分享小眾浪漫節日。
1月9日 菲律賓·黑耶穌節
黑耶穌節(Black Nazarene),又稱黑面拿撒勒耶穌節,是菲律賓馬尼拉最重要的宗教節日,每年1月9日都會有數百萬民眾參加黑耶穌像從基里諾大看台到奎亞波教堂的巡遊活動,真人般大小的耶穌,穿著紫色的長袍,背負著大十字架,膚色異常黝黑。
慶典的最精彩的部分在接近中午時分進行,參加儀式的男士們赤著腳,爭先恐後去搶抬這尊神像,數以萬計的菲律賓民眾,看到黑耶穌被信徒抬出來,就會立刻拚命地往前推擠,希望可以觸摸到聖像,祈求平安喜樂。
二月
2月15日 橙子狂歡節 義大利
進入了21世紀後,在嚴格的歐盟農業政策限制下,義大利農民每年不得不扔掉賣不出去的橙子。他們用橙子代替憤怒的石頭,讓坐在戰車上的小丑扮演邪惡的衛兵。
這樣,人們就得到了一個汁水四濺的狂歡儀式。這很可能是人類紀念歷史轉折點時採用的最瘋狂有趣的方式。每年都有近萬人參加狂歡,用掉的橙子足有好幾噸。
義大利這個國家的美食簡直數不勝數,想知道哪些食物得到旅行者們的首推?登錄TripAdvisor貓途鷹官網看看他們怎麼說!
三月
3月8日 灑紅節 印度
灑紅節有很多的說法,最權威的說法是來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傳說從前有一個暴君不允許人民信奉大神毗濕奴Vishnu,他的兒子卻堅持敬奉大神,於是暴君大怒,指使自己的妹妹、女妖霍利卡Holika在一個月圓之夜燒死王子。
灑紅節的時候,人們用水和五顏六色的顏料互相潑撒、塗抹。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扎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含有草葯的飲品,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灑紅節的活動還包括點篝火「焚燒胡里」等等。印度地域廣闊,各地慶祝胡里節的做法也不盡相同。
3月12日 謝肉節 俄羅斯
謝肉節又稱送冬節,烤薄餅周,是一個從俄羅斯多神教時期就流傳下來的傳統俄羅斯節日。
按照傳統的民間習俗,為期7天的「謝肉節」每天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星期一是迎春日,人們用稻草和布條捆紮象徵冬天的玩偶,並將它們放在家裡。入夜時分,人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載歌載舞。第二天是娛樂日。周三是美食日,是女婿們到岳母家吃面餅的日子。接下來的一天是醉酒日,節日在這一天會達到高潮。星期五是女婿回請岳母吃面餅的日子。小姑子聚會日是在第六天。最後一天是寬恕日,人們在這一天互相請求對方寬恕自己。
3月30日 女兒節 日本
在女兒節的這一天,有女孩的家庭會在家中擺放驅邪消災的人形玩偶。當節日已過,全國各地的玩偶便都匯集到這座神社內。
每到三月三,神社便會為這些娃娃舉行隆重的「流雛」儀式。在神官的指引下,載滿玩偶的小木船被眾人抬到神廟附近的海域,放入海中漂走,以示送走邪祟。
四月
3月28日 - 4月24日 饕餮國際美食節
新加坡在7月舉辦「新加坡美食節」固然熱鬧,但4月的「饕餮國際美食節」同樣精彩,對於美食愛好者來說,不必在意這些細節,開心的去一家接一家吃起來就對了。
可以選擇去牛車水、小印度,遍嘗當地特色小吃,也可以選擇對眼的餐廳品嘗美食節特別菜品,馬來族,華族,印度族,西餐風味統統不要錯過哦~
饕餮美食街期間有哪些新加坡餐廳值得一去呢?上TripAdvisor貓途鷹官網搜索,保證餐餐美味。
4月13日 潑水節 泰國
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國傳統大節——潑水節,各種水槍,水球和鍋碗瓢盆齊上陣,你不想濕身是不可能了,准備一件速乾衣去切身體驗一把才是王道。
4月27日 國王節 荷蘭
隨著威廉·亞歷山大國王2014年繼位,原來的女王節改名為國王節,時間從4月30日移至4月27日。
這天是全荷蘭人的狂歡,大街小巷、公園、運河將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一場全國的橙色狂歡開始,你可以把頭發染成橙色或穿橙色的衣服,橙色的飲料也很受歡迎,由於那天政府對出售商品不徵收稅,全民參與的跳蚤市場出現了,說不定可以淘到很多有意思的物件。
五月
5月8日-5月14日 英國三明治周
作為世界聞名的黑暗料理之國,其實也是有不少被其他國家承認的美食,三明治就是一個例子。起初是為了方便貴族打牌而誕生的三明治,因其便捷干凈的特點迅速在民間流行起來,到最後變成了世界各地都能吃到的食品。
傳統的英國三明治有書商三明治(Bookmaker Sandwich)、雞肉三明治、黃瓜三明治等,美國人在這基礎上將傳統三明治升級為俱樂部三明治(Club Sandwich),麵包片和夾料都有所升級,這一改動同樣也大受歡迎。
六月
6月21日 白晝節 俄羅斯
聖彼得堡是世界上少數有「白夜」的城市,如果你6月21日來到這里,就能趕上「白晝節」,體驗2個小時的.短暫黑夜。午夜時分在大街上享受陽光,的確是不同尋常的經歷。
聽說西班牙有個「番茄大戰」,
為時一小時的「大戰」會消耗成噸的番茄。
聽說芬蘭有個「空氣吉他大賽」,
參與者需要隨著音樂空手虛擬彈奏吉他,
配上誇張的動作和表情進行表演。
那我們心愛的法國
是否也有類似奇葩而有趣的節日呢?
今天就給大家盤點盤點。
▼
1、帝王節(La fête des rois)
時間:每年1月6日
在1801年決定的日期,將在每年的一月六日定為帝王節。以前叫Le gateau des ROIS,因為這天國王會送蛋糕並免稅收。現在改叫Le jour des ROIS,蛋糕的形式也在延續著,蛋糕叫GALETTE。根據地區不同,蛋糕也可能是一種叫BRIOCHE的蛋糕。樣子簡單,在南部普羅旺斯上面要有一層蜜餞,還有放杏仁的。在蛋糕裡面有一個小陶瓷國王,誰吃到在今天看來更是一種幸運。
而後慢慢發展,變為購買甜餅,這種甜餅內含有一種叫蠶豆的小東西。家中最小的成員,把眼睛蒙上,將甜餅分給大家:這是JEANE姑姑的,這是爸爸的,這是DESPOYES先生的。「每人吃甜餅時都避免咬到蠶豆。吃到蠶豆的人將封為國王(皇後),並挑選他的皇後(國王),全家人或朋友們舉杯高頌:「國王乾杯,皇後乾杯。」
2、法國Menton:檸檬節(La fête des lemons)
時間:每年2月
在法國南部蔚藍海岸的小城Menton,每年2月都要慶祝檸檬節。人們用100多噸檸檬、橙子搭出巨大的塑像或建築物,星期天還有花車遊行。1929年Menton摘取了歐洲最大檸檬出產地的桂冠,從此形成了慶祝的傳統。
3、法國北部濱海貝爾克:國際風箏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cerf-volant)
時間:每年4月左右
法國國際風箏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箏節之一,它是由貝爾克旅遊局承辦。據悉,每一屆風箏節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高手參賽,並為貝爾克帶來大批的遊客。
風箏節的特點就是不在風箏的高度,而注重風箏的奇葩造型。看看下列各造型,也是夠放飛自我的。
4、博若萊新酒節(La fête de Beaujolais Nouveau)
時間:每年11月的第3個星期四
博若萊位於勃艮第的南部,里昂以北。二戰以後,博若萊新酒節,就作為最具代表性的葡萄酒主題節日,出現於法國博若萊地區,隨之風靡全世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每年11月的第3個星期四,博若萊新酒全球統一開瓶。
為了更好了解新酒,腦子里必須有一種概念:時間。在很短的時間內,至少三個月,葡萄種植者必須為佳釀的到來做出一些至關重要的決定」。這種可以稱為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葡萄酒(一般葡萄酒不會當年產當年喝),成為全球熱愛生活的人們的盛宴 。這種習俗至今已有55年的歷史,是傳統也是時尚,其醉人之美不僅在酒,更在於喜慶的氣氛。
5、法國巴黎:聖-喀德琳節(La Saint-Cahterine)
時間:11月25日
聖-喀德琳節,是個地道的巴黎地方節日。25歲尚未婚嫁的年輕姑娘們梳妝成聖-喀德琳。這些慶祝聖-喀德琳節的姑娘在位於與其同名的大街上的聖女雕像前獻花圈.這一天做了許多黃色和綠色的小帽子,一個比一個新穎。在大的女裝店內,人們跳舞,喝香賓,喀德琳是當日的女皇。
天穿節(農歷正月二十)
又稱補天節、媧婆節、天穿日
起源:由遇到「雨水」這一節氣必然下雨的這一自然現象,加之認識的局限認為是天漏了,聯想到了女媧補天,於是這一天被古人們定為天穿節了,以此紀念女媧娘娘。
在這一天,人們是不工作的。男不耕田,怕鋤地使大地漏水;女不織衣,怕穿針刺破天堂。所有的祭祀均由家庭主婦擔綱主持,是我國民俗中唯一體現女性在家庭生活中重要性的傳統節日。
習俗:
天穿射(射箭)
甜粄扎針(嶺南婦女將甜粄做成大圓塊油煎後扎針擲於屋頂)
水中摸石(宋朝時天穿日為穿地日,會在水中摸石,寓意生男孩「摸石道宜男」)
掛門蒜
填倉節(農歷正月二十五)
又稱天倉節,添倉節,老填倉
起源:相傳很久以前,我國北方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可皇家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照樣徵收皇糧。有一位李姓倉官於心不忍,毅然開倉濟民,他知道這么做必定會觸怒皇帝,於是讓百姓把糧食運走後下令將皇倉燒掉,自己也燒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到這一天就用細炊灰在院內院外打囤填倉,以示對他的懷念,也期盼來年有個好收成。
習俗:
蒸「布袋袋」:用糕面捏成元寶、包袱、鍋、雞、狗等各種形狀的燈盞,盛滿食油,晚上點燃放置屋內,次日吃油炸或油煎食品,祝人丁興旺,五穀豐登。
壓倉:在院內或場面用草木灰打灰窖,講究的人還要在灰窖旁撒畫出耙子、掃帚、扇車等圖案,放入秋糧,用磚石將糧食蓋住,點燃鞭炮,在圈內炸響,意味糧食爆滿倉
撕「吊錢」
點燈祀神
打囤、收囤
這邊我著重講了兩個冷門節日(其實是因為困了),別的題主可以網路一下,嘿嘿嘿
吶,上面我提到的節日中,有幾個還是比較常見的,比如
二月二龍抬頭,人們大都知道要剃龍頭(理發),卻很少有人知道放龍燈、不要做針線活、炒玉米、吃「頂門棍」、戴龍尾等
中元節 「七月半,鬼開門」,「中國的鬼節」,其實是三元節之一,另一個是正月十五的上元節,農歷十月十五的下元節
我們可以看到,以上的節日大部分都沒聽過,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對於像聖誕節、復活節、萬聖節這樣「年輕化」「娛樂性高」的節日得以大肆流傳,我覺得是商家的鼓吹、媒體的宣傳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國家法定假日了,在線在大多數人眼中,所謂的中秋節、清明節、端午節、春節等等其實就是用來放假休息的,因此,對其印象深刻,對於別的「冷門」節日,根本不會關心,考慮的只是吃吃喝喝罷了。其實,真的如題主所說,這些冷門節日冷門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難以商業化,第二個是媒體宣傳的力度不夠,第三個是教育機構方面對這類知識不夠重視,沒有讓青少年了解到這些。
傳統節日是極富文化內涵的,需要我們發揚光大,讓其流傳下去,讓我們的後代了解了解老祖宗的東西。
Ⅲ 世界各地的節日
中國
http://www.artx.cn/artx/jieri/
日本
節分(2月3日):是日本人驅除邪氣和迎接春天、祝願幸福的節日,每年2月3日在寺院和神社中舉行特殊的驅鬼儀式,以示把惡鬼趕出去,迎接福神到來。商店裡有專門出售供節分用的「福豆」。據日本的民間傳說,在這一天里,吃掉和自己年齡數目相同的「福豆」,就可以無病無災。
偶人節(3月3日):也叫做「女孩節」。每逢這一節日,各家各戶的男女老少都要喝用糯米釀造的白米酒合家歡聚,向女孩子表示祝賀。在日本各地,女孩節的習俗雖然不同,但每個有女孩的家庭,父母親尤其是外祖父母,都要在女孩滿一周歲這一年的3月3日為她買一套精美的小偶人。女孩從一歲起得到的這些小偶人,以後每年3月3日都要陳列在客廳里,直到離開父母出嫁時帶走。
櫻花節(3月15日-4月15日):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中旬,是日本自南至北櫻花開放的季節,人們在櫻花樹下擺上豐盛的酒宴,或合家歡聚一堂,或邀請三五好友,一邊吟詩作畫,一邊開懷暢飲,一醉方休。青年男女們在櫻花叢中追逐嬉戲,談情說愛,更多的人是攜帶米酒和野餐食品,賞花遊玩,至晚方歸。京都嵐山、園山公園的櫻花等,每年都吸引著眾多遊客。上野公園、新宿御園、千鳥淵公園、隅田公園等,也是觀櫻名園。
登山節(7月1日-8月21日):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愛好登山運動,每年7月1日-8月21日為登山節。日本第一高峰是本州島中部距東京約8O公里的富士山,它是日本的驕傲和象徵,是日本人心目中的「聖山」。過去,日本人把登上富士山視為壯舉,男子漢只有登上這座「聖山」之巔,才不會被人譏諷「沒出息」。在登山節里,富士山下分外熱鬧。不僅居住在近處的日本人全家出動,而且不少精力充沛的青年人從老遠的都市或鄉村趕來,參加一年一度的登山活動。年輕人在野外露宿,在碧波盪漾的富士五湖中游泳、垂釣,在山間溫泉洗浴,領略湖光山色,觀看山間飛瀑和日出勝景,山上山下一派熱鬧、歡樂的氣氛。
七夕(7月7日):這是由從中國傳人的風俗與日本習俗相結合的產物,又稱「七夕祭」。原來,這一天是慶祝遙隔銀河兩邊的織女星與牛郎星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現在每年的這一天,人們把寫有自己願望的紙條系在帶葉子的竹枝上,希望自己的願望早日實現。
盂蘭盆節(8月15日左右):是日本民間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又名「魂祭(鬼節)」、「燈籠節」。原是佛教徒為追祭祖先之靈、祈禱冥福而舉行的儀式。日本人相信,若沒有人為死者的亡靈祈禱,那些亡靈便永遠得不到超度,撫慰亡靈會使自己生活得更美好。一年一度的盂蘭盆節慶典,香火越來越旺,成為日本人家庭團聚、合村娛樂的日子。盂蘭盆節正好趕在暑假,因此大多數家庭打點行裝准備長途旅行;在外工作的人回到故里家鄉,參加盂蘭盆節慶祝活動。
中秋(8月15日、9月13日):日本人習慣上稱作「月見」,在每年8月15日夜和9月13日夜滿月時進行。每逢這時,人們就在住房前飾上芒草,向月亮供上酒和糯米團子,合家賞月。有的地方也和中國一樣,有吃月餅的習慣。
重陽(9月9日):一般叫「御九節」,又稱「御宮日』」。作為秋天蔡事的一個節日,在九州一帶尤為盛重,有的地方甚至過「三九日」(即9月9日、19日、29日三天)。有的地方在這天有吃茄子、喝菊花酒的習慣。
七五三(11月15日):七五三是日本獨特的一個節祭日。每逢11月15日,家有5歲男孩和3歲、7歲女孩的人家,必定讓孩子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願神靈保佑孩子健康和順利成長。這一天,孩子們都要吃「赤豆飯」,還要吃「千歲糖」,這是專為慶賀「七五三」而做的紅色或白色的棒形糖果,希望孩子吃了可以活潑健壯、長生不老。古時日本人視奇數為吉祥之數,其中「七五三」又是最無忌諱的數字。
聖誕節(2月25日):聖誕節在日本很盛行。孩子們在這一天也像西方那樣,可以得到大人們准備的「聖誕老人」的禮物。
新加坡節日及風俗
新加坡的各民族按照自己的歷法有著不同的節日與風俗。華人有很多傳統的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和衛塞節等。
農歷春節
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也有許多獨特的習俗,如家家戶戶要大掃除,門上要貼春聯,要倒貼「福」字,除夕夜全家老小要在一起吃團圓飯,孩子們要守歲以便延長壽命,到了午夜時分家長們要祭神拜祖先,大年初一開始小輩要帶著桔子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小孩「紅包」----壓歲錢。過年時要穿新衣,說吉利話,吃的東西也很講究,如魚象徵年年有餘,年糕代表年年高升,發菜代表發財,桔子代表吉利等。一般華人大年初一不掃地,否則好運氣要被掃掉。過年時,華人都喜歡去牛車水采購年貨。春節期間,也有社團組成的舞獅、舞龍隊作精彩表演。政府也舉辦「春到河畔迎新年」、妝藝大遊行等活動,增添了濃郁的節日氣氛。
清明節
是華人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清明日前後兩個星期,人們會攜帶祭品、鮮花,到墳場去掃墓,祭拜祖先。
端午節
原本是屈原投江紀念日,現在發展成包粽子拜祭神明的節日。新加坡每逢端午節便會舉辦龍舟比賽。
中元節
俗稱鬼節,由農歷七月初一到三十號,整整一個月時間都要設壇拜祭無主陰魂,在這期間有宴會、歌台表演、喊標福物等活動,十分熱鬧。
衛塞節
在農歷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成道及涅磐紀念日。新加坡佛教總會在節日的前幾天就開始舉行一連串的慶祝會,各佛教團體及寺廟張燈結綵,大放光明,象徵佛陀的光輝世世代代照耀人間。
開齋節
馬來人最重要的節日當屬開齋節,每年回歷九月,回教徒從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個月後見到新月才可開齋,回教徒會把家裡打掃干凈,裝飾一番,穿上新縫的傳統服裝,備好各式美食糕點來慶祝開齋節,其熱鬧氣氛與華人的春節不相上下。
哈芝節
是回教徒前往回教聖地朝聖後隔天所舉行的重要宗教儀式,節日訂在回歷十二月的第十天,慶祝儀式主要是宰殺牛羊,感謝真主。
大寶森節
是印度人的節日,又稱屠妖節或萬燈節,家家戶戶會把房屋打掃干凈,在住屋周圍點上燈,迎接守護神和幸運女神,印度興都教徒會舉行盛大慶典,用車載著神像遊行慶祝,有些教徒身上負著鐵架,刺著銀針,向神表示謝恩或贖罪。慶祝中心在小印度一帶。
聖誕節
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是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基督教堂會舉辦特別的慶祝儀式,教徒也會唱聖詩、訪問家庭。每逢聖誕節,烏節路一帶都會張燈結綵,各大商廈都會裝飾一番來吸引眾人,整個街道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耶穌受難節與復活節
耶酥受難節是在每年四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紀念耶穌犧牲的節日,是一個庄嚴的節日,受難節之後的星期日便是復活節,慶祝耶穌的復活。受難節與復活節都是紀念和感恩的節日。
韓國
春節
春節是韓國人生活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與中國一樣稱為「歲首」、「元月」。節前要製作大量佳餚,臨近除夕子夜時分,全家人團坐在屋裡守歲。陰歷節這天,男孩子放風箏,姑娘們跳跳板,大人們也要通過各種形式來表達驅邪和祈禱豐收的心願。春節時要拜家中老人,老人送子孫們「壓歲錢」。
元日清晨,朋友見面互道祝福。傍晚有「燒發」的習俗,把上一年梳頭時
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聖地婚禮 航空旅行白皮書 黃金周出遊全攻略 掉落後的頭發存放在梳妝盒內,元日傍晚,將這些頭發燒於門外,以此避邪驅瘟。
上元節
「上元」指陰歷正月十五。上元節一般從正月十四開始過,因此,十四日又稱「小上元」,十五日又稱「大上元」。
「葯飯」是上元節的上好飯食,除自家食用外,還用來待客和供祖。先將糯米稍稍蒸一下,然後加入蜜、栗、棗、油、醬等再蒸,即做成「葯飯」。因當時視蜜為葯,所以把這種拌蜂蜜的飯稱為「葯飯」。
正月十五早飯前,不管男女老少都喝點「耳明酒」,據說喝此酒一年當中不僅使人「耳明」,不患耳病,而且總能聽到好消息。吃三家飯會有好運氣,所以鄰里之間做好飯後,總是互相品嘗。
正月十五整天都很熱鬧。除了進行跳板、擲投骨等娛樂外,相鄰村莊之間還進行拔河、石戰、踩地神、火炬戰等游戲。
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年中除春節以外另一個最大的傳統節日。這天,婦女們要用菖蒲煎水洗頭,還要用菖蒲的根削成簪子,上刻「福、壽」字樣,插在頭上,據說可以祛邪。最具代表性的節日活動是婦女們盪鞦韆。在大樹下或鞦韆架旁,身著艷麗民族服裝的婦女,或單人或雙人,或人們的注目下,踏上踏板,盪向藍天,她們的彩裙在空中飄舞。
中秋節
中秋節時,在外工作的孩子一般都回家團聚,忙完春夏農活的人們享受著新鮮的瓜果。這天,人們用新糧做成多種多樣的美味食品到祖墓去祭奠,不管離家多遠,都要去。到墓地後,首先上墳,然後,在祭桌上擺上食品,依次(年長者在前)倒酒叩頭,舉行祭拜。
婦女們集體織布比賽是中秋節特有的民間活動。此外,還有摔跤、盪鞦韆等。
馬來西亞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是華人新年、節日風俗和中國漢族春節大致相同。
大寶森節
每年1月下旬至2月初舉行,是印度教徒對印度神LORDMURUGAN的奉獻禮,信徒們帶上枷鎖,手攜鮮花水果,向神許願。
開齋節
是馬來人最重要的節日。每逢伊斯蘭教歷9月,全國穆斯林都要實行白天齋戎禁食,齋月後第一天就是開齋節。節日前夕,穆斯林要進行慈善捐贈活動。節日清晨,穆斯林們在教堂舉行隆重的禱告儀式,之後互相祝賀。節日里,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家裡,同親人團聚,親朋友好友互相拜訪祝賀佳節。
佛祖節
佛祖釋迦牟尼誕辰(5月25日),也是紀念佛陀成道和圓寂的日子。在這一天清早,所有佛教徒都焚香頂禮膜拜,人人食素,家家戶戶點起油燈,所以又名"燈節"。
花卉節/遊行(7月)
歷時一周。屆時,吉隆坡將成為美麗的花園城市,全市到處百花爭妍競艷。花卉周的高潮是一項千姿百態、百花齊放的大規模花車遊行,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國慶日(8月31日)
又名"獨立日"。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邦在英聯邦內獨立的日子,以獨立日為國慶日。
屠妖節(10-11月)
是"燈的節日",又叫"光明節"。人們點上燈火以慶祝當年降魔伏妖,獲得勝利。這是印度教徒的新年。節日里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香煙繚繞。
聖誕節(12月25日)
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盛大節日,節日習慣和世界各地大致相同,但現在聖誕節成了年輕的一輩的節日。
英國
1. New Year's Day(元旦),每年1月1日慶祝新的一年開始。人們舉辦各種各樣的新年晚會,女王發表新年祝辭,各種教堂在除夕夜都做守歲禮拜。
2. St. Valentine's Day(情人節),每年2月14日,是3世紀殉教的聖徒聖華倫泰逝世紀念日。情人們在這一天互贈禮物,故稱「情人節」。
3. St. Patrick's Day(聖帕特里克節),每年3月17日,是悼念愛爾蘭的守護神聖帕特里克的節日。
4. Holy Saturday(聖星期六),是Easter的前一天。
5. Easter(復活節),一般在每年春分後月圓第一個星期天,約在3月21日左右。該節日是慶祝基督(Jesus Christ)的復活,過節時人們多吃復活節彩蛋(Easter eggs)。
6. Easter Monday(復活節次日),是Easter的第二天。
7. Good Friday(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教堂舉行儀式紀念耶穌受難。在英國這一天是公假,人們吃傳統的熱十字糕(hot cross buns)。
8. Ascension Day(耶穌升天節),是Easter第40天之後的星期四,也稱為Holy Thursday。
9. Pentecost(聖靈降臨日),是Easter後的第7個星期天,也稱為White Sunday。
10. April Fool's Day(愚人節),每年4月1日,該節日出自於慶祝「春分點」(vernal equinox)的來臨,在4月1日受到惡作劇愚弄的人稱為「四月愚人」(April Fools)。
法國
元旦
1月1日。親朋聚會,饋贈禮品或錢,除夕夜要將家中酒喝光(否則來年會遭厄運)。
聖母領報節
3月25日。此節是為了紀念聖母瑪麗亞領受天使向她傳報上帝的旨意,告知她將由「聖靈」感孕而生耶穌。
復活節
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天(3月22日—4月25日間),放假約一周。旅遊、團聚、吃復活蛋、互贈禮品。
聖靈降臨節
復活節後第50天,放假兩天。
五一國際勞動節
5月1日放假一天。鈴蘭為五一節傳統花卉。各工會舉行大規模遊行。
國慶日
7月14日放假一天。城鄉均有盛大慶祝活動,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舉行大規模閱兵式。
聖母升天節
8月15日(天主教)、8月27日(東正教)放假一天。
停戰節
11月11日。部分單位放假一天。由總統或總理向軍中功臣和兩次世界大戰中倖存的英雄頒發獎章。
諸聖節
11月1日放假一天。到墓地憑吊已故親人(同中國清明節)。
聖誕節
12月25日放假兩天,事實上從12月24日起已開始放假,加上周末及元旦,假期可達10天。人們互贈賀卡和禮品,合家團圓,舉行聖誕晚宴(香檳酒不可少),基督教徒到教堂參加彌撒。
義大利
http://www.hysjw.cn/ou/ydl/ms/20070511/13014.html
美國
http://www.fe.e.cn/newsweb/guanzhu/2/wenhuashidian2.htm
德國
http://bbs.china.tootoo.com/read.php?tid=36558
澳大利亞
http://travel.sohu.com/20060303/n24286.shtml
加拿大
http://bbs.china.tootoo.com/read.php?tid=13751
泰國
http://info.gift.hc360.com/HTML/001/012/002/002/4498.htm
瑞士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7/22/content_987989_1.htm
墨西哥
http://www.chuguo51.com/travel/2006/7/4/22265.shtml
Ⅳ 其他國家過春節都有哪些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每逢春節,中國人都家人團聚,辦年貨、吃團圓飯、拜年,並舉辦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盡享天倫之樂。而除了中國,還有很多其它國家也是過春節的,比如說我們周邊的韓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們是怎麼過春節的。
一、韓國:年夜飯一定要親手做。
曾經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多年韓國,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對春節也是情有獨鍾的。韓國人也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也會送灶神,然後祭祀等,在家靜心祝福,祈求好運。。在大年三十這天全家團聚,並且吃年夜飯。而他們的年夜飯有個特點,絕不會去酒店去吃,而是自己親手做。意思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因此,韓國的飯店在春節期間基本上是停業的。
鮮為人知的是,其實,越南魚露並不是越南自產的特產,而是從中國傳入的。相傳在明朝末年時,廣東福建一帶人依然對大明有依賴情緒,不願意歸降滿清人,一些明朝人便逃避到了越南,並將家鄉的美食也帶到了這里。這些中國人為了謀生,就利用越南靠海優勢製作大量魚露銷售給當地人,並且作為貢品進貢給越南的皇帝。就這樣,逐漸使之成為越南人必不可或缺的一樣食物。
據悉,越南魚露集中了魚的精華,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越南婦女保持美麗容顏的「秘方」。中國女孩一定對這個很感興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