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戰時期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活動區域主要在哪
抗戰時期的八路軍主要活動於廣大北方地區,中心活動區位於陝甘寧邊區的延安,主要活動於華北的敵方根據地。
至1945年3月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的解放區共有19個,即:
陝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冀熱遼邊區、晉綏邊區、晉冀豫邊區、冀魯豫邊區、山東解放區、蘇北解放區、蘇中解放區、蘇浙皖解放區、淮北解放區、淮南解放區、皖中解放區、浙東解放區、鄂豫皖解放區、廣東解放區、瓊崖解放區、河南解放區、湘贛解放區。
新四軍活動范圍是南方八省,江西、福建、浙江、廣東、湖北、河南、安徽、湖南這幾個省。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挺進華北、華中抗日前線,發動游擊戰爭,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並在抗戰期間逐步擴大,發展成華北、華中解放區。華南廣東省人民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於1938年和1939年先後開闢建立了東江和瓊崖抗日根據地。
(1)八路軍在中國哪個省擴展閱讀:
新四軍的成立: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任政委兼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周子昆為副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
全軍共一萬餘人,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陳毅任司令員,傅秋濤任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第三支隊,張雲逸兼任司令員,譚震林任副司令員;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杜平任副司令員。
1938年2月上旬,江南各游擊隊奉命到皖南歙縣岩寺(今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岩寺鎮)集結整編;江北各游擊隊分別在湖北黃安(今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七里坪和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集結整編。全軍轄4個支隊及軍部特務營,共10300人。
八路軍的成立:
抗日戰爭前,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原為廣東地方軍閥部隊(李濟深的舊部),陳濟棠曾任第八路軍總指揮,下轄三個子師:第五十九師長余漢謀,第六十二師長香翰屏,第六十三師長李楊敬,該部番號後被蔣介石撤消。
1937年2月,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就中國工農紅軍改編和開赴抗日前線的問題開始談判,抗日戰爭爆發後達成協議。
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紅軍,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