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鴉片戰爭為什麼這么厲害

印度鴉片戰爭為什麼這么厲害

發布時間:2023-01-27 11:08:35

Ⅰ 為什麼會爆發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清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朝代,它經歷了"康干盛世",早已由盛到衰,危機四伏了。在清王朝每況愈下的同時,英國資本主義卻在殖民掠奪的腥風血雨中迅速發展,它把侵略、掠奪的魔爪伸向世界各地,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早已成為英國資本主義覬覦的對象。

1840年6月,英國以虎門銷煙為藉口,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鴉片戰爭,從此,中國開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此後,各資本主義列強紛紛加入侵略、掠奪中國的行列,不斷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最終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一、鴉片戰爭及《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79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對中國進行鴉片貿易,從此輸入中國的鴉片日益增多。鴉片大量流入中國,逐漸成為敗壞人們品格、腐蝕人們思想、扼殺人民生命的毒品,並形成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1796年清政府下令停徵鴉片稅,嚴禁鴉片進口。以後又多次下令禁止鴉片輸入、販賣、種植和吸食。從此,鴉片貿易完全成為非法的活動,鴉片遂由公開貿易變成大規模的走私。英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從鴉片貿易中撈取了大量的中國白銀。盡管清政府三令五申地嚴禁鴉片,但煙毒泛濫卻日甚一日,到1830~1831年偷運到中國的鴉片已增加到21849箱,1836~1837年增至28307箱,1838~1839年劇增到35500箱,鴉片輸入的數量直線上升,吸食者日益增多,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社會災難。
首先,嚴重損害了中國人的身心健康,據1835年估計,全國吸食鴉片者達200萬人以上;其次,中國大量白銀外流,造成銀貴錢賤,直接威脅著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也使清政府財政收入日趨枯竭,百業蕭條,市場凋敝;再次,鴉片貿易使清王朝統治更趨衰敗,軍隊日趨腐化,嚴重影響了清政府的軍事力量。這些都嚴重地危害著清朝的統治,威脅著中華民族的生存。

1838年12月,清朝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前往廣東查禁鴉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率領地方官吏,在虎門海灘將從英美鴉片商販中繳獲的兩萬多箱鴉片全部當眾銷毀,沖入大海。虎門銷煙的壯舉,有力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振奮了民族精神。

虎門銷煙的消息傳到倫敦後,英國政府以"保護通商"為名,決定要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喬治·懿律率領四千名英軍,到達中國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挑起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這次戰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840年6月戰爭爆發,到1841年訂立《穿鼻草約》。戰爭初期,因兩廣總督林則徐和閩浙總督鄧廷楨對沿海嚴加戒備,英軍在粵、閩沿海遭到失敗。後英軍北犯,7月5日攻陷浙江定海。8月,英軍又北上直逼天津海口。後期因妥協派穆彰阿、琦善等得勢,林則徐、鄧廷楨被道光皇帝革職查辦。琦善到廣東負責中英交涉,擅自與義律訂立《穿鼻草約》,密許割讓香港、開放廣州和賠償煙款600萬元。1月26日,英軍強行佔領香港,作為繼續侵華的重要基地。

第二階段,從1841年1月到同年5月《廣州和約》訂立。1月下旬,道光皇帝感到割地賠款有損大清尊嚴,下詔對英宣戰,派宗室奕山為"靖逆"將軍,帶兵萬餘人赴廣東迎戰,並"革職鎖拿"琦善。2月,英軍進攻虎門,關天培率部孤軍奮戰,壯烈殉國,炮台失陷。5月,英軍進犯廣州,因奕山未作認真部署,激戰數天,清軍敗退城內求降,奕山與英軍訂立《廣州和約》,和約規定,清政府7日之內繳廣州"贖城費"600萬元,賠償英商館損失30萬元,清軍退駐廣州城外60英里,贖金交清後,英軍退出虎門。

第三階段,1841年8月到1842年8月《南京條約》簽訂。英政府不滿足於已取得的利益,任命璞鼎查代替義律,進一步擴大對華戰爭。10月1日,英軍再次攻陷浙江定海,定海總兵葛雲飛、鄭國鴻、王錫鵬率兵英勇抵抗,以身殉國,五千名將士全部壯烈犧牲;接著,英軍攻陷鎮江、寧波。1842年6月,英軍進攻長江,攻打吳淞炮台,年近七十的老將、江南提督陳化成英勇抗敵,壯烈犧牲。最後,清政府在英國大炮的威逼下,被迫同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南京條約》。

雖然有林則徐、關天培等一些愛國將領英勇抗敵,但由於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敗、清政府的昏庸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技術落後,以及由於經濟技術的落後而形成的軍事裝備的低劣、軍事技術停滯,歷時兩年多的鴉片戰爭,最終以清朝的失敗而告終。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簽訂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賠償英國2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協定關稅,中國海關進出口貨物的稅率,無權自行確定,必須與英國共同議定。1843年,中英又相繼簽訂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通過這兩個條約,英國又取得了領事裁判權,凡中國人與英國僑民發生糾紛,交涉訴訟,其英國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不受中國法律約束;關稅值百抽五,規定英國貨物進出中國海關,大部稅率"值百抽五",內地通過稅"照舊輸納,不得加增",從而把中國關稅稅率固定在最低限度;片面的最惠國待遇,中國"將來如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這就成為以後各國竊奪侵略特權的重要手段;英國軍艦可以常駐五口通商口岸,實即外國軍艦對通商口岸進行武力威脅,破壞中國的領海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等侵略者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他們分別於1844年7月和10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兩個不平等條約,它們不僅取得了《南京條約》中規定的一切特權,美國還擴大了領事裁判權的范圍,規定不僅中美民眾之間,而且美國人不論與哪國人在中國發生糾紛訴訟,均由美國領事審理,中國官員均不得過問,不受中國法律約束;美國人有權在五口通商口岸租地建樓、開設醫院、建立教堂,進行思想文化侵略;法國則取得了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的特權。此後,葡萄牙、比利時、荷蘭、西班牙、普魯士等國紛至遝來,要求"共同分享"侵略利益,1849年,葡萄牙公然強佔了澳門。古老中國的大門終於被資本主義列強的大炮和強權打開了。

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為資本主義國家侵略中國打開了大門,從此各國侵略者接踵而至,它是中國遭受資本主義奴役的開始,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轉捩點。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戰後,中國的領土主權開始遭到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的破壞。英國取得了香港,葡萄牙霸佔澳門。中國的關稅、司法、貿易等主權也遭到嚴重的踐踏,從而使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此外,外國侵略者還利用攫取的特權,首先在上海,繼而在各通商口岸設立租界,實行完全獨立於中國行政系統和法律制度之外的殖民制度。獨立的中國開始逐步向半殖民地的中國轉化。

鴉片戰爭前,中國是個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封建國家;戰後,外國資本主義憑藉著不平等條約的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中國逐漸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商品市場和原料榨取地,這些對中國的社會經濟起了巨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刺激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遂使中國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侵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開始出現了第一批半殖民地性質的城市。在五個通商口岸中,上海發展最為迅速,它很快取代了廣州,成為全國對外貿易的中心。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一步步地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加深。

《南京條約》簽訂後,英國資產階級滿以為可以迅速打開中國的市場,獲取鉅額利潤。但是,五口通商以來,英國很多商品在中國市場上滯銷,一是因為中國農民購買力極低,二是因為鴉片大量傾銷。然而,英國資產階級卻歸咎於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辟得太少,於是決定發動新的侵華戰爭,掠奪進一步深入內地的權利,取得開放全中國,壓低內地稅率、鴉片貿易合法化等新的特權,以延緩和挽救英國國內發生的兩次經濟危機、獲取更大的利潤。

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國侵略者為進一步擴大鴉片戰爭中所攫取的權益,打著全面"修約"的幌子,發動了一次新的侵略戰爭,這次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10月23日,英國侵略者以"亞羅號事件"為藉口,悍然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1857年,法國以馬神甫事件為藉口,派兵與英軍組成侵華聯軍。1857年底,英法聯軍攻陷廣州,俘"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兩廣總督葉名琛,然後沿海北上。翌年5月,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口,進犯天津。6月,清政府派員赴天津談判,被迫先後與俄、美、英、法簽訂了《天津條約》。條約規定:外國公使進駐北京;開放牛庄(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台)、台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南京、九江、鎮江、漢口等十處通商口岸;外國人可以進入內地游歷、通商;外國軍艦、商船有權駛入長江和各通商口岸;修改稅則,減輕商船噸稅;對英賠款四百萬兩,對法賠款二百萬兩;並在附約中規定鴉片貿易合法化。

《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侵略者仍不滿足,1860年春,再次挑起戰火。10月初,侵略軍一路燒殺掠奪,闖進北京,火燒圓明園。逃往熱河的咸豐皇帝,在英法聯軍的脅迫下,派奕(欣)為主持和議的代表,分別和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條約規定: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開放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賠償英法兵費各八百萬兩。11月,英法聯軍退出北京,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沙俄侵略者乘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大肆侵吞中國大片領土。1858年5月,俄國侵略者強迫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霸佔;1860年11月,俄國又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劃歸俄國;1864年10月,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強行割佔了中國西部即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的神聖領土大片被割占,領土主權遭到空前的蹂躪;資本主義侵略者攫取了增開通商口岸和內河航行權以及壓低關稅等特權,侵略勢力擴展到北方沿海和內地,這些口岸不僅成為列強侵華的經濟據點,而且由於外國軍艦"有權"駛入長江和通商口岸,因而成為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軍事據點和橋頭堡,中國的主權被西方列強進一步破壞和踐踏了,使中國社會經濟加速半殖民地化;傳教士深入內地"自由傳教",加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許多傳教士干涉中國地方政治,霸佔民田,搜集情報,扶植教民欺壓人民;戰後,鴉片貿易合法化,煙毒危害更深;《北京條約》把北京的門戶、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天津開為商埠,使之實際上成為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大肆掠奪華北經濟的侵略據點,而且有利於西方列強在軍事上、政治上控制北京;各國公使常駐北京,直接干預中國政治,更便利了列強對清政府的控制和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開始投靠外國侵略者,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起來,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革命活動。他們在共同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關系日益密切起來。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後,中外反動勢力進一步勾結,在中國建立起半殖民地的統治秩序,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加速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的進程。為了適應半殖民地化形勢的要求,清政府增設了新的統治機構:一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一是總稅務司,這兩個機構的建立,正是清朝統治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

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加深了。

三、甲午中日戰爭及《馬關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大大加深。

19世紀70年代以後,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內,西方列強加緊爭奪市場、原料產地和殖民地,地處遠東的中國及其鄰邦,則成了它們爭奪的主要目標。它們從中國的鄰國到本土,實行逐漸的蠶食和鯨吞,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19世紀70年代中期,英國侵略西藏,1876年9月,藉口"馬嘉理事件",強迫清朝簽訂《煙台條約》,英國勢力逐漸侵入西藏。19世紀後期,英俄兩國在新疆進行激烈的爭奪。1883年,法國挑起中法戰爭,由於清政府妥協投降,中國雖然取得了鎮南關大捷,中法戰爭仍然以"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而結束。1885年6月,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法國侵略勢力伸進我國雲南和廣西,大大加深了我國西南邊疆的危機。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迅速走上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制定了以掠奪朝鮮和中國為首要目標的"大陸政策"。19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開始支持和唆使日本侵略台灣,日本在侵略台灣的同時,也侵略朝鮮。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朝鮮政府進行鎮壓屢遭失敗,請求清政府派兵。日本政府決定利用這一事件侵略朝鮮進攻中國。6月,日本以保護日僑和使館為名出兵朝鮮,蓄意挑起戰爭,戰爭一觸即發。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挑起了甲午中日戰爭。開戰後,李鴻章堅持避戰靜守的方針,置清軍於被動挨打的境地。9月初,日軍兵分四路進逼平壤,清軍守將葉志超臨陣逃脫,平壤陷落。17日,日軍在黃海海面襲擊清提督丁汝昌率領的北洋艦隊,雙方激戰5個小時,互有損失,清海軍管帶鄧世昌等戰死,北洋艦隊的"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沉沒,失船較多,傷亡很重,李鴻章旋下令北洋艦隊退守威海衛基地。日軍佔領朝鮮全境並掌握了黃海、渤海制海權,遂由海陸兩線直逼中國國門。1895年1月,日本組成山東作戰軍,海陸兩路夾擊威海衛。丁汝昌等將士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仍堅持戰斗,丁汝昌最後自殺殉國。2月12日日軍入踞劉公島,北洋艦隊全軍覆滅。由於李鴻章和慈禧太後始終抱定乞求帝國主義"調停"和對日妥協的賣國方針,中國軍民雖然英勇奮戰,仍然損失慘重,甲午中日戰爭最後以中國失敗告終。

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在俄、法、德的干涉下,1895年11月,日本向中國索取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在中國付清"贖遼費"後,日軍撤出遼東半島);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並可在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日本人可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設立工廠,其產品免徵各項雜稅,只按進口貨納稅,並可在內地設棧寄放;條約還規定日本軍隊暫時佔領威海衛,俟賠款付清和通商行船條約批准互換後,日本才撤退軍隊。

《馬關條約》使日本割去中國台灣等大片領土,這就進一步地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這是日本繼沙俄之後,對中國領土進行的一次極嚴重的大掠奪,它直接助長了列強瓜分中國領土的野心。甲午中日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中國面臨著被瓜分的危機;條約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其他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國待遇條款,群起效尤,爭向中國進行資本輸出,從此,列強以條約為"依據",爭先恐後地在中國開設工廠企業,進一步掠奪中國的原料,使用廉價的勞動力,而使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遭到沉重的打擊,直接地阻礙了中國社會生產的發展;鉅額的賠款,加劇了清政府財政經濟的危機,更加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二億兩賠款和三千萬兩"贖遼費"相當於清政府年收入的三倍,清政府無力償還,不得不靠借外債應付,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馬關條約》還為列強勒索大宗賠款開了惡劣的先例;中國割地賠款,加速了日本向軍國主義轉化,日本軍國主義者利用這筆鉅額賠款,投資於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增強了它向外擴張侵略的軍事實力,日本逐漸成為侵略中國的最主要國家之一。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一個賣國條約,它的簽訂使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使中國面臨著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使得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大大加速,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化。

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甲午中日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爭先恐後地以中國為宰割對象,在中國掀起了劃分勢力范圍的狂潮,俄、英、德、法、日紛紛攫取在中國的各種特權。

這一時期,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在中國開設工廠,搶奪礦山,成為向中國輸出資本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同時,列強對華的商品輸出仍在繼續增長。外國資本和商品的大量湧入,嚴重地打擊了中國的民族工業。帝國主義列強通過設廠投資、侵奪鐵路、礦山等資本輸出的方式,逐漸控制和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和經濟命脈,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加重了民族危機,也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他們強烈地要求設廠自救,主張自辦鐵路廠礦以"抵制洋商洋廠"。

帝國主義大量向中國輸出資本,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但在客觀上也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隊伍也隨之壯大。甲午戰爭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從一種社會思潮變成為要求學習西方資本主義,要求變法維新、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根據資產階級維新派首領康有為所提出的變法建議,頒布了"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這就是戊戌變法。變法共103天,9月21日,新法被慈禧太後廢除,變法運動宣告徹底失敗。

當資產階級改良派在社會上掀起維新運動的時候,以農民為主體的勞動人民和部分士紳,在社會的最底層廣泛地掀起了反侵略、反瓜分和反洋教斗爭。戊戌變法失敗後,這些廣泛而分散的愛國救亡運動,迅速地形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反帝愛國運動如急風暴雨般地迅速席捲京、津,波及全國。義和團高舉"扶清滅洋"的旗幟,嚴重地威脅了帝國主義在華的侵略利益。4月間,英、美、德、法四國照會總理衙門,限令清政府兩個月內"剿除"義和團,否則將派出水陸各軍代為"剿平"。

1900年6月10日,英、美、法、俄、日、德、意、奧(奧匈帝國)等國組成八國聯軍,共二千一百多人,在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的率領下,由天津進犯北京,正式挑起八國聯軍大舉入侵中國的戰爭。6月16日,八國聯軍攻陷大沽口炮台,天津近郊的義和團紛紛進城協同清軍作戰,打響了悲壯的天津保衛戰。6月21日,清政府對八國聯軍發出宣戰詔書,決心同洋人"一決雌雄"。慈禧在宣戰詔書中表面上慷慨激昂,實際上只想"苟且圖存"。宣戰後幾天,清政府電令駐外使臣,請求體諒,並保證"設法相機自行懲辦"義和團。為了達到乞降的目的,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用出賣義和團來換取帝國主義的諒解,來維持自己搖搖欲墜的統治地位。當義和團在圍攻北京西什庫教堂和天津保衛戰中同侵略軍殊死戰斗時,新任幫辦北洋大臣宋慶,竟下令清軍在背後攻殺義和團。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使戰局日趨惡化。8月4日,八國聯軍在攻下天津後,集結2萬兵力自天津沿運河兩岸分兵進犯北京。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分兵四齣攻掠,燒殺搶劫,使京津之間不少地方變成了瓦礫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部分愛國清軍和義和團同聯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在北京保衛戰中,共斃傷侵略軍四百餘人,清軍也有**十多人戰死。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和美、俄、法、日、英 、德、意、奧、比利時、西班牙、荷蘭等十一個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條約規定:清朝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四厘,本息共九億八千多萬兩,另有各省地方賠款二千多萬兩,並規定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抵押;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各國可以在使館區內駐兵,中國人民不許在界內居住;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圍二十里內,不得駐扎中國軍隊,允許外國軍隊在北京和京榆鐵路沿線的山海關、秦皇島、昌黎、灤州、唐山、蘆台、塘沽、軍糧城、天津、楊村、廊坊、黃村等十二個戰略要地駐扎,帝國主義還禁止把軍火和製造軍火的原料運入中國,以兩年為限,如列強認為有必要時,還可延長禁運年限;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吏必須保護外國人的安全,否則該官即行革職,永不敘用;懲辦"禍首諸臣將",將端王載漪革職充軍新疆,庄親王載勛、左都御史英年、軍機大臣刑部尚書趙舒翹均賜令自盡,共處死大小官員百餘人;在侵略者"被虐"、"被殺"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五年";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指定皇族親貴擔任外務大臣,辦理對外事宜;清政府分派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謝罪",並在德國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館書記生杉山彬被殺之處建立碑坊,為被毀的外國人的墳塋建立碑碣,"以昭滌垢雪侮之意"。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條約,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又一副極為沉重的枷鎖,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影響。帝國主義通過這個條約,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對中國進行嚴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國的主權喪失殆盡。

首先,在經濟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加速了中國人民的貧困和社會經濟的凋敝。帝國主義窮凶極惡地敲詐勒索,鉅額賠款,按當時中國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攤一兩銀子,相當於清政府12年的財政總收入,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賠款,是帝國主義對中國空前大規模的勒索。這次賠款以關稅、鹽稅和常關稅作抵押,使中國的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全部被帝國主義控制,清政府除了田賦以外,幾乎別無財政來源,於是加重搜刮人民,使廣大勞動人民陷入苦難的深淵,社會經濟陷於崩潰的邊緣,外債永無還清之日。中國在經濟上完全失去了獨立自主,成為西方經濟的附庸。

其次,帝國主義從政治上進一步控制了中國,加深了對中國人民的壓迫和統治。《辛丑條約》雖然沒有規定割讓領土、開放通商口岸的條款,卻規定帝國主義國家可以在中國設立軍事據點和佔領區,它表明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侵略的新變化和新特點。通過《辛丑條約》,帝國主義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軍事,使館界的設立,成為中國的"國中之國",外國軍隊駐守北京使館區,使得以武力為後盾的各國公使團可以直接地隨時隨地形成對清政府的軍事控制。北京和大沽等地炮台被拆除,各國駐兵從北京到山海關,使清政府完全處於帝國主義軍事控制之下,外國軍隊可以隨時直接出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運動,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國防安全。此外,清政府的許多重要政治措施,都必須聽從帝國主義的指使,帝國主義可以挾持清政府懲辦官員,可以指使清政府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斗爭團體,可以責成清政府禁止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和人民革命運動,清政府各級官吏便不遺餘力的鎮壓人民的反帝運動,他們完全變成帝國主義的幫凶和走狗,帝國主義儼然成為凌駕於清王朝頭上的太上皇。

再次,這時的清政府已經徹底投降帝國主義,在此之前,清王朝統治者與帝國主義之間既勾結又有矛盾,經常處於又和又打的狀態。義和團運動爆發後,帝國主義列強震驚於中國人民不可估量的"民族精神",認識到"瓜分一事,實為下策",決定仍實行"以華制華"的政策,繼續把清政府當作它侵略中國的工具。正是由於這一點,各帝國主義國家在提出《辛丑條約》的條文時,盡管勒索極為苛刻,但對清王朝統治者還是極為寬容,繼續讓慈禧維持這個"懦弱的政府",以致於慈禧向侵略者感恩戴德,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外反動勢力的初步結合,到《辛丑條約》簽訂後中外反動派水乳交融的徹底結合,從此,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徹底變成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Ⅱ 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基本信息
日期: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 地點:廣州 珠江口。 結果:英國勝利 。 直接原因:林則徐領導的禁煙活動。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義為了開辟殖民地市場,掠奪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工業原料。 英國勝利以後的要求: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賠款2100萬銀元。(1西班牙銀元在中國白銀7錢2分和3分之間) 割讓香港島。 鴉片戰爭
英商進出口貨物需繳納的關稅,中方應與英國協商。 影響:使中國從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國近代史開始。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原因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國發動了一次侵略戰爭。由於這次戰爭是英殖民主義強行向中國傾銷走私鴉片引起的,所以歷史上叫做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華民族開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難、探索、斗爭的歷程。 從乾隆後期開始,清朝的統治日趨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國」自居,虛驕自大,閉目塞聽。而同一時期的歐美帝國主義列強已有長足發展,並把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作為他們擴大海外市場的目標。而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 民族英雄林則徐畫像
農業國家,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國」思想,一直以來中國人對外來的產品的需求很小。外國商人為攝取暴利,從華南將大量鴉片走私輸入中國,鴉片的輸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鴉片的泛濫,影響了民眾的身心健康,使吏治敗壞導致中國白銀外流,政府財政收入短絀。道光延續自雍正以來的禁煙政策,但鴉片走私不但不見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態的發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覺。
禁煙
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討論禁煙的看法,朝野對禁煙的看法不一,最終打動道光帝的是當時湖廣總督林則徐的禁煙奏摺。林則徐一針見血地指出:鴉片不禁,幾十年後會弄的國貧民弱「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這種局面顯然是道光帝無論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銀」是封建統治的兩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 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激增表
林則徐1839年3月抵達廣州,隨即開展禁煙,嚴查煙販,整頓水師,曉諭外商呈交鴉片。同年6月3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二萬余箱(200多萬斤)鴉片(他把鴉片集中於虎門的海灘,於高處築起圍欄,挖下長寬各15丈的兩個大坑,灌入海水並倒進生石灰,待水沸騰後投下鴉片,使之徹底銷毀)。中國的禁煙措施,遭遇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艦船(海軍戰艦16艘 ;東印度公司武裝汽船4艘;運兵船1艘;運輸船27艘)和陸軍4000人(愛爾蘭皇家陸軍第十八團;蘇格蘭步兵第二十六團;步兵第四十九團)海軍2~3千人組成的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清軍武備廢弛、敵情不明、指揮紊亂,因此屢戰屢敗。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殖民主義軍隊攻陷鎮江,切斷京杭大運河南北交通,繼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無力再戰。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軍的炮口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他規定中國割讓香港島,賠償2100萬西班牙銀元,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口岸城市對外通商,此外英國還享有協議關稅,而由於清政府官員長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國際關系,在隨後的《南京條約》兩個補充文件談判中遭受了進一步的利益損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的簽訂使英國得到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優惠國待遇和開設租界等特權。
背景
鴉片戰爭前的國際國內形勢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劃時代的重大事變。中國近代歷史就是以此為開端的。鴉片戰爭為什麼爆發?中外史學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學者認為這場戰爭爆發是由於「商務上的誤會」,有的認為是導源於「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沖突」。有的說這是一個純偶然性的事件。鴉片戰爭的爆發絕非偶然,我們可以在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發展、演變中考察一下它的歷史背景,也就是戰前世界和中國的社會歷史概況。
國際
英國 英國是世界資本主義的發祥地。繼17世紀40年代最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之後,18世紀英殖民主義者又 戰局圖
率先實現「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工業園。到鴉片戰爭前後,英國每年的煤產量達到3000多萬噸;生鐵產量達到140萬噸;機械紡紗業所用的棉花量達到5億二千多萬磅;築成鐵路數千公里。當時英國已有2/3的勞動人口從事工業生產,有許多巨大的工業城市,首都倫敦的人口發展到二百幾十萬。從對外作戰所必需的海軍力量看,到1836年,英帝國主義已擁有大小船艦500餘艘。 法國 法國當時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強國。18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在資產階級時代最大、最徹底的一次革命,它一掃法國先前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資產階級政權,工業生產也得以比較迅速地發展。不過,鴉片戰爭前夕,從工業的一些主要指標看,還遠遠落後於英國。 英國鴉片走私船「滑鐵盧號」駛入黃埔港
德國 德國軍國主義從19世紀30年代起資本主義工業也有較快地發展,但直到50年代德國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德意志聯邦中包括普魯士等三十多個獨立國,各自為政,這樣又使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美國 美國是一個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它在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前夕,即1775-1783年取得反對英國戰爭的勝利,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從它建國到進入十九世紀中葉的時候(鴉片戰爭爆發之時),僅短短的五、六十年的時間,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速度是迅猛可觀的。特別是在19世紀初葉,迅速發展商業,獲取巨額利潤。在1805年,美國商人曾經掌握國際貿易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美國善於把握時機進行競爭之一斑。總之,美國雖說後起,但顯示出咄咄逼人之勢。 俄國 俄國是一個長期在封建農奴制統治下的國家,直到19世紀前半期封建經濟仍占統治地位。沙俄雖然在經濟上比較落後,但它瘋狂破壞歐洲的革命運動,而且是最早侵略中國的國家之一,早在17世紀中葉的時候,它就把侵略活動推進到中國的黑龍江流域(著名的雅克薩戰役、尼布楚條約即當時中國反抗沙俄侵略的事件或產物)。此後它一直覬覦對中國進行侵略。
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
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雖說已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會因素漸多地進行了量的積累,在一度程度上呈現一種新舊交互滲透的過渡性狀況。但是總的看來,社會的舊格局、舊面貌基本保持著。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依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並且這種矛盾較前更嚴重激化,封建統治面臨危機。資本主義萌芽有所增長,但封建制度沒有改變。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清王朝已經走上衰敗的道路,政治黑暗,國防薄弱,財政拮據,國勢日衰,到了19世紀以後,嘉慶、道光王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勢。 落後的經濟 統治中國的清王朝,經過「康乾盛世」已進入了危機四伏的「衰世」。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在全國占據主導地位。土地兼並的現象十分嚴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貴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國最大的地主。據1812年(嘉慶十七年)統計,皇帝直接或間接掌握的土地達83萬頃。乾嘉之際的權臣和坤就占田8000餘頃。道光年間的大官僚琦善則有地252頃。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沒有土地。廣大農民在封建地租、賦稅、徭役和高利貸的重重盤剝下,陷於貧困破產和流離失所的悲慘境地。農民階級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腐敗的政治 清王朝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專橫獨斷,驕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閉塞,官場貪污成風,吏治敗壞。乾嘉以來,清政府從中央到地方的高級官僚當中,多次揭露出驚人的貪污案件,這不過是因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而揭發出來的一小部分丑聞而已。當時有人將清朝皇帝查辦貪污案諷刺為「宰肥鴨」。貪污在清統治集團中成為不可遏制的一種流行病。結黨營私,在當時統治集團中也形成惡劣的風氣。 廢弛的軍事 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綠營兵編制上雖有八九十萬人,但缺額甚多,武器落後,其裝備水平與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而且軍務廢弛,缺乏訓練,軍紀敗壞,國防力量十分虛弱,每年消耗餉銀二千萬兩以上(占當時清朝年財政收入的將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沉悶的思想文化 清朝統治者還實行嚴酷的文化專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學即理學和脫離實際的漢學,並大興文字獄,鉗制和禁錮士人的思想。當時思想界處於一種相當麻木、壓抑和沉悶的氛圍中,但是龔自珍頗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勢頭。他長歌當哭,不遺餘力地揭露和抨擊時弊。 閉關自守的對外關系 鴉片戰爭以前,盡管清王朝保持比資本主義制度落後了一個時代的封建制度,盡管它已經相當地沒落腐敗,但是,它卻是一個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還沒有被外國控制。清王朝採取的對外關系政策是「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的主要原因:1、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由於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他們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2、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收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非法的鴉片貿易和中國的禁煙運動 鴉片煙毒在中國的泛濫 [1]林則徐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1.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2.零售商;3.過去禁煙弊端;4.禁絕之法。」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污吏之名單。 禁煙期間,林則徐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質問女王明知鴉片有害,在國土上包括倫敦、蘇格蘭和愛爾蘭等地不產鴉片,嚴禁國民吸食。但卻在其管轄的印度種植生產鴉片,批准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鴉片,並通知女王中國已經通過《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全面禁煙,使英國國民放棄鴉片貿易。 鴉片煙毒泛濫的原因 自然經濟的抵抗 閉關政策的影響 鴉片吸食工具
鴉片戰前,因為中國是一個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封建帝國,對外國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時也因為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暫時了限制了對外貿易規模,這給英國商品的向中國輸入以頑強的抵抗。英殖民主義輸華的商品主要是紡織品、金屬製品和從印度運來的棉花,後兩種商品能夠賺點錢但數量有限。大宗紡織品則虧損。而它又亟需中國的茶葉、生絲等商品。在若干年裡,中英正常貿易,中國方面一直保持著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紀30年代初,出超額每年仍在200-300萬兩白銀以上。英國資產階級跟中國做買賣,目的是要贏利賺錢的,這種貿易格局當然是他們不能容忍的,要想辦法找門路改變。他們找到了一件法寶,這就是鴉片貿易。從根本上說是為了適應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為了扭轉它在對華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鴉片煙毒的泛濫及其嚴重後果 鴉片煙毒泛濫
19世紀以後,英帝國主義開始將大量鴉片輸入中國,它不惜採取賄賂官吏甚至武裝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紀的最初20年中,英國從印度輸入中國的鴉片每年平均約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達將近40000箱。除了英國以外,這時還有美國商人從土耳其販來中國鴉片,但為數較少。由於英國對華輸入鴉片數量的激增,從19世紀30年代起,在它對華貿易總值中,鴉片就佔到1/2以上,到鴉片戰爭時英國在對華貿易中由入超變為出超。 中英的正常貿易發生了變化 通過鴉片貿易英國在對華貿易中變入超為出超,變劣勢為優勢,中國變出超為入超,變優勢為劣勢,原來英國在廣州貿易中虧損,「1821年英商運至廣州的天鵝絨,剪絨、印花布虧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虧本10%左右。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整個進口生意中,幾乎沒有一年不虧本的」。但是鴉片貿易卻給東印度公司、英屬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鴉片販子帶來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貿易發生了變化。 破壞了中國金融的平衡 鴉片戰爭前夕,中國每年的白銀外流量起碼在一千萬兩以上。白銀大量外流又引起了一連串的社會惡果:最直接的是造成銀貴錢賤。當時清朝實行的是銀錢並用的雙軌制,白銀外流國內缺少使得銀錢比價變動,例如1794年白銀一兩兌換銅錢一千文,到1838年時就需一千六、七十文銅錢,而向政府納賦稅時須折成白銀,這樣他們實際上要多交百分之六、七的賦稅,大大增加了負擔,受剝削更重了;由於銀價上漲,各省拖欠的賦稅也就日益增多,這樣也造成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 加深了清廷統治機構的腐敗 鴉片戰爭前夕有人估計,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鴉片,至於「刑名,錢谷之幕友,則有十分之五六,長隨,胥吏更不可勝計」。正如馬克思所說:「浸透了天朝的整個官僚體系和破壞了宗法制度支柱的營私舞弊行為,同鴉片煙箱一起從停泊在黃埔的英國躉船偷偷運進了天朝。」(《馬恩選集》第2卷26頁)統治者營私舞弊,中飽私囊,任意揮霍,最終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負擔,激化階級矛盾,這樣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機。 損害了中國人的健康 1820年,停泊在中國外伶仃洋的鴉片走私船
從上至下吸食鴉片的人日增,鴉片的吸者當中,也不光是統治階級及其附屬者群體所屬,也有些下層勞動者。他們本無吸食鴉片的經濟條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煙癮後不但身體受損,甚至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而且往往伴隨著品質、道德的淪喪。鴉片在當時對中華民族身心的危害是無法計量的。
編輯本段禁煙運動始末
馳禁與嚴禁的爭論
清政府主要是出於自身統治方面的考慮,早在鴉片尚未嚴懲泛濫的時候,自嘉慶朝以來,就多次提出禁煙的問題,但基本上流於空言,未見實效。但隨著鴉片泛濫的日益嚴重,時至鴉片戰爭前夕的時候,可以說已經到了攸關清朝統治生死存亡的地步,於是禁煙問題提上了緊迫的議事日程,形成嚴禁派弛禁派對壘爭持的激烈爭議。 嚴禁派的代表人物是鴻臚寺卿(掌管朝祭禮儀之官)黃爵滋和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提出了具體辦法,就是用嚴刑峻法,重治吸食:廣傳戒煙葯方,限期一年戒絕,過期仍吸食者,平民處死刑,官吏加等罪--不但犯官治罪,而是其子女不準考試。鄰里互相監督,對知情不舉包庇吸食亦予治罪,對舉報者則予獎勵。 弛禁派的代表人物有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直隸總督琦善和太常寺卿(掌握祭禮樂的官員)許乃濟等人。提出取消鴉片禁令准其公開賣買,照葯材納稅(不過只准以貨易貨,不準用銀子購買,認為這樣可以防止白銀外流)。並且提出國內種植鴉片不予限制,國產鴉片多了,洋商無利可圖,外國鴉片即可不禁自絕。 道光皇帝經過一番權衡,傾向於嚴禁派,召見林則徐進京,深入討論禁煙問題,最後於1838年12月,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並節制廣東水師,馳赴廣州查禁鴉片。
林則徐領導下的禁煙運動
林則徐於1839年3月到達廣州。林則徐與鄧廷楨,在人民群眾的支持幫助下,整頓海防,嚴拿煙販,懲處受賄賣放的水師官弁。並且通過多方面的調查,掌握內幕情況。與此同時,他對外國鴉片販子也採取嚴厲的措施,責令外商將躉船上所存的鴉片,造具清冊,聽候收繳,並具甘結,聲明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即沒收,人即正法。林則徐堅決表示,「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最後,英國鴉片販子被迫繳出二萬余箱。美國煙販繳出1500餘箱。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主持在虎門海灘銷毀收繳的鴉片,使禁煙運動達到最高潮。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門銷煙」。
戰前形勢
戰前形勢和戰爭爆發的原因 中、英雙方的態度 中國禁煙的消息傳到英國,英國政府決定武裝侵華,採取了一系列步驟和措施進行戰爭部署,並且多次對中國進行武裝挑釁。 林則徐預感到可能要發生一場戰爭,他在嚴禁鴉片的同時,積極進行戰備。一是注意吸收敵方軍事技術方面的長處,有的放矢地加強己方,主要是在船炮水軍的建設上下功夫。另一是比較重視民眾的力量,認為「民心可用」。
戰爭爆發原因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維喜案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1839年8月初,中國禁煙消息傳至英國,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女皇維多利亞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10月1日,英國內閣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1840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4月,英國議會正式通過發動戰爭的決議案,派兵侵略中國。同年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也可以說,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是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工業革命後,英國為奪取原料產地和消費市場,推行殖民擴張政策,決意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

Ⅲ 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

19世紀初,英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並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國。而它在亞洲下一個主要的侵略目標就是中國。

自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清朝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曾經的國勢,從乾隆末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封建制度已嚴重地阻礙著新的現代經濟的發展。明代中葉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

到鴉片戰爭前,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占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土地兼並日趨嚴重,在全國成為普遍現象。吏治敗壞,封建專制發展到了極點。清政府用「四書」、「五經」將人們的思想禁錮起來,對不滿情緒或評議時政者,實行殘酷鎮壓。

國防空虛,軍備廢弛。對外關繫上,清朝長期實行閉關政策,嚴重地阻礙著中國對外貿易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隨著清朝統治的日趨腐敗和對人民剝削壓迫的加重,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統治面臨深刻的危機,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

(3)印度鴉片戰爭為什麼這么厲害擴展閱讀:

戰爭原因

鴉片貿易給英國資產階級、英印政府、東印度公司和鴉片販子帶來了驚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優勢,使中國由二百多年來的出超國變成入超國。

「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鴉片輸入嚴重敗壞了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煙毒泛濫不僅給中國人在精神上、肉體上帶來損害,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

Ⅳ 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爆發: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奪取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直接原因是中國的禁煙運動尤其是虎門銷煙。

拓展資料: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閉關鎖國」後的中國落後於世界大潮。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來獲取暴利。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借口1839年六月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而發動的侵略戰爭。

後因戰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國議和,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第一次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英國方面經常稱第一次鴉片戰爭為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Ⅳ 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一、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急需打開中國市場,直接原因則是林則徐虎門銷煙觸動了英國的利益。二、具體來說:1、英國當時在對中國的貿易中處於貿易逆差的地位。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尼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乾隆皇帝甚至認為中國什麼都不缺乏,沒必要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 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為不滿。因此英國急需打開中國市場。2、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對中國輸入鴉片。但是以林則徐為代表的有識之士卻堅決禁煙。這對英國當時的貿易又是沉重的打擊。鴉片貿易給英國資產階級、英印政府、東印度公司和鴉片販子帶來了驚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優勢,使中國由二百多年來的出超國變成入超國。「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片輸入嚴重敗壞了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煙毒泛濫不僅給中國人在精神上、肉體上帶來損害,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鴉片貿易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廣大人民的重視。清政府從自身利益出發,1821-1834年頒布禁令八次;統治階級中一部分人目睹社會危機,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國嚴禁鴉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往廣東禁煙,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後,勒令外國煙販交出所有鴉片,並承諾不要再販賣,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並於6月3日-6月25日將大部分法律上屬於英國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毀。英國人把中國人的禁煙行動看成侵犯私人財產,覺得不可容忍,促成戰爭的爆發。

Ⅵ 鴉片戰爭原因,經過,影響

一、原因:

1、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

2、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貿易局面,英國資產階級採取外交途徑強力交涉,未能達到目的,就採取了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的方法來謀利。

3、林則徐虎門銷煙,而英國人把中國人的禁煙行動看成侵犯私人財產,覺得不可容忍,促成戰爭的爆發。

二、經過:

1、1840年6月,英軍統帥遠征軍封鎖廣州、廈門(今屬福建)等處的海口,截斷中國的海外貿易,並於7月攻佔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為前進據點。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1840年8月20日,廣州談判。

2、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攻佔虎門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軍死傷700餘人,帥船、拖船沉毀11艘。琦善被迫讓步,1月25日與義律簽訂《穿鼻草約》,條約第一款就是將香港島割與英國。

3、1840年12月,琦善與義律在廣東開始談判。1841年1月7日,雙方也不滿談判的進展,義律先下手為強,發起虎門之戰。

4、5月24日,英軍對廣州發起進攻,廣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軍盡退城內,奕山等豎起白旗求和,接受英方條件,簽訂《廣州合約》。

5、1842年8月29日,耆英與璞鼎查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

三、影響:

1、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2、原本佔主導地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強烈沖擊,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

3、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

(6)印度鴉片戰爭為什麼這么厲害擴展閱讀: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簽訂的《南京條約》的內容:

1、割讓香港島;

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

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

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閱讀全文

與印度鴉片戰爭為什麼這么厲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女子扎什麼頭發 瀏覽:768
美國是怎麼發現伊朗的呢 瀏覽:968
伊朗籃球怎麼這么厲害 瀏覽:577
印度怎麼老墜機 瀏覽:710
七百千越南盾是多少 瀏覽:247
2019中國礦業大學錄取分數線多少 瀏覽:324
伊朗最美季節是什麼 瀏覽:237
英國有多少人搬家 瀏覽:230
印度是如何治療精神病的 瀏覽:583
印尼是什麼名族 瀏覽:134
印度教老鼠什麼神 瀏覽:762
2021越南商務簽證多少錢 瀏覽:653
汶萊對中國如何 瀏覽:285
英國球員工資一般多少 瀏覽:945
為什麼甘肅人去伊朗多 瀏覽:984
在疫情中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926
義大利dc是哪個牌子 瀏覽:726
中國經典學術如何在國外傳播 瀏覽:284
加拿大寄到中國多少錢 瀏覽:76
北京飛往印尼多少錢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