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國會大廈在哪裡

印度國會大廈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20 06:10:27

A. 關於一個國家——印度的資料。

印度風土人情簡介
自然地理
印度共和國位於亞洲南部,南亞次大陸中心。西北與巴基斯坦接壤,東北與中國、尼泊爾、錫金和不丹為鄰,東與緬甸和孟加拉國毗連,南與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隔海相望,東南瀕臨孟加拉灣,西南面阿拉伯海,南連印度洋,北倚喜馬拉雅山。為亞、非、歐和大洋州海上交通樞紐。
印度南北長3119公里(伸入印度洋部分約長1600公里),東西寬2977公里,海岸線長6083公里。按其地形特徵,全國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北部喜馬拉雅高山區、南部德干高原區、中部恆河平原區、西部塔爾沙漠區和東西海域島嶼區。
印度河流眾多,按水源和地勢可分成三大水系喜馬拉雅山水系;半島高原區水系;沿海岸地區水系。主要河流有:恆河,次大陸最大河流,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岡戈冰川,全長2700公里,有支流10餘條,流域總面積達106萬平方公里,注入孟加拉灣。布拉馬普特拉河,全長1130公里,總流域面積為58萬平方公里,在印度境內段落為720公里。亞穆納河,恆河最大支流,全長1380公里。納巴達河,全長1310公里,流域面積9.8萬平方公里。哥達瓦利河,全長1400公里,流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克里希納河,全長1400公里,流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馬哈納迪河,全長858公里,流域面積13萬平方公里。(8)塔普提河,全長約720公里,總面積為6.5萬平方公里。
印度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全國天氣可分為冷季(也稱冬季或涼季,1~2月),熱季(也稱夏季,3~6月),雨季(6月中旬~9月中旬),季風退縮季。冷季,北方氣溫最低為15℃,山區最低氣溫為-2.5℃,南部氣溫可高達27℃。熱季各地氣溫可高達40℃,德干高原可高達49~50℃,沿海則在29~30℃左右。雨季最低降水量為400毫米,最高可達3000~4000毫米。
印度土地遼闊,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煤蘊藏量1213.6億噸,其中褐煤20億噸,居世界第8位;鐵蘊藏量224億噸,居世界第4位;石油蘊藏量5.108億噸;天然氣蘊藏量590億立方米;銅蘊藏量5.78億噸,鐵礬土蘊藏量26.53億噸;鉻蘊藏量1.35億噸;錳蘊藏量1.279億噸;鎳蘊藏量26.53億噸:鋁土蘊藏量20億噸;石灰蘊藏量510億噸,等等。雲母產量則居世界產量的第一位。
植物資源約有3萬種,動物資源7萬多種,獅子、老虎為"國獸";象、牛和猴等為印度"聖獸";孔雀是印度"國鳥"。
森林面積佔全國領土總面積的22%,約7400萬公頃,原始林約占森林總面積的70~80%。
社會〔人口與民族〕
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與獨立初相比(3.6億),人口翻了1.3倍,是世界上年人口增長率最大的國家。據印度政府1991年人口普查結果,近10年印度的人口增長率為23.5‰,199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80%的人口居住於農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7人,恆河與亞穆納河河間地區,每平方公里達400~600人,孟加拉灣三角洲平原地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高達1000人以上。但在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拉賈斯坦西北部沙漠地帶、喜馬拉雅山北部高山地區,以及德干高原中部,人口少到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西部刻赤地區每平方公里也只有16人左右。獨立以來,印度人口由農村大量向加爾各答、德里、馬德拉和孟買等大城市移動。
印度全民有大小民族幾十個,"部落民"300多。各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4~96%,"部落民"占人口總數的4~6%。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佔全國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和比哈爾部分地區。泰盧固族,佔8.6%,主要分布在泰來爾納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孟加拉族,佔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和比哈爾邦。馬拉特族,佔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拉特邦和中央邦。(5)泰米爾族,佔7.4%,主要分布在泰米爾納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古吉拉特族,佔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坎納達族,佔3.9%,主要分布在卡納塔克邦及鄰近各邦。馬拉雅拉姆族,佔3.9%,主要分布在喀拉拉邦及相鄰諸邦。奧里雅族,佔3.8%,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旁遮普族,佔2.3%,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
印度土著部落民人數,約為380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6.94%。百萬以上的土著部落有9個,最少者,如安達曼部落只有幾百人。他們主要聚居在東北地區、喜馬拉雅山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南部地區和島嶼地區。
〔語言與宗教〕
全國約有180種語言,700多種方言 。分屬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和英語。
印度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佔82.7%)、伊斯蘭教(佔11.2%)、基督教(佔2.6%)、錫克教(佔2%)。此外還有佛教、耆那教、襖教和猶太教,信徒各佔1%左右。山區一些部落民族信仰原始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是傳統宗教,源於本國,其餘為外界傳入的。〔民風民俗〕 婚姻與嫁妝 按著印度教習俗,提但早婚,實行種姓內婚,主張寡婦殉夫("薩提"制度)和禁止寡婦再嫁。大多數婚姻是父母作主,媒約之言。通常,婚姻不僅是男女雙方的結合,而是家族、集團和財富的結合。在農村,理發師是傳統的媒人。
昂貴的嫁妝是印度人婚姻中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一種沉重的經濟負擔,甚至負擔累累,以至導致社會悲劇。1961年頒布了《禁止嫁妝法》,但傳統和習慣勢力使法律無法執行。
禮儀與習俗 印度人與友人見面很講禮節,通常是雙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時,對長輩宜高,對平輩宜平,對幼輩則低,以分別示以尊敬、對等和關懷。迎候佳賓則敬獻花環,
表示由衷的歡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贊同或同意對方意見時,往往是搖頭而不是點頭。 印度殯葬火葬:通常選擇聖河河畔舉行;水葬,把屍體推入水中,任其隨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屍體丟在野外或林中,讓禿鷹啄食或野獸飽餐,穆斯林則實行土葬。
社會重男輕女,穆斯林女子一般很少拋頭露面,更不與陌生人隨便交往,也不可同異性握手。婦女多在前額中央點上吉祥痣,喜歡佩帶項鏈、胸飾、耳環、鼻圈、戒指、腳鐲等飾物。
印度教節日 (1)杜爾迦節,孟加拉人最大的節日,每年約9~10月間舉行。(2)酒紅節,音譯"霍利節",每年2月底,3月初舉行。(3)燈節,音譯"迪瓦利節",印度教最隆重的節日,每年10~11月間舉行,通常全國慶祝5天至半個月。(5)娑婆室伐底節,一譯"薩拉斯瓦蒂節",意為"知識女神節"、每年1~2月間舉行。(6)扎格納乘車節,每年6~7月間,在沐浴後的第15天舉行。(以上均為公歷)
伊斯蘭教節日 (1)開齋節,是伊斯蘭教兩大重要節日之一。希吉拉歷9月(公歷2月左右)。(2)古爾邦節,伊斯蘭教兩大節日之一,意譯"宰牲節"。希吉拉歷12月10日(公歷4月左右)。
錫克教節日 那納克誕辰節,公歷11月的第一個滿月。
耆那教節日 摩訶毗羅節,紀念耆那教創始人筏馱摩那(即大雄)的節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此外,印度基督教徒與世界基督教徒一樣,每當復活節、聖誕節以及少數佛教徒、襖教徒和猶太教的各自節日,也都要紀念或慶祝一番。
經濟
印度1947年獨立之際,生產力停滯落後,農業勞動人口佔80%。獨立前夕,印度的人均收入為198盧比,居於當時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國家之列。
為了盡快擺脫困境,政府把加速工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率和實現經濟多元化,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戰略目標,為此而制定和開始實行以公私混合經濟和計劃經濟(1951~1990,已實行了7個五年計劃)為中心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國民生產總值,已從1950~1951年度的1746.9億盧比增長到1988~1989年度的32704.9億盧比,38年來,約增長了18倍。1989年的人均國民收入達320美元左右,已大大超過獨立初約150美元的水平(1950)。1991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35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4.5%,1991年11月份的外匯儲備增至27億美元,而6月份只有10億美元。1992年9月初,印度外匯儲備總額達63億美元。
獨立以來,印度經濟發展大致經歷了經濟恢復時期(1947~1956),制定工業化戰略和形成工業體系時期(1957~1966),調整經濟結構,重點發展農業時期(1967~1984);確立實現技術現代化,加速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時期(1985~1990)。1991年6月拉奧執政後,經濟上採取了盧比貶值、降低赤字和調整工業政策等措施,使經濟有了起色。
〔工業〕
自50年代推行工業化政策,印度工業有了迅速發展。1950~1951年度全國工業產值僅為175億盧比,1985~1986年度已達1028盧比,增長了5倍多。1986~1987年度全國工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6%,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約6%左右。1990年工業生產增長7.5~8%,略低於1989年的8.3%的增幅。1991年印度工業生產增長率為0.1%,是最近10年來的首次。1992年工業生產增長率則為4.5%。
鋼鐵工業,在獨立初,印度僅有塔塔等3家鋼鐵公司,煉鋼能力為150萬噸。到1988年底,印度已建成煉鋼能力在1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廠比萊、杜加普爾、魯爾卡拉、波卡羅、印度和塔塔等6家鋼鐵公司。
能源方面,印度是一個貧油國家,石油主要靠進口,每年需花費外匯收入的70%左右去進口石油。1989年印度進口石油1990萬噸,年產石油3400萬噸。1991年年產石油3100萬噸。目前,以開采海上油田為主,海上油田產量佔印度原油產量的1/2以上。電力能源有水力、火力與原子能發電。獨立後,電力工業發展較快。核電力已有相當規模,目前已建成4座原子能發電站,設備能力為170萬千瓦。
化學工業始建於30~40年代,"一五"計劃後發展迅速,化學工業(包括石化產品)產品年平均增長率為8.7%,其增長速度,為全國各工業部門之冠,其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12%。
獨立後機械工業已成為印度工業中最大的生產部門,其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30%。屬於機械工業系統的大小廠家約佔全國登記廠家總數的1/3。印度在通用機械設備、電機電器、汽車、摩托車、火車頭、拖拉機、船舶和飛機製造等方面,已能自給,某些產品已成為出口創匯最多的工業部門之一。
輕紡工業主要有棉紡、黃麻、食品、造紙等,這些都是印度傳統的工業部門。尤其棉紡工業,孟買和阿默達巴德兩地區就集中了全國1/3以上的棉紡廠、2/5的沙錠和2/3的織造機。
〔農業〕
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有耕地面積1.73億公頃,糧食作物面積1.27億公頃,其中灌溉面積約6200萬公頃,從事農業勞動的人數約為5億人。種植業以糧食作物為主,1990年農業生產增長3.5~4%,這一年的糧食產量為1%78億噸,比1989年增長8.8%,創了歷史記錄。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豆類、玉米次之。水稻占農作物面積的30%,約佔世界水稻播種面積的27%,居世界首位。小麥播種面積約佔1991年農業增長率的1%,佔耕地總面積的11%,居世界小麥生產國前10名之列。
印度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約佔全部播種面積的1/5。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茶葉、煙草、橡膠、咖啡,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以及香蕉、芒果等。其中,棉花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0%,黃麻產量居世界第2位。花生種植面積多達700~750萬公頃,年產量在500~7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0%。目前是世界最大花生生產國之一。茶葉年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0%,居世界首位。此外,煙草、甘蔗、芒果、腰果、椰子、香蕉、核桃、柑橘、咖啡、大麻、蠶絲和橡膠等經濟作物的產量也十分可觀,均可居世界產量前10名之內。
印度的畜牧業產值在農業凈產值中約佔15%,牛的存欄數居世界第一。
〔財政金融〕
國家財政預算來源主要是直接稅和間接稅。獨立以來,國家預算增長很快。1950~1951年度為40.6億盧比,1988~1989年度為3668.8億盧比。
國家資本預算來源主要是源於內債和外援,用於五年計劃和國防建設開支。40多年來,資本預算增長幅度1987/1988年度比1950~1951年度,增長了196.8倍。1990年印度外債總額670億美元。1991年外債總額則增為698億美元。1991~1992年度國際收支逆差為60.4億美元。比上一年度下降39%。
印度最大的財團是:塔口財團、比爾拉財團、馬法特拉爾財團、辛哈尼亞財團和塔帕爾財團。他們的總資產均在40億~130億盧比以上。1991年印度通貨膨脹率已達12.5%。
〔對外貿易〕
獨立40多年來,印度對外貿易有了很大發展。特別從70年代開始,出口在國民生產總值所佔比例由1985~1986年度的4.7%增加到1988~1989年度的6.1%。但外貿長期存在逆差,1991年出口額193億美元,負額達89億美元。在進口商品方面,出口產品自70年代以來,過去名列前茅的紡織、茶葉和鐵礦石等傳統產品已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工藝品、成衣和機械產品。在進口產品,過去居前列的糧食等消費品也退居第2位,取而代之的是石油、化工原料及其產品、食用油、化肥、紙張等。
〔交通運輸〕
1853年印度就建成了第一條鐵路--孟買至塔納線,全長32公里。現在,鐵路全長為61850公里,主要干線有20多條,新德里、加爾各答、孟買等大城市是全國的鐵路樞紐。1991年鐵路客運里程為26340萬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印度公路總長193.2萬公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可通航的河道(包括運河)總長度約1.4萬公里,大小港口180多個,最大的港口有10個。十大港口全年吞吐量約為1.25億噸。全國約有66家海運公司,最大的海運公司是印度航運
公司和莫卧兒海運公司。
印度擁有兩大國營航空公司:1953年8月成立的印度航空公司,主要經營國內與南亞領國(孟加拉國、尼泊爾、巴基斯坦、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和阿富汗)的地區性航線。1972年成立的印度國際航空公司,主要經營國際航線,航線遍及世界五大洲。
城市
印度都市產生較早。獨立後發展迅速。據統計,印度30萬人口以上的都市有57個,100萬以上的大都市有10個。其中新德里(古都德里)、加爾各答、孟買和馬德拉斯是印度最重要的城市。此外還有亞格拉、阿拉哈巴德、班加羅爾、科欽、果阿、海德拉巴、齋普爾、勒克、馬杜賴、西姆拉和瓦臘納西等。
新德里 印度共和國首都,位於亞穆納河畔西岸,面積1485平方公里,人口573萬(連同德里),新建於1911年。全市以兒童公園廣場為中心,街道成輻射狀,伸向四面八方。在現代化的宏偉建築群中,聳立在市中心的西側,中亞風格建築的國會大廈 ,半球狀穹頂的總統府。
坐落在國會大街琴倫盤陀公園內由4座造型奇特的建築物組成的古天文台(1710),為這座古老而現代化的城市增添了誘人的光彩。西端的康諾特廣場,呈半圓盤形,分內外三層,是新德里最繁華的商業區。
新德里也是文化教育中心。這里有許多著名的博物館、紀念館、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著名的尼赫魯大學就位於市郊。
德里 享有印度"七朝之都"之稱譽。地處次大陸的中心,位於亞穆納河北岸。
德里有孔雀王朝時代興建的舊堡遺址和著名的阿育王石柱。近郊的顧特卜高塔,建於13世紀初的顧特卜高塔,高72米,分5層,宏偉壯觀。始建於1638年的古宮紅堡,是著名的伊斯蘭建築之一。與紅堡遙相呼應的是賈瑪-馬斯扎特大清真寺(也稱"賈瑪寺"),全用紅砂石建成,長75.5米,寬24米,佔地面積117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5000名穆斯林祈禱。
市郊還有胡馬雍陵等宏偉建築。
舊德里的月光街或銀子街,歷史上曾是世界最富庶的大街之一,今仍為德里商業中心,露天市場。
加爾各答 印度最大的城市。西孟加拉邦首府。瀕臨孟加拉灣,位於恆河三角洲的胡格利河左岸。
市區以大賀胥廣場為中心,邦政府辦公大樓,邦議會大廈和高等法院等均設於此。市中心的"喬靈奇廣場"集中了全市的大旅館、大飯店、大商店以及大的娛樂場所、十分繁華。
加爾各答工業發達,主要有紡織、鋼鐵、機械、化學、造紙、皮革、印刷、服裝、陶瓷等,工業,又是黃麻工業中心。全國的1/3貨物由這里的港口吞吐。作為印度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咖爾各答有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和原子能研究所等,印度教徒的活動的中心,迦梨女神廟也在這里。
孟買 印度第二大工商業城市、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全國最大的港口之一。位於印度西部,瀕臨阿拉伯海,為一天然良港。1991年建造的拱門形的印度門,薈萃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建築風格。孟買也是西印度文化教育中心。孟買大學設在這里,許多著名的電影製片廠也在這里。作為工業中心之一,全市紡織廠約佔全國紡織廠數的40%,全國紗錠和織機的30%。棉紗遠銷國內外。機械、汽車、石化、造紙、電子、造船、化肥、醫葯、食品等工業也較發達。孟買還是印度西海岸的陸、海、空交通樞紐,全國最大的機場--桑塔克爾斯國際機場就設在這里。
馬德拉斯 南印度交通樞紐,泰米爾納德邦首府、印度第四商業城市和最大的人工港。地處庫姆河河口,瀕孟加拉灣。面積128平方公里。城市以聖喬治堡為中心,向南、北、西3個方向伸展。舊城(聖喬治堡)以北是商業區,臨海一面為港口;舊城以南是住宅區,內多歷史建築。僅寺廟即有120座。其中位於城南60公里的海濱有被稱為"七塔城"的馬哈巴利普蘭,以巨大岩石神廟而聞名。馬德拉斯設有全印最早成立的大學馬德拉斯大學歷史最悠久的教堂聖托馬斯教堂。馬德拉斯港年吞吐量達700多萬噸,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地之一。紡織、皮革、化工、機械、橡膠以及電影工業都很發達。
旅遊
古堡陵園 主要包括紅堡、胡馬雍陵、泰姬陵和甘地陵。紅堡是印度最大的古宮。位於德里城東北部亞穆納河畔。建於1638~1648年,為莫卧兒帝國沙·賈汗皇帝的王宮,全部用紅砂石砌成。故稱紅堡。胡馬雍陵,莫卧兒帝國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亦位於德里東郊亞穆納河畔。1565年建成。泰姬陵,始建於1631年。屹立在亞格拉近郊亞穆納河畔南岸,其華麗和磅礴之勢,堪稱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陵長583米,寬304米,紅砂石牆。整座陵墓佔地17萬平方米。甘地陵,位於德里亞穆納河畔某地遺體焚化之處。其它還有若干佛教聖地、對跡,如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五舍城、舍衛城、那爛陀寺、桑奇佛塔,以及阿旃陀石窟、埃羅拉石窟、埃里芬達石窟、阿姆利則金廟、卡傑拉霍神廟群、科爾廟格神廟等,都是值得一游的去處。

B. 德里是印度的首都

准確的說「新德里」才是印度的首都

印度首都德里分為舊德里和新德里兩部分,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德里人口達到2500萬,位居世界第二,超過人口2100萬的孟買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所在地,城區又可分歷史悠久的舊城區及新規劃的新城區。舊城區目前仍保有許多重要古跡,新城區部分則是印度現代化的象徵。新德里位於德里南部,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始建於1911年2月。

名稱來源:

「德里」(Delhi)一詞的來源眾說紛紜,大多數的觀點認為曾有一位叫「Dhillu」的人統治過這一地區。有些歷史學家認為「Dilli」為「dehali」的傳訛;「dehali」——印度斯坦語即「起點、開端」之意,故「德里」同樣被認為與印度特徵事物的開端,如印度河-恆河平原。另外一種理論認為,「德里」的原名為「Dhillika」,古印度語(Prakrit)「dhili」一詞常指位置(方位名詞),「dhili」漸漸演變為地名「Dilli」。



C. 新德里屬於哪個國家

屬於. 英聯邦是個有70多年歷史的老牌世界組織,目前有54個成員,共17億人口。它由英帝國演變而成,所走過的歷程與世界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和英帝國的衰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極盛時期的英帝國,被人稱為「龐然大物,巍然屹立,叱吒風雲,左右世局」。英國本土的面積並不大,但它在從非洲到亞洲,從拉丁美洲到大洋洲的廣闊范圍內擁有眾多的殖民地和自治領,構成了一座「日不落帝國」的大廈。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尤其是民族獨立呼聲的不斷高漲,這座大廈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出現了裂縫。英國政府出於無奈,不得不以英聯邦的形式替代原來的英帝國。 在1926年10月27日舉行的「帝國會議」上,自治領強烈要求享有與英國完全平等的主權地位,並為此進行了頑強抗爭。會議最後通過了由以英國樞密大臣貝爾福為首的帝國內部關系委員會起草的《貝爾福報告》。報告規定,英國和已經由殖民地變為自治領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是「自由結合的英聯邦成員」,「地位平等,在內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隸屬,唯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一在一起」。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從法律上確認了以上原則,英聯邦遂正式形成。 二戰結束後,世界非殖民化進程迅猛發展,大批英國殖民地和保護國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的英帝國成員多以主權國家的身份加入了英聯邦。由於歷史原因,這些國家都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在移民組成、文化背景和發展道路等方面都留有共同的英殖民統治的烙印,它們當中的大多數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等制度上都沿襲了英國的模式。然而,衰敗的英國已不可能完全控制英聯邦。雖然英聯邦各成員政府首腦定期舉行會議,但其結果對成員並沒有約束力。所以有人說,英聯邦內部的聯系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變成了一個鬆散的、相互進行政治、經濟磋商與合作的組織。目前,英聯邦多數成員由本國人擔任國家元首。在其他由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繼續擔任國家元首(其職能由她任命的總督行使)的成員國中,要求廢除君主立憲而改共和制的呼聲越來越高。 英聯邦的成員中,貧富懸殊極為明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屬於發達世界,而其餘的成員都是發展中國家,有些還屬於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窮國需要富國的資金和技術援助,富國則需要窮國的原料、勞動力和市場。過去的英聯邦特惠制,實際就是英聯邦內的「最惠國待遇」。現在這一制度雖被取消,但經濟上互求和互惠的關系依然在英聯邦內部優先發展。從政治和外交的角度看,英國很需要英聯邦作為它重展大國雄風的一個舞台,而別的成員也希望藉助這個舞台增強本國的國際地位。因此可以說,盡管英聯邦的凝聚力已大不如前,但這個組織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有若干跡象表明,英國正著意對英聯邦施加更大的影響,力圖在英聯邦內重新發揮其主導作用。布萊爾政府一方面加強了對英聯邦貧窮落後成員國的經濟援助,同時用英國的價值觀重整英聯邦內部秩序。最近,英國以「踐踏人權」 作為借口,鼓動歐盟和美國對英聯邦成員辛巴威實行制裁就是一個例證。然而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樣做的效果只能適得其反。若真的想使英聯邦重新凝聚起來,恐怕還得堅持「地位平等」的原則。 英聯邦現有53個成員(2004年5月),包括:安地卡及巴布達 | 澳大利亞 | 巴哈馬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貝里斯 | 波札那 | 汶萊 | 喀麥隆 | 加拿大 |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加聯邦 | 斐濟 | 甘比亞 | 迦納 | 格瑞那達 | 蓋亞那 | 印度 | 牙買加 | 肯亞 | 吉里巴斯 | 賴索托 | 馬拉維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爾他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諾魯 | 紐西蘭 | 奈及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薩摩亞 |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羅門群島 | 南非 | 斯里蘭卡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湯加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吐瓦魯 | 烏干達 | 英國 | 萬那杜 | 尚比亞。每年4月27日為英聯邦日。出版物有《英聯邦潮流》(雙月刊)、《今日英聯邦》和《英聯邦手冊》。 英聯邦 (The Commonwealth) 是由英國和已經獨立的前英國殖民地或附屬國組成的聯合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懾於日益高漲的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調整了同原英帝國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1926年「英帝國會議」的帝國內部關系委員會提出,英國和已經由殖民地成為自治共和國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是「自由結合的英聯邦的成員」,「地位平等,在內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隸屬,唯有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一在一起」。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從法律上對此予以確認,英聯邦正式形成。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各自宣布獨立並加入英聯邦。1949年,印度成為共和國,選舉了自己的國家元首。從此英聯邦成員由需對英王效忠的原則演變為英聯邦成員「接受英王為獨立成員國自由聯合體的象徵」,英王是「英聯邦的元首」。 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級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系。 英聯邦總部和常設機構均設在倫敦,其組織機構有:1、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通常兩年舉行一次會議。1966年以前在倫敦舉行,自1966年起輪流在成員國中舉行,由東道國政府首腦主持。會議不通過決議,會議發表的總原則對與會國沒有約束力。2、亞太地區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從1978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討論共同關心的地區性問題。3、英聯邦部長會議;包括每年舉行的部長會議和不定期舉行各類會議等。4、英聯邦秘書處;1965年成立,負責成員國間的協商和交流。5、英聯邦基金會;成立於1966年。此外,英聯邦還有一些專業性組織,如英聯邦議會協會、英聯邦新聞聯盟、英聯邦廣播協會、英聯邦青年交流理事會、英聯邦體育運動聯合會和英聯邦藝術協會等。現時大多數前英國領土和殖民地都留在英聯邦,除了下列地區: 緬甸(1948年獨立) 愛爾蘭從英國獨立以後,曾經是會員國。1949年建立愛爾蘭共和國以後離開英聯邦。 南葉門(1967年獨立)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是20世紀最後一個脫離英聯邦的地區。 辛巴威在2002年時,被英國以該國執政者藐視RQ並在大選中舞弊為由暫停該國在協會內的會籍一年,導致辛巴威政府憤而主動退出此組織。 2003年12月,第34屆英聯邦首腦會議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舉行。會議期間,辛巴威正式宣布退出英聯邦。會議決定2005年和2007年的英聯邦首腦會議分別在馬爾他和烏干達舉行。2004年5月,英聯邦決定恢復巴基斯坦已被中斷4年多的成員國資格。
參考資料:《環球時報》及www.blogdriver.com/fooforex/1124973.html 6K

D. 印度首都是哪

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

新德里位於印度的西北部,東經77度,北緯28度,在喜馬拉雅山脈西部的南方附近。恆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恆河平原。

新德里是在古老的德里城基礎上擴建而成,1911年開始動工興建城市,1929年初具規模。1931年起成為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後成為首都。新德里和老德里中間隔著一座印度門(the Indian Gate),印度門以南為新德里,印度門以北為老德里。

新德里是一座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城市以姆拉斯廣場為中心,城市街道成輻射狀、蛛網式地伸向四面八方。宏偉的建築群大多集中於市中心。政府主要機構集中在市區從總統府到印度門之間綿延幾公里的寬闊大道兩旁。

國會大廈為大圓盤式建築,四周繞以白色大理石高大圓柱,是典型中亞細亞式的建築,但屋檐和柱頭的雕飾又全部為印度風格。總統府的屋頂是個巨大的半球形結構,鮮明地帶有莫卧兒王朝的遺風。城市西端的康瑙特市場建築新巧,呈圓盤形,是新德里的最大商業中心。

(4)印度國會大廈在哪裡擴展閱讀:

新德里的得名由來

首都新德里,位於該國西北部,坐落在恆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譯:亞穆納河)西岸,在喜馬拉雅山脈西部的南方附近(其北方的喜馬偕爾邦含義是雪域邦,在喜馬拉雅山脈西部的南部)。

這個國家的首都有時稱「新德里」,有時也稱「德里」,這是因為德里本是一個古都,後來在古都旁邊擴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將這個新城區稱為新德里,以區別於老德里。 新德里和老德里中間隔著一座印度門(the Indian Gate),印度門以南為新德里,印度門以北為老德里。

關於「德里」一名的來歷,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有些學者認為,德里是根據孔雀王朝的一位國王「德魯」的名字演變而來,它是「德魯」的變音;

另有學者認為,公元前10世紀,這個城市就以因陀羅·婆勒斯特而聞名,國王阿恩格巴爾曾把它改名為拉勒高德,並且建立了許多鐵柱,由於鐵柱立得不穩,雖然經過加固,但仍鬆弛不牢,「不牢」印地語讀為「梯里」,因此,這個城市便以「梯里」(即德里)而得名。

E. 印度的首都在哪裡

印度的首都在新德里。

新德里(New Delhi),印度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人口為2500萬,位居世界第二,超過人口2100萬的孟買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主要產業為IT、電信、餐飲住宿服務、金融、媒體和旅遊業。

新德里位於印度的西北部,東經77度,北緯28度,在喜馬拉雅山脈西部的南方附近。恆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恆河平原。新德里是在古老的德里城基礎上擴建而成,1911年開始動工興建城市,1929年初具規模。1931年起成為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後成為首都。新德里和老德里中間隔著一座印度門(the Indian Gate),印度門以南為新德里,印度門以北為老德里。

新德里是一座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城市以姆拉斯廣場為中心,城市街道成輻射狀、蛛網式地伸向四面八方。宏偉的建築群大多集中於市中心。政府主要機構集中在市區從總統府到印度門之間綿延幾公里的寬闊大道兩旁。

國會大廈為大圓盤式建築,四周繞以白色大理石高大圓柱,是典型中亞細亞式的建築,但屋檐和柱頭的雕飾又全部為印度風格。總統府的屋頂是個巨大的半球形結構,鮮明地帶有莫卧兒王朝的遺風。城市西端的康瑙特市場建築新巧,呈圓盤形,是新德里的最大商業中心。

(5)印度國會大廈在哪裡擴展閱讀:

1、賈瑪清真寺

賈瑪清真寺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也是莫卧兒皇帝沙賈汗修建的。用砂岩跟大理石修建的這座建築物有三個門和兩個叫拜樓。這里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南叫拜樓,攀登到頂部,將會看得到非常美麗的景色。不過到這里時需要穿適合的衣服,包住頭部,腿部和肩膀。

2、阿克薩達姆神廟

這是個比較新的旅遊景點,2005修建的。用粉色石頭跟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這間寺廟,裡面有一座很漂亮的花園和一些很有意思的雕塑。值得分出半天的時間來逛逛這里,不過在裡面不可以使用手機跟照相機。

3、胡馬雍陵

1570年修建的這座建築物是莫卧兒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很多人覺得胡馬雍陵看起來很像泰姬陵,據說泰姬陵就是仿照這里建造的。這是莫卧兒風格的第一個建築物,胡馬雍和皇後的墓冢在寢宮正中,兩側宮室有莫卧兒王朝5個帝王的墓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德里

F. 印度、希臘、俄羅斯的首都

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印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主要產業為IT、電信、餐飲住宿服務、金融、媒體和旅遊業。它位於東經77度,北緯28度。恆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恆河平原。主要語言為英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和旁遮普語。作為德里的中央直轄區,它還統轄著飽經滄桑的老德里。新德里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新德里原是一片荒涼的坡地。1911年開始動工興建城市,1929年初具規模。1931年起成為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後成為首都。
新德里是一座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城市以姆拉斯廣場為中心,城市街道成輻射狀、蛛網式地伸向四面八方。宏偉的建築群大多集中於市中心。政府主要機構集中在市區從總統府到印度門之間綿延幾公里的寬闊大道兩旁。國會大廈為大圓盤式建築,四周繞以白色大理石高大圓柱,是典型中亞細亞式的建築,但屋檐和柱頭的雕飾又全部為印度風格。總統府的屋頂是個巨大的半球形結構,鮮明地帶有莫卧兒王朝的遺風。城市西端的康瑙特市場建築新巧,呈圓盤形,是新德里的最大商業中心。新德里還是全國交通的中心,有5條國家級公路、6條鐵路與全國各地相通,還建有兩座機場。
雅典(希臘語:Αθήνα,古希臘語:Ἀθῆναι,英語:Athens)是希臘共和國首都,也是該國最大的城市。雅典位於巴爾干半島南端,三面環山,一面傍海,西南距愛琴海法利龍灣8公里,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過。市內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記載的歷史就長達3000多年。雅典現在是歐洲第八大城市。雅典是希臘經濟、財政、工業、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歐盟商業中心之一。2011年,雅典人口數達4,013,368人。城市面積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區為412平方公里。
古雅典是一個強大的城邦,是馳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臘是哲學的發源地,是柏拉圖學院和亞里士多德的講學場所的所在地。蘇格拉底、希羅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歐里庇得斯、埃斯庫羅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文學家都在雅典誕生或居住過,雅典也因此被稱作「西方文明的搖籃」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紀和4世紀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對歐洲及世界文化產生重大影響。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歷史遺跡和大量的藝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是西方文化的象徵。雅典亦是現代奧運會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舉辦過第一屆夏季奧運會。2004年,第二十八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回歸發源地,在雅典舉行。
莫斯科(俄語:Москва),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全俄最大的城市和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位以及最大的綜合性城市。
莫斯科也是獨聯體最大的商業中心,俄羅斯最大的商業和金融業辦事機構都設在這里。它位於東歐平原中部。是世界著名古城,國際化大都市。俄羅斯乃至歐亞大陸上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莫斯科還是一個重要的工業製造業中心,莫斯科是全國科技文化中心,教育設施眾多。
莫斯科建城於1147年,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亞烏扎河兩岸。莫斯科和伏爾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處相通。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從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到沙皇俄國(1700年前)至蘇聯及俄羅斯聯邦政權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莫斯科擁有眾多名勝古跡,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莫斯科城市規劃優美,掩映在一片綠海之中,故有「森林中的首都」之美譽。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4624.htm、http://ke..com/view/31483.htm、http://ke..com/subview/25155/5244324.htm

G. 求教,印度尼西亞的貨幣,印尼盾上面的全部正面人物和背面風景名勝古跡的圖案名稱,要詳細的

一、1000盾紙幣:

正面是印度尼西亞民族英雄巴蒂穆拉,背面是蒂多雷火山島。

二、2000盾紙幣:

正面是南加里曼丹民族英雄安達沙里,背面是達雅族人的傳統舞蹈。

三、5000盾紙幣:

紙幣正面是印尼穆斯林領袖、民族英雄伊瑪目·邦佐爾,背面是年輕女子在織布機上織布。

四、5萬盾紙幣:

紙幣正面是印度尼西亞民族英雄伊.古斯蒂.吾拉萊,背面是位於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布貝拉坦湖的烏倫達努水神廟

五、1萬盾紙幣:

紙幣正面是蘇門答臘島的第二大城市巨港Palembang的末代蘇丹Sultan Mahmud Badaruddin II,背面是巨港極富特色的傳統房屋「利馬斯 Limas House」。

六、2萬盾紙幣:

紙幣正面政治家,記者,教師薩姆·拉圖蘭吉(1890-1949),背面跳著貢舞的加里曼丹島女子,黑蘭。

六、10萬盾紙幣:

紙幣正面是印度尼西亞第一任總統艾哈邁德·蘇加諾和第一任副總統默罕默德·哈塔,背面是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國會大廈。

(7)印度國會大廈在哪裡擴展閱讀

1949年11月2日,國家獨立四年後印尼政府規定印尼開始共同使用盧比為國家法定貨幣,而從那時候沒再使用盾幣了,雖然那時廖內島和西伊里安還使用他們自作的盧比,直到後來於1964年印尼政府定下廖內島不許使用他們的盧比,接著在1971印尼各地開始使用中央政府設計的統一貨幣印度尼西亞盧比。

在1944,荷蘭建立了NICA - Semi Army,那時候荷蘭造出了印尼盾NICA GULDEN,所以所謂印尼盾就是荷蘭做出的錢幣。但是印度尼西亞獨立之後,政府不再使用荷蘭留下的錢而換新幣,把「盧比」作為印尼法定貨幣而不再使用「印尼盾」了。

H. 印度的首都在哪裡

新德里(NEW DELHI)

新德里是印度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它位於東經77度,北緯28度。恆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恆河平原。新德里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作為德里中央直轄區,它既包括飽經滄桑的老德里又包括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新德里,統稱德里。總面積為1485平方公里,人口約900萬。主要語言為英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和旁遮普語。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於該國西北部,坐落在恆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譯:亞穆納河)西岸。這個國家的首都有時稱「新德里」,有時也稱「德里」,這是因為德里本是一個古都,後來在古都旁邊擴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將這個新城區稱為新德里,以區別於老德里。新德里和老德里也可合稱為德里,面積1485平方公里,人口838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德里」一詞來自波斯文,意思為「門檻」,或者「門口」,也有人認為是「山岡」、「高地」、「盡頭」或「流沙」,這些說法來自於古代印地語。新德里是古老傳統和現代化相互結合的一座城市。老德里如一面歷史鏡子,展現了印度的古代文明,新德里則是一座里程碑,讓人們看到了印度前進的步伐。老德里歷史悠久,建都公元前約1400年,取名「因陀羅普拉斯特」,即「因陀羅神(雷神)之住所」。後來這里曾先後出現過7個德里城,到公元前1世紀,印度王公拉賈迪里重建此城,德里由此得名。公元1648年,莫卧兒王朝皇帝沙賈汗曾把德里改名為沙賈汗納巴德。德里城內宗教氣氛濃厚,古代建築眾多,用紅砂石建造的莫卧兒王朝皇宮紅堡、公元前200多年孔雀王朝阿育王建立的阿育王柱、印度最高古塔庫塔布塔以及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賈瑪寺,都是馳名世界的名勝古跡。

新德里為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受東北風影響,夏季受西南風影響,氣候溫和。

景點:瓦臘納西,泰姬陵,蓮花廟,胡馬雍陵,紅堡,國立博物館,國會大廈,甘地陵,阿育王柱.

德里有著光榮的過去和悠久的歷史,作為古都和文化名城,深深的吸引著無數各地來的遊客。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記載,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班度族曾在此建都。公元前1世紀,孔雀王朝的王公拉賈�6�1迪里在此立國,構築都城,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它又是印度歷史上7個王朝的遺址,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物,可以說是印度歷史文物的寶庫。現在的舊德里是最後一座保存下來的城市。在城區和郊外還保留著不少古城的斷壁殘垣,至今還能辨認的古城有6座。其中有:1060年印度教王國阿里南格帕爾國王時期建造的拉拉科特;1304年卡爾吉王朝阿拉�6�1烏德�6�1丁國王時期建造的西里城;1321年杜洛拉克王朝時期建造的杜洛拉特巴德;弗羅茲�6�1夏�6�1杜洛拉克時期建造的弗羅茲巴德;16世紀莫卧爾王朝時期建造的普拉納奎拉等。現在遺留下來的舊德里,是莫卧爾王朝第五代帝王夏傑罕下令在1638年動工興建的。

舊德里的名勝古跡很多。在城東北角有一處著名的古跡,這就是印度的「紫禁城」--德里皇宮。因其圍牆是用紅色砂岩建成,故被稱為紅堡。凡到過德里的人,都要去游覽這座聞名遐邇的宮堡。它於1639年動工,歷時10年建成。整個建築呈八角形,有5個城門,臨河一面的城牆高達30米,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城內的內殿都是用大理石與紅砂石砌成。石柱和牆壁刻有花卉人物的浮雕,窗欞用大理石鏤空,嵌鑲有各種寶石,燦爛奪目,富麗堂皇。數百年來,紅堡幾經戰火浩劫,現在倖存的有覲見宮,這是一座三面敞開的殿宇,只有東牆,牆上原鑲有寶石,拼成色彩絢麗的圖案,1857年民族大起義時被洗劫一空了。另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殿宇,叫樞密宮,是紅堡最豪華的建築,有「塵世天堂」之譽。堡內還有御浴室、國王私室、珍珠清真寺以及樓台亭榭等建築,保護得比較完好。

孔雀王朝興建的舊堡遺址和阿育王石柱,在這里經歷了2000多年的歲月。建於13世紀的庫塔布塔,風格別致,造型美觀。塔基的直徑大約有14米,塔身分為5層。前3層全部用紅砂石建造,每層外表有凸起的豎立的裝飾性折紋,第一層的折紋是角形和半圓形相間,第二層全都是半圓形,第三層是角形。最高兩層的塔身全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

聳立在德里城東南的大鐵柱,是一個古代冶金的奇跡,鐵柱高7.1米,重60噸,鐵柱裸露在荒野中,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任憑風吹雨淋,從不生銹。經化驗證明,它的成分除了鐵之外,還有碳、硅、磷等,這說明在1500年以前古印度人民就掌握了先進的冶煉和鑄造技術。這可以算作冶金史上的一項成就。

在德里皇宮附近,聳立著一座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賈米清真寺。也是德里有名的古跡。遠遠望去,三座弧形突起的白色圓頂和兩支高聳的尖塔,其形象的魁偉和氣勢的雄壯,令人起敬。

在眾多的文物古跡中,還有新德里東南的莫卧爾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市南郊還有12、13世紀的庫瓦特--烏爾--伊斯蘭清真寺的遺跡等等。

如果說舊德里展現了印度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文化,新德里則是印度近代擺脫貧困獨立前進的影子。新德里是於1911年在舊德里南面的荒野陸續興建的。它現在是印度的政治中心,印度中央政府各部門都設在這里。新德里是一座身披綠裝的花園城市,街道寬闊整齊,到處是花壇草地,它與世界上一些名都相比,毫不遜色。市中心頓西納小山上,聳立著一座豪華雄壯的宮殿,原名維多利亞宮,現在是印度總統府。總統府規模宏大,有覲見廳、宴會廳、圖書館等華麗的廳堂,還有無數噴泉水池、亭榭長廊。小山東北的議會大廈和王子公園里的印度門,也都是壯麗的建築。從總統府到印度門的大街兩旁,分布著許多政府機構,如外交部、國防部等。另外還有幾十座富麗堂皇的王宮。這里環境優美,綠樹蔥蘢,碧草如茵,終年有花,清靜幽雅。

今天德里早已是印度共和國的工商業中心。新德里作為首都的職能,許多方面都得到優先發展,因此德里在印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里的主要工業有:棉紡織、毛紡織、化工、煉鐵、木材加工、印刷和食品工業等。德里的手工藝品也聞名於世,特別是寶石、金銀細加工和象牙雕刻等手工藝品更是著名。

德里現已成為印度的鐵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樞紐。通過火車、汽車和飛機與全國各地和國外一些城市相通。德里市郊的巴蘭機場現已成為南亞最重要的國際機場。

I. 巴厘島最高的樓

巴厘島的舊國會大廈。
巴厘島的舊國會大廈是巴厘島最高的建築物。
巴厘島上大部分為山地,全島山脈縱橫,地勢東高西低,島上最高峰是阿貢火山海拔3142米,巴厘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區,80%的人信奉印度教,當地的語言是巴厘語,也通行印尼語和英語,由於巴厘島萬種風情,景物甚為綺麗,因此它還享有多種別稱,如「神明之島」、「惡魔之島」、「羅曼斯島」、「綺麗之島」、「天堂之島」、「魔幻之島」、「花之島」等,2015年由美國著名旅遊雜志《旅遊+休閑》一項調查結果把印尼巴厘島評為世界上最佳的島嶼之一。

J. 印度的首都新德里 與原來的德里是一個地方么

新德里是屬於德里的一部分,德里分為舊德里(Old Dehli)和新德里(New Dehli)兩部分,新德里位於南部,與舊城隔著一座德里門。這個國家的首都有時稱「新德里」,有時也稱「德里」,這是因為德里本是一個古都,後來在古都旁邊擴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將這個新城區稱為新德里,以區別於老德里。 新德里和老德里中間隔著一座印度門(the Indian Gate),印度門以南為新德里,印度門以北為老德里。
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印度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孟買),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新德里位於印度的西北部,東經77度,北緯28度,在喜馬拉雅山脈西部的南方附近。恆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恆河平原。新德里是在古老的德里城基礎上擴建而成,1911年開始動工興建城市,1929年初具規模。1931年起成為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後成為首都。新德里和老德里中間隔著一座印度門(the Indian Gate),印度門以南為新德里,印度門以北為老德里。
新德里是一座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城市以姆拉斯廣場為中心,城市街道成輻射狀、蛛網式地伸向四面八方。宏偉的建築群大多集中於市中心。政府主要機構集中在市區從總統府到印度門之間綿延幾公里的寬闊大道兩旁。國會大廈為大圓盤式建築,四周繞以白色大理石高大圓柱,是典型中亞細亞式的建築,但屋檐和柱頭的雕飾又全部為印度風格。總統府的屋頂是個巨大的半球形結構,鮮明地帶有莫卧兒王朝的遺風。新德里主要產業為IT、電信、餐飲住宿服務、金融、媒體和旅遊業。

閱讀全文

與印度國會大廈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個煉油廠最便宜 瀏覽:402
1968年越南到底發生了什麼 瀏覽:139
三十萬越南盾換多少人民幣呢 瀏覽:593
義大利人名的de是什麼意思 瀏覽:870
印尼齋月什麼意思 瀏覽:533
印度沙金怎麼提純 瀏覽:73
印度是怎麼確定姓氏 瀏覽:350
印尼盾買貓屎咖啡多少錢 瀏覽:433
為什麼全世界都調侃印度 瀏覽:939
伊朗婦女現在地位怎麼樣 瀏覽:941
伊朗隊相當於歐洲什麼水平 瀏覽:151
英國簽證自己在哪裡辦理 瀏覽:732
義大利為什麼有兩個國中國人 瀏覽:499
越南買什麼包包最便宜 瀏覽:978
伊朗科薩爾能帶多少武器 瀏覽:439
瀾滄江在印度叫什麼河 瀏覽:977
中國銀行繳費贈送的獎品如何領取 瀏覽:537
伊拉克和伊朗在哪個大洲 瀏覽:52
印度葯品為什麼便宜有什麼代價 瀏覽:368
中國核電買入怎麼不顯示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