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為什麼有古典舞

印度人為什麼有古典舞

發布時間:2022-07-23 06:16:24

㈠ 印度舞蹈有哪些

印度舞種類繁多,大致分為古典舞、民間舞和寶萊塢舞蹈(電影舞蹈)。按照受眾分,古典舞在當代屬於精英藝術,民間舞和寶萊塢舞蹈則偏向於大眾娛樂。
從地區角度看,印度古典舞蹈可分為北印度舞蹈、南印度舞蹈、東印度舞蹈和東北印度舞蹈。北印度舞蹈主要有克塔克舞;南印度的古典舞蹈主要有婆羅多舞、庫契普迪舞和格塔克里舞,東印度舞蹈為奧迪西舞,東北印度舞主要有薩提利亞舞和曼尼普利舞。北印度舞的音樂為Hinstani,南印度舞蹈則採用了Carnatic音樂,兩種音樂節奏和旋律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跳Kathak時,腿須筆直,身體曲線始終保持流線型,這種舞蹈講究用誇張的面部表情和豐富的手部動作,結合華麗的服飾和化妝,通過肢體語言而非音樂來演唱來傳情達意;而跳BharataNatyam時,腿可彎曲,身體幅度變化很大,更具欣賞性。 印度舞古典舞是表演給神看的舞蹈, 對印度人來說,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古典舞源自對神無比虔誠潔凈無私的愛,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體表達和詮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所以一些古典舞舞只在廟里表演給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層神秘色彩。

㈡ 印度民間舞蹈與宗教有著怎樣的聯系

季羨林先生認為,在全球范圍內,真正自成系統、影響面較大又歷史久遠、而且特點鮮明的文化體系,世界上只有四個:中國、印度、伊斯蘭、希臘(注1)。具體考察這四種文化體系,能夠建立起古代燦爛的舞蹈文化系統並在今天仍能完好保存、同時又在當代社會審美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則只有印度。印度舞蹈作為一種最主要、最絢麗的藝術形式之一,伴隨著富有文化悟性的印度人民,綿亘繁衍達幾千年。更難得的是,至今非但沒有任何面臨危機的跡象,反而更具充滿成熟而標致的藝術誘惑力,不得不令處於另一大文化體系之中的我們若有所悟。反觀具有古代舞蹈文化傳統的中國,時至今日只能在地下實物、紙中遺文、壁上畫影中尋覓其昔日的輝煌了,其長期受中國傳統人文影響而熏就的典型風格形態,沒有得到始終如一地貫穿。這不能不說是中國舞蹈的一個歷史遺憾!印度那悠久的舞蹈傳統在自我風格得到很好保存的基礎上,得到了自始至終的繁衍。在當今世界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格局和趨勢下,文化向心力如斯,藝術生命力如斯,類似印度傳統舞蹈這樣活生生的藝術景緻,的確罕見。研究這種舞蹈現象,已經成為東西方舞蹈學術界的一門顯學。

仔細考察印度古典舞,不難獲得這樣一個結論:宗教,是印度古典舞生存的一個極佳的溫床和保護傘。宗教,賦予了舞蹈存在的意義,印度傳統藝術兒乎都有其宗教背景。眾所周知,印度完全是一個宗教國家。對幾乎所有印度人而言,篤信宗教是天經地義的人生第一要事,也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項十分主要的內容。今天,不僅濫觴於古代社會的宗教意識及力量仍在繼續左右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而且神的意志也仍然似乎體現著一種冥冥之中的神秘色彩。在今天的印度社會中,宗教節日及其活動比比皆是,宗教標志及其象徵不絕於目。印度全社會對於精神價值的狂熱和幾近非理性的認同,頓會讓一個初到者面對精神領域中的那份玄奧而脊背冒汗。不過,也正唯其如此,使得在這里誕生並且長久延續的舞蹈藝術,能夠獲得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自古至今,印度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在精神生活上的「麥加」,不竭地為哲學、為藝術貢獻著精神食糧。很長一個時期以來,這里成為追求神秘理念人士不斷出入的國際集散地。西方現代舞領域中的一些風雲人物,如法國的貝雅(Moris Bejart)、德國的皮娜·鮑什(Pina Bauch)、韓國的洪信子等均在這里為他們的思想鍍過金。

㈢ 印度舞蹈的特點是什麼

印度舞節奏明快,一段4分鍾舞蹈有大約50多個動作。包括了手勢、眼神、內心所想、面部表情,這種變化萬千的姿勢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慾,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晝夜等自然現象。眉心點紅點。跳舞時,為了增加亮度,也可用小鑽代替傳統的紅點。如果跳錶現穆斯林題材的舞蹈,只能用小鑽,因為紅點是印度教的象徵。不跳舞的時候,通常只有已婚婦女才能點紅點。額頭上貼的長尖形飾物叫BINDI,傳統BINDI很大,上面鑲滿了鑽和寶石。但現在流行的是簡練的款式。女孩一般在結婚或跳舞時佩戴它。眉毛上方的一圈散鑽也可以叫BINDI,表示好運。

㈣ 被寶萊塢大片帶火的印度舞,他們究竟為什麼要光腳跳舞

社會歷史和環境決定社會文化。印度有著悠久的歌舞歷史,所以他們的電影喜歡穿插這樣的情節。就像中國紅色電影最後總是贏得正義一樣。美國電影里總有暴力鏡頭。英國電影總是有紳士的場景。印度舞蹈歷史悠久。對印度人來說,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是宗教。印度舞蹈源於對上帝的愛,這種愛是極其虔誠、干凈和無私的。舞者用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體來表達和詮釋宇宙萬物。

至於腰部,是熟悉步法套路後慢慢培養出來的。卡爾塔克灑脫的流線,巴拉塔的雕塑感,奧西迪優雅的三彎,普奇帝嚳的敏捷,都是在全身的不斷練習配合下慢慢走出來的。電影舞蹈是根據印度的多民族特點,在古典舞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而且從電影舞蹈發展而來的單獨的寶萊塢舞蹈,在中國沒有,在美國很流行。

㈤ 古印度舞蹈通常表達了什麼思想

古代印度舞蹈題材廣泛,有宗教、神話傳說、宮廷佚事、以及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題材。宗教題材多取自《吠陀》。舉行宗教儀式時,經常伴以舞蹈。寺廟里專門傳授舞蹈技藝的女演員叫「提婆達西」。印度人家喻戶曉的兩大史詩,更是常常用來作舞蹈表演的題材。舞蹈家用其優美的動作,頌揚英雄人物,表明正義、善良必將戰勝邪惡的思想。

㈥ 古印度的舞蹈充滿怎樣的神話色彩

印度是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國家,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在印度被認為是神的創造物,舞蹈者的惟一目的是為了取悅於神。它的原始形式,大約起源於古代祭祀典禮時人們的手舞足蹈,一方面向神表示虔誠,一方面向神表達祈求,例如求雨、求豐收、求平安等等,它也是人們歡樂情緒的一種動態的流露。

印度的音樂、舞蹈之神——濕婆。舞蹈在印度既是娛樂又是勸善的藝術形式。有關舞蹈的產生,有一個神話傳說,相傳遠古時,在兩個時代更換交替之際,凡人染上了種種惡習。於是人們祈求梵天賜給人間一種玩具,它不但可看,而且可聽,這樣便可把凡人的興趣從惡習中吸引開。梵天答應了,他閉目靜思,最後決定給凡人第五部吠陀,那就是「戲劇吠陀」。這部吠陀中包含了人世所有道德的精華。另一個大神濕婆在這一戲劇中使用了自己的舞蹈藝術,因此他被尊為「舞蹈之王」。

在印度演出舞蹈時,台前往往要放一尊有四隻手的「舞蹈之王」濕婆的神像。至今,這個習俗還在流傳。他的右上手拿著一面達莫如鼓,象徵著創造,有的說象徵各種聲音;他的右下手象徵神的保護和祝福;他的左上手持燃燒的火焰,象徵著他可以毀滅他所創造的一切,有的人說它象徵謬誤的毀滅舞神濕婆踩著無知的侏儒阿修羅,他上面的一雙手拿著小鼓,拍打出創造宇宙的節奏,而下面的一雙手則賜福給他的信徒。這個男性軀干呈典型的跳舞儀式。後人據此畫了舞者素描。和真理的傳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樣垂向抬起的腳,象徵著不受一切羈絆的自由;右腳踩住一個魔鬼,這個魔鬼名叫莫亞拉卡,象徵著善征服惡;左腳上抬,象徵著超脫塵世,向上升騰。舞神周圍的圓周裝飾,象徵著懷抱人們的大自然。這尊舞王之像形象地啟示了印度舞蹈的宗旨。

印度舞蹈有四大流派,它們是:婆羅多舞、卡塔卡利舞、曼尼普利舞和卡塔克舞。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響最大的舞蹈是婆羅多舞。這種舞蹈最初是在印度教廟宇里跳的。那時每個大廟里都有一些「戴舞達西」,意為「神的女僕人」。這些人從小就被送進廟里,一輩子不結婚,惟一的「神聖使命」是給神獻舞,使神高興。後來這些舞蹈逐漸流傳到廟外。

古代印度舞蹈題材廣泛,有宗教、神話傳說、宮廷佚事、以及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題材。宗教題材多取自《吠陀》。舉行宗教儀式時,經常伴以舞蹈。寺廟里專門傳授舞蹈技藝的女演員叫「提婆達西」。印度人家喻戶曉的兩大史詩,更是常常用來作舞蹈表演的題材。舞蹈家用其優美的動作,頌揚英雄人物,表明正義、善良必將戰勝邪惡的思想。

舞蹈人像

㈦ 印度的人的舞蹈

從舞蹈內容和性質區分,印度舞蹈可分古典和民間兩類。古典舞蹈有四個,即曼尼普利舞、婆羅多舞,格塔克里舞和克塔克舞。印度舞也可以分為北印度舞(Kathak)和南印度舞(BharataNatyam)。北印度舞的音樂為Hinstani,南印度舞蹈則採用了Carnatic音樂,兩種音樂節奏和旋律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跳Kathak時,腿須筆直,身體曲線始終保持流線形,這種舞蹈講究用誇張的面部表情和豐富的手部動作,結合華麗的服飾和化妝,通過肢體語言而非音樂來演唱來傳情達意;而跳BharataNatyam時,腿可彎曲,身體幅度變化很大,更具欣賞性。

㈧ 求印度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點~(講課用,謝謝!)

印度民族舞蹈
印度人跳舞的傳統由來已久,關於舞蹈的起源,還有這么一段傳說。
本來舞蹈是只有神才能享受的,人間並沒有。一天,雷神因陀羅在叫仙女烏爾沃西跳舞。她人雖在跳,心裡卻默默地翻騰著對賈因得(當然也是天上的仙人)的情愛,不由自主地向賈因得暗送了一個秋波,這一下不得了,觸犯了天條,被罰到塵世托生。賈因得也因株連而遭貶。被趕到塵世變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最後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如果他們在塵世相會,就可以再回到天上。而烏爾沃西將舞蹈帶到了人間。在一次節日中,人們為了感謝烏爾沃西帶來的舞蹈,送給了她一根竹子,而這根竹子正是賈因得所變。於是處罰結束,兩人返回天上。而舞蹈也從此在人間流傳開來。
傳說畢竟是傳說,其實早在4000年前的吠陀時期,經典之作《梨俱吠陀》中就有關於舞蹈的記載,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2000多年前婆羅多牟尼用梵文寫就的《舞論》恐怕是世界上最早關於舞蹈的論著。
印度舞蹈進化到現在,已有180種形式之多。世界許多舞蹈家,光是學習其中的一種就耗費了一生的精力。
印度舞蹈大致上可以分為古典舞蹈和民間舞蹈。這些舞蹈大多宗教色彩濃厚。在演出時,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濕婆的雕像。
「他的右上手拿著一面達莫和鼓,象徵著創造,有的說象徵各種聲音;右下手象徵神的保護和祝福;他的左手托起燃燒的火焰,象徵著他可以毀滅他所創造的一切(也有人說象徵謬誤的毀滅和真理的傳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樣垂向拾起的腳,象徵著不受一切綢絆的自由;右腳踩住一個魔鬼(名叫莫亞卡拉),象徵著善征服惡;左腳上抬,象徵著超脫塵世,向上升騰。舞蹈周圍裝飾,象徵著懷抱人們的大自然。這等舞王之形象,可以說形象地啟示了印度舞踞的宗旨。」
印度古典舞有六大派:婆羅多舞(Bharatanatyam)、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曼尼普利舞(Manipuri)、庫奇普蒂舞(Kuchipudi)、奧蒂西舞(Odissi)。
婆羅多舞(Bharatanatyam)
婆羅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古典舞蹈,起源於吠陀時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響最大的舞蹈,同時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起初這種舞蹈是在廟宇里跳的。當時有一些被稱為「戴舞達西」(神的女僕)的少女,從小被送入寺廟,以後一輩子唯一的使命就是為神獻舞。後來這種舞蹈漸漸流傳到了廟宇之外。
「婆羅多舞追求人類精神與宇宙精神的融合,是純粹之舞、精神之舞、靈魂之舞,在舞蹈中通常表現為男女主人公進行對話,女主人公代表人類精神而男主人公代表宇宙精神。這種關系通常以一種最簡單的方式——女主人公渴望與所愛的人團聚表現出來。」
這種舞蹈形式以卡納塔克體系的音樂為基礎,講求音調、節拍、表情和諧統一。通常由一名演員(女)獨舞,台側有五人協助演出。這個六人樂團經常由演奏鐃鈸的宗教師傅率領。舞者作為樂團的中心負責綜合表演,打擊樂由演奏姆里丹鼓的鼓手負責,歌曲的旋律伴奏還有笛子、小提琴或印度七弦琴。(小提琴的加入是近200年的事)
五人樂團
舞者衣裙華麗,姿態優美,戴半圓形花環,耳環和鼻飾閃爍,光彩照人,演員的手、眼、身、腳、步嚴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樂瞬息萬變。
婆羅多舞者
「這種舞蹈一般有六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在整個舞蹈開始先向神祈禱的舞段。演員一出場,手指伸開,彎曲成荷花瓣的形狀、全手像一朵盛開的荷花,這叫「阿勒巴得姆」姿勢,象徵把聖潔的荷花獻給神。演員走到台前,先向觀眾合十致意,然後動頸、舉日、伸手、拈腳……使人覺得好像神把生氣
注入舞蹈雕像,使它復活了。以後的五段依次為賈提斯瓦抗姆(步伐與音調)、沙達姆(述說)、瓦爾納姆(敘事)、巴得姆(表現)和提拉姆(結尾)。
婆羅多舞是有伴唱的,同一句唱詞,演員要根據情節作不同處理。例如唱道:「哦!克里希納,快來吧,別讓我虛度一生」。這時女演員既可以惱恨地撇一下頭表示:「好,你不來、等著瞧吧!」也可以表演手捧牛奶或糖果的碗去哄孩童時代的克里希納,還可以像虔誠的信徒那樣乞求克里希納的憐憫,又可以作為克里希納的情人拉達那洋渴望他的到來。觀眾如果通曉古代文學,就會很容易理解舞蹈的含義。」(《印度文化神秘之謎》楊學詳)
卡塔克舞(Kathak)
卡塔克舞起源於北方邦和拉賈斯坦邦。此舞名源於印度古代的民間說書藝人(名為「卡塔克」)。起初卡塔克們只是口述,後來為了增加渲染力,於是將動作和音樂結合,就誕生了卡塔克舞。比較獨特是,該派舞者尊崇的舞王不是濕婆,而是克里希納和拉達。這種舞蹈剛開始應該只是在民間傳播,但到卧莫爾王朝時期,逐漸進入宮廷,並融合了波斯舞蹈的一些特點。
此舞又名「腳鈴舞」。顧名思義,就是在雙腳綁上許多的小銅鈴。有多少?通常是50到200個。
卡塔克舞恐怕是最難練習的印度傳統舞蹈之一,許多跳卡塔克舞的藝術家,從7歲起就要接受專業訓練。不要小看這些銅鈴,一個優秀的舞蹈者首先必備的素質就是能很熟練的掌握這些鈴。一個一流的卡塔克舞者,可以通過精確的腳步控制,使得200個銅鈴中只有那麼特定的一兩個發出響聲!
卡塔克舞的特點就是其強烈的節奏感,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西班牙舞蹈。其實當年印度的吉普賽人就曾將卡塔克舞帶往歐洲,所以西班牙舞蹈中可能也包含有北印度舞蹈的成分吧。卡塔克舞熱情奔放,舞者始終面帶笑容。在整個舞蹈的過程中,舞者都要跟隨鼓點的節拍,時快時慢。快,如暴雨驟至;慢,則似楊柳拂風。「從技巧來說,卡塔克舞是平面的,永遠隨著一條垂直的線,沒有停頓和轉向。…………筆直的步伐、滑翔的動作、快速的旋轉、變換的速度和韻律構成了卡塔克舞的美和靈巧。
同其他舞蹈一樣,舞者首先向神靈或觀眾中最重要的主辦人祈禱。之後便慢慢展示其眉毛、眼睛、頸項和肩膀的優美動作,接著展示有節奏的動作。在三人、六人、九人、十二人的組舞中單腿旋轉動作往往意味著終曲。純舞蹈的部分後面往往是短促的、在重復的樂曲伴奏下的解釋性段落。主舞者偶爾插入的蹦豆兒似的道白,詼諧幽默,令人忍俊不禁。這些滑稽劇通常是根據城鄉居民耳熟能詳的抒情詩演出的。舞者在純舞蹈段落中有即興表演的自由,他同鼓手之間展開健康的競爭是很正常的。在滑稽劇中,舞者根據詩句做即興表演的能力往往可以測試出他的水平。」
卡塔卡利舞(Kathakali)
卡塔卡利舞起源於喀拉拉邦,起初只有男子可以表演,後來慢慢開始允許女性表演者參與。
該舞蹈有明顯的特點。每位演員在表演前,臉部都要濃妝重彩(有點象京劇)。化妝的材料主要是米糊、綠葉、油煙、顏料和白紙。妝化的非常非常細膩。為什麼說「非常非常」呢?因為一次化妝通常需要4個小時!卡塔卡利舞的妝厚可達15厘米,是世界上各民族舞蹈中最厚的妝(吉尼斯記錄)。
卡塔卡利舞的面部化妝衣著上也很有意思。上身五顏六色,但下身,一律是白布。這裡面到有一個典故。
「傳說一位學者為演員的服裝苦思了好幾天,不得其解。後來他來到了海灘上,忽然看見海里冒出許多穿戴各種服飾的人,使他豁然開朗。但他看到的只是上半身,下身穿什麼呢?最後決定取白色的浪面作下身,所以演員都圍白布。」
通常穿不同服裝的人代表不同性格的人,例如綠色代表勇敢、神聖的性格,而白色的鬍子代表著虔誠。
卡塔卡利舞「強調眼睛的流轉,表情非常豐富。」(在15厘米厚的妝下,作出「豐富」的表情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另一個特點是,該舞的敘事性很強,有舞劇的特點。通常表演的比較多的是兩部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的選段。
「卡塔卡利舞演出前,通常先擂響大鼓,附近林子的人聽到後,便點著火把,走過稻田,穿過椰林,循聲而來。這種舞蹈不需要舞台,在空地上用香蕉杖葉圍出一塊不大的地方就行。觀眾在地上席地而坐,一看就是一個通宵。當朝霞映紅了椰子樹梢時,人們才盡興而歸。」(《印度文化神秘之謎》楊學詳)
曼尼普利舞(Manipuri)
「曼尼普利舞產生於曼尼普爾地區,因而得名。曼尼普爾一向有「舞蹈之鄉」的稱號,舞蹈是曼尼普爾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婦女必備的一種美德。
曼尼普利舞,由民間舞蹈發展而來。據民間傳說,在古代,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創造了一種舞蹈,並且選擇了一片適於跳這種舞的山谷地帶,但是地勢低窪,淹在水中。於是濕婆神用他的三叉朝劈山排水,填平了窪地,開辟了一片跳舞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曼尼普爾。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在曼尼普爾跳的第一個舞蹈叫拉伊哈羅巴舞。拉伊哈羅巴舞就是曼尼普利舞的原始形式,它是一種祭奠村神的舞蹈,跳舞時,往往全村人參加。曼尼普利舞是幾種舞蹈的總稱,屬於曼尼普利舞的有與頌神有關的班格•賈蘭恩舞(快步舞)、格拉達爾•賈蘭恩舞(擊掌舞)、表現克里希納(黑天神)童年生活的拉卡爾舞(夥伴舞)、潑水節時跳的塔巴爾•金格比舞(月光舞)等。平常人們所說的而且也是聞名全印的曼尼普利舞,是指充滿艷情的拉斯•利拉舞而言。據說,大約在1700年前,曼尼普爾地區出了一位國王,名叫傑辛格。一次,他在夢里看到了拉斯•利拉舞,聽到了優美的音樂,便教他的女兒學會了這種舞蹈。從此,使這個舞蹈得以流傳至今。
拉斯•利拉舞又包括瓦森德•拉斯舞(春舞)、袞古•拉斯舞(林舞)、馬哈•拉斯舞(大舞)、尼碟耶•拉斯舞、迪沃•拉斯舞等。所有這些舞蹈,都是表現克里希納和高比族(一種牧族)姑娘們之間的愛情和嬉戲情景的舞蹈。舞蹈的主角是拉塔和克里希納。
拉塔和高比族姑娘們穿一種叫巴尼格的圓圈裙,沒有褶紋,裙子上罩一件薄紗,腰部系一根腰帶,上身穿一件緊身短衣,頭戴薄紗巾和帽子。克里希納穿黃色衣服。他們的服裝色彩,同舞蹈氣氛十分協調,使舞蹈顯得更加婀娜多姿,優美動人。」(以上全段摘自《印度文化神秘之謎》楊學詳)該舞蹈主要特色是動作溫和而持續。舞蹈常以愛情和生活趣事為主題,演員手臂動作柔軟纖細,軀干動作自然鬆弛,女舞者如同盛開的花中花蕊一般美麗動人。
曼尼普爾的宗教儀式舞蹈另成一派:其中最重要的是男女教士在鄉村的神靈前表演的麥巴和麥比舞。這些舞蹈往往在休克中結束。
以上舞蹈(婆羅多舞(Bharatanatyam)、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曼尼普利舞(Manipuri))有時直接被稱為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所以關於印度古典舞蹈流派,也有4派之說。可見這4類舞蹈是印度民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亦是印度民族舞蹈的精髓所在。
庫奇普蒂舞(Kuchipudi)
庫奇普蒂舞起源於安得拉邦,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
最初,它作為一種敬神儀式,由男女演員在寺廟里演出。後流傳開來。
庫奇普迪舞的舞蹈動作高度程式化,節奏歡快。和大多數印度舞蹈一樣,情節多取材於神話故事。例如濕婆為了讓死人復活,力分恆河水的故事。
起初,庫奇普蒂舞是男女都可以參與表演的,但後來人們漸漸認為:舞蹈中某些角色不適合由女演員出演,庫奇普迪舞曾一度被男演員一統天下。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這種古老而優美的舞蹈受到壓制,無人問津,直到印度獨立後,才重新煥發活力。
如今,學習庫奇普迪舞在印度已經形成了新的時尚,姑娘們更是喜愛,因為能歌善舞總會讓她們更容易找到如意郎君。

㈨ 印度古典式舞蹈的起源

自古以來,印度半島上的人民就能歌善舞。早在史前時期,半島就出現了舞蹈,在印度河流域的挖掘中,就出土了大量的舞女雕刻。可見印度舞蹈的悠久。
在印度人看來,舞蹈是神創造的,取悅於神是舞蹈者的唯一目標,最初,舞蹈者在一些宗教祭祀上跳舞以來舉行儀式。
在印度教的傳說中,世間本無舞蹈。一天,上天的雷雨神因陀羅叫仙女烏爾沃西跳舞。她雖然身體在跳,心中卻抵制不住對賈因特(同樣是神)的愛,於是對她暗送秋波,這下可觸犯了天條,被伐到塵世托生。賈因特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貶到塵世變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給了他們最後一次機會,假如他們能在塵世相遇,便可以重返天庭。烏爾沃西到了人間,同時也把舞蹈帶到了人世間,烏爾沃西仙舞翩翩,在人間名聲大噪。在一次節日舞會上,人們為了表達對她的感謝之情,送給他一根竹竿。而這根竹竿正是賈因特,因此他們的懲罰宣告結束,二人重返天宮。但是,舞蹈就此在人間傳開了。
印度的舞蹈歷史悠久,跟宗教的關系也最為密切。
在印度,不管在寺廟中,還是在工藝品店,一個十分常見的神像就是舞神。他是印度教中的大神濕婆,在印度舞蹈史上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直到今天,每當有舞蹈演出時,濕婆的舞蹈神像往往要被供放在台前。這尊舞蹈中的濕婆神像不僅做工精妙,而且寓意深刻。神像採用的是站姿,正在翩翩起舞。右上手拿一鼓,象徵創造各種聲音;右下手象徵保護和祝福;左上手托起燃燒之火,象徵可以毀滅一切;左下手斜向下垂,與抬起的左腳相對,象徵自由;右腳下踏一魔鬼,象徵善戰勝惡;左腳上抬,象徵超凡脫俗,升騰不息;周圍裝飾,則是象徵養育人類的自然世界。如此一幅舞神形像,不僅其舞姿優美動人,引人人勝,其舉手投足間的深刻寓意更是充分體現了印度舞蹈的豐富內涵。

㈩ 印度舞最早來源於哪裡

印度是一個舞蹈的國度,無論在哪裡,你都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無論男女、無論老幼,只要有一塊空地,大家聚在一起,鼓一敲,就可以跳起舞來。旁遮普地區的民族舞蹈—彭戈拉舞是一種慶祝豐收的舞蹈,人們聚在一起,舞步時快時慢。據說這樣的舞蹈常常一跳就是8個小時。在阿薩姆邦,有句古話:「會紡織的姑娘就會跳舞」;古吉拉特邦古稱「阿納爾德」,意即舞廳;比哈爾邦的姑娘們在月夜,會三五成群匯聚於院落之中,跳起傑達—傑丁舞,歌頌愛情;而迪拉格爾族的小夥子則會在九夜節時,表演波瓦依舞,迎接波瓦依神母(難近母)。可以說,舞蹈自古以來就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的舞蹈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且也是一種肢體語言,起著勸善的作用。它已經深入到任何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印度的舞蹈,那就是「會說話」。的確,印度的舞蹈給我的感覺更多的是一種肢體語言。人們不是用口,而是在用身體和表情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手勢是印度舞蹈中一個重要的特點。不明就裡的人只會認為那些手勢是出於美感的需要,其實不然。大多數印度舞蹈中對手勢的意義都有嚴格的規定,通常來說,單手可以有28個姿勢,雙手24個。加在一起總共有52個姿勢。而每一個手勢,再結合上臂膀的揮動、身體的扭動則可以表達上十種不同的含義。
而「會說話」的並不光是手勢。印度舞蹈中對演員的面部表情也有高到幾乎變態的要求。
九種「拉斯」(意為「味道」)是每個演員都必須要熟練掌握的。這包括:斯楞嘎爾(愛情)、哈謝(詼諧)、格魯楞(憐憫)、勞得爾(怒)、威爾(英雄)、帕雅那格(恐怖)、威帕茲(輕蔑)、阿得浦得(驚愕)和肖德(安詳)。這些都要以身體姿態、面部表情、眼神的協作表現出來。 「一個好的演員需要熟練掌握這九種拉斯技巧…………如果她在表演斯楞嘎爾(愛情)時,要做到讓觀眾一看就明白,她是在表達母子之愛、兄妹之情還是情人之愛;在表演阿得浦得(驚愕)時,她還要能表現出是一頭老虎闖進了村莊,還是看見一頭陌生的牛進入村子」(夠變態吧^-^)
印度人跳舞的傳統由來已久,關於舞蹈的起源,還有這么一段傳說。
本來舞蹈是只有神才能享受的,人間並沒有。一天,雷神因陀羅在叫仙女烏爾沃西跳舞。她人雖在跳,心裡卻默默地翻騰著對賈因得(當然也是天上的仙人)的情愛,不由自主地向賈因得暗送了一個秋波,這一下不得了,觸犯了天條,被罰到塵世托生。賈因得也因株連而遭貶。被趕到塵世變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最後結了他們一個機會,如果他們在塵世相會,就可以再回到天上。而烏爾沃西將舞蹈帶到了人間。在一次節日中,人們為了感謝烏爾沃西帶來的舞蹈,送給了她一根竹子,而這根竹子正是賈因得所變。於是處罰結束,兩人返回天上。而舞蹈也從此在人間流傳開來。
傳說畢竟是傳說,其實早在4000年前的吠陀時期,經典之作《梨俱吠陀》中就有關於舞蹈的記載,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2000多年前婆羅多牟尼用梵文寫就的《舞論》恐怕是世界上最早關於舞蹈的論著。
印度舞蹈進化到現在,已有180種形式之多。世界許多舞蹈家,光是學習其中的一種就耗費了一生的精力。
印度舞蹈大致上可以分為古典舞蹈和民間舞蹈。這些舞蹈大多宗教色彩濃厚。在演出時,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濕婆的雕像。
「他的右上手拿著一面達莫和鼓,象徵著創造,有的說象徵各種聲音;右下手象徵神的保護和祝福;他的左手托起燃燒的火焰,象徵著他可以毀滅他所創造的一切(也有人說象徵謬誤的毀滅和真理的傳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樣垂向拾起的腳,象徵著不受一切綢絆的自由;右腳踩住一個魔鬼(名叫莫亞卡拉),象徵著善征服惡;左腳上抬,象徵著超脫塵世,向上升騰。舞蹈周圍裝飾,象徵著懷抱人們的大自然。這等舞王之形象,可以說形象地啟示了印度舞踞的宗旨。」
印度古典舞有六大派:婆羅多舞(Bharatanatyam)、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曼尼普利舞(Manipuri)、庫奇普蒂舞(Kuchipudi)、奧蒂西舞(Odissi)。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為什麼有古典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企業移民申請多久 瀏覽:860
菲律賓男籃和伊朗男籃哪個強些 瀏覽:287
印尼枇杷丸怎麼沒有保質期 瀏覽:629
印尼5萬元摺合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58
印尼明丹島有什麼特產 瀏覽:665
巴厘島都什麼地方用印尼盾 瀏覽:636
義大利語的什麼怎麼說 瀏覽:885
明年中國市場怎麼樣 瀏覽:256
怎麼製作義大利炮簡單版 瀏覽:301
印度一般溫度多少 瀏覽:873
英國人經常玩什麼球 瀏覽:372
中國攝影大賽哪裡好 瀏覽:860
中國和外國發消費券哪個好 瀏覽:896
美國導航是怎麼到伊朗的 瀏覽:314
義大利歐式傢具怎麼樣 瀏覽:467
摩洛哥和伊朗滾球是什麼意思 瀏覽:370
坐飛機去越南怎麼樣 瀏覽:86
上合會為什麼沒有伊朗總統 瀏覽:294
中國有多少取名叫於睦岩 瀏覽:138
印尼皮皮蝦叫什麼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