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的咖喱跟孜然粉辣椒粉不要錢嗎為什麼每次他們都放那麼多
本期導讀:牛油咖喱雞食譜|印度名菜惹味香濃必用印度牛油?雞肉鬆嫩就靠「它」
咖喱,世界各地的咖喱各有特色,以印度為例則是牛油(黃油)咖喱雞(Butter chicken)最為有名,雞肉以大量香料腌制,用印度牛油(Ghee)及大量蔬菜作為醬汁的材料,香濃惹味,配白飯或印度烤餅最適合不過,但腌制雞肉時則有一點需注意。
印度咖喱雞唔叫咖喱雞?
世界各地的咖喱雞看似沒有太大分別,但咖喱雞在印度並不是叫「咖喱雞」而是「牛油雞」,因主要以印度牛油作為醬汁的基底,再加入各式各樣的香料增加香氣及味道。
雖說是來自印度,但所用的香料也是超市常見的,如孜然粉、姜黃粉、紅椒粉等,忠於傳統更可以加入印度綜合辛香料(Garam masala)。
印度牛油是什麼?
當中的印度牛油是整道菜式中不可或缺的食材,盡管大家叫作牛油,事實上它名為酥油。酥油,是從牛油中分解的水分和牛奶脂過濾後餘下的黃油,從而作為一款烹飪油。
酥油的煙點比牛油更高,適合高溫煮食。它有別於一般的固體牛油,呈液體狀且氣味比常用的牛油濃烈,也比牛油含更多營養,包括帶有脂溶性維他命A、維他命D及維他命E,對用於骨骼、免疫健康和修復受損的組織有一定幫助。
看印度牛油哪裡買?多少錢?
在國內購買印度牛油比想像中容易,在南亞雜貨店、綠色小店或健康網店都有出售。
印度酥油一小瓶200克約30元。
印度酥油不用放雪櫃,不會凝固,用來烹調、塗麵包亦可。
印度腌肉方法
印度的腌雞肉方式也有不同,它並非用生粉將雞肉軟化,而是用乳酪。
因乳酸菌與肉類蛋白質產生化學作用,特別適合腌雞肉或肉類串燒,讓雞肉結構變得更松更嫩。
其次加入調味料腌30分鍾左右便可。
印度黃油咖喱雞
材料:
去骨雞腿肉2件(切件)洋蔥1個(切粒)、番茄1個(切粒)、印度黃油2湯匙、蒜蓉1湯匙、薑蓉1湯匙、黃姜粉1茶匙、孜然粉1茶匙、雞湯100毫升、奶油100毫升、鹽1茶匙、砂糖1茶匙、紅椒粉適量
腌料:
乳酪1/2杯、黃姜粉1茶匙、孜然粉1茶匙、紅椒粉1茶匙、蒜蓉1茶匙、薑蓉1茶匙
做法:
1)雞肉用腌料腌30分鍾。
2)中火燒熱油鍋,將雞肉煎至兩面金黃,取出。
3)中火燒熱鍋,加入1湯匙印度黃油熱溶,下洋蔥、蒜蓉及薑蓉炒至軟身。
4)加入番茄粒、黃姜粉、孜然粉、鹽、糖及紅椒粉炒勻。
5)加入雞湯及奶油煮至滾起,熄火待涼。
6)將黃油咖喱醬倒入攪拌機中,打至順滑。
7)中火燒熱鍋,加入黃油咖哩醬及雞件,加蓋煮10分鍾。
8)加入1湯匙印度黃油拌勻,即成。
不失敗秘訣:
·印度黃油英文名為Chee,可於尖沙嘴南亞雜貨店買到,或可以普通黃油代替。
·若想咖哩醬味道更香濃,可加1湯匙花生醬。
健康小貼士:
印度咖喱,主要成分的姜黃粉,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能有助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及減低吸煙或加工食品對身體帶來的損害。咖喱對傷口癒合、預防老人痴呆亦有幫助。當中的辣味香料可促進血液循環和腸道蠕動,加促胃液與唾液的分泌,增進食慾
2. 印度美食數不勝數,為什麼很多人看到就沒食慾了呢
去過印度的人知道印度衛生條件令人堪憂。奇葩的是,印度人上廁所不用手紙,他們使用手去解決問題。更奇葩的是,他們還喜歡吃手抓飯。大家印象中的印度菜總是跟臟亂差分不開,蒼蠅昆蟲鍋邊飛,各種香料混合在一起,黏黏糊糊的用手抓起食物就往嘴裡塞,好多人看完都大呼惡心。
印度的食物看上去沒有什麼賣相,也沒有中餐那麼講究色香味形四樣俱全,但吃起來其實挺好吃。咖喱和辣椒也比較對我的胃口。各種口味的咖喱,好吃的酸奶,咖喱加餅,味道不錯。
3. 印度美食文化
雖然牛肉在印度屬於禁忌食品,但印度對於牛奶製品情有獨鍾,比如印度乳酪就是隨處可見的素食食品;還有印度人每天必喝的奶茶內也是使用牛奶作為原料。酸奶也是印度常見的食品之一。
印度的主食以米飯和麵食為主,印度南部偏愛米飯,而北部常見麵食。用手吃飯是傳統印度人必不可少的習慣。
麵食常見種類有:較厚的發面餅——饢、帶餡的酥油餅、全麥無發酵小餅和南方常見的帶餡薄餅——杜莎等。食用麵食時,大部分印度人喜歡將餅類撕成小塊,卷著豆湯或其他菜式食用。
印度的菜式口味偏重,無論青菜還是肉菜都會使用很多種調味料烹制。咖喱毋庸置疑是印度使用最多的一種調料。除了咖喱,辣椒、胡椒、肉桂、丁香等等調料都是印度菜式必備的調料。
印度文化特點
印度是個宗教國家,歷史上曾先後產生並流行多種宗教,對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等也擁有廣泛的信徒。多種宗教在印度的長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濃郁的宗教性。
宗教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也都是在宗教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語言、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為中心。
此外,印度有數以百計的民族和眾多的部落,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斷吸收異族文化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起來的,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多樣性。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印度對所有的外來文化均採取兼容並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類型的地域文化、語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各種不同的外來文化成分,又與外來文化融為一體。
4. 印度飲食為什麼離不開咖喱粉
印度人口百分之八十是印度教徒,由於視牛如神,故不吃牛肉。雞,魚,蝦,羊肉是主要的食物。《中國人該怎麼吃》一書中介紹印度南部菜餚以酸,咸,辣為主,菜式簡單。北印度菜餚口味清淡,菜色清爽,善用咖喱辣椒與洋蔥,肉汁是常用調料。北方主食以小麥,玉米,豆類為主,中部德干高原以小米和雜糧為主,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印度素食者眾多,故水果與堅果佔有重要地位,在餐館進餐後,會送上帶有許多格子的大扁盒,裡面裝有各種植物籽粒,供就餐者食用。印度菜烹飪所用香辛料豐富,名菜咖喱雞要用27種調料,咖喱粉就有20多種,不用醬油或醬類,做豆湯或素菜時喜歡用鬱金花當調料。印度奶茶去火,爽口,清胃,對喜歡用刺激性調味料的印度菜有消除偏頗的作用。在印度忌食蘑菇,菌類和筍。
5. 印度人做的食物為什麼看起來口味那麼重呢
序言:我們在看印度人做飯的時候,他們無論什麼食材都可以做成一鍋糊糊的樣子。看起來非常不好吃,而且在做菜的過程中喜歡加很多的調料,口味比較重。雖然看起來不好吃,但是印度的許多食物味道都是不錯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印度人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
雖然說印度上是大米出口的第二大國,但是印度大米的產量是比較低的。雖然擁有世界上1/10的耕地和良好的日照時間。因為氣候的原因,糧食的收成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現在印度國內仍然有超過2億人處於飢餓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將食物味道做的口味比較重,也會減少飢餓的狀態,同時能滿足更多人的胃口。
6. 印度人做菜為什麼那麼愛放香料
印度人都愛做菜的時候放些香料,這個香料亂七八糟的,我們看懂到底是什麼,有一些是我們也會用到的,比如孜然粉這些東西,但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我們真不知道到底是干什麼的,只不過他們做菜的時候就喜歡放這個,無論是做什麼菜呀是炒的還是燉的,還是什麼其他類型的都放。
我們理解不了他們的鄉愁到底是為什麼呢,但一個印度人土生土長的印度人絕對知道每一個香料本身到底是干什麼的,雖然那些東西平平掛掛的從外觀上來看基本都差不多,但是他們自己能記住啊。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對印度這種飲食文化事業太大的抨擊,接受不了他就不去吃就好了呀,又沒有誰強令大家必須要吃印度人做出來這些東西。
7. 印度做飯各種顏包調料是什麼
印度做飯各種顏色的調料分別是調節味道的粉末,由各種香料,食材研製而成的粉末。各種顏色的調料分別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故而顏色不一。主要調料以咖喱為主,印度菜用的咖喱通常都是粉狀的,咖喱,印度話叫Masala;要認識Masala,要先認識辣椒———印度話叫Mirch,紅的叫Lal,綠的叫Hari,只有紅的用來煮咖喱,但煮出來的不止紅色,還有黃有綠、有橙有啡,大中小辣兼而有之。
8. 印度菜最擅長用什麼調味
印度菜最擅長用什麼調味?
印度菜就是一種「簡單食材+主要調料+烹飪方式」的組合」。
多種多樣的調料造就了印度菜的神奇之處。印度人從有文明以來就開始在日復一日的烹飪中熟練地使用各種各樣的調料。而繁雜的調料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豐富的味道。
神秘的印度菜和印度歌舞都是值得欣賞的人間珍奇!
9. 印度小哥的暴力蛋炒飯,佐料比飯都多,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
印度小哥「暴力」蛋炒飯,佐料放得比飯還多,到底怎麼樣呢?
要跟大家介紹的則是在印度街頭小吃的一種美食,那就是蛋炒飯,想必很多人都對這道美食很熟悉了,一般不會做飯的人都是從蛋炒飯開始學起來,畢竟相對於其他美食來說,她還是比較容易的。
雖然蛋炒飯對於每個人都是非常的熟悉,都是能看到下的佐料比飯還多的蛋炒飯還是比較少見到的吧,相信如果你們再去吃蛋炒飯的時候,都會覺得嘴巴里的東西都讓人有一種幸福感的樣子。這或許就是暢銷的原意吧!
10. 為什麼印度人做菜一定是要把所有的菜做成糊糊狀的
首先就是他們所處的環境,印度的環境是那種常年溫度比較高的,尤其是到了夏天以後,溫度特別的高,這種環境下新鮮的食物是很難保存的,但是如果把他們做成糊狀的話,在裡面加入了各種香料和調味料,就不容易壞的,可以保存的時間長一點,而且也特別方便。除了香料,印度人還喜歡吃薄餅,用薄餅蘸糊糊,吃起來非常方便。能包含各種香料,還能用薄餅蘸著吃,當然糊糊會受到歡迎了。雖然都是糊糊,但是印度人早就在漫長的烹飪中熟練使用各種復雜的調料,因此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豐富的味道。這樣來看的話,在味道方面,中國菜未必能打得過印度菜。
在印度的飯鍋里不管是什麼菜都是被剁碎的,土豆剁碎,蔥頭剁碎,雞鴨魚肉通通剁碎,印度人對於糊狀的食物情有獨鍾,這樣的習慣是跟它的國家文化傳統息息相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