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甘蔗品種有怎樣的演變過程
人類種植甘蔗有2000多年的歷史,開始利用甘蔗製糖技術的20世紀初,各製糖國家栽培的甘蔗品種主要是竹蔗、蘆蔗和Uba等中國種(S.sinense)和Badila熱帶種(S.officinarum)等原種,以及Greole,Bourbon等熱帶種和印度種(S.barberi)的天然雜交種,抗病力強、高產高糖、栽培近百年之久。至1987—1988年,荷蘭人Sotwedel,F.和英國人Harrison,J.與Boyell,J.R.相繼在爪哇和巴貝多發現了甘蔗天然雜交種子萌芽成苗,這一發現揭開了甘蔗有性雜交育種的序幕。此後,各產蔗國家均以有性雜交育種作為甘蔗品種改良的主要方法,尤為突出的是以種間雜交創造出了許多優良品種,為世界甘蔗育種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20世紀初,荷蘭甘蔗育種家Jeswiet首先提出了「高貴化」育種理論,把大莖高產高糖,但抗性差的熱帶種稱為高貴種,把細莖低糖、抗性強、生勢好的割手密(S.spontaneum)稱為野生蔗,兩者雜交F1稱為第一代高貴化,F1再回交為第二代高貴化,F2回交為第三代高貴化。經過20多年的努力,Jeswiet和他的同事們在進行甘蔗種間雜交過程中,發現熱帶種在F1和BC1的染色體存在自源配對現象,這一發現為甘蔗「高貴化」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對於指導POJ系列育種乃至世界甘蔗雜交育種,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20多年來,在爪哇利用熱帶種和割手密野生種進行種間雜交,通過3次高貴化成功地育成了一系列既含熱帶種高產、高糖基因,又含割手密野生種的抗逆、抗病基因的大莖、高糖、高產、抗病的優良品種,實現了甘蔗屬內熱帶種與割手密種間雜交的突破。其中以POJ2878最為著名,稱為世界第一號「蔗王」,該品種蔗莖產量、蔗糖分、抗性和適應性十分突出,1927—1930年普及爪哇,成為全球甘蔗育種的成功典範,可以說,當今世界甘蔗栽培品種十之八九均含有POJ2878血緣。
印度最先育成的三「種」雜交種擴大了甘蔗的適應性。印度甘蔗育種家Vankatraman在荷蘭人Kobus.和英國人Barber研究的基礎上,擴大了種間雜交的種質利用,育成含有熱帶種、印度種和割手密三種血緣的C0281、C0213和C0290。三個「種」雜交品種的育成是20世紀甘蔗育種的第二次突破,為人類利用多種優良基因改良甘蔗開辟了新路,三個雜交品種不僅成為20世紀40~50年代印度的主要栽培品種,而且被美國、南非、澳大利亞和中國引進為栽培種,還成為了世界性的重要雜交親本。
美國夏威夷的Mangelsdorf提出「熔爐雜交法」和「叢植法」,首次估計了親本的配合力,利用大莖野生種(S.robustum)育成了含有熱帶種、割手密、印度種和大莖野生種4個種血緣的H32-8560、H49-5等H系列著名甘蔗雜交品種和優良親本。
以上種間雜交種曾成為20世紀30~40年代世界性栽培品種,也是世界最有成效的育種親本。100多年來,世界各植蔗國系統開展了雜交育種,選育了許多著名甘蔗新品種。如美國佛羅里達州的CP系列,澳洲昆士蘭甘蔗試驗管理總局的Q系列,南非納塔爾的NCO系列品種,我國台灣糖業研究所的F和ROC系列,及我國桂糖、粵糖、閩糖和雲蔗等系列品種,為世界糖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可以說,一個多世紀來甘蔗糖業發展的歷史就是甘蔗種質創新和品種改良的歷史。
⑵ 甘蔗有幾個原產地
甘蔗屬有5個種:熱帶種、大莖野生種、細莖野生種、印度種、中國種。甘蔗育種家認為,甘蔗屬有3個原產地:一是起源於印度;二是起源於南太平洋新幾內亞群島;三是起源於中國。南太平洋、新幾內亞、伊朗、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東部等都曾被認為是甘蔗的起源中心。
熱帶種在世界上有幾個多樣性中心,如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東部和南太平洋群島等。多樣性中心並不一定就是起源中心。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熱帶種和大莖野生種,起源或原產於南太平洋群島的Molanseia,新幾內亞群島一帶,向西傳播至印度洋及印度半島、南北美洲,向東傳播至爪哇、婆羅洲及中國;印度是竹蔗Uba.及Creole的原產地,細莖野生種和印度種,分布於印度半島東北沿孟加拉南端經Assmam至錫金(Sikkim)一帶,其中,細莖野生種分布十分廣泛,是野生甘蔗的起源中心之一。
中國是世界上古老的植蔗國之一,甘蔗栽培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4世紀的中國戰國時期和晉朝漢高祖時(公元前3世紀)就有種植甘蔗的歷史記載。作為製糖原料的竹蔗、蘆蔗(中國種,S.sinense)可能起源於中國。而細莖野生種廣泛分布於中國南部、西南部以及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地區,形成一個金三角分布地帶,具有許多中間類型。其中,在中國由雲南南部的低海拔、低緯度地區,而後逐漸向高海拔、高緯度的西北和東北部演化、擴散,是世界野生甘蔗起源中心之一(何順長,1984;范源洪,1999)。
現在,被地質學家公認的大陸地殼板理論認為,印度和澳洲原來連在一起,大約2億年前,在地質史的中生期(Mesozoic),正是地球早期顯花植物滋生的世紀,印度板和澳洲板分離,印度板向西漂移,與中國大陸板撞擊下沉,形成現在折疊高聳的喜馬拉雅山一系列山脈,所以,甘蔗的原產地都在太平洋的印度澳洲板上。甘蔗是地球上的古老植物。
⑶ 哪裡的甘蔗最甜最好吃
甘蔗是比較獨特的水果,以莖稈為可食部分,而且水分特別多。甘蔗也是許多男男女女喜歡吃的水果,吃法粗魯,也可以說豪邁大氣,但是甘蔗的產地在哪兒?哪裡的甘蔗最好吃?下面果果來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甘蔗的產地在哪裡
甘蔗的原產地
甘蔗的產地在哪 哪裡的產的甘蔗最甜最好吃
甘蔗原產於新幾內亞和印度,後來傳播到南洋群島,而大約在周朝時甘蔗傳入中國的南方,現在廣泛種植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目前甘蔗種植最廣泛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而中國位居第三,另外,在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等國家種植甘蔗的面積也比較大。
山楂的小典故: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時,他部下的將領曾說印度會出產一種不需要蜜蜂就能生產蜂蜜的草,而這種草就是現在的甘蔗。在公元6世紀伊朗薩珊王朝的老一世將甘蔗引入伊朗種植,到了8-10世紀甘蔗的種植遍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亞半島等地。
甘蔗在我國的產地
甘蔗的產地在哪 哪裡的產的甘蔗最甜最好吃
甘蔗多生長於熱帶地區、亞熱帶地區,在我國種植甘蔗的地區有眾多,面積較大的地區有:廣東、福建、四川、雲南、江西、湖南、浙江等南方眾多個省、自治區。
最好的甘蔗產地:在我國種植甘蔗是南方的專利,中國的甘蔗看南方,南方的甘蔗看廣西,廣西的甘蔗看玉林。所以在我國玉林的甘蔗目前是受到認可度最高的山楂了。
知識拓展:甘蔗如何吃更補血
選購甘蔗的技巧
甘蔗的產地在哪 哪裡的產的甘蔗最甜最好吃
1、甘蔗盡量挑選紫皮,皮越亮越好,顏色越黑越好。
2、甘蔗挑選相對直而且粗細相當的,太粗太細都是不甜的。
3、選擇節段長度均勻的甘蔗,這樣的甘蔗生長自然健康。
甘蔗的價格是多少
甘蔗的產地在哪 哪裡的產的甘蔗最甜最好吃
甘蔗果實重,產量多,價格便宜也是人們喜愛它的原因之一。
甘蔗在廣西地區的價格都非常便宜,批發價格只有0.3~0.5元/斤,市場價也只有1.5元/斤左右的樣子。
在一些中部地區,甘蔗的市場價格大概就是在3~4元/斤的樣子。
⑷ 印度甘蔗分布地區的原因
地理位置原因。
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緯33°至南緯30°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之間,面積比較集中。如以溫度線為世界蔗區的分布是年平均氣溫17~18℃的等溫線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達1500米。甘蔗原產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
印度德干高原非常適合於甘蔗的生長,而且這里出產的甘蔗味道是相當的甜,含糖量很高。甘蔗和黃麻主要還分布在北部的恆河平原地區。
⑸ 甘蔗的特點
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製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甘蔗,最大的甘蔗生產國是巴西、印度和中國。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主要用於製糖,表皮一般為紫色和綠色兩種常見顏色,也有紅色和褐色,但比較少見。
⑹ 那個非洲國家盛產甘蔗
非洲很多國家有種植甘蔗,但是大面積大產量的是衣索比亞和馬達加斯加,算是糖王
⑺ 甘蔗的發源地是哪裡
印度,知道是誰把甘蔗練糖帶回來的嗎唐玄藏當年去西行的時候帶回來的。這個有歷史記載的。
⑻ 甘蔗是製糖原料,它主要生長在哪些地方
甘蔗是禾本科植物,原產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從北緯34°至南緯31°的范圍,遍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每年甘蔗種植面積約1583萬公頃。甘蔗生長期為10~16個月,長的達18~24個月。每公頃產蔗量隨生產期延長而增高。美國的夏威夷單產最高,每公頃產蔗量為 207噸。甘蔗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多的是印度和巴西。
另外行業糖業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糖料生產向西部地區轉移趨勢明顯,生產集中度不斷提高,產糖省區由「十五」初期的21個減少到15個。從區域結構看,主產糖區廣東、廣西、雲南、海南、黑龍江、新疆六省區食糖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比重達98%。通過區域結構調整,一是一些不宜發展糖料生產的地區逐步退出製糖行業,如寧夏、吉林、陝西、山西、甘肅、湖北等省區;二是一些老產區如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福建、江西、四川等省區的一些資產負債率高、虧損嚴重的糖廠實施了關閉破產;三是在廣西、雲南、廣東湛江市和新疆自治區等重點產糖省區關閉破產規模小,長期虧損且扭虧無望、污染嚴重的糖廠,同時鼓勵優勢企業擴大規模,提高技術水平。
⑼ 甘蔗的印度種的代表中是什麼
印度種為栽培種之一。植株矮小,分櫱多,株形散亂,蔗莖細而輕,實心而堅硬;早熟,糖分較高,纖維高,根系發達,宿根性好,耐旱耐瘠,耐粗放栽培,易感嵌紋病和黑穗病。主要分布在印度恆河流域和巴基斯坦。
春尼(Chunnee)是印度種的代表種。它曾是重要的栽培品種的雜交親本,曾育成許多優良的品種。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種均含有春尼的血緣,主要包括芒高(Mungo)、那高利(Nargori)、島路(Dhaulu)和沙力打(Saretha)四種類型。印度和美國分別保存有60~70份,我國僅有10餘份。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n=82~124。
⑽ 甘蔗的好處、作用和來歷
各種用途
還可製成蔗糖酯、果葡糖漿等。蔗渣、廢蜜和濾泥等可製成紙張、纖維板、碎粒板、糠醛、飼料、食用品培養基、酒精、乾冰、酵母、檸檬酸、賴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蔗梢、蔗葉、蔗渣糠、廢糖蜜或酒精廢液作牛、羊等可作反芻動物的飼料;把糖蜜、濾泥摻到穀物類飼料中可製成顆粒飼料;糖廠排出的廢渣、廢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甘蔗是中國製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總產量中,蔗糖約佔65%,中國則佔80%以上。糖是人類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飲料等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同時,甘蔗還是輕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發展甘蔗生產,對提高人民的生活、促進農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虛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甘蔗是能清、能潤,甘涼滋養的食療佳品,古往今來被人們廣為稱道,就連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們對其也情有獨鍾。唐代詩人王維在《櫻桃詩》中寫道:「飲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而大醫學家李時珍對甘蔗則別有一番見解,他說:「凡蔗榕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將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盡致。 製作指導竹蔗有兩種,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稱黑皮蔗,性質較溫和滋補,喉痛熱盛者不宜;皮色青的青皮蔗,味甘而性涼,有清熱之效,能解肺熱和腸胃熱。 葯用附方1,甘蔗萊菔湯:甘蔗200g,鮮蘿卜150g。切碎,加水煮至蘿卜爛熟,去渣取汁,隨量服用。 源於《山清家供》。本方取其「蔗能化酒、蘆菔能化食也。」二者同用,可奏清熱除煩、解酒毒和化食下氣之效。用於酒食過度,煩熱面赤,嘔逆少食。 2,甘蔗生薑汁:甘蔗250~500g,生薑15~30g。分別切碎,略搗絞汁,和勻服用,或煎熱服。可分3~4次服。 源於《梅師集驗方》。本方用蔗汁益胃和中,生薑下氣止嘔。蔗汁雖寒,薑汁雖溫,但合用則性較平和。用於陰液不足,胃氣上逆,反胃嘔吐,或噎膈飲食不下。 3,蔗漿粱米粥:甘蔗500g,切碎略搗,絞取汁液,加粟米(青粱米)60g,加水適量,煮成稀粥食。 源於《董氏方》。本方取甘蔗汁益胃生津、潤肺燥,取粟米益脾胃;二者又皆能除熱。用於脾肺不足,陰虛肺燥,煩熱咳嗽,咽喉不利。
名家論述
1.《別錄》。 2.孟詵:蔗有赤色者,名昆侖蔗,白色者名荻蔗。竹蔗以蜀及嶺南者為勝,江東雖有,而劣於蜀產。會稽所作乳糖,殊勝於蜀。 3.《綱目》:蔗皆畦種,叢生,最困地力,莖似竹而內實,大者圍數寸,長六、七尺,根下節密,以漸而疏。抽葉如蘆葉而大,長三、四尺,扶疏四垂,八、九月收莖,可留過春,充果食。按王灼《糖霜譜》雲,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綠嫩薄皮,味極醇厚,專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淺。曰竻蔗,亦名蠟蔗,即荻蔗也,亦可作沙糖。曰紅蔗,亦名紫蔗,即昆侖蔗也,止可生啖,不堪作糖。凡蔗榨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雋永也。 4.《隨息居飲食譜》:甘蔗,榨漿名為天生復脈湯。 用葯忌宜脾胃虛寒者慎服。 ①《本草經疏》:「胃寒嘔吐,中滿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匯言》:「多食久食,善發濕火,為痰、脹、嘔、嗽之疾。」 皮色青黃的黃皮蔗,俗稱黃皮果蔗,則味甘而性涼,有清熱之效,能解肺熱和腸胃熱肺熱咳嗽,痰多且痰色黃稠濃濁的人士,大可用竹蔗汁配梨子汁,增強潤燥清肺熱的功效。竹蔗加生蓮藕榨汁也有同效。至於肺熱咳,咳至吐血之人,飲用後可得以舒緩。此外,據說此方對於泌尿系統受感染,俗稱(赤尿)也有療效。 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稱黑皮蔗,性質溫火,喉痛熱盛者不宜。 蔗汁本身帶涼,體質虛寒人士不宜多飲,若寒咳(痰白而稀)者誤飲,病情有可能實時加重。相傳將蔗蒸熟後才榨汁可免此弊端,但確實功效如何,仍有待驗證。倒是竹蔗配白茅根、紅蘿卜煮水確有清熱的功效,小朋友多眼屎兼脾氣暴躁時最適宜。若再加荸薺(馬蹄),可於小兒出水痘或麻疹時,當水常飲,清熱解毒,既可幫助病毒透發,亦可加快痊癒。作為食糖的主要來源,甘蔗營養價值之豐富,實在毋須置疑。若嫌蔗汁單調,可用蔗汁煮飯,能夠和胃寬中,令你胃口大開。 好處,敗火鍵脾。 壞處,如果吃到瓤紅色的甘蔗,會中毒。 如果是很好的甘蔗,吃吧,沒問題的。 甘蔗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水分比較多,水分佔甘蔗的84%。甘蔗含糖量最為豐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達12%。此外,經科學分析,甘蔗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其他物質,如蛋白質0.2克、脂肪0.5克、鈣8毫克、磷4毫克、鐵1.3毫克。另外,甘蔗還含有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等多種有利於人體的氨基酸,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和維生素C等等。甘蔗的含鐵量在各種水果中,雄踞「冠軍」寶座。 中國古代醫學家還將甘蔗列入「補益葯」。中醫認為,甘蔗入肺、胃二經,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補肺益胃的特殊效果。甘蔗可治療因熱病引起的傷津,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引發的咳嗽氣喘。引外,甘蔗還可以通便解結,飲其汁還可緩解酒精中毒。 甘蔗雖是果中佳品,但亦有不適合它的人群,比如患有胃寒、嘔吐、便泄、咳嗽、痰多等症的病人,暫時不吃或少吃甘蔗,以免加重病情。另外還必須注意:若保管欠妥易於霉變。那種表面帶「死色」的甘蔗,切開甘蔗,其斷面呈黃色或豬肝色,聞之有霉味,咬一口帶酸味、酒糟味的甘蔗誤食後容易引起黴菌中毒,導致視神經或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害,嚴重者還會使人雙目失明,患全身痙攣性癱瘓等難以治癒疾病。甘蔗渣屬於粗纖維質,人類的腸胃並無法消化這種纖維,還有可能會造成消化道受傷。
甘蔗
甘蔗[1]是禾本科甘蔗屬植物,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甘蔗是一種高光效的植物,光飽和點高,二氧化碳補償點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強度大,因此甘蔗生物產量高,收益大。甘蔗是中國製糖的主要原料。 新植甘蔗採用栽種甘蔗苗繁殖,栽種後不久即生根,長出許多嫩芽,形成叢狀。收割時僅收割甘蔗莖,將根仍留在土壤內,即宿根,來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莖;因此,甘蔗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獲多的可達7~8次,在中國一般為3次,即三年後挖去宿根,重新種植。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甘蔗全貌
甘蔗是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屬C4作物。甘蔗稈直立,粗壯多汁,表面常披白粉。葉為互生,邊緣具小銳齒狀,花穗為復總狀花序。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無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氣濕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時數在1195小時以上。甘蔗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廣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長,但以土壤pH值6.5~7.5為適宜。 甘蔗下半截甜。這是因為在甘蔗的生長過程中,它吸取的養料除了供自身生長消耗外,多餘的部分就貯存起來了,而且大多貯藏在根部。甘蔗莖稈所製造的養料大部分都是糖類,所以甘蔗根部的糖分最濃。除此之外,甘蔗的葉子和梢頭部分要積聚充分的水分,以供葉的蒸騰作用所需,根部的水分相對來說就很少,梢頭的大量水分沖淡了糖分,所以梢頭沒有根部甜。
編輯本段地理分布
甘蔗原產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還有古巴、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中國蔗區主要分布在廣西(產量佔全國60%)、廣東、台灣、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區)。 1.甘蔗的起源甘蔗原產地可能是新幾內亞或印度,後來傳播到南洋群島。大約在周朝周宣王時傳入中國南方。先秦時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漢代才出現「蔗」字,「柘」和「蔗」的讀音可能來自梵文sakara。10到13世紀(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種植甘蔗;中南半島和南洋各地如真臘、占城、三佛齊、蘇吉丹也普遍種甘蔗製糖。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時,部下一位將領曾說印度出產一種不須蜜蜂就能產生蜜糖的草。公元6世紀伊朗薩珊王朝國王庫思老一世(不朽的靈魂)(Khosrau I Anushirvan)將甘蔗引入伊朗種植。8到10世紀甘蔗的種植遍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亞半島等地。後來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甘蔗帶到了美洲。 2.甘蔗的分布目前,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緯33°至南緯30°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之間,面積比較集中。如以溫度線為世界蔗區的分布是年平均氣溫17~18℃的等溫線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達1500米。在中國雲南的滇西南蔗區,海拔已達1500米~1600米。中國地處北半球,甘蔗分布南從海南島,北至北緯33°的陝西漢中地區,地跨緯度15°;東至台灣東部,西至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跨越經度達30°,其分布范圍廣,為其它國家所少見。中國的主產蔗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台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個省、自治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蔗糖產區迅速向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轉移,至1999年廣西、雲南兩省的蔗糖產量已佔全國的70.6%(不包括台灣省)。
編輯本段選蔗要素
1. 優質甘蔗選擇
鑒別甘蔗時應掌握「摸、看、聞」的原則,摸就是檢驗甘蔗的軟硬度;看就是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新鮮(新鮮甘蔗質地堅硬,瓤部呈乳白色,有清香味);聞就是鑒別甘蔗有無氣味。霉變的甘蔗質地較軟,瓤部顏色略深、呈淡褐色,聞之無味或略有酒槽味;
2. 不能食用變質的甘蔗
不能選被真菌感染甘蔗。否則,吃後會引起嘔吐、抽搐、昏迷等中毒症狀;
編輯本段葯理作用
甘蔗製糖過程中提出的糖蜜內,含有對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中抑製作用的多糖類(0.55g/1.2kg),主要由五碳糖和六碳糖組成。榨去汁的甘蔗渣中,也含這種多糖類(2.6g/2.6kg)。
編輯本段化學成分
蔗汁含多種氨基酸,有機酸。氨基酸有:天冬醯胺(asparag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絲氨酸(serine),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正亮氨酸即α-氨基已酸(norleucine),賴氨酸(lysine),蘇氨酸(threonine),谷氨醯胺(glutamine),脯氨酸(proline),酷氨酸(tyrosine),胱氨酸(cyst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及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有機酸類有:甲基延胡索酸(mesacon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烏頭酸(aconitic acid),甘醇酸(glycol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和草酸(oxalic acid)。莖含維生素B1(vitamin B1),維生素B2即核黃素(riboflavin),維生素B6即吡哆素(pyridoxine)和維生素C即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和葡萄糖(glucose)。
編輯本段相關考證
出自1.《別錄》。 2.孟詵:蔗有赤色者,名昆侖蔗,白色者名荻蔗。竹蔗以蜀及嶺南者為勝,江東雖有,而劣於蜀產。會稽所作乳糖,殊勝於蜀。 3.《綱目》:蔗皆畦種,叢生,最困地力,莖似竹而內實,大者圍數寸,長六、七尺,根下節密,以漸而疏。抽葉如蘆葉而大,長三、四尺,扶疏四垂,八、九月收莖,可留過春,充果食。按王灼《糖霜譜》雲,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綠嫩薄皮,味極醇厚,專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淺。曰竻蔗,亦名蠟蔗,即荻蔗也,亦可作沙糖。曰紅蔗,亦名紫蔗,即昆侖蔗也,止可生啖,不堪作糖。凡蔗榨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雋永也。 4.《隨息居飲食譜》:甘蔗,榨漿名為天生復脈湯。 中國甘蔗的生產概況中國是世界主要產糖國之一。1998~1999年世界原糖總產是1.287億噸,其中中國食糖總產893.4萬噸,成為世界第三產糖大國。近50年來,中國蔗糖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甘蔗種植面積從1949年160萬畝發展到1998年2000萬畝;甘蔗總產量從1949年264.2萬噸發展到1998年的7890萬噸,至1998~1999年,全國蔗糖總產達到770.1萬噸,佔全國食糖總量的86.2%。 2006年,糖產量9925萬噸,增產14.6%。 2007年,糖產量11110萬噸,增產11.4%。中國糖產量跨越一億噸大關。 2008年,糖產量13000萬噸,增產6.7%。 2009年,糖產量12200萬噸,減產9.1%。受金融危機以及頻繁自然災害影響,糖產量略有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