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教怎麼理解數學

印度教怎麼理解數學

發布時間:2022-07-18 03:39:03

㈠ 印度是怎樣開始使用數學記號的

印度是個信奉佛教的國度,古印度人對古代數學的貢獻,猶如印度佛掌上明珠那樣耀眼、令人注目。

在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數的記號。在公元200年到1200年之間,古印度人就知道了數字元號和0符號的應用,這些符號在某些情況下與現在的數字很相似。此後,印度數學引進十進位制的數字和確立數字的位值制,大在簡化了數的運算,並使記數法更加明確。如古巴比倫的小記即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而在印度人那裡,符號1隻能表示1單位,若表示十、百等,須在1的後面寫上相應個數的0,現代人就是這樣來記數的。

印度人很早就會用負數來表示欠債和反方向運動。他們還接受了無理數概念,在實際計算中把適用於有理數的運算步驟用到無理數中去。他們還解出了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

印度數學在幾何方面沒有取得大的進展,但對三角學貢獻很多。這是古印度人熱衷於研究天文學的副產品。如在他們計算中已經用了三種三角量:一種相當於現在的正弦,一種相當於餘弦,另一種是正矢,等於1-cosa,現在已不採用。他們已經知道三角量之間的某些關系式。如sin2α+cos2α=1,cos(90°-α)=sinα等,還利用半形表達式計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值。

㈡ 關於印度的數學教育、急求資料!!!

根據資料顯示,印度早在2001年人口總數就已超過10億。2010年,印度25歲以下年輕勞動人口超過中國,居世界第一位。由於年輕人口數量的優勢,印度被認為是擁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興經濟體。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看,人口年齡的優勢能否真正轉化為人口紅利,關鍵在於教育。而印度在獨立以後的幾十年裡,始終不遺餘力地發展教育,長期保持對教育的高投入,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印度的高等教育非常出色,在發展中國家乃至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排名中都名列前茅。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近年來經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其高等教育功不可沒。同時,印度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也為保持印度社會穩定、培養高技術國際人才作出了巨大貢獻。

傳統文化精髓和現代價值理念的完美結合

印度民族是一個非常崇尚知識、重視教育的民族,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尊師重教的傳統。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吠陀》中「吠陀」一詞就是梵文「知識」的音譯,意指卓越的知識、神聖的智慧。印度教中備受崇拜的財富女神——拉克希米同時也是知識女神,負責掌管人類的學習,可見印度人從中古時期就認識到知識和財富之間的密切關系。印度教中的最高種姓——婆羅門,作為僧侶階層既不掌握武力,也不掌握財富,僅僅依靠對知識的壟斷就可以控制整個社會,印度社會對知識的敬畏由此可見一斑。在印度,人們對學識豐富的學者的景仰要遠遠超過對達官顯貴的尊敬。

印度的傳統教育主要以宗教教育為主,十分講究義理思辨和知識傳承,強調對真理和道德孜孜不倦的追求。進入近代社會以後,印度教育在保持傳統教育重視精神、道德的精髓的同時,又吸收了西方教育重視科學、實用的價值理念,並將兩者巧妙地融合,形成具有印度特色的現代教育體系。具體而言,印度的教育制度體現了印度社會多元文化的特徵,兼容並蓄了本土和外來群體文化的精華。例如,外來的穆斯林文化極大地豐富了印度的藝術、建築、音樂和文化。英、法、荷、葡、西等西方國家在印度建立了近代西方教育體系,使得西方教育中的理性主義、崇尚科學和探索精神等積極理念在印度的教育思想中生根發芽。此外,印度本土先賢們的教育思想也對現代印度教育產生過積極深遠的影響。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主張向自然界學習,並親自創辦了一所從事兒童教育實驗的學校,這所學校現在已發展成為知名的國際大學。印度國父甘地的教育哲學則是強調基礎教育的重要作用。甘地認為,教育能夠提高職業技能,使人獲得自信和勞動的尊嚴。

在發展中國家中,印度屬於較早建立現代教育體系的國家。1857年,印度出現了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政府始終保持著對教育的高投入。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印度對教育的投資就超過GDP的3%,在本世紀初更是超過GDP的4%,預計在印度的「十一五」計劃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將超過GDP的6%。由於印度一向奉行精英治國的理念,希望通過占總人口2%的精英人士帶動其餘98%的平民的發展,在教育投資上更多地向高等教育傾斜。因此,印度獨立以後高等教育一直處於快速發展之中,綜合大學由25所發展到213所,獨立學院及大學附屬學院的總數超過5000所,估計有將近500萬學生在讀。據印度教育部公布的數字,目前印度各大學本部共有教師64847人,其中8300名教授,16990名副教授,36963名講師,2594名輔助教師。印度大學教師的經濟待遇較高,處於印度中產階級的上游。

優質高等教育為促進知識經濟快速發展

古老的印度文明包羅萬象,博大精深,這和印度先哲們勤於思辨、善於抽象思維的特質是分不開的,印度民族的這一特點使得他們同樣為人類數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今天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實際是印度數字,印度人首先天才地創造了「零」的概念,其他很多數學定理如三角形面積公式以及π的概念等也都是印度人的發現。時至今日,印度人仍然保持著在數學上的優勢地位。在英國的外國留學生中,每學期數學考試基本上都是印度學生獨占鰲頭。從古印度到現代印度,數學一直是印度人邏輯思考的原動力。古代印度人對宗教殫精竭慮地進行思考、論證、推演,現代印度人則在數學領域里從定義、定理推演,一步步把題目解出來,並在軟體開發領域里大顯身手。印度學校對邏輯思考的培養也有一套獨特的理念。印度學校特別重視數學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印度學校里開設了大量的數學課,其課程數量之大,題目之難,遠超以深奧難懂著稱的前蘇聯數學教學體系。

印度人的數學天才在現代信息產業技術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印度政府希望利用本國數學人才豐沛、英語溝通能力強的優勢,通過大力發展信息科技產業來帶動貧困地區的發展,於是把國家大部分教育資源優先分配給能夠給國民經濟帶來效益的教育項目。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印度信息技術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產值平均每18個月就翻一番,近10年來,印度的軟體出口增長了30多倍。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有203家將其軟體開發業務委託給印度。有關資料顯示,印度軟體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目前已達到了34萬人,其軟體科技人才還在以每年6萬人的速度急劇增長。印度這種強勁的發展勢頭,連比爾·蓋茨都驚嘆將來的軟體超級大國非印度莫屬。印度信息產業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成功,應歸功於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長期以來的人才儲備支撐,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教育的成功。印度的計算機教育從小抓起,現在印度全國2500多所中學開設了電腦課,400所大專院校開設了計算機及電腦軟體專業,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多媒體教育設施,全國每年都有25萬人接受信息技術培訓。印度高校每年有61000名計算機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相比之下,美國每年只有30000人完成相同學業。

印度高等教育培養出大量高素質人才

著名的國際主義者、印度詩人泰戈爾早在幾十年前就預見到二十一世紀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世界公民。如今,印度人更加相信,在當今科技和交流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教育可以為一國搭建一座與世界溝通的橋梁,世界變成一個地球村的目標指日可待,而印度天然的多元復合社會環境為培養國際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由於印度本身是一個多元化的復合型社會,人種、民族、語言、宗教信仰、哲學流派多姿多彩,異彩紛呈。印度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印度憲法承認的就有14種語言),印度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文化多元的復雜社會環境里,已經非常適應與不同種族、文化的人群打交道。因此,印度人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另一方面對不同的文化價值觀持有包容、平和的心態。印度的教育制度也有意識地培養公民的多元價值觀和溝通交流能力。印度《2008年教育權利法案》規定,所有印度小學生都必須學習三種語言(印地語、英語和當地語言),這樣可以保證不同語言群體間能夠自由交流,也有助於促進社會和諧。因此,在印度的教育體系下,每個印度學生至少懂三種語言,這為印度學生在全球范圍的人才流動准備了優越條件。印度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還體現在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水準與國際接軌。目前,有條件的印度大學基本上都實現了雙語教學,教材與西方國家大學通用,評價體系和管理制度也與西方大學基本一致。印度很多著名大學如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加爾各答大學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教學水平,其文憑為絕大多數國際一流大學所承認。印度大學培養的畢業生專業素質高、語言溝通能力強,在國際人才市場上廣受歡迎。在世界各國,來自印度的工程師、教師、醫生和技術工人有數百萬名,受聘於聯合國系統內的各個組織或機構的有數萬人。美國有三分之一的軟體工程師是印度人。美國高科技人才工作簽證(H1-B)每年將近一半發給印度人。從印度管理和金融學院畢業的學生領導著世界上很多著名的跨國企業。從哈佛,MIT,加州理工學院,牛津,劍橋這些世界一流大學,到美國國家宇航局,IBM,微軟,Intel,Bell這些著名的高科技機構和跨國公司,無不閃現著印度大學高材生的身影。

教育為保持社會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在印度這樣一個種姓制度影響深遠的國家裡,教育對於促進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維護社會公平、保持社會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在印度明顯具有非同尋常的含義。在一個階層相對固化的社會里,下層的有志青年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價值和社會地位。印度憲法之父安倍德卡爾(學者、出身賤民階層)和印度前總統卡拉姆(前核科學家、出身下層穆斯林)都是個人奮斗的成功例證。印度相對開放、公平的教育體系為培養印度中產階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古代印度,只有上層階級的子女才有機會接受教育。在殖民地時期,英印政府在印度各地建立了現代教育體系,學校主要面向中上層家庭的子女,目的是為殖民地培養官吏。獨立以後,印度政府重視高等教育的政策使高等教育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大學是通向中產階級的階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大部分加入了中產階級隊伍。印度剛獨立時,中產階級在3.5億人口中佔1000萬。如今印度中產階級總數已經達到4億人。高等教育的發展促進了中產階級的迅速壯大。高等教育的發展提高了整體國民素質,中產階級成為社會精神文明的榜樣。「有恆產者有恆心」,中產階級的價值取向是社會政治穩定的思想基礎,高等教育的發展有利於中產階級的價值取向實現統一,有利於緩和國家的種族矛盾和宗教沖突。

有鑒於此,印度政府十分注重通過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來消除社會不公,保持社會穩定。印度公立高校一直實行低收費政策,把高等教育視作社會福利事業,收費標准上調幅度很小,有的學校甚至幾十年都沒有調整過收費標准。印度一流大學德里大學法學院本科生的學費僅為180盧比(5.8盧比合1元人民幣)。印度理工學院(設在班加羅爾)2006—2007學年碩士生年學費為4000盧比,但該校每個學生每月都享受5000—10000盧比的獎學金,繳費只是象徵性的。此外,印度政府還針對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的學生制定了專門的資助和扶持政策,不僅為他們保留了22.5%的大學入學名額,還為他們免除學費、部分雜費和住宿費,提供獎學金和助學貸款等等。印度的大學因為收費低廉被戲稱為「窮人俱樂部」,即使是貧困階層的學生也大都能付得起學雜費。另外,印度大學生還享受種種福利。窮人常常是靠進大學才能在生活費用奇高的大城市站住腳。比如,新德里的房租非常高,但尼赫魯大學學生宿舍的租金,一個月大概就相當於8元人民幣,價格之低,令人咋舌。此外,大學生的汽車月票、火車票、飛機票也都享受優惠。對於印度窮人來說,上大學就是進城的門票和福利,上大學等於拿生活補貼。

㈢ 印度數學加法很神奇,為何卻不被廣泛採用

印度數學加法很神奇,主要是因為他們那裡的加法和我們中國的加法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看了印度的加法之後,就覺得印度的加法比較神奇。其實各個國家的加法都是不一樣的,印度的加法雖然神奇,但是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國家的一套算數的體系,所以也不能夠因為印度的加法神奇,其他國家就將他們國家的算數體系給放棄,全部照搬他人的。所以印度的數學加法很神奇,只不過在印度周邊推廣而已,推廣不到全世界的,有些地方對它不是很接受。
我們國家有些書店也會出售出版印度的啟蒙數學書,這些數學書中也都記載了印度神奇的加法,所以印度還是在積極推廣他們國家的加法的,而且有些家長也非常認同印度的教學模式。因此印度一直在推廣,只不過是推廣的范圍有限,沒有推廣到全世界而已,所以有些地方你還是能夠接觸到的。

㈣ 《傅立葉教你學三角函數》這本書裡面第25頁寫到「印度人的三角學氣算術性更強,幾何性較弱」。請問印度

或許是我孤陋寡聞,但提到印度的數學,我無非想起的就只有S.Ramanujan(還被印度忽略了,在印度過的並不好)和S.N.Bose(想必都知道的是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了)。說實話,我從未去過印度,就更沒有在印度執教的經歷,也沒有教導過印度的學生,所以只能從一些人物的經歷以及國際的看法來談談印度數學了。實際上,說道算術(arithmetic),普遍來說是中國人(小,初,高)較強,現在都認為這和9*9表有關系(英國已開始借鑒),中文對於學生在數的理解上面有極大的益處。印地語的數字不比英文簡單,我並不知道此書作者出此言是依何角度(題主難道理解算術性更強的意思?數學抽象化固然是潮流,但初等教育不應是讓學生形象的感知即可;再者,初等教育怎麼可能接觸很多幾何,都應是一些算術,無疑這應是中國人的搞的最好,怎麼這頭銜就被印度搶去了)。算術(一再強調是arithmetic)能力強弱與初等教育和文化傳承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而中國古代、近代(實際上現在還是),印度近代最為注重的是arithmetic(解決問題的演算法),而不是mathmatics(這也是吳文俊先生在研究中國數學史時發現的)。或許這里的mathematics要狹義一點,就像是G.H.Hardy所接受的數學。從圖像上(不要老說是幾何啦,在數學內部也存在著一些歧義(古典和現代),我覺得題主問題中所說的幾何應是指圖像)理解三角函數當然是一種適應於初等教育而又行之有效的辦法。一定要區分考試(包括競賽)、算術和數學,到底是想完成考試還是想學好算術(工程師、工科),還是要探究數學。若只是想應對考試,學好演算法,那麼不用有任何擔心的地方,也不要學習其他國家的方法,只要堅定的跟隨我國教育,好好看課本,一定能有成效(這不用什麼實例證明,世界公認的,連Obama也是佩服中國數學教育的)。毫無疑問(即使我不是G.H.Hardy,也未詳細的研究過《傅立葉教你學三角函數》,只是剛才在網上看了幾眼),Hardy肯定不會認為《傅立葉教你學三角函數》是一本數學書(連哲學或是邏輯學也沾不上邊),甚至連此書作者是否懂數學(狹義,不包括算術)也令人懷疑(我對近現代韓國(南北朝鮮都一樣)數學實在沒什麼特別的印象)。要想從更數學的角度上學習三角學(三角函數+測量)不是初級數學(初等數學+高等數學)應該完成的事情(三角函數嚴格的級數定義以及真正的幾何(研究代數不變數的學問))。

我不知道題主是否知道什麼是數學(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哲學的觀點,尤其對搞數學或下定決心要搞數學的人來說)。「我們中國人能否向他們學習三角學的強的方法,提高我們的數學水平」,提高數學水平......很是令人深思。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國的國際數學大師應有三位,馮康(有限元(微分方程)),吳文俊(拓撲,機械化證明(邏輯)),華羅庚(對中國數學貢獻極大,多變元復變函數論)。華羅庚先生歸國之後的一段時間,真是我國數學的春天(那時在化學上也有了矚目的成就,那時候數學和化學比起歐美不能說領先了,但肯定是能抬得起頭來的),許多的數學家(和數學大師是有區別的)在他的指導和帶領下誕生,可春天還沒到一半,又進入了冬天。後來(也就是在2000年前後了),吳文俊先生和陳省身先生(目前是最偉大的中國裔數學大師了吧)都接受過采訪,也都被問過中國數學不興的原因(這和很多都有關系吧,想知道自己去看;如何提高中國數學水平,這是14億人的事,但實際上最終只和不多人有關(就像上個世紀馮康、吳文俊、華羅庚、谷超豪、蘇步青、王元、陳景潤等不超過100人作為中國上世紀數學的象徵))。聽聽楊振寧先生在2001(或是2002?)年的講話(美與物理學、20世紀物理學的主旋律),他預測中國先崛起的是數學,並講了他的理由;有想到施一公博士2017年在清華所講的,不知該笑還是該哭,數學不好大概也是有這等原因吧。

㈤ 誰能給我印度吠陀數學的詳細資料------一定要詳細!謝了

印度吠陀占星的介紹 所謂「吠陀占星學」(Vedic Astrology),或稱「古印度占星學」(Ancient Hin Astrology),是指印度民族的傳統占星學。

「吠陀」(Veda)二字,原意指「神的啟示」或「神秘的知識」,是印歐語系中最古的聖典文獻。而吠陀經書之成書時期為公元前十世紀至前六世紀,為印度宗教萌生之依始。雖說吠陀經成書於此時,但吠陀時期則可追溯至公元前二千年或更早。

「吠陀經」的知識可分為六個部份,統稱「吠陀六支分」(Vedangas),此六個部份為科學(Shiksha)、音韻(Chhanda)、授記(Vyakarana)、語釋(Nirukta)、祭禮(Kalpa)及周諦示(Jyotisha or Astrology)。而「周諦示」者,時間科學也,包括了天文學和占星學兩種。其中「占星學」更代表了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觀察能力,故被認為是「吠陀六支分」中的最重要部份。

「吠陀星學」雖然有遙遠流長的歷史,但卻比之其它家占星學(即西洋及中國兩家),保存得更為完整。幾千年以來,從未因為遭受到任何政治因素,而令其淪落失傳,也沒有受到外來的西洋思想影響,受到社會人士的鄙視。在印度的民族裡,「吠陀星學」更一直被認為是高深的知識,政府高層及學術機構素來均設法保存它的完整,所以印度的占星學家一向擁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而研究「吠陀星學」的人士,許多均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博士者流,亦大不乏人。

與現今的「西洋占星學」比較起來,「吠陀星學」會顯得遠為實用。蓋「西洋占星學」主要探究個人的脾氣性格及天賦才能,即使在流運的各種技巧上,亦不擅長推斷事件之發生時間。這是因為在西洋的文化思想上,一向均強調個人的「自由意志」(free will)。個人的天賦能有多大的發揮,一生能有多大成就,是完全視乎個人的意願而定,這種思想已在西洋哲學及宗教上存有根深柢固的影響。反觀印度人,他們的預測體系已經歷幾千年的磨練,在研究方面,主要強調個人命運里的事態,「宿命」思想比之我國有過之而無不及。說明白一點,我們可以說在「吠陀星學」里發現,百分之九十五的研究是與個人的名譽、運氣和財富等有關,而只有百分之五會提及個性和心理。一個人的人生中何故會發生若幹事情,又或者是甚麼因素影響個人,而令他遭遇到某些事情,如此種種的「西洋占星學」概念,在「吠陀星學」中並不存在。所以說「吠陀星學」是較為實體化,而「西洋占星學」則較為抽象化。然而「占星學」又在今日的印度人眼中扮演著甚麼角色呢?

印度科學部長穆利馬諾哈爾喬希(Murali Manohar Joshi)去年曾宣布該國二百間大學中,有三十五間必須設立「占星學」科學士課程。喬希其人不但是一名物理學家,而且在政治領導層中亦擁有頗高地位,他認為「伏陀經」和「奧義書」一類的古代梵文經書,蘊藏了所有科學知識的要領。

縱使喬希這項政策惹來印度國內眾多科學權威的非議,但卻反而受到「印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大力支持,而且公開發表言論,認為「占星學可被認定為一種科學,理由是它有值得探究的需要及價值。」

就占星學的本身價值而論,在大學內設立課程,可有以下三個理由:

(一)觀今所有大學均名正言順地設有經濟學課程,而且各國政府每年均支付顧問公司龐大的開支,以獲得管理和經濟上的咨詢,方才實行諸項政策。在經濟學家及管理專才的工作范圍中,最重要的部份是「預言」,然而天曉得他們是否會比占星學家的預言更准確。

(二)在印度,已有好幾位政治領導人公然咨詢占星學家,在美國的列根年代,占星學家奎克利(Joan Quigley)也曾成功擔任相同的角色。在「政治科學」中,強調要研究政治領導人的行為,在印度似乎未能完全了解當政者的決策方針,故此,有必要從占星學上著手。

(三)若說占星學本身充斥著迷信,所以要否定它。可是,反對占星學的人不是也一樣迷信一般人對占星學的理解,對占星學缺乏正確的了解嗎?所以,占星學並無任何足夠理由因「迷信」二字而被大學拒之門外。

由此可見,印度的「吠陀星學」既實用而又富有學術性,是十分值得探究的一門學問。

加分

㈥ 印度數學有著怎樣的歷史

印度數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時期,當時出現的祭壇以及城市建設和規劃,需要一些基本的測量和計算。那時期的商人在與西亞國家進行貿易時,也需要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可以說,印度古代數學的產生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吠陀文獻中就包含著明顯的數學內容。數學的發展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反過來,天文學也促進了數學的進步,這也與印度的宗教傳統有明顯關系。

㈦ 古印度的數學命題----如何分牛

分牛方法:從外面借來1頭,總合為20頭,老大得10頭、老二得5頭、老三得4頭,而10+5+4=19,最後剩下的1頭還給別人.
數學原理是:等比級數。對老大:剩餘量極限為:19-19*(1/2+1/4+1/5)=19/20(一次剩餘),同理19/20…^2(二次剩餘)。所以:級數和:19/2+1/2*19/20+---=19/2/(1-1/20)=10(老大得牛總數),同理老二得5,老三得4。

㈧ 古代印度的數學水平有多高

印度數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時期,當時出現的祭壇以及城市建設和規劃,需要一些基本的測量和計算。那時期的商人在與西亞國家進行貿易時,也需要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可以說,印度古代數學的產生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吠陀文獻中就包含著明顯的數學內容。數學的發展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反過來,天文學也促進了數學的進步,這也與印度的宗教傳統有明顯關系。

阿拉伯數字實為「印度數字」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計算的最重要基礎是「阿拉伯數字」,而這個名稱卻是一個歷史的錯誤。其實,這些數字從「1」到「0」與十進位法,都是源自古印度。由於這些數字由阿拉伯人傳到了西方,於是西方人便將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以後,一傳十,十傳百,世界各地也都認同了這個說法,「阿拉伯數字」也就約定俗成了。

古代印度數學最大的成就之一是數碼的發明。2世紀時古代印度人發明了1至9的數碼,用梵文字頭來表示。

除1至9的數碼外,印度人還發明了零號。在8世紀算術書中的一些算題,有小點「。」的記號,叫做「空」。「空」有兩個意思,或為尚不清楚的東西,有待於發現填補上去;或為位值記數法,如3與7中間空一格為3口7,表示307,為了避免不清楚,空格外加上小點為3.7,也就是說十位數一無所有,這就相當於現在的零號。小點寫作0,至少在9世紀中葉就定下了。

印度的數碼首先傳入了中東地區,8世紀時一位花拉子模人名叫穆罕穆德,用阿拉伯文寫了一部介紹數碼和計算方法的書。12世紀,阿拉伯文的數學著作傳入了歐洲、中亞細亞等地。當時歐洲人使用拉丁數字字母,筆畫冗長笨拙,故很快就普遍採用印度數字字母。歐洲人以為這些數碼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故稱之為阿拉伯數字。公元13、14世紀阿拉伯數碼傳入我國,但並未得到推廣。這是因為我國有自己的記數法,也是十進位制,而且漢字一至九的筆畫也很簡單。直到20世紀,我國數學家與其他國家數學家交流頻繁,需要採用國際上通用的阿拉伯數碼,阿拉伯數碼才在我國流行起來。

印度數碼的發明,對世界數學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印度數碼雖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但在古代時期就已基本形成。所以說,數碼的發明是古代印度數學的突出成就之一。

㈨ 為什麼說古印度的數學的產生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系

印度古代數學的產生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吠陀文獻中就包含著明顯的數學內容。數學的發展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反過來,天文學也促進了數學的進步,這也與印度的宗教傳統有明顯關系。

閱讀全文

與印度教怎麼理解數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從英國到北京檢疫要多久 瀏覽:799
英國有多少霧天 瀏覽:143
哪個國家要和美國伊朗 瀏覽:62
印度版和正版的多吉美有什麼區別 瀏覽:712
伊朗大平原叫什麼 瀏覽:716
中國人在越南匯率多少 瀏覽:774
義大利留學中介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瀏覽:686
肺炎怎麼傳到伊朗 瀏覽:442
2020印度尼西的華人有多少 瀏覽:662
義大利申請簽證申請表怎麼填寫 瀏覽:467
英國有多少人叫蘇菲 瀏覽:487
義大利生菜防止什麼病 瀏覽:856
泰虎印尼三文虎打架怎麼辦 瀏覽:52
西安到英國的手續怎麼辦 瀏覽:903
近代中國為什麼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瀏覽:268
中國電信網費什麼時候能降價 瀏覽:761
蘇聯為什麼不入侵伊朗 瀏覽:11
中國人民財險隸屬於哪個單位 瀏覽:893
義大利調酒師哪裡可以學 瀏覽:602
中國台灣有多少新冠病例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