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印度的醫學簡介,有……
在醫學方面,《阿闥婆吠陀》中已記載了77種病症之名,並開出了對症的葯方,當然,這些記載也夾雜著巫術謎信。最著名的醫學著作是《舍羅迦本集》和《妙聞本集》。相傳舍羅迦是迦膩色迦的御醫,2世紀人,他的書被譽為醫學網路全書,探討了診斷、疾病預後和疾病分類問題,並把營養、睡眠與節食視為維護人體健康的三大要素。書中提到的葯物有500種。妙聞稍晚於舍羅迦,他的書內容比較廣泛,除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外,還研究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和兒科病症達1120種。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上有相當高的水平,書中記有120種外科器具,並有撥除白內瘴、除疝氣、治療膀胱結石、剖腹產等手術方法,所記葯物多達760種。這兩本書今天仍有實用價值。
『貳』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的醫學文明最早分別是記述在哪些文獻資料上的
古埃及醫學,為古埃及的傳統醫學,約起源於西元前33世紀,一直延續到西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入侵為止。大約寫於公元前2000年的《卡昆醫學紙莎草卷》大概是其最古老的醫學文獻了,裡麵包含了許多日常的葯方和令人奇怪的巫醫處方。古埃及醫學是同時代中最先進的醫學體系之一,其內容包括非侵入性的外科手術、骨折處理,以及葯典等。古埃及醫學影響到後來的古希臘醫學、波斯醫學等,但其多數內容已經失傳。從19世紀開始,歐洲考古學家利用各種出土的文物與醫學手稿,部份重建了它的內容。
古巴比倫時代的醫學是和巫術同行的,當時醫學主要分為兩大派:實踐派和學術派。早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就已出現了「葯典」,記錄了用各種生物和礦物製作的各種嗅劑、熏劑、滴劑、膏劑、灌腸劑、栓劑等,並有一些治病的處方。從這些處方看,盡管當時對許多生物和礦物的療效已有所了解,但尚處於摸索實驗階段。在整個西亞,巴比倫的醫學享有盛名。
古代印度人民在醫學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在醫葯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在《吠陀》和佛經中都保存有不少醫學知識。印度傳統醫學的最早形態見於《阿闥婆吠陀》,該書是約於公元前800年左右開始形成的。並以祈禱和咒語為中心,但在疾病和葯物方面已達到相當的知識水平。書中已經記載了77種病症之名並開出了對症治療之葯。葯物基本屬金、石、草、木之類。《阿優爾吠陀》是古印度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直譯為《長壽的知識》或《壽命吠陀》。通常認為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或晚些時候。充滿了擺脫婆羅門祭祀萬能主義的自由思想,標志著印度醫學體系的形成。
『叄』 印度有種古老醫學是什麼
阿育吠陀(Ayurveda),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學體系,中文一般譯為「阿育吠陀」或「生命吠陀醫學」,「Ayus」指的是生命,「Veda」指的則是知識或者智慧,兩者結合在一起,在梵文中的意思是指「生命的科學」,或是指生命或長壽的知識。
5000
多年來,阿育吠陀一直在無數印度傳統家庭中使用著,其影響波及南北半球幾乎所有的醫學系統,因此印度阿育吠陀被譽為「醫療之母」。通過飲食、練習、草葯、按摩以及冥想來保持人體內三大生命能量的平衡是阿育吠陀醫學的基礎。
阿育吠陀醫學基於一種理論: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體,都是由最基本的五種要素組成的,那就是:土、風、火、水和空間。這幾種元素在人體中以不同的比例呈現,構成人體內三大生命能量(稱為「doshas」),分別為瓦塔(Vata)、皮塔(Pitta)和卡法(Kapha)。通過飲食、練習、草葯、按摩以及冥想來保持三大生命能量的平衡是阿育吠陀醫學的基礎。
根據阿育吠陀的理論,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是由獨一無二的三大生命能量構成的,瓦塔、皮塔和卡法這三種能量決定了我們的身體以及精神結構,比方說我們是肥胖還是消瘦,我們是容易相處還是容易暴躁。它們同樣決定了我們在防治疾病時需要哪種飲食、鍛煉以及治療方法。
當你去看一個阿育吠陀醫生時,他或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確定你的三大生命能量,這通過問你關於你的飲食、習慣和最近疾病的問題,還會檢查你的牙齒、舌頭、皮膚、眼睛和身體結構。這些醫生也許還會檢查你的尿液、糞便、說話方式、聲音以及脈沖。一旦醫生確定了你的三大生命能量,檢查了你的症狀,他會針對飲食、運動、冥想等調整三大生命能量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議。
『肆』 「古印度醫學百科」是哪本典籍
在古印度時期,《闍羅伽本集》是一部內科學經典著作,但由於其卻、體系完備,因此歷來有「古印度醫學網路」之美譽。
『伍』 古代印度在醫學方面有哪些發展
古代印度很早就有醫學方面的知識。在哈拉巴文化遺址中還發現多種葯品,如五靈脂,為暗棕色的溶液,治療消化不良、肝病、風濕病等;鳥曲骨,外敷可治耳、眼、喉和皮膚等方面的疾病,內服開胃;羚羊角、鹿角、珊瑚、尼姆樹葉等,也都可以入葯。當時人們已知道在頭蓋骨上打孔,以治療頭痛等疾病,這是一種難度較大的腦外科手術,這表明當時的醫療技術和設備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陸』 古埃及 古巴比倫 古印度的醫學文明最早分別記敘在哪些文獻資料
古埃及 《愛德文·斯密斯卷軸》 ,現存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古埃及外傷醫學館。
一本有著4000年歷史、書寫在紙草上的古埃及醫療手冊。
古巴比倫 《智慧的天國》,雖然之前也有別的醫學譯作,比如《學說匯纂》(一譯《法學匯編》)。
9世紀初的塔巴里是波斯人,後隨家遷至巴格達,並改奉伊斯蘭教。所著《智慧的天園》是第一部系統的伊斯蘭醫學專著。本書不僅論及一般的宇宙學原理,還介紹了醫學的各個學科,尤以解剖學和印度醫學更為重要。塔巴里和胡納因是伊斯蘭醫學的開拓者,為伊斯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古印度 《吠陀經》
印度醫學的第一階段大約是從公元前1500年旁遮普的印度人入侵開始的。這期間宗教聖典《吠陀經》成書,書中涉及到醫學相關知識難免交織著傳說的成分,使醫學夾雜著神話。大約在公元前9世紀初,緊跟婆羅門時期之後的吠陀時期是印度醫學的一個巔峰時期。這時期有兩位偉大的醫生:一是查羅克,其著作是共分8集地《查羅克本集》,以老師與學生對話的形式論述醫學;另一位是蘇斯魯塔,其著作是《蘇斯魯塔本集》,是一本關於外科學的專著。
『柒』 印度醫學知識最好的淵源是什麼
《羅伽本集》是古印度列國時代一位名叫阿特里耶的醫生的醫術集成,是現存公元前最後幾個世紀印度醫學知識最好的淵源。
《羅伽本集》共8篇,論述疾病、醫葯、病理、飲食、人體解剖、胚胎等方面的醫學知識。
《羅伽本集》記載了對人的機體的認識。書中認為,人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因素合成的有血有肉的軀體。人身體的器官處在變化之中,但由於其變化不易被人們所察覺,所以人們產生一種誤解,以為機體是長時間不變化的。這就是說,人體機能存在著新陳代謝的過程。書中還指出,人體的疾病是人體內部各種生理因素失調的反映,是自然的現象,這在古印度是既大膽又先進的結論。醫生應仔細研究病因,對症下葯。由於不同葯物的療效不同,醫生還必須熟知葯物的效用,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治療方案。書中還指出,身體機能的變化與人所吃的東西也有很大的聯系,食物飲用不當,會引起體內器官的病變。治療病人時,注意用葯物調整人體內部諸物質因素的平衡。《羅伽本集》的醫學觀點具有一種實證科學的特點。
《羅伽本集》還討論了醫生的道德品質問題,指出醫生應了解醫學理論的內容,應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應謙虛文雅、不生氣、無不良嗜好、講衛生。醫生行醫的動機不是為了金錢,而是對他人的憐憫。
《羅伽本集》雖是一部內科學經典著作,但卻體系完備,歷來有「古印度醫學網路」之美譽。
名醫耆婆
『捌』 古印度醫學最聞名於世的是哪方面
對於現代人來說整形美體並不新奇,但如果是在兩千多年前,就足以令我們嘆為觀止了。古印度醫學最聞名於世的地方,就是它的整形外科術,特別是耳朵和鼻子的整形術。這是有史以來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整形外科術。
整形外科術印度比較發達的原因是古印度人愛漂亮,尤其喜愛美化耳朵和鼻子。古印度人相信,拉長耳垂能夠驅除惡鬼,還能夠美化容貌。因此,小孩生下來後,家長都要給自己孩子的耳朵上打孔。當然,打孔的工作得由專業的整形醫生完成。他們先在耳垂上鑽出一個小孔,將消毒過的軟布塞在孔里。如果沒有被感染,每隔三天醫生就要在孩子的耳孔里塞進更大的軟布或吊上木環和鉛墜,使耳朵的皮膚慢慢地拉長。要是不慎將耳朵撕裂,則同樣要醫生進行修補。古印度的醫學典籍《妙聞集》對如何修補作了詳細的記載。大致過程是:整形醫生先從耳垂破損者的臉上切下一塊活肉,然後用手術刀在准備再造耳垂的部位切上一個刀口,將臉上的肉移植到耳朵部位進行縫合、包紮。
古印度的整形術還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最先是阿拉伯人學習和繼承了這項技術,然後阿拉伯人將其傳播到地中海地區。1400多年後,西西里人學會了鼻子再造術。而西方現代的整形術直到18世紀以後才出現。
古印度的鼻子整形術
『玖』 古印度的醫學知識著作《羅伽本集》都記錄了哪些醫學知識
《羅伽本集》共8篇,論述疾病、醫葯、病理、飲食、人體解剖、胚胎等方面的醫學知識。
《羅伽本集》記載了對人的機體的認識。書中認為,人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因素合成的有血有肉的軀體。人身體的器官處在變化之中,但由於其變化不易被人們所察覺,所以人們產生一種誤解,以為機體是長時間不變化的。這就是說,人體機能存在著新陳代謝的過程。書中還指出,人體的疾病是人體內部各種生理因素失調的反映,是自然的現象,這在古印度是既大膽又先進的結論。醫生應仔細研究病因,對症下葯。由於不同葯物的療效不同,醫生還必須熟知葯物的效用,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治療方案。書中還指出,身體機能的變化與人所吃的東西也有很大的聯系,食物飲用不當,會引起體內器官的病變。治療病人時,注意用葯物調整人體內部諸物質因素的平衡。《羅伽本集》的醫學觀點具有一種實證科學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