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元朝軍隊為什麼不攻列印度

元朝軍隊為什麼不攻列印度

發布時間:2022-07-15 17:47:20

① 強盛時期的元朝為什麼對在身邊的印度沒有全力攻打

在我國歷史上頂峰時期的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大的帝國了,更是不可一世,領域之廣,至今沒有國家能出其右,可見同時代下的蒙古軍隊有多麼的強悍了。

當時的元朝歷經幾代大汗,基本上都是四方爭討,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但是有一個地方,在元朝的邊上,而蒙古人始終是沒有用很大的力量去攻擊那片廣大的地方,那就是印度!

其實元朝也攻擊過印度,當年和花剌子模戰爭時,花剌子模失敗了,後來王子跑到了印度三哥的家裡,於是為了追殺王子,元朝曾想過攻列印度,但是因為地形和各種原因沒有達到。後來的大汗窩闊台上來之後,又因為打阿富汗時影響到了印度,把個印度打的幾乎暈死過去,眼看就完了的時候,窩闊台卻去世了,上天救下了三哥,蒙古人撤了。

後來,又經歷了多次的蒙古與印度之間的戰爭,但是其間蒙古一直是沒有用全力,給人的感覺就是好像並是很重視印度這地方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蒙古人在內心裡多少有點看不上印度,我們知道,印度所處的地方,氣溫是非常的高的,根本就不是蒙古人喜歡的氣候,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印度作為元朝征服世界的大版圖上的一塊地方,蒙古人根本就不看在眼裡花大力氣打下它,從戰略上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應該說這也是印度的一件幸事了,只不過後來又被大英帝國給拿下了罷了。

② 橫掃歐亞大陸的幾十萬蒙古騎兵,為何沒有能征服印度大陸

‍‍

總的來說,根本上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軍事原因。

雖然蒙古大軍能征善戰,滅金、滅宋、征服歐亞這些戰績都說明了蒙古這個游牧國家的強大。但是並不就代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是無敵的。

首先,印度大陸離元朝實在是太遠,並且水路眾多,補給線過長的同時還補給艱難。

不過,歐洲離亞洲豈不是更遠?為什麼歐洲都能征服呢?

這就要說到影響蒙古人戰力的重點了:蒙古戰力之所以強大的原因是什麼?就是他們有著冷兵器時代所向披靡的戰法:騎射。

由於身負巨大戰爭功勛的忽必烈與受蒙古貴族擁護的阿里不哥爭奪汗位,蒙古分裂成了四大汗國,直到1294年鐵穆耳即位才成功合並,承認了天可汗地位。

對外軍隊征戰乏力,對內政事治理不利、政權更迭。這些原因使得蒙古自顧無暇,又何談繼續對外擴張呢?

‍‍

③ 元朝在歷史上為什麼沒有成功的攻下印度

元朝根本沒有去攻打過印度,何來攻沒攻下印度?即便在成吉思汗時期,如果告訴你,是因為一個童話故事,你信么?


成吉思汗的大軍打到印度河的時候,突然發現河水像煮開額一樣沸騰,從河裡冒出一個巨大的怪物,任是弓箭都也射不透,還發出人聲“汝主早還”。經通古博今的耶律楚材翻譯過來,這個怪物叫甪端,是上天派來警告成吉思汗為了保全性命盡早回家的,於是成吉思汗便順應天意回去了,回去了。



雖然大明的歷史上很少提到帖木兒,但實際上,帖木兒也不愧為一代戰神,在中亞、西亞和南亞非常有影響力。在朱元璋問鼎中原的時候,帖木兒在中原以外的地方,差一丟丟就恢復了蒙古帝國的榮光,但實際上沒有中原,蒙古帝國何來榮光?

④ 元朝橫行天下打到歐洲,為什麼沒有拿下印度

根據歷史記載,蒙古軍的生活環境是適應四季分明,乾旱的氣候。而印度是潮濕,悶熱,熱帶雨林的氣候條件,蒙古軍對這種氣候不適應,而且熱帶雨林的環境令蒙古軍紛紛染上瘟疫,瘧疾,所以士氣不高!不過我覺得這都不是重點,因為人還是可以克服這些困難的,真正影響蒙古軍西征印度的是有真神保佑印度!據歷史記載,大汗和大軍准備越過恆河的時候,突然河裡冒出一隻神獸,類似「麒麟」之類的動物,而且它會說「汝主早換」。這時,成吉思汗身邊的一位有智慧的丞相大概意思說:這動物不是凡物,他出現的時候定會有大福報,大智慧,手握大權的明君出現,而且他的出現,意味著上天警告成吉思汗不要進攻印度。最後,由於成吉思汗佩服丞相的見識,智慧,也只好班師回朝了

⑤ 元朝為什麼沒去攻列印度

1.從某種程度上講 蒙古馬的耐力和戰鬥力雖然很好 蒙古西征時有一支部隊為了追逐花揦子膜王子扎蘭丁到了印度河 但也還是不能打敗騎大象打仗的印度。

2.在征服了花揦子膜以後 大蒙古國宰相耶律楚材為了說服成吉思汗早日東歸,捏造了一個讓成吉思汗東歸草原的謊言 當時耶律楚材說在印度河流域出現了一隻神獸 口裡喊著貌似 「東歸」的聲音。當時蒙古正有意攻列印度 但當成吉思汗聽了這個謊言的時候 就決定班師 所以印度才逃過了被亡國滅種的危險。

⑥ 橫掃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為何不攻列印度

有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為了追擊扎蘭屯,一直攻到了印度和北岸,但是成吉思汗的大軍並沒有打進印度境內,而是很快就回到了阿富汗。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乾旱地帶的蒙古人懼怕濕熱不耐高溫,這一點在攻佔南亞東南亞一帶的戰役中早已顯露無疑了,所以有人推測真正促使成吉思汗撤兵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蒙古騎兵適應不了印度的氣候以及地理環境。

當時印度軍派出了120頭戰象,每頭戰象的背上背負著一個戰樓,樓里有戰士12~14人不等,他們以弓箭為武器,處在幾米高的戰象上,可居高臨下從戰龍中向腳下和遠方的敵人發箭。印度軍的這種作戰方法,蒙古人從未見過蒙古軍隊的戰馬,見到這種龐然大物,任憑怎麼鞭打也不上前,頓時軍中一片混亂。印度軍團建築與非蒙古騎兵死傷不少,不得不回頭撤退。

⑦ 歷史中,元朝大軍擊滅40餘國,怎麼不敢踏進印度一步

中國古代皇帝,一般都秉承儒家中庸理念為治國大綱,提倡“懷柔遠人”“以德服人”,在大部分時候,都在奉行保境安民為主的宗旨,頻繁發動對外戰爭開疆闢土,往往會被儒生們視為“窮兵黷武”之舉,飽受非議。但到了元朝,這種局面卻為之一變,從保守防禦一百八十度大變臉,一躍成為讓整個歐亞大陸都惶恐不安的“侵略者”。

最關鍵的因素,是當時正值七八月間,印度所在的南亞次大陸,正值一年之中溫度最高的季節,熱浪滾滾,酷熱難耐,時至今日,印度每年夏天都有中暑而死的很多報道,可想溫度之高。來自北方漠北草原的蒙元將士,習慣了寒涼氣候,根本無法適應在印度的酷暑中長途行軍作戰。而且此時印度也已進入雨季,連綿大雨動不動持續十天半月,給蒙元軍的作戰行軍都帶來難以克服的極大阻礙。在這種情況下,蒙元大軍如果一意孤行進入印度,後果不堪設想,只怕將會匹馬不還。因此元朝立國期間,從始至終都未敢進入印度一步。

⑧ 元朝為何不攻列印度

扯淡,什麼只能在平原上威武。當時的兩萬蒙古遠征軍可是一直打歐洲的多瑙河,當時的歐洲已經被殺的膽寒,准備投降了,只是正趕上蒙哥大汗進攻大宋襄陽時忽然陣亡駕崩,才緊急回軍爭奪汗位去了。讓歐洲逃過一劫。阿爾卑斯山那頭的俄羅斯地區早被征服了。在忽必烈登基前,只有南亞日本逃過一劫,其它地區包括部分歐洲都是在大元帝國的版圖之內的。印度打過,只是開始交手時不熟悉戰法,敗了一仗。而且忽必烈登基得位又不能服眾,其它幾大汗國都不服它,虎視眈眈,中原漢人又時時反抗,兩征日本,又因為不知海上情況,船沉人亡。所以日本、印度、及歐洲才逃過一劫。要知道,當時兩萬蒙古軍人就可以橫掃天下。兩征日本死的都是蒙古精銳,對於忽必烈來說可是大傷元氣。
當時蒙古人的權力構架制度及習俗,決定了它們不可能始終保持中央大一統。尤其在分封四大汗國,忽必烈靠蒙漢聯軍強行繼位之後,更是眾叛親離,各大汗國就像春秋戰國時期一樣,名義上都是蒙古人的大元帝國下屬,實際上都已經自立門戶,還經常互相攻伐。

⑨ 成吉思汗鐵騎所踏之處皆為國土,為何沒有攻下印度呢

成吉思汗在13世紀時統一了整個蒙古,並立誓要不斷向外擴張,聲稱只要有雄鷹飛過的地方,都將成為蒙古人的牧場。蒙古鐵騎所到之處,敵軍紛紛敗陣,聞風喪膽。成吉思汗及其子孫連年東征西討,統一了當時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忽必烈建立元朝時整個蒙古帝國的面積達到了令人震驚的450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之最。西方學者稱13世紀是蒙古人的世紀。





第二就是蒙古軍隊遇見了一個強大的對手。就是印度象。大將八刺得令後,率軍強渡印度河。印度王得知蒙古人進犯,大為惱怒;下令調出最精銳的七萬步兵,隨行三百頭戰象,每頭戰象由四人操縱。當蒙古軍在營地休息時,印度的象軍廝殺過來了,蒙古士兵忽然感覺到大地似乎震動起來,有一種奇怪的動物叫聲彌漫天際。這些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以前從未見過大象這種龐然大物,當印度的大象逼近後,並且當親眼看到大象一腳踏扁一個人時,他們被嚇到了。他們紛紛無心戰斗,潰不成軍,死命的往後撤退。可憐的蒙古士兵自相踐踏,死傷眾多。

印度在很早的時候,就馴養大象了,如同中國的戰馬一樣,印度的大象也被馴成了戰象,成為印度軍隊的一部分,大象力大無窮,又十分高,利於作戰,那時的象陣,幾乎所向披靡,成吉思汗的隊伍固然強大,但是在奔波勞累之後,戰力下降,面對強大的對手,兩敗俱傷是不劃算的事情。於是鐵木真思索再三,決定領兵返回,調養生息,鞏固勢力。

⑩ 元朝時,成吉思汗開疆擴土,可他為什麼沒有進攻印度。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個歐亞大陸,惟獨不取印度。而史料記載,這與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怪獸有關。這種叫角端的怪獸到底為何物?

蒙古人西征100年後,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所建立的四大汗國四分五裂,一盤散沙。14世紀末,成吉思汗的後裔帖木兒橫空出世,重建起成吉思汗時期的大蒙古帝國。他立志了卻成吉思汗征服印度的心願。1398年12月,帖木兒部隊與印度軍在德里附近上演了一場蒙古騎兵對仗印度象陣的戰役。

據《元史》和《耶律楚材傳》記載,促使成吉思汗回馬班師的原因與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種叫角端的怪獸有關

成吉思汗為了追擊扎蘭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事實上成吉思汗很快撤回了阿富汗,並未攻入印度境內。進入印度境內的八剌率領的2萬蒙古軍沿途攻下一些城市,但盤查了幾個月,一直找不到扎蘭丁的蹤跡。當時耶律楚材婉言勸說成吉思汗放棄追擊,從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繼續追擊扎蘭丁,還要乘機攻下印度這塊陸地。這時傳來哲別部隊進軍高加索山,戰勝欽察援軍,進兵阿羅思(俄羅斯)的好消息。於是成吉思汗更加堅決地下令渡河南行,接應八剌,平定印度,盡快完成他的帝國大業。

但為什麼強大的蒙古騎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內,很快撤軍了呢?據《元史》和《耶律楚材傳》記載,促使成吉思汗回馬班師的原因與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種叫角端的怪獸有關。當年成吉思汗的部隊攻到印度河,遙見河水蒸氣磅礴,日光迷濛。將士們口乾舌燥,紛紛下騎飲水,可是河水熱度似沸,不能入口。這時將士上下怨聲不斷,恨不得立刻馳歸。耶律楚材正想再次進諫,忽見河濱出現一大怪獸。成吉思汗命令將士准備彎弓射殺,忽然聽到響聲,酷似人音,彷彿有「汝主早還」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機對成吉思汗說這種瑞獸名叫角端,是上天派來儆告成吉思汗為了保全民命,盡早班師的!成吉思汗於是奉承天意,沒有行進,回馬班師。八剌亦即日北歸。會師後,成吉思汗率軍返回蒙古。

關於這段史實的記載有人認為是一個神話,但有歷史學家認為,奇形怪獸是可能的,而且印度地方有些獸類蒙古人並未見過。至於把怪獸的叫聲說成是「汝主早還」的話,那是耶律楚材牽強附會,借怪獸的叫聲規勸成吉思汗班師的手法。雖然耶律楚材的話未必是真,但手法可謂善諫。

蒙古騎兵雖戰無不勝,但有兩個大弱點

一個只有100多萬人口、10多萬軍隊的民族戰勝了擁有幾千萬人口、數百萬大軍的金國、南宋、花剌子模和歐洲聯軍。蒙古騎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秘密是什麼?

《黑韃事略》記載,蒙古人「其騎射,則孩時繩束以板,絡之馬上,隨母出入,三歲以索之鞍。四五歲挾小弓、短矢。」

蒙古騎兵長於閃電戰,他們的行進速度驚人,一天能行進數百里,乃至上千里地。這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蒙古軍的勝利。馬是蒙古人特有的資源優勢。馬既是他們的生產資料又是他們的生活資料,既是他們的交通工具又是他們的作戰工具。蒙古軍隊「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羊為糧。只要有供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給。即使一時缺乏馬乳和羊肉,還可以射獵作為補充。在作戰中,蒙古騎兵就是依靠馬匹和畜群來給養的。這在後勤上大大減少了軍隊行進的輜重。

但蒙古騎兵也有兩個大弱點。一個是善騎好射、策馬急襲的蒙古騎兵在江河湖泊面前顯得毫無用武之地。可是,這一點畢竟可以解決。1220年,成吉思汗建立了水軍。在西征時,就有一個月內造船百艘,載蒙古騎兵渡過漠蘭河的記載。但是另一個弱點是蒙古騎兵解決不了的,生活在蒙古高地草原和西伯利亞干寒地帶的蒙古人懼怕濕熱,不耐高溫。這一點在攻佔南亞、東南亞一帶的戰役中就顯露無疑了。

高的戰象達到2.7米,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樓可以居高臨下地向敵軍射箭投槍

在眾多的動物中,印度人對大象懷有特殊的感情,印度人稱呼大象為「哈第」。在印度人看來這種動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徵。經過馴象人的訓練駕馭,大象成為了人們的好朋友。

大象力大無窮,而且又可以馴化,如果在戰場上排上象陣將會起到所向披靡的效果。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軍事力量就已經主要依靠戰象了,現在出土的錢幣上就有戰象的圖樣。據記載,孔雀王朝還支援伊朗王朝和亞歷山大大帝500頭戰象,幫助他們戰勝馬其頓王朝。

大象與馬能配合得很好,象馬並肩作戰,有象開道,馬就能沖鋒陷陣;有了馬沖鋒,象就可以沖殺踐踏。根據印度文獻記載,當時印度的部隊包括4種,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是馬兵、戰車兵、步兵。

英國人侵犯印度和阿富汗時就利用大象拉大炮、戰車。二戰期間,日本人在緬甸也利用過大象。大象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它的高度。高的戰象達到

閱讀全文

與元朝軍隊為什麼不攻列印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沙子多少錢一方 瀏覽:420
中國現在有多少人在吃早餐 瀏覽:664
伊朗有多少兵在敘利亞 瀏覽:210
印度窮人工資多少 瀏覽:380
印尼護照姓名怎麼錄 瀏覽:466
義大利黑蜂蜜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487
去伊朗賣手機怎麼樣 瀏覽:972
印度新聞有哪些網站 瀏覽:385
印度河沙是怎麼來的 瀏覽:706
印度怎麼看中印1962 瀏覽:9
伊朗石油怎麼用 瀏覽:958
越南的香水有哪些型號 瀏覽:718
越南光伏行業前景如何 瀏覽:459
美國為什麼不敢打伊朗新聞 瀏覽:572
伊朗這個國家有多少人面積有多大 瀏覽:626
伊朗阿茲蒙什麼水平 瀏覽:322
1998年伊朗怎麼進世界盃的 瀏覽:242
印度人怎麼上網 瀏覽:759
印尼小金剛是什麼 瀏覽:742
印度火腿怎麼炒好吃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