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鴉片戰爭中怎麼有那麼多印度士兵,難道和印度人有關
有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大,印度人在整個鴉片戰爭中可是出力不小,煞費苦心。
印度是當時英國殖民地中最重要的一塊,每年都會給英國帶來大量的商業利潤和稅收,而英國商人向中國販賣的鴉片種植和加工地就在印度的孟加拉地區。英國鴉片販子需要到印度鴉片產地收購大量的鴉片,在收購交易中也讓印度本土大商人和地主獲得不少好處。
鴉片戰爭中,英國首次出兵4000人,其中來自印度殖民地仆從軍就高達2000人,而且有很高比例的印度的志願兵,說明印度人為了這場戰爭可是操碎了心,出嘴、出人、出力,成為鴉片戰爭的重要支持者。
由此可以看出,鴉片戰爭和印度人的關系非常大,雖然不是印度人主導的,但印度人是從頭參與到最後,成為這次毒品戰爭的重要幫凶,有著一份原始的罪惡。
具體可以參考百家號的文章:網頁鏈接
『貳』 二戰時期印度軍隊取得了哪些戰績主要參戰部隊有
二戰期間印度還沒有獨立,當時的印度軍隊沒有獨立參戰,而是以輔助部隊的形式在英軍中配合參戰,因此談不上什麼戰績。
克倫戰役的問題我保留意見。
我覺得北非首先就是二戰的一個次要戰場。整個北非戰場在二戰中並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它的歷史地位更多來自於政治影響和宣傳需要。況且在北非戰場真正決定性的戰役發生在托普魯克,克倫戰役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插曲。當然,由於二戰是一個整體,克倫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間接的牽扯了整個戰爭的進程,這其實再正常不過了。要說起來,規模更小,而且僅僅打了不到10天的張鼓峰事件的重要性就遠遠超過了克倫戰役,畢竟它對於二戰中決定性的戰場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其次,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在1947年之前的歷史中從來就不存在「印度」這樣一個國家。印度在當時是英國在南亞次大陸所有殖民地的統稱。參加克倫戰役的是英印第4和第5師,軍官是英國人,而士兵多數是「印度人」(約60%)。那麼在這支部隊中出現的「印度士兵」到底屬於南亞次大陸上哪一個國家的居民呢?
是尼泊爾人,准確的說是「廓爾喀人」,世界著名的雇傭兵民族。
『叄』 二戰時期,我國在浴血奮戰時,印度在干什麼呢
二戰時,日本為了自己的野心對全亞洲發動了武裝入侵,中國更是成為了日本全面陸地戰爭時的主戰場,最終在損失了三千五百多萬軍民的前提下拖住了日本絕大部分兵力,為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最為慘烈的貢獻,在二戰勝利後我國成為了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在二戰時的亞洲各國情況如何呢?泰國搖擺不定,有時候還幫日本;朝鮮半島淪陷為日本的殖民地被瘋狂壓迫掠奪;外蒙因日蘇諾門坎戰役倒向了蘇聯;菲律賓、越南、印尼、寮國、馬拉西亞被日本佔領。
總的來說,二戰時的印度主要還是做做後勤工作,為前線提供物資,以及一些士兵被編入英軍參加各地反法西斯作戰,相對來說本土還是和平的。估計正是這種在二戰時沒怎麼付出代價的原因,在審判日本戰犯時,印度的法官居然認為所有戰犯應該無罪釋放,讓佛祖來感化他們,這一點就是比較無語了。
『肆』 印巴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首先,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印巴戰爭或第一次克什米爾戰爭,是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就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問題於1947年到1949年爆發的一場戰爭。它是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大規模戰爭中的第一場。開戰原因如下:
1、在英國殖民時期,克什米爾是一些名義上依然獨立,但實際上依附英國的印度國家之一。英國從印度撤軍後,從英屬印度獨立出來的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爾加入它們。克什米爾則要求獨立。
2、英國撤軍後一支由親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組成的軍隊從巴基斯坦西北邊省進入克什米爾。印度藉此機會也進軍克什米爾,由此導致克什米爾戰爭的爆發。
3、戰爭結果。印巴雙方議和,克什米爾喪失了其獨立地位,1948年的停火線實際上成為克什米爾的分裂線,巴基斯坦占據克什米爾的2/5,印度占據3/5。
第二,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3月27日——1965年9月20日,印巴爭奪庫奇蘭恩地區和克什米爾地區又展開了一次較量。開戰原因如下:
1、1965年2月,印度陸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突然佔領了庫奇蘭恩的北部地區。3月27日早晨6點30分,在強大火力支援下巴基斯坦軍向印軍發起了猛烈進攻,由於庫奇蘭恩地勢狹小,水網遍布,不適合大規模的作戰行動,雙方簽訂停火協議。
2、印度沒能全面佔領庫奇蘭恩的北部地區,心有不甘,立即開始了對克什米爾的爭奪。1965年8月巴基斯坦的「自由戰士」的穆斯林武裝人員進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對印軍的哨所、補給倉庫、車隊進行襲擊,以達到迫使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進行讓步之目的。但穆斯林武裝人員很快被印軍所鎮壓,5291名穆斯林武裝人員被打死,戰爭被觸發。
3、戰爭結果。巴軍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1965年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軍,並宣布不使用武力而是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第二,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3月,印度通過了支持孟加拉國獨立的決議,1971年11月 ,印度在巴基斯坦內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出兵東巴基斯坦。12月,戰爭進一步擴展到西巴基斯坦。戰爭在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個戰場展開。12月17日,印巴雙方全線停火。戰爭原因:
1、巴基斯坦政局動盪,印度趁機支持東巴獨立。1971年3月,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
2、為了尋求國際支持,印度還於1971年8月間同蘇聯簽訂了《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並從蘇手中獲得了坦克、裝甲輸送車和地空導彈等武器裝備。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戰爭備戰,也進行了相應備戰。有了蘇聯的支持,印度顯得底氣十足。
3、戰爭結果。東巴守軍於1971年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因此印度宣布,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伍』 印度陸軍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
軍事部門創建於由東印度公司在加爾各答創立 ,在1776年後,主要功能和篩選軍隊的相關的主要業務都由東印度公司掌管。因1833年憲章的訂定,東印度公司的秘書部門重組為四個部門,包括軍事部門。陸軍歷任主席都由駐孟加拉,孟買和馬德拉斯的指揮官擔任,1895年4月統編成單一的單位。為了方便管理,它分為四個命令即:旁遮普(包括西北邊境),孟加拉,馬德拉斯(包括緬甸)和孟買(包括信德省,奎達和亞丁)。
英國印度陸軍部隊是大英帝國在全世界的首要部隊。除了維持國內安全和英國的統治,英屬印度陸軍參與過多次戰爭:英緬戰爭,英錫克戰爭,英阿戰爭,鴉片戰爭,阿比西尼亞戰爭,八國聯軍。種種巧合種下印度的獨立的開端 。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20世紀,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印度陸軍是英軍關鍵的附屬戰力。
130萬印度士兵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為盟軍效力後,於是英國含糊的答應印度國民大會的自治。戰爭結束後英國背棄承諾,以至印度獨立運動獲得了力量。印度軍隊在戰爭中74187人死亡或失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2.582萬印度士兵協助同盟國 ,英國答應戰後獨立。87000名印度士兵在這場戰爭中死亡。
獨立後
在1947年印度獨立後, 英印軍隊之間分成新成立的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四個廓爾喀團被移交給英國陸軍,其餘被納入印度陸軍。
『陸』 75年前的中國駐印軍曾讓南亞日軍聞風喪膽場面如何
重溫75年前的中國駐印軍 曾讓南亞日軍聞風喪膽
『柒』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慘敗,美國和蘇聯為何都保持沉默
1962年的時候,在中國和印度邊境上演了中印戰爭,這場戰爭被我們國家稱之為是中印自衛反擊戰。其實對於華夏兒女來說,這就是一場普通的邊界戰爭而已,因為印度不斷的侵擾中國的邊境,不斷叫囂的同時還傷害了邊界的解放軍,忍無可忍之下,我們才發動了這場正義的自衛反擊戰。
四是不願出。
我國對印自衛反擊戰,從當時的交戰環境來看十分惡劣,是高原缺氧的環境下作戰。特別是西段已經到了嚴寒時間。無論美國與蘇聯,都沒有在這種條件下作戰的經驗,因此他們不會願意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出兵幫印度。
『捌』 關於二戰時候英軍在非洲的印度士兵因咖喱不上戰場的歷史的詳情!
英國人的軍隊連保衛本土都夠嗆,更別說是殖民地了。可是當北非隆美爾要下狠手時,英國人再也坐不住了。要知道德國人要是佔領了埃及,那蘇伊士運河就徹底完了。從世界各地殖民地源源不斷的運來的礦產,糧食都不得不繞道非洲南部的好望角。
要知道,繞道好望角那是將近多跑1萬公里的路程。就算是軍艦也得跑月把,更何況是滿載貨物的商船。而一路上氣候多變,再加上德國潛艇的襲擾。估計到時候連一半的東西都運不到英國。
無奈之下英國人也狠了狠心,從各個殖民地都組建的軍隊當中選了一批運到埃及。其中有印度的,愛爾蘭的,加拿大的,澳大利亞的,甚至還有卡達人的。日不落帝國先是死死的頂住了隆美爾。然後還接連不斷的從各個殖民地不斷的朝北非增兵。印度師就這樣被調往了北非。印度的士兵文化普遍低下,作戰效率極低。要不是實在拿不出人來,英國人也不會用印度士兵作戰。
不過印度士兵溫順的性格卻讓指揮他們的英**官舒服無比。英國人讓他們干什麼,他們從來都不打辨。所以印度的士兵都被英國人當成了炮灰,像什麼趟地雷,堵搶眼之類的,全部交給了印度士兵。
這次英國人一口氣聚集了20多萬的軍隊,坦克1400多輛。火炮2300多門。飛機1500多架准備拿下隆美爾指揮的德意非洲軍團,報仇雪恨。剛開始的時候還打的不錯。進攻的勢頭也挺猛,可是後來被德軍的大炮和滿山遍野的地雷硬生生的擋住了。這時印度師的作用就現出來了,印度人根本就不在乎地雷的存在,勇猛無比的帶頭探路。弄得英軍士兵也士氣大振。
可是事情終會有不如意的地方。不到兩天印度人再也不肯上前線了,都紛紛的從前方撤了下來。這下英國人可慌亂了,一隊隊的印度士兵都扭頭朝後方走回去,就連英國人拿槍趕都趕不回去。就連英國人槍斃了幾個印度士兵也不管用。英國人納悶無比,平時溫順挺話的印度士兵怎麼會變成這樣。最後一調查,原來是印度士兵攜帶的咖喱吃完了。
在印度流傳著一句話,我們印度人可以不吃飯,但不可以不吃咖喱。在印度傳說中,佛祖釋迦牟尼曾教人用樹草的果實來調配長生不老葯,並以其當初傳教的地名「咖喱」作為這靈葯的名稱,所以釋迦牟尼被認為是第一個做咖喱的人。但也有資料顯示,「咖喱」一詞源自印度南方語言泰米爾語,意思為「許多香料混在一起烹煮」。
所有的印軍士兵都表示,沒有咖喱,不幹活。他們也不反抗,只是靜靜坐著。英軍的軍官軟的硬招數的都使出來。可是印度人就是不搭理他們。沒有辦法英國人只好用埃及當地的香料配置了一些咖喱。可是印度士兵嘗了嘗說了一句英國人氣歪鼻子的話。「這咖喱不是正宗的咖喱,我們拒絕使用。」
當時就差點沒把英軍的鼻子給氣掉。
英國人也沒辦法了,誰讓作戰時間緊迫,運輸軍事物資都還緊緊張張,一不留神把咖喱給忘了呢。可也不能拿高貴的白人的生命去趟地雷啊,那樣的話軍部,肯定會被人給罵死的。甚至還會連累到現任的內閣首相丘吉爾閣下。
最後還是丘吉爾下令駐扎在印度的英國皇家空軍,緊急從印度本土空運一批正宗咖喱到北非。到由於前幾天一直下雨,飛機沒辦法靠近前線。只好用汽車從開羅給運輸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