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62年中印戰爭是怎麼回事
印度挑釁行為
Ⅱ 1962年中印戰爭的事是怎麼回事
因為1962年印度發生惡劣排華事件,毆打中國人。毛澤東說要給阿三一個教訓,讓他們一輩子忘不掉。所以1962年中國打著領土爭端的口號進攻印度
Ⅲ 介紹一下1962年中印戰爭
1962年中印戰爭期間,印度軍方對平民百姓進行軍訓。 1962年中印戰爭期間,印度軍方對青少年展開軍事訓練。 印軍在撤退途中遭到中國軍隊伏擊 中印戰爭期間的印度錫克士兵 印度尼赫魯大學的狄博傑教授來自中印邊境附近的喜馬偕爾邦。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的家鄉流傳過關於中印戰爭的歌,他只記得一句歌詞———「讓我們拿起槍,打向中國」,但他唱起來卻有印度民歌特有的婉轉,不知道歌詞的還覺得挺好聽。也許,這種感覺恰恰反映了印度人對1962年那場中印邊境戰爭復雜的、謎一樣的態度。
Ⅳ 1962年中印戰爭是怎樣發生的
印度占我們的領土,我們反擊。中印戰爭 最近大家對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後,中國軍隊主動撤軍至戰爭前的實際控制線一事,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最普遍的看法是,中國在領土上吃了大虧,便宜了印度。我曾經有一本珍寶級的書,叫《中印邊界戰爭》,後來叫人偷了,現在告訴大家一些不廣為人知秘密。 大家都知道,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分東線和西線兩條戰線,東線又有兩個戰場,亞東戰場一線和達旺戰場一線,東線是成都軍區打的,西線是新疆軍區打的。 先說東線達旺戰場,為什麼先說它哪?這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國人最熟悉的麥克馬洪線就在這里,這里也是中印戰爭的主戰場,印軍考爾中將的部隊就是沿達旺--邦迪拉--德讓宗一線展開的,中國軍隊的反擊最早就是在這一戰場打響的,戰爭一開始,中國軍隊就打垮了達維爾准將的一個旅,俘虜了達維爾准將,打過了麥克馬洪線,中國軍隊宣布就地停戰,等待印度回應。在這期間中國軍隊緊急修了一條簡易公路,保證了戰爭物資的供應。中國軍隊第二階段的目標是拿下達旺,但拿下達旺後,一清點戰果,發現俘虜的人數與打垮的印軍數量相差太大,達不到戰前定下的要打出30年邊界安全的目標。正好這時藏民來報告說,印軍的增援部隊分三部分正沿德讓宗--達旺公路展開,准備攻擊達旺,戰機顯現,中國軍隊立即兵分兩路,一路沿公路迎擊印軍,另一路沿貝利小道堵印軍的後路,結果把印軍一個半旅加一個師部夾在了達旺與邦迪拉之間,這就是中印戰爭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就有一個戰士擊潰印軍一個炮連,繳獲四門大炮。八個戰士俘虜180印度兵。半個緊急湊起來的連(本來這是一個從貝利小道穿插過來的加強連,等從深山密林鑽出來一看漫山遍野的印度兵,以為已經沒有了成建制的印度軍隊,也就漫山遍野地抓起了俘虜,收都收不回來了,這個連有更重要的任務),就這半個連的30來名戰斗人員,硬是在邦迪拉外阻擊了裝備齊全的3000印軍,印軍打了幾次沖鋒死了幾百人還是無可奈何,最後還是師部的參謀向師長建議說,有一條幾乎沒走過人小路,可以突圍,但就是不知還能不能走,師長破口大罵「他*的,能走不能走就這一條路,不走還在這等死嗎?還不快走」。印軍丟棄了所有重武器,沿小路狂奔,後面那半個連還窮追不舍,途中遇到那個連的副連長帶的一個重機槍班在橋頭阻擊,打光所有子彈後,眼睜睜地看著800多印軍蜂擁而過。這個連的任務本來就是切斷這條小路,副連長帶的掩護部隊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任務,連長帶的主力卻光顧抓俘虜了,但念在阻擊印軍主力有功(別的穿插部隊沒有及時趕到),降職使用,連長和副連長就地掉了個。 中國軍隊沿公里一路狂追,打到了德讓宗,其中一個連的先頭部隊,比逃跑的印軍還跑得快,在印度人目瞪口呆的眼皮下,一槍不發,穿城而過,一掉頭又把印軍堵在了德讓宗,就在這個連吃飯休息挖工事時,後面來了一個車隊,戰士們槍都來不及拿,這個龐大的車隊就進了德讓宗。 等打下德讓宗才知道,車里全是英美兩國緊急援助印度的第一批先進武器,連封條都沒拆,就急急忙忙送到了中國軍隊的手裡,其中就有美國當時最先進的M16步槍。德讓宗戰斗中,犧牲了一個副教導員(副營級),這是中國軍隊在整個中印邊界反擊戰中陣亡的最高級別的軍官。 當時一隊中國士兵打的興起,收不住腳了,只管往前打,突然一個士兵目瞪口呆地就不敢往前走了,後面的人上去一看,媽呀,前面怎麼就沒有山了,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德問指導員,我們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的美國了。指導員一挺肚子驕傲的說,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陸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里了。 戰後,中國軍隊撤軍過了達旺(就是第一階段停戰的地方),然後又宣布從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就到了俘虜達維爾准將的地方。
Ⅳ 都過去半個多世紀了,為何印度對62年戰爭依舊耿耿於懷呢
因為那場戰爭徹底地挫敗了印度人的士氣,在結束了兩百多年英國的殖民統治後,印度也開始有了成為世界大國的夢想。以至於開國之初,就提出了要做一個超級大國的目標。所以當時印度蒸蒸日上,發展穩定,而且國土廣大,人口眾多,還領導了不結盟運動,在南亞的對外戰爭中氣勢雄厚,打敗了葡萄牙,法國等。
在世界現代史上,發生了幾百場戰爭,所以對於1962年的這場小規模的戰爭,世界史都懶得關注。畢竟只打了一個多月,而且軍隊數量都不大,快速開打,快速結束。所以在國際上都將這場戰爭看作一場小規模的邊界戰爭,不足為道也,對世界局勢的影響也是非常小的而且對我國來說,在歷次戰爭中規模也不大,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場小戰。距離現在都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時間也是很久遠了,更加應該沖淡戰爭帶來的影響。但是對於印度來說,卻並不是如此,印度至今都對這場戰爭耿耿於懷,而且提到這場戰爭,都是滿臉的可惜和沮喪。甚至很多人還在為這場小規模戰爭,印度的慘敗而難以接受……
Ⅵ 中印1962年那場戰爭究竟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我們解放軍傷亡統計為: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繳獲印度軍隊: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解放軍消耗: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期間經過西山口之戰(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全殲印軍3個旅,共斃俘印軍准將旅長豪爾·辛格以下官兵5200餘人);瓦弄地區反擊戰(共殲滅印軍1200餘人);里米金之戰(我軍先後拔除印軍據點16處,佔領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殲敵一部);都登地區作戰(共殲印軍12人,獨立營亡8人、傷2人);班公洛地區反擊戰(部隊以炮火壓制破壞了入侵印軍另3個據點,其守敵於19日逃竄,我軍於20日佔領該3個據點。);
1962 年11 月21 日,我國政府聲明主動停火、主動後撤和設立民政檢查站等三項措施:自11月22日北京時間零時起我國軍隊單方面全線停火;開始全線後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北20公里之外,脫離雙方軍事接觸;另外還單方面將繳獲的武器、軍車和軍用物資交還印方。
Ⅶ 1962年中印戰爭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藏南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歷史背景
印度政府策動和支持的西藏農奴主叛亂遭到失敗,對中國西藏執行擴張主義的幻夢破滅後,尼赫魯公然拋棄中印友好的旗幟,把中國政府謀求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努力和剋制忍讓視為軟弱可欺,進而得寸進尺,對中國步步進逼。尼赫魯擴張主義的邏輯是:「我已經侵佔的地方是我的,我想要侵佔的地方也是我的。昨天我可以侵佔你一寸,今天我就可以侵佔你一尺。」對尼赫魯來說,中國要還不撤出他要侵佔的土地,他就施行前進政策」,直到採用戰爭手段。這樣,從1961年開始,尤其是從1962年4月起,印軍在中印邊界西段中國境內先後設立了43個軍事據點。印度政府侵佔我國領土後部署對華戰爭的規模和程度,都超過了過去的英帝國主義。當時印度立場:在東段已將中國軍隊「趕回兩英里」,在西段全線向前推進,歡呼並祝賀尼赫魯取得了「拿破崙式的大膽的規劃所取得的獨一無二的勝利。」見1962年7月7日印度《閃電》報。在此情況下,尼赫魯得意忘形,一再悍然拒絕中國政府多次提出的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決心鋌而走險,訴諸武力。
Ⅷ 印度人怎麼看待1962中印戰爭
派駐印度的美國軍事專家理查德·安德魯斯准將對外稱:這是一場中國形勢的「殲滅戰的開始」。我們在韓戰中多次領教過這種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軍事補給線,完全被中國軍隊切斷。士兵們在缺乏食物的戰斗狀態下,開始出現大面積渙散。隨即,中國軍隊抓住有力戰機,開始發起「中國形式的」殲滅戰。短短8個小時。印度號稱「東亞1,2旅的」2支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此時,中國軍隊繼續向前推進。其先遣部隊,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圍50公里處。其深入印度作戰達212公里。但是,此時中國政府作出了讓印度人驚訝的決定,中國軍隊開始快速回撤。中國在後期正式宣布:中印自衛戰爭結束。而且,中國方面歸還了包括印軍第7旅旅長達爾維准將在內3968名戰俘,以及全部繳獲的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
中國軍隊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 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
由於受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限制,這場戰爭基本上是雙方的步兵部隊參與,在這里只簡單介紹一下雙方的步兵裝備。中國軍隊步兵武器是新換裝不久的56式系列班用武器(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56式班用機槍),而印度士兵手中是二戰英國軍隊制式裝備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司登II、III及斯特林L2A3 沖鋒槍,印軍使用的輕機槍是布倫MKII、III輕機槍。其他的不談,印軍武器裝備還停留在1947年的水平上,而我軍輕武器比印軍的要先進2代,比英美援助印軍的先進1代。戰場上,中國軍隊戰士對大量繳獲的還沒開箱的英美自動武器根本就不屑一顧。雙方士兵的戰斗素質也沒有在一個檔次上,除了廓爾喀這支雇傭兵部隊,印度人從來就不是英勇的戰士。
這次戰爭一舉粉碎了印度的「前進政策」,維持了中印邊境近40年的和平局面,超過當時「1場戰爭管30年」的估計。最重要的是中國軍隊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聯合支持的印度。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在現在的先進條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Ⅸ 印度怎樣報道1962年中印戰爭
看到這倆態度,你就明白了:
印度人說「他們已經不是62年的印軍了」;
我們可是一直說「解放軍照樣是62年的解放軍,除了裝備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