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天道.
未有神仙不讀書
----
< 如何修證佛法 >
第九講
作者:.南懷瑾.
內容提要
孟子的浩然之氣
見思惑和結使
愣嚴經中的十種仙
六欲天道
斷欲及煉氣調息
瑜伽及密宗的修法
若將佛法的要點歸納起來,我們就了解,大乘與小乘是分不開的。而修行是以見地、修證、行願三方面並進,以求自己證果;決不是學學靜坐功夫就算了,那隻是玩玩而已。所以要先提出南傳小乘經典,增壹阿含經「十念」,作為修行基礎。十念的方法是一個大原則,由這里再發展成八萬四千種修持的方法。
增壹阿含經的十念法門中,第一是念佛。它包括了凈土宗、密宗所有諸佛菩薩的觀想方法等等。第二念法,第三念僧,都有很多道理。我們只能簡化扼要說明,希望大家自已去作深入研究學習,不要只當故事聽,辜負了我的講解,也辜負了你自己。
十念的「念」字,與愣嚴經五陰解脫中妄念的「念」,是有分別的,不可混為一談。
這十個方法中,除念身外,其餘均屬精神方法之修煉。念身,包括修白骨觀,以解脫這個肉身給我們的麻煩。其中的念安般,是呼吸與精神互相配合。
讀書不能只用眼睛,應該別具慧眼,須頂門上另有一隻智慧的眼睛,用智慧去看。增壹阿含經特別強調念氣,因此,由佛的公子羅睺羅,特別報告自己證阿羅漢果的經過。其他方法則沒有特別報告,由此可見念氣的重要。
我們的精神、身體都很差,做功夫幾乎很少有人上路。就連靜坐,也少有人能將妄念清靜下來。換句話說,如果能用煉氣法門。像羅睺羅一樣,較易得成效,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在佛法傳入中國前,有一位聖人,也早就提出煉氣的道理,那就是孟子。他在公孫丑篇上的養氣中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學佛者不要輕視他家,天下真理是共通的。學佛的更要清楚,大乘菩薩是以各種不同的化身,各種不同的教化示現,孟子所提的養氣,是大有道理的。修安般法門者,應注意孟子的話:「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如果精神與氣不能配合,想不生起妄念,絕對做不到。孟子在盡心下篇中,提到養氣做功夫的秩序,說到由一個凡夫,做到聖人,有一個程序:「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說到大乘與小乘,二者的差別在哪裡?學大乘菩薩道,如果不以小乘作基礎,免談。像現代人的學佛有個大毛病,動輒談大乘,其實連基本——人乘都沒做好。五乘道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大乘不是那麼容易的。先不談小乘的聲聞、緣覺有沒有修好,一般連人乘的修養都有問題。人乘的基礎應先打好,把四書五經研究了再說。大乘與小乘的差別,就在見地、修證、行願的不同。
十念,只是修煉的方法,至於如何修證到羅漢果,不是光憑煉氣就可以的。為何不能修證到羅漢果?是心行不夠,心裡的煩惱妄想習氣的根,轉化不了,見地不到,修到小乘極果的羅漢果談何容易!人死後不墮落,再得一個人身都不容易。佛經上形容,要得人身,如盲龜遇浮孔。
在大涅盤經卷二壽命品第一之二中,佛說了個偈子:
生世為人難值佛世亦難
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
那是說一隻瞎了眼的烏龜,在大海里漂,正好碰到一根浮木,木頭上有個洞。這只瞎眼的烏龜,就正好把頭穿進這個洞里。這是多麼難得的一個巧合!我們生而為人,就有如「盲龜遇浮孔」般的稀有難得。至於想生天道,那就更難了!
天人是由四禪八定修來的,四禪八定修成了,往生天道,但還未跳出三界,還是在三界中轉。我們動輒談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談何容易!
打坐修定是共法,並非佛家才有,每個宗教、外道、魔道,都講打坐。功夫做到了,可升華到欲界天,或阿修羅道去。升天界也並不容易,升天道要有見地才行。
下面參閱見思惑與三界九地、斷惑證真之關系(如附表見最後一頁。)
見惑:是指思想觀念上的煩惱,也就是見地上的煩惱。見惑在具舍論中,歸納成八十八個結使。如繩子打結,解不開。學佛的人嘴裡講空,心結卻始終打不開,「結」字譯得非常好。為什麼結打不開?因為氣的關系,氣質變化不了,所以結打不開。
身見:對身體的執著,包括身體上的各種痛苦。老子雲:「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我們忙了一輩子,為這個身,最後它還是要腐爛,變一灘膿水。可是,誰不愛此身呢?許多痛苦都是因為身見解脫不了。
邊見:一切哲學思想都屬於邊見
邪見:有許多思想學派,和美國嬉皮,最近性觀念開放等,都是邪見。邪見,就是偏見。
禁戒取見:因戒而生取捨上的偏差。
見取見:各人所執著的主觀成見不同。
疑:不信任他人。慢與疑兩者聯在一起,總以為自己對,別人不對的心理,就是慢疑,每個人都有。
其他的貪、瞋、痴、慢從略,大家自己研究。
上面所說的,就是屬於佛法的心理學。
普通的心理學,是講現象的分析和研究,越發展越細。佛教的心理學,如八十八結使,唯識宗的百法明門論等,是道德的心理學。它有一個前提擺在那裡:就是說只有證道者的心理才對,其餘的都不對。這是至善的、純善的心理學。唯識是了不起,現在這里談的心理,還是大原則,如要一條一條分析起來,就不勝枚舉了。
有心宏揚唯識的人應該留意,不要關起門來稱皇帝,以為只有佛家的東西才了不起,普通的心理學也有它的道理。我們修行,就是要檢查自己的心理,這就是見地。心行做不好,乃至對人處事的行為改變不了,就算是功夫做好了,也沒有用,充其量也不過是大海里頭的一個盲龜而已。
這個見地也涉及了行願,修小乘的行願,要證得羅漢果位,不但功夫要做好,心理上必須要去掉這些見思惑。
九地:三界中又分作九個程序,這個世上的人,是欲界「五趣雜居地」,也就是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類,都住在這里,是凡聖同居的地方;再加上色界與無色界各四地,共有九地。
思惑:指思想方面的發展。如有人寫佛學方面的文章,可謂「文章華麗、考據精詳」,但是毛病落在思惑,也就是思想沒有搞清楚。又如我們打坐,有時偶爾撞到定境,能思考的那個就想:嗯!這大概就是道吧!他卻不知這一點念就是思惑。所以,見與思是兩個不同的成分。
未證得菩提以前,都在三界中轉。這里自己去研究,做心得報告。這一章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的思想、見地一有偏差,就已經落在凡夫境界中了,自己還不知道。
在斷惑證真的四果中,斷了見惑粗的觀念煩惱,才是預流果,又稱須陀洹果,也就是初果。
一來向:斷思惑初地之一品乃至五品稱斯陀含向,也是一來果的候選人,又稱斯陀含果。斯陀含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五還人間」,生天,再下人間,如此來往五次,就不再來人間了;但另一種說法是,死後升天,再下一次人間,就不再來了。
所以在教理上說,認為立地成佛是做不到的。證羅漢果也不容易,須看我們自己的修持功夫。
關於見思惑,三界九地與斷惑證真的關系,在俱舍論中都有提及,可以作參考。所謂「論」不是佛說的,是一些菩薩修證成果的經驗,記下來告訴我們。
佛在世時,人的社會不像現在這樣復雜,所以佛在阿含經中,教了這幾個法門,許多弟子們,當場就證得了羅漢果。但是,後世人何以成道難呢?
我們想修道證果,見地不能不弄清楚。光修道不通理是沒有用的,功夫做得再好,不通理還是沒有用。現在許多所謂教主,功夫做得很好,可以發生各種境界,但要走的時候,還是腦充血、糖尿病。這些人都是講究做功夫,而理卻未通達。
反之,光通理,不做功夫的人,則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盡管此身之可惡、虛幻,但是為了這幾十斤肉,卻很難安排。所以光做功夫,見地不到不行,行願不到不行;光有見地,修證不到也不行。
禪定功夫做得好,才能升天,但一般人升天的第一步都做不到,為什麼?因為男女關系斷不了。所以小乘果位,先從基礎來講。不只男女關系不可以,連遺精、手淫,乃至所有的自慰方法,或者意淫,都不可以。所以小乘第一條戒律是戒淫。
不漏精不是指漏精液,修持的人應該在沒有發動精液以前化掉它。道家廣成子說:「情動乎中,必搖其精」。心中有一念,感情一動,精氣已經在散了。精的道理是這個精,不是精蟲的精。何況還有遺精(道家稱漏丹)、手淫、自慰等。基本上先要守住這個戒,但據我所知,一般人做不到,打坐坐了幾天,又垮了。
其次是飲食。有許多人功夫做得好,但腸胃吃出毛病,又搞壞了。
這些道理都知道對治以後,佛經上告訴我們,佛的弟子們三天、五天或七天以內,就證了阿羅漢果,是絕對有的事。所以立地頓悟是做得到的,要點是務必注意守戒。
愣嚴經卷八提到十種仙。
一般攻擊楞嚴經為偽經的理由是——印度沒有仙道,只有中國才有。實際上印度修仙道的婆羅門教,比佛教還早。比如「唵嘛呢叭咪吽」這個咒子,在南非、南美等地,幾乎全世界都有人念,但並不是中國傳過去的。這個時代搞學術文化的人,常閉門造車,閉戶稱王,令人感嘆。
佛在愣嚴經卷八說這十種仙道:是等皆於人中煉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干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回妄想流轉,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這十種神仙,只在心的方面修煉自己,沒有大徹大悟證得菩提,他們掌握到了生命存在的關鍵,活一千歲一萬歲都辦得到。但這只是輪回妄想的流轉,沒有明心見性,還是會墮落的。如果能明心見性,那就對了。執著了方法為究竟,那就不對。不明心見性,什麼都不對;若證得了菩提,什麼都對。
再講天道: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有些人不會眷戀這世界,不像仙道的人想活上幾千歲、幾萬歲,可是妻子的恩愛舍不掉,有這種思想的人很多。但有些人可以做到:於邪淫中,心不流逸,儒家的方法也如此,不管幹什麼,心沒有散亂。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像這樣有相當修養的人,命終後,可以超越這個娑婆世界,往生到天道的四天王天(見書後頁三界天人表)。然而還是在欲界中,稱六欲天。
六欲天的天人,壽命比我們長太多了,而且沒有我們這個世界的痛苦、煩惱。他們福報很大,所以都是做善事、修善行、做功夫的人往生。因為沒有離開男女的慾念,所以叫六欲天。雖未離慾念,但已將慾念升華到很高的境界,所以能升到六欲天。
瑜伽師地論卷五,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雲:一切欲界天眾,無有處女胎藏,然四大王眾天,於父母肩上或於懷中,如五歲兒歘然化出。起世經卷七,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二如此記載著:諸比丘,彼於天中或在天子,或在天女,或於坐處或兩膝內,或兩股間忽然而生,初出生時,即如人間十二歲兒,若是天男,則在天子坐膝邊生,若是天女,則在天女兩股內生。至於色界天的天人則由父親生,頭頂裂開而生出來。天人頭上都有花冠,死前花冠先枯萎,這時天人、天女都哭了,這個人快死了,要墮落到下界去了。到了下界變成我們這些人,我們這些人還覺得自己很偉大呢!
人類靠兩性關系生下一代,欲界天人行欲時,如起世經卷七,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二雲: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時,根到暢適,亦出風氣,夜摩諸天,執手成欲;兜率陀天,憶念成欲;化樂諸天,熟視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語成欲,魔身諸天,相看成欲。色界天人彼此以眉目傳情就可以;無色界天人,彼此連看都不必,只要彼此意念一動,就生下一代了。
若把描寫三界天人這一部分佛經資料集中起來,當作小說寫,變成一部新的宇宙生命觀,一定很吃香,也很可觀,可惜我們沒有興趣這么做。
修持到達初禪,才能往生欲界天,何以如此?因為在初、二禪之間的人,慾念還沒有完全斷,只不過最後那慾念屬於思惑了,只是風流而不下流,看看,覺得很美而已,沒有邪念。這是情,情屬於思惑,一樣是貪瞋痴。
說到痴,古代高明的文學家,如清朝龔定盫的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憐花,多美好的句子。又如宋朝黃山谷的詩:「五更歸夢三千里,一日思親十二時。」這兩句詩,若拿佛法來看是思惑,是感情思想上的煩惱,是生死的根本,輪回的根本。當然這已經升華得多了,慾念是最粗的,所以慾念不斷,不能證果。
如何斷欲?佛只先教我們過午不食。過午不食有幾大功德:第一,不易昏沉;第二,斷睡眠;第三,斷情慾;第四,身體清明。
斷欲除了這個方法以外,佛沒有教別的,但是斷欲是最難的,很少人真正能把欲斷了的。年輕人打坐,剛剛把功夫做得好,情慾就來了。沒有情慾時,打起坐來,半在昏沉半睡眠。這怎麼辦?要靠煉氣,所以,十念中第八項「念安那般那」,非常重要。
佛教有兩大宗派,特別提出煉氣以求定。一為天台宗的調息、數息、聽息(參考書籍:摩訶止觀;大止觀、小止觀;六妙門);另一為密宗黃教,創始人是宗喀巴大師,他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強調,做功夫要注重調息。尤其紅、白、花教更注重煉氣;所謂修氣、修脈、修明點、修拙火等,煉好了以後,才能證得菩提。
為什麼「息」這么重要?生命的四大——地水火風,其中:骨頭、肌肉屬地大,不大好下手修煉;水大屬血液,屬於液體類,從這一步下手修煉也很難,不過,功夫做好以後,水大自然完全凈化了,此時血液流出來是白色的乳汁;至於火大:功夫到了相當的火候,三昧真火發出時,百病皆除,可長生不死。
總之,四大中最重要的是風大,就是呼吸往來的氣。一口氣接不上來就會死亡,所以氣最重要。念頭與呼吸有很大的關系;思想越散亂,呼吸就越亂;思想細了,呼吸也跟著細了。到鼻子不呼不吸時,才叫做「息」。所以打坐做功夫,調不好息,談不到得定;也談不到止觀的止;充其量,只不過有一點影子而已。打坐後身體變好,並不是你方法修得好,是靜坐中,無形中在調息,氣息變細了,身體便轉好一點,如果我們把意志專一起來修持,那效果就更大了。
由初步起修,到證果成阿羅漢,再到成佛,不論大小乘,都不離這個安般法門。佛在增壹阿含經中,由羅睺羅的報告,已露消息給我們,只是我們沒注意到而已。
成道不成道暫時不談,活著能少病少惱,走時乾脆利落,不麻煩自己,也不拖累別人,已是第一等人了。借著煉氣修氣,最容易達到這個目標。煉氣只是初步,因為真息並不是氣,這個初步的方法,等於靠火柴來點燃一個東西,使它燃燒。所以密宗稱之為「燃法」,是靠我們後天的呼吸,來點燃與生俱來,本有的原「炁」(音QI)使其發揮功能。
有些人打坐時,身子會自然地搖動起來,那是因為身體里頭有問題,氣在動,走到有毛病的地方,自然就搖動起來,趁現在還健康的時候開始煉,不要等到病入膏肓再開始,就來不及了。
天台宗小止觀法中,有一個偈頌:
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呬聖皆知
肝臟熱來噓字至三焦壅處但言嘻
呵(管心臟)、噓(管肝臟)、呼(管脾胃)、嘻(管三焦)、吹(管腎臟)、呬(管肺)。
在空氣干凈的地方,站著或打坐,用這六字之中的一個,作口形呼氣,不要出聲音,盡量呼,呼到不能再呼了(肚子癟進去),嘴巴一閉,讓它自然吸。煉得累了,停下來作調息功夫。此時就是小止觀所謂「有覺有觀」,感覺自己不呼不吸了,非常輕微,雜念少了,慢慢練習下去,身體內部會起各種變化。
瑜珈術洗胃法:吞長紗布,一端吞下,另一端用手拉著,吞至胃,然後拉出。測出胃不好的人,須馬上找醫生。
洗腦法:干凈的水,用鼻吸進去,初練習時,頭痛如萬針穿孔,練慣了以後,水一吸一噴,由嘴裡出來。煉到後來,一吸氣,不是只到肺部,同時可以直接進到腦里去,腦子可整個貫通,同時也到腳底。莊子雲:「真人之息以踵,常人之息以喉」,一點不錯。
洗胃的另一種方法:頭仰,舌尖向小舌頭里頂,發「嘔」欲吐,胃裡的臟東西,就會拉干凈。
最好能一個禮拜斷食一天,光喝水,清理腸胃,身體會健康。
這些都是有為的做法,密宗的寶瓶氣、九節佛風,走的是瑜珈術的路子。身體四大不調,想打坐得定絕無可能。氣息調整不好,身體也不會健康。同時還要懂得營養,懂得醫學。儒家講:一事不知,儒者之恥。所以必須發心,樣樣學問都要知道,這是大乘的精神,各種常識要學,就是菩薩道。相反的,不懂又不學,就是凡夫。
氣功做得越好,精神越旺盛,也不會累,然而心會累,關於這其中的道理,以後再作研究。這時妄念少到極點,如果調整得好,妄念根本沒有了。妄念沒有,思惑就來了。所以打坐時覺得:唉,已經坐很久了,這不是妄念未斷,是惑沒有斷。這兩者層次不同,本質則差不多。所以學禪的人,如果連這個道理都參不出來,還叫什麼禪呢!光是一個話頭是沒有用的,學禪要開悟,開悟的人已得無師智,自然懂這些道理。
第二步到達不想做氣功時,注意,即羅睺羅所講:息入則知息入,息出則知息出,身體內的氣,像能量一樣在動,道家有任督二脈之說,其實是氣的作用,任督二脈之說是見惑。
到了息入知入,息出知出,有覺有觀的狀態時,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身體還在,以為這是妄念沒有空的緣故。其實這種心理是矛盾的,再做十年功夫也沒有用。這是初步有覺有觀的當然現象。以為這是妄念,就是理認不清。拚命想辦法除妄念,怎麼能得定!怎麼能上路!白做了。功夫到了這個時候,要參考羅睺羅的這一段報告。
到息真正充滿了以後,可以忘掉身體,進一步求大乘道,再進一步到達: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凈本然,周遍法界。佛把秘密說了,呼吸的往來是生滅法,是現象,我們的生命都在生滅中,而能使它往、使它來、又能使它生滅的那個,並不在生滅中。那個是本體,明心見性就是見這個心的體。所以,煉呼吸時,如走大乘的路線,定中有慧,性風真空,性空真風,然後到達清凈本然,周遍法界,與孟子的「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
煉息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煉息可斷去慾念,做到不漏丹。老年人煉息可使陽氣重來;有病的人可藉此去病,健康長壽。
總之,五千法門無量妙處,就在這個法子里。沒有時間對諸位詳盡地講,很抱歉。
⑵ 瑜伽是古代什麼六大派系之一
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
瑜伽,源於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一如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的基礎建立在古印度哲學上,數千年來,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經成為印度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發展了瑜伽體系,因為他們深信通過運動身體和調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健康的身體。
(2)印度人如何吞紗布擴展閱讀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
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瑜伽」(英文:Yoga,印地語)這個詞,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語)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
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關於瑜伽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吠陀經》的印度經文中,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闡明了使身體健康、精神充實的修煉課程,這門課程被其系統化和規范化,構成當代瑜伽修煉的基礎。帕坦伽利提出的哲學原理被公認為是通往瑜伽精神境界的里程碑。
⑶ 瑜伽分類
瑜伽YOGA的分類:
1,傳統瑜伽
傳統瑜珈指的是實行帕坦加利瑜珈經的指導。以印度人遵從上師的傳統緣故,後代瑜珈分為許多的派別,各自產生差異。
2,哈達瑜伽
Hatha Yoga。以極度的呼吸與身體鍛煉為主的教
派,古老的哈達瑜珈士的特徵是穿耳環、禁慾,實行斷食、閉氣、長時間單腳站立或舉手等苦行,另外睡釘床、吞紗布清洗食道以及進行膀胱肛門清洗等等也是哈達瑜珈士常作的鍛煉。
古老哈達瑜珈士追求人體極度的表現,有時會進行將身體縮擠在小箱子埋入地下數天的表演,以證明人體的潛能被開發。1950年代,尚有香港的專欄作家在報章撰寫專欄教授如何自行透過哈達瑜伽來作自我潔凈。現代已少有人如此進行哈達瑜珈的鍛煉。
現代的哈達瑜珈被統括為體位法的練習,所以所有強調體位法身體鍛煉的派別都可以歸納到哈達瑜珈里。
3,勝王瑜伽
即Raja Yoga。勝王瑜珈來自帕坦加利瑜珈經介紹的八步功法,強調不追求極端、身心並行的鍛煉,尤其著重靜坐與冥想的鍛煉,以達到天人合一的三摩地為目標。目前印度有些寺院團體仍以勝王瑜珈為標榜。
4,智慧瑜伽
Jnana Yoga。以理性的思維、邏輯思辯以探求真理的瑜珈。
5,至善瑜伽
Bhakti Yoga。追求超越情緒、理性純善的道之愛,以冥想、唱誦、嚴謹的生活態度以及積極行善來達成。
6,音瑜伽
Mantra Yoga。瑜珈的眾多修練方法之一,許多瑜珈派別都採用,各自的差別為宗教歌唱、咒語念誦、秘密咒語念誦等等。唱誦時講求心氣合一、專注、信心,長時間的唱誦時常容易引發念者的宗教經驗,效果強烈又簡單,所以各大派別都很重視此練法。
7,密宗瑜伽
Tantra Yoga。千年師徒的秘密傳承,著重於開發生命能量,超越凡人境界的修練。 密宗瑜珈的特色為復雜曼陀羅圖案(Yantra)、詳密的宗教儀軌、不對外公開的內容、利用性能量引出生命能量的修練法、變換物質的練法、利用屍體的修練法、太陽能修練法等等。
8,現代瑜伽
根據現代人的身心健康需求產生許多瑜珈種類,有的派別強調獨特的鍛煉法,有的強調效果,有的強調對象,有的則以宗師為名。
9,高溫瑜伽
BikramYoga。強調在溫度高達攝氏四十度上下的教室里練習體位法,以大量流汗為樂,偶有人因身體不佳受不了而產生嘔吐虛脫等症狀。因為BikramYoga有專利問題,高溫瑜珈練法有的稱為Hot Yoga(熱瑜珈)以規避,名稱不同內容一樣,但是業者會以更好的溫濕度調控設備作區隔。
10,舒緩瑜伽
Restoration Yoga,以盡量放鬆身心為主的體位法練習,教練內容以引導身體放鬆舒緩為主,主要針對有失眠、高壓力問題的人。著名的Sivananda Yoga派別近似此類。
11,Iyengar Yoga
以著名的印度國寶B.K. Iyengar大師為名的瑜珈,Iyengar大師目前年高八十多歲,從事瑜珈教學數十年,是當今全世界最推崇的瑜珈祖師。其瑜珈鍛煉以姿勢的精準、著重練習順序、使用輔助器材等等為特色,也是目前公開介紹呼吸鍛煉法最多的瑜珈上師。
12,Ashtanga Yoga
SriK. PattabhiJois創立的瑜珈教派,Pattabhi大師是Iyengar大師的師兄弟。Ashtanga的特色是強力連續的體位法操練,強調動作與呼吸的配合,以及採用Ujayi呼吸法,AshtangaYoga依照困難度安排數套連續不斷的體位法順序,每套完全練完要一到二小時甚至更久,其中包含許多困難的動作,AshatangaYoga會讓練習者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強烈的信心。
13,雙人瑜伽
以情侶夫妻配對練習體位法為特色的瑜珈,非派別,因為瑜珈教室要增加課程特色以吸引學員而產生。
14,孕婦瑜伽
顧名思義,同樣因為瑜珈教室要增加課程特色以吸引學員而產生。
15,親子瑜伽
讓父母與小孩一起進行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同樣因為瑜珈教室要增加課程特色以吸引學員而產生。
16,塑繩瑜伽
一般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加上繩子等器材為輔助。
17,塑球瑜伽
一般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加上彈性球等器材為輔助。
除了以上所述,另外還有許多混合不同運動系統的瑜珈練法,如氣功瑜珈、太極瑜珈、彼拉提斯瑜珈、印度舞蹈瑜珈等等。隨著瑜珈教練中心的增加,各種練法隨時推陳出新。
============================================
RYTHA YOGA聽說過但是具體也不太清楚~~~~
⑷ 印度疫情迎來「至暗時刻」,在那裡的中國人還好嗎
一:印度的新冠疫情印度疫情迎來“至暗時刻”,在那裡的中國人也過得不好,很多中國人周邊的人都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自4月份起,印度的新冠病毒疫情就出現嚴重反彈的現象,連續幾天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超過30萬例,不斷創下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的新紀錄。印度全國累計確診感染新冠病例數已突破18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數也超過20萬例,印度的累計確診病例數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但相關數據研究的專家表示,印度的實際確診病例數和死亡人數要遠高於官方的數據,推測印度的確診感染病例數或達到5億。新冠病毒疫情出現嚴重蔓延,也給印度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印度多家醫院人滿為患,已經沒有多餘的病床來接收確診患者,很多確診患者只能在醫院外等候或在家中自行救治,同時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氧氣也出現斷供的情況,進一步造成死亡病例的增加。
⑸ 瑜伽的詳細介紹.
瑜伽起源於印度,流行於世界。瑜伽是東方最古老的強身術之一。它產生於公元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瑜伽也是印度先賢在最濃沉的觀想和靜定狀態下,從直覺了悟生命的認知。瑜伽修持秘訣是理論和實踐互相參證的法典。
目前瑜伽已成為時尚的最前沿,在全世界廣泛傳播,成為適應現今一切高節奏,簡便,新新人類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古代瑜伽注重心靈與肉體的超越自我,現代瑜伽則追求身心平衡和健康優雅。瑜伽的作用簡直妙不可言。因為它對人體的作用是內外兼修的。也是各種健身項目中唯一的。現代瑜伽簡單說是由呼吸法,體位法,冥想所組成。是在一種自然健康的環境下,伴隨著悠揚的音樂,用意念指引著自己的肢體,舒緩流暢的練習各種動作,同時配合呼吸,來達到調整身心,雕塑形體、提高氣質、增強體魄的作用。
瑜伽哲學,它包含了許多哲理,讓人們了解人生(生命)的真諦,學會如何做人。瑜伽是東方心靈治學,通過調試內心活動,可清除人潛意識的垃圾,消除煩惱,是一減壓和心靈美容的良方。瑜伽是傳統的生命科學,東方的身體文化,包含了動(練筋、骨、皮)、靜(練精、氣、神)結合的養生健身運動,適合各種年齡的人練習。瑜伽可以優化人生存的內環境,以適應生存的外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系)。瑜伽的姿勢像柔軟體操,優美的舞蹈。它更是一種心操,使人們學會關注自己的內在世界,認識自我、提升自我。
瑜伽集醫學、科學、哲學之成,是一門內容廣泛的科學,它讓人們達到內在的精神幸福和智慧,人的意識和性格都能得到改善。我們不僅是知性的、感性的,而且要理性的去實踐「它」。便人們擁有健美的身材、靚麗的肌膚,達到健康基礎美,靜態形體美,內在美(氣質美),整體美五個層次的美的追求。
瑜伽神奇的效果,超凡脫俗的感覺和無限的魅力,一次一又一次的得到了人們的驗證。世界各地的明星,政要都把瑜伽當成首選的健身美體項目。就連美國好萊塢明星麥當娜都非常痴迷瑜伽,由於練習瑜伽,即使生過孩子以後還保持著非常完美的體型。
瑜伽不但效果神奇,而且廣泛的適用於大眾練習。它不需要大蹦小跳,練習頻率舒緩,而且運動強度適中。在寧靜、舒緩、祥和的氣氛中,給人們帶來健康、美麗、自信和快樂。
紫笛瑜伽把瑜伽各流派中的精華集中在一起,精心編排了一套舒心、呼吸、速成,健力為一體的紫笛瑜伽專業系統。源於古老古老印度、秉承了英格蘭貴族傳統品位,把古老而神秘的東方瑜伽和現代新潮的西方瑜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獨成體系的總結出一套特色鮮明、科學易懂,簡單易行,效果顯著的練習方法。並在不斷的實踐中,根據不同的顧客群體需求,又延伸出入門瑜伽,熱力瑜伽、纖體瘦身瑜伽,產後形體修復瑜伽、理療瑜伽、舒心減壓瑜伽、自然養生瑜伽、辦公室瑜伽、孕婦瑜伽、雙人瑜伽、親子瑜伽、少兒瑜伽、戶外瑜伽、印度舞蹈瑜伽等多門瑜伽課程,堪稱整個瑜伽行業的典範,其動作之自然流暢,其身心交融合一,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讓練習者都能體驗到貴族般的感覺。在寧靜、舒緩、祥和的氣氛中享受瑜伽帶來的自信與快樂,讓真正喜愛瑜伽的會員都能感覺到紫笛瑜伽的與眾不同和極深的內涵,都能有通過紫笛瑜伽來實現自己的美麗與夢想。
⑹ 瑜伽的分類有哪些,現在人練的瑜伽大概哪幾種,有什麼作用。
古典瑜珈分類 瑜伽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已經衍生出很多派別。 瑜伽 正統的印度「古典瑜伽」包括智瑜伽、業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昆達里尼瑜伽六大體系。不同的瑜伽派別理論有很大差別。智瑜伽提倡培養知識理念;業瑜伽倡導內心修行,引導更加完善的行為;信仰瑜伽是將前者綜合並衍生發展而來的;哈他瑜伽包括精神體系和肌體體系;王瑜伽功偏於意念和調息;昆達里尼瑜伽……。這些不同體系理論的瑜伽,對於修習者來說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 智瑜伽 提倡培養知識理念,從無明中解脫出來,達到神聖知識,以期待與梵合一。智瑜伽認為,知識有低等和高等之別。尋常人所說的知識僅僅局限於生命和物質的外在表現。這種低等知識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獲得。然而智瑜伽所尋求的的知識,則要求瑜伽者轉眼內向,透過一切外在事物的本質,去體驗和理解創造萬物之神-梵。通過朗讀古老的、被認為是天啟的經典,理解書中那些真正的奧義,獲得神聖的真諦。瑜伽師憑借瑜伽實踐提升生命之氣,打開頭頂的梵穴輪,讓梵進入身體獲得無上智慧。 業瑜伽 業是行為的意思。業瑜伽認為,行為是生命的第一表現,比如衣食、起居、言談、舉止等等。業瑜伽倡導將精力集中於內心的世界,通過內性的精神活動,引導更加完善的的行為。瑜伽師通常採取極度克制的苦行,歷盡善行,崇神律己,執著苦行,凈心寡慾。他們認為人最好的朋友和最壞的敵人都是他本身,這全由他自己的行為決定。只有完全的奉獻和皈依,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情操、行為達到與梵合一的最終境界。 哈他瑜伽 哈他瑜伽 自然高貴 在哈他(Hatha)這個詞中,「哈」(ha)的意思是太陽,「他」(tha)的意思是月亮。他代表男與女,日與夜,陰與陽,冷與熱,柔與剛,以及其他任何相輔相成的兩個對立面的平衡。哈他瑜伽認為,人體包括兩個體系,一為精神體系;一為肌體體系。人的平常思想活動大部分是無序騷亂的,是能力的浪費比如:疲勞、興奮、哀傷、激動,人體只有一小部分用於維持生命。在通常情況下,如果這種失調現象不太嚴重時,通過休息便可自然恢復平衡,但是如果不能主動的自我剋制和調節,這種失調會日益加劇導致精神和肌體上的疾病。體位法可以打破原有的騷亂,消除肌體不安定的因素,停止惡性循環的運動;通過調息來清除體內神經系統的滯障,通過龐達控制身體的能量並加以利用。 王瑜伽 如果說哈他瑜伽是打開瑜伽之門的鑰匙,那王瑜伽就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哈他瑜伽重在體式和制氣,王瑜伽偏於意念和調息。通常使用蓮花坐等一些體位法日進行冥想,摒棄了大多數嚴格的體位法。王瑜伽積極提倡瑜伽的八支分法,即禁制、尊行、坐法、調息、制感、內醒、靜慮、三摩地。瑜伽冥想方法很多,但體位姿勢大都採用蓮花坐,練習冥想時通過意念來感受實體的運動,控制氣脈在體內流通,產生不同的神通力。一點凝視法是瑜伽者常常喜愛的一種冥想練習,這通常是在環境幽靜的地方,或在山林湖海邊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固定的實體中比如克里希那神像或是蠟燭、樹葉、野花或是瀑布、流水等等;使自己的精神完全沉浸在無限深邃的寂靜中。 昆達利尼瑜伽 又稱為蛇王瑜伽。昆達利尼證明了人體周身存在72,000條氣脈,七大梵穴輪,一根主通道和一條尚未喚醒而處在休眠狀態的聖蛇。通過打通氣脈,使生命之氣喚醒那條蛇,使他穿過所有的梵穴輪而到達體外,一旦昆達利尼蛇沖出頭頂的梵穴輪,即可獲得出神入化的三摩地。現在練習昆達利尼瑜伽的人是相當少的,因為昆達利尼對人的要求很高,經常練習數十年至久的瑜伽者並沒有獲得任何神通力或是三摩地境界。昆達利尼瑜伽是瑜伽中較為難以練習的方法,只有持之以恆方可獲得力量。 其他類型 四季養生瑜伽 四季養生瑜伽是資深瑜珈導師張梅歷經了二十年的瑜伽修習,潛心鑽研多年,擔任多年教練員導師,並深受廣大的學員支持和認可,近千名瑜珈修習者跟隨張梅老師共同實踐,最終開發出一套適合中國人自己的瑜珈課程——按照四時交替,四季輪回,順應季節的變化和特點,將傳統的中醫文化和古老的印度瑜伽二合為一,對應二十四節氣,通過不同的瑜伽體位調節人體的動態平衡,將瑜珈練習與中醫養生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更好的適應國人體質,滿足人們健康養生的需求。此套方法精選了768個瑜伽體式,幾十種調息法、多種清潔法、和瑜伽的全套理論知識。精準細致的講解瑜伽中的冥想和三摩地。 密宗瑜伽 TantraYoga。千年師徒的秘密傳承,著重於開發生命能量,超越凡人境界的修練。密宗瑜珈的特色為復雜曼陀羅圖案(Yantra)、詳密的宗教儀軌、不對外公開的內容、利用性能量引出生命能量的修練法、變換物質的練法、利用屍體的修練法、太陽能修練法等等。 高溫瑜伽 Bikram Yoga。是由比克拉姆喬杜里大師編排而成的瑜伽課程,該課程時間為60分鍾至90分鍾,需要完成經過其精心編排的26個瑜伽體式(喬杜里先生是一位醫學博士),該課程需要在室溫35至42度的溫度區間內完成。心臟病,高血壓者請勿練習。 艾揚格輔助治療瑜伽 以著名的印度瑜伽大師B.K.Iyengar為名的瑜珈,Iyengar大師目前年高八十多歲,從事瑜珈教學近50年,是當今全世界最推崇的瑜珈祖師。其瑜珈鍛鏈以姿勢的精準、著重練習順序、使用輔助器材等等為特色,也是目前公開介紹呼吸鍛煉法最多的瑜珈上師。 Ashtanga瑜伽 SriK.PattabhiJois創立的瑜珈教派,Pattabhi大師是Iyengar大師的師兄弟。Ashtanga的特色是強力連續的體位法操練,強調動作與呼吸的配合,以及採用Ujayi呼吸法,AshtangaYoga依照困難度安排數套連續不斷的體位法順序,每套完全練完要一到二小時甚至更久,其中包含許多困難的動作,AshatangaYoga會讓練習者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強烈的信心。 雙人瑜伽 雙人瑜伽 在方興未艾的瑜伽熱潮中,雙人瑜伽漸漸受到關注。和個人修習相比,雙人瑜伽更重視分享、交流和互助,在增加了瑜伽樂趣的同時,練習者之間的愛,友情,信任,合作精神也隨之提高。 顧名思義,雙人,可以是夫妻、父母、朋友、情侶。甚至是想提高工作配合程度的同事或者想增加合作機會的生意夥伴等。但是由於有很多的身體接觸,顯然,在動作選擇和課程設計上我們是要因人而宜的。 孕婦瑜伽 孕婦練習瑜伽可以增強體力和肌肉張力,增強身體的平衡感,提高整個肌肉組織的柔韌度和靈活度。 在妊娠的第一階段,孕婦做任何費力的身體操練常常會不能堅持而最終放棄。建議孕婦從妊娠第4個月開始進行鍛煉。對沒有流產史、積極健康的未來母親,只要覺得准備好了就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輕柔的增強身體力量和提高肌肉柔韌性和張力的鍛煉。 在整個妊娠過程中,孕婦可以練習不同的不同的瑜伽姿勢,但必須以個人的需要和舒適度為准,瑜伽的練習因人而異,必須與人的身體狀況協調。練習時如有不適感。可以改用更適合自己的練習姿勢。 孕婦練習瑜伽可以增強體力和肌肉張力,增強身體的平衡感,提高整個肌肉組織的柔韌度和靈活度。同時刺激控制荷爾蒙分泌的腺體,增加血液循環,加速血液循環,還能夠很好地控制呼吸。練習瑜伽還可以起到按摩內部器官的作用。此外,針對腹部練習的瑜伽可以幫助產後重塑身材。但是要注息的是,瑜伽並不是使懷孕和分娩更為安全順利的唯一方式。瑜伽只是在整個妊娠過程當中幫助孕婦進行適當鍛煉。「分娩」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因此大多數孕婦在分娩來臨前會感到恐俱和不安,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練習瑜伽可以讓這個過程變得輕松簡單並有助於孕婦在產前保持平和的心態。 母嬰瑜伽 親子瑜伽(母嬰瑜伽) 母嬰瑜伽是讓讓父母與小孩一起進行的瑜珈體位法練習,是近代瑜伽出現的一個特色課程。這是增加母子親情、開發嬰幼兒心智潛能而開發的一套,《母嬰瑜伽》這套教程由韓俊編著。 塑繩瑜伽 一般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加上繩子等器材為輔助。 塑球瑜伽 一般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加上或大或小的彈性球等器材為輔助。
⑺ 誰能對「瑜伽」這個名詞做個深刻的解釋。
瑜伽(yoga,又譯瑜珈),原為梵文的YUJ,意思就是一種稱為「軛」的工具,用於駕馭牛馬。由此字根延伸出瑜伽的意義是連結、結合、控制、穩定、和諧、統一、平衡等。瑜伽源於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一如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起源
瑜伽已有數千年的歷史,Yoga在梵文的意思是合一、相應,唯一的經典是根源自公元前1千年的著名瑜伽行者(YOGI)帕壇伽利(音譯)所著的《瑜伽經》(瑜伽的重要理論著作)。嚴格來說,瑜伽是一種身心鍛鏈的統稱,好比中國講返本歸源、導引等等,瑜珈在印度也是一個身心修練的通泛名詞。有一段時期進行各種身心修練的人不管任何派別,都被尊稱為瑜珈士(Yogi,女性為Yogini)。
古印度的宗教哲學派別林立,不過有兩本著作被大多數印度人尊為經典,一是「奧義書」,二為「博伽梵歌」,古印度婆羅門教提倡「梵我一如」理論,由於印度教的普及,加上另一位有名的瑜珈祖師同時也是印度教祖師商卡拉的影響,這兩本書也被往後大多數的瑜珈士奉為經典。瑜伽術本是一種身心修持術,與宗教無關,也可以說古印度任何宗教都採用。它的最高目的是實現人的一切可能,從精神(小我)與自然(梵,大我,最高意識)的合一(即「梵我一如」),一直到成佛成仙,或者其他教派所說的最高目的,瑜珈術都是被認可的途徑之一。
印度古語有雲:世上有兩種超越太陽軌道(獲得永恆)的方式:1.在瑜伽中離棄世間;2.在戰場上委棄身體。 這其實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有所契合,例如道教的「功德成神」說,與儒家的「忠烈祠」信仰。
瑜伽分類
瑜伽五大類
身,哈達瑜伽。
心,勝王瑜伽。
知,智慧瑜伽。
情,虔信瑜伽。
意,行動瑜伽。
哈達瑜伽
Hatha Yoga,哈塔瑜伽。以極度的呼吸與身體鍛鏈為主的教派,古老的哈達瑜珈士的特徵是穿耳環、禁慾,實行斷食、閉氣、長時間單腳站立或舉手等苦行,另外睡釘床、吞紗布清洗食道以及進行膀胱肛門清洗等等也是哈達瑜珈士常作的鍛鏈。
古老哈達瑜珈士追求人體極度的表現,有時會進行將身體縮擠在小箱子埋入地下數天的表演,以證明人體的潛能被開發。1950年代,尚有香港的專欄作家在報章撰寫專欄教授如何自行透過哈達瑜伽來作自我潔凈。現代已少有人如此進行哈達瑜珈的鍛鏈。
現代的哈達瑜珈被統括為體位法的練習,所以所有強調體位法身體鍛鏈的派別都可以歸納到哈達瑜珈里。
勝王瑜伽
即Raja Yoga,有稱「羅瑜伽」。勝王瑜珈以帕坦加利瑜珈經為主要經典,強調八步功法身心並行的鍛鏈,尤其著重靜坐與冥想的鍛鏈,以達到天人合一的三摩地為目標。目前印度有些寺院團體仍以勝王瑜珈為標榜。
智慧瑜伽
Jnana Yoga,又稱「知識瑜伽」。以理性的思維、邏輯思辯以探求真理的瑜珈。中國的老子,莊子等可以視為智慧瑜伽修行者。
至善瑜伽
Bhakti Yoga,又稱「虔信瑜伽」。追求超越情緒、理性純善的道之愛,以冥想、唱誦、禮拜等嚴謹的宗教生活態度以及積極行善來達成。
行動瑜伽
Karma Yoga,通過積極入世的一系列實際行動來達致功德圓滿。聖雄甘地即行動瑜伽奉行者。中國儒家亦可視為此類。
現代瑜伽
根據現代人的身心健康需求產生許多瑜珈種類,有的派別強調獨特的鍛鏈法,有的強調效果,有的強調對象,有的則以宗師為名。
音瑜伽
Mantra Yoga。瑜珈的眾多修練方法之一,許多瑜珈派別都採用,各自的差別為宗教歌唱、咒語念誦、秘密咒語念誦等等。唱誦時講求心氣合一、專注、信心,長時間的唱誦時常容易引發念者的宗教經驗,效果強烈又簡單,所以各大派別都很重視此練法。
念誦一般採用7個「種子字」,各自代表人的七輪。
密宗瑜伽
Tantra Yoga。千年師徒的秘密傳承,著重於開發生命能量,超越凡人境界的修練。密宗瑜珈的特色為復雜曼陀羅圖案(Yantra)、詳密的宗教儀軌、不對外公開的內容、利用性能量引出生命能量的修練法、變換物質的練法、利用屍體的修練法、太陽能修練法等等。
高溫瑜伽
Bikram Yoga。強調在溫度高達攝氏四十度上下的教室里練習體位法,以大量流汗為樂,偶有人因身體不佳受不了而產生嘔吐虛脫等症狀。因為Bikram Yoga有專利問題,高溫瑜珈練法有的稱為Hot Yoga(熱瑜珈)以規避,名稱不同內容一樣,但是業者會以更好的溫濕度調控設備作區隔。
舒緩瑜伽
Restoration Yoga,以盡量放鬆身心為主的體位法練習,教練內容以引導身體放鬆舒緩為主,主要針對有失眠、高壓力問題的人。著名的Sivananda Yoga派別近似此類。
Iyengar瑜伽
以著名的印度國寶B.K. Iyengar大師為名的瑜珈,Iyengar大師目前年高八十多歲,從事瑜珈教學數十年,是當今全世界最推崇的瑜珈祖師。其瑜珈鍛鏈以姿勢的精準、著重練習順序、使用輔助器材等等為特色,也是目前公開介紹呼吸鍛鏈法最多的瑜珈上師。
Ashtanga瑜伽
Sri K. Pattabhi Jois創立的瑜珈教派,Pattabhi大師是Iyengar大師的師兄弟。Ashtanga的特色是強力連續的體位法操練,強調動作與呼吸的配合,以及採用Ujayi呼吸法,Ashtanga Yoga依照困難度安排數套連續不斷的體位法順序,每套完全練完要一到二小時甚至更久,其中包含許多困難的動作,Ashatanga Yoga會讓練習者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強烈的信心。
雙人瑜伽
以情侶夫妻配對練習體位法為特色的瑜珈,非派別,因為瑜珈教室要增加課程特色以吸引學員而產生。
孕婦瑜伽
顧名思義,同樣因為瑜珈教室要增加課程特色以吸引學員而產生。
親子瑜伽
讓父母與小孩一起進行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同樣因為瑜珈教室要增加課程特色以吸引學員而產生。
塑繩瑜伽
一般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加上繩子等器材為輔助。
塑球瑜伽
一般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加上或大或小的彈性球等器材為輔助。
除了以上所述,另外還有許多混合不同運動系統的瑜珈練法,如氣功瑜珈、太極瑜珈、彼拉提斯瑜珈、印度舞蹈瑜珈等等。隨著瑜珈教練中心的增加,各種新練法隨時推陳出新。
⑻ 印度國內看病不要錢,這項福利真的令人羨慕嗎
不會,因為印度偏遠地區醫療都沒有普及,看病不要錢,在一些地區看來就是空話。這里涉及醫療資源普及問題、貪污腐敗問題、醫療設施完善程度、衛生消毒、葯品以及醫生的缺失。
印度在全國推廣公共衛生服務,對全國民眾說,享受免費醫療。但是時至今日,印度公共衛生服務的免費醫療已經是千瘡百孔。
印度公共醫院十分缺少治療醫生,因為是公共醫院,很多疾病都是不收費的,就只能靠地方政府和國家的撥款維持。這樣就會壓縮醫生的工資,所以公共醫院很多時候沒有好醫生,大部分醫生都是臨時培訓兩三個月,然後就直接上崗。
印度免費衛生服務,時至今日爆發的問題有很多。它免費聽起來很美好,但是它即不長久也不保質保量。
⑼ 印度人的風俗習慣
印度人有4大傳統儀式,分別是出生、葬禮、婚姻和普迦儀式。
⑽ 瑜伽中有吃紗布清洗腸胃是嗎
有 嗶哩嗶哩搜索瑜伽腹腔清理術。
跟做有痛胃鏡一樣,樸素。把干凈的,長的紗布,慢慢吞咽進胃裡,留有一端不吞下。然後用訓練過的腹部肌肉進行運動,就是攪拌。最後用留下的那端把紗布從胃裡抽出來。
可惜視頻沒看到最後紗布怎樣。還是保留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