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城市看不見一個垃圾桶,那印度的首都是怎麼保持衛生的
印度首都根本無法保持城市環境衛生,整個城市將大部分居民垃圾隨意堆放,甚至堆放的垃圾高度已經達到了18層樓的高度標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垃圾山。整個城市因為環保工作不到位,城市中不少人都患有肺結核,在前幾年新德里還發生過一起垃圾山滑坡事件,該事件直接導致數名群眾命喪黃泉,即使沒有被壓死的群眾也身負重傷,這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場面,因為一般人挨近垃圾堆都會覺得難受,被垃圾埋久的人多半都是被垃圾堆活活憋死的,這個過程十分痛苦,從中也可以見到印度城市衛生有多麼糟糕。
以上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多謝閱讀。
② 我去了兩次印度,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在印度上個廁所有多
一個朋友即將啟程前往印度旅行,走前她一直憂心忡忡,在微信上詳細咨詢了我關於住宿、交通和餐飲等信息,最後拋給我一個問題:你在印度旅行的時候,都去哪上廁所?
說起在印度上廁所,一把辛酸淚。
作為一名遊客,在一些長途汽車站或火車站及大城市的旅遊景點附近,可以找到有專人看管的收費公廁,給看門人遞上10到20盧比就可以進去方便了。屋內是單獨隔開的小間,全為蹲坑。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印度人民如廁不用手紙,而是用水沖洗,所以一般廁所地面都會積滿了水。第一次去公廁的我,完全沒有經驗,穿著人字拖剛邁著大步走進去,就險些滑一跟頭。等我小心翼翼方便完,又小心翼翼用水裝滿旁邊的塑料小桶,倒進坑內,再打開門走出來的時候,突然意識到地上的臟水沒准兒就是人們沖廁所的時候濺出來的,想到這兒我感到有點惡心,趕緊提著褲子踮著腳尖跳了出去,旁邊的印度婦女對我怪異的舉止紛紛側目。
過了幾天,我坐著大巴到了一個小城鎮,下車後我四處尋覓廁所,只見專供男人使用的廁所——牆上貼有幾塊白色瓷磚,地上有幾個坑,再用水泥一抹一砌,把象徵著隱私的空間分隔開,就成了有印度特色的露天廁所了。男人們只要轉過身去就可以方便,完事兒之後神態自若的離開。
去年最火的印度電影之一,也是關於廁所問題的:《廁所,一個愛的故事》(IMDB7.5分),影片講述了一對印度男女青年,自由戀愛後步入甜蜜婚姻,新婚當晚,新娘賈耶發現丈夫家竟然沒有廁所。無法忍受戶外解手的她,向丈夫凱沙夫提出必須要有廁所,否則就離婚……
這個讓人聯想到異味且充滿魔幻的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2012年,印度新娘安妮塔•納利不堪忍受戶外如廁的折磨,婚後第四天從丈夫家逃走,聲稱如果沒有一個獨立廁所,就不回家。一家慈善機構聞訊後,為她建了一個廁所,廁所啟用之日,她回到了家裡。
但是現實中,並不是每個女人都和她一樣幸運,有慈善機構出手相助。在野外如廁的過程中,很多婦女遭到來自異性的騷擾和侵犯。在印度北方邦格德拉村兩名年齡在14歲和15歲的少女在野外如廁時遭到多人強奸致死,隨後,女孩們的屍體被強奸犯掛在一棵芒果樹上;警方也給出了具體數字,每天接到10起強奸案報案,60%的案件發生在女性外出如廁時。比哈爾邦一名警官說,當地400多起強奸案就發生在女性外出如廁時。如果受害人家中有獨立廁所,這些悲劇就不會發生。
在遊客看不到的另一面,荒誕時刻上演著。
那麼在印度建個廁所真的就這么難嗎?是的,還真就這么難,原因有三:
首先,印度教對「潔凈」有著非常偏執的理念。
在印度,進寺廟必須脫鞋,進屋也必須拖鞋,因為鞋子踩滿了污穢,被視作不潔之物。而廁所一個裝著人類排泄物的地方,可要比鞋子臟上一百倍,這樣的地方印度教徒是不能允許出現在自己家裡的。
印度教的種姓制度雖然早在1940年代已經明文廢除了,但是想從人們的心裡徹底根除卻沒那麼容易。在印度教徒們看來,打掃糞便是賤民的工作,一些高種姓的人們是絕對不會乾的,所以即使在家裡修了廁所,誰打掃、誰清理在我們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在印度也成了大問題。
澳大利亞作家SarahMacdonald曾經在《神牛》一書中提到,由於種姓制度,她不得不僱傭兩個傭人,賤民傭人負責打掃廁所,高種姓傭人打掃房間和其他區域,且堅決不踏入廁所一步。
印度人對廁所毫不妥協的態度,更使得建造廁所難上加難。
其次,野外如廁是放鬆、社交的好機會。
在鄉村地區,人們其實是非常排斥去廁所的,男女去野外如廁的理由也各不相同。印度男人喜歡去野外方便,主要是因為節約自家用水;隨時呼吸新鮮空氣;趁著上廁所的機會可以和哥們兒廝混,順便逃避老媽的叨叨。
發生了女性在野外如廁被強奸的悲劇後,一些大打貞操牌的公共機構呼籲如果家裡修了廁所,那麼女性就不會被強奸了。但其實野外如廁對於女性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究其原因,印度的女性地位一直及其低下,在一些偏僻保守的農村地區更是如此。女性不允許聚集在村頭閑聊或者討論社會問題及交換觀點,而結伴去野外如廁就給了她們片刻的喘息和放鬆。
最後,莫迪的「廁所行動」面臨很多挑戰。
早在2014年10月,為了紀念甘地誕辰145周年,印度總理莫迪發起了「干凈印度行動」,這一行動的核心目標就是在印度農村建造1200萬個廁所,預算高達200億美元,2019年之前徹底消除隨地大小便的陋習。它的口號是:有廁所,上廁所,安心廁所。
但是這個目標能否實現仍很難說。從目前來看,這場轟轟烈烈的「建廁所」運動不僅進度嚴重滯後,而且很多隻是「面子工程」——地方政府為了顯示政績,盲目建造了很多沒有連上排污系統或化糞池的「偽」公廁,而根本不管廁所是否能夠實際使用。這樣的公廁通常導致排泄物堆積,骯臟不堪,成為瘧疾等一些傳染疾病的溫床。
另一個需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質量問題。很多廁所只用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便荒廢了,都是因為豆腐渣工程或者設計比例出了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政府機構開設了建造培訓課程,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針對衛生系統的標准課程。
此外,修建廁所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泥瓦匠,並不願意參與到課程培訓中,他們更願意通過實操或者學徒制學習,這也導致了修建的廁所質量層次不齊。
甚至在廁所建成之後,很多有著頑固思想的村民仍舊拒絕使用,這里有習慣原因,也有宗教因素,前期欠缺的宣傳工作也讓廁所能否最大化的使用打上了問號。
其實,不僅僅是戶外如廁,印度社會中的很多頑疾與惡習,都在短時間內難以根除。從一個更高的層面來說,這也表明了印度向現代文明靠攏中的困境,印度幾千年的傳統與文化是財富,但同時也是羈絆。
③ 印度廁所為什麼難找 印度人為什麼不建廁所
1、在印度的文化里,廁所是藏污納垢,不吉利的東西,所以他們潛意識里拒絕將廁所建在家裡,要如廁一般去外面,荒郊野外的地方。
(3)印度首都廁所在哪裡擴展閱讀: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在巴基斯坦西旁遮普)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
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這一歷史時期是所謂的列國時期,因為佛教產生於這一時期,也常稱為佛陀時期。列國時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④ 網上看資料說印度沒有女廁所,現在還是這樣嗎
我去過新德里、班加羅爾、海德拉巴、浦那。都有女廁所。
更准確的說法是,我從來沒有因為找不到女廁所而發愁過,不管是居住的酒店,還是用戶的辦公室,還是商店,購物中心,或者是吃飯的飯店,或是旅遊的景點(如泰姬陵、印度門之類)…… 都有衛生條件正常的女廁所。
印度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在那裡,一門之隔就是兩個世界,印度的高科技園區和國內的條件差不太多,但出門就是大土路。印度的大城市也有繁華的購物中心,和國內的沒什麼大區別。
所以,只要不要試圖在印度的大土路上找廁所,估計不會有什麼問題。
⑤ 印度大街上的公用廁所為什麼很少
在印度,對於經濟日漸獨立的女性而言,她們的願望清單上位居第一的竟然是擁有自己的洗在手間。幾乎每個去過印度的外國人都會對廁所印象深刻。無論是首都新德里,還是經濟中心孟買,都可以看到隨地大小便的印度人。印度的城鎮,在靠牆的地方貼幾塊瓷磚,再挖幾個坑,就成了專供男人使用的廁所。而在農村,這樣簡陋的廁所都沒有。
《廁所英雄》這部以「廁所革命」為題材的電影,展示了印度現在的現象,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新娘婚後第四天因不能忍受農村的廁所條件,從夫家逃走,之後這件事產生了社會效應,一家慈善機構為她修建了廁所,她也回到了家中。
⑥ 印度到處都是「露天」廁所,那麼印度女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呢
近些年來,作為金磚國家之一的印度,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所樹立的大國形象也迅速崛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大國,印度竟然還有過半的人口在露天大小便。據前幾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至今印度人有1.31億家庭沒有修建廁所,800多萬家庭仍然在使用公共廁所,超過1.23億的印度家庭至今在戶外如廁。
無論是在印度的首都新德里,還是在經濟繁榮的孟買,凡是去過印度的人都會發現,在這些城市的鐵道邊、海岸邊,人們都泰然自若地隨地大小便,印度的鐵路系統甚至被稱之為「全球最大的露天廁所」。
戶外廁所
近些年來,隨著印度的崛起,「廁所文化」也備受印度政府和世人的關注,隨地大小便的「傳統文化」,導致了印度的國家形象受損。為了提高女性權益,改善國家形象,印度社會發起了「無廁所,無妻子」的活動,該活動的目的在於號召女性,不嫁給不能提供衛生間的求婚者,以此來提高女性權益,保證女性的衛生安全。聯合國自2014年發起了「清潔印度」運動,印度政府從世界銀行貸款15億,用來投建新廁所。希望有朝一日,印度女性的「廁所革命」可以真正的實現。
⑦ 印度隨處可見的露天廁所,那麼印度女人上廁所該怎麼解決
在印度,隨處可見露天廁所,所以印度女人上廁所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可即使是這樣,印度女人也沒有辦法,只能去戶外解決上廁所的問題,為了避免尷尬,她們盡量都選擇晚上去偏僻的戶外上廁所。
現在印度的經濟發展比起以前來有了很大的進步,甚至還塑造了一個大國的形象,沒錯,印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但是同時印度也是所有國家裡面最臟亂差的一個國家,其中最經典的就是印度的廁所很少,人們都露天解決生理問題,不管男女。
三,野外上廁所,衛生問題是關鍵。
女性去偏僻的地方上廁所,因為那裡的環境太臟,衛生條件太差,所以女性被細菌感染的可能性也很大,發生婦科疾病的可能性也很大,而這都是因為印度人的封建思想所導致的,他們認為污穢的糞便不能留在家裡,所以拒絕在家裡安裝廁所。
⑧ 首都街頭還是露天的廁所,在印度修個廁所究竟有多難
印度總理莫迪在2014年就發出豪言壯語,要在5年內解決印度人民“拉撒”問題,他的目標是:讓99%的農村民眾實現“廁所自由”,讓露天如廁的現象在印度成為歷史。
不知道是不是理解偏差,有一中國小伙在印度“體驗生活”,就在印度首都馬德里的古城區,想要找地“方便”一下,好不容易“尋著味”找到一個公共廁所,卻發現,這個廁所沒有門?!
莫迪是位“鐵拳”總理,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也確實改變了不少現狀。但是他高估了印度人民的整體素質,就好比他們想要蘋果,卻硬塞給他們一堆梨,最後也是堆在角落爛掉了,而這事的根源是什麼呢,解決這個問題的要點是什麼呢?你我都懂的,他莫迪也懂的,只不過實在做不到罷了。
很多人說,印度這輩子是不想去的,白給錢也是不想去的,但是碰到印度的事,總還是忍不住想要看一眼,不管是真的“奇葩”還是被“妖魔化”,都挺有感覺的,畢竟印度一直說德里很快能超過上海呢!
⑨ 為什麼印度廁所難找 印度人為什麼不建廁所
在印度,對於經濟日漸自立的女性而言,在她們的希望清單上,位居榜首的是竟擁有自己的洗手間。幾乎每個到過印度的外國人,都會對這里的廁所留下深刻印象。有人笑稱,在印度,廁所無處不在,大地就是最大的露天廁所。
的確,不論是首都新德里,還是經濟中心孟買都能看到,街道邊、鐵路邊、海岸邊,神情泰然自若隨地大小便的印度人。
印度的大部分城鎮,在靠牆的地方貼幾塊瓷磚,挖幾個坑,就成了專供男人使用的公共廁所。而在廣大農村,連這樣的簡陋廁所也看不到。根據聯合國估計,印度有6億人,或55%的人在室外「方便」。
在印度農村,無論是草叢中、樹蔭里,還是在道路旁、牆腳下,你常可以看到尿流的痕跡。男人們倒還好說,大白天只要找個稍微背人一點的地方就能"解決問題",婦女可就苦了。
婦女們只能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後躲到灌木叢中"解決問題"。這增加了她們受暴力侵犯的機會,甚至遭蛇咬傷的機會,因為她們要到偏僻的地方去。
然而印度農村人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他們認為這是親近自然的表現,是他們千年以來不變的習慣。許多農民迷信地認為,家裡有廁所不吉利,所以家裡再有錢也不建廁所。
在印度西岸最大城市孟買,差不多一半的人口都生活在貧民窟中。這里生活條件極度惡劣,許多人擠在一起度日,就連上廁所都成了每日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事。
根據當地官方的統計數據,孟買的貧民窟中,所有人都是在公共廁所中方便,平均每81個人共同一個廁所。有些地方由於貧困人口激增,甚至有每273個人共用一個廁所的現象。條件最好的地方也不過58個人共同一個廁所。
為了倡導廁所文化,印度北部哈里亞納邦還發動了一場「無廁所,無妻子」的活動,敦促女性拒絕不能提供帶衛生間的房子的求婚者。
印度13億人口中的一半,即6.65億人,居室都沒有獨立的廁所。在印度,對於經濟日漸自立的女性而言,在她們的希望清單上,位居榜首的是竟擁有自己的洗手間。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