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的一箭是什麼水平

印度的一箭是什麼水平

發布時間:2022-07-12 18:11:00

A. 為什麼印度一箭可發幾十顆衛星,是不是說明印度火箭技術比中國強

嚴格來說,在印度發射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航天機構發射過如此多的衛星。印度在2016年6月成功發射了一箭20星,自此開啟了它驚艷世界的征程,中國用長征六號火箭也創造過一箭20星的紀錄,俄羅斯最高紀錄為一箭37星。

更多人認為,印度能把104顆衛星同時發射到太空,那麼它的火箭技術也應該十分先進。此次承擔發射的是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屬於四節火箭,有固態及液態燃料系統交互使用,第一節為固態推進火箭有138頓重的燃料,直徑為2.8米,其首級火箭推進器是世界最大的推進器之一,它還擁有6枚助推火箭,其中4支在地面就點燃,其他2支則在空中點燃,每支固態輔助推進火箭都有9頓重。

其實,對於航天發射來講,發射衛星的數量多少並代表核心問題。印度這次發射都是將衛星投放到同一個軌道上,航天業內的專業人士都懂得其難度不大。因此航天技術的高低不是只表現在某一個點上,它代表的是一整套復雜的科學體系。

B. 印度的「一箭十星」有多厲害討論一下哦。

據新華社新德里1月10日電 印度10日成功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為該國實現載人航天計劃邁出重要一步。當地電視台播放的畫面顯示,紅白相間的火箭從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升空,控制中心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一片歡呼。[ 轉自鐵血社區 http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聲明中說,這枚火箭長44米,上面攜帶一個550公斤的返回式太空艙、一顆印度自行研製的680公斤的遙感衛星、一顆印度尼西亞的地球觀測衛星和一顆阿根廷的小衛星。 這次發射返回式太空艙是為了測試印度所掌握的探測器回收技術,為將來的無人乃至載人航天任務做准備。按照預定計劃,太空艙將環繞地球飛行13天到30天,然後重返大氣層,最後落在孟加拉灣一帶。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是印度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預計印度明年也將使用類似的火箭發射該國首枚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 從上面這則新聞,我們可以知道幾點信息: 1、 印度的一箭多星發射技術日漸成熟; 2、 印度正在按中國的路子調整自己的航天發展方向,正在嘗試掌握衛星(太空艙)回收技術; 3、 印度人仍然沒有改掉浮誇的老毛病。[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前面兩點很值得我們警醒,不要以為印度人在睡覺,他們無時不刻不想著趕超中國,雖然挫折不斷,但是一直在努力。而第三點正是小河水手想要重點說說的。小河水手對印度此次發射返回式「太空艙」還沒有評價,因為對於返回式衛星(其實所謂「太空艙」名稱好聽罷了,就是顆小衛星罷了)而言,成功上天還不能說是成功了,一定要等到衛星再「下來」,落到指定地點並成功回收才能算圓滿。如果非要給發射部分定個比例,那麼發射只佔返回式衛星發射回收整個過程的1/3。從這個意義上說,印度人的歡呼太早了。從官方媒介的報道看,印度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把發射成功當成完全成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就在去年底,印度曾經連續兩次發射失敗,雖然後來炮製了一出「大地」攔截「大地」的情景喜劇,卻被大多數國家當作笑料。所以,印度異常迫切地需要一次重大的成功來重振士氣,改善名聲。那麼此次印度適當「誇張」的宣傳手法就可以理解了。 小河水手對印度能不能成功回收「太空艙」不做預測。只想談談衛星回收技術的幾個關鍵之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分析印度有沒有這個實力保證回收成功。 大家知道,衛星回收的初始狀態是衛星處於近地軌道平穩運行(遠地軌道的回收技術更為復雜)。那麼想要衛星回歸地面,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通過遙控,向衛星注入指令,讓衛星返回艙與衛星分離,返回艙在恰當的時候(再入切點)進行姿態調整,也就是常說的衛星調姿。這個動作有兩個難點,一是精確計算返回艙再入切點,當真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二是要掌握小動量火箭技術。太空近地軌道是近似真空,基本沒有空氣阻力,所以只要給衛星一個很小的推力,衛星姿態就能做出改變。看上去問題簡單了不少,其實不然,正因為沒有空氣阻力,所以只要作用力大一點點,衛星姿態就可能失控。其實,衛星在精確定軌時就會用到小動量火箭技術。但是衛星返回時的要求更苛刻一些,如果想讓衛星精確回收,那麼就必須使用小動量火箭多次點火,不斷調姿,同時在大氣層外和進入大氣層後都要能精確控制。小動量火箭技術已經完全成熟的國家只有三個,美、俄、中,歐空局的水平還不行,衛星定軌還可以,回收技術還不成熟(歐洲的阿里亞娜火箭世界一流,但不知是出於技術原因,還是市場需求原因,一直未大力發展衛星回收技術)。印度則是首次嘗試衛星回收,能否精確調姿還有待事實證明。 [小貼士:小動量火箭技術的軍事用途就是洲際導彈的變軌突防技術,主要技術難點一是火箭多次點火技術,二是精確姿態控制。我國發射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軌道艙就曾經多次變軌,並成功地擺脫美國監測達10分鍾以上。印度前次遠程導彈發射失敗,原因在於主發動機點火失敗,並不是真空狀態下小動量火箭多次點火失敗。] 在精確調姿以後,返回艙就進入再入(大氣層)軌道,一切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運行。在返回艙達到地面(海面)之前,主要的風險在於返回艙的隔熱性能如何。進入大氣層以後,返回艙仍然是以比較高的速度在運行,外表面與空氣摩擦會產生幾千度的高溫,同時返回艙也利用空氣的阻力自然減速。如果返回艙外表沒有一個隔熱保護層,那麼就會像流星一樣燒毀。即使隔熱層沒有完全失效,只要返回艙內溫度過高,就會燒會設備和資料,更不要說坐個宇航員了。美國哥倫比亞太空梭的慘痛教訓就是因為隔熱絕緣泡沫脫落。隔熱層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純粹的隔熱材料,自身不燒毀,美國太空梭用的就是這種;二是通過自身燒毀而達到吸熱的目的,我國的神舟飛船用的就是這種。從神五返回艙外表燒的糊糊的,到神六返回艙外表基本完好,可見我國的隔熱材料又有進步!印度由於是首次嘗試衛星回收,隔熱材料未曾經歷過實戰考驗,效果如何有待檢驗。 在自然減速以後,返回艙接近地面,就要考驗制動技術了。僅靠空氣阻力自然減速是不能把速度降到合適降落的程度的,那麼就需要採取額外的減速制動措施,一般也有兩種,一是減速傘,二是制動火箭(或者叫反沖火箭)。如果不是載人的返回艙,那麼要求可以放寬些,只用減速傘就可以了,畢竟機器設備比人要耐摔些。呵呵~~印度在發射「太空艙」之前,已經多次進行過模擬濺落回收實驗,用的就是減速傘。這個環節倒是小河水手對印度最放心的地方了。但是只用減速傘是有不足之處的,一是方向控制不好,傘容易受風力影響,二是濺落姿態難以控制,返回艙落地後由於慣性會產生翻滾。而採取制動火箭,就可以對濺落姿態進行精確控制。神五落地時,由於減速傘切割裝置失靈,風吹動傘把返回艙帶翻了,小楊同志在返回艙里不得不鍛煉了一下身體。而神六則是不折不扣的「坐著」著陸的,兩位宇航員遺憾地失去了一次練滾翻的機會。[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的「太空艙」在太空運行3-4周後,將整體返回(省了一道分離的手續,呵呵~~),經過調姿、減速、濺落等階段後,直到完整地回收了太空艙,艙內儀器設備完好,才能算是完全成功了!小河水手到時候會泡上一杯茶,等著印度洋傳來「大消息」。 http://cache..com/c?word=%D3%A1%B6%C8%2C%B7%B5%BB%D8%3B%B2%D5&url=http%3A//hi%2E%2Ecom/luojian1013/blog/item/feb7d6ea15e4a8d3d539c949%2Ehtml&p=9839c54ad1871dfc57eece2f51&user=

C. 一箭多星可降低科研成本,為何印度的一箭百星卻遭到吐槽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自從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創了我們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以後,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加入到國際空間站進行宇宙探索,而近些年有許多國家還把他們的目標伸向火星,其中就包括美國,英國和德國以及法國,包括今天中國。其中我們還開創了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這個技術降低了許多的科研成本以及發射成本。但這時候我們不能忽略另外一個國家,他們就是印度。他們也在使用這樣的技術,他們這樣的一箭多星技術被吐槽,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三、發射技術也是使用老舊的發射技術。

最後一點就是有關印度的一個發射技術的操作台等等,基本上是使用其他國家已經被淘汰的發射技術,也正是這樣,這才會被國際上的許多盟友嘲諷。

D. 一箭多星 目前的世界紀錄是多少

一箭多星 目前的世界紀錄是印度保持的一箭104星。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印度在2017年2月15日發射了一枚攜帶104枚衛星的火箭,刷新了目前的一箭多星世界紀錄。上一輪紀錄是俄羅斯在2014年完成一箭37顆衛星,再此前中國和印度曾在一箭20星上的紀錄持平。
不過實際上,印度這次的多星記錄,除了獲取一定的工程經驗積累以外,在技術水平本身上並沒有多大的突破。其火箭載體依舊是PLSV,而發射的衛星總重量不到1400公斤——其中主衛星730公斤,兩顆小衛星19公斤,還有101顆衛星都是5公斤左右一樣大的微納衛星。

E. 印度一箭104星是破世界航天紀錄了嗎

是的,它打破了俄羅斯在2014年一枚火箭將37顆衛星送入太空的記錄。

F. 印度航天技術有多牛

在科學界中,全球范圍內能夠實現載人飛船的技術可以說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然而越來越多的國家期待和要求加入這強大的工程之中,但是限於自己的科學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的缺乏性,所以想要加入一個航天大國的夢一直是大問題。而印度就是一直想加入該行列的人,印度的航天技術有多牛?



有個問題就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一直在壓縮預算,與全球的同行相比較,印度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對於未來的火星任務來說,預算僅只有7800萬美元,低於典型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和營銷成本,可想而知印度在這方面的資本復出可能是不足的,還是令人擔憂成功性,如果ISRO的預算預測成立,它的第一次人類太空飛行將消耗大約相當於NASA在單一太空天文台上花費的七分之一,即96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成本,我們是不敢想的,低到嚇人,我們也期待印度如何去實現

G. 印度一箭發射104顆衛星,究竟技術多難水平多高

沒有難度,一箭104星和一箭4星難度是一樣的,真正有難度的是把你每一顆衛星送上不同軌道,甚至一箭兩星兩軌道難度都超過104星

閱讀全文

與印度的一箭是什麼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玫瑰純露怎麼樣 瀏覽:208
中國還要嚴打掃黃多久 瀏覽:701
在中國多少人有政治背景 瀏覽:727
伊朗的石油多少錢一公斤 瀏覽:265
印度多地爆發沖突死亡多少人 瀏覽:963
英國六一兒童節在哪裡 瀏覽:179
英國泰薩斯河多少公里 瀏覽:386
義大利今天晚上穿什麼顏色 瀏覽:224
印度冬天溫度現在多少度 瀏覽:893
印度與中國現在什麼情況 瀏覽:244
美國為什麼窮追猛打伊朗 瀏覽:244
外國人如何買中國汽車票 瀏覽:398
越南騙婚報警怎麼處理 瀏覽:971
朝鮮越南人口多少 瀏覽:830
如果國民黨領導了中國會怎麼樣 瀏覽:763
義大利人為什麼這么愛喝咖啡 瀏覽:870
被罵的回國義大利女人叫什麼 瀏覽:725
緬甸與越南的民工工資哪個低 瀏覽:733
越南軸承多少錢一個 瀏覽:637
為什麼要限制伊朗核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