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新年是什麼時候
印度東部是春天過印度新年,印度西部是10月底過印度新年。
10月底的新年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
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 ),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B. 春運是什麼
春運是指在農歷新年前後一個月里,交通客運行業尤其是長途客運[包括:長途客車,鐵路,民航等]要承擔起人們回家過節.節時探親訪友.外出旅行和節後順利返回工作崗位的重任,而在一兩個月內出現的客運高峰。就鐵路方面而言,在南方節前客流主要是北上,乘客主要是到南方打工的民工,節後則是南下的多。春運要面對數量巨大的客流,對交通運輸業來說既是機會又是考驗。
C. 春運什麼意思
春運,即春節運輸,是中國在農歷春節前後發生的一種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壓力的現象。以春節為中心,共40天左右,每年農歷臘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
由國家發改委統一發布,交通運輸部、民航局按此進行專門運輸安排的全國性交通運輸高峰叫做春運。一般意義上的春運, 是指中國大陸的城際交通,不包括中國大陸與香港、澳門和台灣之間的交通以及國際交通 。
(3)印度的春運是什麼擴展閱讀:
口語中的「春運」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春節前後的運輸現象,二是「春運期間」的簡稱。春運規模之大,以致中國大陸交通難以承受。
為了解決春運問題,中國政府每年都要提前部署,但仍無法滿足春運要求。春運的節前運輸安排通常由每年農歷臘月十六開始,那時候民工開始放假,紛紛乘交通工具回鄉。
D. 去印度坐火車為什麼會比我國的春運還擠
在印度坐火車的擁擠程度相當於中國春運時期,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影響的:一方面是印度人非常多;一方面是火車比較經濟實惠;還有一方面是印度人出行也是有目的性的。
印度人有八成以上信奉印度教,他們會有很多比較正式的宗教性節日。在這些節日里,很多人都喜歡去自己心目中的聖地朝拜。這樣的大規模遷徙就成為火車站的巨大負擔。
雖然印度的火車也非常擁擠,但就如中國一樣,並不是每天都是春運。很多地方的火車其實還是非常舒適的,除了去一些比較發達的城市。
E. 看完這個我覺得春運沒什麼了,印度阿三創造世界超載
春運,是中國一種獨特的現象,指春節前後的大規模交通運輸。
中國地大物博,每年有幾千萬的流動人口前往各大城市,這些流動人口被稱為「外來務工者」
。另外還有一部分流動人口是在校大學生。由於中國人對於春節的傳統觀念就是回家過年,因
此大量的人口會在春節前返回自己家鄉,因此會出現短時間內大規模人口遷移的現象,這就是春運。
中國的交通運輸力位居世界第一,僅京廣鐵路每平方米的運輸壓力就是美國的20倍,日本的7倍。據數據顯示,2016年春運,北京地鐵單日最大客流量達到1022萬人,廣州地鐵單日最大客流量達到900萬人,中國那令人恐怖的交通運輸力足以讓世界為之震驚。
每年的春運,至少會運輸20億人以上,其中還包括國外人口流動。因此,中國的交通運輸業也
是全世界最發達的。
F. 中國有春運,外國有「春運」嗎
每年春節的時候購買一張火車票,對於出門打工的人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奢求的事情,其實春運這種事情只是在我國才有發生,在外國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外國根本也不會過春節。而且外國人選擇出行的方式,坐火車的極少,大多數路途比較遙遠的人群會選擇乘坐飛機,因為外國人講究的是生活質量。
其實我覺得應對春運這樣的事情,國家應該在各個交通樞紐方面做出一些調整,對於一些交通出行的方式全部在春運期間進行大幅度的打折。如果那樣的話,大家選擇出行的方式就會更多一些,大家之所以選擇乘坐火車,還是因為火車的價格便宜,所以單從增加火車次數來減少壓力,效果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