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的普通家庭嫁女兒,為什麼要承擔巨額嫁妝
主要是因為印度的傳統習俗,相當於中國娶媳婦需要彩禮一樣,只不過人家印度是反著來的。
所以就是因為這樣的思想,導致女孩嫁人需要承擔巨額嫁妝的習俗流傳到現在。
㈡ 印度為什麼出現大規模抗議呢
新德里冬天的寒冷沒能阻止印度農民抗議的激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郊區,越來越多的印度農民在此集中,抗議政府今年通過的三大農業改革法案。
這些農民大都來自印度的北方邦、哈里亞納邦、旁遮普邦等。這些地區都是印度主要的農業產區,也是印度農業人口的主要分布區。從2020年11月下旬開始,成千上萬的農民開著拖拉機、坐著馬車、甚至徒步,向首都新德里進軍。農民預期他們關心的問題不會得到快速解決,出發時就准備好持久抗爭:干糧、炊具、帳篷、被褥等,隨身攜帶。在抗議的間歇,這些農民會就地生火做飯,晚上就睡在拖拉機上,或者蜷縮在簡陋的帳篷中,條件相當簡陋。但為了今後更好的生活,這些困難也就無所謂了。
印度農民如此大規模的抗議,要做到中規中矩,不越雷池,幾乎是不可能的。為引起政府的注意,這些農民已經數次試圖進入首都新德里,頻繁與當地警察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據印度媒體報道,在參加抗議的印度農民中,因為道路交通事故、寒冷、沖突等方面的原因,已有數十位農民喪生。
但抗議的農民沒有因有人傷亡而退縮。「我們不會回去,除非政府撤銷改革法案。」參加抗議的印度農民說。
(在孟買舉行的農民抗議集會)
為減少此次抗議事件的影響,印度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和農民代表進行了至少10輪會談,但尚未取得結果。最新進展顯示,2021年1月,印度政府表示,可以暫緩農業改革法案實施18個月,但前提是農民代表必須和政府就法案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解決辦法。印度政府總理莫迪2020年9月份在農業改革法案通過時,曾表示,這是印度農業產業發展的「分水嶺」,對於國家向前發展是「歷史性和必要的」。但農民代表對此不認同。「這事關我們農民的利益,政府為啥就不徵求我們的意見,就推出這些改革法案?」
盡管印度農民抗議運動已經歷時兩個月,尚未沒有看到平息跡象。而印度的其他一些農業產區的農民也開始對北方農民的抗議進行聲援。2020年12月份,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卡納塔克邦的農民分別在孟買等城市進行集會,呼應首都新德里的農民抗議運動。
㈢ 千億富豪遭印度隔空喊話,讓他補交400億,他說了什麼
在中國,有一個傳奇人物,他會受到不同的人對他不同的評價,人們一邊恨他又一邊尊重他,一邊鄙視他又一邊愛他,這個傳奇人物就是前華人首富李嘉誠。不過在香港人的眼中,對他更多的看法是他讓香港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富豪們住在金鑾殿,而窮人們卻住在廉價房。
如今,已經91歲高齡的李嘉誠,已經沒有過多的精力去參與那些瑣碎之事。雖然李嘉誠的華人首富位置早已經被取代,但是在人們眼中李嘉誠這個名字似乎永遠會跟「華人首富」這四個字聯系在一起,它就像一個特有的標簽一樣,跟隨李嘉誠一生。
㈣ 當年蘇聯提供一百億幫助印度,印度後來是怎麼還的
二戰後的冷戰美蘇都想要拉攏印度,然而印度實行不加盟政策,兩頭都在吃香,美國對印度的援助摻雜了很多政治附加條件,而蘇聯則主要援助印度工業設備,這對印度的來說更實際,可以說現在印度的工業體系有一半以上都歸功於蘇聯。正是由於大規模的援助,從60年代後期開始,印度開始在國際舞台上倒向蘇聯。
當年我國跟俄羅斯簽定幾千億美元的石油天燃氣合同,當石油大降價時,國內外都嘲笑說我們吃大虧了。可是我國照樣付錢,不趁人之危。現在俄羅斯成為我國最鐵桿的盟友,共同對抗歐美。謀大局者,要眼光長遠,不拘泥於眼前的蠅頭小利。大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為了崛起,必須要合縱連橫。所以說,大國要有大國氣度。耍小聰明,最後只會吃大虧。
㈤ 中國給印度六千億,才平息一場戰爭,可恥
傳播虛假信息,是要被抓的。
㈥ 我是做外貿的,最近有個印度人,我和他做生意,請問要注意什麼呢
1、印度客戶性格特點
(1)善變:今天說是這樣,明天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簽了合同,他還有可能要求更改這更改那。
(2)時間觀念不強:印度客戶普遍做事比較拖延。
(3)喜歡磨、砍價:所有的交易都要經歷過一段千錘百煉的過程,我們在與印度客戶溝通時,需要沉住氣,耐住性子,不卑不亢,慢慢跟他打太極。
2、印度客戶接待注意事項
(1)我們在與印度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對宗教、印巴沖突、核武器、兩性關系等話題,千萬不要主動涉及,盡量避免。
(2)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或伊斯蘭教,每天會有五個特定的時辰朝拜。時間分別是早上,中午,下午,黃昏,睡覺前。所以找印度人談生意,一定要挑准時間。
3、印度客戶飲食習慣
(1)基本上客人都只吃素,如果來中國招待他們,最好去印度餐廳。
(2)他們特別愛吃生洋蔥和咖喱。各種蔬菜、水果是他們的主食,吃飯也不會用筷子。
(3)有些印度客戶也是吃肉的,如果我們擔心點錯菜,可以先問客戶吃不吃肉,如果對方說不吃,那就可以點全素宴;如果對方說可以,那麼就雞肉和魚肉,大部分的印度人食肉是比較傾向於雞胸脯和魚肉,所以點這兩個絕對不會錯。
(4)餐桌上千萬不要點牛肉,因為在印度人心中,印度牛是他們的神,是要贍養天年的。
與印度人做生意,風險還是蠻高的,期待多交流~
㈦ 印度這么窮,為什麼還要費這么多錢搞什麼航母,載人航天什麼的
在印度人的眼裡,我們國家比他們還要窮的。從民族心理上講,印度被奴役了那麼多年,總想讓別的國家和人民承認他們是大國、古國等,要想獲得別人的承認就要先找一個大國比比,我國剛建國的時候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打過,打贏了,和蘇聯打過,沒輸,所以別的國家說我們是大國,印度就和我們打,結果很慘,現在就想用航母,航天來讓別人尊重他們,但是本國的技術水平實在太差,只好買別人退役的來用,說到底還是心理因素。
㈧ 國際商法的特點
國際經濟法的概念、范圍、方法等等有待於繼續討論。我今天想簡單講這樣幾個問題,在經濟全球化下我們的國際商法,有四點我覺得有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世界經濟全球化要求國際商法更加走向趨同化。這點我覺得是時代的要求。那麼,什麼叫經濟全球化?簡單的理解,它不是一體化,而是市場化,就是要把世界經濟市場統一化。經濟全球化的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市場統一化的地理范圍越來越大。我記得當年學馬克思主義的時候,有過這樣一句話,資本主義的發展把封建主義、農村都捲入到了資本主義市場之中。那麼他們(資本主義)把它捲入是靠帝國主義戰爭,用血、火和劍來實現市場統一,把偏僻的農村也逼入資本主義的世界是市場之中。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瓜分市場,把市場統一到他們的意志之下。現在,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這場全球化,市場化,由於人類進步了,採取的方式就不同了。全球化的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市場的統一化是靠市場背後的規則來實現,而不是靠武力來實現。規則的統一化包括兩方面,一個就是通過公約、條約、國際慣例的統一來實現,WTO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我覺得國際商法的統一要強調商法的一些基本原則的統一,甚至是商法的具體法規在國際上的統一,而且我們搞國際商法要為這一點作出我們的貢獻。本來今天焦津洪和高西慶也要來,雖然沒來,但是他們兩個有一個觀點,他們認為美國公司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能不能以美國公司法作為基礎,制定一個世界統一性質的公司法,有些文章也提出,美國公司法就是世界公司法。但我們還不能這樣說。我記得我83年在美國的時候,當時經貿部條法司讓我去參加聯合國的一個會議,就是關於《世界跨國公司行為准則》的討論。那是世界性管轄跨國公司的一個行為准則。後來失敗了,因為沒有基礎。美國公司法相對來說是比較先進的。先進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它的公司法比較適合美國的經濟發展。美國經濟現在做的最大最強,佔世界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我們大概到百分之五左右,我們的實力還比較低一點。這就說明它(美國)最貼近市場,最貼近經濟發展的法律——公司法和證券法——是適應經濟發展的,起了促進的作用。第二,美國有五十個公司法,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公司法,這些公司法相互比較,相互競爭,平均每一年到兩年就要修改一次。美國公司法是平等競爭的產物,這就體現它的先進性。第三,美國ABA(American Bar Association)就是全美律師協會,有非常強的法規起草力量。它有一個公司法起草委員會,每兩年就要出台一個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我把它翻譯成美國標准公司法。該法起草的參加者就是學者、律師、法官三個部分。我參加過他們的一次會議,因為我80年翻譯了美國標准公司法,到99年才被他們發現,專門請我去做了一個演講。他們制定的法律就反映了美國整個經濟發展的水平,然後再經過修改。各州的立法者再根據(標准公司法),看看有沒有適合於本州的內容,然後對本州公司法加以修改。所以美國公司法確實是比較先進的。我們這次的公司法修改,規模是比較大的,在很多方面都參照了外國的先進經驗,包括美國的。王保樹教授組織了一些人,搞了一個Model Corporation Law in China(中國標准公司法),我們能不能也搞一個班子,為世界做一點貢獻,從公司法開始,我們的一些具體的商法內容能不能在參考有些國家的基礎上,給各國加以參考。因為我國經濟全球化的繼續深入和發展,它必定要求各國的商法的原則和規定更為相似。這樣可以節約交易成本,增加利潤。這就像長江之水,誰也阻擋不住。法順之者昌,法律也要跟著它走,不能採取法律措施阻擋它的潮流。
第二,經濟全球化使國際商法的內容和實施與各國的政治和外交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我親身經歷的例子:我最近在一個國家擔任仲裁員,仲裁的是我們國內的一個上市公司與別人簽訂了一個高精尖零配件合同,由於沒有經驗,合同一訂就是十年,價格每年漲百分之十五。大家知道,電腦的價格第二年就能降百分之五十。合同訂完還未履行,價格已經下跌了一半以上。根本無法履行。對方在國外提出仲裁,仲裁的時候原來結果是賠1400萬人民幣,我不同意,我認為800萬就夠了。最後我沒有在仲裁裁決上簽字。仲裁機構說:「你不簽字,對不起,就會有一個新的仲裁裁決出來。」最後我同意簽字的時候,兩個星期的期限(簽字期)還沒有到,大概還有五六天的時候,就來了一個新的裁決。他們自己說原裁決(1400萬)是公正的,經過充分討論的。但在沒有任何新證據,仲裁員未進行任何新的討論的情況下又做了一個新裁決,完全推翻了原裁決,最後賠了1億4千萬,一下子漲了九倍。因為兩個仲裁員是對方國家的,我是中國人,兩票對一票。後來我提出了不同意見,後來該仲裁委員會的秘書處都反對,認為不能寫上裁決書。後來經過斗爭,首席仲裁員同意把我的不同意見適當寫上去。我認為這一點就證明商事合同帶有政治化傾向。瑞士的仲裁機構都是這樣判決,瑞士仲裁機構一個非常獨立的機構,他也會作出這樣的裁決。另一個例子,大家知道,我們是一個外貿大國,但不是外貿強國,我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是世界之最。,遇到的問題很多,尤其是我們的能源問題。前兩天油價長了很高,一升漲了四毛錢。三分之一以上,甚至有的三分之二是要靠外來進口,而且沒有固定的客戶,這是我們的問題。2004年的時候我國政府和伊朗政府訂立了一個友好合作條約,我們要進口他們的天然氣。伊朗的天然氣儲量是世界第五位,石油儲量是世界第六位。我國的中石化和深圳的正隆公司分別與他們訂立了購買石油和天然氣的合同。二十五年的長合同,一千億美元的合同對價,原定08年開始執行。後來我們出於外交的考慮,在聯合國討論伊朗核問題時投票贊成了美國的意見,要將伊朗核試驗交給聯合國處理。伊朗方面一下子就改變了立場,兩個合同就不履行了,從現在開始要到二零三幾年才能完成。如果完全運用傳統商法的違約觀點,就無法解決這一問題。還有大量的類似案例,譬如向以色列購買飛機等,很多都是以商事合同的形式出現的,但是他的政治利益非常強。商事的政治化要求我們的國際商法教學和內容要考慮到政治外交的作用。
第三,我跟陳治東教授有相同的觀點,就是國際商法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方向,它的教學和操作與國際經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內商法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市場是統一的,管轄市場法律的教學只有把它們統一起來,才能使它變成學生的能力。如果孤立起來,它只是一種知識。如果我們的教授只懂國際商法,不能與其它部門法聯系起來,那他只能講授知識,而不能為我們的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之間架起橋梁。所以經濟全球化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後,國際商法的研究和教學內容的重點應當逐步走向以我為主,向國際化靠攏這樣一個方向。因為以我為主,向國際化靠攏的必要條件已經逐步成熟。尤其是我們的教學內容應當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法律支持,為外經貿的持續發展提供法律支持,國際商法的內容裡面,歐盟、美國、日本、東盟、韓國、俄羅斯等我們最主要的貿易夥伴,這些國家的法律我們要研究,另外一些新興國家,如巴西、印度、墨西哥的法律也要研究。還有我們主要的能源供應國,包括伊朗、伊拉克、安哥拉這些國家的法律也要研究,使得我們的商法研究真正和我們的經濟發展,和我們對外貿易、對外投資的發展密切的結合起來。這樣的商法才是有生命力的。
http://www.chinalawjob.com/blog/blogs/langyukaixuangmailcom/archive/2007/01/21/999.aspx
㈨ 為什麼說中國對印度投資三千億是錯誤選擇
說錯誤的你腦子沒進水吧,印度正在發展期 人多 如果現在搶占市場未來收益大大的,因為印度建設,鐵路,等設施落後人口又多這個可是機會 ,也也幫助緩解中國產能過生的鋼鐵,水泥行業,一定要學經濟學當初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的地皮開廠做房地產的看看他們可是富的漏油啊
㈩ 印度那麼窮,為什麼還有錢進口大量先進設備
印度一直自稱是亞洲大國,事事總與中國對比,還老是找中國的不痛快。在我們看來簡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民生活的基礎設施都不不到保障,印度到現在還有近1/5的人(大約2.2億)仍用不上電。連民生都保障不了,他們買武器的錢是哪來的呢?
印度還有一個小算盤,就是拖欠付款,待賣武器的國家金融崩潰,然後就可以極少的代價完成付款。當年,印度欠蘇聯100多億美元的軍售款,最後蘇聯崩潰,盧布貶值,盧布對美元一度跌至3000:1,印度機制的用價值100萬左右的美元兌換盧布還給了俄羅斯,了了這筆巨額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