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的中性制度怎麼流行的

印度的中性制度怎麼流行的

發布時間:2022-06-27 08:09:42

『壹』 古印度文明中的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

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座城市一直出現於公元前23至前18世紀,屬於印度河文明是古代印度文明最早的誕生地。而說起古印度文明,我們聽說得最多的就是種姓制度,它是印度的社會等級制度,其四個種姓由高到低依次是婆羅門,他們是掌握神權的,然後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政治權利,吠舍,從事農牧業和商業,首陀羅,從事最低賤的工作。那麼這種種姓制度是怎麼發展而來的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傢具體的說一說。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屈服於這種種姓制度,在古印度的歷史上,有很多的人奮起反抗過,但直到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才頒布說種姓制度廢除。

『貳』 印度種姓制度怎麼來的

「巨神普魯沙將要降臨大地時,天上的諸神將他分割。於是,巨神的口變成了婆羅門,巨神的雙手和雙臂變成了剎帝利,巨神的雙腿變成了吠舍,而巨神的雙腳卻變成了首陀羅。無論到什麼時候,巨神之口永遠高高在上,巨神之腳夫則永遠在下。」
這就是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思想基礎。令人吃驚的是,這一不平等的制度,居然在其歷史上生存了近千年。甚至直到今天,種姓制度仍在深刻地影響著印度社會。
「種姓」一詞在梵語中稱為「瓦爾那」或「迦提」。「瓦爾那」意為「色」、「種」等,而「迦提」有「族籍」、「出生」等意。
原來,印度河谷一帶也是人類文明的四大發祥地之一。從20世紀初的教古發現看。大約在公元前三千年到二千年之間,原始居民羅毗荼人就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著名古城哈拉巴和摩享佐的發掘就證明了這一點。
約在公元前2000年中葉,從小亞細亞一帶經由印度西北山口,許多白種人侵入南亞次大陸。這些白種人自稱「雅利安」族,而把征服的土著居民稱為「達薩」,意即「奴隸」。

『叄』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麼回事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
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同時,各種姓派生出許多副種姓(或稱亞種姓、次種姓),進而衍生出更多分支。
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種姓世襲,不易更改。社會地位高低、經濟狀況好壞,大多與種姓有關。盡管印度獨立以來,已廢除種姓制度,但幾千年來種姓制度造成的種姓歧視在印度不少地區、尤其是農村仍相當嚴重。[3]
滿意請採納。

『肆』 種姓制度在印度是如何產生的全部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許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個種姓制度。它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此外,還有一個位列種姓之外的龐大群體叫“達利特”,也就是所謂的賤民。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印度種姓制度雖然有嚴格的血統壁壘,但也並非不可逾越。比如高種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為妻,這被稱為順婚,低種姓女方家庭可以藉此提高社會地位。但是,高種姓女子則絕對不可以嫁給低種姓男子,這被稱為逆婚。比如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祖先是印度北部的婆羅門,歷來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可是尼赫魯的獨生女英迪拉卻與異教拜火教家庭出身的費羅茲結婚。如此一來,英迪拉和費羅茲所生的子女將世世代代成為賤民,會被印度人視為“不可接觸者”。好在關鍵時刻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出面,將自己的甘地姓氏贈給了他們。因此,印度最大的政治家族——甘地家族,其實是尼赫魯的後裔,而並非甘地的後裔。

自從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就在法律上被正式廢除。然而留在人們傳統觀念中的“頑疾”卻至今仍難以徹底改變。

『伍』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來的

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就已經形成並確立的一種復雜的等級制度,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對所有的印度等級制度都稱作為種姓制度,玄奘翻譯為族姓制度,而在西方,將這種制度稱之為喀斯特製度。

瓦爾納制度形成以後,各個階層就由家庭出身定了下來,每個階層世代都從事規定的職業,而各個瓦爾納之間也禁止通婚,對於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講並沒有社會上升的途徑。制度的形成的原因,正是在於新興的貴族希望確立一定的機制來保證自己的利益以及剝削地位。同時也是早期部落向國家過渡的表現。

『陸』 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什麼影響那麼大是怎麼回事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印度的電影,有錢的人過得太奢靡,沒有錢的人過得太卑微,這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據姓氏劃分人種,因為種姓制度在印度爆發的慘案數不勝數,盡管印度早就在1947年廢除了這種制度,但是這種制度已經深入印度人心中,這種觀念已經對他們根深蒂固。

三、印度種姓制度違背人權思想

印度的種姓制度已經持續了數千年才廢止,但也只是表面上廢止,沒有從印度人心中廢除,這已經成為了他們一種默認的社會關系,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軍事,民生文化等都有種姓制度的影子,已經融入了他們整個的文化體系,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柒』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麼回事

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1]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又稱賤籍制度(印地語: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英語:Caste system in India,或作印度卡斯特體系)。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一個底層不能互相支援扶持的社會是冷酷的。絕大多數刑事案件,基本上都是底層人之間的自相殘殺,很少有底層人去偷去搶去故意傷害頂層階級的。因為那些頂層高種姓人活動的區域,底層低種姓人根本就不會去。高種姓人打民事官司,對方一般也是高種姓人。也就是說,能跟底層人民發生矛盾,說明他們階層區別不大。在吠舍眼裡首陀羅是底層人,在那些真正的頂層階級高種姓人眼裡,吠舍也是底層人,除非換邦。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在印度早已廢除種姓制度的情況下,種姓制度思想的殘留依然影響著印度人比如不敢對高種姓開槍。首陀羅被吠舍歧視,低種姓=低道德會成為普遍觀念。

『捌』 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什麼流傳到了現在

約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一些小國。後來,來自中亞自稱雅利安人的部落侵入古代印度。征服當地居民並把他們變為奴隸,雅利安人進入古代印度後,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

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玖』 在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到底怎麼來的

印度的種姓制度由來說法很多,如雅利安人為了自身統治而創造的等,都對印度種姓制度有一定的分析,但是我個人並不認可這些說法。我認為種姓制度是因為生產力低下,為了平衡各方利益,促進社會穩定的必然產物,因為所謂的「種姓制度」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存在過,只是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體現而已。

種姓制度,有好的一面,就一定有不好的一面,他可以讓懶漢變得更懶,但是不能讓勤快者脫離階層,這就使得種姓制度難以促進經濟發展,而社會發展不僅需要科技創新,還需要掌握知識的工人,這就使得種姓制度成為現代工業化最大的絆腳石,所以從整個社會快速進步的角度來講,印度種姓制度確實是絆腳石,但是要從社會穩定性來講,種姓制度也有積極的一面,所以看問題不能偏激,要從多個方面了解一種制度的產生和發展,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他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拾』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回事

種姓制度是印度比較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它將印度社會的人分為四個等級和一個等級之外的人群。

婆羅門,第一等級,主要是僧侶貴族,壟斷宗教特權。

剎帝利,第二等級,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古代時壟斷政治特權;

吠舍,第三等級,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主要經商和務農以及打獵。種姓制度發展到後期,大量窮困破產的吠舍淪為首陀羅。

首陀羅,第四等級,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一開始是作為前三個等級的戰俘、奴僕存在的。

賤民,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都屬於雅利安人,原本游牧在東南歐和中亞,自公元前1500年左右入侵印度,是征服者。這三個等級屬於一個集團,內部可以相互通婚。從印度的歷史來看,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屬於合力壓迫首陀羅和賤民的。婆羅門、剎帝利屬於貴族,吠舍則屬於自由民和「正式國民」。而首陀羅最初屬於奴隸和仆從部落,後來基本囊括農民漁民和低賤勞動者,賤民則連首陀羅也不如。所以說,印度的種姓制度嚴格來說是前三等壓制後面的首陀羅和賤民。

盡管自印度獨立以後,廢除了種姓制度,印度憲法明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但是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著巨大的影響。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就算在天災時,賤民亦飽受歧視,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爾邦的阿拉里亞發生水災,然而由於阿拉里亞為賤民的集中地,災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協助,令大量災民死於水災當中。

閱讀全文

與印度的中性制度怎麼流行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平精英國際服榮譽積分怎麼弄 瀏覽:318
去越南芽庄簽證多少錢 瀏覽:292
中國哪裡適合看夜空 瀏覽:772
在北京怎麼去越南 瀏覽:130
英國房子是怎麼收費的 瀏覽:108
用番茄醬怎麼做義大利面 瀏覽:869
英國先令相當於多少便士 瀏覽:8
英國搖滾組合叫什麼 瀏覽:194
中國現有多少上將 瀏覽:618
伊朗為什麼逮捕特朗普 瀏覽:975
義大利的滿天星是什麼 瀏覽:37
伊朗午餐吃什麼好 瀏覽:57
越南芽庄是什麼系 瀏覽:985
英國女王死的時候是多少 瀏覽:687
印度神車有哪些品牌 瀏覽:182
在印尼秋衣秋褲多少錢 瀏覽:113
中國心理學會有哪些文件 瀏覽:100
印尼營多方便麵什麼味道好吃 瀏覽:303
中國移動怎麼查詢通話記錄 瀏覽:733
印度作戰方式有哪些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