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公司怎麼發展的

印度公司怎麼發展的

發布時間:2022-06-23 09:29:33

『壹』 印度的IT業發展如何

在2月13日結束的印度NASSCOM年會上,「中國服務」的品牌成為了「重塑全球經濟格局」中的亮點。有國內軟體服務外包企業感言,對於印度,我們已不再需仰視,而是可以平等對話。

國際環境變化帶來機遇

在印度孟買舉行的這一屆印度國家軟體和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年會吸引了全球的800多家企業。中國方面派出了由IT服務外包行業領軍企業、政府官員等百餘人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參加了會議,並在主題為「中國服務」的論壇上與來自全球的專家分享了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戰略思想。

德意志銀行首席歐洲經濟學家Thomas Meyer先生在論壇上指出,中國服務外包業在人才數量,市場規模及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近年來,IT服務行業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也證明了中國的巨大潛力,中國將毫無疑問成為新一輪全球經濟格局整合的受益者。

「美國金融危機沖擊了世界軟體外包業,也讓中國軟體業從浮躁回歸商業本質。人力成本和市場優勢仍在中國,經過危機的磨練,行業內龍頭企業將獲得與國際巨頭叫板的實力,我國在國際軟體外包中的地位將得到鞏固和發展,世界軟體外包業的格局也將出現新的變化。」參與論壇的中國民營軟體外包企業博彥科技集團總裁兼CEO王斌如是說。

印度不再遙遠

據記者了解,由於印度IT產業40%的年盈利來自於全球金融服務商,其外包產品的 61%是售往美國,30%的市場在歐洲國家,印度軟體業幾乎把籌碼都押到了華爾街,今年全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將下降5%至6%,印度最大的3家軟體外包巨頭,TATA、Infosys和Wipro的利潤都出現了明顯下滑並面臨裁員困境。日前曝出的印度軟體外包巨頭薩蒂揚軟體技術有限公司(Satyam)巨額財務造假丑聞更讓印度軟體業雪上加霜。

『貳』 印度的IT業為什麼這么發達

印度的IT業所謂發達,無非是是指他的外包產業,這種產業就是給人當藍領,不過他們主要的客戶是歐美,所以接觸的東西,比國內做日本要多些,而且這邊做.net相當多,而且因為日積月累,印度軟體經驗已經打到很不錯的層次了,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借用軟體服務積累的成本大量開展其他義務了,而且在印度到處可見招聘10年,20年開發經驗的,人員,而且從業人員待遇好,我認識個印度人在oracle,工資換成人民幣一個月5000,每天早上11點出門上班,下午3點多就回來了,業務很忙的時候也就是到5,6點。而且印度公司是24小時運營的。不過做外包的公司還是比較辛苦。最關鍵的是印度人對技術人員不排擠,在印度軟體工程師,搞技術的地位很高。這點是印度軟體行業能夠做長的關鍵之一。
印度也很幸運,這次經濟危機沒怎麼影響印度的業務。
不過印度也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創新問題,現在印度只給別人打工,自己的產品很少,這已經成為印度軟體業一個巨大的瓶頸了。
而且由於國情關系,在印度開公司簡單,做大很難,很難,各種隱性成本,和國家政策導致的原因。很多公司還停留在小規模,其他工業也是這樣,所以軟體普及很難,國內市場很低迷,政府又沒錢,所以現在依賴外國的業務比較大。整個國家的產業鏈不健全,所以就阻礙了,軟體業的發展。這點就不如中國了,比如中國某個城市公安局監控系統就要花幾千萬。印度公立銀行的條件還不如國內10年前的。
不過論規模,國內的企業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印度第3大軟體公司wipro現在已經有126490員工截止到2011年6月,最大的TCS已經達到200000人啦!!!就營業額來說wipro在2011第一季度是1.4bn,14億美元一個季度。
wipro已經有很多其他業務了,比如基建、照明,TCS所屬的Tata集團跟不用說,印度到處都是tata產品,從汽車到礦泉水。
這些東西都是外包產業所帶來的收入,真正自主研發,類似騰訊,網路、淘寶這樣的企業還是很少。這些行業在印度還是被谷歌,雅虎,ebay所壟斷。

『叄』 印度半導體行業發展怎麼樣

印度半導體行業發展不容小看。


印度擁有著勞動力成本較低等優勢,為其發展半導體產業也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近兩年來,印度政府在半導體領域上開放的優惠政策也吸引很多國際廠商前去投資,從而進一步帶動印度本土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因而,在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這條路上,誰都不能放鬆警惕。

『肆』 英國東印度公司非常出名,它是如何崛起的

英國作為當時最強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在全世界都遍布著他的殖民地,所以英國想將生意做到海外,當時的印度是個被殖民的國家,沒有自己的主權,自己的領土和海域都在他國的掌控之中,當時好多的國家都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包括法國東印度公司,蘇格蘭東印度公司等等,但是最強大的還是屬於英國東印度公司。

本來正當的生意就非常的賺錢,但是英國並不滿足於此,後來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土地開始大量種植罌粟,開始壟斷鴉片、食鹽和煙草貿易。因為鴉片的利潤是非常大的,包括食鹽又是生活必需品,所以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瘋狂地向其他國家輸送鴉片,其中就包括中國,從某種方面上說中國也幫助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崛起。

『伍』 東印度公司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有什麼呢

東印度公司與今天的跨國公司不同。東印度公司是軍事政治經濟合作集團的殖民地組織,它從自己的政府那裡獲得獨家貿易權,擁有軍隊,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機構,對殖民地進行殘酷的政治統治和經濟掠奪,以販賣奴隸和毒品。它們產生和存在於16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在各國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三個主要資金來源:國內融資、貿易利潤和掠奪。

英國東印度公司從貿易和掠奪開始,以貿易和掠奪達到頂峰。這本身就是一種商業屬性。20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工業資本迅速擴張,代表商業資本的英屬東印度公司崩潰,大英帝國時代在歷史上逐漸淡出。

『陸』 東印度公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1661年,葡萄牙國王將印度的孟買作為公主的陪嫁贈予女婿英王查理二世。查理二世便把孟買轉讓給東印度公司。公司遂將蘇拉特的商館遷至孟買。1698年,公司得到印度的特許,在胡格利河口建立加爾各答城,公司董事會就設在加爾各答,英王命名為威廉堡。這樣,東印度公司便在印度形成了馬德拉斯、孟買和加爾各答三個管轄區,這三個轄區成了公司進一步侵略印度的根據地。到18世紀中期,公司在印度就建立了150多處商站和15家大代理站。

1708年,經英國政府的特許,東印度公司獲得宣戰和媾和的特權,集商人和政府於一身。

1751年東印度公司與其在印度的主要競爭對手法國交戰。公司職員羅伯特•克萊武率兵攻打法國殖民軍盤踞在印度德干高原上的海德拉巴和東南沿海的卡爾那蒂克兩個軍區,將法軍擊敗。1757年6月,公司發動普拉西戰役,佔領了富庶的孟加拉。1763年,英法簽訂《巴黎和約》,法國放棄了它在印度的全部殖民地。

『柒』 印度特別貧窮,但為什麼IT業這么發達

全球樂趣之王今天看到了這樣的消息:海航正急於出售IT外包服務提供商Wen Sihai,而印度已免費獲得了中國最大的IT外包公司。Pactera是中國最大的IT外包公司,業務覆蓋國內主要銀行,核心保險代理機構,BAT,兩家主要運營商以及該行業的其他主要公司,他們掌握了這些公司的主要業務信息系統和源代碼。關鍵信息,例如數據收集。

首先,印度的IT太嚴重了。總理尼赫魯(Nehru)積極發展重工業,根據教育政策制定了一項名為「科學與技術優先」的國家政策,並從物理,化學和數學領域的各個國家招募人才。

『捌』 印度石油的公司發展歷程

印度石油公司的前身是印度政府於1958年成立的印度煉油有限公司 。1959年,印度政府成立印度石油公司,主要目標是為印度國營企業提供石油產品並銷售國營煉油企業的產品。1961年以後,標准-真空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為將印度石油有限公司擠出市場而挑起了價格戰,但印度石油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打敗了外國石油公司並脫穎而出,成為印度主要的石油有限公司合並成立印度石油公司。隨著印度的迅速工業化,石油進口越來越多,國家外匯也有相當一部分被石油進口所吸收。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宣布禁止私營公司進口石油以及石油產品,從而非正式地給予印度石油公司以石油進口壟斷權。到6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修改了政策,又開始允許外國石油公司擴大生產能力,印度石油公司也與各大石油公司達成換貨協議,以便促進精煉石油產品的銷售。
進入70年代以後,在前蘇聯政府和其它外國公司的幫助下,印度石油與天然氣委員會在印度沿海發現了幾處重要油氣田,從而使其國內石油供應有所增加。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以後,印度石油公司在印度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迅速上升。公司這時也開始從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等國進口石油。與此同時,印度決定將該國其餘油廠國有化,於1976年接管了位於Bombay的緬甸殼牌煉油公司和位於Vizagapatnam的卡爾蒂克斯煉油廠(將其並入印度斯坦石油公司。該公司原為印度政府與埃索石油公司合資企業。)1981年,印度石油公司又從阿薩姆石油公司接管了部分煉油與銷售業務。80年代末期,印度的石油消費繼續以每年8%的速度遞增。
90年代的石油市場,更加變幻莫測,其油價與世界的政治形式緊密相連。但公司始終「咬定青山不放鬆」,為印度的石油工業作出巨大貢獻。同時,公司大力開展多元化經營,大力向國際貿易發展。
德干高原位於印度半島上,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600~800m,高原東西兩側為高度不大的東高止山和兩高止山,兩山之間的高原面久經侵蝕,支離破碎,多殘丘、地壘和地溝。高原地質年代古老,是寒武紀古陸塊,在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時,被抬升為一些斷塊台地、谷地和丘陵經過長期的風化剝蝕作用,地勢比較平坦,利於農耕,在高原地區,因古代有大規模的玄武岩噴發,經過風化形肥沃的黑土,適宜種植棉,又稱為黑棉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產區。在中南部地區,降水較少,是印度旱作——花生、玉米的產地,高原的東北部是印度的主要礦產區,礦產資源有鐵礦、錳礦、煤、雲母等礦。鐵礦石大量出口日本等國家。
印度半島的主體。為波狀起伏的廣大高原,平均海拔450—900米。西高東低,發源於高原上的各大河流,東流入孟加拉灣,把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東西走向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高原西部被覆大面積的厚層玄武岩層,風化層保水性能良好,宜於植棉、粟等作物。
南亞印度半島的內陸部分。位於印度南部。屬前寒武紀的古老台地。海拔 600 米左右,地勢西高東低,北寬南窄,呈倒三角形從亞洲大陸南伸入印度洋。高原東緣是東高止山脈,西緣是西高止山脈,兩山之間的高原面久經侵蝕,支離破碎,多殘丘、地壘和地溝。西北部約占高原面1/3的廣大地區為熔岩所覆蓋。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其中雲母儲存量居世界首位。

『玖』 荷蘭西印度公司的發展歷史

大西洋區域的航線和貿易托爾德西拉斯條約後分別分配給了兩個天主教國家,即西班牙和葡萄牙。但在16世紀末期兩國的壟斷受到了挑戰。 英國和荷蘭越來越多打破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亞洲的壟斷。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港口開始封鎖聯省共和國船隻後,荷蘭開始表現出對奪取大西洋貿易權的濃厚興趣。
當1602年的東印度公司成立後,似乎有商人對阿姆斯特丹附近的壟斷封鎖表示不滿。他們要求由負責地圖,地球儀和導航儀器的弗拉芒大臣Piet Plancius開始對探索東北或西北進入亞洲的航線進行籌備工作,以規避壟斷。並於1609年在新英格蘭尋找西北航道,以求獲得通向亞洲的新航道。但是他們的對手在1615年找到西南航線火地島來規避東印度公司的壟斷。
在北大西洋(北美),Adriaen Block 在1611年和1613年之間,三次到達哈得遜河。因此和皮貨商Hans Hunthum 發生矛盾,隨後的1614年裡,Adriaen獲得了4年專利權。在此4年後,Adriaen的專利權並沒有獲得延期以及當時歐洲對毛皮的高需求,導致了該航線一直處於混亂中,直至1621年,西印度公司正式在此建立據點。
在非洲方面,荷蘭人在巴爾塔薩的毛赫龍建立了第一個與非洲的貿易據點,由此提供了對非洲貿易機會。並於公元1600年左右,開始介入Loanga王國對銅礦石的貿易。1612年位於黃金海岸的荷蘭堡落成。
在盛產鹽,糖,煙草的加勒比海,西班牙要求荷蘭承諾退出亞洲和非洲以換取和平條約,並且反對西印度公司的成立,荷蘭接受了此項條約。在隨後的12年和平時期,荷蘭商人 Johan van Oldenbarnevelt 開始對新大陸進行貿易與交流,但是其結果是西班牙以外的所有外國輪船都陷入了危險的處境。直到1616法拉盛的市長提出了在該地建立據點的建議。
兩年之後的1618年,莫里斯將軍開始再次尋求獨立和恢復與西班牙的戰爭。1619年,他的對手溫和派的Johan van Oldenbarnevelt被斬首。兩年停火期滿後,在1621年西印度公司正式成立。
西印度公司參照東印度公司的模式,由五個分部(五個大商會,分別隸屬於北方七省中的四個省)組成,分別是阿姆斯特丹(荷蘭省)、西蘭、鹿特丹(荷蘭省)、格羅林根及和弗利茲蘭。他們的專利權為24年。由十九紳士掌握實權,在1623年的股權競爭中政府和東印度公司以100萬盾的投資成為最大股東。西印度公司和東印度公司的區別在於,在戰前的西印度公司並沒有權利自由組織傭兵,在組織軍力之前,需要向聯省議會提出申請。在1621年12月,與西班牙的停戰期滿,荷蘭鷹派強力發動對西戰爭並授權西印度公司自由組織傭兵。在西印度公司方面私掠船本就是公司的主要營業項目,在戰時武裝士兵更具有抵禦西班牙船隻的重要意義。在1624年後,幾乎每艘船隻上都載有40-50名武裝士兵,每當發現可疑船隻時便對其進行扣留。同年西印度公司一隻艦隊企圖在聖薩爾瓦多取勝,但是遭到慘敗。至於1628年piet hein 截獲寶船之事,完全是現代人的杜撰。
在1629年,荷蘭政府授權西印度公司對新荷蘭殖民地進行全面管理。在De sluwe Blommaert試圖在新瑞典獨立失敗後,西印度公司的注意力開始轉向荷屬巴西。1630年,西印度公司成功征服了巴西的部分領土,但是由於戰爭消耗了西印度公司過多資源,從而導致了其在1636年的實質破產。
1645年,在面臨合同到期與巴西戰爭危機的西印度公司試圖與東印度公司合並,但遭到否決。阿姆斯特丹商會也對西印度公司失去了興趣,並不準備對這個泥潭投資。阿姆斯特丹商會對西印度公司態度冷淡的原因主要是聯省政府遲疑不定(由於與葡萄牙的友好關系)與殖民地的巨額虧損。最終,在1647年,東印度公司對西印度公司注資150萬荷蘭盾,以幫助其脫離困境。次年,巴伐利亞合約簽署,劫掠西班牙船的海盜業務被迫中止。而荷蘭和西蘭的商人也都轉向漢堡、丹麥和英國的商人合作,導致該公司在競爭中一直處於下風。在1649年-1668年間,西印度公司主要進行黃金和奴隸的貿易。到了1674年,長期虧損的第一西印度公司正式解散。

『拾』 印度發展軟體產業有什麼有利條件

印度如何發展軟體產業

吳曉宇

近10多年來,印度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特別是計算機軟體業。據統計,2000年度印度軟體出口62億美元;2001年度出口達85億美元。據預測,到2008年,印度軟體業將出口5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列第二。到目前為止,印度全國已建成17個計算機軟體園區,注冊公司超過7500家。印度在滿足全球軟體需求方面具有很強的能力,現在它又逐漸成為那些尋找更低成本生產基地的主要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的一個中心。

印度軟體業能取得如此成就,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從實際出發,選准適合本國軟體產業的發展模式。

雖然國內電信設施落後、資金匾乏、軟體市場小,但印度的人力資本使它在同亞洲地區其他一些新興技術力量進行激烈競爭時占據優勢。單就信息產業部門來說,印度已經擁有接近60萬的軟體服務專業人員,其中有接近75%的勞動力畢業於工程專業。隨著一些新的工程學院在全國各地出現,3年後,受過培訓的工程技術人員可能會再增加30%。印度政府充分利用擁有高技能的廉價勞動力,軟體人才相對豐富、成本低廉、海外學子多、母語為英語的優勢,選擇海外市場為主攻方向,並發揮一些市場政策的優惠吸引全球的信息產業製造商,在起步階段選擇准入門檻較低而市場潛力大的勞務輸出、軟體定製加工等信息服務業作為切入點,把目標瞄準全球重要的北美市場、歐洲市場,並成功地進入了美國市場。由於質量可信、交貨及時、服務周到,印度計算機軟體業擁有一批像美國通用、波音那樣的著名大客戶。

第二,政府為軟體出口創造有利條件。

首先,印度政府決心在21世紀頭10年內實現軟體超級大國目標,除把信息技術作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列入國家議事日程並增設信息技術部外,為加強政府對軟體產業的領導,還成立了內閣信息委員會,將行業主管部門從國家局升格為內閣部,以加大信息技術發展的力度;同時制定「軟體2000行動計劃」,明確目標,統一協調並逐項實施。此外,有20多個邦政府也宣布了積極的信息技術產業政策。其次,20世紀80年代後期,印度政府根據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潮流,針對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制定了重點開發計算機軟體的長遠戰略,注重軟體技術園區的建設,並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和配套服務,於1991年6月首先在印度著名的科技中心——班加羅爾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計算機軟體技術園區。此外在改善軟體企業發展和參與國際交流的社會環境等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加快發展的措施。現在班加羅爾已成為世界十大矽谷之一,馬德拉斯、海得拉巴、孟買、浦那、新德里郊區——偌伊達等已成為印度重要的計算機軟體開發中心。

第三,重視軟體產品的質量和軟體企業的管理,樹立良好形象。

印度軟體企業的整體水平和信譽在全球有很高的評價,這是印度軟體能大量出口的堅實基礎。印度始終堅持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質量標准進行高起點的計算機軟體開發。例如,在世界計算機軟體業中,美國梅隆??卡耐基大學軟體工程研究院頒發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等級證書最具有權威性。CMM等級證書共分5級,如果一個軟體公司獲得CMM 4級或5級證書,就等於取得了進入世界計算機軟體市場的門票。至2002年4月,全球通過CMM5級認證的57家軟體企業中,印度就佔了42家。印度全國軟體和服務公司協會規定,凡擁有10名員工以上的計算機軟體公司必須達到ISO9001認證。截止2001年3月,印度已有250家計算機軟體公司獲得了ISO9001認證,是世界上計算機軟體公司獲此認證最多的國家。據麥肯錫公司的調查表明,全球軟體開發項目中只有16%能按計劃完成,而印度大的軟體企業其項目按合同完成率在95%以上,他們對時間、質量、成本的控制能力的確非常強。

第四,重視人才培養,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印度有強大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政府從3個途徑對印度軟體人才進行開發和培養: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培養;二是民辦私營的各類商業性軟體人才培訓機構;三是為海外留學工作人員回國開辦軟體企業或者從事軟體開發工作,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現在每年有15—18萬名計算機工程師從大學畢業,涌進各個軟體公司,這些人迅速地改變了他們及其家庭的生活境遇。多年來,印度都在盡力建立一套體制,為受過良好訓練的人提供致富的機會,使他們成為企業家、技術專家和優秀的軟體工程師。

第五,為了對軟體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印度各級政府制定並實施了多項扶持政策。

如對海外投資和采購以及銀行優惠貸款和風險投資等方面都採取了一系列促進軟體出口的措施。

第六,制定了世界上最嚴厲的打擊盜版法律法規。

第七,在稅收方面制定了極為優惠的政策措施。

為了鼓勵海外投資,印度政府對進入高科技園區的本國和跨國公司都實行優惠政策:免除進出口計算機軟體的雙重賦稅;放寬中小企業引進計算機技術的限制;允許外商控股75%至100%;全部產品用於出口的軟體商可以免徵所得稅等。新出台的政策還規定,在軟體園區注冊的企業可享受10年免交所得稅;進口軟體設備免稅和加速折舊;外商向信息服務部門如互聯網、電子郵件、電子商務投資100%控股可獲自動核准。對信息產業園的私人企業實行免稅和稅收激勵政策。該政策從先征後退,變成了直接在省一級或地方減免稅,這樣可以減少IT企業的啟動成本。為了提高進口計算機質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政府放寬了對計算機進口的限制,允許進口計算機技術的企業資產限額從2億盧比降至100萬盧比;為提高計算機軟體的質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政府還放寬了對計算機進口的限制,大幅度降低關稅等。

閱讀全文

與印度公司怎麼發展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到英國的飛機怎麼走 瀏覽:250
南越和越南哪裡發達 瀏覽:832
什麼是中國式民主 瀏覽:75
邵世坤中國有多少個 瀏覽:651
中國燈光圖怎麼做 瀏覽:430
4500萬越南盾算什麼階層 瀏覽:257
法國人如何看待印度公社 瀏覽:354
英國人怎麼迎接英雄的 瀏覽:665
英國衛褲多久見效 瀏覽:477
伊朗港口為什麼不發達 瀏覽:49
印度人用什麼馬桶最大 瀏覽:968
伊朗天然氣為什麼是紅色的 瀏覽:887
入境印尼要准備什麼 瀏覽:594
中國人怎麼學英語 瀏覽:711
印尼什麼卡網速快 瀏覽:375
印度國寶怎麼消失的 瀏覽:260
英國的郵筒叫什麼 瀏覽:677
義大利生產什麼礦石呢 瀏覽:450
印度辣椒油怎麼發黑 瀏覽:59
印度紅花泡水喝有什麼好處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