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鐵路工人怎麼樣

印度鐵路工人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22 02:26:24

A. 什麼動物吃人

1.虎 從1903年至1911年的8年間,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中有隻老虎一連殺死了438人,它被稱作欽帕瓦特的食人者。老虎一般不以人類作為捕食對象,除非它老了,病了,或者愛上了人肉的滋味。 2.獅子 獅子和老虎一樣,通常並不襲擊人。獅子攻擊人時一般是成群結隊出動的,不過也有單身獅子吃人的報道。1943年10月,一隻獅子在尚比亞的卡薩馬地區被人打死,在此之前它吃掉了40個人。 3.黑熊 北美黑熊,雖然個頭不如棕熊那樣巨大,但卻常常攻擊人類。1963年,阿拉斯加的越桔漿果年景很糟,飢餓的黑熊就開始攻擊人類,並殺死1人。 4.鱷魚 河流入海口的鱷魚是世界上最兇猛的食人者,每年要殺死2000餘人。1945年2月19日,它們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起動物攻擊人類事件。當時英軍包圍了一支日本軍隊,日本士兵——其中大多數人負了傷——退到了孟加拉灣附近的一處沼澤。機關槍聲和血腥味引來了幾百條鱷魚,整個晚上,英國人聽見沼澤地里一片慘叫聲。第二天早晨,只有20名日本人還活著。 5.大王烏賊 大王烏賊是軟體動物中最高等的種類,它們的眼睛酷似人類眼睛。它有10條手臂,全身展開時長度達65英尺。人們經常將它們和大章魚混為一談,其實章魚只有在受到威脅時才會攻擊人類,而大王烏賊卻是一種食肉猛獸。1941年3月25日,英國輪船"布列塔尼亞號"在大西洋上沉沒,正當十幾位倖存者抓住一艘救生艇時,水裡出現一隻大王烏賊,它伸出長長的手臂,纏住1人的身體,將他拖進水底。雄性大王烏賊在交配後偶爾會將雌烏賊吃掉。 6.豹 豹是最危險的捕獵對象,它奔跑的速度快,而且行動詭秘,不易被人察覺。印度中部經常有豹襲擊農舍傷人的事情發生。其中有一隻叫做"帕那瓦食人者"的豹,至少殺死過100多人。這只豹於1910年被吉姆·科貝特打死。次年,科貝特又打死了欽帕瓦特一隻食人的雌虎。 ......

B. 印度一列火車車廂脫離車頭有傷亡嗎

據外媒報道,4月8日晚間,該國東部奧里薩邦一列火車的22節車廂脫離火車頭,載著約1000名乘客滑行10多公里,鐵路工作人員才設法讓車廂停下來。所幸此事未釀成重大事故。

印度鐵路部東區發言人米西拉表示:「此事可能造成可怕後果,全靠機警的工作人員才得以避免。安全問題不能打折扣。鐵路部人人都對此事感到震驚。」

發生在印度不奇怪,多拉快跑早晚要出事。

C. 克里山·錢達爾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克里山·錢達爾,1914年出生於印度。是印度烏爾都語作家,他的創作題材是多方面的。他的《慈善家》(1944,中譯名為《我不能死》),是一部著名的諷刺性中篇小說,取材於1943年孟加拉的大災荒。在二次大戰期間,由於糧價迅猛上漲,地主和高利貸者逼迫農民把所有的糧食都用來繳納地租和高利貸,以便囤積居奇,牟取暴利。這就造成了著名的1943年的大飢荒。到處是求乞的人群,遍地是餓莩。僅孟加拉邦,就有400萬人死於飢餓。

這部小說用諷刺手法,側面描繪了這場令人恐怖的災荒,揭露了帝國主義和「高等印度人」的丑惡嘴臉,反映了印度民族的悲憤和仇恨。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前後,印度教徒、錫克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發生了極為悲慘的大屠殺。克里山·錢達爾也被趕出自己的家園。他目睹這一歷史悲劇,以極端沉痛的心情,寫了許多有關大屠殺的作品,編為《我們是野蠻人》出版。

短篇小說《北夏華快車》(1948)就是一篇出色的作品。這篇小說以火車的獨白形式,敘述了自己的見聞:一次200多個難民,被伊斯蘭教徒槍殺了,屍體堆在月台上,鮮血流到路基,連鐵軌好像也被漂起來了。在印度教徒居住區,伊斯蘭教徒卻又整批地遭到殺害。作者借火車之口,憤怒地指出「那一幫領袖連同他們的子子弟弟,真該受到千萬人的咒罵。他們把這片美麗、英雄、光榮的土地撕成一片恥辱、欺詐、血腥的臟土,他們使這片土地和靈魂染上了梅毒,使它的身上充滿了殺人、放火、強奸的病菌。」

印度獨立之後,由於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嚴重,人們對獨立的熱情冷卻下去了。失望、沉默和不滿,就是克里山錢達爾創作的主題。短篇小說《花是紅的》(1954)是一篇描寫工人反抗的優秀作品。它寫的是孟買紗廠的工人為反抗壓迫和剝削,開展了罷工斗爭,一個死難工人的兒子,12歲的瞎子也參加了遊行,他手拿紅旗,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反動軍警血腥鎮壓工人的反抗,瞎眼小孩被殺死了,但紅旗並沒有倒。小說寫道:「盡管反動派把瞎眼孩子槍殺了。但是,他的鮮血卻一定會開出紅的花,自由的花,幸福的花。」

短篇小說《馬哈勒米橋》是一篇描寫社會下層人民生活苦難的優秀作品。小說寫橋的右邊是一座賽馬場,而橋的左邊則是貧民區。在橋的左邊,曬著6條破爛的紗麗,每一條紗麗的主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史。這個故事說明印度獨立之後,普通下層人民並沒有享受到獨立的好處。小說的結尾,作者號召人們走向橋的左邊,到人民中去,為他們擺脫苦難而努力。

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克里山錢達爾的創作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繼續保持以前創作的社會批判精神的基礎上,融會了大膽奇特的想像和曲折離奇的故事,形成獨特的創作風格。50年代中期發表的長篇小說《流浪戀人》,通過主人公的經歷,反映了印度獨立後農民的貧困和城市貧民的艱難生活,揭示了兩極分化的社會現實。小說中主人公的性格鮮明,傳奇式的情節引人入勝。小說有許多對自然美的描述和對回歸自然的嚮往,體現了浪漫主義的特點。50年代末,他還寫了反映印度婦女不幸命運的中篇《一個少女和一千個求婚者》,也表現出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60年代初發表的中篇小說《錢鏡》和《一頭驢子的自述》都採用擬人化手法,以貌似荒誕不經的情節揭露批判社會。這時期他還創作了一些以資本主義金錢關系破壞藝術、毀滅藝術家為主題的小說,代表作有《五十二張牌》(1956)、《銀色的傷痕》(1964)等。還有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心中的谷地沉睡了》和《痛苦的運河》(1963)。此外還有童話《一棵倒長的樹》等。

60年代後期,他的創作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優秀作品不多,社會批判意識減弱。《末班汽車》是他晚年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圍繞著車上乘客太多,誰該下車的問題,展開情節,頌揚了鐵路工人顧全大局,鄙視自私的高尚品質。

他的作品已被譯成60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在我國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D. 人為事故這么多,為什麼沒有全自動火車

5月12日,美國國鐵公司在費城發生了一起脫軌事件,悲劇的原因尚未查明。但是,美國國家安全運輸委員會最近發布的一條新聞公告宣稱,「沒有發現信號系統有任何異常或失靈現象」,並且調查此次事件是人為誤差的可能性。

根據一家咨詢公司對歷史上所有脫軌事件的分析,幾乎三分之一的事故都是人為錯誤導致的。既然人為原因在事故中占這么大的比例,採用更加自動化或電腦化的系統似乎是個很好的提議。

可是,不僅是在美國,在全世界(甚至包括日本和韓國這樣的高度發達國家),全自動火車系統也僅用於市區網路和機場等小型系統。

對於這個疑問,英國國家鐵道博物館的員工告訴了我們答案——他們對於火車為什麼還主要由人工控制的理解。

「事實上,我相信一部分原因是人們不喜歡這個想法,」博物館圖書管理員凱倫-貝克說。「倫敦的地鐵都是電腦控制的,可是裡面還有一個『司機』——他們負責關門和應對緊急情況。」

相比於人會犯錯誤,我們更擔心的是無人在場

這似乎是大部分人的擔憂——鐵道交通公司的助理總裁鮑勃-葛文也同意這一點,「我覺得人們不喜歡這個想法。在英國,我唯一能想到的無人駕駛火車就是倫敦港口碼頭的輕軌(倫敦室內的一個小型鐵道系統)。理論上說,任何車內安裝了信號系統的火車都可以實現無人駕駛。但是實際上,大部分乘坐(強大、高速火車)的人,在一列每小時行駛180英里卻沒人駕駛的火車上,都會覺得惴惴不安。所以我唯一知道的無人駕駛火車就是行駛速度比較慢的地鐵。」

他繼續說:「順便說一句,在很多年前火車里就已經安裝了處理器(這也是電腦控制的一種形式),但是『巡航』控制是一個汽車上的概念,而且是一個隨著道路日益和更好的『車距感測器』的發現而變得越來越過時的概念。在某些火車上,司機早就可以確定機車的『設置』,然後離開崗位,只在有特殊信號的時候進行處理。但是,如果軌道不是平的,司機往往就需要不斷調整機車的設置,以保證火車能夠達到設定的速度。」

所以雖然火車中有一定的計算機化的因素,但是顯然非常有限。因為從整體上看,乘客仍然更信任人,而不是技術。

美國還沒有全自動火車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Hannah Groshong說,「為什麼沒有全自動火車?很遺憾,我也沒有確定的答案。現有的技術已經完全可以實現全自動火車了。我在東京和倫敦都乘坐過無人駕駛火車,但是在美國,現在還沒有應用這項技術。」

但是美國的火車也實現了部分自動化。美國聯邦政府已經指令各家鐵路公司使用積極列車控制系統(PTC),但是這些公司更新機車的速度非常緩慢。東北列車線的部分機車已經使用了PTC系統,但是美國其他地區很可能都不會在聯邦政府規定的最後期限(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使用這個系統。

PTC是一種後台自動化系統,工程師不必與它互動。如果有什麼地方出了差錯,比如要闖紅燈,這個系統會自動讓火車停下來。考慮到最近在費城發生的事故,似乎本可以用PTC這樣的系統阻止它發生,但是實際上發生事故的火車已經安裝了這套系統了。

我們最熟悉的自動化系統是通用電氣公司的「行程優化系統」(Trip Optimizer System),它可以使燃料的使用效率最優化。機車工程師會把它當做巡航控制系統一樣使用。這個系統了解軌道的級別、彎度和限速,並可以相應地改變火車的速度。

但是,這個系統仍然需要操作人員輸入一些數據。一列火車上有不同的剎車裝置,「行程優化系統」只能控制動態剎車器。如果需要使用空氣制動器,自動系統就會提醒工程師改用人工控制,使用空氣制動器讓火車慢下來。我知道「行程優化系統」在鐵路貨運中應用很廣泛,但是不確定它是否也應用於客運運輸。

我們為什麼不提高自動化程度呢?

可能有好幾個原因。

首先,美國對新交通技術的投資不像其他國家那麼快。鐵路公司首先考慮的是維護現有的系統。他們要費很大的勁兒才能跟上維護的速度,所以也要非很大的勁兒來檢測新的技術。即使從長遠來看,使用新技術對他們是有幫助的。

第二,鐵路工會聯盟在美國是一股強大的勢力。

例如,2014年秋天,美國最大的鐵路公司之一BNSF打算撤銷某些貨運線路上火車駕駛室里的引路員。通常駕駛室里有兩個人:工程師和引路員。但是工會不同意。一方面是因為這會減少一些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則是處於安全考慮。工會認為駕駛室里有兩個人會更加安全。

最終,工會阻止了這項計劃通過。因此,如果工會處於同樣的原因反對自動駕駛系統,我一點也不會覺得驚訝。

最後,我們可以設想,就像人們對於無人駕駛汽車的排斥一樣,公眾對於無人火車肯定也會有些排斥。除非隨著技術的繼續發展,公眾和機車工程師越來越多了解到鐵路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究成果,並真正認可這項技術——這一天顯然還很遙遠。

(via redorbit)

E. 印度鐵路問題:英國人給印度人修5.3萬里的鐵路,可是印度現在只有6.2萬里的鐵路

印度本身就是個窮國,根據聯合國新頒布的貧困標准,每天購買力低於1.25美元即為貧困人口,世界銀行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說,按照這個標准計算,全世界貧困人口為14億,其中印度就有4.56億,位居世界第一。印度貧困人口約占總人口的42%,將近一半的人口每天的奮斗目標就是填飽肚子。印度貧困家庭的孩子營養狀況甚至比不上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孩子,新德里都有很多貧民窟,加上國內矛盾又很多,然後阿三還不知好歹的想跟中國斗,搞霸權,錢都花的差不多了,哪有錢修鐵路?
而且,印度鐵路建設也面臨各種障礙和不利因素。其中,征地困難是首要障礙,直接關繫到項目能否順利實施。其次,技術落後、缺乏工程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也是印度鐵路建設的重要障礙。
我也認為,可能印度覺得鐵路夠用了,中國的鐵路里程多不到哪去啊,如果經濟落後,鐵路修多了也是浪費,印度說英國人給印度留下了三個好東西:議會、英語和鐵路,可見英國修的的那些鐵路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估計印度人以前還不急著擴展更多的鐵路吧

F.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05中青藏鐵路工人的事跡和頒獎詞

1、事跡:青藏鐵路穿越青藏高原腹地,沿線有500公里屬無人區,高寒缺氧,自然條件惡劣,地質復雜,凍土廣布,技術難度很大,工程十分艱巨。青藏鐵路開工以來,廣大建設者奮戰在高原、奉獻在高原、立功在高原,在「世界屋脊」上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詩篇。

2、頒獎詞:每當汽笛聲穿過唐古拉山口的時候,高原上的雪山、凍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會想念他們,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堅強的笑容。他們能驅動鋼鐵,也會呵護生命。他們,是地球之巔的勇者,他們,締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鐵路!

(6)印度鐵路工人怎麼樣擴展閱讀:

1、青藏鐵路被列為「十五」四大標志性工程之一,名列西部大開發12項重點工程之首。中國國外媒體評價青藏鐵路「是有史以來最困難的鐵路工程項目」,「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壯觀的鐵路之一」。推動西藏進入鐵路時代,密切了西藏與中國內地的時空聯系,拉動了青藏帶的經濟發展,被人們稱為發展路、團結路、幸福路。

2、青藏鐵路建設的政治意義:西藏處於中國的西南邊陲,與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青藏鐵路的建成運行使中國內地主要城市與尼泊爾貿易的陸路運輸時間從12至18天縮短到一周以內,推動尼泊爾落後的北部山區的經濟發展,幫助尼泊爾獨立自主地出現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同時,青藏鐵路加強國內其他廣大地區與西藏聯系,促進藏族與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的需要。

3、青藏鐵路分兩期建成,一期工程東起西寧市,西至格爾木市,1958年開工建設,1984年5月建成通車;二期工程,東起格爾木市,西至拉薩市,2001年6月29日開工,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

青藏鐵路由西寧站至拉薩站;線路全長1956千米,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814千米,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千米;共設85個車站,設計的最高速度為160千米/小時(西寧至格爾木段)、100千米/小時(格爾木至拉薩段)。截至2015年3月,青藏鐵路的運營速度為140千米/小時(西寧至格爾木段)、100千米/小時(格爾木至拉薩段)。

G. 為什麼印度的火車總是出事故

據統計,印度是世界鐵路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鐵路事故最多的國家,每年大小鐵路事故不下數百起。自90年代以來,有近2000名乘客在鐵路事故中喪生,多位鐵道部長因鐵路事故頻頻而引咎辭職。有關人士稱:印度的火車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火車。 據統計,印度發生的鐵路交通事故有60%是因為人為錯誤。另外,陳舊的鐵路系統無法負荷近50年來增長的50%乘載量。 一、各級官員忽視鐵路安全。據統計,印度是世界鐵路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也是鐵路事故最多的國家之一,每年大小事故300起左右。大多數事故是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和設備老化造成的。但是印度鐵路各級官員也難辭其咎:各級官員對鐵路安全重視不夠。每當鐵道部高級官員視察火車站的時候,火車站官員為應付視察,只做表面文章,但對鐵路安全措施與設備卻重視不夠。 二、鐵路安全運行的規章制度未能認真執行。翻閱印度鐵路的有關資料,其各種規章制度不少,但是如何切實保證這些措施及規章制度得以認真執行,那就大打折扣了。你如果走進火車站,就會發現很少見到認真值勤的火車站工作人員,火車站只把一張乘客名單往車廂外一貼,就萬事大吉了,任憑乘客滿頭大汗到處尋找。上了火車也沒有專職的車廂服務員,火車上只有查票的工作人員。車廂內的衛生也無人打掃,由每站上來的苦力承擔,乘客只需付錢。火車在運行過程中乘客的安全也只能自己多加小心了。在印度火車上失竊與偷盜經常發生。上下火車也沒有人報站名,因此也常有乘客乘過了頭誤了下車的時間與地點。印度的鐵路、火車站和火車車廂給人的印象是雜亂、喧鬧與安全感差。為此印度前總統納拉亞南也指出「改善印度鐵路安全措施的行動已刻不容緩」。 三、鐵路設備陳舊老化。印度鐵道部門每次在總結鐵路事故的原因時,不得不再三提出鐵路設備的陳舊與老化,更換檢修鐵路設備已刻不容緩。印度火車站的各種設施除了幾個大城市的設備較為完整齊全外,小車站的設備陳舊不堪。火車車廂內的設備不是老而無光,就是這兒壞、那兒響。電風扇幾乎要掉下來,聲音也響得出奇。座椅破舊,臟得無法讓人坐下。另外,火車沒有門,這也許只是印度等少數幾個國家才有的現象。據印度的鐵路工人說:「火車只要能開出就行,至於安全,就只有靠神相助了。」外國乘客聞聽此話,不由得心裡發毛:「怪不得印度的火車事故如此多。」

H. 印度為什麼不如中國

1、人口和教育。印度是空有人口,那些人口只是一個數字,單純的數字。過半以上人口,是一個字都不認識的純文盲,在中國你倒是找出有多少不認識字的文盲?中國是大規模普及基礎教育後,人口都能適應數字工業化時代,成為優秀的工人,所以能享受人口紅利。印度?整個國家學校都沒幾所,普及教育那是空談,更別說什麼人口紅利了。
2、基建,中國的快速發展有個重要因素,就是上個世紀大規模修公路鐵路等等道路,修高鐵,修機場等等,頂著被全國人民唾罵的壓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要致富先修路,後來證明這個是十分明智的舉動,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必要因素。印度沒有,基建一塌糊塗,全國連鐵路都沒多少,還是人家國家幫忙修的。還整天鼓吹要超過中國,怎麼超?
3、種姓制度,印度種姓制度雖然從法律上根除了,但是民眾的思想還是停留在種姓制度上,他們一方面談著自己是民主典範國家,一方面卻對高種姓奴役低種姓這種事,絲毫不覺得有什麼。跟鬼一樣……中國在上個世紀建國的時候,毛爺爺就說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真正做到平等,甚至現在有過之無不及。印度婦女,基本上要承擔所有工作,男人可以不工作。還有一億人口十億畜生的說法,思想都沒做到平等,我都不理解他們是怎麼說自己是民主國家的。
4、長遠規劃,從修公路基建方面,就可以看得出來中國的黨,是有著非常高的遠見,一步一步規劃,可以制定好了幾十年的發展規劃,一步一步去實現,不會急功近利,各種好高騖遠。而印度沒有,印度呢,三十年前那時候軍事比中國強大的多,但是各種買買買,買多了就開始自大了,要研製自己的戰斗機,光輝戰斗機,要秒殺這個秒殺那個,折騰了三十多年總算成功了,然後……中國五代機都出來了,光輝也就三代而已,而印度則吹著要秒殺中國五代機,然後三代光輝剛出來,他們就開始叫著,要製造自己的五代戰斗機,直接跨越四代機……嗯……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其中就種姓制度一項,就註定印度不可能發展得和中國一樣好了

I.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介(要短)

12歲的保爾•柯察金被趕出了學校,因為他在瓦西里神甫家裡等候補考的時候,把一小撮煙末兒撒在神甫做復活節蛋糕的面團上了。他跟著母親去車站食堂找活兒干,被老闆打發到洗刷間,負責燒茶爐、擦刀叉和倒臟水。就這樣,保爾的勞動生活開始了。
保爾在車站食堂幹了兩年,受了許多磨難,也窺見了生活的底層。5月里,哥哥阿爾青在發電廠給保爾找了活兒 ,他便離開了那個地方。
一天,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傳進了鎮子:「沙皇被推翻了!」於是,居民們聽到了「平等、自由、博愛」這些新鮮名詞。不過,充滿興奮和騷動的日子很快過去了,除了鎮公所飄揚著孟什維克的旗子外,其他一切都和從前一樣。到了11月,從前線戰壕里回來的士兵越來越多,他們都有一個雄壯有力的稱號:「布爾什維克」。鎮上的人雖然不知道他們的稱號從何而來,但是知道生活準是又有變化了。
1918年春夏之間,謝別托夫卡這個烏克蘭小鎮的確經歷了許多變化。紅軍游擊隊來了,富人跑了,群眾得到了紅軍發放的槍支。不久紅軍撤退了,德國人進了鎮子,富人又回來了。保爾在發電廠當火夫的助手,他跟來廠里做裝配工的朱赫來成了親密的朋友。朱赫來是個水兵,是紅軍撤退時留下來做地下工作的布爾什維克。他教保爾學會了拳法,還告訴他要知道為什麼打和應該打誰。
一天,保爾在湖邊釣魚的時候結識了林務官的女兒冬妮亞。開初,他可不想跟這個女孩子閑扯。但是,冬妮亞活潑可愛,對保爾沒有一點兒嘲弄和侮辱的舉動,來往幾次後就使保爾覺得她跟別的富家女不一樣。他們親近起來,盼著見到對方。一種不自覺的愛情偷偷竄進保爾的心中,弄得他心神不安了。
激烈而殘酷的階級斗爭在全烏克蘭逐漸地展開了。彼得留拉屬下的匪幫布滿了全省,紅軍游擊隊不斷地與這些烏合之眾戰斗。小鎮上時而飄揚著游擊隊的紅旗,時而又是彼得留拉部隊的黃藍旗。
一個漆黑、悶人的夜晚,朱赫來為了避開彼得留拉匪徒的搜捕,來到了保爾家。保爾和他一起生活了8天。朱赫來利用這迫不得已的休息時間,把他對彼得留拉軍隊的憤怒和憎恨,完全傳給了如飢似渴地傾聽著他每一句話的保爾,還讓保爾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爾什維克是不屈不撓地跟壓迫者、富人作斗爭的革命政黨。他們在一起生活盡管只有短短的幾天,但這幾天對保爾這個年輕的火夫卻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朱赫來每天總是黃昏出去,深夜回來。可是,有天晚上他一去就沒返回。早上保爾慌忙穿衣出門,去打聽朱赫來的下落。當他走到岔路口的時候,突然看見朱赫來被一個彼得留拉士兵押著從拐角處走過來。「原來他是因為這樣才沒有回家啊!」保爾的心狂跳起來。他得幫朱赫來逃走!朱赫來昨天還對他講過需要有一夥勇敢的弟兄!當那押送兵走到跟保爾並肩的時候,保爾出其不意地向他撲去,抓住他的槍使勁往地下按,拖著他跟自己一起倒在馬路上。朱赫來兩步就跳到他們旁邊,揮起他那隻鐵拳朝押送兵臉上打去,把他打得滾進了壕溝。
夜裡,朱赫來離開了鎮子。保爾被人告了密,被抓到城防司令部關了起來。那夜保爾受盡了折磨,拳頭、腳尖不住地向他襲來,他渾身是傷,可什麼也沒說。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為什麼一句話也不肯說。他在心裡暗暗提醒自己,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強,像他在書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樣。
「大頭目」彼得留拉要親自來鎮上檢閱部隊,鎮上忙著准備迎接。捷涅克上校怕大頭目看到監獄里關了那麼多沒用的犯人,竟胡亂問了問保爾就放他走了。保爾簡直不能相信他的運氣,抓起上衣就朝門口沖去,一口氣跑上了大街。
保爾不能回家,也不能去朋友家。他拖著疲乏的腿跑著,竟不知不覺地跑到林務官的花園來了。狗叫聲驚動了冬妮亞,她激動地叫了一聲,疾步朝保爾走去。冬妮亞央求母親讓保爾留下來,又張羅著讓保爾洗澡、吃飯和睡覺。保爾又累又餓,太需要休息一下了。他不願連累這個心愛的姑娘,必須離開,可他又覺得一點兒也不願意離開這兒。晚上,冬妮亞去鐵路工廠找來阿爾青,他們決定保爾第二天就動身去喀查丁。保爾留在冬妮亞家裡過夜,兩個年輕人誰也沒有心思睡覺。再過幾個鍾頭就要分離了,而且說不定將永遠不能再見,他們都感覺到心裡有千言萬語要向對方傾述,然而卻不知從何說起。
早上,保爾登上開往喀查丁的火車頭。開車後他看見了站在岔道上的兩個熟悉的身影:高大的阿爾青和苗條嬌小的冬妮亞。
不久,紅軍攻佔了謝別托夫卡鎮,蘇維埃政權建立起來了,烏克蘭共青團的地方委員會也建立起來了。保爾已經參加紅軍,成了科多夫斯基騎兵師的戰士。他和幾千個同他一樣的戰士在一起,穿著破得遮不住身的衣服,懷著烈火般的斗爭激情,走遍了烏克蘭。在戰斗中,他大腿受過傷,得過傷寒病,在災難和痛苦中他迅速成長起來。一年以後,他已經是一名出色的騎兵偵察員了。這期間,他看了《牛虻》這本書,為牛虻的堅強和死而深受感動。
1920年6月,布瓊尼騎兵第一軍沖破波蘭白軍的防線,准備襲擊基輔周圍的敵人。加入這個部隊的保爾同戰友們一起沖向敵軍司令部所在地日托米爾。他伏在馬背上,向前賓士,軍刀在空中畫著閃光的弧形,朝十字路口上發出野蠻笑聲的機槍陣地沖擊。
布瓊尼的騎兵排山倒海地前進著,日托米爾和別爾迪契夫兩城相繼被攻克……每天都在激烈的激戰中,保爾已經完全忘記了他個人。8月19日激戰中敵人的榴霰彈在空中爆炸了,一片綠光在保爾眼前閃過,一塊燒紅的鐵鑽進了他的腦袋,黑夜立刻降臨了……
昏迷了13天後,保爾恢復了知覺。只是他的頭還昏沉沉的,在石膏箱里不能動彈。10月里,保爾傷愈出院了。可是,他的右眼已經永遠失明了。「要是左眼瞎了倒好一點兒,現在我怎麼打槍呢?」他還想著前線。保爾出院後住到布朗諾夫斯基家裡,冬妮亞也在那兒。他邀請冬妮亞參加城裡共青團的全體大會,可是她卻用輕蔑、挑釁的眼光看著保爾的同志們。冬妮亞不願意跟穿著臟制服的人們一個樣子,這使保爾難以容忍。他們的友情漸漸開始破裂,最後終於分了手。這時,朱赫來正擔任省「契卡」主席,保爾便去找他,參加了肅反工作。
「契卡」的緊張工作嚴重影響了保爾還沒恢復的健康,他的頭時常痛得像針扎一樣。結果,在搜捕蘇達爾匪幫兩天沒有睡覺之後,他失去了知覺。這樣,共青團省委把保爾調去鐵路總工廠擔任共青團書記,開始了新的工作。保爾認識了共青團省委委員麗達,跟著她學習黨史,漸漸地對她產生了好感。可是,他又十分惶惑、苦惱:難道現在是談愛情的時候嗎?保爾以牛虻式的態度斬斷了情絲,一頭扎進工作中去了。
秋天裡,「契卡」人員、紅軍學員和黨團員組成的隊伍及時制止了一場反革命暴動,逮捕了瓦西里神甫一夥陰謀分子。但是,新的敵人威脅著新生的政權,鐵路不通了,接著會有挨餓受凍的危險。為了拯救城市和鐵路,必須由雅爾卡站築一條窄軌鐵路通到伐木場去。一個築路工作隊開去完成這項異常艱巨的任務,保爾則率先到達了工地。
秋雨不停地下著,路基不斷地延長。人們白天冒雨築路,夜裡穿著沾滿泥漿的衣服擠在水泥地上睡覺。工作隊除了需要頑強地忍受著飢寒的折磨外,還要對付奧力克匪幫的襲擊。有人開小差了,也有人退出共青團了。可是,留下來的人們卻展開了競賽。保爾領著同伴們向別的隊挑戰,他自己總是睡得最晚,起得最早。到了12月,築路工作越來越慢了,傷寒病每天都要奪去幾十隻有用的手。滿身傷殘的保爾這時又患了關節炎,最後,那要命的傷寒病也終於使他躺下了。
保爾沒有死於傷寒,他又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盛春時節,蒼白瘦削的保爾來到公墓。他的同志們就在這地方英勇地犧牲了,他們是為了使那些生於貧賤、一出生就開始做奴隸的人們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獻出了自己生命的。保爾緩緩地摘下帽子,滿懷悲憤地立下了庄嚴的誓言: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於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致於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幾天以後,保爾告別母親,又回到了鐵路總工廠。大家都感到驚訝,人人都以為他已經死了。面對著熱情的朋友和同志,保爾心情激動,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容,兩眼閃閃發光。
日子飛快地過去了。保爾總覺得時間太短,不夠分配。他在廠里做助理電器裝配工。負責政治學習,每天晚上還去圖書館讀書。不久,他成了布爾什維克候補黨員。可是,急性風濕病迫使他傷心地離開了工廠,直到一個月後他才丟掉拐杖。保爾被調到別列茲多夫鎮擔任共青團書記和民兵第二大隊政委,他的生活又翻開了新的一頁。他和同志們緊張地做著蘇維埃的建設工作:選舉、剿匪、文化建設、緝拿走私、軍隊中的黨團工作等等,使他們經常從天亮一直忙到深夜。一年後,保爾被轉為正式黨員,並調任州團委書記。
保爾在全俄共青團第六屆大會上與麗達重逢了。他向麗達檢討了自己3年前以牛虻式的態度處理感情的荒唐舉動。但是麗達告訴他,她已經結婚了,並且有了孩子。保爾很難過,但他堅強地挺著。會後,麗達在留下的信中告訴保爾,希望他對自己不要那樣嚴酷,因為「在我們的生活里不光有斗爭,而且有真正的愛情帶來的快樂」。
兩年過去了,保爾在這期間一直匆忙地生活著。他的身體正在逐漸衰弱,秋冬兩季都給他帶來許多肉體上的痛苦。終於,州衛生處長把他的神經中樞系統受到嚴重損害的診斷書送到了黨委會。保爾被迫去了療養院。可是沒呆多久,他就提前離開了那兒。深秋時節,保爾因車禍又住進了醫院。兩次手術之後,他的右腿已經殘廢,而且脊椎暗傷無葯可治,完全癱瘓的危險威脅著他。
不幸的遭遇和沉重的打擊接踵而至。保爾手腳麻木,有時甚至突然不能起床,情形一天比一天壞起來。中央委員會停止了他的工作。在收到撫恤金的同時,他還收到了殘廢證明書。
保爾去了黑海港口。他在岸邊公園里抱著頭,沉思著。他的一生,一幕幕地在眼前閃過,這24年生活過得怎麼樣?他在力量完全喪失之前並沒有離開隊伍。現在,他受了重傷,永遠沒有歸隊的希望了,他應該怎樣來處置自己呢?既然失去了最可寶貴的戰鬥力,為什麼還要活著呢?保爾慢慢地從口袋裡抽出手槍來想開槍對自己射擊。可是,槍口輕蔑地望著他的眼睛。他又把手槍放在膝上,狠狠地罵著說:「朋友,這是假英雄!任何一個笨東西都會隨時殺死自己!這是最怯懦最容易的出路。……即使生活到了實在難以忍受的地步,也要能夠活下去,使生命變成有用處的。」
保爾又找到了一個新的生活目標,他要靠文學而回到隊伍里去。他和達雅結了婚,搬到沿海一個小城去了。現在,保爾的生活就是學習,他讀了許多古典文學作品,又念完了函授大學第一學期的課程,還在晚上和青年們一起學習。不久,他的兩條腿完全癱瘓了,只有右手還聽使喚。接著,左眼也失明了。他很鎮靜,他堅信自己決不是個百分之百的殘廢。他繼續堅持學習,眼睛看不見,就藉助無線電廣播進行。他完全忘掉命運對他的殘酷打擊和身體的巨烈疼痛,他為祖國的壯大、人民的成長感到快樂,也為他的妻子成為布爾什維克正式黨員而自豪。
他們搬到了莫斯科。從割去副甲狀腺的手術中脫離危險的保爾又開始工作了。他要寫一部題為「暴風雨所誕生的」中篇小說,寫科多夫斯基騎兵師的英勇壯舉。他用硬紙板框子中間卡出的縫來限制鉛筆,摸索著進行寫作。緊張的勞動終於使完成了三章,誰知在寄給老同志徵求意見的過程中,這些稿子竟被郵局遺失了。他6個月的心血白費了!沒有辦法,只好重新開始工作。這次,鄰家姑娘戈莉亞主動跑來幫忙,充當他的「書記」。每天工作一結束,戈莉亞就把記下來的東西念給他聽。當保爾認為寫得不好的時候,就親自動手重寫。
最後一章寫成了。母親把那沉重的郵包寄往省委文化宣傳部。保爾從早等到晚,焦急地盼望著迴音。許多天後,省委會的電報來了。電報上說:「小說大受贊賞,即將出版,祝賀成功。」
保爾的心又砰砰地跳起來了。生活箍在他身上的鐵環已經破碎,他又拿起新的武器,走回隊伍,開始了新的生活。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尼•奧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是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和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出身在於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1919年加入共青團。在革命戰爭中,他身負重傷,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以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創作出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部)。
本書是一部閃爍著崇高的理想光芒、洋溢著熾熱的革命激情的長篇小說。作品是以作者生活史為原型寫成的,但又並非作者本人的自傳,而是經過藝術加工提煉、典型化的文學珍品。小說通過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革命斗爭中成長的歷程,真實而藝術地反映了從十月革命、國內戰斗到恢復國民經濟各個時期的蘇聯社會特點和時代氣氛,熱情歌頌了為祖國而戰的蘇聯年輕一代,展示了他們的成長歷程和精神風貌。本書一出版,就受到了國內外廣大讀者的歡迎和贊揚。它在國內被成百次地再版,並被譯成50多種民族語言廣泛傳播;在中國、印度、巴西、蒙古、阿根廷等國都被翻譯出版。保爾•柯察金的形象早已成為世界人民熱愛的藝術典型和生活中的榜樣。保爾關於「生命」的名言成了千百萬革命青年的座右銘。

J. 從「亞洲第一」到「世界雜耍」,印鐵為什麼會被中國反超

從「亞洲第一」到「世界雜耍」,印鐵為什麼會被中國反超?差距!

高鐵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交通建設這一塊我國發展非常迅速,從最初的無到世界領先第一,這樣的進步跨度,讓所有國家驚嘆。同樣讓全世界驚訝的是印度鐵路的退步,在大家印象中印度鐵路不僅環境差,每天至少會發生300例事故,這應該是一種常態,而非進步。大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不了解印度的鐵路發展。



印度是亞洲第一個擁有鐵路的國家,當時它的交通建設堪比美國、法國等強國,可能提到這大家還沒有非常強烈的感覺,那麼就拿印度和中國做對比好了。印度鐵路在1853年就已經建成了,但中國連鐵路的影子都沒瞧見。等中國開始建設鐵路的時候,印度的鐵軌已經鋪了3萬里的軌道了,兩個國家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但如今說到印度的火車,大家都會露出嫌棄的表情,為什麼會這樣呢?印鐵為什麼會被中國反超?



其實如果印度在最初發展鐵路的時候,抓緊時機,跟隨潮流發展,印度的交通建設絕對不會像現在這么匱乏。而且一旦交通跟上來了,國家經濟發展也會隨之加快,對印度來說只有好處而沒壞處,可是當印度能夠自己管理鐵軌的時候,完全放棄了這一塊,硬是把一手好牌打成爛牌,從而被我國反超。

閱讀全文

與印度鐵路工人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平精英國際服用什麼翻譯器 瀏覽:915
義大利佛羅倫薩買房投資怎麼樣 瀏覽:275
印尼海嘯有多少米 瀏覽:772
印度人用什麼吃食物 瀏覽:95
東印度航路怎麼開 瀏覽:48
印度菩薩為什麼是藍色 瀏覽:854
中國綠色照明工程由哪個機構提出 瀏覽:149
疫情中國出了多少錢 瀏覽:951
什麼手段能使印尼虎亮 瀏覽:164
中國最小的演員有哪些 瀏覽:239
哪些義大利面可以煮軟 瀏覽:217
義大利身份證什麼樣子 瀏覽:953
英國內閣有什麼好處 瀏覽:716
北京兒童醫院到中國科技館怎麼走 瀏覽:275
古代印度種植什麼最早 瀏覽:868
義大利法國哪些東西值得買 瀏覽:626
義大利足球現在有哪些出色球星 瀏覽:300
印尼外匯儲備多少錢 瀏覽:122
越南晚上哪裡有夜市 瀏覽:344
義大利人為什麼打仗強壯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