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怎麼割麥

印度人怎麼割麥

發布時間:2022-06-22 01:54:57

❶ 印度小伙發明割麥神器,和中國相比哪個更先

當然是中國的了,他的就相當於一個投機取巧的工具,還是需要人工來完成,然而中國的機器完全不用耗人力即可將麥子弄成麥粒

❷ 身高的問題

如果你現在尚未滿25歲,那麼只要你遵行下面所說的飲食方法,仍然有機會再增高一點。
要想增高,應該多吃蛋白質,尤其是含有中"胺基酸"的食物,如:麵粉、小麥胚芽、豆類、蝦、螃蟹、貝類、海藻、牛肉、雞肉、肝臟、豬腿肉、蛋、牛奶、乳酪及深色蔬菜等。
反之,白米、糯米、甜點等食品則應盡量不吃。可樂與果汁也少吃為妙,因為其中所含的糖份多,會阻礙鈣質的吸收,吃多了會影響骨骼的發育。此外,鹽也是增高的大敵,必須養成少吃鹽的習慣。

讓我們介紹幾種促進增長維護健康與身段的理想食物:
1、百分之百的蛋白質:蛋白質能使體內多餘的脂肪很快地燃燒掉,使體重減輕,又可增強身體對疾病與疲勞的抵抗力。攝取蛋白質對健康有很大的稗益,這是專家們共同的意見。
2、動物性蛋白質,在肉類、魚、蛋等都含有多量。
3、蛋:各種動物性蛋白質之中,蛋是最重要的食物。蛋也有製造細胞的各種氨基酸,所以用餐時吃蛋,一定可以發揮優異的效果。
4、早餐不能省掉:有許多怕胖的女孩,都忽略了早餐,事實在西洋人眼中,早餐才是一天的主餐,不管體重多少,早餐一定要吃。
5、、少吃零食:零食如糖果、巧克力、花生等,大多都含有高量的熱量,實在危險,不吃零食不行的人,不妨學模特兒咬紅蘿卜。芹菜或熱量少的食物。
6、量要多而熱量要少:每個人都有食慾,大小不同而已,既想滿足食慾又要減肥,就該選擇此類食物,水果西瓜即是,即使吃得滿肚子,卻幾乎沒有熱量;蔬菜湯也是。
7、維生素的補給:如前所說,維生素是生命的泉源,為了美容及營養,每天要補給充分的維生素。
8、、少飲酒:因為酒精的熱量很高,取代了脂肪的燃燒作用,體重自然增重。
9、多作運動:讓多餘的能源盡量消耗,存積在體內,會轉化成脂肪。
10、多吃生菜:如紅蘿卜。芹菜等卡路里少的食物,生菜未經煮食,養分沒有被破壞。許多模特兒都有隨時伸手吃食生菜的習慣。
維持優美的身段不容易

身材優美的人,吃時除了維持上面幾個食物原則,吃的方法也有幾個原則。
(一)慢慢吃:慢慢地邊吃邊欣賞味道,可以減少空腹感。觀察身材苗條的人,其用餐總比狼吞虎咽的人花了加倍的時間。
(二)多喝水:水不含有熱量,絕對不會胖的,當想喝茶或飲料時,不妨以水代替,水會洗掉體內的不凈物,使你的肌膚更漂亮。
(三)生吃:油膩的調味汁是發胖的原因,所以要避免,盡量以自然的味道來飲食。
(四)人工甘味料代替糖:糖是最高的精力資源,最後會變成熱量。其它脂肪或澱粉就儲存在體內,食物內如果一定要有甜味,無妨用人工甘味料替代熱量高而且會增加體重的糖。例如普通奶油蛋糕一般是200卡熱量,如果使用人工甘味料,則只有70卡熱量。
(五)沙拉:沙拉對美容有很大的效果,毋庸諱言,然而沙拉卡路里高,最好以熱量較少的一種白色調味汁,或檸檬汁來取代。
其它的食物諸如巧克力,咖啡。牛油。紅薯。炸雞肉都能使你在保持迷人身段的努力中招致失敗,不可不慎。一般說來,維持一個迷人身段的攝食情形是一天要2300卡熱量,當然這個數字也要視各人的體質而略為增減。
為防止體重的增重,平時要養成測量體重的習慣。

運動加營養:長高不是夢想
市面上流行的增高器、增高葯效果究竟如何,眾說不一,難予置評。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傳統的運動加營養的方法是最自然也最安全的。只要你按照下面說的做,你再長高3厘米的夢想就會成真,你的身材也會更修長。
力學增高法
只要是人類,背脊或多或少都有不正常的彎曲。如果把此種(不正常的彎曲)矯正,則各部的關節會伸長,使你的高度增加,你不要小看一個關節由彎曲到伸直能長多少,人體的關節有那麼多,積少成多,當然可觀。
力學治療法,不僅對小兒麻痹及半身不遂有顯著效果,同時能治療嚴重的貓背及O型腳,並使脊椎恢復正常,使體態轉好,增加身高。除此之外,也能夠治療婦女生理的不順、冷症等。因此,從事於這種美容體操的婦女日益增多。只要每天施行3次,3個月之後,最少能長高3厘米,體態會變得婀娜多姿,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美容體操。
(一)並攏兩腳,筆直地站立,把一條腿向後移開半步,然後把上體向前彎曲,不要彎膝蓋,使手指能觸到地面為止,如此,連續做15~20次。這個動作,可以使大腿及膝蓋的線條優美柔和,令左右兩腿勻稱。
(二)兩腳打開30~60厘米,挺直地站立,把一條腿向後退半步,然後把上身扭曲,使指尖能夠觸及另一側的腳趾。並連續做10~15次。這個動作,可以使兩腕的線條優美柔和,腰圍縮小,並矯正脊椎柱的彎曲。
(三)兩腳打開60~70厘米,把一條腿向後退半步,再抬起雙臂,與肩膀同高,然後把雙臂水平地向後甩去。向長腿的方向扭轉7次,向短腿的方向扭轉4次。這動作,可以使腰圍緊縮,體態嬌美。
(四)面向牆壁,保持30厘米的距離站住,一條腿向後退半步,腳後跟張開,讓足尖朝向內側,再把兩手按在牆壁上,挺起胸部,以臀部向後突起的姿勢,並攏著兩個膝蓋,曲伸雙腿。連續做20~50次。這個動作,可以讓股關節有了轉位,能治好兩腿不勻稱的毛病,而且能使腿部線條美麗。
(五)做一個長度乃厘米,闊度約有手腕兩倍的腰枕系在腰部,把一條腿向後退半步,深深地坐人椅子裡面,再把肩膀向後面靠去,挺起胸部,連續做20次。這個動作,能治好疲勞及肩膀酸痛的毛病,並可以收縮腹部。
(六)拿起一條繩子站立,把一條腿向後退半步,然後,以這種姿勢,有韻律地跳躍60~70次。跳繩是一種很好的全身運動,不僅對健康及美容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能收縮全身的肌肉,增加身高。
(七)正坐在小腿上,把一條腿的膝蓋向後退3~5厘米,兩肩向後扳開,手臂筆直地向上舉起,以此姿勢,把上體向前傾倒,盡量貼近地板。連續做20~40次。這個動作,是矯正貓背最有效的運動,不僅能使背部挺直,同時能美化腕部的線條。
(八)坐下來,用布條將兩膝蓋上部綁好,兩手抱住小腿,讓一條腿的膝蓋與另外一條腿的膝蓋保持平整一般高,再利用兩手拉身體彎曲,使下巴觸到膝蓋,連續做20~30次,這個動作,可以拉緊臀部肌肉。
(九)做過上述8項運動之後,暫時不要解除膝蓋上的布,用一個枕頭墊在背部,伸直兩腿,躺上15分鍾。如果你具有冷症,夜晚可以綁著布條入睡,如此,經過一段時間即可把冷症治癒。對於貓背及O型腳的人來說,這些是最有效的運動。
能增高的食物
如果你現在尚未滿25歲,那麼只要你遵行下面所說的飲食方法,仍然有機會再增高一點。
要想增高,應該多吃蛋白質,尤其是含有中"胺基酸"的食物,如:麵粉、小麥胚芽、豆類、蝦、螃蟹、貝類、海藻、牛肉、雞肉、肝臟、豬腿肉、蛋、牛奶、乳酪及深色蔬菜等。
反之,白米、糯米、甜點等食品則應盡量不吃。可樂與果汁也少吃為妙,因為其中所含的糖份多,會阻礙鈣質的吸收,吃多了會影響骨骼的發育。此外,鹽也是增高的大敵,必須養成少吃鹽的習慣。

如何讓身體長得更高
談起身高,實際包括兩個含意,一個是生理高度或自然高度,這個高度是可以客觀測量的爭議不大;第二個是心理高度或社會高度,實際是本人和社會對某種高度的無形的認定。
今天社會對身高美的標準是,女孩子「亭亭玉立」,這至少要包括兩腿修長,男青年則要「偉岸英俊」。這種標准用行政和政治力量是無法驅散和改變的。
如果僅僅是審美也就罷了,不幸的是身高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發揮著強大的作用,女青年將身高170厘米以下的男青年視為「半殘」,企事業單位招聘人員也有身高要求,可又難於指責。因此許多男女青年僅因身高被拒之門外的事實非常苦惱。
毋庸諱言,男女青少年,甚至年輕父母對未來的生命都希望有一個高挑的身材。那麼,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美麗的願望?身體高度能不能增高呢?回答是令人鼓舞的,人的身材是可以改變的。
青少年和家長可以採納的治療方法如下:
1、食物與營養。營養有七大要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水、纖維素、礦物質,缺一不可。
2、運動是人體發育的重要條件。運動不等於勞務,後者一成不變的重復動作無益身高。增高運動應是完全協調使身體發育的運動。
3、葯物。如果有葯物能使身體長高,可能是所有方法中最受歡迎的。在基因時代,科學家們結合人體基因發育工程學原理、現代生物技術及中醫理療方法,可以達到比過去的各種醫療及營養保健品更好的長高效果。
4、其它因素。生活方式,跪坐、睡眠姿勢,甚至傢具高度都與身高有關,厚而硬的被褥影響血液循環。勞逸結合,醫治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無裨益。
有人觀察到,人的生長發育可持續到25歲,女性初潮後仍有旺盛的生長過程。
282》一年中人體增長最佳季節?!
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引人注目的報告指出,人體的生長速度在一年中並不相同,長得最快的是在5月份,平均達到7.3毫米;其次是6-10月份,平均有6.3毫米。因此,國內外有關專家建議在這"神秘的5-10月"里,應該適當增加營養,加強運動,或通過輔助增高產品的治療,以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達到最佳狀態。
那麼,為何人體在5-10月長得最快呢?生物學家和醫學專家研究發現,一個人的生長速度除了種族、遺傳、內分泌、生活習慣等因素外,還與營養狀況、地理氣候和體育鍛煉密切相關。進入5-10月份後,大地回春,萬物萌生,鶯歌燕舞,一派生機。這時候人體內各器官和細胞的功能十分活躍,體內生長激素分泌增多,生長發育加快,尤其是在經歷了漫長的冬季後,人們都喜歡到戶外活動,從而生長速度加快得更為明顯。
由於在5-10月里生長速度加快,所以必須要消耗更多的營養物質,因此,要掌握人體生長的最佳時機。營養學家認為,要及時補充各種營養,以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需要和增強抗病能力。在"奧妙的5月"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補充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骨細胞的增生和肌肉、臟器的發育都離不開蛋白質。人體生長發育越快,則越需要補充蛋白質,魚、蝦、瘦肉、禽蛋、花生、豆製品中都富含優質蛋白質,應注意多補充。另外,在5-10月,青少年應適當地多吃一些雞蛋,因為雞蛋含有人體必須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無機鹽等營養物,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一個雞蛋的營養價值約等於250克牛奶。在"奧妙的5-10月"中,由於生長發育較快,當營養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人體便容易發生軟骨病和貧血。雞蛋黃中含有大量的鈣、磷、鐵和維生素D等可促使骨質鈣化與造血的原料。所以,雞蛋是促進健康成長的最佳滋養食品。
二、供給維生素和纖維素。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維生素A、B、C,是人體生長發育所必不可少的。動物肝、腎、雞蛋特別是蔬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應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
三、增加礦物質。人體的長高,決定於骨骼的生長發育,其中下肢長骨的增長與身高最為密切。也就是說,只有長骨中骺軟骨細胞的不斷生長,人體才會長高,鈣、磷是骨骼的主要成分,所以,5-10月份要多補充牛奶、蝦皮、豆製品、排骨、骨頭湯、海帶、紫菜等含鈣、磷豐富的食物。另外,要到戶外多曬太陽,增加紫外線照射機會,以利於體內合成維生素D,促使胃腸對鈣、磷的吸收,從而保證骨骼的健康成長。
四、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也是使人體長高的"營養素"。常言說:人在睡中長。由於睡眠不僅可消除疲勞,而且在人體入睡後,生長激素分泌比平時旺盛,並且持續時間較長,有利於長高。因此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
五、參加體育鍛煉。經常參加適宜長高和健腦的體育鍛煉,能促使全身血液循環,保障骨骼肌肉和腦細胞得到充足的營養,促使骨骼變粗、骨質密度增厚、抗壓抗折能力加強。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使骨骼、肌肉、大腦發育得更好。所以,應多參加適宜長高和健腦的活動,例如跳繩、踢毽、跳皮筋、藝術體操和各種球類活動等,也可以通過增高產品的輔助治療與運動有機的結合實現增高的最佳療效。
六、輔助治療。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科學家們結合人體基因發育工程學原理以及現代生物技術及中醫理療方法,可以達到比過去的各種醫療及營養保健品更好的長高效果。通過針對26周歲以下人群的使用觀察及臨床驗證表明一年內在5-10月份平均增長3-5厘米,總有效率達97.5%以上,因此可見五月的治療是身體增長非常重要的因素

營養不良可導致矮身材嗎?
營養不良是攝食不足,或攝放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所致。由於自身營養不足,消耗組織,出現脂肪消瘦、肌肉萎縮,引起生長發育遲滯,身材矮小,體質很差,易患其他病症。最常見的營養不良為一度,比正常體重減少15%~25%。皮下脂肪層變薄,厚度小於0.8厘米,肌肉不堅實,膚色正常或蒼白,身高偏低。比正常體重標准少25%~40%或40%以上者稱為二度或三度營養不良,體重更輕,個頭更矮。中醫稱為疳積。可採用去病因療法,增強消化道功能,調整營養等治法。中成葯參苓白術散、雞內金散、保和丸等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另外還可以通過補充適當的營養素來治療營養不良,營養素nutriment中的[鈣][磷][鋅][賴氨酸][維生素D][RNADNA][DNA]及30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細胞組成成份與人體骨骼細胞相同,所以它能最大限度地有效補充人體長高所需要的全部基因活性營養物質。營養素中含有十分豐富的鈣、磷、鋅、維生素、人體生物酶、天然人體核酸及基因生長因子群。
人體在補充營養素後,在與機體內生長激素等的共同作用下,骺板軟骨加速向縱向發展生成新的軟骨,並可加強甲狀旁腺素動員骨鈣的作用,促進舊骨脫鈣,使舊骨中的骨鹽容解,鈣、磷質運送到血液內增加細胞外液鈣、磷的濃度;另一方面促進成骨細胞的功能,使血液內鈣、磷向骨質生成部位沉著,形成新骨;在一系列特殊的物理生化條件下,這些人體生物酶即成為工具酶,可以對高個子DNA片段及矮個子缺陷DNA片段進行特定的切割、粘合及合成,激活隱性的高個子基因,使矮個子缺陷基因產生突變,同時天然人體核酸、基因生長因子群可以對人體基因進行修復和提供最佳的營養物質,從而使人體由內而外的增長。同時,營養素富含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群、機體營養物質如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三十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等,都是促進人體長高的有利成分,有著日常食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❸ 關於印度.

【國名】 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

【面積】 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自稱328.78萬平方公里。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人口】 11.12億(2006年),居世界第二位。有十個大民族和幾十個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約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蘭教(13.4%)、基督教(2.3%)、錫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 新德里(New Delhi),人口1385.1萬(2001年)。

【國家元首】 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25日就任。

【重要節日】 共和國日(Republic Day):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議會通過了印度共和國憲法,印度成為共和國。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獨立。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月、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獲季節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燈節(Div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簡 況 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與中國時差-2.5小時。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2世紀滅亡,小國分立。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後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政 治 印度獨立後長期由國大黨統治,反對黨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兩次短暫執政。1996年後印度政局不穩,到1999年先後舉行3次大選,產生了5屆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黨為首的24黨全國民主聯盟上台執政,瓦傑帕伊任總理。

2004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印舉行第14屆人民院選舉。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獲得的議席居首位,國大黨獲得組閣的優先權。5月15日,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被選為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19日,曼莫漢•辛格被推選為總理。22日,新政府正式成立,團結進步聯盟政府根據《最低共同綱領》,對內強調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推行人性化的經濟改革;強調社會和諧與地區平衡發展;提高對教育和衛生的投入。對外強調外交獨立性;突出周邊外交,優先發展與鄰國關系;重視大國外交,注意發展同大國關系。

【憲法】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規定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經 濟 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業由嚴重缺糧到基本自給,工業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服務業發展迅速,佔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

印於1991年7月開始實行全面經濟改革,放鬆對工業、外貿和金融部門的管制。1992年至1996年實現經濟年均增長6.2%。「九五」計劃(1997年至2002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5.5%。1999年起實行第二階段經濟改革。2001年,出台「十五」計劃(2002年至2007年),深化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財政赤字。

「十五」計劃期間,GDP分別增長3.8%、8.5%、7.5%、9.4%、9.6%,年均增長7.8%,高於「九五」計劃的5.5%,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2007/2008財年預計增長9.0%。國民收入、財政收支狀況和基礎設施建設均有改善。但農業增長緩慢,通膨壓力加大。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46.93602萬億盧比(2007/2008財年),約合1.16萬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21美元(2007/2008財年)。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9.0%(2007/2008財年)。

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

匯率(2008年11月):1美元=49.01盧比。

通貨膨脹率:8%(2008年11月)。

失業率:8.3%(2004/2005財年)。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資源】 資源豐富,有礦藏近100種。雲母產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產量居世界第三。截至2000年,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2533.01億噸,鐵礦石134.6億噸,鋁土24.62億噸,鉻鐵礦9700萬噸,錳礦石1.67億噸,鋅970萬噸,銅529.7萬噸,鉛238.1萬噸,石灰石756.79億噸,磷酸鹽1.42億噸,黃金68噸,石油7.56億噸,天然氣1075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森林67.83萬平方公里,覆蓋率為20.64%。

【工業】 主要工業包括紡織、食品加工、化工、制葯、鋼鐵、水泥、采礦、石油和機械等。汽車、電子產品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十五」計劃期間,工業分別增長5.7%、7.0%、8.4%、8.2%、11.6%。2008年4月至11月,工業同比增長4.1%。近年來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農業】 擁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人均0.17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農村人口占總人口72%。由於投資乏力、化肥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近年來農業發展緩慢。「十五」期間,農業增長率分別為-7.2%、10.0%、0.0%、5.9%、3.8%,年均增長率2.5%。2008/2009財年第二季度增長率為2.7%。近年來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如下(單位:百萬噸):

【服務業】 1993年至2006年,印服務業實現較快發展,增幅在5.7%至10.5%之間,2005年成為世界第六大服務業出口國。2007/2008財年,服務業增長10.8%,佔GDP比重升至55.6%。其中,交通通訊業和建築業發展尤其迅速,「十五」期間年均增長分別達15.3%和12.9%,2006/2007財年增幅為16.6%和12%。金融服務業「十五」期間分別增長8.0%、5.6%、8.7%、11.4%和13.9%,年均增長9.5%。

【旅遊業】 旅遊業是印度政府重點發展產業,也是重要就業部門,提供兩千多萬個崗位。入境旅遊人數近年來逐年遞增,旅遊收入不斷增加。2005/2006財年,外國遊客405.3萬人次,增長12.5%,創匯59.31億美元。2006/2007財年,外國遊客463萬人次,增長13%,創匯96.96億美元。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那爛陀、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運輸】 鐵路為最大國營部門,擁有世界最大鐵路網之一。公路運輸發展較快,承擔全國70%貨運量和85%客運量,是世界最大公路網之一。海運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鐵路:總長6.33萬公里(2006/2007財年),其中電氣化鐵路1.78萬公里,占鐵路總長的28%。年度客運量62.19億人次,貨運量為4834億噸公里。

公路:總長334萬公里(2006年初),其中國家級公路6.6萬公里,占總長2%,承擔運輸總量的40%,邦級公路13萬公里。機動車輛8589.6萬輛(2006/2007財年),其中客車93.4萬輛,貨車478.2萬輛。公路運輸收入中央為4999.1億盧比,各邦為2168.91盧比。

水運:主要港口12個,包括孟買、加爾各答、欽奈(原名馬德拉斯)、科欽、果阿等,承擔3/4貨運量。孟買為最大港口,1/5海運和1/2集裝箱運輸經此港。中小港口200個。內陸可航行河道總長1.4萬公里,但實際使用不足30%。有83家海運公司,其中19家承擔遠洋運輸業務,49家承擔近海運輸業務,其餘兩兼。2006/2007財年,港口貨運總量6.5億噸。

空運:經營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包括印度國際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等,有飛機334架。專營非定期航班的空運企業65家,飛機201架。航線通達各大洲主要城市。國際機場5個,分別位於德里、孟買、加爾各答、欽奈和特里凡特琅。國內機場92個。「十五」期間,航運業發展迅速。2004年至2007年,旅客數量翻一番。2003/2004財年至2006/2007財年,貨運量增加45%。

【財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財政分立,預算有聯邦和邦兩級。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一個財政年度。多年來推行赤字預算以刺激經濟發展,中央和邦級債務累積佔GDP的80%。「十五」期間,中央財政收入年均增加16.2%,其中稅收收入年均增加20.7%。2006/2007財年,中央財政赤字14257.3億盧比(約合340億美元),佔GDP的3.4%。2007/2008財年,中央財政赤字預計為15094.8億盧比(約合360億美元),約佔GDP的3.2%。通貨膨脹率控制在5%以下。

截至2007年3月底,外債為1696.29億美元,其中長期外債1433.90億美元,短期外債262.39億美元。截至2008年2月8日,外匯儲備約2908億美元。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對外貿易】 近年來,進口激增,出口增長緩慢,貿易赤字擴大,成為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幾年外貿情況如下:

(單位:億美元)

主要出口商品為:製成品68.6%,主要包括紡織品、珠寶、機械產品、化工產品、皮革、手工藝品等;初級產品15.1%,主要包括農產品和礦產品;石油類產品15%,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為:石油產品30.8%,電子產品8.6%,金銀7.9%,機械7.5%,化工產品5.2%。美國是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包括德國、阿聯酋、沙特、新加坡、英國、瑞士、法國、伊朗、日本、香港等。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外國資本】 1991年起積極引進外資。1991年8月至2007年3月,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累計23204.1億盧比(約合546.28億美元)。2007年4月至11月,外資4509.8億盧比(約合111.4億美元),同比增加36%。模里西斯是第一大投資來源國。2000年4月至2007年11月,對印累計投資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模里西斯(44.24%)、美國(9.37%)、英國(7.98%)、荷蘭(5.84%),吸引外資較多的行業包括金融服務、計算機軟硬體、通訊、建築、汽車、房地產、能源和化工等。2008/2009財年頭7個月,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187億美元,對印投資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模里西斯(44%)、新加坡(8%)、美國(8%)、英國(7%)、荷蘭(5%)和日本(3%)。

【外國援助】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國之一。2006/2007財年,外援總額1941.90億盧比(45.045億美元),其中貸款1689.06億盧比(39.18億美元),贈款252.84億盧比(5.865億美元)。

人民生活 據印度國家計劃委員會2007年3月公布的統計結果,全國有2.4億貧困人口(城市居民月收入低於6.78美元,農村居民低於6.32美元)。人口出生率23.5‰(2006年),死亡率7.5‰。新生嬰兒死亡率57‰。人均壽命為63.2歲(2001年至2005年)。醫院和診所共3.2156萬家(2006年1月),各類郊區、基礎和社區衛生中心17.1567萬家(2006年3月),醫生66.0801萬人(2005年),護士148. 127萬人(2005年)。截至2007年底,有電話(包括行動電話)2.7288億部,普及率23.9%,其中城鎮60.04%,農村7.9%。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軍 事 印軍前身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僱傭軍。1947年印巴分治後始建分立的三軍。1978年創建獨立的海岸警衛隊。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現陸軍參謀長迪帕克•卡普爾上將(Deepak Kapoor),空軍參謀長法里•霍米•梅傑上將(Fali Homi Major),海軍參謀長阿瓊•普拉卡什上將(Arun Prakash)。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准軍事部隊。

2007/2008財年,國防預算為9600億盧比(約合240億美元),約佔GDP的2%,同比增長10%。

文化教育 【教育】 實行12年一貫制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學士課程、2年碩士課程和3年博士課程。還包括各類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規教育。2004/2005財年,有小學767520所,初中274731所,高中152049所,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19403所(2005/2006財年),其中綜合性大學350所,著名的包括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加爾各答大學等。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監督報告》,1990年至2004年,印人口識字率從49.4%提高至61%,但15歲以上文盲人口仍有2.7億,居世界之首。2004/2005財年,印6歲至14歲兒童入學率為93.54%,其中男童96.91%,女童89.87%。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新聞出版】 印報刊大多屬私人和財團所有。截至1993年底,共有96種文字的報刊33612種,總發行量6761.1萬份。印地文和英文報刊分別占總數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報依次為《印度時報》、《馬拉雅拉娛樂報》和《古吉拉特新聞》。主要印地文報紙有《旁遮普之獅報》、《今天日報》、《印度斯坦報》等。主要英文報紙有《印度斯坦時報》、《政治家報》、《印度教徒報》、《印度快報》等。

主要新聞機構和通訊社有:(1)新聞發布署:相當於政府中央通訊社,擁有1100多名國內和180多名國外特派記者,電傳網覆蓋全國各地,向8000餘家新聞單位供稿。設有8個地區總分社和27個分社。(2)印度報業托拉斯:印最大通訊社,半官方性質。成立於1947年8月,後兼並印聯合通訊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於1949年元旦開業。現設136個國內分社和11個海外分社,員工1000多名,海外記者30多名。英文日發稿量超過10萬字。在北京派駐記者。(3)印度聯合新聞社:印第二大通訊社,系報業同仁的合股企業。1959年登記成立。現有分社100多個。目前向四個海灣國家及新加坡、模里西斯提供新聞服務,在迪拜、華盛頓和新加坡設有分社,向22個國家派駐記者。(4)印度斯坦新聞社:私營,主要編發印地文、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爾文的新聞。

全印廣播電台隸屬政府新聞廣播部,廣播網覆蓋全國人口99.1%。對內使用24種語言和146種方言播音。對外使用27種語言廣播。

全印電視台於1959年9月試播,1976年脫離全印廣播電台成為獨立機構,隸屬新聞廣播部,是世界最大的電視網路之一。截至2005年3月,全國共有56家電視台,23個衛星頻道。電視網覆蓋全國陸地面積的77.5%和人口的89.6%。

對外關系 印為不結盟運動創始國之一,歷屆政府均強調不結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印努力與所有國家發展關系,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後,印政府調整了過去長期奉行的傾向蘇聯的大國政策,推行全方位務實外交,營造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持久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

印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聯合國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公正合理、考慮到所有國家利益並能為所有人接受的國際政治新秩序,要求進一步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呼籲各國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第三世界發展的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建議擴大安理會,實現決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1992年聯大期間正式向大會提出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2005年,印度與日本、巴西和德國組成「四國集團」,提出安理會改革框架決議草案,要求擴大安理會,同時增加常任理事國與非常任理事國,並堅決要求擁有安理會否決權。

在人權問題上,主張推進人權應考慮各國的具體情況,認為最根本的人權是生存的權利;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問題優於民主和人權,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反對利用人權干涉他國內政,從而損害別國的主權和統一。

重視全球環境保護問題,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要求相聯系,環保的主要責任應由發達國家承擔,建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從事研究和開發來解決環境問題。

2008年以來,印政府繼續推行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高度重視印中關系,優先發展與美關系,鞏固印俄傳統關系,推進與歐、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的關系。與巴基斯坦關系因孟買恐怖襲擊事件而趨於緊張。繼續推行東向政策,推進與東盟及亞太地區國家的關系。重視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灣、中亞等能源供應國的交往與合作。強調外交為經貿服務,注重發展經貿科技合作,吸收外國資金和技術。

【同中國的關系】 見「中國印度雙邊關系」。

【同美國的關系】 2005年7月,印美宣布建立全球夥伴關系。2006年3月,美總統布希訪印。雙方就印度核設施分離計劃達成協議,制定兩國貿易三年內翻番的目標,宣布成立科技委員會,探討民用航天合作。12月,美國會通過印美民用核能合作法案。

2008年2月,美防長蓋茨訪印。3月,美助理國務卿鮑徹訪印,印外長慕克吉訪美。9月,印總理辛格訪美,與布希總統舉行會談。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同意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美在印增設駐海德拉巴總領館,印在美新增駐亞特蘭大和西雅圖兩個總領館。核供應國集團取消對印度的核出口限制後,美眾議院批准《印美核協議》。11月,印總理辛格赴華盛頓出席20國集團金融峰會。12月,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印,就孟買恐怖襲擊事件了解情況。

【同俄羅斯的關系】 印俄雙邊關系密切。2000年,兩國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並建立年度峰會機制。

2008年2月,俄總理祖布科夫訪印,出席在印舉辦俄羅斯年開幕式。雙方簽署關於執法和檔案合作的2份諒解備忘錄。9月,印外長慕克吉在出席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俄外長拉夫羅夫。12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印,分別會見印總統、副總統、外長及議會反對派領導人,與印總理辛格舉行會談,並出席印「俄羅斯年」閉幕式。雙方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能源、經貿、金融、海關、旅遊、航天等領域的10個合作協議。

【同日本的關系】 印日關系發展勢頭良好。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夥伴關系。2004年起,印成為日最大海外開發援助對象。2006年12月,印總理辛格訪日,雙方宣布建立戰略性全球夥伴關系,並將2007年定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遊交流年」。

2008年7月,印總理辛格赴北海道出席G8會議。8月,日本外相高村正彥訪印。10月辛格總理訪日,與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聯合國改革等問題上加強合作,發表了《印日安全合作聯合宣言》和《印日全球戰略夥伴關系進展聯合宣言》。

【同歐盟及歐盟國家關系】 2000年,印度與歐盟建立首腦會晤機制。2005年雙方正式確立印歐戰略夥伴關系。歐盟作為整體是印最大貿易夥伴和重要投資來源地。

2008年1月,希臘總理卡拉曼利斯和匈牙利總理久爾恰尼先後訪印。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印,出席第四屆印英峰會。法國總統薩科齊訪印,作為主賓出席印共和國日慶典。2月,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英國首相布朗訪印。3月,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訪印。9月,印總理辛格訪法,與法國總統、歐盟輪值主席薩科齊舉行會談,出席印歐商業峰會並發表演講。雙方簽署了《印法聯合聲明》、《印歐聯合行動計劃》等文件。12月,英國首相布朗訪印。

【同東盟及東盟國家的關系】 印度同東南亞國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歷史關系。印積極推行「東向政策」,加強同東盟的政治經濟關系,積極參與東亞合作。

2008年1月,緬甸外長吳年溫訪印。印防長安東尼訪問馬來西亞。8月,寮國總統朱馬利•賽雅貢訪印。11月,印度總統帕蒂爾訪問越南、印度尼西亞。

【同南盟及南盟國家的關系】 印度是南盟創始國之一,現為輪值主席國。印於19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主辦南盟首腦會議。作為南盟最大國家,印強調加強南亞各國聯系,積極推動在南盟范圍內實現物流、人員、技術、知識、資金和文化的自由流動,最終建立南亞經濟共同體。2008年8月,辛格總理出席在科倫坡舉行的第15屆南盟峰會。

2004年以來,印巴保持和平對話進程,雙邊關系繼續緩和。2008年5月,印外長慕克吉訪巴,雙方決定繼續推進印巴和平進程。6月,巴外長庫雷希訪印,商討兩國第五輪全面對話進程安排。7月,印巴啟動第五輪全面對話進程。9月,印總理辛格在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巴總統扎爾達里。10月,印總理辛格在北京出席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期間會見巴總理吉拉尼。11月,巴外長庫雷希再次訪印。11月26日,孟買發生連環恐怖襲擊事件後,印指責巴境內的恐怖組織「虔誠軍」製造了此次事件。印巴關系緊張,和平進程中斷。經國際社會斡旋,兩國緊張局勢有所降溫,但尚未根本緩解。

2008年2月,馬爾地夫總統加堯姆訪印。3月,孟加拉國陸軍參謀長莫因訪印。5月,辛格總理訪問不丹。6月,印度外長慕克吉訪問斯里蘭卡。8月,印總理辛格赴科倫坡出席第15屆南盟峰會期間會見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9月,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訪印。10月,印度外長慕克吉在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斯里蘭卡外長波格拉加馬。11月,印外長慕克吉訪問尼泊爾,辛格總理在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第二屆峰會期間會見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12月,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訪印。2009年1月,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訪印。

❹ 古代印度的封建制。

印度人沒有歷史。」這是馬克思說過的一句話。印度是文明古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馬克思這句話的含義可能是指印度歷史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印度缺乏有正式文字記載的可信的歷史,它的歷史是同神話攪合在一起的;第二,印度歷史上屢遭外族入侵,它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不斷為外族征服的歷史;第三,印度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內處於四分五裂狀態。

只有神話無信史

印度古代有發達的神話故事和宗教經典,但史書奇少,根本沒有像中國的《史記》和西方希羅多德的《歷史》那樣的歷史典籍。印度人喜歡講故事,提到歷史,他們喜歡說:「從前有個國王……」,至於該國王的真實姓名、籍貫、生卒年月、在位時間等基本材料,幾乎全無。倖存的極少的史書,幾乎每一頁都摻雜著大量的空想和傳說,使人無法判斷究竟是歷史還是神話故事。被認為正宗的史書有兩部,一部叫《諸王世系》,一部叫《大史》,但這兩部書又都不可靠。
我國東晉高僧法顯所著《佛國記》和唐朝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不僅是研究印度佛教的重要文獻,而且是研究古代印度社會不可多得的史料。從這兩部重要著作中,可以窺探出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過程及其特點。
封建制的確立 印度的封建制度萌芽於笈多王朝時期,在戒日帝國時期得到長足發展,並且最終得到確立。印度的土地在原則上歸國王所有,故統稱為「王田」。王田可由國王加以處分。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的記載,王田通常被劃分為四個部分:「王田之內,大分為四:一充國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輔佐、宰臣;三賞聰睿、碩學、高才;四樹福田,給諸異道」。①王田中的「國用」部分,即由國家直接徵收田賦的土地。玄奘說這部分土地的收入是充作祭祀之用,這大概是指的主要用途,實際上中央政府的開支和王室的花費也都出自國有土地。第二部分土地,是作為祿田和食邑,國王用來封賜宰相和大臣的。玄奘說的「宰、牧、輔臣、庶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FONT>②就是指這部分祿田而言。這就是說,印度在戒日帝國時期,上自封疆宰牧、輔佐大臣,下至一般官員和幕僚,都可以得到數量不等的食邑封賜。第三部分土地,是國王用來賞賜給具有聰明才智、學識高深的學者。這表明印度的封建帝王是重視封建知識分子的。第四部分土地,是國王用來分贈給不同的宗教團體,以求福德,故稱為「福田」,實際上就是「教田」或「寺田」。由於帝王大量布施土地,使印度的婆羅門教祭司、佛教寺院和印度教神廟都擁有大量土地,成為封建的大土地所有者。</FONT>戒日王曾對教俗大貴族大量封賜土地,他頒發的銅牌賜地證書迄今已發現很多。根據已發現的631年戒日王賜地銅牌中說,國王查明一個婆羅門僧侶,利用「偽造的敕令」佔有蘇馬昆達卡村(在士拉瓦斯塔省昆達丹那縣)。國王毀掉了這個偽造的銅牌,「沒收了他的村莊」。可是戒日王又把這個村莊按原來的邊界施捨給另外兩個婆羅門僧侶:一個是出身於瓦爾那族、屬於娑摩吠陀派的僧侶瓦塔斯瓦明;另一個是出身於吠舍奴弗利達族、屬於梨俱吠陀派的僧侶西瓦提帕斯瓦明。戒日王的敕令中說,這次土地施捨「並附有獲得村民的土地稅,以及諸侯家族能要求的一切收入的權利,作為脫離縣管轄的部分而免除一切義務,並附有傳給子孫的權利,直至天長地久。」①從戒日王這份賜地文書中可以看出:土地封賜具有永久性,成為領受者自由支配的世襲財產;這樣封地和賜地脫離政府的行政管轄,成為教俗封建主享有特權的獨立王國。由於戒日王以及其他帝王的封賜,到7世紀時,許多寺院和廟宇都成為佔有大量土地的封建主。例如,王舍城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受到「國王欽重,舍百餘邑充其供養,邑二百戶,日進粳米、酥乳數百石。」②國王封賜和布施的土地都是以「邑」為單位。印度的社會是以村社為基層組織,一邑基本上就是一個村社;村社大小不等,邑的戶數多寡不同,每邑一般為200戶。那爛陀寺擁有土地之廣和佃戶之多,由此可見一斑。</FONT></FONT>封建依附農民和租稅 戒日王的土地封賜和布施與村社農民轉化為依附農民同時發生。分封和賞賜的土地都是由村社農民耕種的。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隨著土地佔有權的轉移,同時轉換主人。他們必須向新的封建主繳納地租和賦稅,甚至還要服各種勞役。戒日王以及其他帝王封賜給教俗貴族的「邑」、「封邑」、「食邑」,就包括村社的農戶和農民。封建經濟的關鍵不在於土地多寡,而在於耕種這些土地的農民的數量;這些租佃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作為土地的附屬物,為封建主生產地租和賦稅,並提供各種勞役。根據已有的資料看,戒日王一次分封和布施就是百邑或80邑,幾萬戶農民隨著國王的封賜變成封建依附農民。僅那爛陀寺一處就擁有200多邑,剝削農民在4萬戶以上。戒日帝國時期封建剝削的主要形式是實物地租。農民負擔的租稅佔多大比重,官府並無明文規定。據《大唐西域記》載:戒日王時期「賦斂輕薄,徭稅儉省。各安世業,俱佃口分。假種王田,六稅其一。」①照玄奘的說法,農民有口分田,可養家糊口,承擔的賦稅徭役均不太重,租種王田的要繳納土地總產量的六分之一作為實物地租。7世紀後期唐釋義凈訪印求法,歷時20餘年,游歷30餘國。他在《南海寄歸內法傳》中也提到印度的地租率。他說租種佛教寺院土地的農民,由寺院供應耕牛的,地租率是「六分抽一」。②所述情況與玄奘相同。</FONT></FONT>農民負擔除地租之外還有其他的實物貢納、「貨幣稅和可能實行的其他稅」,而「諸侯家族能要求的一切」費用③,都要由農民承擔。除實物和貨幣負擔外,印度農民也還有一定的勞役負擔,為教俗封建主從事各種雜務勞動,例如,修繕房屋,灑掃庭除等。印度政府也常利用農民勞動力修建宮室屋宇、建築道路橋梁、興修水利工程等,不過玄奘說:「國家營建,不虛勞役,據其成功,酬之價值。」</FONT>④國家營建,不白白使役勞力,根據工作完成情況給以報酬,這就不能算作官府征派的徭役了。玄奘說戒日王時期的印度「賦斂輕薄,徭稅儉省」</FONT>⑤,看來是有一定根據的。</FONT>種姓制度的發展和演變 印度社會從笈多王朝開始向封建制過渡,到7世紀前半期戒日帝國時期封建制度基本確立,經歷了三個多世紀的社會變革。隨著奴隸制的解體和封建關系的形成,種姓制度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和變化。四種姓中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高級種姓,仍然保持著他們的統治階級地位。他們從歷代君主那裡得到大量的土地封賜,佔有定居在這些土地上數以萬計的農戶,對他們實行租稅剝削、司法審判和超經濟強制。吠舍種姓原為從事農、牧、商業的平民集團。隨著封建制的形成,從事農牧業的居民逐漸淪為依附農民,與原來的首陀羅農民地位接近。戒日帝國時期的吠舍種姓,專指從事商業的居民,根本不包括農民在內。首陀羅種姓原為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主要從事各種手工業勞動,還有的從事農牧業和漁獵生產,社會地位低下,其中有的就是奴隸。7世紀時,首陀羅中的分成制農民和租佃農民逐漸轉化為封建依附農民,而吠舍種姓下層村社自由農民地位下降,也淪為租佃王田和僧俗貴族土地的依附農民,這兩種來源的依附農民逐漸融合,形成新的首陀羅種姓。所以戒日帝國時期的首陀羅種姓是專指被束縛在土地上的封建依附農民而言。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也談到了戒日帝國時期印度種姓制度。他說:「若夫種姓,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舍,貿遷有無,逐利遠近。四曰戍陀羅,農人也,肆力疇隴,勤身稼穡。」①玄奘在這里明確指出,吠舍就是商人和高利貸者;戍陀羅(即首陀羅)就是奮力耕種土地、種植莊稼的農民。原先首陀羅中的手工業者大都下降到其餘「雜姓」之中。</FONT>在中古時期,印度的種姓制度更加復雜。在四種姓之外,按照行業組成各種「闍提」(梵語jati)。闍提內部職業世襲,設管理機構監督成員遵守規章制度和風俗習慣,違章者要受到懲罰,直至被剝奪受保護的權利。闍提之間互相隔絕,不準通婚。隨著手工業分工的加細,各種手工業闍提的數目不斷增加。城鄉居民全被組織於闍提之中,處於封建主的統治之下。印度種姓的發展,與生產提高和分工加強有關。但種姓間的分割與隔絕又是生產發展不夠充分的表現,成為社會進步和國家強盛的基本障礙。早期封建經濟的發展狀況 封建關系的形成,使部分村社農民隨著土地的封賜變成依附農民。但印度的封建農業照例在村社的基礎上進行,仍然是一家一戶小生產,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沒有象西歐那樣形成農奴制的封建庄園。從《大唐西域記》的記載看,戒日帝國時期印度的大部分地方都呈現富庶繁榮景象。耕地面積不斷增加,水利灌溉設施也有擴建。農作物種類繁多,農產品的產量也相當可觀。玄奘提到恆河中下游地區,盛產水稻,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比較完備,水車被廣泛利用。印度西北部盛產小麥和甘蔗。水稻和小麥是印度的主要農作物;稻米和麥粉是印度人的主食。此外還有豆類作物和油料作物。蔬菜和水果種類繁多。玄奘列舉的蔬菜有姜、芥、瓜、葫蘆、葷陀菜等,蔥、蒜稀少,也不多吃。果品種類更多,難以列舉,為世人所珍重的主要有所謂庵沒羅果、庵弭羅果、末杜迦果等十餘種;石榴、柑桔,諸國普遍種植;梨、桃、杏、葡萄等果品,也在許多國家廣為種植。印度的經濟作物主要是甘蔗、靛藍、棉花、香料等。印度人的日常食品有乳、酪、膏、酥、沙糖、石蜜、芥子油、各種餅等。①玄奘說印度到處都呈現「稼穡殷盛」、「花果繁茂」的景象。</FONT>中古時期,印度的棉紡織業最為著名,產品行銷國內外。中印度秣兔羅國(今北方邦馬圖拉城)是印度棉紡織業的中心之一,玄奘曾提到這里盛產細花布。②毛紡織業也有發展,玄奘說北印度的烏仗那國人多穿白色細毛布衣服,迦濕彌羅國(今克什米爾)人也穿的是毛布和白細毛布。</FONT>①除此之外,玄奘還提到有人穿著「憍奢耶衣」(即野蠶絲衣)和「菆摩衣」(即麻布類的衣服)。由此可見,7世紀時印度紡織業的部門是很多的。</FONT>金屬冶煉和武器製造的手工業也很發達。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還談到印度的很多礦產,涉及必須經過冶煉的金屬礦產有金、銀、黃銅、紫銅、赤銅、鐵等。提到出產金屬礦產的國家不下12個。其中以北印度的磔迦國、屈露多國,中印度的秣兔羅國、尼波羅國最為著名。玄奘特別提到在北部大雪山中有個蘇伐剌拿瞿■羅國出產上品黃金,故叫「金氏國」。②玄奘曾提到用黃金、白銀和水晶鑄成劫比他國大寺院三個寶階的事。在鍛冶金屬基礎上的武器製造也是很出色的。印度人製造的鋒銳武器有刀、劍、斧、戈、矛、戟、弓箭等,防禦武器有甲胄和盾牌。用金、銀、銅、鐵製造的器皿,在印度也很多。他們也用金、銀製造各種裝飾品,或鑄造各種神像。</FONT>印度社會的基礎是村社制度。村社的自給自足性很強。商品交換不佔重要地位。但是印度的國內外貿易也還具有一定規模。玄奘說,金、銀、黃銅、白玉、火珠,是本地所產,積存數量很多。奇珍異寶,種類名稱都不同,從海口輸入,來交換商品。但是在做買賣時,用金錢、銀錢、貝珠、小珠作為交換手段。③貴金屬交換和奇珍異寶交易在印度的國內外貿易中佔有重要地位。戒日帝國首都曲女城,是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扼水陸交通之便,商業貿易也很繁盛。玄奘說:「異方奇貨多集於此,居人豐樂,家室富饒」。</FONT>④恆河中游在曲女城和華氏城之間的一座古城叫波羅痆斯(今瓦臘納西,又名貝拿勒斯)也是一個商業中心,利用恆河的交通方便,成為奇珍異貨的集散地。「居人殷盛,家積巨萬,室盈奇貨」。</FONT>①華氏城以東的恆河下游地區,在戒日帝國時期經濟上出現衰落狀況。例如毗舍離、華氏城、王舍城等一些歷史名城,人口減少,經濟蕭條,或許與富庶的農業地區封建經濟迅速發展有關。曲女城以西地區主要的手工業和商業中心是坦尼沙城,是普西亞布蒂王朝的發祥地。玄奘說薩他泥濕伐羅國的都城坦尼沙城「家室富饒,競為奢侈,深嫻幻術,高尚異能,多逐利,少務農,諸方奇貨,多聚其國。」</FONT>②坦尼沙城處於恆河和朱木拿河的上游地區,是印度東西南北交通的要沖,北印度出產的金銀,四方的奇珍異寶都匯集於此,然後轉銷國內外。所以坦尼沙城的商人多於農民,家室富足,爭相奢侈。坦尼沙是印度內地商業城的典型。</FONT>

❺ 關於中印當年的麥克馬洪線的戰爭!

http://ke..com/view/76323.htm

❻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

你想問什麼?
那是中國幫助巴基斯坦與印度爭奪國家領域的啦。最後把印度打回 克什米爾線了。。

❼ 印度小麥什麼時候收割

1、2月份一次

6、7月份一次
10、11月一次

我是在印度南部

❽ 中印1962年邊境戰爭後為何不趁勢收回藏南地區

補給線太長,沒法駐扎部隊,所以不得不退出來。
當時青藏鐵路沒修通,整個西藏南部連正經的公路都沒有,部隊所有補給都是靠騾馬拉上去的,運上去一公斤糧食路上就要有十公斤糧食喂馬,炮彈就更不用說了,一個人背四顆炮彈走幾百公里上陣地,還不夠炮兵排一個齊射的。
所以就打完仗就直接退回來了,否則印軍反撲根本頂不住。不得已而為之。
印度那邊的道路狀況好太多了,補給很容易。

戰術上是勝仗,戰略上也是勝仗,從此後印度人下破了膽,中國每增兵一個團他們就得增兵一個師來防禦。而且藏南的幾個要點仍在中國手上,現在青藏鐵路修通了,藏南的公路網基本完成,還有幾個軍用機場,一旦開戰,三天內中國就可以調動十個師到達前線。目前前線補給線中國修的比印度還好,中國一直在准備打仗。可以說只要中國願意,隨時可以奪回藏南,現在就是刀架印度人脖子上訛好處而已。

❾ 誰能告訴我一些小知識

"陽歷是跟著太陽走 , 陰歷是跟著月亮的 "這說法不準確,無論是什麼歷法都脫離不了太陽,陽歷是根據太陽和地球的黃赤交界角的運動規律推得的,地球也隨著黃赤交界角變化而季節變更;陰歷是中國傳統歷法,也叫農歷,與傳統的農業社會息息相關,古時編制日歷用太陽最大直射角和月相准確計算得到,兩者都與太陽有關,但農歷的誤差稍大於陽歷,如二十四節氣的到來一般以陽歷測量校準。陰歷最大特色是潮汐與月亮的引力有較大關聯(與節氣變化有關)、十五的月亮就要圓···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日暈三更雨」白天太陽熾熱無比,但仍然產生日暈,說明水汽已相當濕潤,到來晚上(三更氣溫最低),就必然會產生雨水;

「月暈午時風」與日暈相反,晚上氣溫相對較低,雖然有月暈,但水汽未必充分,到了中午前,就會受熱膨脹,形成涼爽的風。

樓主這些諺語很受用

❿ 克什米爾歷史

早期
歷史上,「克什米爾」這個詞原指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一處峽谷。而到了21世紀初,「克什米爾」以被用來泛指包括克什米爾谷地、查謨、蓬奇、吉爾吉特、俾路支斯坦和拉達克的廣大地區。其中最主要的克什米爾谷地,海拔較低,土壤肥沃,群山環抱,河流縱橫,風景如畫,民風奇特,是該地區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大多數為穆斯林。而查謨的居民多為印度教徒,拉達克的居民從文化習俗上來看則與西藏較為相近。
佔有現今克什米爾一半土地的拉達克地區,文化主要受中國西藏影響,自十三世紀起,被曾分別為中國的西藏政權和英國、印度控制。至今主權仍倍受爭議。
斯利那加是克什米爾在英屬印度時期的土邦首府,海拔1600米,坐落於該地區最大的蕪拉湖畔,是著名的避暑勝地,也是現今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首府。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從英國獨立,原英屬印度內部的克什米爾土邦的當地王公已經決定加入印度,而當地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希望加入巴基斯坦 ,因此歸屬難定。印度和巴基斯坦為此爆發了幾次戰爭。現今大部領土由印度控制,少部分由巴基斯坦控制。印度控制區稱為查謨-克什米爾(即查謨-克什米爾邦)。巴基斯坦控制部分稱為「北部地區」,中巴之間的喀喇昆侖公路南北方向穿過,首府為「吉爾吉特」。
本來作為英國殖民擴張與侵略的受害者,中國一直試圖在克什米爾爭端中保持中立和局外人的角色,極力希望通過和平談判,與印巴雙方確立克什米爾部分與中國的邊界。印度依然採用前英國殖民主義立場,無理要求並派軍隊進佔中國領土,毫不理會當時中國政府的談判呼籲,終於導致1962年邊界戰爭。而1963年中國與巴基斯坦談判確立了相關邊界臨時協議,雙方都在領土問題上作了讓步。這樣就出現了印度聲稱的所謂的「中控克什米爾」。

近代
在十九世紀初期,克什米爾的控制從阿富汗的杜蘭尼帝國和穆斯林的莫卧兒帝國、波斯人和阿富汗人手中轉到錫克王朝。及後錫克王朝被英國打敗,大部份地區受英國控制。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克什米爾為英屬「印度帝國」的一個土邦。
1947年,印、巴分治時,其歸屬未明確規定,成為印、巴兩國長期的爭端。1947年10月印、巴雙方發生了大規模的武裝沖突。1948年1月聯合國安理會設立了印、巴問題委員會,並建議停火,然後舉行公民投票。1949年1月1日起停火開始生效。同年7月,兩國代表在卡拉奇達成協議,確定了停火線,由聯合國駐印、巴軍事觀察小組監督停火,但公民投票未能進行。根據停火線,印度佔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其餘部分。印度在其控制區內成立了邦政府,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區內成立了自由克什米爾政府。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又兩次發生敵對行動。印度佔領了停火線以西的一些地方。

現狀
克什米爾地區由兩個國家分治: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區(自由克什米爾和克什米爾北部地區),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區(查謨-克什米爾邦)。錫亞琴冰川同時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區,而巴基斯坦則控制了其中較低的山峰。巴基斯坦將整個克什米爾地區視為有爭議的領土,而印度則援引其憲法證明克什米爾地區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什米爾地區也有一部分人傾向於獨立建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對。由於印巴兩國都擁有核武器,克什米爾向來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危險性的領土爭端之一。印巴兩國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地區曾經爆發了三場戰爭: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還有一次是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地區爆發的卡吉爾邊境沖突(某些人稱為第四次克什米爾戰爭)。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怎麼割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永居作廢了如何恢復 瀏覽:519
伊朗核彈最多有多少顆 瀏覽:521
中國向武漢捐多少億 瀏覽:394
中國人類發源地在哪裡 瀏覽:654
義大利獎杯上刻什麼 瀏覽:685
義大利通訊粉怎麼寫 瀏覽:783
印尼為什麼這么多客家人 瀏覽:159
2021中國羽毛球女雙水平如何 瀏覽:412
和平精英國際服用什麼翻譯器 瀏覽:915
義大利佛羅倫薩買房投資怎麼樣 瀏覽:275
印尼海嘯有多少米 瀏覽:772
印度人用什麼吃食物 瀏覽:95
東印度航路怎麼開 瀏覽:48
印度菩薩為什麼是藍色 瀏覽:854
中國綠色照明工程由哪個機構提出 瀏覽:149
疫情中國出了多少錢 瀏覽:951
什麼手段能使印尼虎亮 瀏覽:166
中國最小的演員有哪些 瀏覽:241
哪些義大利面可以煮軟 瀏覽:219
義大利身份證什麼樣子 瀏覽: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