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與印度的異同有哪些
1:歷史發展:中國大部分時間是大一統。而印度在歷史上多數時間是被別的民族統治。多次亡國。
2:人口。兩國人口都很多。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而印度年輕人的比重在上升。印度是精英教育,極少數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文盲率高。預期壽命低。
3:人種:中國是黃種人,印度是黑種人。
4:面積:印度的國土面積大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但可耕地面積比中國多。
5:社會性質:中國漢族為主體,大約占總人口的88%,印度以印度斯坦族為主體,大約佔46%。印度的民族比中國多。中國基本不信教,印度信仰印度教。印度的種姓制度對社會影響仍然深遠。印度民族矛盾(因為不同民族人口差不多,所以斗爭也激烈),宗教矛盾(印度宗教很多),社會矛盾很多。不同點是印度實行普選制度,中國一黨專制,印度賄選很嚴重。相同點是印度和中國官場都很腐敗。印度還多有黨派爭端,互相詆毀。以及其他。
6:經濟發展水平:中國的經濟總量為印度的三倍。中國以製造業為主,印度以服務業為主。(因為印度工業不強,所以比重低)。因為印度工業不強,所以不論輕工業的紡織服裝,重工業的機械製造(甚至武器製造)航空航天都比中國差。印度引以為豪的是他的軟體外包行業,因為印度國內落後,國內需求少,只能出口。中國雖然軟體行業超過印度,但中國軟體主要供應國內,印度主要供應國外。印度雖然可耕地面積比中國多,但糧食產量比中國低。
⑵ 中國高速服務區與印度高速服務區有何不同
當我國發展的越來越好的時候,我國的鄰國也終於認識到了道路資源的重要性,印度作為我國的鄰國,雖然說人口上並不比中國的少,但是整體經濟上還是沒有中國發展的好,所以印度也開始重視對道路的建設,不斷投入眾多的人力與物力建設高速公路。
⑶ 印度和中國有多大區別
印度和中國的區別很大,印度窮人更多,中國窮人相對少一些,印度科技不發達,很多東西需要進口,中國科技技術發達,可以自給自足,印度地域小,人口密度大,中國地域遼闊,人口密度小。
⑷ 印度國家的政體和中國的不同
不同點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選民直接或間接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
印度:聯邦共和制、議會制
印度是一個聯邦,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教分離的、具有議會制政府的民主共和國。印度的國家機構由議會、總統、政府、司法機構組成。印度議會實行兩院制,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人民院中佔有多數席位政黨的領袖,出任政府總理。
印度憲法規定了國會和邦的立法機構之間如何分享立法權,而其餘的權力則歸屬於國會。修訂憲法的權力也屬於國會。聯邦的行政機構由總統、副總統和部長會議組成,部長會議在總理的領導下向總統提供協助和建議。
總統
總統由一個選舉團的成員選出,選舉團包括選出的國會兩院議員和各邦立法會議成員,他們的選票有適當的加權。總統的任期為5年。除了其他權力而外,當總統認為整個國家或者領土的任何部分的安全由於戰爭或者外部入侵或者武裝叛亂而受到威脅時, 可以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 當某個邦的憲政體制受到破壞時,總統可以將該邦政府的全部或部分職責收歸他本人行使。
總理
部長會議的組成包括內閣部長、國務部長(獨立任命的或非獨立任命的)和副部長。總理將部長會議有關管理聯邦事務的所有決定和立法建議傳達給總統。一般情況下,每個部都有一位官員被指定為印度政府的秘書,就政策問題和一般管理事項向部長提出建議。內閣秘書處對於最高層的決策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並在總理的指導下運作。聯邦的立法機關稱為國會,由總統、聯邦院和人民院組成。所有立法要求都要由國會的兩院通過。但是,對於有關經費的法案,則人民院的意願總是佔主導地位。
國會
聯邦院
聯邦院由245位議員組成。其中,233 位代表各邦和中央直轄區,12位由總統任命。聯邦院的選舉是間接選舉,議員由各邦的立法會議選出的議員來進行選舉。聯邦院不能被解散,每兩年有三分之一的議員退出。
政黨
政黨分為全國性政黨和邦政黨。如果一個政黨在4個以上的邦得到認可,它就被視作一個全國性的黨。
國大黨、印度人民黨、人民黨、印度共產黨和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者)是國內主要的全國性政黨。主要的邦政黨則有:安得拉邦的 泰盧固國黨、阿薩姆邦的阿薩姆群眾黨、比哈爾邦的雅克汗德解放陳線、果阿邦的馬哈拉施特拉果阿黨、查謨和克什米爾的國家會議、喀拉拉邦的穆斯林聯盟、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濕婆軍黨、旁遮普邦的阿格立黨、泰米爾納德邦的全印安娜德拉威 穆納特卡則伽馬和德拉威穆納特卡則伽馬、北方邦的群眾社會黨和社會主義黨以及西孟加拉邦的全印向前集團等。
⑸ 中印貿易政策,中國對印度的政策和印度對中國的政策,分析下,謝謝!
印度從10年時間發展到發展中國家的行列都是靠美國和歐盟的關系才有現在,和中國沒有太大的經濟往來,中印只是表面而已而倆個最大國家人口都眾多。美國看好印度。印度要超越中國 所以沒有什麼好分析的 保持表面關系即可 重大投資牽扯不上
⑹ 印度與中國不同
我覺得是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西方是資本主義國家。西方怕我們強大以後會威脅到他們的政治制度,使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學中國模式。影響西方國家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至於印度,這么多年還因為六十年代的中印戰爭而僅僅與懷。我們處處忍讓,他就得寸進尺。印度想戰爭,解放軍奉陪到底。至於蘇聯,這是後來蘇聯領導人對中政策不友好才造成中蘇關系的破裂,和我國沒有太大關系。
⑺ 與印度人進行貿易,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大家對和印度人做生意都覺得很煩的,他們的鬼問題特別多,非常難對付,很多人甚至收到印度的訊盤都當作垃圾郵件處理。不過這總歸是不妥的,做生意嘛總是要有一線機會就爭取的,只要我們認真按照國際規則辦事,提高自身風險意識,不隨便做那些沒有保障的付款方式,我們跟奈及利亞也是可以做生意的。 印度人大概有以下幾個特點: 1、印度人對於價格的重視遠遠超過了質量。即使報給他們的價格是市場上最便宜的他們也是跟你照砍不誤。 2、印度人的忠誠度是比較差的,也許和你合作多年,發現有其他廠家價格低一點點可能就轉單了,而歐美客戶忠誠度則比較高。 3、印度人的精明是出了名了,他們很會很精明地算計種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但話說回來這也是一個精明的商人應該具備的素質,這可能也是印度人能夠縱橫國際市場的主要原因吧。 根據海關的資料統計,印度從我國進口的主要產品有:機電產品,包括電視機、計算機及音響等的電子元件、機械設備等產品、焦炭及煤、生絲及紡織品、醫葯品、鋼材、化工及染料中間體、耐火材料、輕工業品、及豆類等。中國自印度的主要進口商品有:鐵礦砂、鉻礦石、成品油、鋼材、植物油、氧化鋁、機電產品,鑽石及寶石等。 大家特別是新開展對外貿易活動的企業在對印的貿易交易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報價的時候適當加上一點價格給他們砍,並可以根據不同的定量給他們報個等差的價格,讓他們覺得定多了有甜頭。對於那部分煩不勝煩的問價格而從來不關注產品細節的貿易商保持常規的回復,可以制定一個回復模板。對於吹自己實力有多強,訂單的數目有多大切不可全信,要適當調查一下他們公司的狀況,至於訂單的數目,等他真正下單了以後才是具體的數目,否則都是把他當做理論值處理。 2、堅持付款方式以即期信用證為主的世界上通行的習慣貿易做法。仔細、認真地審核並履行信用證。做到單單相符、單證相符。嚴格按信用證條款執行,不給一些不法之徒以可趁之機。 不聽信買主的花言巧語和種種理由,堅持不做付款方式為D/P即期、遠期和D/A的交易。因為當地的市場在不斷變化,進口政策也時有調整,一些進口商,特別是一些中小商業公司隨時有可能以各種借口不履約。 俗話說:「貨到地頭死」。由於進口商掌握著主動權,近兩年因以D/P、/D/A方式交易而造成經濟損失的中國公司已有數家。一些不法進口商,貨到後以種種理由不贖單提貨,並以此要挾出口公司,無理強迫中國公司一再降價和改付款方式為D/A,以達到以極低的價格買到貨物甚至完全侵吞貨物的目的。 3、通過香港、新加坡的中間商,尤其是印度人在上述兩地開的皮包公司達成的生意需加特別注意。他們有的是香港開證,貨交到香港然後再轉船到印度;有的則是香港開證,交貨目的地是印度;有的是中間商聯系,印度的最終用戶開證。凡此種種情況,一定要注意調查中間商的基本情況和資信,分清責任,按規定的法律程序辦。近幾年,按以上方式成交的買賣,由於中間商在其中做了手腳,發生貿易糾紛,索賠甚至違反印度有關進口的法律、法規的例子已有很多起。 4、注意市場調查,顧全大局,認真制定價格和嚴格對外報價,不要為了開拓市場和搶到客戶而低價傾銷。近年來,印度政府不斷以反傾銷名義對外國出口到印度的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出口到印度的不少商品因為受到調查而出口公司又未積極應訴,因此而退出印度市場。今後,一旦再發生反傾銷調查案件,有關出口企業應積極參加、配合相關商會組織的應訴。 5、貨物到達目的地後,如果因為進口商不付款不提貨或因質量問題需要退貨是允許的。出口商需憑原進口商提供的不要貨證明、有關提貨憑證及出口商要求退貨函電委託船代理在付清港口倉儲費、代理費等合理費用後辦理退貨手續。如果進口商不願給出口商出具不要貨的證明文件,出口商可憑進口商拒絕付款或提貨的函電或由銀行或船代理提供的進口商不付款贖單的函電、有關提貨憑證及賣方要求將貨物回運的函電委託船代理直接向印度有關港口海關提出退運要求,並辦理有關手續。如果貨物被進口商從海關提出,因質量問題需要退貨的,進口商已交付的進口關稅也可以退還,不過只能退還原來所交關稅的80%-90%。 近年來,少數不法進口商常常以海關不允許提貨、海關將沒收、拍賣進口商品及海關不退進口關稅等謊言欺騙中國出口商,務必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出口商在辦理退貨手續時,應注意在印海關規定的港口海關倉庫存放時間內不失時機地辦理有關手續。印度海關規定,貨物到港後可在海關倉庫存放30天。滿30天後海關將向進口商發出提貨通知。如進口商因某種原因不能按時提貨,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向海關提出延長申請。如進口商在延長後的時間內仍未能按時報關提貨,海關將再次(也是最後一次)向進口商發出催促提貨的通知。如果進口商在接到海關第二次通知後,在規定的時間內仍不提貨,也不做任何說明和申請延長,海關將拍賣有關商品。 6、加強與中國駐印度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和駐孟買總領事館經濟商務室的聯系。貿易糾紛發生後,出口企業應如實的將貿易的全過程通報中國有關駐外機構,以便分析情況,提出建議,協助國內有關企業盡快的解決問題。 7、鄧白氏資料:根據英國商情機構鄧白氏(D&B)所出版的International Risk & Payment Review ,1998年7月號的資料,印度的國家風險指針為DB3c。DB3代表的是「一般信用評價」,即該國「擁有足夠的貸款債務支付能力」。在亞洲國家之中與南韓、菲律賓同級,略遜於中國大陸(DB3a)及馬來西亞(DB3b),但優於泰國(DB3d)。 總之,我國出口商與印度商交易,仍應仔細了解對方的信用狀況,小心謹慎為宜。
⑻ 中印兩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有什麼
共同點:都有過較長的封建歷史和很深的殖民地烙印;印度把瑜伽傳播給了世界,中國把武術傳播給了世界。
不同點:
1、氣候不同: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中國的氣候復雜多樣,有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類型,從南到北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溫度帶。
2、緯度不同: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中國的緯度約4°N~53°N,中國位於中緯度和低緯度。
3、國土面積不同: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
⑼ 印度和中國通關了嗎
印度和中國是已經長期都是通關的,只是政策不一樣。
⑽ 印度和中國的區別
印度和中國的區別
:1,位置不同。中國大部分地區是溫帶。印度大部分地區為熱帶。
2,社會構成不同。印度存在種姓制度,高種姓與低種姓存在社會地位上巨大差異。
3,歷史上中國始終是以漢人為主導的國家(除去蒙古、滿清前期)。印度被多次侵略(著名的莫卧兒王朝是蒙古人建立的)
4,宗教信仰。印度以印度教、伊斯蘭教為主。中國則歷史上偏向無神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