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最強兵器有哪些

中國最強兵器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07 02:57:11

① 作為空中作戰能力世界第二的中國,最厲害的武器是什麼

最厲害的武器有三種:殲20、空警2000、運20。其中殲20是我國的第五代隱身戰斗機,而空警2000則是我國最厲害的預警機之一。運20則是我國的主力運輸機。這三架飛機是保證我國軍隊作戰能力的三大巨頭。

為什麼運20重要?因為空運的速度快。全世界強國的軍隊都在研究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讓自己的陸軍插上翅膀。一旦陸軍插上翅膀,那麼無論是增援還是進攻,都有太多的可操作性了。假如原來的陸軍是蓋倫,那麼插上翅膀之後就成了加里奧。全圖支援。而且對於我國來說,復雜的地形太多了,所以對於大飛機更加渴望了。

更別說,運20在未來還可以改裝成加油機,提升空軍戰斗機的航程。目前我國軍隊的空中加油機還是老舊的轟油六,也就是六爺的改進型。而且數量也比較少。所以做個比喻:運20就是空軍的腿。

② 中國歷史上最強的兵器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現在也是歷史 最強的兵器應該是核武器
你說這種武器
有的 在唐朝時期的 千步連弩、百步神弓 啊
千步連弩射程可達1000步 相當與幾百米一千米左右
百步神弓是弓箭 可以射一百多米這樣
還有三國的名劍 孟德、思召、蜀八、鎮山、倚天、 魏三劍 飛星,流采,華鋌、 文士劍、 吳六劍 白虹,紫電,辟邪,流星,青冥,倮 。。。很多
我估計最強的武器要屬一個國家穩定時中央政權皇帝有權時所賜個臣子的 「尚方寶劍」 了 (除皇帝一家外)要殺誰殺誰去

③ 中國最強有力的武器是什麼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各個軍種各種不同種類的武器各有千秋,不能說誰就是最先進了.要論中國在世界上最領先的武器當屬激光武器,中國的激光武器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領先於美國.前不久中國軍方還進行了用激光武器打衛星的試驗,取得了成功.但不能說激光武器就是最先進的,因為就科技含量而言,他不如核武器高,還有核潛艇.另外,中國不掌握了中子彈,中國的航天工業也很發達,雖說口頭上是說民用的,但實際上軍事含量是很大的.在導彈方面,中國也有很先進的東風導彈系列,因此,不能簡單的說哪種武器是最先進的.

④ 中國古代最厲害兵器譜前十名是什麼

中國古代兵器譜 一戈 「干戈」是我國古代最常見的對兵器的總稱,它們分別代表兩種武器。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經出現了「干」和「戈」兩字。隨著文字的演變,「干戈」已成為戰爭和斗爭的代名詞,如我們所熟悉的「大動干戈」和「化干戈為玉帛」等。可見乾和戈這兩種兵器在我國已有著相當久遠的歷史了。 戈,最初是一種在木桿上綁上石刀用以打擊猛獸的獵具。後來被青銅材質的戈頭所取代,正式成為中國古代重要的兵器之一。 二矛 矛是古老的兵器,其使用時間可能比戈還要早。 遠古時代,人們將獸角或尖石鏃綁在木桿或竹竿上,用來獵捕陸上野獸或水中魚鱉,這就是矛的雛形。夏代是否有銅矛,至今還沒有出土文物可以證實。但是,殷墟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銅矛不僅製造工藝精緻,而且類型很多,可以推測商代青銅矛在軍隊中已被大量使用。周武王伐紂大軍所使用的主要兵器就是矛與戈。西周的銅矛分為酋矛和夷矛。酋矛柄長二丈,是步兵使用的武器。夷矛長二丈四尺,是車兵使用的武器。周代的尺較今天市尺為短,一周摺合公尺為23厘米左右,摺合後代的尺來計算,約在一丈八尺左右。這是有關古代「丈八矛」的一種說法。 三槍 兵車作戰的方式在戰國之後逐漸消失,矛這種戰車五兵之一的超長兵器也被改進了。它的長度被減短了一半,這對騎兵與步兵的使用更為方便。於是這種短矛便有了新的名字——「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槍的別稱也兩個:《清異錄》:「蜀王建軍中隱語,槍曰『肩二』」;《事物異志》:「隋煬帝易槍名為『一丈威』。」 漢時,槍與矛在形制上的差別不大。到唐後,槍被發展成四種:有騎兵的漆槍,步兵的長槍,羽林軍的白桿槍,御林軍的朴槍。從此槍的種類也日漸繁多,宋代有雙鉤槍,單鉤槍,錐槍,抓槍,環子槍,素木槍,拐槍等。清代有蛇槍,火焰槍,鉤鐮槍,虎牙槍,雁翎槍,十字鐮槍等。槍以宋,明兩代最為盛行,創造了樣式繁多,用途各異的槍,廣泛運用於步兵和騎兵。 用槍的關鍵在於槍尖的攔、掃、扎、刺。舞動時,如銀光閃爍,寒星點點,變幻莫測,瞬間使出殺手,讓對方無從應付。所以槍法高明在於「快」與「變」,不僅要氣力,更要有應變的智慧。所以使槍者都是智勇雙全的高手。如《水滸傳》里的林沖,北宋名將楊業等。 四戟 戟,又寫作孑、棘、匽、鏝等等。它是戈與矛的結合體。所以其攻擊方式集合了戈的勾與啄和矛的刺、割。 《增韻》上說,單枝為戈,雙枝為戟,是指橫刃而言的。 戟刃一般廣寸半,粗者稱為鏝胡戟,橫刃彎曲者稱為鉤矛。械長一般為丈三,丈六的為大戟,又叫車戟,通常是隨護戰車用的。 傳說中的古代名戟並不多。史籍有記載崐僅戰國時楚的「郾戟」,東晉時成都王的「火戟」(逢夜戟鋒有火如懸燭),南北朝時宋的「瑞及戟」而已。善使戟的武將也不多。著名的如三國的典韋、呂布、甘寧,唐朝的李文忠等。 典韋是使雙戟的。《三國志.魏志.典韋傳》:「帳下壯士有典韋,提一雙戟八十斤。」在曹操伐呂布的濮陽之戰中,典韋手持雙鐵戟擊退四將,高超的戟術不在呂布之下;他還能飛刺人墜馬,「立殺十數 五殳 殳(音shū,同「書」音)——是先秦時代一種著名的古代車戰兵器,歷代典籍多有記載、提及,可惜都疏於簡略。「殳」之美名千古傳揚,但千載歲月,滄海桑田,後世再無先秦「殳」的實物或圖形傳世,故其真貌早已鮮為人知。歷史為這種兩千多年前曾隨戰車甲士馳騁征戰、輝煌疆場的神奇兵器,籠罩了一層朦朧的面紗…… 六叉 叉的起源很早,六千多年前的陝西半坡村遺址中,就曾發現過原始的骨制魚叉,用來扎取魚類。不過,居住在森林旁的獵戶們,為了獵殺大型野獸如勐虎、花豹等,需要保持安全距離,所以使用三股長叉,一般稱作「虎叉」。 《水滸傳》說道解珍、解寶兩兄弟,收了知府的捕虎文狀,要捉山上大蟲,於是「拿了鋼叉,兩個徑奔登州山上」。可見「鋼叉」是捉虎的利器。有時為了便於遠擲以確保安全,又改成了投擲用的飛叉。 七耙 耙頭的出現比較晚,明代以前少見載錄,至今也未見到「耙頭」實物,卻有「叉鈀」和「钂鈀」這兩種兵器。钂鈀是從農具演變來的兵器,外形像馬叉,上有利刃,兩面出鋒,刃下左右橫出兩尖股,向上彎,可以刺擊,也可以防禦。 實戰中,每兩名钂鈀手,配備三十支火箭,敵人遠離時,鈀叉兩股可以充當發射架;敵人迫近時,可刺擊對方;當與敵人兵刃相鬥時,可以制住對手器械。真可稱作戰爭中最有利的兵器。 八 斧鉞 斧之溯源甚早,原始人類,即知拾利石為噼器。而最早之銅斧,見於商代,不僅用於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鏤,極為精美,已為儀仗之用。 我國史籍中鮮見斧兵的記載,而古典小說中則多有描述。《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道榮出馬,手使開山大斧,……輪大斧竟奔孔明。」《水滸傳》第三十八回說黑旋風李逵,「使兩把板斧」,第七十二回說李逵「拿著雙斧,大吼一聲,跳出店門」。從這些小說反映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斧是歷代廣為使用的兵器,所以它也成了民間武藝小說中一般俠客的常用兵器之一。 九刀 大刀本亦為車戰時代之利器,其法初止斫砍劈勒而己,初無制敵之種種神化也,與丈八蛇矛,殆同其功用。 武術家們常用「刀如猛虎」來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大刀屬於長兵器,俗雲「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斬、刺、壓、掛、格等工夫。 單刀、雙刀都是短兵器,語謂「單刀看手,雙刀看走。 目前流行的有朴刀、三尖兩刃、雙環刀、長刀(雙手刀)等. 單刃有單刀和雙刀之分。單刀有斬馬刀、柳葉刀、朴刀、雁翎刀、大環刀等,單刀一般為單使,也有與其他兵器一起使用的,如單刀加鞭、刀牌等。單刀一般式樣較大,重量也大。雙刀為二刀並用,其式樣和重量都較單刀為小。雙刀有鴛鴦刀、蝴蝶刀等。 十劍 劍尖名鋒,劍身名鍔,護手名格,又稱鐔或珥,握手處名莖,又名夾,外纏織品防滑,稱為緱,莖末名首,多刻渦紋或卷雲紋,若鑲玉為飾,則稱此劍為玉具劍。 早期青銅劍的進攻方式主要為刺,當鐵劍及鋼鐵劍普及後劍的進攻方式便開始多元化了,主要有:辟、砍、崩、撩、格、洗、截、刺、攪、壓、掛、雲等。 有學者認為劍並不是華夏族的發明,而很可能是華夏族周邊地區的創作,如北方草原地區、西南夷地區和吳越地區。這大概是因為劍並不適合中原地區兵車作戰的方式,只適合貼身肉搏的戰斗方式。劍在戰場上作為攻擊型兵器的歷史很短,但在個人搏擊用武器的歷史卻很長。傳說,劍是蚩尤發明的,但從考古資料來看,我國今天能找到的最古老的劍是西周的青銅短劍,此劍長不到一尺,如柳葉。春秋時期,吳、越兩國都特別注重劍的鑄造。其中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更是青銅劍中的精品。 如下圖: 秦漢時期,武將幾乎都配劍。楚漢戰爭的鴻門宴中,除了張良,人人配劍,當時可以說是劍的鼎盛與風行時期。 秦代的青銅劍鑄造可謂達到了頂峰,在秦兵馬俑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劍。這些劍劍身窄長,兩面四縱四鍔,近鋒部束腰,表面呈青灰色,放射出閃閃寒光。出土後曾做過測試,用秦劍輕輕在紙上一拉,竟劃透了19張紙,其鋒利程度可想而知。 一號俑坑內出土了一把青銅劍,出土時因被陶俑壓住,彎曲了兩千多年,但去掉陶俑後立即反彈恢復平直,其堅韌程度又不得不令人驚嘆。 秦朝時,秦劍一般窄長,這也是當時秦劍的一個特色。秦俑坑中出土的銅劍都作過防腐處理,則在劍的表面用鉻鹽作氧化處理,使劍表生成一層淺灰色的保護層,保護層厚度約為10微米,含鉻量約2%。從而使這些青銅劍埋藏地下兩千年,出土後依然光亮如初。可惜這種金屬防腐技術自漢代後就失傳了。 這種技術西方國家到了二十世紀後才懂得運用,但我國遠在2200多年前的秦朝就已創造出來了,這實在是世界冶金史上的一個奇跡。 再如銅劍本身,在放大鏡下觀察,兩刃及鍔的磨紋垂直於中軸線,紋理平直沒有交錯,劍身光亮平整,組織嚴密,沒有沙眼。猶如用簡單機具加工一般,不像是手工銼磨,這是什麼工藝,至今也沒有答案。 在劍的演練中,一般分為「站劍」和「行劍」兩種。 「站劍」一般指動作迅速敏捷,靜止動作沉穩,富雕塑性。 而「行劍」則相對顯得停頓較少,動作連續不斷,均勻而有軔性。 同時劍還有長穗、短穗之刀,穗又稱穗袍,它的作用是舞動以惑敵,演練時顯得龍飛鳳舞,形象優美。尤其長穗,隨劍飄舞,更顯神妙。 練劍要求身與劍合,劍與神合。 《綠水亭雜識四》中說:劍「鋒鍔如槊刃,而以身為之柄,微州目連猷人之身法,輕如猿鳥,即劍法也。」這里說的「以身為柄」,就是說以身領劍,這是練劍之要。�0�2 http://www.xici.net/main.asp?url=/d75164366.htm 裡面還有圖片!

⑤ 中國最強的冷兵器

三弓床弩,又稱「八牛弩」,箭矢以堅.硬的木頭為箭桿,以鐵片為翎,世稱「一槍三劍箭」,床弩也可發射「踏橛箭」,發射的時候蔚為壯觀,箭支有如標槍,近距離發射可以直接釘入到城牆裡面,齊射的時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釘入城牆,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緣而上。

⑥ 盤點:中國古代四大兵器,誰才是你心中最強的

劍,屬於「短兵」,由金屬製成,長條形,前端尖,後端安有短柄,兩邊有刃的一種兵器。早期是匕首式短劍,來源於北方的草原地區,既是吃肉的餐具,也是護身的武器。劍和刀一類,區別只在於單刃和雙刃。劍又稱:「輕呂」、「徑路」。

春秋末年,開始流行長劍。質地精良的寶劍卻反而出自南方,主要是吳、越、楚。著名的有干將、莫邪、龍泉、太阿、純鈞、湛盧、魚腸、巨闕等,其中最著名的無疑是聖道之劍---軒轅劍。

⑦ 中國古代十八種兵器中最厲害的兵器是什麼

十八般兵器

一弓:馬箭、袖箭、步箭、
二弩:弩箭、諸葛弩、斗子弩、俚弩。
三槍:長槍、叉槍、火槍、蛇槍、看槍、標槍、線槍、神槍、戟槍、勾鐮槍、拒馬槍、飛槍。
四刀:大砍刀(長刀)、斬馬刀、腰刀、桿刀、朴刀、鉤刀、眉刀、匕首、刀、三尖刀。飛刀。
五劍。
六矛。
七盾。
八斧。
九鉞。
十戟。
十一鞭。
十二鐧。
十三槁(撾):骨朵、錘、錐、椎、鏈子錘(流星錘)、蒜頭錘、骨朵錘、卧錘、重錘。
十四棍:雙頭棍、操鉤棍、狼牙棍、悶棍、腳棍、齊眉棍。
十五叉。
十六鈀:鐺鈀、鈀、扒、省鈀、鏟、月牙鏟、馬叉。
十七綿繩套索。
十八白打。

八般兵器——弓

弓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發矢,可以及遠,考此法之由來最古,黃帝戰蚩尤於涿鹿,純用弓矢以制勝,此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當時之弓矢,都以竹木為之,雖能及遠,終未能完善,迨後推闡其理,互相發明,加以精密之改造,於是乎弓矢逐成為戰爭之利器,非但發古人射抉之技,抑亦開後世火器之端,雖曰此皆由後人推闡而來,其創作者之功,要亦未可遽沒也。按照弓箭之第一人為揮;考工記雲:古傳黃帝臣揮作弓,荀子則稱倕作弓,而山海經則謂少皞生般,是始為弓。按年代考之,當以揮為創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當時弓箭之用,誠十百倍於其他兵器,非但力勁及遠,擅是術者,精研而熟嫻之,穿楊貫虱,百步射人,萬無一失,較之現代之火器,無多讓焉,故十八般武藝,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終,其重視之也宜矣。

十八般兵器——弩

弩亦弓屬,相傳為黃帝所造,亦名窩弓、其發矢不仗人力,而用機括,力強而及遠,較弓為烈,獵人恆設置叢莽閶,使虎豹等誤踐其機而中矢,於此可見其力之強也。惟弩之形式,與弓略異,弓背之中,橫置一臂,發矢之機,即置於是,發時先架弦於機,此處名弩牙,然後捩其弩鼻,牙與此處本一木,不過方向相異,此上則彼下,此下則彼上,有如捕鼠器之機括然,故一捩弩鼻,牙與此處本一本,牙即脫弦,而弦激矢出矣。弩之大小不同,名亦各異,小者以手攀捩,其大者須用足踏,蓋非手之力足以勝任也。其名則有神臂弩,花裝弩,穿鐙弩等,大概皆以其用法不同而異名。至弩之構造,依然如是也,大概此等名目,皆出於唐宋之間,固非古代所定之名稱也。弩之功用較弓箭為巨,及火器興,弓弩之位置遂一落千丈,以至今日,非但習此者少,並其名稱及形式而忘之矣。惟北方多山林,毒蛇猛獸時出為民害,山居者猶多設窩弓以自衛。獵戶以獵獸為生,火燒之外,亦借窩弓以設伏,一旦火燒失效,亦有以弩殺獸者。故弩箭雖不見用於戰爭,而山陝口外之人,尤多習此者,自衛謀生,兩利之道也;至若南方之人,孱弱素蓍,今雖稍注意武事,而此道則無復能之者矣。

十八般兵器——槍

長槍之物,由來最古,車戰時代,將士利用長兵,弓矢之外,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槍之來,實始於此;惜當時雖為戰斗之具,惟無一定使用之法;兩陣相對,不過藉此兵器,遙相擊刺而己。相傳槍實傳自苗蠻,槍譜載: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著,不論男女,都嫻武藝,藝精者王,群眾慴服,莫敢有違;故武吃氏之族,小兒五六歲,即令習武,孱弱不能軍者,父母棄之,里人不與伍;其族尤以長槍法著,槍長七尺至八尺,金其鋒而以木為柄,舞動時,寒星點點,銀光皪皪,潑水不能入,用以臨敵,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槍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於此法於何時傳入中原,則又各異其說,亦不必深究。總之槍法之起於武吃氏也,可以無疑。

槍和矛一樣,是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後漢已有載錄,但是刀刃銳長,還未脫離矛頭形式。因為長矛使用不便,晉代開始逐漸流行用槍,當時所用的青銅矛頭,體制也較以前略小,已與後世的鐵槍頭相類了。唐代善槍者甚多,《五代史·王彥章傳》說:「彥章為人饒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槍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列舉了十八種宋代長桿鐵槍,其中有:搗馬突槍、雙鉤槍、環子槍、單勾槍、拐槍、拐突槍、錐槍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極善使槍,至今尚有岳家槍法。

十八般兵器——刀

大刀本亦為車戰時代之利器,其法初止斫砍劈勒而己,初無制敵之種種神化也,與丈八蛇矛,殆同其功用。迨夫後代,戰爭變法,易車而馬而步,用大刀之將士,知成法之不足制勝,乃各本其戰之經驗,而想出種種利用大刀之法,俾為殺敵制果之助,於是乎有種種變化矣。大刀之最著者,為關王刀,蓋即關羽之刀法也;三國志載關王刀,重八十二斤,長一丈二尺;古之度制,較今為短,合之今度制,長僅八尺有奇耳;今世之大刀,蓋皆彷此,即刀法亦本此而變化之也。考大刀之種類,亦正不止關王刀一種,如撥風刀、大斫刀、九環刀、兩刃刀等,皆大刀也,其式樣不同,而名亦因之而異。至其用法,則殊途同歸,初無若何之大區別也;故關王刀。可謂之為大刀之祖,其他各刀,皆自此脫胎而出者,雖各有變化,要皆未能及其精密神化,足征完善也。我今即以此刀編為講義,以公同好,抑亦遵古法也。

十八般兵器——劍

劍,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藝精深,遂入玄傳奇。實則因其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歷朝王公帝候,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劍與藝,自古常縱橫沙場,稱霸武林,立身立國,行仁仗義,故流傳至今,仍為世人喜愛,亦以其光榮歷史,深植人心,斯可歷傳不衰。

劍創始自軒轅黃帝時代。據黃帝本紀雲:「帝采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又據管子地數篇雲:「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以上兩說,似黃帝與蚩尤,均己制劍為兵。

據以上所述,無論劍之創始人為誰,其出生於黃帝時代,可無置疑。黃帝於民元前四六一五年〔公元前二七0四年〕建廟,國號有熊氏,當時尚系初入青銅器時期,但由此推知,劍之出世極為古遠,歷史悠久,故後人稱之「短兵之袓」,確可當之無愧。

十八般兵器——矛

矛為兵刃中最長之物,故有丈八蛇矛之稱;惟所謂丈八者,以周尺計之,合今之通用尺一丈四尺有奇;以此推之,則矛之由來,實在周代,或周代以前,來歷亦甚悠久,惟當時戰術未精,各種兵刃使用之法,亦極簡單,非若後之武術,以繁取勝,以多矜奇也。車戰時代,兩陣相對極遠,非長兵不能及;故利用槍矛以為進攻之具,而佐之箭弩,矛之所以長丈八者,亦由於是。至馬戰時代,矛已覺其太長,不免有周轉不靈之病,故用矛者已不若用槍者之多矣。以迄近代,火器盛行,古兵刃淘汰殆盡,即習武者亦類多不知矛之使法,不若刀槍等法,尚未絕傳也。茲在舊書攤上得抄本一,題曰「長矛八法,」想系古之有心人,圖繪以示後人者;考其使用之法,與長槍略同,槍中有八母槍,蓋即脫胎於此,槍出於矛,其信然也。

矛屬於刺兵,是槍的前身。原始社會,人類就用獸角、竹片、尖形石塊刺殺動物,後來加上柄,就成了矛。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可知為主要兵器。

八般兵器——盾

盾,亦為古兵器,其發明也,較弓箭為後,且竟謂為因有弓箭之後,始有盾牌,亦無不可。弓箭之用,既能殺人於百步或數步之外,其利用較之長矛大戟,止能於對面取人者,固不可以同日語,而戰爭之時,利用之者,日多一日,惟雙方如用弓箭以為戰,實不啻以命相搏,有智者出,知人之皮朋尤非戰爭之道,必也得一物以抵抗之,剋制之,使箭失其效用,然後可以自護而取人;甲胄之堅,不足以御箭也,兵刃之利,不足以檔箭也;於是乎盾牌之法尚矣。盾之制,不知始終於何時,但以其功效言之,一定有弓箭以後,始有之也。按時代推之,當在春秋之世;當時之有盾,不過專為抵禦敵人之弓箭者,後世稱之曰擋箭牌,其取義至為明顯,護身御敵,誠足以傲諸兵刃而有餘矣;蓋非特不能傷盾之毫釐,即其他一切兵刃,亦不難為於盾;自盾之出,而各武器,咸斂其鋒芒,而爭相習尚矣;惟當時止用以擋御,極為呆滯,此非盾之不良,實因無靈妙敏捷之法以運用耳;其後逐漸演進,施用亦漸得法,至漢而盾法昌明,習者亦多,非但足以自衛,抑亦可以攻人,其成效乃大著於世,光武部將馬武,有弁目數十人。皆擅盾牌。每戰輒先軀,沖鋒陷陣。所向無敵。矢石如雨。不能傷其毫發,大小數十戰,累建奇功,此可見盾之為功,非但自衛已也。當前之堅甲利兵,破之如催枯拉朽耳。其後人知此物實為戰爭利器,為將者且於一軍中挑選精銳,專練盾牌,另行編為一隊,以為戰爭時之用,亦有全軍習此者,盾之見重於世也如此,累世相傳,以至於清中葉。尚有馮子才劉永福所部之盾牌軍。數與外人戰。皆賴此以取勝。雖外人火之猛,槍械之精,無所懼也。後竟為列強所忌,由海牙和平會禁止編號練,盾牌君隊從此絕滅,殊堪痛惜,今茲已無復擅萴哦詟者矣。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強兵器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2斤越南魚多少錢 瀏覽:87
英國冬天早上吃什麼 瀏覽:670
印尼巴厘島的房子多少一平方 瀏覽:1004
和平精英國服矩陣工廠開關在哪裡 瀏覽:242
以色列的伊朗人是什麼人種 瀏覽:904
中國吊車出口哪些國家 瀏覽:961
英國中學怎麼提高成績 瀏覽:883
為什麼我的記憶紐約是英國的 瀏覽:565
中國的漢城是哪裡 瀏覽:930
迪拜人喜歡中國的什麼 瀏覽:649
怎麼用一個詞來介紹中國人 瀏覽:278
中國最小的一個鄉村有多少人 瀏覽:176
印度牛糞有多少斤 瀏覽:221
英國銀行對公賬戶怎麼轉賬 瀏覽:517
英國小說什麼時候流行的 瀏覽:689
怎麼去伊朗打貨 瀏覽:986
中國軍魂是如何形成 瀏覽:534
印度人的服裝在哪裡買 瀏覽:643
鄰國和中國海軍哪個強 瀏覽:494
義大利彩金有哪些品牌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