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上任中國人民大學的女校長是誰
沒找到新任校長的消息
參考:http://www.ruc.e.cn/030929/column/24.htm
你說的可能是:
馮惠玲教授,1953年8月17日生,江蘇儀徵人。197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學習, 1985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86年晉升為講師,1991年晉升為副教授。1992年10月至1994年3月在日本東京大學進修。1996年晉升為教授。1994年至1997年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997年10月獲博士學位。1999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自留校以來,歷任檔案學系副主任、主任、檔案學院院長,2001年2月被教育部任命為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並繼續兼任檔案學院院長、檔案館館長。
馮惠玲教授還擔任中國檔案學會副理事長、檔案學基礎理論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檔案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檔案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國際檔案理事會教育培訓處(ICA/SAE)指導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曾多次出國參加ICA/SAE年會及其他學術會議,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著作多部,論文數十篇。1991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1997年入選北京市"培養跨世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1999年7月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2000年6月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最高的女軍官是誰
徐莉莉,女,1952年4月20日生,山東濟南人,海軍中將。成為繼聶力中將後我軍第二位女中將。
1964年山東省游泳隊運動員,197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海軍東海艦隊護理員、打字員、新聞幹事,1975年任湛江南海艦隊海軍422醫院政治處副主任,1978年海軍政治學校學習,1979年留校任教員,其間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進修,1981年任海軍政治學校經濟教員,1986年任海軍政治學院政工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92年7月任海軍政治學院院長。1996年調任海軍後勤部副政治委員,2002年7月晉升海軍後勤部政治委員。2008年當選全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2009年6月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88年9月被授予海軍大校軍銜,1998年7月晉升海軍少將軍銜,2010年晉升海軍中將軍銜。
她在海軍政院工作期間便有非常出色的表現,1988年榮獲全軍優秀教員稱號,並當選為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編寫《政治軍官修養》教材1989年獲全國二等獎,個人榮立二等功。擔任電視系列片《走向英特納雄耐爾》總撰稿工作,1991年獲得全軍電視片評比一等獎。創立新學科《軍人修養學》被列為「軍隊哲學社會科學八五重點課題」之一,1997年出版《軍人修養概論》。徐莉莉在擔任海軍政院院長期間,努力探索教學改革,創建海軍政治工作學科群,成立「海軍戰時政治指揮模擬中心」,1996年9月9日的《解放軍報》以《面向未來的探索》為提專門報道了海政探索教學改革的事跡和經驗。
所獲榮譽:
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軍優秀教員;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擔任第一撰稿人和課題第一負責人的兩項科研成果,分獲全國一等獎和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撰寫專著五部,其中一部獲全國二等獎,一部獲全軍二等獎,並有數十篇論文獲得各種獎項。
成長歷程:
12歲,山東省游泳隊運動員;
18歲,南海艦隊服役,飼養員、炊事員、護理員,全軍優秀士兵典型;
22歲,南海艦隊保密員、幹事;
23歲,團單位政治處副主任(海軍醫院船第一任指導員);
26歲,海軍政治學院學習;
27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教員培訓班學習;
30歲,海軍政治學院教員;
34歲,海軍政治學院教研室主任;
36歲,文革後軍校第一批評定職稱,自己申報講師,卻被評為副教授;
40歲,海軍指揮學院分院院長;
41歲,海軍政治學院院長;
43歲,調整為專業技術5級;
45歲,海軍後勤部副政委,1999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50歲,海軍後勤部政委;
57歲,軍事科學院副院長,2010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3. 湖北醫葯學院國際學院的院長(女)是誰
湖北醫葯學院國際學院的院長
黨委常委、副院長李雲霞,女,漢族,1963年9月出生,河南淅川人,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副研究員。198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湖北醫葯學院人事處副處長,黨委委員、辦公室副主任,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黨委委員、院長助理、財務處處長,黨委委員、院長助理、辦公室主任、機關黨總支書記。黨委委員、副院長,現任湖北醫葯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李雲霞同志主管財務處;審計處;資產管理處;檔案館、校史館;離退休工作處;後勤管理處(學生公寓管理中心)。聯系繼續教育學院。
黨委常委、副院長嚴世榮,女,漢族,1965年12月出生,湖北鄖縣人,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199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湖北醫葯學院科研處副處長(主持工作),教務處處長,院長助理,黨委委員、副院長,現任湖北醫葯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嚴世榮同志主管招生就業工作處(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學生工作部(處)、團委、學生資助中心(學生發展中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國際交流合作處、國際教育學院;圖書館;信息網路中心;武裝部、保衛部(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工會(含社會幫扶)、婦委會。聯系護理學院、口腔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4. 中國里有哪些女繪畫大師
以下現當代中國女畫家供參考:
潘玉良(1899-1977)為例。他雖與有「現代中國西洋畫之父」之稱的徐悲鴻同時得到國家的留學金被保送到巴黎並成為同一所藝術學院(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的同班同學,但後者1928年回國後卻先後被任命為北平藝專校長、北平美術作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位,得到國家、藝譠及人民的敬仰;而前者1929年回國後雖也極幸運地在「上海美專」、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等覓得教職,但由於她的青樓背景而一直被國人及藝術界所誤解及鄙視,認為她本人及所繪的裸體女人畫像也是「傷風敗德」的,於是在受盡屈辱及不被認同的創作環境及傳統男性世界的話語下掙扎了八年,於1937年被迫離開丈夫及祖國到別國(諷刺的是這個「別國」卻似乎更懂得欣賞及尊敬她,多次地頒發藝術獎項給她)延續她的創作生命。直至1977年「人」終變「魂」(即1994年鞏利主演的電影及2003年及李嘉欣主演的國內電影劇《畫魂》的「魂」),客死異鄉,走完了這段78年既辛苦且輝煌的道路。她為人熟悉還是要到1978年後根據她本人遺願,把所有藝術創作(包括二千多件版畫、雕塑、油畫及素描作品)陸續運返中國後的事。
戈湘嵐 ( 1905 -1964.3.31 ) 原名紹荃,又名荃,堂號忠恕堂,又署東亭居士。 江蘇東台人,早年就讀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後入商務印書館從事裝潢設計,曾與友人創立學友圖書社,從事教育掛圖編繪與出版 。抗日戰爭期間,始習國畫,專攻畫馬 。勝利後在上海首次舉辦個人畫展,並拜趙叔儒門下 。 1950年後歷任上海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學編繪室主任、副總編輯、編審,上海畫院畫師,《辭海》編輯部插圖組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除畫馬外、亦擅其它走獸翎毛 。其作品《春耕》藏於中國美術館,《白馬圖》陳列於上海豫園小刀會歷史館,另有與鄭午昌合作之《大西南進軍圖》等 。
龐左玉 (一九一五至一九六九)又名慶昭,別署瑤草廬主,女。浙江吳興人。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及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院畫師。
一九三四年畢業於上海藝專,後從鄭曼青學習花卉,由學徐青滕、陳白陽入手,後來又得其伯父龐虛齋(名收藏家)的指導,臨摹了很多古畫。
解放前曾參加過中國女子書畫會、中國畫會。解放後曾加入新中國畫研究會。擅畫花卉、草蟲,風神秀雅,筆致工整,吸取惲壽平、華喦的設色與寫生技法。嘗為搪瓷工藝品繪制畫稿,受到群眾歡迎。作品有迎春圖、姐妹花開紅半天、牽牛花等。
其夫樊伯炎,是名畫家樊浩霖之子,也善畫。
潘素 1915年2月2日生,女,江蘇蘇州人。1936年始,師汪孟舒、陶心如、祁井西、張孟嘉等習畫。1937年與張伯駒結婚。得窺張氏所藏書畫,潛心臨摹,又共游名山大川寫生。與齊白石、何香凝、張大千、胡佩衡等人有筆墨往來。曾於北平、西安等地舉行個展。1949年後,又在燕京大學辦過個展。1980年於北京與張伯駒舉辦夫婦書畫聯展。現任吉林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理事,北京中山書畫社副社長,北京工筆重彩畫會藝術顧問,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早年習花鳥,中年轉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綠山水及雪景山水。作品有《灕江春晴》、《夏山過雨》、《萬松積雪》等。《湖光清色》獲東京現代水墨畫協會86年度展優秀獎。1955年與張伯駒將珍藏的晉代陸機《平復帖》、唐代李白《上陽台帖》等八件真跡捐獻給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給予褒揚獎。有《張伯駒、潘素書畫集》行世。
陸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畫家,近代十大才女之一。江蘇武進人。1915年就讀法國聖心學堂,她18歲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個畫家,師從劉海栗、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父親陸定原是財政部的賦稅司司長,1926年與徐志摩結婚,同年參加了中國女子書畫會,1941年在上海開個人畫展,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
她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卞昆岡》五幕話劇。她諳崑曲,也能演皮黃,曾出演《春香鬧學》、《思凡》、《玉堂春》等劇,在北京和上海名動一時。她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實的文字修飾能力,建國後擔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65年小曼在上海病逝。
一代才女,美人陸小曼是上個世紀20年代曾經火樹銀花的女子,亦是一個被千夫所指的女子。她的前半生,是一隻美艷的蝶,肆意炫耀著自己光彩照人的外表。她的後半生,是一隻平凡的蝶,安寧,平靜。
艷麗的容貌、富有的家世、出眾的才情使陸小曼早在北京社交界就有了「南唐(唐瑛)北陸(陸小曼)」之譽。而她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更是讓多數人覺得十分難能可貴。「她的古文基礎很好,寫舊詩的絕句,清新俏麗,頗有明清詩的特色;寫文章,蘊藉婉轉,很美,又無雕琢之氣;她的工筆花卉和淡墨山水,頗見宋人院本的傳統;而她寫的新體小說,則詼諧直率……」
顏裴仙(1904生),揚州最早出名的書畫大師,原名顏絲。顏裴仙的父親顏二民,是遠近聞名的詩、書、畫三絕的藝壇高手。顏裴仙詩書畫兼善。
吳硯耕,吳芸,字硯耕。1910年生。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3歲隨父親(清末民初揚州著名畫家吳笠仙先生)習畫,以畫菊見長。
李竹邨(1920生),自幼嗜畫,師從津門畫家陳少梅,被列為民國八大女畫家之四。李氏作品,無論工筆人物、北宗山水,還是花鳥都有很深的造詣
周雅玲,又名桐羽,號聞鶯草堂主人。祖籍東坡故居四川眉山,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會副秘書長、四川省詩書畫院特聘畫師,作品在國內外大展中多次獲獎。
作品刊載於數十部國家級大型畫集,部分作品被文化部及國內外多家美術館、紀念館收藏。2002年榮獲國家人事部"當代中國畫傑出人才獎",2005年榮獲美國"國際文化交流獎金獎",2006年榮獲中國美協第三屆全國會員中國畫精品展優秀獎,2007年榮獲香港"相約香江"第三屆中國書畫花鳥畫交流展金獎。作品連續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二、三、四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有《中國當代名家·周雅玲》畫集。《中國畫家》、《亞洲書畫》、《美術》、《當代美術》、《美術報》、《中國拍賣》、《英才之光》、《中國書畫報》等報刊雜志對其作品均有介紹。
近代女畫家周先璞 周先瑜 姊妹
李青萍、方君璧等略。
5. 傅瑩比華春瑩級別高 傅瑩是什麼級別
傅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傅瑩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長,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名譽院長。
傅瑩曾任中國駐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大使,是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駐大國女大使。1984年12月19日,鄧小平出席中英兩國政府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儀式時,傅瑩擔任翻譯。
(5)中國女院長有哪些擴展閱讀:
2020年6月24日,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成立會議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會議決定:外交部原副部長、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教授傅瑩任研究院名譽院長。
傅瑩創造過中國歷史上三個第一,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中國第一位駐外大國女大使,全國人大首位女性新聞發言人。她被外國元首贊譽為:「最能清晰傳遞中國聲音的使者之一」,她是中國外交部的知性鐵娘子,也是中國最美最優雅的發言人。
傅瑩滿頭銀發,有著一張少女的臉,說起話來讓人如沐春風,舉手投足間淋漓盡致地展現出獨特的東方女性韻味,卻邏輯嚴密。
6. 《中國醫生》衛健委女領導扮演者是誰
梅婷。
《中國醫生》是由博納影業集團、珠江電影集團、湖北長江電影集團領銜出品,由劉偉強執導,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領銜主演,易烊千璽特邀出演,歐豪特別出演的抗疫醫療片。
影片中塑造的以張競予、文婷、陶峻等為代表的醫護人員群像,凸顯了中國主流價值觀中的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而每個醫生身上的英雄主義氣質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現。《中國醫生》刻畫了一群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這其中,張涵予飾演的張競予原型是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而包括文婷、陶峻在內的其他醫生,雖然沒有明確的人物原型,但他們的事跡都讓人似曾相識。
7. 鄭毓秀:中國首位女博士、中國首位女性律師和首位女性法院院長,認識嗎
自鴉片戰爭列強打開中國的大門之後,中國的領土和主權不斷受到外國的威脅和侵略,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也使得我國國土逐步淪陷。再加上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相繼失敗,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顯然不可能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堅強後盾。
鄭毓秀的一生,幾乎都在為中國女性獲得平等權利而努力,她的傳奇人生書寫了一位"女強人"從幼時的纏足、"三從四德"到女博士、女子參政的崛起過程。她是那個時代偉大的新思想推廣者,是女性地位的守護者,她的堅毅、果斷和敢做敢為終將被載入史冊,永垂不朽!
8. 全國高級法院女院長有多少個
呃,你好,我知道全國高級法院李院長好像有10個左右吧。
9. 中國從建國至今有多少位女將軍
自1955年中國實行軍銜制(1965年廢除)到1988年又恢復並實施新軍銜制,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共涌現出34名女將軍.
一.中國第一女將軍(少將)
李貞,湖南瀏陽人,1908年2月生,1926年參加革命。曾任紅六軍團組織部長、八路軍120師直屬政治處主任、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等職。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她是我軍第一位女將軍。1990年3月逝世。
二.中國第一女中將(世界第一女中將)
聶力,四川江津人,1930年9月生,1960年參軍,曾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技術員、國防科委科技部海軍局副局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全國婦聯副主席等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7月晉升為中將。她是我軍第一位、也是世界第一位女中將
三.中國第一女武警將軍(少將)
楊俊生,福建長汀人,1943年12月生,1961年參軍進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畢業後分配到二炮部隊,1983年調入武警部隊,曾任武警政治部幹部處副處長、警務裝備處副處長、技術裝備處處長、科技開發部主任等職。1996年7月晉升武警少將警銜。
四.中國海軍女將軍(少將)
徐莉莉,山東濟南人,1952年4月生,1964年參軍,曾任海軍政治學院政治處副主任、政工教研室主任、院長,海軍後勤部副政委、政委等職。1998年晉升海軍少將。
霍玲,山西忻縣人,1947年3月生,曾任海軍裝備技術部兵器部部長,現任海軍葫蘆島基地副司令員、總工程師。2002年晉升少將。
五.中國空軍女將軍(少將)
劉彌群,原籍四川開縣人,1946年出生,隨父劉伯承元帥到北京,1968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1975年3月參軍,解放軍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 2001年7月晉升少將。 f8eC
岳喜翠,山東淄博人,1948年12月生,1965年參軍進入航校學習,畢業後翱翔藍天36年,成為空軍功勛飛行員,曾任飛行中隊長、副大隊長、師政治部副主任、副師長,廣州軍區空軍參謀長助理、副參謀長等職。2003年7月晉升空軍少將。 BX
劉曉蓮,河北蠡縣人,1949年生,現任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2004年7月晉升空軍少將。
六.中國女專業技術將軍(少將)
鍾玉征,廣東順德人,1930年生,1950年參軍後成為我軍第一代女防化兵,曾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助教、某國際實驗項目中國專家組組長、防化指揮工程學院教授等職。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晉升專業技術少將。
姜天寶沈陽軍區政治部八一體工大隊女子籃球隊主教練 1994年晉升專業技術少將。
邱愛慈,浙江紹興人,1941年11月生,現任總裝備部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晉升專業技術少將。 朱鳳蓉 1942年出生,解放軍核試驗基地工程師 1997年晉升專業技術少將。
賈丹兵,河北深縣人,1955年10月生,現任沈陽軍區65165部隊副部隊長兼211醫院院長。2002年7月晉升專業技術少將。
劉長秀,四川遂寧人,1943年1月生,現任總裝備部89952部隊研究員。著名空氣動力專家。2002年7月晉升專業技術少將。
韓雅玲,遼寧沈陽人,1953年6月生,現任沈陽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兼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2003年7月晉升專業技術少將。
七.中國陸軍女將軍(少將)
廖文海,上海市人,1934年5月生,1950年12月參軍,曾任第七軍醫大學附屬醫院內科軍醫,解放軍總醫院主治軍醫、科室副主任、副院長、院長等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胡斐佩,1930年生於美國,1934年隨父母回國,1950年從復旦大學參軍,曾任軍委技術部幹部學校幹事、助教,解放軍技術工程學校系教研室主任、訓練部副部長,洛陽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等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吳曉恆,湖北紅安人,1932年生,1950年參軍,曾任東北軍區第11軍醫學校附屬醫院軍醫,第一軍醫大學附屬南方醫院主治軍醫、內科主任,第一軍醫大學副校長等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中國女將軍名單
李希楷,江西南昌人,1932年4月生,1950年參軍,曾任第六軍醫大學附屬醫院軍醫、主治軍醫,第三軍醫大學附屬醫院科室主任、院長、政委,第三軍醫大學副校長等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趙織雯,上海市人,1935年生,1951年參軍,曾任軍委外語學校教員,解放軍南京外國語學院教研室副主任,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外語系副主任,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等職。1988年12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90年7月晉升少將。
喬佩娟,黑龍江齊齊哈爾人,1932年生,1947年參加工作,曾先後在中央戲劇學院歌劇團、中央音樂學院等單位工作,1954年參軍進入總政歌舞團,擔任過總政歌舞團副政委、政委,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政委等職務。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1年晉升少將。
彭鋼,湖南湘潭人,1938年生,1959年參軍,曾任總後勤部指揮管理自動化研究室主任,總後幹部部副部長、部長,總政紀檢部副部長、部長,中紀委常委,軍委紀委副書記等職。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91年6月晉升少將。
鄧先群,四川廣安人,1935年生,1959年參軍,曾先後在國防部第七研究院、第二炮兵、解放軍軍事法院等單位工作,後任總政群工部副部長、部長。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晉升少將。
賀捷生,湖南桑植人,1935年11月生,1950年參軍進入西南軍區後勤部衛生部,1955年離開部隊。1958年大學畢業後,曾任青海民族學院教師,解放軍《工程兵報》記者、編輯,總政幹部部軍事網路編研室主任,軍事科學院網路部副部長、部長等職。1992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王曉棠,河南開封人,1934年生,1952年參軍,先後在總政京劇團、總政話劇團、八一電影製片廠工作,曾任八一廠副廠長、廠長。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7月晉升少將。
晁福寰,天津市人,1942年生,1965年大學畢業後參軍到軍事醫學科學院,曾任研究室副主任、軍隊衛生研究所副所長、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軍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等職。1994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邵華,湖南常德人,1938年10月生,曾任軍事科學院網路研究部副部長,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199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王淑蘭,山東肥城人,1942年生,現任軍事醫學科學院科技部部長。1996年7月授予少將軍銜。
王曉鍾陝西西安人,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 1997年晉升少將。
謝彬,江西興國人,1943年生,現任總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98年晉升少將。
楊華榮,福建長汀人,1951年生,現任總參謀部管理局副局長。2001年晉升少將。
曾海生 1947年7月出生,江西吉安人,解放軍總參謀部辦公廳副主任解放軍總參謀部管理保障部政委 2001年晉升少將軍銜。
江 洪國防部外事辦公室副主任。2001年晉升少將軍銜。
曾小東 湖南資興人曾希聖之女.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聯絡部。2001年晉升少將軍銜。
陳招娣(女)少將總政直屬工作部副政委。2005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郭明華(女)少將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2005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將)
廖文海,上海市人,1934年5月生,1950年12月參軍,曾任第七軍醫大學附屬醫院內科軍醫,解放軍總醫院主治軍醫、科室副主任、副院長、院長等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胡斐佩,1930年生於美國,1934年隨父母回國,1950年從復旦大學參軍,曾任軍委技術部幹部學校幹事、助教,解放軍技術工程學校系教研室主任、訓練部副部長,洛陽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等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吳曉恆,湖北紅安人,1932年生,1950年參軍,曾任東北軍區第11軍醫學校附屬醫院軍醫,第一軍醫大學附屬南方醫院主治軍醫、內科主任,第一軍醫大學副校長等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李希楷,江西南昌人,1932年4月生,1950年參軍,曾任第六軍醫大學附屬醫院軍醫、主治軍醫,第三軍醫大學附屬醫院科室主任、院長、政委,第三軍醫大學副校長等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