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怎麼中國人沒幾個啊
樓上的胡說,那是因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無論從理念觀念、科技水平、知識水平以及經濟資源上都落後於發達國家,所以很難培養出各個領域有實力的科學家。
至今為止共六人:
楊振寧、李政道
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
丁肇中
1976年諾貝爾物理獎;
李遠哲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朱棣文
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
崔琦
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
下付簡歷:簡歷一覽
楊振寧生於1922年,父親留學美國,後長期任清華大學數學教授,楊振寧1942年大學畢業於西南聯大,跟吳大猷做過畢業論文,再在清華跟王竹溪做過研究生後於1944年獲碩士。46至48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跟有「氫彈之父」之稱的特勒(EdwardTeller)獲博士,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時做的研究得1957年物理獎。
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一商人家庭,1943年中學畢業於江西贛州,入浙江大學後並入西南聯大。46年赴芝加哥大學念博士學位,後在伯克利加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有短期工作,1953年起在哥倫比亞大學開始做助理教授,56年29歲時成為該校最年輕的正教授,57年李政道31歲獲獎時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獲獎者。
丁肇中生於1936年,父母都是中國的教授,後在台灣念書,1956赴美,在密執安大學讀完大學和研究生,62年獲博士。以後歐美來回多次,再在麻省理工學院呆下。
李遠哲也是1936年生,不過是在台灣新竹。55至59年念台灣大學,59年在台灣的清華大學做碩士論文,62至65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學念博士,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1968年開始在芝加哥大學任助理教授,73年成為正教授,74年後任教於伯克利加州大學。
崔琦1939年生於河南,1957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以後留學美國,1967年於芝加哥大學獲博士,此後先到貝爾實驗室工作,1982年至今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朱棣文,1948年出生。他的父親也是中國留學出來的物理學家,當時在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市任教,朱棣文因此出生在聖路易斯市。他在羅砌斯特大學畢業後,1976年從伯克利加州大學獲博士,以後在貝爾實驗室工作過,1990年起為斯坦福大學物理學的教授,他的哥哥是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教授。
美籍華人
楊振寧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李政道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丁肇中
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朱棣文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崔
琦
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李遠哲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美籍華人
高行健
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
㈡ 今年諾貝爾獎我國未上榜的原因是什麼
2021年,又到了一年一度諾貝爾頒獎季,不出所料,我國再次落空。每每看到國外科學家抱著諾貝爾獎,我們難免有一點失落。同時又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少有我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他國對我國禁運頂尖精密儀器,使得我國在頂尖的科學領域發言權低,也直接導致了我國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獲獎少。
精密科學儀器雖然並不能說在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上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好比你打開一扇鐵門,沒有合適的鑰匙是極其困難的。當你通過種種困難打開這扇大門時,別人已經再更遙遠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