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若我國最低刑事責任年齡降低,會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嗎
在最近幾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越來越多了,現在很多未成年人他們對法律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而且因為現在的孩子比較早熟,所以他們知道有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就像去年有一位僅僅13歲的男孩子強奸並且殺害了一個年僅十歲的女孩子。
很多網友都表示,現在的未成年人越來越膽大了,有一些未成年人,他們的作案手法比大人還要惡毒。而且現在未成年人他們的心裡非常的黑暗,在這個13歲男生把十歲女孩子強奸二之後,他還若無其事的去女孩子的家裡面詢問女孩子的情況,可見他的心理素質是多麼的強。
而做出這樣惡劣的事情,僅僅裁判了這兩位男孩子讓他的家長對他加以管教。不要以為未成年人不懂得法律,現在很多孩子他們過早的接觸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在這些上面,他們或多或少的會了解一些法律知識,但是他們也從中了解到不滿14周歲不用犯法律責任,所以他們就為所欲為。我覺得修改了這個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會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率。
B. 我國的犯罪率居世界多少位
提起犯罪率最低,人們往往想到日本、新加坡、芬蘭、瑞士等等,但你知道嗎?中國也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以下是我在中國政府白皮書官方網站上查到的資料:
——中國是世界上重新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多年來一直保持在6%至8%的水平;而西方一些發達的國家的重新犯罪率,少則20%、30%,有些高達50%、60%以上。
——中國每年經法院審判的犯罪案件約有40餘萬件,刑事案件的年發案率為2‰左右,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
重新犯罪率和刑事案件發案率的高低,都是衡量一個國家改造罪犯成效的主要標志。中國改造罪犯的這些成就,證明了中國改造罪犯的原則與政策、法律與制度的正確。
原來我竟然生活在人間天堂里!可惜本人太過愚鈍麻木,竟然沒有感覺到。6%至8%與50%、60%的對比數字著實令人心驚,2‰的發案率也昭示中國的確是太平盛世!難道堂堂政府白皮書會說謊?
「白皮書的數據是真實的。」一個學習法學的朋友給我上了一課,我才茅塞頓開,不由為當政者的英明偉大擊節叫好。以下是法律人士給我的專業回答。
一、在中國,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犯罪行為需經過法院審理宣判,違法行為不需法院審判,由公安機關處理即可。舉個例子:搶劫,在國外一定屬於犯罪行為,但在中國,可能會當成違法行為。違法行為由公安部門直接下結論,不需要經過偵察、起訴、審判而可剝奪人身自由。而犯罪率的計算是按犯罪行為--即法院宣判的案件來計算的。
二、中國發明創造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勞動教養制度。勞動教養制度不同於監獄制度,前者屬於行政處罰,後者屬於刑事罪行;前者是針對社會危害輕微、「不夠判刑標准」的人,依據行政規定限制人身自由長達1到3年,後者是依據刑法可最輕判刑6個月;前者名義上由省級勞教管理委員會審查,由公安部門抓人,實際上往往是地方公安局或黨政領導說了算,不需要經過偵察、起訴、審判而可剝奪人身自由,後者經過公、檢、法的正當程序。當然,勞動教養的人不算罪犯,就算再次犯罪也不算累犯,這就是重新犯罪率僅僅6%-8%的來源。
由上可見,中國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C. 我國的刑事犯罪率是不是越來越低了
你說的是刑事犯罪率高還是低?這個要由國家的正式數據才有效,影響犯罪率高低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比如說如果法律越來越嚴格,刑事犯罪率就會降低,再比如說,如果經濟環境惡化,那麼犯罪率就會上升,比如說失業率上升,或者是金融危機等等,這些方面導致收入或者是吃飯成問題,那麼犯罪率上升,還有一點就是人參壓力,精神壓力越高,觸發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
D. 我國計算機年犯罪率的增長是
我國計算機年犯罪率的增長是60%。
網路的普及程度越高,網路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網路犯罪的危害性遠非一般的傳統犯罪所能比擬。網路犯罪是一種特殊環境下的新型犯罪行為,只有正確認識和掌握網路犯罪的本質及內涵,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有效策略懲治網路犯罪行為。
(4)紐約每天犯罪率高比中國怎麼樣擴展閱讀:
通過對正確認識和理解網路犯罪及懲治網路犯罪的策略分析和論述,目的在於減少或避免網路犯罪的發生,並懲罰和防治各種網路犯罪行為,推動網路犯罪相關法律的制定步伐,加快互聯網的推廣及應用,掃除中國網路發展過程中的犯罪障礙,促進網路健康有序地發展。
中國缺乏健全的網路犯罪法律體系,對網路犯罪的打擊也很被動。相關法律又往往過於概括與宏觀,可操作性不強,難以對網路犯罪形成真正的制度化打擊與防範。中國刑法對網路犯罪的對象過於限制,未對侵入網路系統的犯罪進行立法規制,不利於打擊入侵、破壞網路系統的犯罪。中國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與電子商務犯罪行為人低齡化之間有較大沖突。因此,極須建立和完善網路法律系統,切實保護青少年不受網路犯罪的侵害,並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網路犯罪。
E. 我國中國境內近70年內犯罪發案率是上升了還是下降趨勢
中國的發案率是逐年降低的。八幾年有點多。隨著嚴打逐步降低。五六十年代很少。現在也很少了。
F. 我國中國地區犯罪率最高的地區有哪些
犯罪率高的是因為流動人口多;據統計以下城市犯罪率是最高的:廣州 深圳 武漢 南京 西安 重慶 天津 吉林 沈陽 成都。犯罪率是指一定時空范圍內犯罪者與人口總數對比計算的比率,是犯罪密度相對指標之一,犯罪統計的重要內容。犯罪率通常以10萬分之比表示。作為犯罪密度相對指標,犯罪率是比較不同時空條件下犯罪嚴重程度的最常用指標。如果此時此地被規定為犯罪的行為,彼時彼地不規定為犯罪,就不能對不同時空范圍內的犯罪率作簡單的比較。即使需要比較的不同時空范圍的犯罪定義一致,這種犯罪密度的比較也還是有一定的條件的。因此,在研究、分析、引用和比較一定時空范圍內的犯罪率時,應當注意以下因素:①犯罪率只是犯罪人數與總人口對比的相對數。如果犯罪人數與人口總數相應地變化,那麼,作為可能的犯罪被害人,每個公民遭受犯罪侵害的幾率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而作為相對數的犯罪率卻反映不出這種變化關系。所以,要把犯罪率和犯罪的絕對數結合起來考慮。②一定時空范圍內的犯罪率只表明該時空范圍內由官方掌握的犯罪情況(犯罪明數),而那些未被官方知曉的犯罪(犯罪黑數)則是大量存在的。犯罪黑數的存在,勢必給犯罪學研究帶來一定困難,犯罪學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也必然受到程度不同的影響。
G. 我國重新犯罪率是多少啊有沒有相關的具體出處給個網址~謝謝啦~
中國是世界上重新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多年來一直保持在6%至8%的水平;而西方一些發達的國家的重新犯罪率,少則20%、30%,有些高達50%、60%以上。
http://ke..com/view/1651735.htm
H. 截止到2010年我國青少年犯罪率
一、自從80年代以來,我國的整體犯罪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青少年犯罪問題是在這個情況下產生的。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在50年代、60年代,中國曾經成功地創造了世界上最低犯罪率的奇跡。此期,中國犯罪案件與人口的比率,始終保持在5起/萬人之下,最低曾到達2.8起/萬。60年代後期出現了文化革命,到80年代初,由於文化革命的後果,犯罪率一度達到歷史上未有過的高峰──8起/萬。中國政府在1983年,針對這種情況,採取了嚴厲打擊嚴重犯罪活動的運動。但由於"開放、改革"帶來的深層經濟、社會、文化的劇烈變動,嚴重打擊犯罪活動的種種司法、行政措施雖然取得很大的成績,卻沒有能夠有效地遏制犯罪率的上升。1991年中國警方公布的數字為:警方立案偵查的刑事案件達到2,365,709起,與人口的比率為20.94起/萬,此外,尚有2,414,065起的治安案件,與人口的比率為21.4起/萬,兩者合計為42.34起/萬。1992年起中國警方的刑事案件立案標准有所更改,除去了一些損失較少的案件,同時統計中的不實作風逐步發展也影響了統計數據的效度與信度。據警方統計,1998年立案偵查的刑事案件與1997年相比增加了23.08%,達到了與人口的比率為15.2起/萬,同時治安案件與人口的比率為26.8起/萬,兩者合計為42.0起/萬,雖然這個數字與1991年的42.34起/萬差不多,但犯罪學者們相信實際上犯罪是在激烈地增長著的:如殺人案:1991年為23,199起,到1998年上升到27,670起,增長了16.2%,搶劫案1991年為105.132起, 1998年為175,116起,上升了66.6%。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的居民安全感仍然保持在較好的水平。在2000年初,有關單位曾經在北京、天津、上海等省會以上9 個城市進行了居民安全感調查,共收樣本18149份。 結果是:認為所居住的城市治安較好的居民比例,最高的城市達到79.1%,最低的城市為16.9%,9 個城市排序,中位數為48.0%。即一般來說, 城市中有近一半的居民認為治安狀況較好。認為所在城市治安較差的百分比率,最差的為37.2%,最好的為3.2%,中位數為12%,即一般來說,有10% 左右的居民認為所在城市治安差。 二、在上述情況下,青少年犯罪也持續增長,但其增長的速度較整體犯罪慢,其中未成年人犯罪近年來有穩定跡象。 表一,1991年到1998年刑事案件作案成員中14-25歲的佔全部作案人員的百分比。 年份 犯罪率(14-25歲) 佔全部作案人員比率 1991 63.7% 100% 1992 61.1% 100% 1993 60.4% 100% 1994 58.3% 100% 1995 55.2% 100% 1996 51.1% 100% 1997 49.3% 100% 1998 47.4% 100% 資料來源:公安部統計 上表可見從1991年以來,14-25歲的刑事作案成員佔全部作案人員數下降了16.3個百分點。 表二,1985-1995未成年人作案佔全部作案人員的百分比。 年份 ①刑事作案人員數 ②未成年作案人員數 ②/①% 1986 471342 112063 23.8 1987 488415 108817 22.3 1988 530254 114667 21.62 1989 1075282 205046 19.1 1990 1176882 192971 16.4 1991 1424112 189203 13.3 1992 1166633 142355 12.2 1993 1340980 162992 12.1 1994 1449736 162192 11.2 1995 1450121 152755 10.5 資料來源:公安部統計 以上可見未成年人作案成員佔全部作案成員的比率,從1985年至1995年下降了13.3個百分點。 形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有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社會成果,政府、司法部門綜合治理的效果,但也不可忽視年齡結構變化帶來的重要影響,由於中國的控制人口政策的成功,中國社會已開始進入老年社會,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正在逐步減少。 表三,中國18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1990年 38.32% 1998年 31.81% 資料來源:中國人口統計年鑒 可見在90年代18歲以下的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在逐步下降,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對減少。 還要指出的是,中國的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在全世界也是很低的。已故的美國犯罪學家馬爾文.沃爾夫崗(Marvin E.Wolfgang)90年代曾主持在我國的武漢市進行一次同年齡組縱向調查(LongitudinalBirth Cohort Survey of Juvenile Delinquency)。1996年,他向美國公眾公布的結果是:在17歲年齡的人群中,有過違法犯罪的人只佔2.8%,而他以同樣的方法在美國、英國、瑞典等地進行的調查都是表明此比率為30%左右。 三、青少年犯罪中幾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1.搶劫:近年來,青少年犯罪中增長較快的是搶劫。 表四,1990-1995年,幾類暴力案件占刑事案件的比例。 1990 1995 全部案件中 14-17歲作案 18-23歲作案成員 全部案件中 14-17歲作案 18-25歲作案 殺人案比例 1.6 0.75 1.5 1.9 0.8 1.6 搶劫案比例 8.4 8.5 10.4 12.5 17.1 16.6 傷害案 4.5 2.6 4.59 6.5 3.2 6.3 資料來源:公安部統計 以上可見,青少年中搶劫案的比率增加最快,其增長速度已超過全部案件中此類案件的增加速度,日前在青少年作案中,相當大部分是搶劫,其比重已超過成年人作案中的此類比重。根據1992年的一次全國青少年犯罪的抽樣調查(樣本數2,000),有68%的青少年罪犯說他們作案的動機是圖財,而在日前中國城市情況下,搶劫是比較方便的圖財手段之一。 2.團伙犯罪日前在中國大陸,尚未見有類似境外華人的黑社會組織如三合會等的存在,除了少數境外滲透進來的社會成員之外。 但屬於社會初級形式的團伙犯罪則較普遍存在,中國稱之為"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有組織犯罪",根據一些調查,在青少年犯罪中有70%是結成團伙犯罪。 3.毒品犯罪:中國在解放前曾是毒品猖獗的地方,1949年以後,中國成功地根除了毒品,但近20年來,毒品吸販情況猛增,國際販毒集團正企圖建立中國的販毒通道,並妄圖將中國形成一個龐大的毒品消費市場。 表五,1983-1998中國查獲的販運毒品情況 年份 販毒案件 查獲毒品數 1983 5 5克海洛因,52.5公斤鴉片 1988 68 166.158公斤海洛因239122公斤鴉片 1992 14701 4489公斤海洛因,2680公斤鴉片901公斤大麻,655公斤冰毒 1995 57524 2376公斤海洛因,1110公斤鴉片466公斤大麻,1340公斤冰毒 1998 184000 7300公斤海洛因,1200公斤鴉片1600公斤冰毒 資料來源:公安部統計 1998年破獲的毒品案件是1990年的10多倍,而查獲的毒品數是1991年22倍,在這種情況下,1998年中國登記的吸毒成癮的人員已近60萬,比1990年多了3倍,其中青少年佔多數, 雲南省的調查,吸食海洛因成癮的人員中60%是25歲以下的青年,廣州戒毒的調查,有67%的吸毒人員是青少年,有的甚至只8、9歲。 四、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研究 總的說來,我國的犯罪增長和青少年犯罪的增長是和經濟社會的劇烈變化有關。從80年代以來,近20年中國經濟大致上保持著經濟年增長率在8%-10%之間, 而且在經濟結構上正從以國營所有制為主的計劃經濟轉向多種所有制並存的市場經濟。這就引起了深刻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工業化、都市化、現代化等在近二十年來都發展得很快。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犯罪劇增已被認為是世界上發達國家史上均有過的經歷。近年來,導致犯罪劇烈增加的經濟、社會原因還有分配中的貧富差距增大,城市中的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增多(有不同的估計數1,000~3,000萬不等),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估計數在一億以上)。 根據1992年的一次全國范圍內的青少年犯罪調查(樣本2,000),青少年犯罪還有其一些特殊的原因: 1.青少年罪犯中,在16歲以上的有53% 是下崗失業或者是臨時工,在15歲以下未成年違法犯罪少年中,91%是從學校流失的學生。 2.大多青少年犯的家庭文化水平較低。 表六,青少年罪犯的家庭文化程度 文盲 小學 初中 高中 大學以上 不明 父親 11.3% 29.4% 32.3% 15.8% 7.4% 3.8% 母親 21.4% 30.3% 29.7% 9.8% 2.5% 6.5% 資料來源: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1992年青少年犯罪調查 3.相當部分青少年犯罪成長於解體的家庭。 近20年來,中國的家庭結構有明顯變化,由傳統的大家庭形成的家庭凝聚力開始弱化。 表七,家庭平均人數 年份 人數 1972 4.85 1982 4.51 1990 3.97 1998 3.63(在城市中平均3.29) 資料來源:中國人口統計年鑒1999 中國的離婚率也在增加,全國離婚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1990年為0.59%,1998年為0.89%(中國人口統計年鑒 1999),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每年登記結婚的和辦手續離婚的比例已接近20%,因此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生活在單親家庭。 據沃爾夫崗主持的武漢青少年犯罪調查: 表八,家庭關系之比較 A組違法青少年的家庭狀況 B組無違法行為的青少年的家庭狀況 家庭和諧 35 55 經常爭吵 46 26 家庭破裂 27 12 不明 0 15 共計 108 108 資料來源:沃爾夫崗關於武漢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報告 可見家庭不和以致解體是產生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關於中國青少年犯罪情況的簡單介紹。 中國在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方面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的。中國的根本方法就是綜合治理,即動員社會上的各方面力量從司法行政、學校、家庭、企業、機關、單位以及各種基層組織如居民委員會、治安保衛委員會等來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和落實預防犯罪的各項措施。對青少年犯罪給予司法懲處的只是少數,而且只著重於懲處嚴重犯罪分子。 表九,中國少年法庭的審判情況 年份 ①判刑的少年犯 ②其中嚴重犯罪的少年 ②/① 1992 33399 21493 64.35% 1993 32408 22204 68.5% 1994 38388 24885 64.82% 1995 35832 23382 65.10% 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以上可見,中國作為有12億人口,其中3 億多青少年的國家,每年司法判刑的少年不過3.5萬人,而且其中65%左右是有嚴重犯罪行動的。這說明我國對青少年犯罪的方計是教育、幫助為主,司法懲處只是在必要的情況下,有限制地使用,而且即使是少年法庭審判時,也是貫穿著教育的方計,使法庭成為學校。這一精神也是世界各國所普遍採用的,在我國則保持了比較認真的貫徹。 據公安機關統計:近20年,除個別年份略有起伏外,青少年作案人員佔全國刑事作案人員的比重基本保持著下降的態勢。1989-2003年,青少年作案人員佔全國刑事作案人員的比例從75.7%降到43.4%,下降了32.3個百分點。2005年該比例有所回升,上升為46.8%。2006年又迅速回落,降至43.5%,降幅明顯,為近年來最大降幅。2007年繼續下降,為42.2%,比前一年下降了1.3%。上述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的上升幅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見圖表) 另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近十多年,我國青少年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大體保持下降的態勢。1990-2003年,14-18歲以下,18-25歲兩個年齡段的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分別下降了0.9和16.5個百分點。此間,盡管個別年份略有起伏,上述各年齡段作案人員在全國刑事作案人員中所佔的比重基本呈下降之勢。其中,14-18歲以下年齡段下降了7.6個百分點,18-25歲年齡段下降了23個百分點。1980-1989年,14-18歲以下未成年作案人員在全國刑事作案人員中的比重一直在20%左右浮動。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後,該比例開始下降並一直在10%上下起伏。1990年,14-18歲以下未成年人佔全國總人口比重為10.77%,該年齡段作案人員佔全國刑事作案人員的比重為19.07%;2003年分別為9.18%和11.4%。分析結果表明,近十年未成年作案人員佔全國刑事作案人員的比重比上一個十年越來越接近該年齡段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這是青少年犯罪形勢趨好的一面。 已有的數據表明,在青少年犯罪所涉及的兩部分人群中,18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狀況基本正常。盡管目前18-25歲年齡段作案人員比重仍明顯高於該年齡段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但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該年齡段作案人員在全國刑事作案人員中所佔的比重也開始呈下降之勢,且下降幅度較大———14年間下降了近23個百分點。
I. 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已達 %
一、自從80年代以來,我國的整體犯罪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青少年犯罪問題是在這個情況下產生的。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在50年代、60年代,中國曾經成功地創造了世界上最低犯罪率的奇跡。此期,中國犯罪案件與人口的比率,始終保持在5起/萬人之下,最低曾到達2.8起/萬。60年代後期出現了文化革命,到80年代初,由於文化革命的後果,犯罪率一度達到歷史上未有過的高峰──8起/萬。中國政府在1983年,針對這種情況,採取了嚴厲打擊嚴重犯罪活動的運動。但由於"開放、改革"帶來的深層經濟、社會、文化的劇烈變動,嚴重打擊犯罪活動的種種司法、行政措施雖然取得很大的成績,卻沒有能夠有效地遏制犯罪率的上升。1991年中國警方公布的數字為:警方立案偵查的刑事案件達到2,365,709起,與人口的比率為20.94起/萬,此外,尚有2,414,065起的治安案件,與人口的比率為21.4起/萬,兩者合計為42.34起/萬。1992年起中國警方的刑事案件立案標准有所更改,除去了一些損失較少的案件,同時統計中的不實作風逐步發展也影響了統計數據的效度與信度。據警方統計,1998年立案偵查的刑事案件與1997年相比增加了23.08%,達到了與人口的比率為15.2起/萬,同時治安案件與人口的比率為26.8起/萬,兩者合計為42.0起/萬,雖然這個數字與1991年的42.34起/萬差不多,但犯罪學者們相信實際上犯罪是在激烈地增長著的:如殺人案:1991年為23,199起,到1998年上升到27,670起,增長了16.2%,搶劫案1991年為105.132起,1998年為175,116起,上升了66.6%。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的居民安全感仍然保持在較好的水平。在2000年初,有關單位曾經在北京、天津、上海等省會以上9 個城市進行了居民安全感調查,共收樣本18149份。 結果是:認為所居住的城市治安較好的居民比例,最高的城市達到79.1%,最低的城市為16.9%,9 個城市排序,中位數為48.0%。即一般來說, 城市中有近一半的居民認為治安狀況較好。認為所在城市治安較差的百分比率,最差的為37.2%,最好的為3.2%,中位數為12%,即一般來說,有10% 左右的居民認為所在城市治安差。
二、在上述情況下,青少年犯罪也持續增長,但其增長的速度較整體犯罪慢,其中未成年人犯罪近年來有穩定跡象。
表一,1991年到1998年刑事案件作案成員中14-25歲的佔全部作案人員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