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競技體育整體呈現女強男弱的狀態,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類情況的發生
中國女子競技體育運動以發展快、實力強、項目分布廣、潛力大的特點優於男子的發展。中國競技體育「陰盛陽衰」現象是國內外環境多種因素的產物。新中國提倡和追求男女平等,重視女性體育的發展,我國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和奧運戰略,保障了女性體育的快速發展;國際范圍內男女競技體育發展的不平衡,女性競技體育起步較晚,各國差距不大,給中國女性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中國女性運動員相對男性運動員來說,和世界優秀運動員相比具有身體形態方面的優勢。
2. 女強男弱的中國競技體育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
因為競爭烈度不一樣。
始於1988年的「奧運爭光計劃「把中國體育的宗旨和使命定位為金牌計劃。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只有5塊金牌,回來好一頓開會。
體育總局領導很快把洋洋萬言的計劃總結為五個字:「小、巧、難、女、少」。這「五字箴言」就是「小球、技巧、難度、女子和少眾」項目的簡稱。
3. 中國電子競技的現狀分析
「電競之都」建設:以一線城市為主
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廣州、銀川紛紛宣布將要打造「電競之都」,並出台一系列相應的政策措施,配合電競產業在當地落地以及發展。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4. 競技體育的中國情況
中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業已成為新時期中國競技體育必須要研究與解決的重要議題,中國競技體育實現可持續發展必然與競技體育資源產生直接聯系,而發揮競技體育資源對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支持作用必須通過有效的資源調控。因此,從資源調控入手研究我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文章得出以下基本結論:
1.競技體育資源是競技體育系統正常運行的條件及保證。競技體育資源具有生成性、調控性、社會性、有限性及整體性等特徵;競技體育資源觀對競技體育資源調控及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規劃具有直接指導作用;競技體育資源觀主要由系統觀、發展觀、價值觀、辯證觀、開放觀等組成。
2.一國或地區競技體育資源稟賦體現在競技體育資源的結構、分布、數量、質量等方面。競技體育資源稟賦客觀上存在著優勢與劣勢,通過對競技體育資源的有效調控,可以獲得競技體育資源的比較優勢,並進一步轉化為競技體育的競爭力。
3.社會轉型期我國競技體育資源調控的總目標是建立健全競技體育資源培育、開發、配置及利用為重點內容的「四位一體」式的調控體系。均衡我國競技體育資源利用的社會、經濟效益。調控競技體育產品生產與需求的基本平衡。大力發展競技體育資源產業。完善競技體育資源市場。健全競技體育資源的法規制度建設。促進競技體育主要類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未來中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是建立在競技體育本質基礎上的價值選擇。滿足社會體育需求是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保持競技體育內部系統及與外部環境的協調發展則是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及保證。
5.在競技體育發展觀的指導下,制定競技體育發展戰略是國家對競技體育資源調控的重要方式。中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是分析中國競技體育在未來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機遇與挑戰,規劃中國競技體育中、遠期發展戰略。以新時期「奧運爭光計劃」所規定的目標任務為基本參照,制定中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啟動方案。
6.當前中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比較合理的戰略選擇是繼續進行新一輪奧運爭光戰略的同時啟動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戰略最終目標的實現要經歷起步期、發展期與成熟期的發展階段。中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戰略包括四個重點:競技體育人力資源建設是整個戰略階段的重點;競技體育「社會化、產業化、科學化、國際化」建設是中期戰略階段的重點;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建設是遠期戰略階段的重點。 1959年3月,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在德國舉行的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獲得中國體育史上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此後的中國競技體育碩果累累。截至2003年底,中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1695個,創超世界紀錄1106次。其中,1989年以來的15年中獲世界冠軍1341個,占總數的79.1%;創超世界紀錄724次,占總數的65.5%,是中國競技體育持續發展較快的階段。
自2000年開始舉辦的全國體育大會是中國競技體育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全國體育大會為非奧運項目的綜合性運動會,其目的在於滿足廣大群眾對體育運動多樣化的需求,推動非奧運體育項目的普及和提高,促進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協調發展。在成功舉辦了兩屆之後,從2002年開始,全國體育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
2003年,經北京市政府和中國奧委會批准,北京向國際奧委會正式提出申辦2006年世界群眾體育大會。世界群眾體育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由國際奧委會支持,世界群體組織國際協調委員會、國際體育運動聯合會總會、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共同主辦,其目的是通過講座、專題座談、小組討論、文化或體育交流活動、短途游覽等方式宣傳普及群眾體育知識,介紹各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情況,研討有關世界群眾體育發展問題。確定2006年承辦城市的投票活動將於2004年11月在義大利羅馬進行。北京正在全力以赴做好申辦工作。
2004年2月3日,國務院頒布《反興奮劑條例》,首次對興奮劑管理、反興奮劑義務、興奮劑檢查與檢測以及法律責任等問題作出了詳盡的規定。該條例自2004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5. 競技體育的發展現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的提出,既為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機遇,又對體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社區體育仍將是21世紀前50年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熱點。探求新時期社區體育發展的趨勢與對策,是構建面向大眾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要求。
一、我國社區體育現狀
1.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經費不足
目前我國體育場地設施仍然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日益增長的從事運動、健身的文化需要,我國人均體育場地器材的佔有量與經濟發達地區甚至其他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相比還很低,社會體育經費與競技體育相比差距很大,而社會體育卻承載著維護億萬群眾運動、健身、休閑的任務。我國目前的體育場館多集中在學校和單位,社會上的場館多數追求豪華型,超過普通群眾的消費能力,場館的類型多為籃、足、排球,無法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需要。
2.組織化程度低
2000年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表明,我國群眾體育活動60%是自發組織的,體育協會的組織管理比例僅佔6.6%,雖然比1997年的3.7%有所增加,但還遠遠不夠。同時,我國體育社團總體上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目前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制度化問題和監督體系不健全等。這種狀況對社團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3.發展不平衡
這里既有城市和農村二元化格局的明顯差異,也有沿海與內地、經濟較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差距,體育場地設施和社區體育指導員絕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特別是集中在發達城市和地區。我國目前的社會體育指導員90%集中在城鎮,而廣大的農村只佔10%。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要樹立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要求農村與城市要全面協調發展,農村體育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了整個體育事業的發展,而增加農村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目前發展農村體育十分重要的一個問題。
二、社區體育的機遇與挑戰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體育發展提供新機遇
運動休閑成為時尚席勒說:「只有當人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時他才是人。」現代社會中,「人」的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以人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呼喚人性的回歸,人的多樣性需求得到綜合的考慮。現代人不僅需要強健的身體,更需要輕松愉悅的心情。人們要求擺離線器和外界的奴役,做自己心靈的主人,休閑娛樂成為自覺的追求。現代人紛紛背起行囊,走出戶外,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放飛快樂的心情,享受運動的快感,運動休閑成為時尚的生活方式。
2.個人參與體育的條件改善
進入小康社會後,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人民的消費能力和水平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到2005年,按2000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2.5億,人均國內生產總植達到9400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在這種條件下,隨著人們體育意識的增強,將有更大的能力進行健康投資。
3. 體育休閑更加受到重視
2003年5月14日,國家統計局印發了《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進行了重新的調整,修改後的三次產業劃分將體育產業與文化和娛樂業一起組成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說明體育休閑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體育的層次也得到了提升。我國目前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鑒於此,黨的十六大提出:「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自十二大使用「小康」概念以來,黨的重大文獻首次將「全民健身體系」納入小康社會建設目標,使之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把體育提升到很重要的地位。社區的休閑體育可以有效地形成一個全民健身的體系,在休閑娛樂中群眾可以受到各種各樣的教育和熏陶,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視。
6. 目前我國的競技體育市場化是什麼意思呢
從倫理層面對當前中國競技體育市場化問題進行全面審思,首先就須釐清競技體育市場化的基本概念。因為概念問題是社會科學最基本的理論問題,是其他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不僅影響基本理論分析,對競技體育市場化實踐也具有深刻的能動作用。
競技體育是體育的基本形式,是一定社會生活關系中的人們,以體育競技活動(運動或比賽)為形式載體,通過身體運動能力(包括智力)優劣比較競爭獲勝,體現競技體育精神,滿足人的需求、實現人的發展的社會性人文活動。市場化就是把特定對象按照市場原理進行組織的行為,通過市場化實現資源和要素優化配置,從而提高社會效率,推動社會進步。
因此,競技體育市場化的實質是競技體育競賽的市場化,主要是職業體育市場化和部分奧林匹克運動市場化。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職業體育和部分奧林匹克運動為代表的高水平競技體育(或精英競技體育)市場化,是現代競技體育運動發展的基本趨勢。因而有學者指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若繼續堅持業余原則將不會成功。
7. 中國電子競技發展狀況
電子競技是一項新興的行業,是競技層面的體育賽事。事實上,早在1986年電子競技的雛形已經出現,隨之發展成為一項專業的活動,誕生了世界電子競技大賽。
電子競技已在的世界發展已經持續十餘年,但除了韓國外,並沒有其他國家擁有像韓國一樣完整的電子競技產業鏈。許多俱樂部、賽事曇花一現,最終都會因虧本紛紛倒閉。盡管早在03年11月,體育總局就承認電子競技為我國正式開展的第99個運動項目,但這並沒有對國內的電競產業帶來改變。
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將電子競技改批為第78號正式體育競賽項目。2018年雅加達第18屆亞運會將電子競技納為表演項目。2020年12月16日,亞奧理事會宣布電子競技項目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並參與2022年杭州亞運會
8. 我國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產業的作用以及基本現狀
如何評價21世紀競技體育在我國體育事業中的地位及其功能,如何科學定位未來10年竟技體育發展戰略目標及其指導思想,如何解決現階段我國競技體育發展過程中的深層次矛盾及其發展思路等,換言之,如何科學制定ZI初期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戰略,是直接關繫到我國競技體育能否在21世紀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大事。
一、競技體育的地位及其功能
競技體育在我國體育事業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功能界定問題,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實踐問題,關乎21世紀我國競技體育發展走向,決定著一個地區和國家競技體育發展模式、戰略重點和對策措施。
(一)競技體育在我國體育事業中的地位
1. 新世紀中國體育事業發展需求決定著必須進一步強化競技體育:
21世紀是中國總體進人小康社會並向著更高層次發展的時代,它將對我國的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學校體育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期望它在提高國民素質。豐富社會文化活動,乃至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推動整個經濟建設方面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加快競技體育的發展步伐,更加廣泛地普及群眾體育,充分開發體育自身的經濟效益、加快體育產業發展進程,將成為我國體育事業在未來世紀中的三大任務。在這三者之間,競技體育起著十分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高水平的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的普及與廣泛開展也將受到極大的制約和影響,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簡言之,競技體育對群眾體育和體育產業的強力支持與推動作用,使之在我國體育事業中處於十分重要、且須進一步強化的地位。
2滿足社會對競技體育的高期望需要進一步強化競技體育的地位:
自1979年中國重返奧運大家庭以來的短短二十多年間,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驕人成績,與此同時,社會大眾對中國競技體育發展的期望也隨之不斷提升。努力滿足社會對競技體育的高期望值,既是社會賦予競技體育未來世紀中的歷史使命,更反映出新的世紀里必須進一步強化競技體育在我國整個體育事業中地位的必然要求。
3開發和充分發揮競技體育的多元功能客觀上要求不斷強化競技體育的地位:
競技體育的多元功能是社會的客觀存在。人們在推崇競技體育的升國旗、揚國威,欣賞競技體育的「高、難、精、美」技藝,用競技體育的拼搏精神激勵自身,在競技體育的巨大感染下親身參與體育鍛煉的同時,逐漸深刻地認識到了競技體育的功能與價值已遠遠超出了競技場、甚至超出了體育領域。通過競技體育所表現出來的強大政治功能、競技體育發展過程中所蘊藏的巨大經濟潛力、由競技體育所體現的中華體育精神對國人的號召力和宣傳教育作用、在竟技體育這個「領頭羊」的帶領下形成群眾體育熱點和推動群眾體育廣泛開展的普及功能等,無不說明進一步發展競技體育不僅能夠有效地推動整個體育事業的發展,更使之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點的形成與發展等方面,都將起到其他任何社會活動均無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9. 我國競技帆船帆板運動現狀與發展對策是什麼
由於帆船帆板運動對自然、海陸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需要專業的訓練場地
進行訓練。擁有良好設施條件的訓練基地能夠為運動隊提供便利的訓練環境,
是運動隊取得重要成績重要的物質保障。
10. 我國體育院校競技空手道發展現狀如何
空手道運動自經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引入中國後,在中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而作為各大體育院校,更是首當其沖, 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空手道隊伍,體育院校各種資源非常適合新興體育項目的普及發展。但是由於每所院校的情況不一樣,在發展空手道的過程中所持有的態度和學校的發展規劃都不盡相同,所以發展方向,側重點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