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如何制定發展計劃

中國如何制定發展計劃

發布時間:2022-10-04 05:46:19

❶ 如何制定企業發展規劃

❷ 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計劃

法律分析:未來五年發展計劃主要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第二節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於「十三五」時期實際,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准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1%,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邁出重大步伐。

❸ 如何制定區域發展規劃的

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中長期規劃的作用 我國是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經濟轉型中的發展中國家,長期以來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形成了嚴密的規劃體系。按時間前後順序,從建國以來我國的規劃可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一是1949年至1978年的純粹計劃經濟時期,高度的計劃性和統一性是當時我國經濟發展規劃的主要特徵,政府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推動力量,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基本沒有發揮。許多規劃落後於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對經濟發展的負面作用較大;二是1979年至2000年的向市場經濟過渡期,這一階段政府計劃和市場都成為政府引導管理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手段。但由於受長期計劃經濟思想意識的影響,經濟發展規劃中計劃的成份較嚴重,市場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三是2000年以後的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期。這一時期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市場的作用充分擴大,特別是各級地方政府充分運用市場的作用促進地區經濟增長,但同時出現了盲目追求經濟增長目標而忽視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協調進行等問題,造成了「貧困性經濟增長」和經濟增長的同時社會事業卻後退的局面。這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在充分利用市場對經濟增長促進作用的同時,忽視了政府中長期規劃對經濟的引導和調節作用,沒有形成有計劃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機制。所以,科學合理的做法是平衡協調好政府幹預和市場調節的作用,使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始終處於最佳狀態。 二、 「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 (一)國際經濟環境方面: 1、 國際分工不斷深化,以產品為界限的國際分工逐漸向以生產要素為界限的國際分工發展,其典型表現是國際製造業資本以FDI的形式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轉移,為這些國家和地區新一代世界產品生產加工中心的形成創造了外部條件。自20世紀後期到21世紀初以來,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發展為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提供了市場范圍和便利條件,所以傳統的以產品為邊界的分工逐步向現代的以要素為界的分工方式轉化,使各國和各區域的經濟聯系更加密切,各國和各地區的生產活動成為國際和國家內部生產體系的組成部分,成為某種產品生產增值鏈中的一個環節。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國內分工體系中地位的提升將主要表現為產業鏈條或產品工序所處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 在要素分工的大環境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分工主要表現為同一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垂直專業化,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自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由發達國家負責產品生產的上游和下游的技術、知識、資本密集型環節,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則參與勞動密集型環節的分工,這種分工方式的直接後果就是發達國家逐步成為產品的研發設計和營銷中心,而發展中國家則成為生產加工中心。 國際間分工方式的變化促進了國家間產業結構和布局的調整,具體表現為國際產業資本不斷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利用資本與技術的競爭優勢整合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和資源比較優勢,並在發展中國家的一些特定區域聚集,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參與國際經濟分工的機會,提升了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但在國際產業資本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大背景下,到底會向哪些國家轉移,這又取決於發展中國家的資源稟賦、吸引外資的軟硬環境、產業配套能力和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全球發展戰略。因此,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只有不斷優化自己的國內投資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國際產業資本向中國轉移。 2、 國際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從簡單一體化轉向推動全球貿易與投資一體化方向發展,產品的加工貿易將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形式。隨著全球范圍內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現代交通通訊技術的發展,作為國際經濟活動主體的跨國公司經營戰略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跨國公司不再是以某一國家或地區為平台組織產品生產全過程,而是以全球市場為平台,以自己的資本和技術優勢整合全球優勢資源,實現產品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采購營銷、售後服務等環節全球網路化一體化,以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跨國公司的這種生產組織方式產生了大量的公司內貿易,使國內貿易和公司內貿易成為國際貿易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一貿易的特徵是跨國公司的貿易和投資行為在產品增值過程中融為一體,所以在跨國公司貿易投資一體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所承擔的產品加工貿易雖然從屬於跨國公司內部貿易,但卻是國際貿易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手段。 3、 制度競爭成為當代國際競爭的重要內容。所謂制度競爭就是主權國家或地區為了適應全球經濟分工變化,調整和修訂國內、國際經濟社會發展政策,通過制度的變革來提升自己在國際經濟分工中地位的過程。從20世紀90年代後制度競爭在世界各國展開,形成了一場全球運動,各國都在加快經濟規劃、政策的改革,行業壁壘的消除、出台相關反壟斷法規以及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措施等。制度競爭的結果進一步促進了全球市場的開放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所以在制度競爭的大環境下,如何規劃設計好本國本地區的經濟社會制度將十分重要。 (二)國內經濟環境方面: 進入21世紀後,我國整體宏觀經濟發展方式發生了變化,經濟發展中所積累的問題日益突出。一是以需求不足為源點的經濟景氣波動仍然存在,需求不足將成為「十一五」期間國民經濟發展的常態,時刻制約經濟的增長。二是由於長期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斷積累著潛在的通貨膨脹因素,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風險、金融資產風險都不斷加大,所以在「十一五」期間如何有效擴大市場需求同時又防範已經存在的通貨緊縮壓力和潛在的通貨膨脹因素應是各級政府關注的問題。三是「入世」過渡期逐步結束,國內市場競爭呈現新態勢。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有關法規文件規定,「十一五」初期我國加入WTO後的一些產業保護過渡期剛好結束,屆時國內市場將成為國際市場一部分,市場規則與國際通行規則基本一致,國際貿易和投資將實現自由化和便利化,大量的產品和資本將進入我國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等競爭力較弱的行業,給國內企業帶來直接的沖擊。同樣中國企業也可以享受WTO多邊貿易體制的成果,發揮自身比較優勢以產品貿易、要素分工和直接投資方式進入其它國家市場,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在這一過程中就看我國企業如何抓住機遇,以合理的方式參與競爭,以獲得比較和競爭利益。 三、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制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原則 在制定「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過程中,應堅持一定的原則: 一是市場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的管理職能相結合。完全放棄政府對經濟發展的規劃指導而任由市場機制自發發揮作用,完全依靠政府的規劃主導而否定市場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都是政府管理經濟中的兩種最極端的方式。這兩種極端方式都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協調穩定發展,所以目前無論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制度國家還是經濟轉型中的發展中國家,綜合運用市場調節和政府規劃的作用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穩步發展的重要措施。這就要求在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中一定要堅持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充分利用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同時又要發揮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管理職能,平衡好市場與政府間的關系,通過政府的行政行為彌補「市場失靈」的缺陷,同時依靠市場對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矯正政府的「行政過失」的不足。 二是超前性與現實性相結合。政府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是在一定客觀條件下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測、指導和管理,其根本目的是達到國家和地區最優利益,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發展,所以,這就要求政府的規劃要有較強的戰略性、宏觀性、指導性和超前性,代表未來某一階段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但任何規劃的超前性又必須以能順利實現為前提,片面追求超前性而忽視物質技術條件,規劃就不可能執行或執行成本大於收益,規劃可能成為空中樓閣,失去現實意義。因此,這又要求在規劃制定中要以現實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為基礎,為規劃目標的實施設計出可行的方案和措施,使規劃可行有效。 三是發揮比較優勢和培育競爭優勢相結合。理論研究表明,比較優勢戰略是基於自然資源稟賦通過市場機製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發展戰略,是參與國際國內經濟分工的基礎,但是若長期固守比較優勢戰略可能會陷入「比較優勢陷阱」,使分工利益減少,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堅持比較優勢基礎作用的同時,又要不斷創造和培育自己在分工中的競爭優勢。競爭優勢戰略是指通過政府的行政手段,違背國家、區域或城市的資源稟賦條件後天創造出的優勢,需要政府具有相當的經濟規劃和管理能力,實行競爭優勢戰略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所以從根本上說發揮比較優勢和培育競爭優勢是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作用和加強政府對經濟社會的管理在經濟社會發展上的具體體現。 四是趕超同類地區和跟進先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結合。在制定下一步發展規劃過程中,任何一個區域和城市要趕超同類區域和城市的規劃,這樣就可以在下一步的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和資源配置等方面占據主動,搶佔先機,成為同類區域和城市中生產要素和產業的集聚中心。同時,對於比自己先進的周邊區域的規劃要有跟進性,即要研究這些區域規劃中下一步發展方向,使自己在規劃中能自覺承接和接受它們的經濟發展輻射效應和外溢效應,促進處於經濟發展「高極位」地區或城市的產業和生產要素向本地區流動。 五是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相結合。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發展戰略。所謂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歸納起來可表述為三層意義:第一,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以實現時間和空間上的人際公平,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為最終目標;第二,可持續發展以經濟發展為核心,追求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道路;第三可持續發展以資源環境的永續利用為基礎,強調發展與資源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追求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長期以來我國在短缺經濟條件下,無論是國家宏觀發展規劃還是城市區域發展規劃,都將重點放在物質財富增長上,沒有對人們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給予應有的關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這是對過去一段時期內國內許多地區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目標而輕視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做法的糾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方向。這就要求任何區域或城市在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中,不僅要關注發展目標的規劃和目標的實現,更要關注長期發展能力的建設,培植未來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後勁。 六是堅持規劃的剛性和彈性相結合。所謂規劃的剛性是指政府在一些重大規劃目標實現中的主導性和行政性,它是保證一個中長期規劃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的重要條件之一。但由於規劃的制定和實施要以市場作用為基礎,而市場經濟又具有富於變化的特點,所以規劃又必須具有一定的彈性,既要強調規劃對市場的誘導、調控、規范和拉動的作用,又要重視市場對規劃的主導、決定和響應作用。規劃的剛性與彈性的結合就是要使規劃具有適應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又要有對現實市場的引導性和政策性。 四、 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 經濟社會中長期規劃是具有宏觀性、政策性和引導性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綜合規劃,涵蓋了制定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未來發展的基礎、發展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分析、主要發展目標、發展任務、實現未來發展目標的保障措施等內容,其它各部門的專業規劃要以綜合規劃為指導,要保持部門專項規劃與綜合規劃的協調一致。 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1)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指導性,為整個規劃的制定明確方向和原則。(2)未來發展的基礎分析。就是全面分析研究一個區域或城市的現實發展條件,通過定量和定性方法研究經濟社會發展的流量指標和存量指標的變化規律,為下一步發展目標的確定提供科學依據。(3)規劃的目標體系。就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測目標,但這些目標是宏觀的和具有彈性的。 (4)主要發展任務。是整個規劃的主體和微觀部分,是根據發展基礎和目標體系提出的具體任務措施,各項任務可以具體到產業、行業、部門和項目。(5)實施發展規劃的制度保障。包括實施發展規劃的各種制度和機制建設,為發展任務的順利進行創造制度條件。

❹ 每個五年計劃究竟是如何制定的

國家的5年計劃是怎麼制定的,這個一句兩句說不清楚,但是我們可以做出一些大的方面上的推斷,大概要考察哪一些方面的數據,才能夠確定下5年我們主要攻略的那個方向,我們到底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個就是需要專業人士來制定詳細的計劃的。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說某個行業是未來的重點,為什麼認為它是重點呢,你為什麼認為某個行業不是重點呢?這個要是詳細說的話,都是需要專業人士來對此進行預測的,肯定會有一部分人說高科技人工智慧是未來的重點,那這方面的專家自然就會拿出一個較為專業的報告,詳細的說一說為什麼這方面未來社會是重點,而且發展的好的話,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發展的不好會有什麼影響,這是一個非常龐大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成百上千人的通力合作。

❺ 如何科學制定戰略發展規劃

進行宏觀環境分析,明確公司的機遇和風險。戰略規劃的核心理念是取勢、明道、優術,宏觀環境的分析就是取勢。對宏觀環境的分析通常涵蓋政策、經濟、社會、技術,以上四個方面的分析也被成為PEST分析。
對現有業務初步分析,主要是對客戶公司現在所在的行業進行。濟南最專業的策劃公司講,在分析過程中要著重分析以下四點,1、行業規模,行業規模代錶行業的吸引力;2、行業規模增長率,行業規模增長率代錶行業的活性;3、行業的產品結構,正可謂沒有夕陽的行業,只有夕陽的企業,企業選擇好對的產品很重要,正如數碼相機的出現讓柯達倒下了,蘋果觸屏式智能手機的出現讓諾基亞倒下了。4、行業的競爭結構,企業在行業能要明白競爭態勢,強弱格局,懂得在復雜的商戰中如何合縱連橫。
企業內部資源能力分析,內部資源能力包括企業的資源、能力、管理。通過資源分析以明確企業在人、財、物、技術、市場、政府等方面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對能力的分析通常基於企業的價值鏈進行分析,如一般的製造型企業的價值鏈為「研發、采購、生產、營銷、銷售、售後服務」這六個環節,我們需要對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逐一地進行能力分析。管理分析就是對企業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這管理的五要素進行分析。
中小企業在經濟市場中長遠的發展,需要制定出科學的發展戰略規劃體系,幫助企業規劃好自身的發展方向及目標。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的步驟如下:
一、制定出企業的初級目標
提出企業的初步目標、決策和任務。考慮在今後一段時期內應該完成什麼樣的任務,達到怎樣的目標。
二、分析企業資源
應對資源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作一個實事求是的估價,分析時既要重視生產和財務方面的資源,也要重視人力的資源,尤其是人的能力和技術。
三、估價企業的潛力
濟南最專業的策劃公司講,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分析企業的技術能力;二是分析企業的競爭者的情況。把本企業的產品與競爭者的產品作比較,分析其本身的長處和短處。
四、做好市場調研
調研國內外市場,包括對顧客的調研和市場的調研。
五、評價和選擇進入市場的報告
進入市場要重視研究企業的顧客、供應者、批發者、零售者在銷售渠道中的分布情況以及怎樣得到他們的幫助和合作。
六、制定企業發展戰略規劃
其內容有形勢分析,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活動日程安排、財政預算等。

❻ 中國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是什麼

發展目標:

到2020年,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是: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在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基礎。

經過15年的努力,在我國科學技術的若乾重要方面實現以下目標:

一是掌握一批事關國家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和信息產業核心技術,製造業和信息產業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二是農業科技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國家食物安全。

三是能源開發、節能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取得突破,促進能源結構優化,主要工業產品單位能耗指標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6)中國如何制定發展計劃擴展閱讀:

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來說,規劃分為產業規劃和形態規劃兩種類別,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一)產業規劃是形態規劃的前提和基礎。區域經濟社會如何發展,最核心的不是廠房、道路、綠地、景觀等系統的工程建設,而是如何從當地資源能源稟賦及經濟發展基礎條件出發,設計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

研究產業鏈條,並從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對區域產業發展做出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產業發展規劃。只有如此,區域經濟才有可能獲得健康、快速發展,才需要有相應的在產業規劃基礎上並與產業規劃相配套的形態規劃(平面建設規劃)。

(二)形態規劃會促進或影響產業規劃。正如好的衣服可以增加人的整體表現一樣,一個好的形態規劃會極大地促進產業規劃的實施,反之則會限制或制約產業規劃的有效實施。這也正是科學研究的意義所在,專家存在的價值所在。

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編制,必然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學研究基礎上的。前些年,許多地方盲目地簡單地從形態規劃入手,投入很大資金建設開發區、高新區,結果造成有樓無市、有房無人的結果。

❼ 請問我國共進行了幾個五年計劃,分別是什麼時候,內容是什麼

截至2019年,中國已發布十三個五年計劃。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2006—2010)

2006—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是中國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年3月,全國人大十屆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一五」是為後十年順利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克服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嚴重困難,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國力顯著提高,社會事業顯著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為「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2015)

2011—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是中國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是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單行本。

書中包括了轉變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等十六篇。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

2016—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是中國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7)中國如何制定發展計劃擴展閱讀

五年計劃制定背景:

20世紀50年代是二戰之後兩極格局對峙最為激烈的時期。隨著冷戰的逐漸展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兩個陣營不僅在政治制度與軍事實力上展開全方位競爭,還圍繞著兩種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展開了激烈較量。一五期間,中國身處社會主義陣營,對外採取「一邊倒」的外交策略。

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進行政治孤立、經濟制裁與軍事封鎖,導致相比於戰後處於資本主義陣營的日本與西歐各國,中國無法充分利用資本主義陣營充足的資金與先進的技術進行經濟建設。

另一方面,蘇聯與一些東歐國家以資金與技術援助的形式積極支持中國的經濟建設,來自蘇聯與東歐的經濟援助在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0年代尤其是一五計劃實施期間,朝鮮戰爭的爆發加劇了東北亞的緊張局勢。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依然沒有放棄顛覆大陸的企圖,中國周邊的戰爭威脅並未消失。因此如何快速發展經濟、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成為執政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對於當時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而言,無論是資本主義陣營還是社會主義陣營,重建或者恢復一個較為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是最為重要的任務。

對於大多數新興的原殖民地國家而言,加快工業化進程並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更是成為鞏固與維持政治獨立的經濟前提。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工業化的浪潮。

在國內,國民經濟已經得到全面恢復與初步發展,政治趨於穩定,經濟秩序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較為安定,加快經濟發展成為全國人民的一致要求,為大規模展開經濟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制定發展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土耳其伊朗為什麼老是地震 瀏覽:25
印尼小老弟是什麼 瀏覽:160
奧運會義大利怎麼樣 瀏覽:504
義大利和英國哪裡適合居住 瀏覽:266
200萬印尼盾是多少大鼻孔 瀏覽:696
義大利假面舞會是什麼 瀏覽:777
越南最強艦艇多少米 瀏覽:313
印度酸奶冰淇淋怎麼炒 瀏覽:157
越南甲魚多少公斤 瀏覽:752
奧迪中國總裁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41
中國古代鐵怎麼冶煉的 瀏覽:746
從國內哪裡飛義大利方便 瀏覽:236
義大利有哪些培養模特的學校 瀏覽:836
中國vs伊朗什麼時候 瀏覽:884
伊朗和歐洲有什麼關系 瀏覽:428
中國參加殘奧會多少人 瀏覽:857
英國有多少人被確診 瀏覽:191
中國有哪些省沒有被感染病毒 瀏覽:98
在義大利開店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瀏覽:835
移民到英國要什麼手續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