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早的中國兩字是甲骨文
「中國」兩字作為片語最早並不是出現在甲骨文中,而是出現在3000多年前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上。然而,甲骨文中可以分別找到最早的「中」字和「國」字。
「中」字:在甲骨文中,「中」字就已經出現,它是一個象形字。其字形本像飄揚的旗子之形,表示中心、中央的意思。在古代,旗幟常被用作集結軍隊、指明方向的標志,因此「中」字也引申出了中間、中心、內部等含義。
「國」字:而「國」字最初並不是我們現在所寫的「國」,而是寫作「或」。「或」是一種特殊的斧子——管銎斧的象形。在古代,斧子是重要的武器和工具,象徵著權力和力量。因此,「或」字後來引申為表示地域、邦國等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字逐漸演變成了我們現在所寫的「國」字。
綜上所述,雖然「中國」兩字作為片語最早出現在青銅器「何尊」的銘文上,但甲骨文中已經分別出現了「中」和「國」這兩個字的早期形態。這些字形不僅反映了古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也為我們理解「中國」這一片語的起源和演變提供了重要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