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幫助哪個國家印刷紙幣

中國幫助哪個國家印刷紙幣

發布時間:2025-05-04 22:32:55

『壹』 建國初為什麼要蘇聯幫助印人民幣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政府卻曾請蘇聯幫助印製第二套人民幣中三種面額最大的紙幣。而當時的「老大哥」也不負重託,按時將數十億元印製精美的人民幣鈔票交付給了中國。 為什麼要印製新人民幣?1952年9月22日,張聞天對茲維列夫曾作過這樣的說明:「由於中國近年來物價穩定,財政收支平衡,及今後有計劃經濟建設的需要,我國不久將實行貨幣改革。由於新的人民幣的比值,一元將值舊人民幣一萬元,故提高新幣質量,防止造假,極為重要。」 張大使還強調:「特別由於我東南邊疆,台灣的蔣匪及美帝常以偽鈔輸入搗亂,因而防假要求更為重要。蘇聯技術及印製條件都比我們高明,我們要求將使用於盧布上的奇異技術用於我國新幣上。……要像盧布五元十元上的花紋那樣好。」 新中國成立後,短短3年間,戰爭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影響已迅速消除。但是,由於解放前連續多年惡性通貨膨脹遺留的影響,第一套人民幣的面額較大(最大為50000元),單位價值較低。而且,這套人民幣是在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條件下印製的,紙張質量較差,券別種類繁多(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文字說明單一,票面破損較嚴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健全貨幣制度,我國政府作出了改革幣制的決定,但受當時物質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只好請「老大哥」幫忙。 我方人員在與蘇方的一次次商談中,一直對新幣的防偽處理提出很高要求。蘇方最早的印樣送來時,張聞天大使從用紙、幣面底紋、變點花紋到暗花等各個方面,都要求蘇方「還要精緻復雜」。 對於中國政府提出的請求,「老大哥」的態度是熱情、積極的。參與商談此事的所有蘇方人員,沒有任何推辭或講條件的表示,有關談話全部集中在解決具體技術問題上。對各種票面的數量、印製要求、交貨期限等問題,雙方往往很快就達成一致。 最初,我國政府向蘇方提出的印製票面額為100元、50元、10元、5元四種,總金額40億元;但7個月後,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發電報,通知蘇方改變印製方案,提出「採用不超過三元和五元的票面」。對此,茲維列夫表示,過去訂貨票額大,總金額小,現在票面額改小,總金額反而加大到45億,因此增加的印鈔工作相當於原計劃的三倍,而交貨時間反而縮短,按要求時間完成很困難。 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葉季壯對此解釋說:「我們也知道改是不大好,但這是不得已的,政府曾再三考慮過……現在改變的計劃勢在必行,仍望蘇方多多幫忙。」他說,增加三元券的理由之一,是可以少印一元券;40億改成45億,是因為過去計劃少了。 葉季壯還與蘇方商量:「原做好的五元券版不動,新做三元券版;或原拾元券版改成五元券版,原五元券版改成三元券版。」茲維列夫回答,「過去做的版全已無用,都須重新做版。(可)將原拾元券的圖案和尺寸改為五元券的,五元的圖案和尺寸改為三元的。」他還提出,印刷時用一種紙即可,不必用兩種紙。 國內為這套人民幣的印製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檔案詳細記載了國內送去的物品清單,包括國徽、行長圖章和深線花紋鋼版,套花畫樣,各民族大團結、石雕和敦煌照片,全套裝飾及文字鉛版、票樣本、規格尺寸,等等。 1年半後,印製方案又有變動。1954年4月12日,張大使向蘇方提出了「新印十元券20億元,計2億張」的口頭請求,並初步商定於1956年內全部交齊。茲維列夫要求,為保證交貨時間,「這個新增的十元稿樣送來越早越好。」中方答應,當年第三季度送交蘇方。 1954年10月,張聞天大使正式照會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除與蘇方再次確認新印十元券外,還解釋:「近因此項設計稿樣經審查後尚須重新設計,因而該設計稿樣,需延至今年12月間始可轉交蘇方,交貨期限是否因此亦須相應順延,亦請考慮。」這個照會還增加了五元券的印數「20億元,計4億張」。 對於印製計劃的再次改動,當我方問是否給蘇方帶來了什麼困難時,蘇聯財政部副部長茲洛比曾回答:「困難當然有,你們有,我們也有,不過是可以克服的,算不得什麼。」 最終,十元券的版樣1955年2月1日才交付蘇方。我使館向已幾次催促的蘇方解釋說:「中經數次修改」,「因圖案由原來的工農兵圖改設計為工農圖案,重新設計、審批、繪制、正式定稿,故拖延到現在。」當時的立意很明確:戰爭過去了,要和平建設,要維護世界和平。 蘇方代印的人民幣全部如期完成,其中有1.6億張三元券還應中方要求提前了4個月。自1953年9月底起,裝有成箱人民幣的列車一次次從莫斯科開出,前往滿洲里。貨物品名被寫成「技術裝備」,發貨者是蘇聯木材公司,收貨方為滿洲里入口公司。「全部車輛嚴加警衛,護送至我站台。」中蘇雙方的交接在滿洲里火車站的列車上進行。 每批次人民幣啟運前,蘇方都詳細提供裝箱數、總重量、箱子規格體積等,讓中國國內作好接運准備。1953年9月底,當首批三元券即將啟運時,蘇方特別提醒:「希望中方多准備誠實可靠的接受人員及警衛人員以及搬運工人。但對(他們)應嚴守秘密,不能講出箱中所遞為何物。」 為慎重起見,交貨俱在白天進行,以免意外。「接運」車輛應選最好者,不能有裂縫及漏水口,車廂兩端應有小平台,供警衛人員站立之用。「在中國境內運送時,切勿泄露蘇聯財政部或國家銀行字樣。」對於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經驗還不足的「小兄弟」,蘇方確實展現了「老大哥」的風度。 到1957年十元券全部交清,中蘇雙方共在滿洲里交接人民幣9批次。南漢宸行長曾就交接工作親筆給張大使去絕密函,將交接工作的所有細節一一列出。如「爭取一天交貨完畢;10人同時開啟10個車廂,上午10個,下午10個;箱外編號必須銜接」,等等。 人民幣的交接中出現過一個小插曲。1954年7月5日,蘇聯木材公司經理在五元券即將啟運時,向我使館誠實告白:「承印之三元券時已完成所規定之任務,但因有一工廠超額印就九十五萬張,因此數巨大,故建議仍運交你方。對於這批擅自印製的三元券,南漢宸行長很快答復同意「運交我方」。 在中蘇雙方商談人民幣印製的一次次談話記錄中,蘇方官員常常提醒中方一些貨幣印製發行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時隔半個多世紀,外交檔案記載下的文字,仍讓記者感受到當年「蘇聯老大哥」對中國人民的真誠和友好。 1952年11月21日晚10:00至11:20,在蘇聯財政部長的辦公室里,有過以下一段對話: 茲維列夫 (蘇財政部長,以下簡稱茲):100、50元都不要,改變發行票額小的紙幣,是否會影響物價水平?此問題曾否考慮過? 葉季壯 (中國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以下簡稱葉):政府考慮過,但票額大,也是危險大。主要是防假,就不能不把票額改小,寧願攜帶困難,就是造假也會使敵人比造大額的要麻煩些。 茲:是不是原計劃發行100元,現改成5元,同時再壓低物價?或者原計劃以百元券一張票去買的東西,現改成要五元券20張票才買得回呢? 庫梅金(蘇外貿部部長):這樣對使用票子的人是否會便利?買點貴重東西,要拿很多票子才成。在這里印的紙幣,不管如何保密,將來中國人民是會知道的。因此,將來人民感到不便利時,會批評中國政府,也會批評蘇聯的。 葉:考慮過。對買貨人、賣貨人都不便利。 庫:新舊幣的兌換率是否已經肯定?等於舊的一萬或五千? 葉:那是一個初步考慮。 茲:一元等於一萬或五千既沒有肯定,那麼你們怎樣做印刷計劃呢? 葉:根據國內計算的結果,一元等於一萬接近些。 茲:這問題應該解決,才能確定印多少票子,幣改要有充分的准備工作,否則將來新幣發行,會影響印刷和其他方面的。 葉:當報告國內。茲:另外還應注意的:1、舊票輪換率多大;2.流通額是逐漸增大的,特別在中國。計劃過沒有?(還包括從這一段到幣改前增加的發行額);3.各地庫存量多少,考慮過沒有? 葉:流通額和庫存量已考慮過,計劃在內的,至於輪換率,可否供給我們一些材料,因我們的輪換率雖有,但(現在的)紙幣質量差,不能做根據的。 茲:材料可以給你們找到。輪換率還要看人民幣紙幣的愛護和保存法。 在蘇聯「老大哥」的幫助下,新中國有了第一套採用膠凹套印,版紋深、墨層厚、有較好的反假防偽功能的精緻貨幣。1955年3月1日,蘇聯印製的人民幣三元、五元券和國內印製的二元、一元及角、分幣共10種開始發行流通;1957年12月1日又發行了十元券。後來,受中蘇關系交惡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收回三種人民幣票券的通告》,決定從1964年4月15日開始限期收回1953年版的三元、五元和十元紙幣,一個月後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

閱讀全文

與中國幫助哪個國家印刷紙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人吃什麼植物最好 瀏覽:411
印尼為什麼這么多蟒蛇 瀏覽:30
印尼煤一ga是什麼意思 瀏覽:231
英國體檢怎麼檢查 瀏覽:356
中國對越南有多少武器 瀏覽:653
中國最大盾構機容量多少 瀏覽:219
伊朗運動員穿什麼衣服 瀏覽:984
現在中國多多少美元 瀏覽:174
中國什麼造不出來的 瀏覽:22
印度女人為什麼要拴鼻子 瀏覽:155
到秦朝中國一共有多少年歷史 瀏覽:636
印度煙多少錢一根 瀏覽:75
伊朗和c羅哪個厲害 瀏覽:159
印尼退證查詢主要查什麼 瀏覽:234
二戰後英國一個師團多少人 瀏覽:925
伊朗人做客吃什麼 瀏覽:836
中國怎麼對黑人 瀏覽:703
印尼到廣州的飛機有多少個 瀏覽:325
印度的一個宮殿叫什麼名字 瀏覽:614
印尼組合用的什麼球拍 瀏覽:340